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丽水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一语文试题卷(2024.06)本试题卷共8页,四部分,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流水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签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门、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落木千山天远大”充分说明了这个空阔,这是到了要斩断柔情的时候了。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节选自林庚《说“木叶”》,有刪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把“木”字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为“木”字找到了准确的使用场合。
B.“高树”与“高木”均指高大的树木,但在诗句中形成的诗歌意境却截然不同。
C.因为“树”与“叶”的形象十分一致,所以古典诗歌很少使用“树叶”这个词。
D.“木”具有普遍的潜在的暗示性,使“木叶”形象有了视觉和触觉的生动联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树多悲风”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可见“树”在情感表达上通常会比“木”更饱满。
B.从“叶”“木”“树”的形象关系来看,“带有密密层层的浓荫的联想”的“叶”与“树”更接近,与“木”相距甚远。
C.因有着“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木叶”在诗中的形象便往往有了飘零缠绵之意,与清秋的气息最相符。
D.“木叶”,集“木”的疏朗与“叶”的绵密于一体,使“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表情达意更丰富。
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的是(3分)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B.古木防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
C.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
D.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纳兰性德《如梦令》)
4.选文注重考证但并不显枯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原因。(4分)
5.“月华如夜雪,见此令人思”(李白《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月”为什么会让李白产生对朋友的思念?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豆腐店安石榴东安市场里只有一家作坊做豆腐,夫妻俩。我眼看着这一对从青年伉俪变成中年夫妻。这得多少年呢?①怎么也得十几年小二十年吧,我没算过,反正生生地眼见着男人的鬓角长出了白发,女人的发际线也大举后退。当然了,岁月又能饶过谁呢?有一次,男人一边给我往塑料袋里装水豆腐,一边对我说:你应该染染头了。我就笑了,对吧?我们主顾之间蛮熟的。我们家爱吃豆腐。豆腐是个平常之物,市面上做豆腐的多了,看起来都一样,实际上才不是,差异可大了,有的豆腐没法吃,都没法忍。我选择他们家的豆腐可不草率,一边吃一边找了多少年呢,那真算得上淘尽黄沙始到金。要问他们家的豆腐到底哪儿出奇?就简单一句话,好吃。真的,有时候我们做出的评价相当简洁,但你知道那是可靠的,比一大堆五颜六色的描绘可靠多了。他们家的豆腐现场做,电磨、烧锅、纱布什么的都亮闪闪、干净净,全在眼睛能看见的地方。很多人不太知道,三伏天豆腐坊卫生差的话可就惨了,有一种叫蛆的东西你可以了解一下,这简直让人不敢深想。超市里就只见豆腐,不见作坊,难免不让你担心。其他奥妙就不知道了,不知道有没有“喜欢做豆腐,所以才好吃”那种浪漫的原因。最初选择他们家豆腐的理由就是这样。吃豆腐这件事不是小事,真的,我不是开玩笑。我家几乎每天都吃,我也就几乎每天和这对夫妻见面。后来我搬家了,离东安市场挺远。为了吃豆腐,当然拼尽全力,连走带坐车的去买他们家的豆腐。水豆腐冰箱冷藏可以保质两天,干豆腐买一大卷冷冻上像是可以永续利用,不必每天劳顿去买。所以,十几年二十年下来,我一直是他们家的顾客。②这样说了,或许有人认为这不就是朋友了吗?也不算,我都不太能理解人与人动不动就成朋友的思路,我不行,我不擅长这个。我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们几岁,单纯主顾关系。买卖交接的过程倒不可能一句闲话不说,那极其有限,我都写在这儿了。我认真想过了,的确全写在这篇文章里了。有一次,我看着他们家售卖案台上一溜儿腐竹、豆皮、海带、玉米面条..我指着酱色的冷面问她,真的是冷面吗?东北人爱吃冷面,一种荞麦产品。我小时候见到的冷面只有绿色淡到几乎无的圆柱形荞麦面条。而如今市场上还有一种酱红色的。我已经怀疑它很久了。她摇了摇头说,我猜它就是掺了酱油的面条。就这一句话,我没买,她也就没能从我这儿赚到这份钱。
还有一次他们夫妻在吃饭,小铁锅里炖着酸菜肉粉条,火锅的吃法,热乎乎冒着白气。东北人好这口儿,过去家家腌酸菜,现在多数人家不再腌制,手工作坊应运而生。我问她,酸菜哪儿来的?她指一指售卖台上的卖品,那一档全是一个牌子的袋装酸菜。我又问,怎么样?她抿了抿嘴角说,一般。③就这一句话,我没买,她也就没能从我这里赚到这份钱。现在想一想,这么多年一直在他们家买豆腐,或许这个原因也不能忽视吧?小二十年下来,粗看仿佛一切都没有变化,人还是那人,所谓长了白头发、发际线后退,也就说说罢了,它们都不是生活的实质,我想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把它们归入人生或命运当中去,不值一提的事情。东安市场如小麻雀一只,地盘不大,却是个综合农贸市场,各种行业都在一个屋檐下。豆腐坊对面是个卖鸡蛋的,也卖鸭蛋和鹌鹑蛋,有一对红扑扑脸蛋儿的胖老太太多年来一直端坐在那儿。豆腐坊后面一溜儿五家蔬菜摊,全都夫妻档、原装的,丈夫还是那个丈夫,妻子还是那个妻子,这么多年头型没变,仿佛一年四季穿的衣服也是那相同的几件。真实的生活是不是藏着一些简单的要义?或者还有一些容易解释又没人解释的东西?反正你在某些朋友那里看到命运的多变和不确定性,或许有个朋友婚都离了三次了。在这个角落里,有一种淳朴的稳定存在。我当然也知道那不是生活的全部。有段时间我一直没见到豆腐坊的男人,女人告诉我,他住院了,脑梗。等他回归老板岗位时,我看他也没啥变化,还是那个黑眼睛浓眉毛、身高超过一米八的东北大汉。他说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人了。后来还有一次,他又不在了,女人说他犯病住院了。不记得哪一年,这回轮到女人了,女人不在了。我去买豆腐,通常一次两次不见夫妻一方,我不会问,谁家还没个事儿呢,对吧?后来我还是问了,男人说,媳妇住院了。我再见到她时,她围着皮质长围裙站在豆腐坊里,叼着一根烟,一边沉思一边吸。豆腐坊有个惯例,旧历年十五之前他们家不开板。今年十五过后我过去,豆腐坊仍在,人却换了。新的老板说,前老板夫妻去南方养老去了,不干了。听起来有点儿浮夸,却也未必不可能,东北人对南方的温暖有热望。我只好顺着他的话聊下去,我问,怎么这么早就养老去了,他们也没多大年纪呀。他说,没招儿了,老板瘫痪在床起不来啦。我惊在那儿了。这个新老板长了一个圆乎乎的大脑袋,一对圆乎乎的大眼睛,一般说来这是个实在人的样子。可他眼白大,黑眼仁小,这又是一个不太牢靠的模样,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信口胡编的。④我就惊在那儿了。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青年伉俪到中年夫妻,豆腐坊主人一直经营着豆腐坊,在他们看来,做豆腐是一件浪漫的事。
B.售卖案台上冷面的酱红色和“我”小时候见过的冷面颜色不同,让“我”怀疑这种冷面有问题。
C.豆腐坊夫妻二人先后生病住院,却依然坚持单独经营豆腐坊,可见夫妻二人在生活上的压力。
D.借豆腐坊新老板之口,交代前老板夫妻不能再经营豆腐坊的原因,也补充了前老板夫妻的去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发际线也大举后退”等描写平实不失幽默,写出岁月在夫妻俩身上留下的痕迹。B.句子②以设问的方式,引出“我”对什么是朋友的认识,并审视自己与夫妻俩的关系。C.句子③与上文一样,因一句话,丢一笔生意,小中见大,侧面反映了老板娘不懂经营。D.句子④单独成段,定格画面,一个“就”字强调“我”简直不敢也不愿相信的震惊心理。8.概括“我”长期选择这家豆腐坊豆腐的理由。(4分)
9.文中“我”认为“真实的生活藏着一些简单的要义”,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注]①井地,即井田制。②野人,即百姓。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经界A不正B井地C不钧D谷禄E不平F是故G暴君污吏H必慢其经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指处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中的“刑”词义不相同。B.事,指侍奉,与《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中第一个“事”词义相同。
C.治,指管理,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奚暇治礼义哉”的“治”词义不相同。D.卿,古代爵位名,与《与妻书》中“意映卿卿如晤”中的“卿”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在没有固定财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善心,而普通百姓难以做到。
B.通过对丰、凶年百姓生活状况的分析,孟子主张在畜养、种植、教育等方面施行仁政,最终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C.孟子认为“君子”需要靠“野人”养活,建议在国都推行九分抽一的税制,在郊野实施十分抽一的税制。
D.齐宣王希望孟子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志愿,滕文公派毕战来请教井地之事,孟子均借机阐发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2)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4分)
14.结合材料一,分析孟子建议实行井田制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消暑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问题开篇,点明季节和环境,“端居”二字则为下文的观察和思考蓄势。B.颔联提醒我们夏日里要勤劳,清除生活中多余之物,从而享受窗下徐来的清风。C.后两联诗人以议论的方式,总结消暑感悟,既贴合生活实际,又蕴含人生哲理。D.全诗语言不事雕琢,通俗易懂,亲和自然,这符合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
1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指出“讽谕诗,兼济之志也”“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有人认为《消暑》就是一首“闲适诗”,你认同?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醒人们,完成一项事业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始,还需要坚持不懈,善始善终。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结尾,劝诫后人要学会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3)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的情形,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4)“流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常被赋予“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的内涵,比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唐诗语言是高度诗化的,A。所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丰富而健康的生活气息,反映着时代的生活本身就近于诗。这些生活的画面,只能是唐人的,这种诗歌的语言,B。①先秦时代如果说曾经是百家争鸣的时代,②那么唐代便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③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书法,④无一在向顶峰发展,⑤以不同的表现形式鼓舞着生活。⑥这就必然带来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敏感,⑦丰富了生活中的想象。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段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踏个希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一时丫嬛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来,顽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子根下寸系不留,“咯噔”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瞧看,说:“有趣!有趣!”宝玉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了去。
20.以上文段在入选教材时,编者将文中画波浪线句改为“便叫:‘放起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21.下列选项中习俗的寓意,与文中“放风筝”的寓意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春风载舞龙,元宵争辉煌D.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22.画横线句有三个与时间相关的词语“一时”“展眼”“再展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来自家长、老师、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劝导。这有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丽水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06)选择题(30分,每题3分)题号123671011121521答案CABACBDFBCBD1.C(理由不充分)
2.A(以偏概全,与原文无据)
3.B(“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微黄与干燥之感,诗句中的“古木”不能体现)
4.①文章中所使用的考证素材多是文质兼美、且为人熟知的名句;(2分)
②作者对名句的解读新颖别致,给人以美感和新鲜感。(2分)
如答“大量的举例和引用”给1分,“语言形象生动”给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5.①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能认识到语言形象中的暗示性;②月有圆缺,容易让人联想到友人间的聚散;③月色如雪,与友人离散的冷寂、孤寒感相似;④天各一方,共赏一月,月亮成了友人间联系的纽带。(第①点2分,其余任答2点即可)
6.A(错在“做豆腐是一件浪漫的事”)
7.C(错在“老板娘不懂经营”)
8.①豆腐味道好;②现做,新鲜;③环境卫生;④店主为人淳朴,经营地道;⑤豆腐的保质时间让“我”虽远也可以买。(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9.①长白头发、发际线后退等的生理表征的背后,藏着自然衰老不易察觉的要义。
②多年来东安市场里人们的谋生方式、人际关系不变,藏着淳朴的关系更加稳定的要义。③豆腐坊两夫妻几十年如一日实诚做豆腐买卖的生活中,藏着坚守品质,执着坚韧才长久的要义。
④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却也蕴含着独特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真诚、单纯人际关系的认可,对平凡劳动者的肯定。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余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
11.B(两者词义不相同,《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中第一个“事”
的词义是办事)
12.C(建议在国都推行十分抽一的赋税,在郊野实施的九分抽一税收)
13.(1)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
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谨,申,孝悌,状语后置句,各1分)
(2)公田里的活干完了,这样之后才敢干私田的活,这是用来区别官员和百姓的办法。
(毕,然后,所以,别,各1分)
14.实行井田制,可以让百姓有恒产(1分):百姓有恒产才能有恒心(1分);这样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1分)。
(如果回答“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给1分)
15.B(颔联从视觉和触觉角度,描写在院中的所见所感)
16.认同。①端居院中,闲居空旷之处,感受清风自来,闲逸悠然;
②无长物”“室空”表明诗人不被外物羁绊,淡泊平和;
③心态乐观,自言不与追求名利者相同,独善其身,自得自适。
(每点2分;如果答“不认同”,最多给2分)
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每空1分,第四题没有赋予“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的内涵,不得分)
18.A又是日常生活的
B也只能是唐代的
19.①句可改为:如果说先秦时代曾经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④句可改为:无一不在向顶峰发展
(①语序不当,④不合逻辑;指出错误句1分,修改正确1分)
20.原句为叙述语言,陈述事实,较客观平淡。(2分)
改句为人物语言的直接描写,话语简短、欢快,突出人物迫切、高兴的心理。(2分)
21.D(放风筝,放晦气,表达着吉祥、幸福、健康等期盼,ABC项同类:清明扫墓是祭祖怀远)
22.这三个词形容时间短(1分),写出风筝飞逝之快(1分),突出当时风之大(1分),写出大家目光专注(1分)。
(答出3点即给满分)
23.作文
(一)题解
1.命题意图当下,劝导和被劝导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面对纷至沓来的、来自不同渠道、目的不一的
劝导,青年学子应当学会辨识各种各样的劝导,理性判断,分清是非,做一个富有主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鸡场生态养殖与技术开发合同3篇
- 2024适用个人借贷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第三方担保责任合同执行与监督管理细则3篇
- 2024年离婚财产分配模板合同
- 2025年度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合同3篇
- 2024环保项目居间合作合同
- 2024智能交通工具设计与制造合作协议
- 2024旅行社租车协议、合同
- 2024年社区生鲜自助取货协议3篇
- 2024房地产融资居间合同格式范文
- 股权质押登记授权委托书
- 混凝土采购运输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
- 20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课件
- 审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4-2029年中国脊柱侧弯支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新媒体部门岗位配置人员架构图
- 认识各种乐器
-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DJG330110-T 0101-2022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
-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图(表)文转化之徽标图标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高考培优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