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留意事项: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在探讨欧洲某处的地震记录时发觉,地震纵波的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变更。他认为这是地质结构在此处急剧变更所致。后来人们证明。该突变面在全球普遍存在,并将其命名为“莫霍面”。界面以上的区域称为地壳,界面以下的区域称为地幔。随后几十年间,关于莫霍面的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再无革命性的探讨发觉。当下,科学家已无法压制对地底世界的新奇 ……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会后,“莫霍支配”正式启动策划。考虑到大陆上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而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仅7千米,策划组织推断,要想钻穿地壳,到达地幔,就得在水下开展。如今我们已经知道,虽然只是打洞,但钻穿地壳这件事没那么简洁,莫霍支配打一起先就难题不断。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确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疆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该船返回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电庆贺。称之为科学史上“历史性里程碑”。缺憾的是,这几口浅洞几乎是莫霍支配的全部干脆成果。莫霍支配的预算不断增加,取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让人感觉很没盼头。终归,在20世纪60年头那会儿,美国还有特别重要的航天事业要发展。1966年,美国国会砍掉了拨款,莫霍支配搁浅。莫霍支配的初衷是钻穿地壳,虽然这个目标没实现,但科学家通过这个项目发觉,在海底钻凿采集地质数据和样品,无疑是一种新奇 又干脆的“窥探”地球的手段。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支配”,这也开启了已持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支配。迄今,该支配阅历深海钻探支配、大洋钻探支配、综合大洋钻探支配、国际大洋发觉支配的多次更名、扩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科学家惊异地发觉,在形成于约600万年前的岩层中,竟然有石膏和岩盐。这些矿物需由海水或盐湖里的卤水经猛烈蒸发形成,怎么会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呢?科学家推想,600万年前的构造运动使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通道被切断,导致地中海水位越来越低。最终变成了“晒盐场”,从而积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20世纪90年头,钻探船在太平洋底下的深部岩层中发觉了微生物,有的沉积物中每立方厘米甚至有1000多万个活细菌。科学家将这些生活在海底下部岩石里的微生物群称作“深部生物圈”,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储库,生活在地球深处的微生物可以享有远超“万岁”的高寿。中生代地球上横行一时的恐龙。在距今6500万年前消逝。恐龙灭亡,谁是罪魁祸首?地质界有两种说明:火山活动和小行星撞击。结果是大洋钻探给出了答案:一颗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撞上墨西哥湾,砸出了直径180千米的陨石坑。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务的证据:富含化石的软泥上,突然出现一个10多厘米厚的暗绿色层,其中含有大量硅质球粒和岩石碎屑。经分析,这些物质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炸裂的撞击坑。它们生动地记录着这场旷世悲剧的惨烈情景。2004年夏。三艘破冰船在北冰洋执行大洋钻探任务:一艘钻凿。两艘破浮冰(以保证钻探船的稳定)。这场“冰上大战”特别艰苦,却换来了巨大发觉:5000万年前,北冰洋尽然是个温煦的“湖泊”!这次大洋钻探取得的岩芯中有大量的真蕨植物“满江红”的孢子。这是一种小型浮水植物,幼时呈绿色。也叫“绿萍”,常在水面上长成一片,到秋冬季节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现在广泛分布于江南的水池和稻田里。5000万年前,这些植物尽然漂移在北极的水面上,这表明当时的北极属于亚热带气候。这个“北极湖”的生产力极高,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碳,因此可以说,北冰洋底具有重大石油前景。半个多世纪以来,大洋钻探船成了海洋科学的“航母”,接二连三的重大发觉成了20世纪地球科学探讨成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探讨过程中也不乏我国科学家的身影。1998年,我国加入大洋钻探支配。当时提出的钻探建议书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1999年春。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取得了南海3000多万年来的沉积记录,这是当时西太平洋海区的最佳长期沉积记录。科学家由此发觉了气候演化的长周期。这一发觉为探究气候变更打开了新途径。也使我国的深海基础探讨跻身世界前列。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南海开拓了17个钻探站位,为人类相识南海深部做出了不行估量的贡献。(摘编自《比海底更深的地方》,汤恒岩编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霍洛维奇发觉地震纵波参数在地表下50千米深度处显著变更的现象,后来被人们证明,这一现象在全球普遍存在。B.在莫霍支配的基础上,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支配、大洋钻探支配、综合大洋钻探支配等支配,实现了莫霍支配的初衷。C.自从“莫霍面”被发觉以来,科学家对地球的探讨从未间断,对其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探讨成果。D.1999年,在我国的设计和主持下,科学家实施了南海大洋钻探184航次,为科学家发觉气候演化的长周期供应了帮助。2.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平均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所以“莫霍支配"考虑在水下钻穿地壳。B.科学家从地中海海底以下取出的岩芯中发觉了石膏和岩盐,推想出600万年前地中海是“晒盐场”,积累起了岩盐、石膏等蒸发岩。C.地质界对恐龙灭亡有两种说明:一是火山活动,一是小行星撞击。“深部生物圈”的发觉证明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亡的。D.2004年,北冰洋钻探任务发觉大量“满江红”孢子,这表明北冰洋在5000万年前属于亚热带气候,在北冰洋底可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画波浪线部分说法的一项是()A.我国自主设计的首艘面对深海万米的超深水科考船,具备全球海疆无限航区作业实力。B.《管子》一书曾对河流的横向环流、侧蚀作用形成河曲的过程进行了正确分析。C.1810年,英国地理学家詹姆斯·雷内尔总结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洋流分布。D.大洋科学钻探面对2050年科学框架重点探讨方向之一是栖居海底的生命类型。4.请简要说明“莫霍支配”搁浅的缘由。5.从材料中看,大洋钻探取得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答案】1.B2.C3.A4.①预算大,成果少。②美国国会停止了对“莫霍支配”拨款。5.①科学家们新奇 心的推动以及他们的不断努力;②勘探支配的制订;③不断取得的勘探成果的激励;④各个国家的主动参加与合作;⑤勘探工具的助力,如破冰船、大洋勘探船的运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B.“美国先后提出了深海钻探支配、大洋钻探支配、综合大洋钻探支配等支配,实现了莫霍支配的初衷”错误。由原文“迄今,该支配阅历深海钻探支配、大洋钻探支配、综合大洋钻探支配、国际大洋发觉支配的多次更名、扩建、重构,已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可知,“大洋钻探支配、综合大洋钻探支配”只是“深海钻探支配”的更名、扩建、重构,另外,“实现了莫霍支配的初衷”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C.“‘深部生物圈’的发觉证明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亡的”错误。由原文“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务的证据:富含化石的软泥上,突然出现一个10多厘米厚的暗绿色层,其中含有大量硅质球粒和岩石碎屑。经分析,这些物质来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和炸裂的撞击坑。它们生动地记录着这场旷世悲剧的惨烈情景”可知,证明是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亡的是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的证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画波浪线部分主要讲的是我国在海洋勘探方面做出了贡献。B.《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作品,而且其内容没有涉及到海底。C.这一总结在1810年,而大洋勘探至少起先于1961年,且这一总结没有涉及到海底的探讨。D.只有探讨方向,未指出探讨成果。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实力。由原文“缺憾的是,这几口浅洞几乎是莫霍支配的全部干脆成果。莫霍支配的预算不断增加,取得的成果却寥寥无几,让人感觉很没盼头”可知,莫霍支配预算大,成果少,导致“莫霍支配”搁浅。由原文“在20世纪60年头那会儿,美国还有特别重要的航天事业要发展。1966年,美国国会砍掉了拨款,莫霍支配搁浅”可知,美国国会停止了对“莫霍支配”拨款,导致“莫霍支配”搁浅。【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实力。由原文“当下,科学家已无法压制对地底世界的新奇 ”“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确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支配’,这也开启了已持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支配”“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1997年,钻探船从水深2600米的海底取得了这次撞击事务的证据”可知,科学家们新奇 心的推动以及他们的不断努力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果。

由原文“会后,‘莫霍支配’正式启动策划”“面对重重困难,科学家确定先定个小目标——在海底戳几个浅洞,找找感觉”“1968年,美国四大海洋所共同提出‘深海钻探支配’,这也开启了已持续数十年的、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支配”可知,勘探支配的制订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果。由原文“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疆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该船返回时,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致电庆贺。称之为科学史上‘历史性里程碑’”“1971年和1975年,钻探船两次进入地中海,从海底以下取出岩芯。科学家惊异地发觉,在形成于约600万年前的岩层中,竟然有石膏和岩盐”“20世纪90年头,钻探船在太平洋底下的深部岩层中发觉了微生物,有的沉积物中每立方厘米甚至有1000多万个活细菌”“这场“冰上大战”特别艰苦,却换来了巨大发觉:5000万年前,北冰洋尽然是个温煦的‘湖泊’!”可知,不断取得的勘探成果的激励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果。由原文“1957年,美国的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们在会议中提出了‘打个洞,直抵莫霍面!’的想法”“接二连三的重大发觉成了20世纪地球科学探讨成果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探讨过程中也不乏我国科学家的身影”可知,各个国家的主动参加与合作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果。由原文“他们改装了一艘钻探船,于1961年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海疆钻了5口深度不超过200米的井”“2004年夏。三艘破冰船在北冰洋执行大洋钻探任务:一艘钻凿,两艘破浮冰”可知,勘探工具的助力,如破冰船、大洋勘探船的运用使得大洋钻探取得成果。(二)现代诗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支配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愿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或许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方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觉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马上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说明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望见了一张特别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打算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望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怯已经完全消逝,只是庄重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静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真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望见,什么也没听到,照旧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望见他坐起来,望见他羞怯的笑。但我无意中遇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犯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望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望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净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材料二: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起先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难过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线,/烧得不稳时,才焦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劝慰的花儿,/结成欢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建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节选自闻一多《红烛》)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灵和英勇。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其次次表明她发觉小通讯员伤势严峻,可能已经牺牲。C.“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切他人的品德,也表达了“我”无比苦痛的心情。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将来信念不足的冲突心理。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阅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B.“我也望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净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C.“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线,/烧得不稳时,才焦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喊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8.“照旧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9.《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6.D7.A8.(1)运用了微小环节(动作)描写。(2)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缺憾地离开我们。(3)她庄重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困难心理。(或:她和善、无言的哀痛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9.(1)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2)面对黑暗,英勇抗争(或“驱除黑暗,挽救祖国”或“抗争精神”)。(3)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的实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内容、主题、手法等,然后比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D项,“‘灰心’表明红烛对将来信念不足的冲突心理”的理解有误。文中“灰”应当是“烧成灰”的意思。诗中“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建光明你的因”。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的实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阅读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阅历的”理解有误。一般状况下,小说中的“我”都不会作者本人,只是作者的一种叙事方式,它更便于干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尝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实力。作答时结合句子所在语境,找出相关的修辞手法,并抓住重要词语进行理解。本句“照旧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主语是“新媳妇”,“她”在那个“通讯员”失去了生命,“手都冰冷了”的状况下,照旧为他缝补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这里从运用的修辞手法角度看,“照旧”“细细地、密密地缝着”运用动作、微小环节描写。而人物的动作、微小环节描写则为了体现人物的心理情感,此处的动作、微小环节描写则体现了“新媳妇”的心理,即不情愿看着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缺憾地离开我们,也表现了她的淳朴、和善,以及对通讯员的崇敬、痛惜等困难情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实力。作答时先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红烛》这首诗所表现的一种“红烛精神”,即要求对诗歌情感主旨的概括。从全诗内容看,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建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由此可见,红烛的精神是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建光明而彻底的自我牺牲;红烛难过落泪,为创建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苦痛,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宗旨,唯愿为世人创建光明。【点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尝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时,假如是比方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假如是比较深邃、抽象的句子,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详细的内容,尤其留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的标记性词语,进而接受简练、干脆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假如是生动形象的描写性句子,要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结合作者融入其中的赞美、指责、哀痛等思想感情分析其含意。假如是表面上自相冲突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样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困,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兴平元年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万人袭。太祖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节选自《三国志·曹操传》,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B.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C.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D.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古代用以对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指的是曹操。B.迁,常用作官职调动,多表示升官,也可以表示贬谪、降职。如:迁放、迁逐等。本句中指“升迁”。C.征,有“出征、征伐”之意,也可以用来表示皇上对臣子的任用,表“征召”之意。本句中指“征伐”。D.兖州,九州之一。从夏朝起先,为了便于管理,中原腹地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后以“九州”代指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梁国桥玄却认为只有曹操能安社稷,并把妻儿托付给曹操,侧面确定了曹操的实力。B.曹操到任济南后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拆毁全部祠屋,充分地显示了其治世之才能。C.曹操借父亲在琅邪避难为陶谦所杀之事,征讨陶谦,一路攻城掠地,大破曹豹与刘备的拦截,可以说所向无敌。D.吕布、陈宫突袭,曹操城内兵力空虚,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但结果大败了敌军,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2)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14.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诈、凶残之人,又是一个爱才之人”。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答案】10.B11.C12.D13.(1)太祖很担忧这件事。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毁伤面容,歪脸咧嘴。(2)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莫非不会尽忠于君主吗?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14.①奸诈:叔父劝告曹嵩严加管教,曹操怀恨在心,设计使叔父在曹嵩面前渐渐失去信任。②凶残:征伐陶谦时所过之处鸡犬不存,血流成河。③爱才:毕谌因孝背叛,但曹操不仅不追究还任用他为鲁相。【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曹操一到,把祠屋全部拆毁,禁止官民进行不合规定的祭祀。待到执政之后,铲除奸邪鬼神之事,历经数世的淫祀从今断绝。“官吏民不得祠祀”是“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CD;“秉政”是“及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解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C.“本句中指‘征伐’”错误,“征还为东郡太守”的意思是: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征”在句中指“征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实力。D.“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但结果大败了敌军”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应是妇女守城,士兵出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实力。(1)得分点:患,担忧;后逢叔父于路,状语后置;阳,假装;败面喎口,毁伤面容,歪脸咧嘴。(2)得分点:亲,双亲、父母;“岂……乎”,莫非……吗?求,渴求;吾所求也,推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实力。依据第一段内容可知,当叔父劝告曹嵩要对曹操严加管教时,“太祖患之”,并设计让严嵩认为叔父不宠爱曹操,所以会说他的坏话——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最总“嵩乃疑焉”,令使叔父在曹嵩面前渐渐失去信任。这体现其奸诈的一面。第四段“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的意思是:太祖大败他们,于是攻占了襄贲,所经过的地方大行杀戮。一共杀了几十万人男女,连鸡狗都没有留下,尸体使泗水都断流了。这体现其凶残的一面。最终一段写“‘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意思是:“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莫非不会尽忠于君主吗?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命毕谌担当鲁国国相。毕谌因孝背叛,但曹操不仅不追究还任用他为鲁相,这体现其爱才的一面。参考译文:太祖小时候宠爱翱翔奔跑的动物,放荡不羁,不务正业,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看不惯,屡次将太祖的行为告知曹嵩(要求这个做父亲的好好管教曹操)。太祖很担忧这件事。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毁伤面容,歪脸咧嘴。叔父觉得惊异,忙问其故。他说:“我是突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知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赶忙叫唤太祖过来,却见他好端端的,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莫非他说错了?”太祖说:“我原来是没有中风的,但是叔叔不疼爱我,所以他就说我坏话了。”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太祖的叔父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嵩最终都不再信任,于是太祖就更加得意妄为了。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认为他别出心裁。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著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或许只有您了!”太尉桥玄,以知人知名于世,他见到曹操后就认定此人很特别,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很多了,还从未见过你这样有才华的!曹君要好好把握机遇啊。我老了!情愿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你。”由此,曹操声名日渐大了起来。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长吏收取贿赂,贪得无厌,依仗贵势,历任国相都不见举奏;直到曹操任命后,全部举奏予以罢免,全国上下惊恐,奸邪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得以广力推行,全国得以清正平和。最早时,城阳景王刘章因有功于大汉,故城阳国为其立祠,青州诸郡纷纷仿效,济南国尤其盛行,最多有六百余祠。商人借来郡守车舆冠服及随从作歌舞杂戏表演进行祭祀,奢侈日渐加剧,而人民因此贫困,历世长吏无敢禁绝。曹操一到,把祠屋全部拆毁,禁止官民进行不合规定的祭祀。待到执政之后,铲除奸邪鬼神之事,历经数世的淫祀从今断绝。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病回到家乡。当时,太祖的父亲曹嵩,离官后回到谯县,因为董卓作乱,到琅邪避难,被陶谦杀害,所以太祖向东征伐替父报仇。兴平元年夏天,让荀彧、程昱镇守鄄城,再次征讨陶谦,攻占了五坐城池,于是始终打到东海。回来时路过郯县,陶谦大将曹豹与刘备在郯东屯兵,拦截太祖。太祖大败他们,于是攻占了襄贲,所经过的地方大行杀戮。一共杀了几十万人男女,连鸡狗都没有留下,尸体使泗水都断流了。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几万兵马偷袭,曹操的士兵都在外出找寻粮食,守营将士不到千人,屯营保卫不严。曹操因此嘱咐妇人保卫城墙,全副武装反抗敌人。驻地西边有个大堤,堤南树木幽深。吕布怀疑有埋伏,于是对部下道:“曹操阴谋多端,千万不要进入树林,以免中埋伏。”率领军队屯驻南边十余里之地。其次天再战,曹操在堤下设伏兵,在堤外设一半兵力。吕布再次进攻,曹操嘱咐轻骑挑战,待两军接触交战之际,伏兵悉数从堤里攻出,步骑兵一并攻进,大破吕布,获其鼓车,追至吕布营地才返回。当时,曹公在兖州牧任上时,曾任用东平人毕谌为别驾。张邈叛乱,掳走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儿女,曹公很愧疚地让毕谌离去,说:“你的老母亲在叛贼那里,你到那里去吧。”毕谌向曹公叩头,表示决无异心。曹公大为嘉赏,还为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但毕谌一离开曹营,立马就逃到了张邈那里。等到吕布被战胜,毕谌也被曹军生擒,众人都为他担忧,曹公说:“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莫非不会尽忠于君主吗?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命毕谌担当鲁国国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5.下面对《归园田居》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是近景。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经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安静幽美、清爽喜人的图画。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白陶渊明对官场虚伪机巧的极其厌恶。C.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猛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酷爱。D.后四句是远景。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宠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相互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显明的对比。16.在《归园田居》一诗中,诗人接受什么手法来呈现田园风光?诗作的点睛之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5.C16.诗人接受了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呈现出一派安静和谐而又充溢朝气的田园风光。“樊笼”比方官场,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懊悔之情,也表达了最终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实力。C.“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酷爱”分析错误。诗中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方自己,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宠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宠爱。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实力。“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静景,暧暖,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和顺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句所描写的景致,都是以静态为主,给人以安静安详的感觉,似乎这世界不受任何力气的干扰。“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动景,“吠”“鸣”两个动词一下子将这幅奇异的田园画活起来了。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诗人描绘出了一幅特别安静幽美、清爽喜人的图画。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所描绘的情景如同简笔的勾画画,以此显出主子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覆盖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整首诗情景交融,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经常的景物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酷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句,作者将自己比作笼中之鸟,此时摆脱束缚最终回到自然之中。“樊笼”“自然”是这句诗的重点词语,“樊笼”比方官场,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复得”可以看出最终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本诗的主旨。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猛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奇异动人,新生活的欢乐,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及久在官场的懊悔之情,也表达了最终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苤苢》诗末表现人们采摘车前草,掖起衣襟兜回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插秧歌》点明冒雨插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携来百侣曾游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采采苤苢④.薄言襭之⑤.笠是兜鍪蓑是甲⑥.雨从头上湿到胛⑦.青青子衿⑧.悠悠我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留意重点字的写法,“携”“侣”“峥”“嵘”“苤”“苢”“襭”“兜”“鍪”“蓑”“胛”“衿”。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文化被人为地披上奇异的面纱,放在高高的神坛上供人们瞻仰膜拜,引得一帮无识之士,几乎是人手一本《易经》,开口便曰“诗云”。成人世界的疯魔,引发儿童世界的癫狂,一群群本该天真烂漫的孩子穿上非驴非马的“汉服”,行三叩九拜之礼,,一脸成人的伪正经。不良商家赚得盆满钵满,无良文人赢得,家长们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累得苦不堪言。然而竟然有人将这种现象美其名曰“国学热”。谬矣,假如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那我宁可不要。欠缺了正确形式的传统文化传承,就只能是一阵风,有点动静,然而收效甚微。想真正传承传统文化就要把它请下神坛。让它变得亲民。变得接地气。变得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而然。令人欣慰的是《经典咏流传》的出现,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用歌声诠释诗词之美。走下神坛的诗词,第一次让现代人觉得如此悦耳好听,和诗以歌的形式第一次让现代人不再觉得诗词佶屈聱牙,美丽安逸的歌声第一次让现代人感觉古诗词不再难以背诵。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全家人围坐,一起吟唱,一起观赏,一起背诵,传统文化就在潜移默化中在最大范围内传播开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曾几何时趋之若鹜正襟危坐前拥后呼B.曾几何时前赴后继正襟危坐前呼后应C.旷日经年趋之若鹜装腔作势前呼后应D.旷日经年前赴后继装腔作势前拥后呼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全家人围坐,一起吟唱,一起观赏,一起背诵,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就在最大范围内传承开来。B.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全家人围坐,一起观赏,一起背诵,一起吟唱,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就在最大范围内传播开来。C.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全家人围坐,一起吟唱,一起观赏,一起背诵,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就在最大范围内传播开来。D.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全家人围坐,一起观赏,一起背诵,一起吟唱,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就在最大范围内传承开来。【答案】18.A19.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实力。第一空,“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间。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旷日经年”,久经时日。语境指传统文化被放在神坛上供人们瞻仰膜拜的现象过去没多久,故应选“曾几何时”。其次空,“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贬义词,比方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接着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语境指一些人盲目追求国学热的现象,故应选“趋之若鹜”。第三空,“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肃穆或拘谨的样子。“装腔作势”,神态庄重肃穆,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多讽刺假装正经、表里不一。语境是说孩子们穿汉服做出肃穆的样子。故应选“正襟危坐”。第四空,“前拥后呼”,指前面有人叫卖开路,后面有人围着疼惜。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方写文章首尾呼应。语境是说随从的人很多。故应选“前拥后呼”。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一起吟唱,一起观赏,一起背诵”语序不当,应为“一起观赏,一起背诵,一起吟唱”;二是语序不当,“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语序不当,应改为“潜移默化中传统文化”;三是搭配不当,“传播”与“传统文化”搭配不当,应当改为“传承”。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小题。位于我国大西北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被沙漠包围,生态系统脆弱,长期处于荒漠化的威逼中。多年来,宁夏几代治沙人前赴后继,用辛勤和才智,锁住了漫天黄沙,构筑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创建了一个个绿色奇迹。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这是60多年前宁夏的真实写照。严峻的沙害不仅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峻威逼着①。曾几何时,只要刮一场大风,②,村民晚上回家可以沿着沙坡走上自家房顶。随着荒漠化的日益严峻和沙漠的不断进逼,很多村庄甚至被迫数次搬迁。在灵武市的黄河东岸,百余亩“天使林”“师生林”等公益林在阳光下傲然挺立,与一片片、一坡坡幼林一起静默反抗着风沙的侵蚀。在这片万亩荒滩上植树造林的带头人是“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40年来他带领宁夏白芨滩防风圃沙林场干部职工一起战沙魔,营造了63万亩绿色屏障,阻拦住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创建了世界著名的“白芨滩治沙路径”。从被迫抗争到主动出击,从“要我治沙”到“我要治沙”,从“老典型”到“新面孔”……在与沙漠经年累月的搏战中,不断涌现出的治沙人,建起了一片片绿色“长城”,③。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多年来,宁夏几代治沙人经过努力,限制了沙漠扩散,建成了奇迹般的防护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①原文运用“前赴后继”,更能说明治沙人的艰苦付出;②原文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表达更加显明生动;③原文“锁住了漫天黄沙,构筑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创建了一个个绿色奇迹”,层次感更加明显。21.①.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平安②.上了房顶的沙子和沙漠连成一片③.变更了宁夏山川大地的面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实力。原句与改句相比较可知,原句中“前赴后继,用辛勤和才智”被改为“经过努力”;原句中“锁住了漫天黄沙,构筑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创建了一个个绿色奇迹”被改为“限制了沙漠扩散,建成了奇迹般的防护林”。第一处改动中,原句中“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得英勇壮烈。该词更能说明治沙人的艰苦付出。改句没有这个成语,就不能突出治沙人为治沙而付出的艰苦劳动。原句“锁住了漫天黄沙,构筑了一道道绿色屏障,创建了一个个绿色奇迹”,运用排比和比方手法,把“防护林”比作“绿色屏障”,更形象生动。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治沙工作富有层次感,给人呈现出一步步治沙的过程等。【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实力。第一处,结合“严峻的沙害不仅长期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峻威逼着”分析,主要讲严峻的沙害带来的危害,依据后文“村民晚上回家可以沿着沙坡走上自家房顶”“很多村庄甚至被迫数次搬迁”可知,此处是说严峻的沙害对百姓生产生活等的影响,可以表述为: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平安。其次处,结合“只要刮一场大风”“村民晚上回家可以沿着沙坡走上自家房顶”分析,此处主要讲刮一场大风后的结果,沿着沙坡就可以走上自家房顶,可以推断房顶的沙子和沙漠连成一片了。可以表述为:上了房顶的沙子和沙漠连成一片。第三处,结合上文“在与沙漠经年累月的搏战中,不断涌现出的治沙人,建起了一片片绿色‘长城’”和本段开头“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这是60多年前宁夏的真实写照”的对比分析,此处是总结宁夏治沙的巨大成果,概括治沙对宁夏地貌的变更,可以表述为:变更了宁夏山川大地的面貌。四、作文(40)22.阅读下面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惊惶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也有人说,人类一切艺术的起源,音乐、文学、美术、体育、科技……都离不开劳动。正是劳动,创建了美,塑造了美,也丰富了人类精彩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冲突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或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文章,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