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前jiu)窈窕(ydotiao)

B.好逑(qiu)寤寐(wiimei)

C.兼葭(jid)溯涧(s(i)

D.萋萋(ql)水之(y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去去雎鸠(拟声词)B.修琳求之(睡觉)

C.寤寐学趣(想穿衣服)D.宛在水中浊(底部)

3.解释划线的重要实词。

⑴左右遮之()(2)窈窕淑女()

(3)君子好逑()(4)悠哉悠哉()

⑸寤寐思服()(6)左右至之()

⑺溯涧从之()(8)兼葭苍苍()

4.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

诗歌篇,也称《》。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

分,写法上有一赋、比、兴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价值的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

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苻菜,左右/流之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句子。

(1),在河之洲。

(2),君子好逑。

(3)《关雎》中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表现文静而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子所

追求的好配偶的句子是“,

(4)《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对

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情状。

(6)兼葭苍苍,(《诗经•兼葭》)

⑺所谓伊人,(《诗经•兼葭》)

(8)《兼葭》中用“,”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

冷寂的秋景图为全诗奠定了怅惘的情感基调。

⑼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

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诗经•兼葭》中的“,”

这两句诗。

(10)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

一方。”它对应的古代诗句

ZE,°,°

(11)《诗经•兼葭》里以景物起兴,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人物淡淡凄婉之情的

句子是:,。,«

(12)《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表明主

人公醒来梦中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

是:,。

(13)《关雎》中,以“,”将主人公绵绵情思、

不绝思念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14)《关雎》中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课内探究

8.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流之”“采之”“金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存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雎》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美好的情感。

B.“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两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前者指“苻菜”,

后者指“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描写的是现实中男子与心爱的女子嬉戏的场景。

D.《关唯》运用一唱三叹的手法,反复歌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

的特点。

(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

加以简析。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6)“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

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7)这首诗写“君子”对意中人的追求过程,期间“君子”经历了怎样的心理

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初遇时的兴奋f一想象与姑娘举行。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结合《关雎》具体诗句,

说说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9)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请从《关雎》中举出一例进行分

析。

9.阅读《兼葭》,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对《兼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B.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却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C.本诗每章开头写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D.本诗与《关雎》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⑵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3)《兼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

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4)“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5)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

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三、对比阅读

【甲】兼葭《诗经•秦风》

【乙】风雨《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图”?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喈喈(ji©):鸡呼伴的叫声。②夷:平。此处指心情从焦虑到平静。③

胶胶:鸡呼伴的叫声。④疹(chOu):病愈。

10.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葭》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起”“宛在水中让”,三句皆出现“宛”

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

B.《兼葭》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

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

C.《风雨》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疼"'‘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

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时的喜悦、欢欣之情。

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

的音韵和谐之美。

11.《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之对象。【甲】【乙】

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四、课外阅读

(一)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12.下列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同样意蕴

的一句是()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3.赏析上阕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妙处。

(二)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秦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嫁。②(*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藁(zh©n)藁:茂盛的

样子。

14.下列诗歌在句式、结构和写法上与此诗最相近的一项是()

A.《关雎》B.《兼葭》C.《子衿》D.《式微》

1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三)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蜘蹦。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怪女美。

自牧归藁四,洵四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选自《诗经•邺风》)

【注释】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②姝(shU):美好。城限,城角陷兹外介名,

目“苹”过城陷:城用隐敝处。④:同“爱”,隐蔽,躲藏。⑤娈(ludn):面目

姣好。⑥贻(yi):赠。⑦彤管: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⑧说释(yu6yi):喜

悦。⑨牧:野外。⑩归:同“馈”,赠。@凄(。):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颔旬:实在,诚然。

16.下面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一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后两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写彤管,由英而写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

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17.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雅、美丽、娴静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率真淳朴。

C.本诗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自牧归美,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美草实在美得出奇。

19.“搔首跳蹦”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四)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

忌田.。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

20.后人在论及做学问时,常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借此所

体现的精神是()

A.乐而忘忧B.锲而不舍C.挺身而出D.尽力而为

21.这首词写了主人公的“强乐”,“强乐”的具体表现和目的是什么?

五、语言运用

22.学完《〈诗经〉二首》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诵读《诗经》”为主题的综

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出白《法久目出自《诗经》。

请根据下列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兢兢业业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孔武有力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投桃报李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中,老师出示了以下对联,请你完善下联。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学校语文学科组将于4月28日下午3点在学校千人礼堂举行国学文化经典诵

读比赛,拟邀请著名古体诗人张教授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下面是以校教务处的

名义写的一封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邀请函

尊敬的张教授: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众多莘莘学子对经典的热爱之情,

我校语文学科组将于4月28日下午3点举行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比赛,拟邀请您

担任比赛评委,并希望您在比赛中对选手不吝赐教,提出拙见。诚意期待您能拨

冗莅临。

校教务处

4月20日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语义重复,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去掉“”或把“莘莘学子”改为“\

②邀请函的内容表述不完整,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

12《〈诗经》二首》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有误的一项是(D)

A.雎鸠(jUjiu)窈窕(ydotiao)

B.好逑(qiu)寤寐(wumdi)

C.兼葭(jid)溯涧(s£i)

D.萋萋(ql)水之(y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去天雎鸠(拟声词)B.僻琳求之(睡觉)

C.寤寐思服(想穿衣服)D.宛在水中让(底部)

3.解释划线的重要实词。

(1)左右速之(求取)(2)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样子

(3)君子好逑(配偶)(4)悠哉悠哉(忧思的样子)

⑸寤寐思服(思念)(6)左右至之(挑选)

⑺溯涧从之(逆流而上)(8)秦葭苍苍(茂盛的样子)

4.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歌.305一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一风_、雅颂一三个部分,写法上有一

赋、山、兴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国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

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存菜,左右/流之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导析:C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句子。

(1)关关雎鸠一,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中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表现文静而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子所

追求的好配偶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关关雎鸠,在

河之洲”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5)《关雎》中“悠哉悠哉,辘转反侧”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

深切思念,同时也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情状。

⑹兼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葭》)

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兼葭》)

(8)《兼葭》中用“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秋景

图为全诗奠定了怅惘的情感基调。

(9)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

路又远又长”化用了《诗经•兼葭》中的“溯涧从之一,道阻且长”这两句诗。

(10)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

一方。”它对应的古代诗句是一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诗经•兼葭》里以景物起兴,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人物淡淡凄婉之情的

句子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2)《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表明主

人公醒来梦中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3)《关雎》中,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绵绵情思、不绝思念以至

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14)《关雎》中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气氛的句子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

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课内探究

8.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开头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叙述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存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解析】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关雎》是一首美好的爱情诗,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美好的情感。

B.“左右流之”“寤寐求之”两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前者指“苻菜”,

后者指“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句描写的是现实中男子与心爱的女子嬉戏的场景。

D.《关唯》运用一唱三叹的手法,反复歌咏,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

的特点。

【解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两旬描写的是想象的情景,

(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

加以简析。

示例一:“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

伊人而不得

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一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

旗手中的书”。

(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起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I”来起兴,

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由雎鸠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6)“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

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答案: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

达得淋漓尽致。

(7)这首诗写“君子”对意中人的追求过程,期间“君子”经历了怎样的心理

变化?请简要概括。

答案:初遇时的兴奋一追求不到的苦闷一想象与姑娘举行婚礼的快乐。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结合《关雎》具体诗句,

说说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示例:“参差荐菜,左右采之”表现出君子眼中淑女采存菜时的活泼可爱与勤劳

能干,表达出君子对其纯洁的爱慕之心,体现出《诗经》思想纯正的特点。

(9)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请从《关雎》中举出一例进行分

析。

示例:《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关关

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

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

9.阅读《兼葭》,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对《兼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中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B.诗中表现了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却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C.本诗每章开头写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D.本诗与《关雎》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

【解析】B项,《兼葭》-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

可即的惆怅和苦闷之情;并未达到“绝望”的程度。

⑵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答: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侧面烘托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

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3)《兼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

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示例: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己”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

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

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

以寻觅。

(4)“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

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带给人一

种或委婉深长或激越澎湃的表达效果。如《兼葭》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

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

的感染力。

(5)这首诗歌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这首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6)“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中的“长”“跻”“右”分别突出了道

路怎样的特点?在诗中反复吟咏有什么作用?

答案: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

与艰险,侧面烘托对意中人的执着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三、对比阅读

【甲】兼葭《诗经•秦风》

【乙】风雨《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疼〃?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释】①喈喈(ji。):鸡呼伴的叫声。②夷:平。此处指心情从焦虑到平静。③

胶胶:鸡呼伴的叫声。④疹(chOu):病愈。

10.下列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兼葭》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抵”“宛在水中让”,三句皆出现“宛”

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

B.《兼葭》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

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

C.《风雨》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疲”“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

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时的喜悦、欢欣之情。

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

的音韵和谐之美。

11.《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之对象。【甲】【乙】

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示例:《兼葭》每章以兼葭、白露起兴,渲染出寂寥凄冷的氛围,烘托了所

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风雨》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渲染了凄风苦雨、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

主人公未见到心爱之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

四、课外阅读

(一)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12.下列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同样意蕴

的一句是(C)

A.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3.赏析上阕中“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妙处。

答:以乐景写哀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出了上元夜晚灯月交辉,繁华热闹的景

象,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寂寞。

(二)

桃天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藁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嫁。②(fd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秦(zh@n)藁:茂盛的

样子。

14.下列诗歌在句式、结构和写法上与此诗最相近的一项是(B)

A.《关雎》B.《兼葭》C.《子衿》D.《式微》

15.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天天”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

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

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

(三)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跳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怪女美。

自牧归黄四,洵四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选自《诗经•邺风》)

【注释】①静女:贞静娴雅之女。②姝(shU):美好。城限,城角陷兹外介名,

目“苹”过城陷:城用隐敝处。④:同“爱”,隐蔽,躲藏。⑤娈(lu(5n):面目

姣好。⑥贻(yi):赠。⑦彤管: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⑧说释(yueyi):喜

悦。⑨牧:野外。⑩归:同“馈”,赠。颜(。):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颔旬:实在,诚然。

16.下面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一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后两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写彤管,由英而写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

现了男女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解析】第一章重在写场景,后两章重在写心理。

17.(技法点拨)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

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英”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

追求大胆直率。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题目“静女”,是指文雅、美丽、娴静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率真淳朴。

C.本诗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自牧归美,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英草实在美得出奇。

【解析】C.“生动形象的比喻”有误,诗中没有运用比喻

19.“搔首跳躅”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搔首跚蹦”四个字,把“我”等待时的焦灼、紧张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四)

蝶恋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