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总体概况本项目为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涵盖东部新区15个街道(镇)的20户以上的140处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街道(镇)农村污水治理概况本分册为芦葭镇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收集管网部分,厂站部分详见单独分册。本次设计污水管道主要沿村道平行布管,其中污水管道为重力自流。本分册图纸一共包含21处污水处理点位,其中5处采用铺设管道的方式解决污水排放问题,14处采用建立集水池加转运至周边污水处理站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2处采用单独建站的方式处理现状污水。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集居点具体村社处理模式新建集水池(厂站)规模1共乐村3组集居点共乐村3组集水池+转运40m³(有效容积)2芦葭社区7社陈家湾陈家湾7社集水池+转运50m³(有效容积)3芦葭社区7社张家湾陈家湾7社接管4民乐村集6社集居点民乐村集6社接管5民乐村集7社集居点民乐村集7社集水池+转运100m³(有效容积)6民乐村集8社集居点民乐村集8社独立200t/d污水处理站7民乐村集9社集居点民乐村集9社接管8仁里村1社集居点仁里村1社集水池+转运100m³(有效容积)9仁里村5社集居点仁里村5社集水池+转运100m³(有效容积)10仁里村10社集居点仁里村10社集水池+转运100m³(有效容积)11枇杷村4社集居点枇杷村4社集水池+转运50m³(有效容积)12黄桷村2社集居点黄桷村2社集水池+转运40m3(有效容积)13藕塘村8社集居点藕塘村8社集水池+转运25m3(有效容积)14三清庙村10社集居点三清庙村10社集水池+转运75m3(有效容积)15万角村5社集居点万角村5社集水池+转运50m³(有效容积)16万角村6组集居点万角村6组接管17万角村7社集居点万角村7社独立50t/d污水处理站18万角村9社集居点万角村9社集水池+转运50m3(有效容积)19万角村15社集居点万角村15社接管20万角村16社集居点万角村16社集水池+转运40m3(有效容积)21枇杷村村委会集居点枇杷村村委会集水池+转运50m3(有效容积)3执行初步设计情况1)初设批复本工程涉及140处农村集中居住区的生活污水治理,其中采用接管治理28处,采用“集水池+污水转运”方式治理60处,采用独立集中处理52处。由于初设审查后,东部新区“三区三线”调整,部分点位无法设置污水处理站。故根据业主会议讨论,并报送应急局,最终确定接管治理28处,采用“集水池+污水转运”方式治理72处,采用独立集中处理40处,详见各个街道(镇)2)进一步落实厂站及管线用地合规性执行情况:根据意见对厂站、管线用地进行规划核实,并结合最新“三区三线”优化方案。3)新建污水站不应占用道路排水边沟执行情况:确保新建厂站不占用排水边沟,必要处设置过水管涵。4执行施工图审查情况1)化粪池标准图设计采用03S702,建议采用新的替代版本22S702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采用最新版本图集22S702;2)架空过河段应复核管道高程和洪水位关系,不应影响行洪执行情况:按专家意见进一步核实管道高程。二、设计标准及设计依据1.设计参数污水重力自流管道按非满流设计,污水量计算依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和本居民点服务户数和人口数量设计确定,农村居民日平均生活用水定额为130L/(人d),污水综合排放系数按0.85设计。2.本项目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3.主要设计规范《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份》(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2部分: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材》(GB/T19472.2-20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1: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T/CECS10011-2019)《排水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双壁波纹管道安装图集》(川2021S152-TJ)《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技术规范》(TCECS635-20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CJJ-T209-2013)《泵站设计标准》(GB50265-2022)4.主要设计依据本工程设计合同;业主提供的地形图、管探资料、地勘资料;《成都东部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25年)》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05月;《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1年11月;《成都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8月;《成都东部新区应急安全管理局关于成都东部新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成东应急发﹝2022﹞号,2022年10月。其他相关设计资料。三、工程重点说明1.本工程拟将集中居住区现状化粪池引流至新建污水处理站(或污水转运池),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未收集污水的住户应设置d100upvc接户管使厕所污水流入接户井,接户井与污水管网设置d200管径污水管相接,接户井做法与污水检查井一致;雨水不得排入污水收集管网。2.由于本工程现状村间道路过沟,为村民自建的便函,统一采用d500钢筋砼圆管涵恢复,填土高度0.2~0.5m,施工开挖造成的排水沟渠破坏按原拆原建修复,根据调查情况暂统一为40*40cmM7.5浆砌片石排水沟。3.因施工开挖破坏的砼路面修复详见大样图;路面修复宽度按实际开挖宽度+每侧外扩0.25m进行修复,详见大样图。四、管道、基础、构筑物1.沟槽开挖及回填(1)沟槽边坡的坡度应根据地勘报告推荐值,并结合基坑开挖后的土质情况确定,按《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基坑开挖沟槽边坡要求进行放坡。基坑回填土必须在污水管道的地下部分全部施工完成后(包括紧邻的外部安装工程)并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2)设置有桩基础的构(建)筑物以及管道,道路范围内的填土,要求其压实系数为0.9。基础基坑开挖后应注意基坑排水,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并注意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地基土不被扰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于出露基岩应及时封闭,并对边坡和排水沟进行维护,以防塌方。(3)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00kpa,满地基承载力满足100kpa时,基底铺设一层厚度为100mm中粗砂基础层即可。沟槽在填方地段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本项目开挖的中风化、强风化砂质泥岩或中粗砂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由不同的地质决定。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1)管道基础为淤泥、鱼塘不良地基时,应予以全部清除并采用本项目开挖的中风化、强风化砂质泥岩或中粗砂换填加强,后铺设管道垫层;2)管道基础为杂填土、素填土、膨胀性粘土、承载力建议值不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粘土时,应清除40cm并换填中粗砂;3)管道基础为泥岩层时,超挖10cm后用连砂石找平。沟槽位于水田内应每隔30m设置1x1m集水沟。(4)预留支管接口:为便于用户接入,距干管检查井较远的每户设管径d100upvc管接入出户井,距干管检查井较近的采用d100upvc管直接接入干管检查井,upvc管壁厚3mm,承插连接。出户井接入干管检查井管径为d200,以i≥2%坡向干管检查井。预留支管位置详见平面图。预留支管下游接入干管检查井,上游管道末端以MU10砖及水泥砂浆砌筑封堵待用。预留支管接入干管检查井的标高应满足与下游管道管顶平接。预留支管走向应为便于用户接入侧,位置及走向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5)管道覆土按不低于0.7m控制。位于农田下方的管道覆土不足0.7m时应做堆土处理;位于道路下方覆土不足0.7m时设置d500钢筋砼管道作为套管。(6)其它未尽说明之处详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4S520-13~18页总说明。(7)架空钢管采用D325x8焊接钢管,材质为Q235,做法详见07MS101-3-P11。内防腐采用水泥砂浆,其材料应满足《埋地给水钢管道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CECS10:89要求。外防腐采用采用IPN8710涂料加强级(底漆—面漆—纤维布―面漆—面漆)干膜厚度≥300μm。架空管道相关做法详见07MS101-3总说明。(8)顶管采用2.管材、基础与接口排水管道选用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MPVE管),采用承插式密封圈连接,具体敷设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塑料管所采用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遵循标准如下:《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T/CECS10011-2019),管材环刚度≥SN10。本项目涉及污水泵站出水管道采用DN100PE管,管材为PE100,热熔连接。管道基础应采用中、粗砂铺垫的人工土弧基础,排水管道的安装参照《排水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共混双壁波纹管道安装图集》(川2021S152-TJ)执行,并满足《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道工程技术规范》(TCECS635-2019)的要求。管道采用120°砂石基础。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00kpa。3.构筑物(1)本工程中的重力污水检查井均选用原则:非车行道下选用塑料污水检查井,车行道下选用钢筋混凝土污水检查井。塑料检查井应满足《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做法详见《塑料排水检查井图集16S524》,塑料井直径为700mm。检查井盖采用B125型球墨铸铁井盖。混凝土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检查井直径为1000mm。检查井外围的回填方法及回填材料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相关要求。(2)检查井位置以不截断整节管原则可做适当调整(路口,及预留地块支线井除外),调整最大长度为单节管长度。(3)检查井井面设计高程要求:位于车行道(机动车道及慢车道)的检查井井面与设计地面标高一致;检查井设计井顶标高如与实际路面不符时,应以实际路面为准,并做到与路面严格平接。位于农田的检查井盖应高于田埂0.3m,井口周围以0.02的坡度向外做好护坡,且井盖基座固定做法参照14S501-1中第25页做法。(4)检查井井盖均采用φ700球墨铸铁五防井盖,并配有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应牢固可靠,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100kg),并具备较大的过水能力,避免暴雨期间雨水从井底涌出时被冲走。井盖表面应带有明显的污水标志。当检查井设置在车行道等场所时,D400型井盖;设置在人行道、绿地等场所时,选用B125型井盖。所有井盖的技术要求均应按《检查井盖》(GB/T23858-2009)相关要求执行。(5)塑料井超过1.2m深时,需设置爬梯。爬梯采用塑料材质,详见图集16S524-53/55,。(6)关于防坠网要求如下:1)防坠网网绳为高强度聚乙烯等耐潮防腐材料;网体的网绳直径:8毫米;所有网绳由不小于3股单绳制成,单绳拉力大于1600N;防坠网的直径600-800毫米,其网目边长不大于10厘米,承重不低于300千克;网绳断裂强力:≥3000N;耐冲击:≥500焦耳,网绳不断裂;2)验收标准:用150千克重物至于网中2-3分钟后取出。防坠网无破裂,为合格者;3)防坠网需定期检查,若发现防坠网老化破损、挂钩脱落不牢应及时更换,防坠网的使用寿命由厂家根据耐久性试验确定,到期之前应更换。(7)管道位于车行道下且敷设后即筑路面,沟槽回填需采用中、粗砂将管道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度达到95%后,其上采用原土分层回填,填充密实度达到90%。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管道回填严格按照GB50268-2008要求执行,管道沟槽回填不得带水回填,并应按路基要求分层夯实。(8)本项目部分点位设计有集水池,集水池做法详见《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图集》22S702,采用G×-×SFQ,即有地下水、不过汽车、有覆土。其中池壁混凝土标号调整为C30。(9)污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d800),其检查井每间隔一至两个普通井后设置一个带沉泥槽的沉泥井。钢筋混凝土沉泥井的结构参照国标图集20S515,沉泥槽深度为0.6米。塑料沉泥井参照国标图集16S524,沉泥槽深度为0.5米。(10)位于机动车道车道下的检查井井周加强做法详见《新建道路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盖安装工艺图》,井周0.5m范围内采用混凝土加强,自井底至调节环下。混凝土检查井要求混凝土面浇筑平整,不再抹面。(11)本项目涉及中途泵站采用一体化泵站。一体化泵站前设置沉泥井,该井内设置拦渣网。一体化泵站检修前需使用移动式检测报警装置进行气体检测。(12)本项目位于农村地区,局部管道采用架空形式过现状沟渠,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牌。污水压力管道应设置警示牌,间距50m,转弯处增设1座。五、抗震设计根据地勘报告,项目位于成都东部新区,场地属于Ⅱ类场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Ⅱ类场地峰值加速度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置抗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5.1.4条,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本次设计排水管道采用埋地排水用聚乙烯共混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MPVE管),接口形式为橡胶圈柔性接口;检查井采用国标图集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或现制图检查井,要求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标号至少为C25,适用于地震设计烈度8度及以下的地区,满足本次工程要求;毗邻构筑物及构筑物连接的管道,当坐落在回填土上时,回填土应严格分层压实,其压实密度应达到该回填土料最大压实密度的95%-97%;其他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执行。六、管道定位及安装要求1.本项目采用85高程系,成都坐标系(东带)。2.污水管道中心线和检查井平面定位:除有定位坐标者外,管道中心线位置应根据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距离确定。2.排水工程采用的水准点及坐标系统以当地管理部门提供为准,施工前,应针对图纸进行坐标点和高程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施工。3.管道安装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应调查清楚管道所经线位的已有地下管线状况,以免挖掘破坏。(2)验证所有管材是否有合格证,外观检查是否合格,应采取抽样法进行检测。管节内外壁、接口应进行外观检查,有损伤或变形应进行处理或调换。(3)做好工序交接验收,如垫层的平整度、高程、厚度、密实度及排水沟的完好程度、土基有无坍松等。4.管道安装和铺设前,必须确保沟底标高和管道基础质量合格。下管时要将管道一字排开,尽量做到一次就位,以减少槽下滑动。5.由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管道接口使用的机具,应保证管道均匀对接。稳管时,将每根管子仔细对准中心,管段稳好后,用测量工具检测高程,注意管底应与管基紧密接触。6.管道在吊运及下沟时,吊具必须可靠,完成防腐和保温层的管子在吊运时采用软吊带保护好防腐层,单管和管段下沟应平稳,避免与沟壁或沟底碰撞。七、施工方法1.管道开槽:(1)管道开槽方法及其施工技术要求应同时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条款。(2)沟槽施工弃土应随出随清理,堆土高度不应超过1.5m。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成槽后,槽顶应避免出现振动荷载,成槽后应尽快完成管道基础和敷设管道等工作,避免长时间晾槽。使用机械挖土时,为了防止机械超挖而扰动原状土壤,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应留0.20m左右一层采用人工清挖。如遇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换填最大粒径0.01~0.015m的天然级配碎石。(3)明开槽法施工的沟槽边坡坡度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规定。2.施工降排水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条款。降水点的位置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当降水不力,地基被扰动应进行地基处理,达到要求的承载能力。3.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尽量采用短管。污水管道和其他管道交叉处理时,当下层管道管壁间距小于0.3m、下层管道小于d1000mm且上层管道大于d500mm时下层管道做360°满包混凝土处理,长度为上层管道管径加上1000mm。管道包管的两侧回填石屑至上层管外底。4.管道两侧的回填材料、管顶500mm以上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分层回填,压实度按地面或路面要求。具体要求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条款执行,管道半径以下回填时应采取防止管道上浮、位移的措施。5.管道沟槽回填不得带水回填,并应按路基要求分层夯实。管道两侧的回填土应同时从管道两侧填土分层夯实,高差不得大于0.3米,其虚铺厚度当用机械夯实时不大于0.4m,当人工夯实时不大于0.2m。八、闭水试验及验收1.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及《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作施工验收。2.全部污水管道及检查井要求作闭水试验。3.排水工程的贮水构筑物施工完毕应进行满水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九、顶管设计9.1顶管布置污水管在现状道路敷设由于深度较深,采用顶管穿越,顶管管径采用d8009.2顶管技术要求由于顶管受顶管工艺、施工单位技术力量、顶管材质等因素影响,顶管设计差别很大。由于本段顶管埋深较大,为明确责任,确保安全,设计提出顶管设计相关参数如下:1.顶管管材本次顶管所用管道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不低于C50,抗渗等级不低于P8。2.管道最大顶力本次设计预估顶进力采用1240KN;拟采用一台600t千斤顶,施工单位需按要求采购顶管管材。3.顶进方法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段顶管管道管身基本位于卵石层内,建议顶管采用人工工具管施工,最长一次顶进长度为60m。4.管道接头接口为钢承口,做法参照国标《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T11836-2009);混凝土标号≥C50;管节长度误差±5mm,端面垂直度误差±6mm,管节外径误差±6mm;接头处理详见大样图,顶进工程中管口间的油麻被挤紧,竣工后在管口内缘的管节间内填抹膨胀水泥砂浆。5.工作坑的构筑方法本次设计管段管道埋深约3~5m,工作坑全部布置在检查井位置,最大深度约5m。工作坑采用逆作法施工,详见相关大样图。顶管开洞应在工作坑封底后进行施工,开洞处要求按图纸进行洞口加强,工作坑最大允许顶力为5280KN。9.3顶管沉降监测沿线设置路面沉降观测点,路面沉降不大于2cm,施工中定期观测、分析,一旦沉降超过临界值,必须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方可继续施工;9.4施工注意事项A.施工降水:施工中需降水至作业面以下1米;B.手掘式顶管作业:顶管掘进机切入土体后,应严格控制水平偏差不大于5mm,高程应为设定标高加上抛高数,其数值可根据土质情况、管径大小、顶进掘进机的自重及顶进坡度等因素确定,以抵消机头到达接收坑后的"磕头"而引起的误差;顶管掘进机切入土体后,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进尺严格控制在20~30cm,土体自稳能力差的土体,应采取减少进尺随挖随顶,或者加强迎机面土体钻孔注浆),或者在管壁增设注浆润滑泥浆孔等措施;为控制路面沉降,严禁超挖,并采用欠挖的方式硬顶进尺;顶管施工前应作试验段,确定掘进进尺,若存在掌子面塌方段,报请设计提出处治方案;C.施工前应编制紧急预案:地下水渗漏处理预案、塌方处理预案、洞内缺氧急救预案、瓦斯及其他有毒气体涌出救急预案等;D.为了减少顶进工程中的阻力,施工中应采用注浆减摩的触变泥浆。9.5顶管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相应施工组织方案、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并报主管部门及专家会审查通过。依据《CECS246-2008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3.1.4条,顶管实施前,施工单位应仔细核实该顶管周边障碍物空间尺寸(特别是地下室空间结构尺寸),确定是否有顶管条件,不可盲目实施。顶管与建筑物空间间距应满足《CECS246-2008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5.3.3以及5.3.4条要求,若不满足,严禁盲目实施,应及时报与业主及设计单位采用其他处理方式。十、危大工程相关要求1.危大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管理应按以下要求:(1)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第四章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执行。(2)严格按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要求,编制上述危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危大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需经专家论证会通过后方可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严格按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川建城建函〔2022〕2038号)的要求执行。2.本项目涉及的危大分项工程如下:明挖段排水管沟槽从道路清标底至沟槽底,部分基坑开挖深度3m~5m。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m但小于5m,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开挖深度≥5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顶管等非开挖工程。(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及施工布置图等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施工工序进行,并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设专人观察基坑的变形情况,确保基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3)基坑顶设置截水沟,同时严禁堆载。3.其他安全措施:(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及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