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64分)1."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因辽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的,主要是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料、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清代更是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宫绣"。在清代,由于"宫绣"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京城民间亦纷纷效仿。清末期北京涌现了许多家"绣坊",传承了"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使得图案内容更加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以上说明() A.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B.文化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C.文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绣"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辽、明、清三个朝代,不仅受宫廷的影响,还有民间的影响,所以材料说明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D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单要素和多要素、物质和非物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文化的影响,ABC错误。故选D。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来自()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3.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答案〗2.B3.C〖解析〗【2题详析】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B正确。成土母质、气候和地貌对土壤的形成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ACD错误。故选B。【3题详析】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是改造红壤的措施,A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B错误;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耕地,恢复黑土肥力,C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D错误。故选C。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①植树种草②打坝淤地③开垦荒地④发展水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①正确。打坝淤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将土壤留在当地,减弱水土流失的危害,②正确。开垦荒地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不适合喜温好湿的水稻的生长,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据图渭河平原所处的岩块断裂下陷,河流从高处带来泥沙在此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其成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B正确,故选B。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km2冰川的都新乌拉山,注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乌伦古湖。全长为811km,流域面积约3.7万km,年均径流量近10亿m,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下图是乌伦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乌伦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7.导致乌伦古河下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减少明显 B.全球气候变暖 C.生产用水量大 D.生活用水量大8.近年来乌伦古湖流域() A.吉利湖盐度升高明显 B.下游土地荒漠化加剧 C.流域蒸发蒸腾量减少 D.河流下游含沙量增加〖答案〗6.D7.C8.B〖解析〗【6题详析】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平方千米冰川的都新乌拉山,冰川融水少,C错误;位于干旱地区,降雨少,B错误;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主要是冬季降雪多,春末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成为主要补给水源,D正确;地下水补给少,A错误;故选D。【7题详析】根据材料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可知人口较少,生活用水占比少,而农牧业生产用水量大,过度引用河流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D错误,C正确;当地一直降水少,降水减少也不会很明显,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但相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对水量减少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8题详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加上人类过度放牧和耕种,破坏植被,土地荒漠化严重,B正确;吉利湖有出湖河流联通布伦托海,盐度升高不明显,A错误;气候变暖,和大规模的灌溉使流域蒸发蒸腾量增加,C错误;河流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少,河流下游含沙量减少,D错误;故选B。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来自()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10.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答案〗9.B10.C〖解析〗【9题详析】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B正确。成土母质、气候和地貌对土壤的形成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AC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是改造红壤的措施,A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B错误;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耕地,恢复黑土肥力,C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D错误。故选C。植被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读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植被的主要特点是() A.树干高大 B.四季常绿 C.叶片宽大 D.根系发达12.该地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析】结合图可以看出,该植被地下根系相当长、根系发达,而地上植被矮小,而且叶子变成细刺,减少蒸发,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主要分布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骆驼刺,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题详析】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B正确。热带雨林、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C、D错误。故选B。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某美食纪录片通过对食物的细腻描述,折射出一个地方饮食文化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菜系主要原料饮食特色①川菜山珍野味,河产鱼鲜,多用三椒(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等菜肴色鲜艳、口味麻辣浓重②苏菜特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鱼、虾、蟹,瓜、果、菜浓中带淡,口味平和,咸中带甜③粤菜材料丰富,菜式多样,一般只用少量姜、蒜头做“料头”,也不会大咸大甜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口味清淡④蒙古菜以牛羊肉为主,调味只用盐和少量香料,烹饪方法只有煮或烤质朴自然13.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菜系麻辣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B.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C.③菜系清淡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 D.④菜系调味少反映该区岩溶地貌广布,交通不便14.川菜、苏菜、粤菜和蒙古菜等形成的原因可能有()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析】①菜系麻辣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B项不符合题意;③菜系清淡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④菜系调少,是由于当地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发展草原牧业,以食用牛羊肉为主,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14题详析】川菜苏菜粤菜和蒙古菜等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同作用的结果,是地区区位、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①正确;是以物产为自然条件为基础,②正确;各大菜系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正确;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④正确。所以选B。15.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福”字的书写就融入了我国各地风俗文化、环境特色等元素,你认为图中的“福”字表示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A.维吾尔族 B.傣族 C.藏族 D.回族〖答案〗B〖解析〗题图中的福字中包含了孔雀舞和山水风景,应为云南,孔雀舞是傣族的特色的传统舞蹈,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现有一批鲜鱼,早上要从市郊区运往市区菜市场。最适合选择() A.水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管道运输〖答案〗B〖解析〗鲜鱼属于鲜活产品,需要快速到达,从市郊区运往市区菜市场属于短途运输,最适合的运输方式应是灵活的公路运输,B符合题意;水路运输较慢,且在郊区与市区之间不一定有水路航道,排除A;铁路运输适合大宗长途货物运输,而且铁路运输不灵活,排除C;管道一般运输液态和气态货物,不适合鲜鱼的运输,排除D。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共36分)17.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在长期同水土流失的斗争中,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总结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淤地坝。淤地坝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保持水土、防洪保安,而且能够淤地造田、发展灌溉、便利交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生态建设措施。人们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陡坡种柠条,同时在沟谷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既涵养了水土,又增加了粮食产量。下图是打坝淤地的真实图片。(1)以前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____(疏松/紧密),降水集中在____(季节),过去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由此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____。(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在沟谷打坝淤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原因。〖答案〗(1)疏松夏季低滑坡、泥石流(2)沟谷筑坝拦水拦沙,土壤侵蚀减弱,土壤肥力较高;坝内泥沙淤积,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是由厚厚的黄土层构成,黄土的特点为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位于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受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矿产资源开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覆盖率在过去比较低,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在沟谷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涵养了水土"可知,沟谷地区筑坝起到拦水拦沙的作用,减弱地表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减弱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流失减少,相对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泥沙在堤坝上游方向淤积,使得土层变得深厚,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上的扬州得益于京杭运河,曾是我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但近现代,扬州的城市地位却越来越低,目前在江苏省也只位居中上。下图为京杭大运河流经地区(局部)和扬州区位简图。(1)指出放大简图中扬州市下属小城镇的分布特征,并指出长江对这些小城镇的形成所起的作用。(2)扬州市紧临京杭大运河,推测大运河繁荣时期对扬州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3)从交通方面简述近现代导致扬州城市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1)沿江河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北岸。长江为城镇提供充足水源;便利水运;河流淤积带来的肥沃土壤。(2)京杭大运河交通繁忙,沿河一带客货流量大,商业发达,扬州城市繁荣;城市空间形态以沿运河走向伸展为主。(3)扬州位于京杭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京杭运河因淤塞导致运输地位下降;海运的兴起,但扬州不临海;京沪铁路建成,却不经过扬州。〖解析〗本大题以扬州城市地位的变化和扬州区位简图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分布特征、河流对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作用、交通对聚落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由图可知,扬州市下属小城镇基本沿江沿河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北岸。长江对城镇形成的作用可从水源和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长江径流量大,可为城镇提供充足的水源;扬州附近的长江河段,流量大、流速慢,河运便利;长江从中上游携带大量的泥沙至扬州附近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业发展和城镇形成。【小问2详析】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在繁荣时期运河交通繁忙,沿河一带客货流量大,商业贸易发达,大量的客流和货流,带动扬州市的繁荣;沿河多码头,客货流量大,使城市空间形态沿运河走向伸展成条带状。【小问3详析】本小题可从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地位下降的角度进行分析,既包括运河的航运能力减弱,也包括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由图可知,扬州位于京杭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京杭运河可能因淤塞导致航运能力减弱,扬州市运输地位下降,导致城市地位下降;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运逐渐兴起,但扬州不临海,导致扬州城市地位下降;京沪铁路建成,却不经过扬州,导致扬州的客货流量减小,导致扬州城市地位下降。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64分)1."京绣"又名"宫廷绣"或"宫绣",因辽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的,主要是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明代以后,"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料、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清代更是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宫绣"。在清代,由于"宫绣"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京城民间亦纷纷效仿。清末期北京涌现了许多家"绣坊",传承了"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使得图案内容更加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以上说明() A.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B.文化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 C.文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绣"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辽、明、清三个朝代,不仅受宫廷的影响,还有民间的影响,所以材料说明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D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单要素和多要素、物质和非物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文化的影响,ABC错误。故选D。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来自()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3.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答案〗2.B3.C〖解析〗【2题详析】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B正确。成土母质、气候和地貌对土壤的形成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ACD错误。故选B。【3题详析】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是改造红壤的措施,A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B错误;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耕地,恢复黑土肥力,C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D错误。故选C。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①植树种草②打坝淤地③开垦荒地④发展水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树种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①正确。打坝淤地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将土壤留在当地,减弱水土流失的危害,②正确。开垦荒地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③错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不适合喜温好湿的水稻的生长,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5.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下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渭河平原土壤肥沃,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据图渭河平原所处的岩块断裂下陷,河流从高处带来泥沙在此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其成因为流水的堆积作用,B正确,故选B。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km2冰川的都新乌拉山,注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乌伦古湖。全长为811km,流域面积约3.7万km,年均径流量近10亿m,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下图是乌伦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乌伦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7.导致乌伦古河下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减少明显 B.全球气候变暖 C.生产用水量大 D.生活用水量大8.近年来乌伦古湖流域() A.吉利湖盐度升高明显 B.下游土地荒漠化加剧 C.流域蒸发蒸腾量减少 D.河流下游含沙量增加〖答案〗6.D7.C8.B〖解析〗【6题详析】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平方千米冰川的都新乌拉山,冰川融水少,C错误;位于干旱地区,降雨少,B错误;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主要是冬季降雪多,春末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成为主要补给水源,D正确;地下水补给少,A错误;故选D。【7题详析】根据材料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可知人口较少,生活用水占比少,而农牧业生产用水量大,过度引用河流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D错误,C正确;当地一直降水少,降水减少也不会很明显,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但相对于生产生活用水,对水量减少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C。【8题详析】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加上人类过度放牧和耕种,破坏植被,土地荒漠化严重,B正确;吉利湖有出湖河流联通布伦托海,盐度升高不明显,A错误;气候变暖,和大规模的灌溉使流域蒸发蒸腾量增加,C错误;河流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少,河流下游含沙量减少,D错误;故选B。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土壤相对贫瘠。但近年来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有机质来自()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貌10.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 A.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 B.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 C.秸秆还田、少耕深松、休耕 D.大量使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答案〗9.B10.C〖解析〗【9题详析】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B正确。成土母质、气候和地貌对土壤的形成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有机质的来源,AC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种植绿肥、掺砂、洒熟石灰是改造红壤的措施,A错误。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对恢复黑土肥力作用不大,B错误;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耕地,恢复黑土肥力,C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D错误。故选C。植被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读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植被的主要特点是() A.树干高大 B.四季常绿 C.叶片宽大 D.根系发达12.该地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析】结合图可以看出,该植被地下根系相当长、根系发达,而地上植被矮小,而且叶子变成细刺,减少蒸发,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主要分布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骆驼刺,ABC错误,D正确。故选D。【12题详析】结合第1题分析可知,我国某地该植被地下部分的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却矮小,可知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所在区域主要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B正确。热带雨林、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A、C、D错误。故选B。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某美食纪录片通过对食物的细腻描述,折射出一个地方饮食文化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菜系主要原料饮食特色①川菜山珍野味,河产鱼鲜,多用三椒(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等菜肴色鲜艳、口味麻辣浓重②苏菜特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鱼、虾、蟹,瓜、果、菜浓中带淡,口味平和,咸中带甜③粤菜材料丰富,菜式多样,一般只用少量姜、蒜头做“料头”,也不会大咸大甜博采众长,善于变化,口味清淡④蒙古菜以牛羊肉为主,调味只用盐和少量香料,烹饪方法只有煮或烤质朴自然13.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菜系麻辣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 B.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C.③菜系清淡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 D.④菜系调味少反映该区岩溶地貌广布,交通不便14.川菜、苏菜、粤菜和蒙古菜等形成的原因可能有()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②是以物产这一自然条件为基础的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析】①菜系麻辣与当地气候潮湿有关,A项不符合题意;②菜系主要原料反映该区地势低平河湖众多,B项不符合题意;③菜系清淡与当地气候湿热有关,C项不符合题意;④菜系调少,是由于当地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发展草原牧业,以食用牛羊肉为主,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14题详析】川菜苏菜粤菜和蒙古菜等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同作用的结果,是地区区位、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①正确;是以物产为自然条件为基础,②正确;各大菜系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正确;烹调方法的差别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④正确。所以选B。15.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福”字的书写就融入了我国各地风俗文化、环境特色等元素,你认为图中的“福”字表示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A.维吾尔族 B.傣族 C.藏族 D.回族〖答案〗B〖解析〗题图中的福字中包含了孔雀舞和山水风景,应为云南,孔雀舞是傣族的特色的传统舞蹈,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现有一批鲜鱼,早上要从市郊区运往市区菜市场。最适合选择() A.水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管道运输〖答案〗B〖解析〗鲜鱼属于鲜活产品,需要快速到达,从市郊区运往市区菜市场属于短途运输,最适合的运输方式应是灵活的公路运输,B符合题意;水路运输较慢,且在郊区与市区之间不一定有水路航道,排除A;铁路运输适合大宗长途货物运输,而且铁路运输不灵活,排除C;管道一般运输液态和气态货物,不适合鲜鱼的运输,排除D。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共36分)17.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在长期同水土流失的斗争中,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总结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淤地坝。淤地坝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保持水土、防洪保安,而且能够淤地造田、发展灌溉、便利交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生态建设措施。人们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陡坡种柠条,同时在沟谷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既涵养了水土,又增加了粮食产量。下图是打坝淤地的真实图片。(1)以前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____(疏松/紧密),降水集中在____(季节),过去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由此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____。(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在沟谷打坝淤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原因。〖答案〗(1)疏松夏季低滑坡、泥石流(2)沟谷筑坝拦水拦沙,土壤侵蚀减弱,土壤肥力较高;坝内泥沙淤积,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土流失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食铁路运输代理合同
- 离职协议书可以领失业金
- 纺织用工合同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拖欠房租解除告知函
- 第四章 建设工程合同法律原理与实务-授课教师 吴超兴-1733553549208
- 母乳皂课件讲解
- 《客户服务沟通技巧》课件
-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课件2人教版 2
- 《雄激素与男科疾病》课件
-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教科版第2课时 月相变化
-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 DB5117-T 76-2023 磷石膏基植生材料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
- 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4》机考真题(第十九套)
- 新产品试产管理流程
- 煤矿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 丽江地区古城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新中国史2023年春季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粉尘爆炸的危害与预防教学课件
- 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GRR-计数型(范例填写)
-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