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登封市直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登封市直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登封市直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登封市直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登封市直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阶段性测试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妥帖(tiē)愧怍(zuò)累赘(lĕi)颠沛流离(pèi)B修葺(qì)镐头(găo)忏悔(qiàn)锲而不舍(qì)C.粗拙(zhuó)亘古(gèng)嗥鸣(háo)悲天悯人(mǐn)D.狂澜(lán)岱宗(dài)矜持(jīn)深恶痛绝(w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累赘(lĕi)——léi;B.忏悔(qiàn)——chàn,锲而不舍(qì)——qiè;C.粗拙(zhuó)——zhuō,亘古(gèng)——gèn;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和谐幼稚祸不单行浮想联翩B.狡黯猥锁怒不可遏面面相觑C.震静懊丧前后贯通郑重其是D.栈桥茏罩不知所措恍然大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形。B.狡黯——狡黠,猥锁——猥琐;C.震静——镇静,郑重其是——郑重其事;D.茏罩——笼罩;故选A。3.古诗默写。中国古代文人将自己织入天然山水画中,成为天地和谐的画中人。他们完全融入大自然中,用天地表情怀,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惆怅孤寂;借峰塔抒豪情,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用山水述哲理,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借花草表心志,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倾吐了自己虽辞官但依然关心国事的心志。自然之景,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志向,铭刻着他们的梦想与激情。【答案】①.念天地之悠悠②.独怆然而涕下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山重水复疑无路⑥.柳暗花明又一村⑦.落红不是无情物⑧.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悠、怆、遮、缘、疑、柳、落。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A.⑤⑥⑦①④③② B.④⑥⑦①③②⑤C.④①⑦⑥⑤③② D.⑤⑦⑥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①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②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③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语段是围绕“理”来议论的。⑤引用俗语提出论点,应为首句;⑥⑦①紧扣论点,联系现实来阐述,“深思”“遐想”“感悟”三者之间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因此,这三句的顺序为⑥⑦①;④句中的“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承上启下;③紧承④句进一步阐述,②句总结。这几句的排列顺序为⑤⑥⑦①④③②。故选A。5.校团委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活动,七(3)班同学积极响应。(1)校团委正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此次活动的公益广告词,要求是16字以内(含16字),你跃跃欲试。那么,你写的公益广告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组句子。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旧纯洁明净。仿写:父爱是_____;父爱是_____。(3)校团委采用了你的公益广告词,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这时,你却听到同班同学小宁说:“我们现在还小,能力有限,帮长辈做不了什么,所以现在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努力学习,孝亲敬老是长大后的事情。”此时,你会对小宁说什么?【答案】(1)示例:爱老人,爱传递。文明道德千千万,孝亲敬老排在先。(2)①.示例:父爱是一盏明灯,②.让你的双眼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能寻到目标方向;父爱是一把雨伞,让你的理想之火即使遇到无情的大雨依然熊熊燃烧。(3)示例:小宁,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现在还小,但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陪长辈聊天,给长辈捶背,给他们洗个脚,陪他们散步。孝亲敬老,不是让你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你说对吗?【解析】【小问1】本题考查广告词的拟写。广告词主题要明确,围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拟写;可使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广告词更加朗朗上口;本题的广告词可以强调孝亲敬老的重要性等。示例:文明道德千千万,孝亲敬老排在先。【小问2】本题考查仿写。联系“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旧纯洁明净”可知,仿写要符合“父爱是……让你……;父爱是……让你……”的形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出父爱的深沉、坚定、无私等特点,以表达对父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示例: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依然沉着镇定;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遭遇电闪雷鸣也依然宽厚仁慈。【小问3】本题考查劝说语。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认为现在还小能力有限最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学习,孝亲敬老是长大后的事情的同学小宁,表述出孝亲敬老与年龄无关,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并注意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即可。示例:小宁,你好!“孝亲敬老”与年龄无关,我们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父母捶背、洗脚,学会与父母沟通等,而且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传承并将其发扬,你认为呢?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共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深井下的父亲龚细鹰①“爸,我不读书了,反正考不上。”他低声说。②父亲看了眼他带回家的行李,没说话。此后,父亲每天绷着脸,不看他一眼,也不与他说话。他知道父亲在生他的气。③每天,他跟着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了学业的压力,这种采菊东篱下的日子过得云淡风轻,只是对父母有深深的愧疚。第四天,他悄悄告诉母亲,想跟着父亲去煤矿做工,父亲答应了。④天还未亮,父子俩便出发了。他们要赶在天亮前到达煤矿,父亲走得很急,他看不到父亲的脸,只看到他单薄瘦弱的背影。在井口,整理检查完毕,他跟在父亲身后下到一百多米深的矿井下工作。安全帽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既可照明,又能防止掉落的小石头砸伤头。父亲的安全帽上布满一个个小坑,油漆也脱落了,显得斑驳陆离。⑤那是他第一次下矿井,有点忐忑,又感到新奇。越向前走,巷道越狭窄、低矮,有的地方只能半蹲着侧身过去。他被分配在运输组,装煤的工友怜悯他是新来的学生娃,不会给他装太多,而父亲却相反。不仅装得满,还不时用铁锹拍拍,压实了再加两锹。他明白父亲的心思,可路是自己选择的,他不会轻易退却。⑥下午,他与父亲被分在不同的巷道。对他来说,新奇感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腰酸背疼,及吸入煤生后的极度不舒适。看着挥汗如雨的工友们。他不禁感慨万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他何曾知道父亲每天都在如此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而自己能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学习,那样的时刻是何等弥足珍贵。⑦“快跑,塌方了!”有人喊道。慌乱的工友拼命向井口的方向跑去,他糊里糊涂跟着跑。⑧“小春!小春!”他听见父亲声嘶力竭的喊声。拥挤的工友中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向他刚才工作的巷道跑去,那是父亲。⑨“爸,我在这儿。”他朝父亲大声叫道。他的声音如落入喧闹的大海立即被淹没了,求生若渴的工友潮水般涌向安全地带,而父亲依然不顾一切逆向跑着,跑向黑暗深处。他叫着父亲,向父亲跑去。“轰”的一声,煤尘波浪般扑面而来,瞬间倒塌的石与土将他与父亲分隔在两个空间。⑩当血流满面的父亲被救出时,他跪在父亲身边号啕大哭。⑪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向医院驶去,他与其他受伤者家属坐上了另一辆去医院的车。彼时,苍茫的青山肃穆静立,山坳间一轮夕阳快要隐去,夕阳的颜色如血一样红。他捧着父亲的安全帽,帽子上还有父亲的血,如夕阳一般的颜色,刺得他的眼睛生疼。⑫那一夜,他守在父亲身边一刻也不敢休息。白天经历了太多,他觉得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而梦境却又近在咫尺。他与父亲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之前,他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寡言的父亲那深沉的爱,而自己也从不知道,身为矿工的父亲每天行走在极度危险的边缘,每一时、每一刻,前进一步,可能是生,也可能是死,而父亲却从未有过片刻犹豫。只是决然地向前。⑬父亲治愈出院后,他重新回到了学校。那次事故于他是一次洗礼,父亲用生命给他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让他有了重新出发的动力。后来,他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6.本文写了“我”与父亲的哪几件事?请从父亲的角度简要概括。7.文中的主人公是父亲,可是作者却用部分笔墨写了“工友们”的表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8.本文将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请以第⑧段为例,从词语运用或描写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9.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歌颂无私、深沉而伟大的父爱,有人认为是呼吁天下儿女及时行孝,关爱父母,回报亲情,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答案】6.父亲面对“他”的辍学心里非常生气;父亲带“他”去煤矿做工;父亲在巷道出现塌方事故后拼命去找“他”;父亲受伤住院,“他”重新回到学校。7.情节上:交待了工友们与父亲对“他”的表现格格不入(大不相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上:通过写装煤工友给我少装与父亲给我多装、慌乱的工友面对塌方往安全的地方跑与父亲不顾个人安危向塌方的地方寻找“我”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之情,丰富了文章的主题。8.词语运用示例:“声嘶力竭”写出了父亲拼尽全力叫喊的声音之大;“跑去”写出了父亲动作之迅速。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在听到塌方后担心儿子出事的反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描写方法示例: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用父亲“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我的名字的语言以及向出事的巷道的跑去的动作(瘦弱的身影的外貌),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父亲在听到塌方后担心儿子出事的反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9.示例一:我认为是歌颂了无私、深沉而伟大的父爱。比如:当父亲听到“快跑,塌方了”的喊声后,“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我的名字以及向出事的巷道的跑去的动作,可以表现出来父爱的无私与伟大;示例二:我认为是呼吁天下儿女及时行孝,关爱父母,回报亲情。比如文章结尾交待了父亲出院、我重新返回学校上学以及在父亲的感召下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的完美结局,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激与爱戴之情。【解析】【分析】【6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父亲看了眼他带回家的行李,没说话。此后,父亲每天绷着脸,不看他一眼,也不与他说话。他知道父亲在生他的气”可知,父亲面对“他”的辍学心里非常生气。由第③段“第四天,他悄悄告诉母亲,想跟着父亲去煤矿做工,父亲答应了”和第④段“天还未亮,父子俩便出发了”可知,父亲带“我”去煤矿做工。由第⑦段“‘快跑,塌方了!’有人喊道。慌乱的工友拼命向井口的方向跑去,他糊里糊涂跟着跑”和第⑧段“‘小春!小春!’他听见父亲声嘶力竭的喊声。拥挤的工友中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向他刚才工作的巷道跑去,那是父亲”可知,父亲在巷道出现塌方事故后拼命去找“他”。由第⑪段“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向医院驶去,他与其他受伤者家属坐上了另一辆去医院的车”和第⑬段“父亲治愈出院后,他重新回到了学校”可知,父亲受伤住院,“他”重新回到学校。7题】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从情节上,由第⑤段“装煤的工友怜悯他是新来的学生娃,不会给他装太多,而父亲却相反”和第⑦段“慌乱的工友拼命向井口的方向跑去,他糊里糊涂跟着跑”和第⑨段“求生若渴的工友潮水般涌向安全地带,而父亲依然不顾一切逆向跑着,跑向黑暗深处”可知,这里写了工友们因可怜“他”而给“他”少装煤和塌方后他们往安全的地方跑,这样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后面写父亲受伤和“他”领悟后重新回到学校做了铺垫。从主题上,第⑤段“装煤的工友怜悯他是新来的学生娃,不会给他装太多”和“而父亲却相反”作对比,第⑨段“求生若渴的工友潮水般涌向安全地带”和“而父亲依然不顾一切逆向跑着,跑向黑暗深处”作对比,都表现了工友们与父亲对“他”的表现不一样,从而衬托出父亲的高大形象和对孩子真正的关爱,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更加突出文章主题。【8题】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声嘶力竭”写出父亲的声音之大,“瘦弱”写出父亲身体的弱小,更加烘托父亲不顾一切为我而担心的形象,“跑去”是动词,形容父亲的动作之快,内心之焦急,这些词语都表现了父亲听到塌方后的焦急与担忧,也写出父爱的伟大。从描写方法上,“‘小春!小春!’”运用语言描写,“父亲声嘶力竭的喊声”“跑去”运用动作描写,“一个瘦弱的身影”运用外貌描写,这些都形象地描写了塌方后父亲的焦急与担忧,写出父爱的伟大。【9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主旨的分析。从歌颂无私、深沉而伟大的父爱的角度,由第⑨段“求生若渴的工友潮水般涌向安全地带,而父亲依然不顾一切逆向跑着,跑向黑暗深处”等可知,工友们都是到安全地带,而父亲“逆向跑着”,这一反差细节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忧,表现了父爱的无私、深沉而伟大。从呼吁天下儿女及时行孝,关爱父母,回报亲情的角度。由第⑬段“那次事故于他是一次洗礼,父亲用生命给他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让他有了重新出发的动力”可知,正是父亲的无私的爱,让文中的“他”体会到要回报亲情,多体谅父母,表达了对父亲的敬意与感激。据此回答即可。(二)(共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儿时的打麦场①一天晚上,在公园遛弯,听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朗诵白居易的诗歌:“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想,芒种已经过了三四天了,麦子也该熟了。于是我的脑际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黄澄澄,齐刷刷,籽粒饱满的麦穗,在轻柔的夏风中摇曳多姿,给人们送来阵阵诱人的麦香。特别是儿时记忆中的打麦场,那一方平整光滑的场面,那热闹非凡的打麦场景,在我的梦里摇曳、回眸,散落一地故乡泥土的情味。②随着麦收的到来,一捆捆,一车车的麦子运进场内,麦场四周堆起一人多高的垛,看上去倒像是堆成的圆形小长城。它,承载着父老乡亲们对丰收的期盼,映衬着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③公鸡第一次打鸣,社员们就到了打麦场上,他们把四周的麦个子均匀地放到场内,一个个解开腰子,摊开,再用木杈子把它们挑得匀匀实实。之后,妇女们忙着回家做饭,男人们接着维修着碌磷、擦子等打麦的工具,忙得不亦乐乎。④上午十点左右,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金灿灿的麦子,几个妇女手持木杈不停地翻动着麦子,一直干到中午才收工。人们回家赶紧吃罢午饭,就牵上毛驴或者黄牛进入麦场。黑蛋爷爷是公认的打场把式,他一手牵着牛缰绳,一手把皮鞭甩得啪啪作响,膘满肉肥的黄牛,拉着碌碡在打麦场上欢快地奔跑碾压,碌碡的木框子发出吱扭吱扭并带着韵律的声音;牵驴的女人秀英婶子握着缰绳,毛驴拉着擦子气宇轩昂地走在厚厚的麦秸上,还不时听到她“嗒嗒”的催促声。每压、擦一遍后,几个妇女麻利地把麦秸挑起来翻个身,抖落掉麦子,摊平展,再碾压、擦,三四遍之后,把打尽的麦秸挑到麦场边,码成麦垛。⑤接下来是扬场,这可是个技术活,通常都是由多年的扬场把式来操作。扬场时,迎着风头,用木锨将铲起的麦子向空中扬成抛物线形,也叫扇面形状。麦粒重,直落下来,麦糠轻,被风一吹,飘到远处。扬几木锨后,两个妇女在两边用扫帚把麦粒与麦糠连接处掠一掠,使麦粒和麦糠分开。有时,白天没风,晚上有风,提上马灯去扬场。马灯闪烁着橘黄的灯光,照在几个面孔黝黑、满脸皱纹、光着脊梁的老农身上,仔细瞅瞅,他们把眼笑得眯成一条缝。⑥麦子扬完之后,他们迅速到小河里洗个澡,洗去一天满身的尘埃,洗去多日的劳累,他们心里都是乐滋滋的,有时候还哼上几句丝弦,结果跑了调,引起一片哄笑声。⑦打麦场边,几棵枝叶茂密的黑枣树和柿子树,张开绿色的大伞,给乡亲们送来一丝清凉,树上的斑鸠、布谷鸟、黄鹂等偶尔叫几声,像是对勤劳质朴乡亲们的赞美和讴歌。⑧我清楚地记得,夜幕降临之后,队长派几个人去看场。夜色下的打麦场里,他们常常围坐在一起,一边吸着卷烟,一边聊着丰收的情景,还断不了相互间逗个乐子,朗朗的欢笑声打破了乡村的寂静,给宁静的夜晚平添了几分热闹和情趣。⑨麦收时节,也就到了多雨的时候,有时候看着万里无云,猛然间就会有一阵疾风骤雨。记得有一年,刚碾完麦子,还没有起堆,突遇一场大雨的侵袭。乡亲们心里急呀,一年的希望,一年的热切盼头,绝对不能因为一场大雨,让所有的愿望都泡汤啊。于是全村的人们都出动了,带着扫帚、笤帚、簸箕和油布拥入麦场。有扫的,有推的,有盖的,有往布袋里装的,总算没有让大雨把麦子冲走。看吧,人们一个个快成了落汤鸡,真说不清那是雨水还是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淌,但是一个个都是喜悦的笑脸。⑩故乡的打麦场,碾走了曾经艰苦的岁月,碾碎了我思念故乡的愁绪,碾来了现在幸福的好日子。10.按照时间顺序,从乡人的角度,补全下面的表格。时间和打麦有关的主要事件公鸡第一次打鸣①上午十点左右妇女用木杈翻动麦子吃罢午饭②扬场之时③11.品读第④段中画线句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标注。每压、擦一遍后,几个妇女麻利地把麦秸挑起来翻个身,抖落掉麦子,摊平展,再碾压、擦,三四遍之后,把打尽的麦秸挑到麦场边,码成麦垛。我的批注:____________12.为了表达对乡亲们勤劳质朴的赞美,文章第⑦段采用了什么描写角度?请具体分析其作用。13.文章以“儿时的打麦场”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0.①把麦子放到打麦场用木杈挑匀实;②人们用牲口碾压麦秸,妇女把打尽的麦秸码成麦垛;③扬场把式来扬场,妇女用扫帚分开麦粒麦糠。11.运用“挑”“抖落”“摊”“碾压”“擦”“码”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妇女把麦子从麦秸中分离出来并且把麦秸码成麦垛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妇女干活的麻利,刻画出勤劳能干的乡村妇女形象。12.侧面描写。作用:①用黑枣树和柿子树为乡亲们送来清凉,斑鸠、布谷鸟等鸟类发出悦耳的鸣叫,形象地写出了动植物对乡亲们勤劳质朴美好品质的赞美和讴歌。②使乡亲们的形象更加突出,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13.以“儿时的打麦场”为题,暗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巧妙揭示了文章对儿时岁月的深深怀念这一主旨;引起人们对儿时岁月的回忆,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分析】【10题】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公鸡第一次打鸣”是在文章第③段,和打麦有关的主要事件是“把四周的麦子均匀地放到场内”“再用木杈子把它们挑得匀匀实实”,据此可概括出①:把麦子放到打麦场用木杈挑匀实;“上午十点左右”是在文章第④段,主要事件是“几个妇女手持木杈不停地翻动着麦子”,可概括出:妇女用木杈翻动麦子;“吃罢午饭”是在文章第④段,结合“黑蛋爷爷是公认的打场把式……膘满肉肥的黄牛,拉着碌磷在打麦场上欢快地奔跑碾压……牵驴的女人秀英婶子握着缰绳,毛驴拉着擦子气宇轩昂地走在厚厚的麦秸上,……几个妇女麻利地把麦秸挑起来翻个身,抖落掉麦子,摊平展,……把打尽的麦秸挑到麦场边,码成麦垛”可概括出②:以黑蛋爷爷和秀英婶子为代表的人们,用牲畜碾压麦秸,把打尽的麦秸码成麦垛;“扬场之时”是在文章第⑤段,主要写了扬场“通常都是由多年扬场把式来操作”“两个妇女在两边用扫帚把麦粒与麦糠连接处掠一掠,使麦粒和麦糠分开”,据此可概括出③:扬场把式来扬场,妇女用扫帚分开麦粒麦糠。【11题】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句子运用“挑”“抖落”“摊”“碾压”“擦”“挑”“码”这几个动词,具体传神地写出了妇女分离麦子和码麦垛时的动作,她们一气呵成,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干活的麻利,塑造了勤劳能干的群体乡村妇女形象。【12题】本题考查描写的角度。首先明确答案:侧面描写,然后分析原因。划线句中,“黑枣树和柿子树”“给乡亲们送来一丝清凉”,“斑鸠、布谷鸟、黄鹂等”“像是对勤劳质朴乡亲们的赞美和讴歌”,写出了这些动植物对乡亲们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它们对乡亲们勤劳质朴美好品质的赞美和讴歌,属侧面描写。连黑枣树、柿子树、斑鸠、布谷鸟等动植物都对乡亲们的勤劳质朴表达赞美和讴歌,使乡亲们的形象更加突出,更能表达作者“对勤劳质朴乡亲们的赞美和讴歌”之情,从而更加含蓄地深化了中心。【13题】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结合①段的“于是我的脑际里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特别是儿时记忆中的打麦场,那一方平整光滑的场面,那热闹非凡的打麦场景,在我的梦里摇曳、回眸,散落一地故乡泥土的情味”和⑩段“故乡的打麦场,碾走了曾经艰苦的岁月,碾碎了我思念故乡的愁绪,碾来了现在幸福的好日子”可知,“儿时的打麦场”贯穿全文始终,是文章的叙事线索;结合⑩段“故乡的打麦场,碾走了曾经艰苦的岁月,碾碎了我思念故乡的愁绪,碾来了现在幸福的好日子”可知,“儿时记忆中的打麦场”承载了“我”对儿时岁月的深深怀念,表达了我对儿时岁月的回忆,也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阅读兴趣。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中的“通”,通过勾连“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通”,可理解为“通晓”。B.“香远益清”中的“益”,以成语“多多益善”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更加”。C.“陶后鲜有闻”中的“鲜”,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新鲜”。D.“谈笑有鸿儒”中的“鸿”,根据其偏旁是“氵”,可推测其意与“水”相关。15.句子翻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6.【甲】文中称赞“莲,花之君子者也”。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君子应具有哪些方面的品质。17.请结合选文【乙】和链接材料,说说如何做一个“君子”。【链接材料】余观八司马①,皆天下之奇才也,一为叔文②所诱,遂陷入于不义。……然此八人者,既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④不废焉。而所谓欲为君子者,吾多见其初而已,要其终,能毋与世俯仰⑤以自别于小人者少耳!(《王安石全集》)【注】①八司马:指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为司马的八个人,包括柳宗元、刘禹锡等。②叔文:王叔文,唐朝中期政治家、改革家。③既:已经。④卒:最终。⑤与世俯仰:随波逐流,附和世俗。【答案】14.B15.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16.示例: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③(香远益清)美名远扬;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端庄,令人敬畏而不敢轻侮。17.原文中刘禹锡虽居于陋室,但安然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俗的交往人物、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看出做“君子”应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材料中“八司马”处于困窘,不被任用,依然“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能毋与世俯仰以自别于小人”,可以看出做“君子”在逆境中应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重压之下不屈不挠的意志,不随波逐流附和世俗。【解析】【14题】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A.有误,“中通外直”句意:(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通:贯通;“遂通五经,贯六艺”句意: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通:通晓;C.有误,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xiǎn,少;D.有误,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其意与“水”无关;故选B。【15题】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16题】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甲】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君子应当具有如莲般的美好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指莲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象征着君子应当高洁如莲,身处污浊的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但又不孤高自许;“濯清涟而不妖”指莲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象征着君子应当庄重如莲,洁身自好、质朴,不哗众取宠,也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象征着君子应当正直如莲,通达事理,行为端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指莲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象征着君子应当清逸如莲,志洁行廉、卓然挺立、纯正无邪、端庄严肃、品格高尚,因而声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但是不能贴近去玩弄它,象征着应当仪态庄重如莲,令人敬重,而不敢轻辱。据此作答即可。【17题】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刘禹锡虽居陋室,但品德高尚,交往的是鸿儒,生活情趣高雅,不为世俗的纷扰所影响,坚守自己的内心。结合【链接材料】“然此八人者,既困矣,无所用于世,往往能自强以求别于后世,而其名卒不废焉”可知,八司马虽已经处于困境,在世上没有什么用处,但他们却能够自我奋发努力,不随波逐流。由此可知,做一个“君子”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不被外界的物质条件所左右,坚守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在遭遇困境时,能自强不息,不迎合世俗,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操守。【点睛】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链接材料】我看八司马,都是天下的杰出人才,一旦被王叔文诱惑,就陷入了不义的境地。……然而这八个人,已经处于困境之中,在世上没有什么用处了,却往往能够自我奋发努力,以求在后世有所区别,而他们的名声最终也没有废弃。而那些所谓想要成为君子的人,我大多只见到他们起初的样子罢了,要看他们的最终结果,能够不随波逐流、与小人有所区别的人很少啊!(二)(共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8.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19.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答案】18.“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9.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解析】【18题】本题考查字词赏析。句意为: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钟”意为汇聚、聚集,本无情感,现在句中却写它把神奇秀丽景象汇聚到泰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景色的神奇秀丽;“割”,意为分割、分开,句中用来形容山南山北的景色好像被分割开一样,借用山南山北景色不同,昏晓分明,从侧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9题】本题考查诗词表达的情感。诗的前三联,都在描绘泰山的景色,突出了泰山的巍峨磅礴,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四、名著阅读(4分)20.阅读《海底两万里》中的一段话,回答相关问题。尼摩船长说到最后几句就停住了,可能他是后悔说得太多了。但是我猜,不论是什么动机要他到海底来寻求独立自主,他终究还是一个人,他的心仍然为人类的苦难而跳动,无论对于被欺压的个人还是种族,他都怀有仁慈怜悯之心。小说中“我”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无论对个人还是种族都“怀有仁慈怜悯之心”的人。你是否同意“我”的看法?请联系尼摩船长的相关故事,阐述自己的看法。【答案】①同意(我认为他怀有仁慈怜悯之心)。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言论和行动,唤醒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对身处危难中的人,他也伸出援手,比如,“我”曾“追赶并攻击过他”,但他对“我”仁慈宽容,不计前嫌将“我”从海中救起;在采珠场,他勇斗鲨鱼,救起采珠人并送给他珍珠,富有同情心;同伴去世葬在海底,他难过得流下眼泪,说明他有情有义。(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对民族和个人都怀有仁慈怜悯之心的人。)②不同意。尼摩船长性格孤傲偏激,他对人、对种族的仁慈怜悯都是有条件的,他的思想观念和对殖民者的仇恨,常常让他失去仁慈怜悯之心。比如,撞击“林肯号”不但伤害许多无辜的人,而且也无法真正完成对殖民活动的反抗;当“鹦鹉螺号”面对敌人时,他下令击毁一艘艘航船,残忍地夺去一条条生命,这种以正义为名的冷酷让人不寒而栗。(表明自己的观点,理由充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评价。尼摩船长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艇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进行海底环球航行。尼摩船长制造并驾驶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对尼摩船长是一个无论对个人还是种族都“怀有仁慈怜悯之心”的人这一观点,无论赞成与反对,言之成理都可。

示例:不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尼摩船长有仁慈怜悯的一面,也有冷酷凶残的一面)。他憎恨人类,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人类的感情,小说中多处表现出他的善良,比如杀死鲨鱼,帮助采珠人,在冰山封舰时把氧气让给“我”和伙伴,搜集海底宝藏财物是为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等。但他也并不总是这样善良,他毫不留情地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造成船毁人亡的惨剧;他宁可让多年研究的科学成果跟自己一起葬于大海,也不愿服务于社会民众。

五、写作(50分)21.按要求写作。冬奥会圆满结束,我们再次圆了奥运梦;神舟十四号飞天,我们继续追寻太空梦;依靠唇语,失聪女孩江梦南逆袭实现“清华梦”……回望过去,你实现了哪些小小的梦想?憧憬未来,你又将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看看身边,还有哪些追逐梦风想、实现梦想的人和故事?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一:梦想,点亮了我的青春题目二:________让梦想开花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答案】例文一梦想,点亮了我的青春青春是一张白纸,当你挥洒色彩时,它就有了一个名字叫梦想。——题记“我想考重点高中。”夏日燥热的宁静被打破了。我是一名初中生,成绩不算太好,但在这个偏远的山区中,也不需学习太好,反正长大后都要帮父母干农活,这是这个村子中的“习俗”。我所在的学校也不过是几个不同大小的孩子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而所有的课程都是同一个老师教罢了。没有人理会我,母亲正坐在院子里洗衣服,父亲和哥哥去地里干活了,而姐姐正忙着准备午饭,所有人都忙碌着,似乎只有我一个人很闲。我默默的拿起书,蹲在角落里不吭声了。傍晚,太阳收起最后一丝光辉,将整个村子带入黑暗,但唯有我家,灯泡发出的昏弱的灯光在黑夜之中却显得格外的刺眼。我,正在挑灯夜读。直到母亲过来催促我去睡觉并强行将灯关掉,我才不舍地放下书本。偶尔一次的不一样没有人会在意,但时间久了,便会让人觉得奇怪。那天晚上,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饭,母亲正忙着给哥哥盛饭,姐姐正夹面前的青菜。“你每天晚上都干嘛啊?点灯熬油的。”父亲拿起酒杯,自斟自饮后说道。“我,我想多学会儿”我的声音很弱,附近的虫鸣声几乎能将其掩盖。“啥?”父亲皱起眉头,黝黑的肤色使眼角和额头的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