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2_第1页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2_第2页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2_第3页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2_第4页
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下简称“任务群”)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工作概念、创新术语,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施行,业已成为本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与焦点。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19这就意味着,“任务群”的提出,首先是一种“课程内容”的构建。为此,新课标以“任务群”的组织方式,从横向的角度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六个“学习领域”,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又从纵向的角度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学段的“系列学习任务”,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缺失问题。新课标又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就同时意味着:“任务群”的提出,不仅是一种课程内容的构建,也是一种课程路径的设计。理由很明显,不同结构的课程内容,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课程路径来加以实施。当然,“任务群”视域下课程内容的实施路径包括教学样态,应该是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诸如“单篇教学”“群文教学”“专题教学”“活动教学”“项目式教学”“大单元教学”等。这些教学样态,在“任务群”的实施路径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与功能,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尤其是单篇教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依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样态、主要样态。那么,“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我们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又该作出哪些调整呢?一、学习领域:导向“任务群”作为课程内容的“任务群”,首先划定了六大“学习领域”。第一层次是基础型学习领域,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次是发展型学习领域,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次是拓展型学习领域,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每一个学习领域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学习领域相关联,且在整个语文课程内容体系中承载着各自独特的使命和功能。单篇教学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与新课标颁布之前有所不同的是,传统的单篇文本,虽然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实,但其自身依然保持着相对独立、具足的教学使命与功能。而“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文本,则首先需要确定其所属的学习领域,然后依照学习领域的使命与功能来确立其相应的学习任务。以统编教材五下第4课《梅花魂》为例,同样的文本,同样的教学素材,一旦归入不同的学习领域,则形成的学习任务也就完全不同。由此可见,第一,“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教学,首先需要一个由处于上位的“学习领域”观照处于下位的“学习任务”的过程,换言之,“学习领域”的独特使命与功能决定着单篇文本的教学价值;第二,单篇文本教学价值的开掘,还有一个由处于下位的“学习任务”匹配处于上位的“学习领域”的过程,简言之,单篇文本以其某一方面的教学价值来支撑某个“学习领域”的使命与功能;第三,由上位“学习领域”到下位“学习任务”,再由下位“学习任务”到上位“学习领域”,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交互递进的过程中,我们得以不断开掘、修正单篇文本的教学价值,使之趋向理想任务的状态。略读,或自读,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规约,在学习目标的制订上也存在一定指向和边界。以《梅花魂》为例,我们梳理比较一下不同教案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设置,就能发现其共同倾向与特征。二、学习目标:指向“大概念”传统意义上的单篇教学,就教材编排而言,虽然也处于某一单元的某一位置上,或精读,或由上述分析可知,传统单篇教学的目标设定,倾向于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线性排列,满足于某一要素(知识、技能)的操作性表述;单篇本身虽处于某一教材单元中,但以满足单篇自身的教学价值为本,忽略与单元内部其他单篇教学之间的价值关联,更没能与处于上位的大概念相联结。因此,这样的教学目标,虽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但其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因为,处于知识和能力最底部的语文要素,无法促成相对复杂的认知结构,也就很难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得到有效表现。一如专家所言,“如果没有联结上位的大概念等,习得的方法、策略、要素和格式很容易被机械地使用。”而“任务群”视域下的单篇教学,则需要努力拆除以单篇自身的教学价值为本的藩篱,自觉融入学习领域的单元整体目标,主动与处于上位的大概念相联结,使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实现高通路迁移,真正形成指向解决现实语文生活问题的核心素养。以《梅花魂》这一单篇文本所处的教材单元为例,该教材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选用的课文有《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的主题为“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训练的题目为《那一刻,我长大了》。通过对上述教材资源的分析统整,我们发现,“文学意象”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古诗三首》同时出现了“儿童”这一文学意象,《月是故乡明》集中使用了“明月”这一文学意象,《梅花魂》重点构建了“梅花”这一文学意象,而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也都可以跟童年的某一典型意象勾连起来。这样,我们首先可以将该单元归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学习领域),而学习主题则可以确立为“文学意象”。根据“文学意象”这一主题,我们再建立与之相应的大概念,然后将《梅花魂》单篇教学的目标与上位的大概念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上位概念与下位目标相统一的教学价值体系。就“任务群”视域下《梅花魂》一课的单篇教学目标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以单篇自身的教学价值为本的藩篱已经消除,新设定的单篇教学目标自觉服从并服务于“文学意象”这一大概念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这一课的单篇教学,学生需要识记的是,跟“文学意象”这一大概念有关的信息与知识;需要理解的是,在“梅花意象→文学意象→梅花意象”的循环过程中所挖掘的文学意蕴和表达效果;需要掌握的是,在“文学意象”这一大概念统领下,使用具体的知识、方法、策略等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这样的目标设定,打通了语文学习联系现实世界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体现了“素养本位”这一新课标核心理念。三、学习活动:投向“真情境”传统意义上的单篇教学,也注重“情境创设”。如在《梅花魂》一课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请各小组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带有梅花图案的物件,诵读有关梅花的古诗词,在引趣中导入新课。有的教师则创设这样的情境: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然后以“这是一首让无数中华儿女潸然泪下的歌曲,它唱出了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心声,《梅花魂》写的就是这样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故事”的讲述,在激情中导入新课。但是,这样的情境创设,其目的是为了教师的教服务,其作用仅为导入新课,其结构缺乏角色代入,其驱动与学生的真实性问题无关。显然,这与“任务群”视域下理想的“学习情境”创设相去甚远。新课标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简言之,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体现生活性、真实性和实践性。譬如,《梅花魂》的单篇教学,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一位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博士生,连续三次毕业论文都没通过。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梅花魂》,受到了极大鼓舞,最终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校方知道后,将《梅花魂》这篇文章收录到大学课本中。如果有机会采访这位中国留学生,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问题?请为自己的采访设计一份问题清单。我们也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陈慧瑛的散文《梅花魂》于1984年5月首次在文学期刊《花城》上公开发表。同年,《梅花魂》在全国侨联和《华声报》联合举办的“月是故乡明”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大赛组委会为每一篇获得一等奖的作品都创作了颁奖词。请你也为《梅花魂》写一篇颁奖词。我们还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情境——学校正在举办“我和我喜爱的作家”征文活动,要求:(1)给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信,写清楚自己阅读作家作品的感受和体会;(2)思想正确,叙述清楚,语言得体,格式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读了《梅花魂》,请你给作家陈慧瑛写封信,将自己阅读《梅花魂》的感受和体会写清楚、写具体。上述学习情境,均来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有真实的场景描述、真实的人物设定、真实的任务驱动,有助于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真实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联通起来,增强他们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当然,理想的学习情境,不仅要体现生活性、真实性、实践性等要求,同时还要考量以下三个维度:首先,要考量学习情境的目的性,即学习情境是否指向大概念、是否符合学习目标;其次,要考量学习情境的适切性,即学习情境所设置的任务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超越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后,要考量学习情境的兼容性,即学习情境与文本语境是否协调、与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是否抵牾。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审视前述三个学习情境,发现有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有的适切性不够到位,有的兼容性不够理想,似乎都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为此,我们最终为《梅花魂》单篇教学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课文《梅花魂》回忆了“我”小时候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例,老人家对梅花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事实上,陈慧瑛的《梅花魂》原文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不妨继续往下读——七天七夜的航行,“万福顺”号穿过了深邃辽阔的太平洋。我和妈妈终于回到了日夜向往的祖国,回到了厦门——我可爱的故乡!在祖国的怀抱里,我完成了高等教育。上学期间,外祖父一直从经济上支持我。十来年间,老人来信时常要提起:“莺儿,待你学有所成,一定前来接我归去!”可是,天不从人愿。我上大学三年级时,一个冬日午后,一封加急电报,带来外祖父离开人间的噩耗——真没想到,昔日星岛码头一别,竟成永诀。重洋万里,冥路茫茫,妈妈和我,真是悲恸欲绝。外祖父去世后的次年初春,我在老家的山坡上,种下了两株树……很显然,“我”种下的不仅是两株树,更是“我”对外祖父的思念和爱!那么,以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觉得“我”最有可能种下的是什么树?请为这两株特殊的树设计一块“树铭牌”,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文字写下“我”这样选择的理由。这一学习情境的创设,灵感来自《梅花魂》原文的真实语境,集中指向大概念“文学意象”,且学生的猜测高度一致,“我”种下的一定是梅花树;而任务“树铭牌”的设计,更是将“梅花”这一文学意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无缝对接;同时,“我”的角色代入,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彰显了情境内涵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总之,作为课程路径的“任务群”,“应明确学生围绕什么学习主题,在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