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况项目区位项目区位图工程概况本项目对大庆村支路进行拓宽改造,设计全线长651.831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20km/h,拓宽段标准路幅宽度9.25m,双向两车道。改造内容分为以下3个部分:1、盘溪河以北段(K0+000~K0+203.531)道路右侧维持现状边线不变,将现状5m车行道向左侧拓宽至7m,并在左侧单侧设置2m人行道;道路纵坡拟合现状。2、跨盘溪河桥梁段废除现状危桥,按规划方案线位新建右半幅双车道桥梁(7.5m车行道+2.5m人行道);3、盘溪河以南段(K0+244.531~K0+651.971)维持现状道路,仅对道路附属工程进行提档升级(车行道重新罩面、人行道砖拆除新建、路缘石、树圈石更换)。上阶段专家意见及执行情况上阶段办理过程中。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设计严格参照相关规范,无违反任何强制性条文规定。设计内容及分册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本阶段设计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桥梁工程、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本次施工图设计文件分为五册,包含第一册道路工程、结构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桥梁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照明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结构工程中的结构工程部分。设计依据及设计遵循的规范设计依据1、建设方与我院签订的合同2、业主提供的该地区1:500地形图3、其他相关资料设计遵循的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本部分摘自本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理位置拟建大庆村支路行政区划隶属重庆市江北区管辖,场地路网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气象、水文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2)降水量: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63.3mm,其中1998年降雨量最大,为1679.8mm。降雨量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降水最为丰富,平均降水177.2mm。降水不足25mm的少水月为12、1、2月,以1月降水最少,平均18.8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3)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4)风:年平均风速(米/秒):1.39米/秒。年最大风速(米/速):26.7米/秒,风向:西北;出现日期1981月(5)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水文拟建场地在里程K0+210~K0+240段为盘溪河。盘溪河该段常水位标高约236~237m,勘察期间水位标高约236.5m,水深约1~2m,河水流速缓慢,流向自东向西。根据现场调查访问,该段附近历史最高洪水位242.30(1981年),并建议后期设计及施工加强资料收集及参考。盘溪河(道路里程K0+210~K0+240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受周边城市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现为大面积浅填方区。拟建道路里程K0+000~K0+210总体地形较平坦,地形坡度约2~5°,道路里程K0+210~K0+240穿越盘溪河,盘溪河两岸采用挡墙支挡,坡高约8m,坡角近直立。拟建场地现地面标高236~259m,相对高差约23m。地形地貌图2(道路里程K0+210~K0+240桥梁段)地层岩性拟建场地表层有第四系杂填土层(Q4ml)、粉质粘土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沿线岩性以砂质泥岩和砂岩为主。现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介绍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杂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局部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骨架颗粒粒径20~400mm为主,局部可达800mm以上,含量一般为30~60%,稍湿,结构稍密~中密,抛填,回填年限大于10年,分布于整个场地。(2)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包含砂泥岩碎、块石,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口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于原始地貌沟谷及丘包的缓坡地带,厚度约1~2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J2s-Sm):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约1~2m,岩芯破碎,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以短柱~中柱状为主,岩体较完整。(2)砂岩(J2s-Ss):青灰色,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约1~2m,岩芯破碎,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以短柱~中柱状为主,岩体较完整。强风化层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多呈土状、土夹石状和碎块状,钻孔揭露厚度约为1~2m。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基岩面随原始地形起伏变化,倾角总体2~5°,埋深一般1~8m,基岩面标高约228~254m。场地基岩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其一般厚约1~2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沙坪坝背斜东冀。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02°∠8°。岩层面平面光滑略有起伏,局部见泥质充填,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根据邻近工地及露头的地质测绘调查,基岩内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呈块状结构。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场区岩体中主要可见两组构造裂隙:J1裂隙:倾向270~290°,倾角65~75°,裂隙微张3~5mm,裂隙间距3~6m,延伸5~8m;裂隙面呈舒缓波状,局部有倒转反向现象,未见充填,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J2裂隙:倾向10~30°,倾角60~80°,裂隙张开度多为1~5mm,裂隙间距2~4m,延伸5~7m;裂隙面凹凸不平,局部碎石填充,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上述结构面均为统计意义上的结构面,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应在开挖过程中进一步校核。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覆盖层主要为杂填土,基岩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岩土层含水性差异大。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由于城市建设影响,地表封闭条件较好,沿线地形北高南低,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大气降水及地下管网入渗沿基岩面及贯通性结构面向场地南侧地势较低处的盘溪河排泄,补径排条件清楚,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汛期时场地地下水由盘溪河补给,非汛期时盘溪河则由场地地下水补给。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地下管网渗漏补给,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场地内人工填土大面积分布但厚度较小,由于场地原始地貌处于斜坡地形,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场地内松散层地下水水量不大。根据邻近工程经验,场地人工填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取值为10m/d,渗透系数较大,属强透水层。雨季时涌水量将明显增大,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抽水设备或更改施工方式。(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其水量较小;砂质泥岩相对隔水,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较小,通过岩体贯通裂隙向外排泄。不良地质作用和有毒有害气体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勘察区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不利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根据本次勘察资料,结合场地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区经验,场地各岩土层中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源,但桩孔采用人工开挖时应作好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及通风、送风工作。特殊性岩土根据勘察,场地特殊性岩土为杂填土、强风化岩和残坡积土。杂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结构松散~稍密为主,均匀性差,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强风化岩:主要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力学性质较差,基岩面总体起伏较大,均匀性也较差。残坡积土:主要分布于沿线沟谷及丘包的缓坡地带,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状,其厚度较小,一般不具膨胀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之图B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相邻建(构)筑物拟建场地相邻建(构)筑主要为:在建中海大石坝项目、盘溪河老桥以及盘溪河岸坡挡墙、周边小区围墙等。另外,场地道路下管网密布(详见地形管线图),施工对其有一定影响,施工前应对其进行摸排,注意对其保护和避让,加强变形监测,必要时进行迁改或重建,避免造成安全事故。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及建议值(1)粉质粘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场地载荷试验确定。(2)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5条确定,对岩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由《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2条,当岩体较完整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本场地地基条件系数取1.10。(3)岩体抗剪强度设计值:内摩擦角取其标准值的0.9倍,粘聚力c取其标准值的0.3倍;岩体抗拉强度取其标准值的0.4倍。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及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性边坡乘以0.95的时间效应系数。(4)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取经验值。(5)桩侧土负摩阻力系数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4.4-1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获取;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3.5-1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获取;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3.5-2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获取;嵌岩桩基础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按下式进行计算:Quk=Qsk+Qrk。(6)挡墙基底摩擦系数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11.2.3确定;(7)中风化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并结合地区经验提供;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3并结合地区经验提供。(8)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和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和表14.2.12-2选用。(9)其他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确定。本次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详见下表: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土名称参数指标杂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中风化砂质泥岩中风化砂岩结构面裂隙面层面岩土界面重度(kN/m3)20*21*24*26*25*///自然抗压强度(Mpa)///9.7*36.7*///饱和抗压强度(Mpa)///6.4*28.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实测120*300*2323.2*10418.1*///变形模量(MPa)///990*3600*///弹性模量(Mpa)///1300*4200*///泊松比///0.4*0.1*///抗拉强度(kPa)///150*500*///内聚力(kPa)天然5*21*/600*1800*50*20*20*饱和3*18*///18*内摩擦角(°)天然25*12*/32*42*18*12*10*饱和22*8*///8*桩侧土负摩阻力系数0.20*///////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60*15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25*0.25*0.35*0.40*0.50*///岩石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00*1300*///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100*4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30*100*500*///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8*14*//////注:带“*”者根据相关规范结合重庆地区经验取值。岩体质量等级及土、石工程分级(1)岩体质量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3.1.7确定场地岩体质量等级划分为:强风化基岩:极软岩,不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中等风化砂质泥岩:软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中等风化砂岩:较硬岩,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II级。(2)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附录A确定场地土、石可挖性:I级(松土):沿线种植土、粉质粘土。II级(普通土):沿线人工填土。III级(硬土):场地基岩强风化带,岩石风化强烈,呈碎块状,质软,部分呈土状或土夹石状。IV级(软石):场地中等风化砂质泥岩,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4.8~9.7Mpa,强度也相对较低,层理及节理裂隙不发育,抗风化能力差,此类土在该场地主要分布。V级(次坚石):场地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单轴极限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26.2~32.9Mpa,中~厚层状,层理及节理裂隙不发育,此类土在该场地次要分布。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场地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测绘,里程K0+000~K0+210段道路两侧主要为现状挡墙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坡高约0.5~1.5m,已采用条石挡墙支挡;里程K0+210~K0+240段盘溪河两岸主要为现状岸坡挡墙边坡,均为土质边坡,坡高约7~8m,已采用条石挡墙支挡;根据现场调查,未见坡顶、坡脚及墙体有开裂、变形等迹象,场地现状稳定。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下部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岩、土体层序正常;根据收集资料及地表工程地质调查,拟建场地沿线未发现断层、危岩、崩塌、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拟建场地现状边坡整体基本稳定,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大庆村支路道路工程建设。K0+000~K0+210一般路基段本段为一般路基段,根据横剖面1-1’至8-8’及纵剖面I-I’,本段道路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厚度约为1.5~1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形坡角约2~5°。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基本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约142~161°,道路设计标高约258.208~244.359m,现状地面高程约258.2~244m。本段道路是在原有道路上的改造工程,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0~1m的挖填方边坡,本段下伏岩土界面较平缓,倾角约2~5°,不易沿岩土界面整体滑塌,直立开挖易沿土体内部圆弧形滑动,建议按坡率法放坡或采用挡墙支挡,在坡顶和坡脚设置截排水措施,并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路基可采用处理后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应先清除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再对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K0+210~K0+240桥梁段本段为桥梁段,根据横剖面9-9’至10-10’及纵剖面I-I’,本段桥梁走向约145°,桥梁宽约10.0m,其桥面设计标高244.359~243.868m,一共设计2个桥台(自编号1#桥台、2#桥台)均采用桩基础。拟建桥梁与现状盘溪河大角度斜角,该段现状地形以斜坡为主,整体地势呈河道中间低,两岸高,岸坡挡墙近直立,地形高差约8m。地质构造位于沙坪坝背斜东冀,岩层倾向约102°,倾角约8°,主要发育有二组裂隙。上覆土层厚度约10m,主要为杂填土,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经现场调查,未见按坡挡墙及地面有裂缝等明显变形迹象,现状整体稳定。由于场地内土层强度低、变形大,覆盖土层不适宜作基础持力层,宜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为基础持力层。桥台开挖时,土质部分按1:1.5的坡率进行临时放坡开挖。桥梁各墩、台的设计参数见下表。桥梁各墩、台设计参数推荐表里程桩号墩(台)号土层厚度(m)建议基底高程(m)建议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岩石抗压强度(MPa)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饱和Ra自然RbK0+211.2311#桥台约10m225以下中风化砂质泥岩桩基础6.49.72323.2K0+238.8312#桥台约10m225以下中风化砂质泥岩桩基础6.49.72323.2本段桥梁与前段、后段回填路基段直接接驳,回填路基与桥台存在差异沉降,路基沉降过大会出现错台现象,应采取夯实、提高压实度等措施严格控制回填路基段的沉降;桥梁墩台位于岸坡边缘,桥梁墩台严禁承受岩土体的下滑推力;盘溪河水及洪水对墩台存在冲刷、淘蚀作用,对桥墩附近局部区域采取相应的防冲刷工程防护措施。地震效应和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场地内填土等效剪切波速152m/s,为中软土;场地内基岩剪切波速大于500m/s,为坚硬土或岩石。考虑到填土作为路基使用,填土质量未知,若回填质量达到要求,则应重新复核地震效应评价,拟建工程地震效应评价详见下表。地震效应评价一览表道路里程最大覆盖层厚度人工填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m/s)场地类别地段划分特征周期(s)备注K0+000~K0+210101.5~10152II一般地段0.35/K0+210~K0+2401010152II不利地段0.35河岸和边坡的边缘抗震不利地段处理措施:对岸坡进行支挡。根据本次勘察,在拟建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拟建场地内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其地震稳定性较好,不会出现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等岩土地震稳定性问题,岩土地震稳定。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内杂填土层厚度差异较大,主要含有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粘性土及建筑垃圾,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局部存在大块石架空现象,结构稍密~中密,密实度较低,整体均匀性较差;粉质粘土分布在原始地貌沟谷及丘包的缓坡地带,厚度较薄,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基岩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差别较大,整体均匀性较差;中风化基岩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但由于砂岩、泥质岩强度差异较大,因而地基整体均匀性较差。综上,场地地基均匀性整体较差。地基及基础类型评价按设计标高开挖填筑后,均出露杂填土,可采用处理后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应先清除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再对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作用评价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沿基岩面及贯通性结构面向场地南侧地势较低处的盘溪河排泄,补径排条件清楚。汛期时场地地下水由盘溪河补给,非汛期时盘溪河则由场地地下水补给。雨季时地下水量将明显增大,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抽水设备或更改施工方式,做好道路及边坡的截排水系统。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内杂填土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块石、粘性土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组成,据调查拟建场地附近无污染源,根据邻近工程和地区经验:II类环境类型,该类岩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II类环境类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成桩条件分析成桩可能性根据设计方案,桩基位置覆盖土层主要为杂填土,厚度约10m,厚度变化较大,其下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夹砂岩,地下水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不利于人工挖孔工艺成孔,建议采用机械成孔工艺。施工条件及注意事项(1)当桩孔采用机械成孔时,在地下水(或掘进冷却液)润湿和切割刀具扰动的共同作用下,易产生“糊钻”粘结现象或堵塞渣口等情况,影响掘进效率,应考虑适当的掘进辅助措施。(2)在填土中凿进时,由于填土层厚度较大,均匀性较差,结构稍密~中密,块石较多,存在孔壁塌孔问题,应做好孔壁围护工作,配以合理的辅助措施(如钢护筒护壁或低标号混凝土回灌二次成孔),也可选用泥浆护壁钻进。人工填土中碎块石的母岩为软硬差异明显的砂岩与砂质泥岩,机械成孔土中砂岩块石可能随钻头(刃具)转动导致扰动区域增大进而影响孔壁稳定,同时影响孔底沉渣厚度。(3)在岩层中凿进时,由于基岩中存在裂隙,在裂隙交汇处或局部裂隙密集处,也存在孔壁塌孔问题,应作好预防措施。场地砂岩自然抗压强度高,石英含量较高,对刀具的磨损较大,因此,在掘进设备选型时,应对此有充分考虑。根据本场地的实际,建议设备的掘进参数中岩石抗压强度宜确定为砂岩自然抗压强度的最大值的2~3倍。(4)本场地基岩主要为粘土质岩(砂质泥岩),强度低,桩基施工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旋挖钻机钻进对岩石扰动影响较大,施工检验岩石强度时直接采用旋挖钻机所取岩芯制样困难,甚至无法取芯,将影响施工进度,建议钻至桩端取样标高2m位置时低速钻进,钻至桩端取样标高0.5~0.8m时停止钻进,等待几个小时后,采用专业取芯设备进行取样,必要时采用岩基平板荷载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5)机械成孔对垮孔、缩径、垂直度及孔底沉渣厚度等控制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直观判别;优点为安全、高效,建议桩基开挖完毕后及时清底,场地内的页岩、砂质泥岩易风化,清底完成后及时封闭、浇筑。施工时应充分考虑以上情况,应配以合理的辅助措施(如钢护筒护壁或低标号混凝土回灌二次成孔)确保安全和成桩质量。(6)人工挖孔桩成桩质量高,对环境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填土层易垮塌,需要加强井壁的护壁;井内作业应通风,并进行下井前的有毒气体的检测;地下水位线下的挖孔需作排水或降水工作,挖孔成桩的难度大需重视。同时人工挖孔桩工程应按规定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7)道路里程K0+210~K0+240段盘溪河水易沿填土渗入到桩基内,对桩孔施工存在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孔壁垮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孔壁支护及抽排水,必要时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确保安全和成桩质量。支挡结构设计挡墙平面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及工程需要,本项目共设置2段挡墙,详见下表。表4.1挡墙设置分段表序号起讫桩号编号位置挡墙类型长度(m)1约K0+213处桥台1号桥台与既有挡墙接顺桩板挡墙242约K0+237处桥台2号桥台与既有挡墙接顺桩板挡墙、轻质混凝土路基28注:1、本项目高差小于1m且无法放坡时护肩墙接顺;设计标准(1)挡墙安全等级:Ⅰ级(Ⅱ级)(2)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3)车行荷载:城-A级,人行荷载:4KPa(4)设计使用年限:50年(5)重要性系数:1.1(1.0)(6)边坡防护安全系数:1.35轻质混凝土路基设计(1)路基材料本项目气泡混合轻质土设计参数为:湿容重:路槽下1.2m范围内湿容重等级W6,其余区域W5;强度等级:路槽下1.2m范围内不小于CF1.2,其余区域不小于CF1.0。(2)挡墙地基气泡混合轻质土基底承载力应不小于150kpa,承载力达不到要求的需进行地基处理(如换填等),既有箱涵段须挖除起顶部土体后换填。(3)伸缩缝沿墙长每隔8~15m设置伸缩缝,在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2~3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30cm。(4)其他其他相关事宜及做法详见轻质土路基做法图。桩板挡墙设计(1)挡墙材料桩板挡墙尺寸为D=1.8m,设计桩间中心距为约4.6m(以平面图定位为准)。桩板挡墙采用C35钢筋砼现浇,桩间采用现浇挡土板支护,挡土板厚度为30cm(墙背为土层或轻质混凝土)和25cm(墙背为岩层),嵌入地面以下深度不小于0.5m。本项目桩板挡墙后回填采用碎石土(土石比2:8)(轻质混凝土和C35混凝土部分除外)。水下部分采用水下混凝土浇筑(预算时可全部按水下混凝土考虑,施工时以实际为准)。(2)构造要求桩身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mm,面板混凝土主筋保护层厚度40mm。(3)设计要点1)挖孔前应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开挖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孔的中心及直径,做好施工记录。本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开挖时应注意观察土质及岩性变化,对照复核地质报告,出入较大时要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当遇到不利土层,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处理措施。2)桩孔的施工容许偏差:①桩身尺寸不小于设计尺寸;②桩位±150mm(沿道路方向)、±50mm(垂直道路中线方向);③垂直度0.5%;④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部分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应在清理干净后用C30级混凝土垫平。⑤施工过程中土层若遇塌孔等情况,可采用钢护筒等护壁方式进行支护开挖。(4)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直径16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5)混凝土浇注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6)施工安全措施1)井口应设置围栏,井下设半边井的安全钢筋网,挖孔暂停施工时,井口应用盖板盖好。2)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机动车不得在桩孔附近通行。3)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作业区,一般在相邻5m范围内有桩孔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有桩孔蓄了深水时,不得下井作业,待其相邻桩混凝土强度达5MPa时,再挖该桩孔。(8)质检1)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2)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钻取岩芯并做试验,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岩体强度不得小于地勘报告所提数值。3)对施工完的桩应进行质量和承载力检验鉴定,承载力不应小于报告所提数值,采取超声检测等有效方法,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抗滑桩要求每根都进行完整性检测,检测具体要求详见《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施工及监测要求1、本设计坐标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施工前请施工单位核对整个道路的放线,并采取措施相互校对,确保各结构物放线图准确,尤其注意与桥梁及既有挡墙衔接顺畅,本项目部分抗滑桩作为桥梁桩基,须保证其定位和标高准确。2、桩孔应至少跳1桩施工,当桩身强度达到80%以上方可开挖相邻桩,当桩身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挖桩前土,施工挡板。挡板采用逆作法施工,从上至下,边开挖边支护;并进行严密监测施工过程,确保桩基开挖不导致坡顶建构筑物开裂或破坏。3、挖出的土石应及时运走,不得在桩孔周围堆弃。4、施工中应加强临时排水,避免由此引起的水涝,影响施工质量。5、施工场地周边应设置醒目警示标志牌及隔离设施,坡顶做好实体防撞护栏。挖孔间歇期应将桩孔封盖,避免施工工人或行人不慎跌入,确保施工安全。6、施工中应严格按建设方指定的地方作为取土坑或弃土场,开挖时作好临时支挡、夯实等工作,以免造成危害和影响环境。7、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8、边坡应注意截、排水边沟的设置,保证排水通畅。9、板钢筋与桩身主筋错开布置不得存在冲突,可适当将挡板内置以避免钢筋冲突。10、施工前必须复核边坡周边既有建(构)筑物情况,如既有箱涵及挡墙,可将桩位置微调,确保挡墙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等无影响,同时边坡及挡墙基坑开挖不得影响其安全,本项目13#与既有挡墙之间采用C35混凝土(不超过7m3)填筑之后再开挖桥台。11、本次设计周边已建建构筑物、管网(如挡墙、建筑、箱涵等)众多,须采用振动较小(如旋挖桩)的工艺进行桩基施工,确保施工不影响既有建构筑物安全,且须确保既有建构筑物安全之后再施工,同时施工时确保其安全。12、要求晴天施工,注意河水位变化,严禁雨天施工,跳槽开挖。13、本项目周边地形复杂,随时处于变化中,施工时应密切注意地形地质等条件变化情况。14、本次边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监测和信息反馈;采用机械开挖,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密切关注地质及边坡位移变化,如实际地质与设计不符或位移变化异常等,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勘察等单位取得联系,确保施工安全。15、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设计需要、工程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监测方案。监测工作是边坡、挡墙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掌握边坡防护工程在实施及营运过程中受诸如降雨、开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分析边坡的安全状态,进行动态设计,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道路营运期间边坡的长期稳定。监测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9.1章节的相关规定执行。1)监测工点根据本次设计的特点,应对本工程中超限高边坡及周边影响建筑进行监测。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根据边坡、挡墙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设计需要、工程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施工单位应根据边坡、挡墙情况制定监测方案。监测项目表测试项目测点布置位置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边坡坡顶地表裂缝坡顶20米范围内、整个边坡坡面坡顶建筑(构)物变形对边坡范围20米范围内存在的建筑物,监测建筑基础、墙面和整体倾斜及裂缝变化情况支护结构变形挡墙顶部地下水、渗水与降雨关系渗水点3)监测时间及频度边坡监测工作时间主要为施工期和使用初期,一级边坡总的监测时间为边坡开挖至建成使用不少于两年。监测频度应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期间和已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连续3日降雨量大于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监测次数可减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第37号)已于2018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文件,危大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参考如下:危大工程以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表序号类别危大工程范围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1基坑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滑坡处理和填、挖方路基工程1.滑坡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15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12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8米。3.填方边坡高度≥8米。1.中型及以上滑坡体处理。2.岩质边坡高度≥30米;岩土混合边坡高度≥25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边坡高度≥15米。3.填方边坡高度≥12米。4.曾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高边坡项目。3基础工程1.挡土墙基础。2.沉井等深水基础。1.平均高度不小于6m面积不小于1200㎡的砌体挡土墙的基础。2.水深不小于20m的各类深水基础。4大型临时工程1.围堰工程。2.挂篮。3.栈桥、临时码头。4.水上作业平台。1.水深不小于10m的围堰工程。2.猫道、移动模架。3.栈桥。5桥涵工程1.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等构件施工。2.打桩船作业。3施工船作业。4.边通航边施工作业。5.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混凝土浇注等。6.顶进工程。7.上跨或下穿既有市政道路、铁路施工。1.长度不小于40m的预制梁的运输与安装,钢箱梁吊装。2.跨度不小于150m的钢管拱安装施工。3.高度不小于40m的墩柱、高度不小于100m的索塔等的施工。4.离岸无掩护条件下的桩基施工。5.开敞式水域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作业。6.在三级及以上通航等级的航道上进行的水上水下施工。7.转体、缆索吊装、顶推施工。6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翻模、隧道模等工程。1.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翻模、隧道模等工程。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1.搭设高度5m及以上。2.搭设跨度10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以下简称设计值)10kN/m2及以上。4.集中线荷载(设计值)15kN/m及以上。5.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1.搭设高度8m及以上。2.搭设高度18m及以上。3.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及以上。4.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1.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及满堂支撑体系。1.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KN以上。7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3.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2.起重量300KN及以上,或搭设总高度200m及以上,或搭设基础标高在200m及以上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3.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起重机械安装和拆卸工程。8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包括采光井、电梯井脚手架)。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4.高处作业吊篮。5.卸料平台、操作平台工程。6.异型脚手架工程。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2.提升高度在150m及以上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或附着式升降操作平台工程。3.分段架体搭设高度20m及以上的悬挑式脚手架工程。4.作业面异形、复杂的或无法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的高处作业吊篮工程。9拆除工程1.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1.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2.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影响范围内的拆除工程。10暗挖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1.采用矿山法、盾构法、顶管法施工的隧道、洞室工程。11其它11.建筑幕墙安装工程。2.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3.人工挖扩孔桩工程。4.水下作业工程。5.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工程。6.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11.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2.跨度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或跨度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3.挖深度16m及以上的人工挖孔桩工程。4.下作业工程。5.重量1000kN及以上的大型结构整体顶升、平移、转体等施工工艺。6.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可能影响工程施工安全,尚无国家、行业及地方技术标准的分部分项工程。本项目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及环节根据危大工程以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范围表,本项目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及环节如下:(1)基坑工程①道路翻挖换填过程中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特殊路基处理工程。②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排水管道、涵洞、检查井、工作井(如顶管工作井、非开挖修复技术工作井等)沟槽等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工程。③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上述工程。(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①搭设高度≥5m的排水检查井、工作井、涵洞等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②搭设高度≥5m的支挡结构(桩板挡墙、轻质混凝土挡墙等)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3\*GB3③搭设高度≥5m的现浇悬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