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西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西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西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西省名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名校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2.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和郑申端发表"吉凶由人"和“妖由人兴"的见解;鲁闵子马提出“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的论点;郑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以上观点说明当时3.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材料反映了当时4.钱穆曾写道:“自西汉以来,早已将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唐代更是出现了"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的说法,但是“部曲、杂户、工贾殊类”却无权参加考试。这主要体现了唐朝科举制5.北宋时期,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再据此发抄。这一变化表明宋代6.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并且提出"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王守仁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社会背景是7.以下为晚清部分进口商品数据,这些现象8.鲁迅曾多次将中国生动地比喻为“黑色染缸”,并指出“可怜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鲁迅意在强调9.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0.宣传画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宣传画的内容多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映。下面是我国历史上某个时代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体现了当时11.一位学者曾言:“雅典人民可以废除任何想废除的东西,没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这一自由最终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这主要体现了雅典12.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造户籍、记账(赋税账簿),施行班田收授法。这些措施使日本13.下表是葡萄牙的部分殖民占领史,这些信息可以佐证葡萄牙14.被誉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自然的体系》于1770年匿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立即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但当年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这反映出当时15.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争相创造新的生产记录。这场竞赛运动16.下表是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政府文件,据此可知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上下三千年,陆海五道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东及东北亚,南至东南亚、南亚,西贯中亚、西亚、东欧,远达西欧、东北非海岸,几乎是古代整个文明世界,沟通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以及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文化圈。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既有民间商人交易,也有宗藩之间的朝贡贸易;既有威尼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元朝“斡脱”商人等这样的地跨亚欧的国际商团,也有宋元沿海舶商、明朝郑和船队等这样的远航商贸船队。通过出口、过境、转口等商贸交易方式,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西域、南洋等地的香药、珠宝奇珍等域外物产,作为“舶货”大量进口。同时,古代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或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人员往来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等的交流和传播相随而至,不仅为各自的本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而且也促进了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国际文化多元化。——摘编自鲍志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概论》(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作用。(8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337—1451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成为英法两国由传统等级君主制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的契机,英国缔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化的新型民族国家。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专制君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崛起,英、法、西、葡等新兴君主国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西欧政治转型第一阶段的完成。随着商业资本渗透和控制的生产领域越来越多,西欧的经济体制逐渐实现了由自给型生产方式向交换型生产方式的演变。在近代,产业资本的兴起虽然改变了商业资本支配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格局,但是以交换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14世纪开始,黑死病开始在欧洲肆虐,一些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不再利用“宗教异端”的外衣,而是直接对教会所宣扬的宗教禁欲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西欧思想家对基督教意识形态的否定已经从隐性的否定发展为显性的批判。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欧的社会转型又经历了一个"再否定"的过程。专制王权在16—17世纪的不断膨胀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来自专制王权的压力,城市工商业贵族逐渐从专制王权的坚定支持者转变为反抗专制王权的急先锋。—摘编自雷恒军《简论近代西欧的社会转型》材料二纵观明代及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西方在市场经济的开拓中迅速崛起,而此时的中国社会依旧蹒跚在古代传统的老路上,不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专制统治更是变本加厉,人们在基本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儒家文化氛围中劳作、买卖、读书,根本不知道此外还存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更不理解西方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因此而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了缓慢的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摘编自郝钧、周连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14—18世纪的西方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同时期的西方比中国明清社会转型的障碍。(6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2005版世界文化遗产入选的标准,具备其中一条或多条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材料的标准结合所学世界历史内容来为某一处文化遗产写一份申报书。(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文化遗产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2024届高三名校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圈内不同区域文明的差异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贸易往来,且材料表现不同区域文明的差异性,未能体现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交流的方式有战争、贸易往来、人口迁徙等,在材料未涉及贸易往来时不能得出A项结论。材料主要体现文化差异,仅凭这一点不能得出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山文化并未体现出崇拜自然的特征,D项以偏概全。2.【答案】C【解析】在当时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重要性进一步被重视,对天的崇敬大大减弱,天在人们思想中的地位出现动摇,人的地位上升,人的主体意识有所增强,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已经形成敬天保民思想,且A项表达意思与材料主旨不一致,故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战争造成的影响,B项错误。"加深"表述有误,材料说明人与天之间的联系减弱,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汉朝监察官员所说的“山泽之饶”指代盐铁资源,材料中地方豪强利用山中盐铁资源,垄断盐铁行业,壮大一方势力,此时中央有必要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实施盐铁官营,收回冶铁权利,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地方治理的能力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郡国诸侯势力壮大,门阀士族具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确立之后,故B项错误。藩镇割据出现于唐末,与材料时空不符,故D项错误。4.【答案】D【解析】虽然自西汉以来国家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入仕途,唐朝科举制更是进一步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但部曲、杂户、工商群体还是被排除在外,这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开放范围有限,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唐朝科举制的地位以及参考的资格,不能由此得出引领教育的风尚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对社会稳定的作用,B项错误。唐朝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但材料未涉及社会流动问题,故C项错误。5.【答案】D【解析】这一变化表明宋朝传播制度的创新,中央加强对文书的控制,从而加强专制集权,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枢密院对进奏院编定文书有一定的制约,无法得出进奏院对枢密院权力的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只表现出枢密院对进奏院文书编辑的制约与管理,并非掌控编辑权,故B项错误。枢密院只是审核文书,并不能确保奏令的准确性,故C项错误。6.【答案】D【解析】明中后期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加深,王守仁希望对儒家思想的传统形式加以改造,为现实统治服务,故D项正确。王守仁心学是对儒家思想传统形式的改造,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并未动摇,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的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虽提及“格物致知”,但无法看出程朱理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王守仁心学是要民众消除一切邪念,从心底服从专制统治,和教育水平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7.【答案】C【解析】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钉铁条从1864—1885年20年间进口量增加了十多倍,而洋纱的价格在20年间大幅度下降,这表明外国商品物美价廉,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故C项正确。外国商品的冲击会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不利于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此时并未解体,由材料也无法得出此类结论,故B项错误。外国商品进口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导致国家经济负担的加重,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如果中国的思想不变革,外国制度再好也不能适用于中国,说明鲁迅意在强调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原因,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中国的思想要变革,不是强调中国制度对外国制度的同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中国的制度问题,故C项错误。与如何学习西方无关,故D项错误。9.【答案】B【解析】改变这个口号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这一变化,有利于广泛吸收各阶级阶层参加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八一宣言”是1935年8月1日发表的,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与这一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37年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这幅宣传画以经济建设为主题,关键信息是“1955五年计划的第三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由此可判断时间为"一五"计划时期,可知当时国家重视经济的建设并积极推行,故C项正确。社会浮夸风在“大跃进”时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数字造假,而图片显示的是建设者高涨的建设热情,故A项错误。图片所展示的主题为经济的建设而不是建设规划,故B项错误。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图片信息是有计划建设时期的建设场景,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公民大会参与门槛低,成员易受演讲者的操控,很难保持客观理性,说明直接民主制有一定的弊端,故C项正确。自由民主并不会演化为专权,故A项错误。雅典人崇尚自由,但不意味着其法治观念淡薄,故B项错误。“极度自由”太过绝对,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故D项错误。12.【答案】D【解析】日本大化改新,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维护和增强了新兴封建主的利益,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故D项正确。大化改新,把从前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但是并未铲除他们的势力,故A项错误。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不是不断下降,故B项错误。大化改新,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传统特权,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缓和了社会矛盾,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条件,故C项错误。13.【答案】C【解析】16世纪初葡萄牙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欧洲较弱,不可能在亚非大陆建立庞大殖民帝国,只能在新航路周边地区控制交通咽喉要道,建立军事据点以控制商路,进行掠夺性贸易,故C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葡萄牙对亚非地区殖民,无法得出以亚非为中心的结论,故A项错误。葡萄牙国家较小,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欧洲比较弱,并不领先欧洲,故B项错误。葡萄牙在其殖民地移植的是封建制度,并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14.【答案】D【解析】一部分人即资产阶级,热烈欢迎,另一部分人即封建统治阶级,封禁,体现的是二者在思想观念上的对立,是不同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故D项符合题意。《自然的体系》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发表的哲学著作,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抨击了神学和宗教,是近代资产阶级受人文主义影响的表现。欧洲在18世纪前就有人文主义的批判书籍出现,且材料并不能体现新趋势的出现,故A项错误。一本书并不能威胁封建经济,且B项与主旨不符,故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追求书籍阅读的自由问题,故C项错误。15.【答案】B【解析】该运动因顿涅茨克矿区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在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他一人采煤时,由两名支架工随着他的进度做支固工作,充分利用风镐生产作业),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斯达汉诺夫运动与过去的突击运动不同,它不是在原有的旧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开展促进了工人掌握新技术,形成群众性突破生产定额、创造新的生产纪录的热潮,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该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A项错误。该运动发生在斯大林模式时期,社会主义竞赛活动通常发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早期阶段,体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此时苏联改革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该运动客观上激发了人民创新意识,但这并不是目的,该运动目的是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D项错误。16.【答案】B【解析】战后西欧国家纷纷出台对经济的计划指导的文件,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故B项正确。虽然西欧国家纷纷出台了经济计划的文件,但不意味着他们转向了计划经济模式,故A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故C项错误。由西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看不出其走向区域联合的趋势,故D项错误。17.【答案】(1)特征:持续时间长;联通范围广(联通古代文明区);主要是商贸物资流通通道;东西方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2)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作用:传播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产生了中国化佛教的代表—禅宗和受佛教影响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沟通了阿拉伯文明,传入了伊斯兰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族—回族;在东亚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且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屹立千年,独具东方魅力;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吸纳周边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奠定了现代中国作为世界多民族东方大国的疆域版图和多元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化大国地位。(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共4分)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明;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了古代社会农耕、游牧等主要经济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全球化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漫长征程。(每点2分,任意2点即可,共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上下三千年,陆海五道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以及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文化圈”,可以概括出“持续时间长;联通范围广(联通古代文明区)”。根据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可以概括出“主要是商贸物资流通通道"。根据材料“同时,古代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或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可以概括出“东西方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第(2)问,要分两个层次来答,一是思考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角度和中国文化对其他地区影响的角度来回答。根据材料所述,丝绸之路联通了古代的文明区,多种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汇,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如印度的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佛教的本土化和宋明理学,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回族的形成,中国文化在地区出于领先地位,通过交流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奠定了多元文化大国的地位。二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而言,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中国和世界文明,推动不同文明区的互动,开启全球化的漫长征程。18.【答案】(1)表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人文主义对神学意识形态的批判;专制王权遭到否定。(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2)障碍:政治上,明清王朝专制制度与统治的落后,封建制度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经济上,小农经济始终占主体,重农抑商,抑制市场,缺乏产权保护等;思想上,轻视科技,思想文化僵化等;其他因素,人口膨胀的压力等。(每个层次答到1点2分,任意3个层次即可,共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专制君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崛起,英、法、西、葡等新兴君主国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西欧政治转型第一阶段的完成",可以从政治角度概括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一"随着商业资本渗透和控制的生产领域越来越多,西欧的经济体制逐渐实现了由自给型生产方式向交换型生产方式的演变”,可以从经济角度概括“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根据材料一“一些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不再利用‘宗教异端’的外衣,而是直接对教会所宣扬的宗教禁欲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西欧思想家对基督教意识形态的否定已经从隐性的否定发展为显性的批判”,可以从思想文化角度概括“人文主义对神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根据材料一“专制王权在16—17世纪的不断膨胀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来自专制王权的压力,城市工商业贵族逐渐从专制王权的坚定支持者转变为反抗专制王权的急先锋”,可以概括出“专制王权遭到否定”。第(2)问,虽然差不多在同时期东西方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迹象,但是与西方比,明清时期有许多障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诸多方面,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对东西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阻碍中国社会转型的障碍。如政治上,明清王朝专制制度与统治的落后,封建制度腐朽,闭关锁国政策等;经济上,小农经济始终占主体,重农抑商,抑制市场,缺乏产权保护等;思想上,轻视科技,思想文化僵化等;还有其他因素,人口膨胀的压力,农牧社会整合引发等。19.【答案】(1)特点: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重视土地革命;适时调整政策(与时俱进);以保障革命胜利为目的;重视武装斗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每点2分,任意4点即可,共8分)(2)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殊的社会治理实践,实现了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中国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解析】第(1)问,关于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概括出“加强党的领导”。根据材料“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概括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根据材料“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概括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