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穷人》导学案
课题穷人课型新授课
1.会写“汹、涌”等16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
教学目标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明确女主人公桑
娜的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俄国穷苦人民富有同情心、爱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前准备2.查找本课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师生)
3.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资料;熟读课文,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1.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设计“课文为什么用
绕课题质疑:“穷人”是“穷人”交流想法,初步‘穷人’做题目?围
什么意思?看到课题,感知课题。绕‘穷人’写了哪些
你心里想到些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内容?”等问题,只
一、出示课题,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报搜集的资料。要他们能够通过阅读
感受深意(用
时:5分钟)因势利导,介绍本文的作(1)交流作者资料。与理解,进行合作学
者及相关背景。(2)了解时代背景。习,对以上问题有一
3.结合所搜集的资料,思3.小组讨论交流:以“穷个初步的了解即可。
考:课文为什么用“穷人”人”为题的深意,以及围
做题目?围绕“穷人”写绕“穷人”写的内容。
了哪些内容?
1.出示学生自学卡,引导1.先熟读课文,然后小组1.教师参与学生的学
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内自学生字新词。习之中,对易错字词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1)借助工具书了解生字引导学生反复练读。
词。教师重点指导“溅、信息,并解决疑难字词。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熄、皱、涌、澎、湃、糟”读准字音:溅、熄、皱、时,教师要鼓励学生
的读音及笔画。3.再读课澎、湃、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
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2)组内互读课文,互相字。
人物?围绕这些人物讲纠错。3.由于课文篇幅长,
了一个什么故事?2.(1)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自读生字新词情况。不容易一下子说清
先讲什么?然后讲什(2)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楚,要允许学生先说
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字和理解新词。如,采用出故事梗概,再逐步
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换偏旁识字法识记“皱、把事情说清楚。
二、初读课文,的是什么?糟、涌、唉”,运用巧记4.提示学生通过抓人
了解大意(用
时:22分钟)第一部分(第1、2自然来辅助记忆每个字的字物、抓场景来有序地
段):桑娜等待丈夫出海形;强化多音字“作”在把握课文脉络,概括
归来。“自作自受”中的读音。每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3.自由读文后,从以下两5.安排时间让学生自
段):桑娜抱回西蒙的孩个方面交流读书收获。由练读,再指名朗读
子。(1)课文都写了哪些人语段,教师要指导学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物?生怎样读好人物的对
段):渔夫提出把西蒙的(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话。
孩子抱回来抚养。4.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分
4.指导朗读:课文中有几段?用最简练的语言
两处比较难读,一是第9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自然段,二是桑娜和渔夫5.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
的对话部分。练读。
L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桑1.自由读第1、2自然段。在学生回答“环境描
娜一家的生活状况。然后交流:桑娜家的生活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
2.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象有什么作用”这一
引导思考:环境描写对刻(温暖、贫穷。)问题时,可能不够全
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描面,教师要及时进行
作用?写环境的句子,抓住屋外提示、补充。
3.抓住描写心理的句子,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
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贫“温暖而舒适”进行对
三、研读课文,穷。比,感受桑娜的勤劳。
感受品质(用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3.品读描写桑娜心理活
时:10分钟)
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动的句子,抓住“从早到
地说说桑娜是个怎样的晚”“勉强”等词语,感
人。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
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
勤劳的人。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桑1.自由读第1、2自然段。在学生回答“环境描
娜一家的生活状况。然后交流:桑娜家的生写对刻画主人公的形
2.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什么作用”这一
引导思考:环境描写对刻象?(温暖、贫穷。)问题时,可能不够全
画主人公的形象有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描面,教师要及时进行
作用?写环境的句子,抓住屋外提示、补充。
3.抓住描写心理的句子,的“寒风呼啸”与屋内的
三、研读课文,
感受品质(用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贫“温暖而舒适”进行对
时:10分钟)穷。比,感受桑娜的勤劳。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3.品读描写桑娜心理活
读第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动的句子,抓住“从早到
地说说桑娜是个怎样的晚”,,勉强”,,光着脚”等
人。词语,感受桑娜一家生活
的艰辛。
4.小组交流,在思维碰撞
中感受到桑娜是个善良、
勤劳的人。
1.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
收获。畅谈本课所得。会环境描写顺序描述
2.请你展开想象,根据提2.根据提示描述桑娜的桑娜的一天。
四、总结回顾,示,来描述一下“桑娜的一天:“桑娜坐在火炉旁
拓展练习(用
时:3分钟)一天”。________。汹涌澎湃的海
浪……这间渔家小屋里
却温暖而舒适。地
________,炉子里的火
_______________,食具
,,
_____________________O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1.播放渔夫在波涛起伏1.欣赏渔夫打鱼的视频.教师应以绘声绘色的
的海上打鱼的画面,唤起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解说式语言,辅以海
学生的回忆。个什么故事,都有哪些人边风吼浪啸的乐声,
2.引导学生回忆这篇课物。来描述桑娜焦急等待
文的主要内容。3.读题,思考:桑娜是个丈夫归来的场景,营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用3.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怎样的人?造出一种真真切切让
时:6分钟)习,我们体会到了桑娜一人心悸的氛围,引导
家生活的艰辛与贫穷,他学生进入情境。
们抚养自己的五个孩子,
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但还
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
孩子,从中我们能感受到
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学生通过“读文一一1.教师向学生渗透省
感受桑娜的善良。找句子一一谈感受”的过略号的作用:
L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程,深入体会桑娜的善(1)表明心理活动的
认真研读,找出描写桑娜良。时断时续。如,''她忐
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桑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忑不安地想:'他会说
娜的高贵品质。究学习活动,在小组内交什么呢?这是闹着玩
2.组织交流:桑娜在继流相关语句。的吗?自己的五个孩
续等待丈夫时想到了哪2.师生互动,品读相关语子已经够他受的
些?为什么会想到这句。学生交流探究成果。了……是他来啦?
些?3.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不,还没来!
3.引导学生读第9自然动的句子,了解省略号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段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作用。啊?……他会揍我
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4.大声朗读,从对人物的的!那也活该,我自
二、深层研读,用。心理活动描写中,感受人作自受……嗯,揍我
感受品质(用
4.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物的品质,体会这样写的一顿也好!
时:24分钟)
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桑好处。(2)表示省略次数的
娜的崇高品质。(二)通过“朗读一一抓递增。如,“古老的钟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重点一一讨论”的形式,发哑地敲了十下,十
感受渔夫的善良。感受渔夫的善良。一下....”
1.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1.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3)表示语意的跳跃。
三部分内容。内容,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如,“谢谢上帝,总算
2.指导学生抓住“熬”字,的读书收获。活着回来啦。……我
体会穷人生活的艰辛及2.理解重点句子:“哦,不在,你在家里做些
作者用词的准确。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什么呢?”
3.结合渔夫的动作、语的!”(4)表示说话断断续
言,说说渔夫是个怎样的3.讨论交流:渔夫是一个续,欲言又止,如,“我
人。怎样的人?嘛……缝缝补
补……”
2.引导学生给“熬”
字换词,在具体语境
中理解“熬”的表达
效果。
1.说话练习。1.小组内完成说话练习。1.“课文运用了哪些
桑娜宁可_______,也2.小组交流写作方法。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
________。西蒙宁可3.讨论交流:性格?”这个问题的
________,也________O(1)要结合文中重点句子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对
渔夫宁可_______,也来评论人物。写作方法的理解,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从“住得差、吃得差、深认识,指导以后的
2.感悟写法。劳动条件差、疾病”等方习作练习,学生可联
联系课文说一说:本文运面体会渔民的悲惨生活。系相关知识进行解
三、拓展延伸,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表4.学生想象续写“桑娜拉答,应该是比较简单
深化主题(用现人物性格?开了帐子……的。
时:10分钟)
3.回归整体,深化主题。2.教师要参与学生的
讨论:讨论,对于学生的回
(1)桑娜、西蒙、渔夫这答,只要说到本文的
样的穷人,你们觉得他们主题上即可,不必要
穷吗?求太全面。
(2)课文的题目是“穷3.学生续写得合理即
人”。但课文中没有出现可,不要限制学生的
一个“穷”字,为什么?思维。
4.想象续写:“桑娜拉开
了帐子……
13穷人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3.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
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重难点]
1.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18个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的形象。(重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围绕着桑娜和渔夫都描写了哪
些情节?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情节图。
预设:小屋补帆,盼夫归来一一探望邻居,抱回孤儿一一渔夫归来,主动收
养
2.再读课文,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两个孩子的
故事。)
3.学习生字新词。
风暴糟糕汹涌澎湃寒风呼啸潮湿阴冷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沉思抱怨倾听探望照顾忧虑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O,天气非常O,桑娜在家里等得()。她认真O屋外的动
静,又起身去O生病的邻居。
(5)提醒注意“汹涌澎湃”的写法,学生选择生字表中觉得难写的字写一
写。
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整篇文章中,并未出现“穷”字。你从哪些地方
可以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2.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交流。
句子一: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
亮。(“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体会到穷。屋内的环境
描写感受到桑娜的勤劳能干。)
句子二: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没什么
可抱怨的。(“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勉强填饱”“光着脚”“菜只有鱼”体
会到穷。“没什么可抱怨”体会出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句子三: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睡得正香甜。(“又潮湿又阴
冷”“稻草铺”体会到穷,“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
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体会到西蒙伟大的母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
象。(重点)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难点)
一、回顾导入,引入新知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
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渔夫一家,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感
受人物形象。
二、走进桑娜的内心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2.课件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分男女读)
(1)“这样做”是指什么?“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
(2)你觉得桑娜为什么会这样做?(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
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要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
她又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品质。)
3.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指导朗读,抓住“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的大意。
(2)师: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此时桑娜的内心活动。(学
生自由交流)
4.教师总结: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紧张、担忧,甚至
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
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
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先人后己的善良品
质。
三、探析渔夫
1.师:桑娜是善良的,那么,渔夫听到邻居去世的噩耗,又做出了怎样的选
择?
2.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句: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换词理解“熬”。(可换为“挺、度、顶、坚持”)
(2)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
明确:这句话既是渔夫和桑娜的对话,也是渔夫心理活动的写照。写出了渔夫
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
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3.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2)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
4.师生共同总结: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但他们的想
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善良的心是相通
的。四、课堂总结
《穷人》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列夫•托尔斯泰抓住环境、人物内心活
动进行描写,反衬出穷人高贵的品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列夫•托尔斯泰
一生写下了很多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同学们只要用心去阅读,一定
会受益匪浅。
[教学板书]
13穷人
[教学反思]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感受人
物形象的方法,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生活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学
生难以理解桑娜善行之后的矛盾心理。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
内容,再带领学生走近人物,最后通过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来解决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渔夫一家的善良,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充分地
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
感受,说出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13《穷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
夜晚,桑娜与渔夫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
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善良美好的人性。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
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
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汹、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汹涌澎湃、倒霉”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与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
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其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
穷困悲惨。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
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因此,
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感情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
入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
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直接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穷人”发散开去,启发谈话,引导探究“穷人的生活是
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词认读、理解情
况,抽读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穷人”,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文
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再次快速读课文,找找哪
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2.反馈交流,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由“穷”字串起全文,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到桑娜和渔夫的生活状况,为后文体会
他们的高尚品质做铺垫。
3.学生初步感受到穷人的“穷”后,教师介绍文章写作背景。
背景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与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深意有一个初步了解。
4.教师总结、过渡。
总结生活穷的一面,同时引入对家庭温馨一面的探究。结合相关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
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与环境的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
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5.教师小结。
由感知内容,进行引导性提问,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并根据小说要
素,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感知小说的特点。分析这一部分在全文的作用,体会写法。
(四)感受桑娜的善良。
引导性提问: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
又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进行了相关描写。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创设情境,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矛盾的内心世界。
引导代入思考:桑娜忐忑不安,会想些什么?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写的
生动。
引导性提问:桑娜家有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想一想,找出原
因。让学生探究人物的品质。
创设情境,引导拓展交流:
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个孤儿的性命。)如
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能桑娜连
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
(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出自一个做母亲的责任。这源于善良、母爱和良心。)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的矛盾处境和心理,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5.这部分的省略号都有什么作用?
引导注意细节的把握,体会人物心理,感受文章心理描写的生动、细致。(五)感受
丈夫的态度。
自然过渡,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态度,并通过交流,体会渔夫的高尚品质。让学
生结合相关句子,交流、体会渔夫在做这一决定过程中的挣扎、矛盾,以及做出决定后闪现的
人性光芒。
结合重点字词,引导带入想象渔夫的心理,感受渔夫的人物形象。
师小结:这部分内容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
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一切,从这里我
们看出了渔夫的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
通过小结,概括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受。
(六)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
2.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一“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3.读读这句话:“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忐忑不安一一如释重负,桑娜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4.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但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一一邻居的孩
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
(不谋而合,心心相印。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
仁慈。”)
对文章结尾的学习,以探究渔夫和妻子共同的想法进行,既是对小说简短而富有深意的结
尾的理解,同时又深化对“穷人”高尚品质的感悟。
(七)知识拓展。
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语意的跳跃。
如“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如“我嘛……缝缝补补……”
文章的描写很有特点,文中多处妙用省略号,有力地表现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生动丰
满,突出了穷人美好的心灵。最后进行知识拓展,既是丰富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是学习文中
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八)课文小结。
《穷人》这篇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同情、关心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把她的两个孩
子抱回家抚养的事,表现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围绕故事的主要情
节发展,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现穷人的困境与心理,凸显穷人朴实善良的高贵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经典语录/名句(精选)
1.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
欢他的芬芳。
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5.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6.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
才会有益无害。
7.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8.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
上。
9.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
10.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1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2.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13.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
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14.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15.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
16.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
1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8.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19.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20.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JleBHMKonaeBMMToncTOM;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文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创造了大量的小说、童话。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
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
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
文学的振兴作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
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
中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
1913年、1917年先后有《复活》(译名《心狱》)和《安娜•卡列尼娜》(译名《婀娜小史》)
的不完全的文言译本。“五四”前后,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量被译成中文。抗战期间分别出版了郭
沫若和周扬翻译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以及其他作品的译本。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以后,托尔斯泰的重要作品大多已翻译出版,而且根据原文翻译,不少名著都有几种不
同的译本。
《穷人》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齐读一一
生:(齐读)《穷人》。
师:你们已经进行了预习,我们来看字词掌握得怎么样了呢?(出示词语)
这些词谁会读?(指名朗读)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带有多音字的词语。谁来读?(指名朗读)
师:读得真准确。同学们,每篇课文中除了带有生字的词语之外,都会有些
值得我们积累的、有特点的词语。(出示: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同学们看,这
两个词语都是写什么的?
生: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
师:是的,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人物心情的,请同学们练习写一写。
师:看来词语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部分:整体感知。谁能来说说
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生:桑娜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了家里。又怕丈夫抱怨,等
丈夫回来后丈夫同意了。
师:说的不错。同学们看,这篇课文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在概括课文内容
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三要素。(出示:环境人物情节)刚才这位同学把人
物、情节说得非常得清楚完整,那么再加上环境就更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下发生的事情?
生:海上正起着风暴。
师:这是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请你加上环境,再来完整地说一遍。
生: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的邻居西蒙死了,她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了
家里。又怕丈夫抱怨,等丈夫回来后丈夫同意了。
师:你看,是不是更加全面更加准确了?
生:是。
师: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时,我们要抓住这三要素。也让我们拿起笔,把这
三要素积累下来,写到收获栏里。
(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小说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在本篇课文当中,
主要人物是谁呀?
生:桑娜和渔夫。
(师板书)
师:课前同学们找出了相关的语句进行了品读。下面就分享你们的收获。我
们一起来看看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
受表达出来。
生:桑娜和渔夫是很善良的人。
师:(板书:善良)你能找出具体的语句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朗读: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桑娜是一个富
有爱心的人。
生:(朗读:“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
多一一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
过啊!进去看看吧!")我从这一句中读出了桑娜为别人着想,她非常地善良。
生:(朗读: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
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
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
什么可抱怨的。)这个地方体现出桑娜和渔夫的勤劳。
师:(板书:勤劳)桑娜和丈夫都是那么勤劳。并且他们虽然生活贫穷但是
却非常乐观、知足,这也是一种善良。谁还想说?
生:(朗读: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气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
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
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我从这一句读出桑娜非常得勤劳。
师:这是对于什么的描写?
生:环境。
师:是的。这段话既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又衬托出了他们的贫穷,更重要地
凸显了桑娜的贤惠、善良,渔夫的勤劳。环境描写同样也能塑造人物形象。(板
书:环境)
生:请跟我看到24自然段。(朗读: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
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我
从渔夫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渔夫的善良。
师:(板书:语言)在这段话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渔夫的善良?
生:我觉得是“熬”这个字。
师:你来推想渔夫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
生:我觉得渔夫今后的生活会更加困难。
师:会让原本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可是渔夫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他已
经做好了熬的准备,这是多么勇敢的担当啊!
师:(指板书)同学们来看,托尔斯泰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为我们塑造出了桑娜和渔夫的生动的形象,让这两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
体会到了他们虽然生活非常贫穷,但是他们却非常勤劳、善良。
师:请同学们来看板书,作者对于桑娜的描写中最多的是什么描写?
生:心理描写。
师:是啊,好几段的心理描写。咱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到这一段心理描写上。
(出示)这是课文的第9自然段。当桑娜自作主张把两个孩子抱回来后作者写下
了此时桑娜的心理活动。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每一句话,能从中读出桑娜
的哪些心情,把您读出的感受写在这句话的旁边,好吗?来,开始吧!
(学生读书做批注,教师巡视。)
师:来,我们交流交流,好吧。谁先说,你读出了她的什么样的心情?
生:桑娜非常害怕。
师:你从哪一句读出了她的害怕呢?
生: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呀,他会揍我的。
师:还有什么?
生:桑娜在为丈夫担心。
师:那你读读这句话,好吧。
生: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师:噢,她是一直在为丈夫着想,是吗?来,同学们看“自己的五个孩子已
经够他受的了",桑娜为什么会这样想啊?谁能联系前头的一句来看?
生:因为前面说她是穷人,非常穷。“孩子们没有鞋穿,无论冬夏都光着
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从中说明五个人生活已经非常困难了,
再加上两个人会更加困难。
师:谁来补充?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二自然段,“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
打鱼,”他自己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师:这是他生活的重担啊,是吧?他冒着的只是寒冷和风暴吗?
生:他还冒着生命的危险。
师:这是他的生命危险啊,他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有一家人的重担压在
他的身上,是不是?所以说“已经够他受的了"。你看联系前面的课文,我们是
不是能体会的更加深刻?那我们把自己当作桑娜,你想到自己的丈夫已经是这样
的劳作了,生活的重担已经这样重了,我还要再给他加上两孩子,此时你的心中
充满了对丈夫的什么呀?
生:愧疚
师:是对丈夫的愧疚,是对丈夫的心疼啊(板书:愧疚)同学们,你看联系
上下文,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我们可以把她的心理体会的更加的准确、深刻。
就这样,我们继续交流,你还读出了她的什么心情啊?
生:紧张
师:紧张,读读具体的语句好吗?(板书:紧张)
生: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师:为什么从中读出了她的紧张啊?
生:桑娜只要有一点声响就会以为是她的丈夫回来了。
师:是啊,多么紧张啊,体会的真好。还有想说的吗?……同学们,我们来
看刚才我们通过桑娜的所思所想,体会到了桑娜的愧疚、紧张,那么我们来看最
后一句,看到了吗,这一段的最后一句。“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一句能读出桑娜的什么心情?
生:她对西蒙的那两个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疼爱。
师:那你看“嗯,揍我一顿也好!”此时的桑娜已经怎么样……
生:下定决心。
师:已经下定了决心了。(板书:坚定)我们从这一句中读出了她的坚定。
同学们,桑娜此时既害怕又愧疚,又紧张又坚定。这么多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这
么复杂丰富的心理,我们用一个词来说就是一一忐忑不安(板书)其实啊,我们
再来继续读,继续思考,还能读出桑娜很多很多的心情,那谁能用自己的朗读,
读出桑娜的忐忑不安?
生:读(语速略快)
师:哎呀,你急促的语速表现了你的心理很激动,对吧?好,请坐,再慢一
点,就更好了。来,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一段,看屏幕……,刚才我们通过桑
娜的所思所想体会到她的心情的,你再来观察一下,这一段还有什么特点?……
发现了吗?请你说一下。
生:我看到有很多的省略号。
师:对,好多的省略号,对吧。哎,除了省略号还有什么?……还有什么标
点符号挺多的?
生:叹号和问号
师:感叹号和问号也非常的多,是吧。来,你来看,这么多的省略号、问号、
感叹号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又体会到了桑娜什么样的心情?
生:紧张、害怕、愧疚……
师:是啊,标点符号同样也能表情达意啊,在我们描写人物心理的时候,如
果能够恰当的运用感叹号、省略号、问号这些标点符号,更能真切地塑造人物形
象,表现人物内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表达方法。那关注着这些标点符号,大家
再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为什么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来,会有如此复杂矛盾
的心情呢?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家庭的负担已经很重了,再加两个孩子会更多。
师:是呀,他们家太一一穷了。那,除了我们前面读到的能表现他们家穷的
语句,你还能从哪读出他们家很穷呢?还有能读出他们穷的语句吗?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一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师:一个“破”字上,我们能读出他们家里的“穷”,还有吗?
生:“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
有鱼。”
师:是啊,还有吗?
生:请大家跟我看24自然段“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师:是啊,不是“过”而是“熬”字,同学们,除了这些……噢,你还有……
生:“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师:是啊,古老的钟,发哑地敲。桑娜手里补着的破帆,古老嘶哑的钟,还
有那一家人都挤在上面的床,还有那间既是卧室又是餐厅还是客厅的小屋,都在
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一一贫穷。文章里面没有一个“穷”字,却处处写出了
“穷”。正因为如此,当桑娜决定把两个孩子抱回来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他们
的生活一一怎么样?就意味着什么?请你来说
生: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师:就意味着,他的丈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药、化肥质量检验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实验中学2024年八上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沭阳县2025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高等数理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甘肃临夏和政县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版学术论文合作研究保密及信息共享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债券发行保函担保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国土空间规划测绘技术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离婚协议起草与子女抚养费计算
- 党课课件含讲稿: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查房
- 核电项目通用质保大纲
- JJG 1094-2013总磷总氮水质在线分析仪
- GB/T 7477-198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GB/T 4948-2002铝-锌-铟系合金牺牲阳极
- 2014年东风日产新势代奇骏原厂维修手册
-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60551
- 广东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教练员(同步测试)模拟卷及答案
- 安措费使用计划报审表(施工报-监理审-业主批)
- 医疗期规定(表格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