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省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1含解析_第1页
新七省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1含解析_第2页
新七省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1含解析_第3页
新七省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1含解析_第4页
新七省专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01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模式:16+4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下列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可证明当时土地制度包含私有制因素的是(

)A.卫盉:矩伯以“瑾璋”作价“八十朋”,与裘卫交换“十田”土地B.大克鼎:周王将野、渒、康、寒山等处土地“易(赐)”于膳夫克C.吴虎鼎:周王“取吴壷旧疆付吴虎”,即将原吴壷封土转赐给吴虎D.大盂鼎:周王命盂“相先王受民受疆土”,即像先王一样拥有土地【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西周(中国)。“矩伯以“瑾璋”作价“八十朋”,与裘卫交换“十田”土地”的意思是矩伯向裘卫要了一件“瑾璋”(玉器)价值贝80朋,议定由矩以“十田”抵给,卫盉铭文表明当时的土地可以通过充当商品等价的“贝”的数量来衡量实物价值,卫盉也称之为中国第一部土地交易地契,A项正确;周王把土地赐于膳夫克和将原吴壷封土转赐给吴虎,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是不能转让和买卖的,解除B、C项;周王命盂像先王一样拥有土地,盂对土地只有运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解除D项。故选A项。2.《汉书武帝纪》载,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建元三年,“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元狩四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汉武帝此举(

)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 B.防止了地主土地兼并C.限制了人口流淌和迁徙 D.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答案】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罢苑马,以赐贫民”“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此举体现了政府对贫民的帮助,有利于复原农业生产,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D项正确;解决王国问题的是“推恩令”,材料内容与此无关,解除A项;政府扶持贫农,并不能起到防止地主土地兼并的作用,解除B项;据材料“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说明该时期并未限制人口流淌和迁徙,解除C项。故选D项。3.宋太祖在位时把武将宋催之女立为皇后,为其子赵德昭迎娶武将陈思让之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武将高怀德,而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分别嫁给武将石守信之子石保吉、王审琦之子王承衍。宋太祖此举(

)A.意在缓和统治阶层内部冲突 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历史问题C.旨在笼络武将参加国家治理 D.保障了文官集团的政治权力【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压制武将的地位,为了避开武将面对地位变更而产生心理落差,太祖则通过联姻的方式加强与武将阶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削减抑武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缓和冲突,A项正确;B项太过确定,解除B项;笼络武将正确,但笼络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冲突,实行抑武政策,解除C项;文官集团与材料没有干脆关系,解除D项。故选A项。4.据史料记载,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另外,商铺建筑发展快速,这使都市有了更大的容纳量和吞吐量,传统大都市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材料说明宋代(

)A.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 B.城市坊市界限未被打破C.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城市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商铺建筑发展快速”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布局有了显著的变更,D项正确;当时政府的职能并未发生变更,解除A项;宋朝时期已经突破市坊分开的限制,解除B项;明清时期,市镇经济兴起,解除C项。故选D项。5.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照帝在谈到海防时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至大。小者犹不行忽,大者益宜留心……即如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朕时加访问”,预言:“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这表明康熙帝(

)A.初具近代海权意识 B.相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迫切性C.深化了解西方文化 D.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康熙帝认为应当加强海上的防卫,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拓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清朝统治者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对西方的力气已经有所警觉,相识到海防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海防意识,并不具备近代海权意识,解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海防,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解除B项;康熙帝并没有认为要深化了解西方文化,只是防范西方殖民者,解除C项。故选D项。6.下表为元明两代部分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及其情节梗概。这反映了(

)角色情节梗概剧作萧淑兰萧淑兰求爱张世英,张世英拒绝并云:“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元]贾仲明《萧淑兰情寄菩萨蛮》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受阻挠后私奔文君为相如驾车,并有台词“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元末明初]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李云英李云英的丈夫从军后不知所踪,亲友规劝再嫁时以“烈女不更二夫”为理由拒绝。[明]李唐宾《李云英风送梧桐叶》A.经济发展下市民文化的旺盛 B.社会环境宽松催生批判意识C.戏剧作品蕴含社会教化功能 D.政府极力维护理学的正统性【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元朝至明朝时期。依据材料“女人家不尊父母之命,不从媒妁之言,廉耻不拘。”“为先生御车妾之幸也,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烈女不更二夫”可知,这些戏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具有明显的男尊女卑观念,说明儒家提倡的纲常伦理思想深刻约束着女性的婚嫁自由,由此可见,戏曲作品带有明显的社会教化意图,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旺盛的关系,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这些戏曲作品属于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并未产生批判意识,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戏剧作品价值观念的引导,并且此时理学的正统性地位并未受到冲击,解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指出:“自强运动虽然有其种种缺点,但却标记着工业化的起先,并在中国播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种子,它具有很多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自强运动”(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变更了封建君主专制C.创立了近代的新式海军 D.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答案】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和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自强运动虽然有其种种缺点,但却标记着工业化的起先,并在中国播下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种子,它具有很多深远的影响”,可知,该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虽然有诸多缺点,但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A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没有变更封建君主专制,解除B项;创立了近代的新式海军,与材料“现代资本主义的种子”不符,解除C项;洋务运动并没有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解除D项。故选A项。8.如表苏区创建的部分报刊,据如表可知,苏区的文化工作(

)刊名创刊时间刊名创刊时间《群众》半月刊1928年7月《英特纳雄耐尔》1929年春《我们的路途》1930年《红军战士》1931年《赤色儿童》1931年《红军生活》1931年《赤色先锋》1931年7月《列宁三日刊》1931年夏《红日》画报1931年《消息汇报》1931年A.留意形式多样 B.学习苏联阅历 C.体现党的宗旨 D.重视军事报道【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报刊名称可知,留意群众、军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关方面,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统治,通过材料“《我们的路途》《英特纳雄耐尔》《红军战士》”等便体现了党的这一宗旨,C项正确;材料列举的是报刊这一种形式,并未体现形式多样,解除A项;学习苏联阅历不是材料的全面反映,解除B项;材料不全是军事方面,还有政治和其他方面,重视军事报道不是材料的特征,解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所示为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中国拍摄的彩色动画片。这类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

)A.贯彻“双百”方针 B.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C.坚持“二为”方向 D.传承与发展了传统艺术【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头(中国)。依据材料可知,这些彩色动画片运用新技术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传承与发展了传统艺术,D项正确;“双百”方针即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辩,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动画电影传承与发展了传统艺术,未体现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解除B项;“二为”方向是指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C项。故选D项。10.近年来,我国政府主动构建中国梦、“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并推动其对外传播。这些做法表明中国主动(

)A.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B.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C.构建国际交往新路 D.突破西方的冷战封锁【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近年来,我国政府主动构建中国梦、‘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并推动其对外传播。”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构建外交话语核心概念,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B项正确;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殊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材料未能体现我国的多边外交,解除A项;仅材料中的一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无法得出中国主动构建国际交往新路,C项材料依据不足,解除C项;材料中概念的提出不是在冷战期间,解除D项。故选B项。11.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起先,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下列能体现“达到高峰”的史实是(

)A.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 B.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C.贵族和庄园领主豢养大批武士 D.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统治【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从3世纪起先,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进行了一场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B项正确;秦汉之际,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10世纪,日本的中心集权体制起先瓦解,庄园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疼惜财产豢养武士,与材料不符,解除C项;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2.1870年普法斗争爆发前,英国驻普鲁士大使向政府报告:统一后的德国和英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可以为疼惜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做出贡献。普鲁士是爱好和平的,它领导下的德国将有助于英国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这一建议(

)A.变更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B.立足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C.预见了将来欧洲局势的变更 D.推动德国走上和平统一道路【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精确时空是1870年的英国。材料“统一后的德国和英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还可以为疼惜比利时和英吉利海峡做出贡献。普鲁士是爱好和平的,它领导下的德国将有助于英国抑制法国和俄国的野心”体现了英国对普鲁士的支持,目的是制衡法国,实行大陆均势支持,故这一建议立足于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即大陆均势政策,B项正确;这一建议不能变更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解除A项;材料中的建议认为普鲁士是和平的,并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斗争走上统一道路,解除D项。故选B项。13.在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不是缘由”“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因此,当时流行这样一句口号:“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据此可知,宪章运动(

)A.确定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找到了实现志向社会的有效途径C.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提出了扩大工人政治权利的要求【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英国宪章运动争取的是工人的选举权等基本权利,争取的是政治权利,D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确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解除A项;找到了实现志向社会的有效途径是科学社会主义,解除B项;宪章运动发生在科学社会主义之前,解除C项。故选D项。14.19世纪后期,西方某学者指出: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谢。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探讨”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A.工业发展推动文化输出 B.亚洲古典文明优于欧洲C.列强希望复兴亚洲文化 D.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藏性【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依据材料“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探讨’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可知,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亚洲文明的基础上,但是西方文明的发展又导致亚洲文明的衰落,因此要通过探讨亚洲文明来复兴亚洲文明,这种复兴的方式其本质是殖民侵略,通过掠夺来实现其目的,说明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藏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解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亚洲文明与欧洲文明,解除B项;列强希望复兴亚洲文化只是表象,解除C项。故选D项。15.美国闻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感叹道:“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因为它太困难了。”下列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印度文化消退了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B.古代印度的《摩诃婆罗多》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C.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的政治目标D.独立后的印度实行中心与地方分权,宗教与政治分别的政策【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现代(印度)。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独立后的印度实行中心与地方分权,宗教与政治分别的政策,D项正确;现代印度文化并没有消退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解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是《吉尔伽美什‎》,解除B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没有实现印度独立的政治目标,解除C项。故选D项。16.2024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A.中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 B.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样性C.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加 D.发达国家履行了救济承诺【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24年以来(中国)。据材料“愿同广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动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项正确;“发展道路一样性”的说法错误,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解除C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履行了救济承诺”的说法确定化,解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3—6世纪,中西都阅历了政治分裂、新起民族政权的挑战和新宗教的冲击,但在历史现象层面的相像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同中之异。中国历史和文明历经危机而得以连续发展,西方历史和文明则在危机中断裂,这个结局并非偶然,而是由双方的政治、民族及文化等结构差异所确定的。——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探讨》上述材料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据此,结合所学学问,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精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与希腊都呈现出邦国林立的局面。中国由分裂渐渐走向统一,希腊城邦沿着自身的道路发展,独立自治。阐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中心集权的雏形出现。在常见的往来和亲密联系中,蛮夷戎狄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认同加强。在长期战乱的环境下人民渴望统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希腊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城邦,公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公民意识,没有任何一个城邦有确定的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完成统一。希腊城邦保持着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局面,直到被马其顿所折服。(12分)示例二:15世纪到18世纪中西方都出现了近代转型的曙光。中国未能胜利实现社会转型,西方顺当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阐释:明末清初,在经济领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领域,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进步思想。但由于受君主专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明清进步思想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未能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没有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15世纪以来,新航路开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精神不断深化,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做了思想理论打算。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断扩展,完成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12分)【详解】本题属于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世纪以前的中西世界。首先读题干,题目要求是另选19世纪以前某一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文明发展的“同中之异”,并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和同中之异,史论结合,史实精确,逻辑清晰;其次读材料,材料中是学者对3—6世纪中西发展进程的比较;依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先选择19世纪以前的一段历史,如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确定同中之异:中国与希腊都呈现出邦国林立的局面;中国由分裂渐渐走向统一,而希腊城邦沿着自身的道路发展,独立自治。然后进行阐释,可以分别从中国和希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阐释时要表达清晰彼此发展方向不同的缘由,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中心集权的雏形出现。在常见的往来和亲密联系中,蛮夷戎狄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认同加强。在长期战乱的环境下人民渴望统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希腊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城邦,公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公民意识,没有任何一个城邦有确定的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完成统一。希腊城邦保持着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局面,直到被马其顿所折服。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时间段,如:15世纪到18世纪,如:总之,明末清初,在经济领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领域,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等进步思想。但由于受君主专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明清进步思想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未能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没有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15世纪以来,新航路开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推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精神不断深化,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做了思想理论打算。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断扩展,完成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创建了全球范围内的“扶贫奇迹”。1950年中心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利用行政手段对生产资料进行再支配,实现了农夫土地全部制,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困的经济根源,为农夫摆脱贫困创建了物质条件。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亿万农夫走上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起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公有制经济体制。同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应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极度贫困的局面。——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阅历和将来展望》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致力于解决过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不准、后续动力不足、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创建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独特的习近平贫困治理观。——摘编自李文《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理论渊源与实践价值》(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建国初期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时代意义。(8分)【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法律保障;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手段和方式多样;政府救助和民间互助相结合。(6分)(2)意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和发展了党的贫困治理理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气;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创建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8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由材料“1950年中心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利用行政手段对生产资料进行再支配,实现了农夫土地全部制,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困的经济根源,为农夫摆脱贫困创建了物质条件。”及所学可得出政府主导;法律保障;由材料“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亿万农夫走上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起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公有制经济体制。”可得出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由材料“同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应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极度贫困的局面。”及所学可得出手段和方式多样;政府救助和民间互助相结合。(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由材料“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及所学可得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由材料“创建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可得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贫困治理理念;结合所学可知,习近平贫困治理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气;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创建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萌发于中世纪的英国职业教化,在19世纪后半期快速发展。19世纪,马尔萨斯等人提出了教化是一项公共事业的思想,教化家阿诺德等人主动提倡发展职业教化。斯德奇等人更是干脆参加职业教化,如创办的成人夜校就推动了机械工人讲习所运动的发展。19世纪期,英国成立了“皇家工艺学会”等以加强对职业教化的管理。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化法》,要求地方当局供应技术教化等。19世纪后半期的高校不仅起先培育工商业人才,而且也“向每天的劳动仅足以糊口的人民群众的子弟开放”。为了提升英国的经济竞争力,1880年,“伦敦同业公会”成立了旨在从旁救济技术教化的“伦敦市成人教化协会”。——摘编自李渝红《英国职业教化介绍》材料二

建国之初中等技术教化的很多实施机构来源于旧时的公、私立职业学校。1952年3月政务院对其进行调整,规定每所学校都有特定的专业方向,统称为中等专业学校。同时,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化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其管理部门支配工作。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驾驭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国家还尝试开拓新的途径,从1958年起先,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化也逐步发展,1965年,全国中专在校生54.7万人,技校在校生18.3万人,农业等职业中学在校生443.3万人,三者已占到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化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19世纪后半期英国职业教化快速发展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头我国职业教化发展的特点及意义。(8分)【答案】(1)缘由:教化家的主见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教化法令的出台;高校教化的促进。(6分)(2)特点:①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职业教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②培育目标更高、素养更高、技能更高的技能人才。③提高职业教化的现代化水平,强化职业教化与现代技术和科学的结合。④加强与企业和社会合作,增加职业教化的社会性质。⑤多元化发展,培育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技能人才。(4分)意义:①提高劳动者的素养。通过中等职业教化培育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②实现社会公允。中等职业教化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供应了更好的教化机会,促进社会公允。③推动科技进步。中等职业教化培育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建设供应了坚实基础。④提高社会素养。中等职业教化不仅培育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培育了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总之,中等职业教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劳动力队伍的建设,对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分)【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英国。缘由:依据材料“教化家阿诺德等人主动提倡发展职业教化”,可知教化家的主见推动;依据材料“在19世纪后半期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依据材料“1889年,通过了《技术教化法》”,“19世纪后半期的高校不仅起先培育工商业人才”,可知教化法令的出台;高校教化的促进。(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头中国。特点:从材料中的“由于生产部门急需补充技术工人,技工教化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可以得出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职业教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从材料中的“为了使不能升学的学生驾驭一技之长以便就业”可以得知培育目标更高、素养更高、技能更高的技能人才;通过材料中的”各地农村职业学校大量开办,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与此同时,城市职业教化也逐步发展“可以得出提高职业教化的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