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2021-2022学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时期,土地耕作制度从休耕制开始向连种制过渡,出现两者并存的局面,到战国时期连种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瓦解B.耕种技术的进步C.劳动人口的增长D.小农经济的形成2.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因时制宜 D.自给自足3.下图是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面左侧为一酒肆,酒肆内一人着冠,右手持一量器,左手伸出,作售卖状。酒肆前有二人,为沽酒者。这反映了当时()A.官营手工业发达 B.抑商观念的削弱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市井生活的丰富4.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的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 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C.唐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 D.汉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5.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贱价收购。他们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这说明()A.江浙的蚕桑产量高 B.江南地区小农经济逐渐瓦解C.农民的赋役负担重 D.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6.“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民谣反映了近代中国()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D.传统生活习俗的改变7.据统计,1842年中国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到21%,到了1885年棉制品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A.棉布服饰成为大众的时尚追求 B.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对外贸易转向逆差局面8.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发展工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A.“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 B.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洋务派转变为早期维新派 D.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9.据下图可知,甲午战争前()A.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B.清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C.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洋务企业瓦解了封建经济10.20世纪20年代,著名企业家刘鸿生的“象牌”水泥投放市场,逐渐在上海市场取得巨大的销售优势,但很快受到日本水泥会社等大水泥厂的冲击,并一度出现亏损。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影响C.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11.20世纪初,督抚大员发电“动辄数百言”,电报局埋怨“官报冗杂”。此后,电报撰拟以能省则省为首要原则,官员不论品级高低,皆使用相同形式公文。这表明,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A.促进了信息传播 B.减轻了财政负担 C.淡化了等级观念 D.革除了体制弊病12.1912年1月,上海《申报》刊载了某润发胶商业广告:“辫发,不容于文明之国也……考参各国卫生理发良方,每逢理发之时涂抹少许”,头发“奇香扑鼻,随风袭人经久不散……真是强国强种之灵丹”。该广告反映出()A.城市文明程度大大提高 B.商业活动体现时局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断发易服已成社会共识13.新中国“一五”期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再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工人都实行统一分配,逐步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样的做法旨在A.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B.调动生产者积极性C.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D.改善人口区域分布14.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15.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1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观点()A.否定了航海家的历史功绩 B.迎合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C.揭露了企业家的贪婪成性 D.指出了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17.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这种革命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工业城市大量出现C.蒸汽机的改良应用 D.世界市场最终建立18.1815年,英国颁布《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46年,英国议会最终废除了《谷物法》。这一变化反映出()A.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由贸易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议会至上的原则真正践行 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19.1650年前后,进口的茶叶是英国贵族的生活消费品,一个世纪后,茶叶进人寻常百姓家,成为英国普通人的消费品。这种现象表明,英国()A.民众消费观念的更新 B.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与全球联系不断加强 D.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20.1892年,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合并卡内基兄弟公司和另两家公司,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后,每吨钢的成本从100多美元降在12美元以内。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C.大企业推动了工业革命 D.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21.下图反映了一战后()A.世界金融霸权的争夺 B.国际银行信贷的扩大C.自由主义的盛行 D.国际贸易的葵缩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 B.社会有效需求不足C.国际市场上的争夺激烈 D.关税壁垒贸易受阻23.胡佛政府后期,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是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莫斯科。这一时期,人们“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A.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坚持自由放任政策24.1945年英国大选,工党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击败了保守党。此后工党政府较为顺利的推行了一系列国有化改革,挽救了社会经济危机。这反映了英国()A.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 B.正逐步地走向社会主义C.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5.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面貌的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中提到“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表明,苏俄(联)()A.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B.优化了工业化环境 C.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D.建立了经济互助会26.1931年2月,斯大林提出“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5月,又提出“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技术)干部决定一切”的新口号。这两个口号的提出()A.利于摆脱严峻的军事局面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C.促进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D.强化了计划经济体制27.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三大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变化表明()A.苏联独立于西方经济体系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C.国际金融合作机制的形成 D.区域集团化的崩溃28.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A.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 B.“新经济”的出现C.马歇尔计划开始推行 D.西欧福利国家确立29.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这些组织的建立()A.消除了南北差异 B.加强了经济全球化趋势C.改变了世界格局 D.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30.某一区域性经济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各成员国之间差异性明显,但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这一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C.东南亚国家联盟 D.欧洲经济共同体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甘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楚辞》中的记载说明当时我国已开始甘蔗栽培和加工利用。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专业的糖坊和糖商,能生产砂糖和冰糖,食糖开始远销到日本、波斯、罗马等地。宋朝时,甘蔗制糖得到大力发展,蔗糖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明代已经采用把糖膏放在瓦馏中淋水分蜜的方法,并开始根据分蜜程度将白砂糖分为五个品级,这是我国在制糖技术上的独特创造。——摘编自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材料二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熟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糖业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不同时期的矿业政策及其原因。(任选一个时期回答即可。)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1965年是新中国汽车产业的兴起阶段。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之下,1953年,新中国第一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一汽”诞生。1956年,解放牌汽车成功下线。1958年,一汽又研制出红旗高级轿车。同年,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成跃进汽车,成为当时轻型载货汽车的主力车型。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丰田、福特、奔驰等企业纷纷与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不少民营企业也进入汽车市场。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十年排名全球第一。——摘编自帅石金《汽车文化》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汽车产业兴起阶段的特点,说明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环境改革的视角概括推动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三、论述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20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时间中心城市所在区域14~15世纪成尼斯、佛罗伦萨等北意大利17世纪阿姆斯特丹荷兰18~19世纪中后期伦敦英国20世纪初~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华盛额、纽约等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亚太地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深圳等中国——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解析】通过材料可知,休耕制向连种制的转变,使地力问题得到一定解决,这主要是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故B正确;休耕制向连种制的转变,不能说明井田制的瓦解,排除A;劳动人口的增长是连种制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小农经济的形成在一定推动了土地技术的进步,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其中施肥、除草、生产工具的改进等均是精耕细作的表现,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A。3.D【解析】根据材料“画面左侧为一酒肆,酒肆内一人着冠,右手持一量器,左手伸出,作售卖状。酒肆前有二人,为沽酒者”及所学知识可得,描绘了市民阶层的市井生活的画面,市井生活的丰富,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抑商观念的削弱的相关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整个社会是否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4.B【解析】骆驼的原产地是北非、阿拉伯和中亚细亚。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这说明汉代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但贸易不太繁荣;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这说明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B正确;由材料推知,汉代骆驼已经进入中原,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唐三彩制作技艺,C错误;材料和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无关,D错误。5.D【解析】根据材料“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贱价收购。他们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及所学知识可得,商人们将商业资本已经渗透到生产领域,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江浙的蚕桑产量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小农经济是否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农民的赋役方面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6.A【解析】根据材料“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及所学知识可得,随着洋布进入到我国具有巨大的优势,以家庭问单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正确;材料未强调贸易中心的具体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好的情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传统生活习俗,排除D项。故选A项。7.C【解析】根据“1842年中国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到21%,到了1885年棉制品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可得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进口棉制品比例不断上升,说明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C项正确;大众并不追求棉布服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排除B项;材料没有进出口的比较,不能得出对外贸易转向逆差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8.D【解析】根据材料“郑观应兴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发展工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认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及所学知识可得,两个人物都强调法扎民族工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说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D项正确;“成为朝野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出现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之间的转变,只是一种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B【解析】从图片中的资本占比可得出,国家资本占据多数,反映出清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B项正确;外国资本只占17%,并不能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排除A项;商人资本占比较少,并没有快速发展,排除C项;封建经济仍然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10.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本土的民族企业的冲击,这主要和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有关,因此也得出了一个启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民族独立,C正确;A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B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D是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排除。故选C。11.C【解析】依据材料“此后,电报撰拟以能省则省为首要原则,官员不论品级高低,皆使用相同形式公文”,可以看出通讯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等级观念的淡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等级观念的冲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财政的影响,排除B项;“革除”表述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12.B【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1月"、“‘辫发,不容于文明之国也考参各国卫生理发良方,每逢理发之时涂抹少许,则发软滑天然,光滑润泽',头发‘奇香扑鼻,随风袭人经久不散真是强国强种之灵丹’"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下令剪辫易服,该润发胶商业广告顺应了时局变化,将理发与强国联系在一起,该广告折射出商业活动体现时局变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明程度大大提高,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断发易服已成社会共识”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3.A【解析】对劳动力人才实行统一分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劳动体制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以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A;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这种做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和改善人口区域分布,排除CD。14.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深远的意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南落地的时间是20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此时期海南经济特区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成绩尚未显著;D选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造成各地人才流向海南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可得出计划经济控制“粮油关系”,因此取消“粮油关系”目的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与消除城乡区域差别无关,A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关,B项错误;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是在粮油供给和消费关系方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取消“粮油关系”的目的与开启农产品商品化无关,D项错误。16.D【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及所学知识可得,材料体现的是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在欧洲早期对外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殖民扩张的内在驱动力,D项正确;“否定了航海家的历史功绩”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企业家的不好一面,排除C项。故选D项。17.C【解析】依据材料“到19世纪上半叶,一种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业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可以看出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带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项正确;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业城市,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8.A【解析】根据材料“1815年,英国颁布《谷物法》,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46年,英国议会最终废除了《谷物法》”及所学知识可得,从《谷物法》由立到废可以看出英国的经济政策从原来贸易保护主义转向自由贸易。这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扩大的表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A项正确;《谷物法》的废除体现的是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不是议会至上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重商主义提倡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与材料废除《谷物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C【解析】根据材料“1650年前后,进口的茶叶是英国贵族的生活消费品,一个世纪后,茶叶进人寻常百姓家,成为英国普通人的消费品”及所学知识可得,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C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民众的消费观念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茶叶进人寻常百姓家”与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关系不太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贫富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20.B【解析】根据材料“1892年,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合并卡内基兄弟公司和另两家公司,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后,每吨钢的成本从100多美元降在12美元以内”及所学知识可得,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生产降低成本,说明垄断组织适应生产力发展,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排除A项;“大企业推动了工业革命”错在因果倒置,排除C项;“联营是企业发展必由之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1.D【解析】根据材料“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税率”及所学知识可得,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图中可以看出,与1928年相比,1932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税率均呈增长状态,说明各国政府筑起关税壁垒,这会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关税税率的变化,金融霸权的争夺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批银行纷纷倒闭,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为了摆脱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故选D项。22.B【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及所学知识可得,战争从刺激了国内的生产,扩大了社会有效需求,作者认为导致大萧条的重要因素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B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指的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不体现国际市场的争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关税壁垒,排除D项。故选B项。23.A【解析】根据材料“胡佛政府后期,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是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的眼光看着莫斯科”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计划经济,政府在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时期,人们“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渴望扩大政府职能,A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通过革命的方式改变现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苏联没有采用自由放任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4.C【解析】依据材料“此后工党政府较为顺利的推行了一系列国有化改革,挽救了社会经济危机”,可以看出二战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苏联模式的照搬,排除A项;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D项。故选C项。25.A【解析】根据“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可得出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之下允许自由贸易的场景,体现了苏俄对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业环境优化,排除B项;材料与巩固政权无关,排除C项;D项是冷战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6.B【解析】依据材料“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技术)干部决定一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口号的提出说明苏联重视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B项正确;当时苏联处于和平时期,排除A项;当时公有制一统天下,排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重视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B项。27.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货币由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变为二战后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说明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实现了合作,国际金融合作机制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货币体系,没有反映出苏联独立于经济体系,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化,排除D项。故选C项。28.A【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及所学知识可得,1967年,欧共体成立,法、德、意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国,据此推断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与欧洲经济一体化有关,A项正确;西欧此时还未出现“新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是在二战后初期,排除C项;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保障方面的,与题干中农村实现机械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9.D【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西非经济共同体、拉丁美洲经济体系、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等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合作,增强集体自力更生能力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及所学知识可得,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自己建立起的合作组织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D项正确;“消除了南北差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0.A【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A正确;BCD机构包括的范围显然和材料不符合,排除。故选A。31.(1)特点:起源较早;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糖制品远销国外;生产专业化趋向明显;生产技术先进。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食糖的需求;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生产技术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经验。(2)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原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甘蔗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楚辞》中的记载说明当时我国已开始甘蔗栽培和加工利用”可得,起源较早;根据材料“唐玄宗时期出现了专业的糖坊和糖商,能生产砂糖和冰糖,食糖开始远销到日本、波斯、罗马等地”可得,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糖制品远销国外;根据材料“明代已经采用把糖膏放在瓦馏中淋水分蜜的方法”可得,生产专业化趋向明显;根据材料“并开始根据分蜜程度将白砂糖分为五个品级,这是我国在制糖技术上的独特创造”可得,生产技术先进。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古代中国糖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食糖的需求;古代中国糖业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古代中国糖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制糖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古代生产技术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经验。(2)雍正年间:根据材料“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严行封禁”、“永远封禁”、“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可得,限制开矿,政府垄断。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根据材料“日需外洋煤铁”、“可忧熟甚”、“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可得,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32.(1)兴起阶段特点:起步晚,发展较慢;得到外来援助;生产非家庭型汽车为主;依靠政府投资驱动,与市场联系少。经济原因:对外开放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与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民众消费能力提升;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国内汽车工业发展。(2)措施:经济、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科技创新体系;把企业的技术创新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解析】(1)兴起阶段特点:根据“1949~1965年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