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苑幼儿园建设工程初步设计说明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篇第三章建筑及装修设计篇第四章结构设计篇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篇第六章电气设计篇第七章空调、通风设计篇PAGE2第八章概算篇第六章电气设计篇一.设计依据及要求1.1工程概况:详建筑篇。1.2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及建设方设计要求;1.3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1.4主要现行设计标准及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2016(2019年版)《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0526-202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二.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包括建设红线内的以下内容:10/0.4kV变、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电话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机房工程,智能化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电气抗震设计。三.10/0.4kV变、配电系统3.1本工程负荷等级:本工程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风机、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用电等消防用电,厨房冷库、主要操作间、备餐间照明及主要设备等用电,公共走道照明、弱电机房等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负荷为三级负荷。3.2高压配电系统:根据本工程建筑性质,拟采用一路市政10KV电源供电。高压电缆穿管埋地引入本工程高压配电室。高压开关柜拟采用金属铠装手车式,高压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直流操作系统。3.3本工程拟设置1台250kW柴油发电机作为二级及以上重要负荷的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房设置于地下一层,机房净高不小于3.5m。3.4变、配电所:本工程首层设置1处变配电所为整个学校供电,建筑净高不小于4.3m。四.高、低压配电系统4.1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对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照明及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消防水泵、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的两个供电回路,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自动切换装置。消防设备的控制回路不得采用变频调速器作为控制装置。4.2变配电所内设1台400KVA干式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单母线方式运行。4.3负荷计算:本工程专用变压器总用电负荷为435.0KW,总用电计算容量为282.8KW,选用1台400KVA变压器。4.4继电保护与计费:高压进线回路设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零序电流保护,高压馈线回路设变压器高温保护、变压器超高温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零序电流保护,低压主进、联络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短延时和瞬时保护脱扣器,其它低压断路器设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非重要负荷回路于低压配电房设分励脱扣器,这些回路既可以在自动互投时,卸载部分负荷,防止变压器过载,又可以在火灾时,切断火灾场所相关非消防设备电源。本工程用电采用高压计量,并对照明、空调、动力、特殊用电等进行用电分项计量,分项计量仪表带标准通讯接口。4.5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照明设计贯彻国家“绿色照明”的有关方针政策,照明采用高光效、节能荧光灯,灯具及附件。荧光灯要求采用电子镇流器或带电容器补偿的节能型电感式镇流器,保证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4.6谐波治理由于谐波分布的多变性和谐波工程计算的复杂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就完全解决谐波问题非常困难,因此在进行变电所设计时适当预留滤波设备安装位置,待系统正式运行后根据对谐波的实测和分析,再采取相应的、有效的谐波治理措施。对于变频等谐波含量超出标准的设备,可采取就地设置谐波吸收装置。4.7设备选型4.7.1高压配电柜选用SF6全绝缘全密封高压开关柜,具备五防功能,负荷开关额定电流630A,高压柜电缆采用下进下出接线方式,柜下设电缆沟。4.7.2变压器选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节能型带保护罩干式变压器,设强制风冷系统;接线为D,Yn11,保护罩由厂家配套供货,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4.7.3在10kV出线开关柜内装设氧化锌避雷器作为真空断路器的操作过电压保护。4.7.4低压配电柜选用抽屉式开关柜,主进线断路器分断能力不小于50kA,其它断路器分断能力不小于35kA,进出线电缆采用上进下出的接线方式,柜下设电缆沟。4.8高、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式4.8.1高压电缆采用WDZB-YJY-8.7/15kV无烟低卤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4.8.2本工程与消防设备有关的电缆为无烟低卤阻燃耐火型铜芯电线、电缆,与普通用电设备电缆回路共电缆井、电缆沟敷设时采用柔性矿物绝缘电缆;其它均采用无烟低卤阻燃型铜芯电线、电缆(按环境温度为40℃对应导体载流量选择电线、电缆)。4.8.3除与消防设备有关的控制电缆为WDZBN-KYJY耐火型电缆,其余控制电缆为WDZB-KYJY阻燃型电缆。4.8.4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与其它配电线路分开敷设或分隔敷设。消防管线暗敷设时,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明敷设时,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采用难燃性或有机绝缘耐火电缆时,敷设在电缆井、电缆沟内可不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但应采取与非消防用电电缆隔离措施;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敷设。4.8.5向同一负荷供电的两回路电源电缆、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电力和电信电缆在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用隔板隔开。4.9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4.9.1灯具开关均选用250V、10A、86式跷板开关。除注明外,暗装,底边距地1.3m。应急照明开关应带电源指示灯。4.9.2托儿所、幼儿园的紫外线杀菌灯的控制装置单独设置,并采取防误开措施。4.9.3插座选用安全型插座。除注明外均为250V、10A、两极+三极插座,幼儿活动场所底边距地1.8m暗装,其它区域0.3暗装。4.9.4动力箱,控制箱除竖井、机房、车库、防火分区隔墙上明装外,其它均为暗装,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边距地1.5m;600mm~800mm高,底边距地1.2m;800mm~1000mm高,底边距地1.0m;1000mm~1200mm高,底边距地0.8m;1200mm以上,为落地式安装,下设300mm基座;幼儿活动场所配电箱底部距地1.8m。4.9.5各层照明配电箱,除竖井、防火分区隔墙上、地下室明装外,其它均为暗装(剪力墙上除外);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1.5m。应急照明箱箱体,应有明显标志,并作防火处理。竖井内配电箱、电表箱明装,安装位置、高度视安装检修及抄表方便等因数确定。4.9.6消防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并符合消防规范要求。4.9.7无障碍厕位底距地0.5m设求助按钮,门外处底距地2.5m设求助音响装置。4.9.8设备安装高度以装饰完成面为基准。4.10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4.10.1原则上消防设备采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其他大功率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启动。4.10.2给、排水泵的启停由液位计控制。五.照明系统5.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主要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房间名称照度标准(lx)参考平面及其高度(m)照明功率密度值(W/m²)Ra普通办公室3000.75(水平)880活动室300地面880寝室1000.5(水平)4.080厨房200台面—80门厅、走道150地面—80卫生间150地面580楼梯间50地面260变配电房200地面—80风机房、泵房100地面3.5605.2光源、灯具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如下:托儿所、幼儿园的婴幼儿用房采用细管径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一般场所为LED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但其照度应符合相关要求。用于应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5.3景观/室外照明;5.3.1本工程设景观照明仅低压预留电源,具体根据园林设计要求另行设计。5.3.2照明灯具采用220V,集中控制。六.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6.1本工程弱电机房设在首层,内设交换机及建筑物配线架等设备,层配线架安装在各单体建筑楼层配电间,线缆沿弱电线槽或穿管敷设至用户点。6.2本工程办公区域按5~10平方米考虑1个语音点、1个数据点;教学区按50平方米考虑1个数据点。6.3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水平布线子系统、主干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及建筑群子系统组成。6.4进线机房:首层弱电机房合用,用来连接所有的楼层配线间的主干缆线,场地设有300mm高架空防静电活动地板。整个建筑的所有信息的发送与交换都在此机房进行,这些设施可以支持电话、数据、图像业务应用。主要设备为电话交换机、建筑内主干缆线使用的语音和数据业务主配线架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机和相关外围设备。总配线架选用光纤配线架。6.5工作区:按照需要在办公室、教学区内设置语音及数据通用的信息插座。末端支线采用6类电缆;出线端口采用6类连接器件。6.6水平布线:采用铜芯4对对绞线(UTP)按6类的标准布线到楼内每个用户单元。对特定的场所和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也可使用光纤。6.7楼层配线设备:允许在业务提供商和用户及在大楼提供的系统之间进行配线管理。楼层配线设备要满足安装下述系统和设备的需求:水平布线的终结配线设备;局域网(LAN);集线器或交换机设备和其他弱电设备。6.8主干子系统: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按楼层及分区设配线区,从楼层配线间至弱电机房的主干电缆、光缆终接于相应的配线设备,语音和数据主干缆线分别设置。6.9语音、数字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六类电缆,穿硬质PVC管或JDG管暗敷设。楼内干线选择光缆及铜缆通过楼层配线将分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用星型结构连接。光缆干线主要用于速率较高的数据传输,铜缆主要用于速率较低的语音通信。七.有线电视系统本项目不设置有线电视系统,仅在首层电信机房内预留有线电视接入设备安装空间。八.视频监控系统8.1 安防监控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视频监控主要设置区域为主要出入口及公共通道、幼儿活动区、厨房等。8.2 采用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中心通过智能网管理前端所有摄像机,对所有的视频图像进行存储、控制及显示,摄像机选用IP摄像机,清晰度不小于1080P8.3视频图像24小时连续存储时间不少于30天,监控中心所有设备由UPS集中供电,前端摄像机由POE交换机直接供电。8.4数字摄像机传输线缆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智能网络采用4芯多模光纤通讯,并支持千兆传输。九.电话交换系统本项目语音电话线路通过综合布线设置,通信信号源及设备由运营商提供。电话交换机系统采用数字电话系统,语音布线系统的水平系统采用CAT6类非屏蔽双绞线布线,跳线采用110-RJ45,每个电话点通过CAT6类非屏蔽双绞线,通过电信机房的24口语音配线架接驳大对数通信电缆,电话交换机有以下功能:支持电脑管理软件,来电显示、呼叫转移、热线服务、出局转移、IP加拨、等待音乐、语音导航、自录语音等。十.计算机网络系统10.1根据互联网的系统规模,系统配置1台双管理引擎的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配置冗余电源、风扇。核心交换机根据需求配置24口千兆RJ45板卡和24口万兆光口板卡,用以互联网的接入交换机、服务器及安全设备等。采用万兆链路与出口防火墙、路由器设备连接,保证网络出口的带宽需求。10.2汇聚层设计:对于汇聚层交换机的选用,根据网络应用的特点,本次汇聚层交换机选用万兆光口的交换机,实现10Gbps交换到接入层交换机。接入层设计:对于接入层交换机的选用,根据互联网的应用特点,本次接入层交换机选用千兆的接入交换机,实现1000Mbps交换到桌面。各楼层FD按照管理信息点数量配置12/24端口接入层交换机。十一.公共广播系统本工程消防应急广播的区域与公共广播合用,火灾时切换为消防应急广播,采用24V定压输出方式,广播主机设于首层值班室。十二.建筑物防雷及接地系统12.1本工程拟按二类防雷设计。在屋顶设置接闪带(二类防雷建筑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三类防雷建筑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作为防雷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两根主钢筋(Φ≥16mm)作为引下线,接闪带和引下线可靠连接,引下线和基础底梁及基础底板轴线上的上下两层主筋中的两根钢筋焊接为一整体的接地装置,并在地下层四周外墙适当位置引出测量端子及接地连接板。12.2本工程防雷接地与强弱电接地共用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12.3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内设置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MEB),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金属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各单体建筑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与总等电位可靠联结。12.4等电位联接均采用各种型号的联接卡子。在强弱电竖井、弱电机房等各弱电设备用房以及有淋浴要求的卫生间内作局部等电位连接。12.5凡正常不带电,绝缘破坏时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外皮、支架等均应可靠与接地系统连接。12.6为预防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在变压器低压侧、在向重要设备供电的末端配电箱的母线各相上以及由室外引入或由室内引至室外的电力线路、信号线路、控制线路、信息线路等在其入口处的配电箱、控制箱、前端箱等的引入处装设电涌保护器(SPD)。十三.节能环保、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被称为绿色建筑。该项目电气工程采取以下措施:13.1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与管理。13.2供配电系统的节能13.2.1合理确定变压器容量,变压器均采用D,yn11型结线、低损耗、低噪声节能的SCB13系列干式变压器,运行中合理调配负荷,使变压器大部分时间内运行在最佳负荷曲线,以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能耗。13.2.2变电所尽量深入负荷中心,减少配电级数,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适当增大配电电缆截面。13.2.3无功功率因数的补偿采用集中补偿和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变电所低压处设置集中补偿,补偿后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能小于0.9。荧光灯、金卤灯等采用就地补偿,选择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高功率因数电感镇流器,荧光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9;气体放电灯单灯功率因数不小于0.85。采用合理的功率因数补偿及谐波抑制措施后,可减少变频器等电子设备对低压配电系统造成的谐波污染,提高电网质量,降低对上级电网的影响,并降低自身损耗。13.2.4末端设备选用节能设备,正确选定装机容量,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损耗,提高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选用绿色、环保且经国家认证的电气产品。在满足国家规范及供电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选用高性能变压器及相关配电设备,选用高品质电缆、电线降低自身损耗。13.3电气照明的节能13.3.1严格执行国家《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关于照明功率密度值的有关规范条文,特别是在装修设计阶段,建筑照度标准值应从节能上考虑,按实际需求来选择照度标准值,对于有高照度要求的地方,设置局部照明。13.3.2选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及灯具,非必要情况下,室内外照明均不应采用白炽灯,选择荧光灯光源时。选用三基色细管径荧光灯(T8、T5)、LED灯或节能灯,在合适的场所推广使用高光效、长寿命的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13.3.3选用电子镇流器及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谐波含量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镇流器自身消耗的功率不大于灯功率的8%。13.3.4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选用高效率的灯具,多采用开敞式或透明玻璃罩灯具,采用格栅灯具时,灯具效率不应低于60%。13.3.5应根据建筑特点、建筑功能、建筑标准、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分散、集中、手动、自动等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控制: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不同场所可采用适当的节电开关,走廊、前室、楼梯间及公共部分的灯光控制采用定时控制、集中控制及调光和声光控制灯方式;条件许可时,可随室外自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室内照度,或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如光导管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13.4该项目分别对照明、空调、热水系统、动力设备及其它特殊用电进行分项计量。13.5发电机房采用吸音降噪、除尘过滤、消烟、减震底座措施和设备,以确保符合环保的达标要求。十四.电气消防系统设计14.1系统形式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对整个工程的火灾信号和消防设备进行监控。14.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范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及消防通信、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及消防系统接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等。14.3消防控制室14.3.1消防控制室设在建筑物首层,其入口处设置明显的标志;隔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h,并与其他部位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14.3.2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应急广播设备、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中央电脑、LCD显示器、打印机、电梯运行监控盘及消防专用电话总机、UPS电源设备等,均由承包商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14.3.3消防控制室内设有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14.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4.4.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型,每一总线回路连接的设备总数小于200点,每一台火宅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宅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不超过3200点。每个回路地址编码总数预留15%~20%的余量。14.4.2在活动室、泵房、配电房(间)、变压器室、电梯机房、弱电机房等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在自备发电机房等场所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14.4.3点型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设置要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的要求。14.4.4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大于30m。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一般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当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为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14.4.5在消火栓箱内设置消火栓泵破玻按钮。消火栓按钮动作信号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消火栓泵的启动。14.4.6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可接收感烟、感温探测器等的火灾报警信号及水流指示器、检修阀、湿式报警阀、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等的动作信号;还可接收排烟阀、加压阀的动作信号。14.4.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系统总线设置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宅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14.5消防联动控制14.5.1消防控制室内设置联动控制器,其控制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控制、手动直接启动控制。通过联动控制器,可实现对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高压细水雾系统、防排烟系统、正压送风系统、防火卷帘门、防火门、电梯运行、气体灭火、火灾应急广播、火灾应急照明等的监视及控制。火灾发生时可手动/自动切断空调机组、通风机及其他非消防电源。14.5.2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1)消火栓加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2)消火栓加压泵、消火栓稳压泵均可由压力开关、流量开关或报警阀联动控制;(3)消火栓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4)消防控制室及消防泵房能手动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5)消防控制室能显示消火栓加压泵的电源状况;(6)监视消防水池、水箱的消防警戒水位。14.5.3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1)喷水加压泵、喷水稳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2)监视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3)报警阀处压力开关动作直接启动喷水加压泵;(4)消防控制室及消防泵房能手动直接启动喷水加压泵;(5)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喷水加压泵的电源状况。14.5.4细水雾灭火系统的监视和控制:(1)细水雾加压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2)监视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3)压力传感器动作直接细水雾加压泵;(4)现场、消防控制室及消防泵房可手动启动细水雾加压泵;(5)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加压泵的电源状况。14.5.5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1)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a.现场手动启动;b.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c.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d.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2)加压送风口、加压送风机联动触发信号:设备所在防火分区内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需在15秒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同时执行下列动作:a.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b.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14.5.6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1)排烟风机、补风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a.现场手动启动;b.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c.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d.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e.排烟防火阀在280度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联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2)机械排烟系统中的常闭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防控制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其开启信号应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秒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秒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3)自动排烟窗可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温度释放装置联动的控制方式。当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时,自动排烟窗应在60秒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时间内开启完毕。由温控功能自动启动排烟窗,其温控释放温度应大于环境温度30度且小于100度。(4)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联动触发信号:同一防烟分区内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报警信号。(5)系统中任一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需自动启动。(6)防烟、排烟系统手动控制方式:以上设备均可在联动控制器上手动控制其开启/关闭(停止),同时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盘可通过专用线路直接手动控制防排烟风机的启/停。(7)送风口、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开启/关闭的动作信号,防排烟风机启停、电动防火阀关闭的动作信号应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电动阀门动作时间根据要求现场调整。(8)排烟风机入口总管上的280度防火阀关闭应直接联动停风机,两种动作信号反馈至消防联动控制器。14.5.7电梯的监视和控制:(1)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电梯监控盘,能显示各部电梯的运行状态:正常、故障、开门、关门及所处楼层位置显示;(2)火灾发生时,根据火灾情况及场所位置,由消防控制室电梯监控盘发出指令,指挥电梯按消防程序运行:对全部或任意一台电梯进行对讲,说明改变运行程序的原因;除消防电梯保持运行外,其余电梯均强制返回首层并将轿厢门打开;(3)电梯运行监视控制盘及相应的控制电缆由电梯厂商提供;(4)电梯的火灾指令开关采用钥匙开关,由消防控制室负责火灾时的电梯控制。14.5.8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气体灭火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单独配置了自动控制所需的火灾探测器,可独立完成整个灭火过程。(2)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能显示系统的自动、手动工作状态;能在气体灭火系统报警、喷射各阶段有相应的声光信号,并关闭相应的防火门、窗,停止相关的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阀。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3)系统同时具有手动控制及应急操作功能。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14.5.9消火栓泵、自动喷水泵设自动巡检装置,定期对消火栓泵、自动喷水泵进行检测、试车,以便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泵能正常运行。14.5.10相关联动控制:(1)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切断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非消防电源的功能,当需要切断正常照明时,宜在自动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动作前切断;(2)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自动打开涉及疏散的电动栅栏等的功能,宜开启相关区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摄像机监视火灾现场;(3)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具有打开疏散通道上由门禁系统控制的门和庭院电动大门的的功能,并具有打开停车场出入口档杆的功能。14.6火灾应急广播系统、火灾警报装置及消防通信14.6.1在消防控制室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机柜,机组采用定压式输出。火灾应急广播按建筑层或防火分区分路,每层或每一防火分区为一路。14.6.2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设置在走道、大厅和阅览室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14.6.3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根据火情,自动或手动进行火灾应急广播,及时指挥、疏导人员撤离火灾现场。14.6.4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确认火宅后,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14.6.5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场所同时设置火灾警报装置,并采用分时播放控制,火灾报警装置与火灾应急广播交替工作。14.6.6应急广播应设置备用扩音机,容量不小于应急广播时最大广播区扬声器容量总和的1.5倍。14.6.7消防专用电话系统:(1)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除在手动报警按钮等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插孔外,在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设有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消防控制室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2)消防专用电话网络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14.7消防电源及系统接地14.7.1供电电源(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二级负荷供电(引自消防控制室内的双电源自动切换箱);并自带专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火灾报警控制器备用电源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3小时),此电源设备由设备承包商负责提供。其他消防设备采用采用市电+柴油发电机模式供电:消防排烟排风机、消防水泵、消防电梯、加压送风机、消防电梯坑和消防水泵房内的污水泵等。并当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仍能保证消防用电。(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LCD显示器、消防通讯设备等的电源,由UPS装置供电;(3)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的直流操作电源电压采用24V;(4)本工程部分低压出线回路断路器及各层配电箱内断路器均设有分励脱扣器,当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发生后用来自动切断相关非消防电源。14.7.2系统接地(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利用大楼综合接地装置作为共用接地装置,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Ω。(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专用接地干线,采用25mm2铜芯绝缘导线,并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接地板。专用接地干线从消防控制室专用接地板引至接地体。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小于6mm2。(3)消防电子设备采用交流供电时,设备金属外壳和金属支架等应作保护接地,接地线应与电气保护接地干线(PE线)相连接。14.8消防系统布线14.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50V以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300V/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采用交流220V/380V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450V/750V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14.8.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传输线路设置在室外时,应埋地敷设。14.8.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14.8.4线路暗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B1级以上的刚性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线路明敷设时,应采用金属管、可挠(金属)电气导管或金属封闭线槽保护且应做好防火处理。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可直接明敷。14.8.5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内,当合用向一线槽时,线槽内应有隔板分隔;外壳做作防火处理。14.8.6采用穿管水平敷设时,除报警总线外,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14.8.7从接线盒、线槽等处引到探测器底座盒、控制设备盒、扬声器箱的线路,均应加金属保护管保护且作好防火措施。14.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控制14.9.1本项目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型系统,其它区域采用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均采用集中电源装置供电,集中电源蓄电池供电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0h,采用A型应急照明灯具;14.9.2应急照明系统控制按《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09-2018相关要求实现控制逻辑。14.9.3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1)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1)疏散楼梯间、楼梯间前室、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等;2)除应设置疏散走道照明外,并应在各安全出口处和疏散走道,分别设置安全出口标志。(2)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5.0lx。2)对于楼梯间、电梯前室等,不应低于10.0lx。3)对于人员密集场所等,不应低于10.0lx。(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4)疏散照明灯具应设置在出口的顶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备用照明灯具应设置在墙面的上部或顶棚上。(5)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入口的正上方。2)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与地上建筑共用楼梯间,通向地面疏散门的上方。3)设置在室外疏散楼梯出口的上方。4)设置在直通室外疏散门的上方。5)设置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时,应设置在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上方。6)设置在直通上人屋面、平台、天桥、连廊出口的上方。7)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采用直通室外的竖向梯疏散时,设置在竖向梯开口的上方。8)需要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的防火分区中,设置在通向被借用防火分区甲级防火门的上方。9)设置在步行街两侧商铺通向步行街疏散门的上方。10)设置在避难层、避难间、避难走道防烟前室、避难走道入口的上方。11)设置在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400m2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门的上方。12)方向标志灯的设置,有维护结构的疏散走道、楼梯:a.应设置在走道、楼梯两侧距地面、梯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柱面上;b.当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在疏散走道侧边时,应在疏散走道上方增设指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方向标志灯;c.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垂直时,灯具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20m;方向标志灯的标志面与疏散方向平行时,灯具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Om。13)保持视觉连续的方向标志灯,设置在疏散走道、疏散通道地面的中心位置;灯具的设置间距不应大于3m。14)楼梯间每层应设置指示该楼层的标志灯。(6)建筑内设置的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除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和《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的规定。14.10电气火灾监控系统14.10.1该装置自成系统,系统由火灾监控器、剩余电流探测器、测温式探测器组成;14.10.2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宜设置在第一级配电柜(箱)的出线端。在供电线路泄露电流大于500mA时,宜在下一级配电柜(箱)设置,测温式探测器设置在电缆接头、端子或重点发热部位。14.10.3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探测非消防回路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号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报警信号传至消防控制室。(2)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3)显示系统电源状态。(4)在设置消防控制室的场所,电气火灾监控器的报警信息和故障信息应在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或起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显示。但该类信息与火灾报警信息的显示应有区别。14.11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14.11.1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针对各类消防设备供电的交流或直流电源(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发生过压、欠压、缺相、过流、中断供电等故障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过中文实时显示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报警信息,及被监测电源的电压、电流值,准确显示故障点的位置。14.11.2系统专用于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并独立安装,不能兼用其他功能的消防系统,不与其他消防系统共用设备,以保证本系统的文档安全。14.11.3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应将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欠压等报警信息传输给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14.11.4消防电源监控器为现场传感器提供DC24V电源,系统通信采用RS485总线,通信线WDZBN-RYJSP-2x1.0mm和电源线WDZN-BYJ-2x1.5mm共管敷设JDG25。电源线为星形连接,最大传输距离500米。14.12防火门监控系统14.12.1防火门监控系统对防火门的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等动态信息进行监控,对防火门处于非正常打开的状态或非正常关闭的状态给出报警提示;常开门能保持防火门常开,可现场实现手动关闭和复位防火门,当火灾发生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自动控制关闭常开防火门;常闭门能保持防火门常闭,对非正常打开的状态及故障状态等动态信息进行监控并给出报警提示。14.12.2防火门监控器应配有满足正常可靠工作三个小时的备用电源。14.12.3防火门监控器专用于防火门监控系统并独立安装在消防控制室,不能兼用其他功能的消防系统,不与其他消防系统共用设备;防火门监控器用于控制防火门打开、关闭并接收各种防火门反馈回的开启、关闭及故障状态信号,显示并控制防火门打开、关闭状态。14.12.4防火门电动闭门器能够在收到指令后将处于打开状态的防火门关闭,并将其状态信息反馈至防火门监控器。14.12.5防火门电磁释放器使常开防火门保持打开状态,在收到指令后释放防火门使其关闭,并将本身的状态信息反馈至监控器。14.12.6防火门门磁开关用于监视防火门的开闭状态,并能将其状态信息反馈至防火门。14.12.7防火门监控器可以通过网口、RS232、RS485或CAN接口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通讯,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的火灾探测器信息,14.12.8利用火灾烟气态信息控制常开防火门的关闭。也可以通过3路开关量接口接收火灾报警控制器监视的防火分区状态,按照预定的预案控制防火门的关闭。14.12.9监控器与监控分机之间的通讯线采用WDZBN-RYJSP-2X1.5mm2的双绞线缆,监控分机与监控模块间的电源线采用WDZN-BYJ-2X1.5mm2。14.12.10监控模块到电动闭门器、电磁释放器之间线路采用WDZN-BYJ-2X1.5mm2,到门磁之间线路采用WDZN-BYJ-2x1.5mm2。14.12.11防火门控制器通过电磁释放器或电动闭门器使常开防火门保持打开状态,在收到监控器指令后,释放防火门使其关闭,并将其状态信息反馈至防火门监控器。防火门门磁开关用于监视常闭防火门的开闭状态,并能将其状态信息反馈至防火门监控器。14.12.12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可以共管敷设,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合理布线,但本系统电源线及信号线不能与工程现场其他任何强电线路共管敷设,除非采用屏蔽双绞线,并保证屏蔽层可靠接地。十五.电气抗震设计15.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电气工程应进行抗震设防。15.2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应进行抗震设防,其抗震吊架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24~48页做法。15.3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其抗震吊架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24~48页做法。15.4应急广播系统应预置地震广播模式。15.5柴油发电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5.5.1设置震动隔离装置。15.5.2与外部管道连接(如发电机与排烟管、油管等的连接)应采用柔性连接。15.5.3设备与基础之间、设备与减震装置之间的地脚螺栓应能承受水平地震力和垂直地震力。15.5.4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9页做法。15.6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5.6.1安装就位后应焊接牢固,内部线圈应牢固固定在变压器外壳内的支承结构上。15.6.2变压器的支承面宜适当加宽,并设置防止其移动和倾倒的限位器。15.6.3应对接入和接出的柔性导体留有位移的空间。15.6.4变压器与母线槽的连接应采用柔性连接。15.6.5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10、11页做法。15.7蓄电池、电力电容器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5.7.1蓄电池应安装在抗震架上。15.7.2蓄电池间连线应采用柔性导体连接,端电池宜采用电缆作为引出线。15.7.3蓄电池安装重心较高时,应采取防止倾倒措施。15.7.4电力电容器应固定在支架上,其引线宜采用软导体。当采用硬母线连接时,应装设伸缩节装置。15.8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5.8.1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应满足抗震要求。15.8.2靠墙安装的配电柜、通信设备机柜底部安装应牢固。当底部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不够时,应将顶部与墙壁进行连接。15.8.3当配电柜、通信设备柜等非靠墙落地安装时,根部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或焊接的固定方式。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可将几个柜在重心位置以上连成整体。15.8.4壁式安装的配电柜与墙壁之间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连接。15.8.5配电箱(柜)、通信设备机柜内的元器件应考虑与支承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元器件之间采用软连接,连线处应做防震处理。15.8.6配电箱(柜)面上的仪表应与柜体组装牢固。15.8.7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12~18页做法。15.9消防控制室、安防控制室等机房内设在水平操作面上的消防、安防设备应采取防止滑动措施,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20页做法。15.10设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共用天线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19页做法。15.11安装在吊顶上的灯具,应考虑地震时吊顶与楼板的相对位移,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15、16页做法。15.12配电导体应符合下列要求:15.12.1当采用硬母线敷设且直线段长度大于80m时,应每50m设置伸缩节。15.12.2在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内敷设的缆线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留有余量。15.12.3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地震时被切断的措施。15.13缆线穿管敷设时宜采用弹性和延性较好的管材。15.14引入建筑物的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5.14.1在进口处应采用挠性线管或采取其他抗震措施。15.14.2当进户井贴邻建筑物设置时,缆线应在井中留有余量。15.14.3进户套管与引入管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密封。15.14.4具体做法可参照国标图集《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16D707-1第21~23页做法。15.15电气管路不宜穿越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5.15.1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敷设时宜靠近建筑物下部穿越,且在抗震缝两侧应各设置一个柔性管接头。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学前儿童保育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天狮学院《嵌入式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中医药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A(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仪器分析实验(化学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体育职业学院《机能实验学(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3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4《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4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消防设计质量问题案例分析手册建筑机电专业
- 《业财一体化实训教程-金蝶云星空V7.5》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评卷(含答案)
- 社区意识形态工作2025年度工作计划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广播电视台招聘30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DG-TJ 08-2048-2024 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标准
- 2025年中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残疾人就业培训
- Photoshop+2024学习手册:第1课认识与操作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