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中华文明的曲折与探索民国时期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第6讲中华文明的曲折与探索民国时期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第6讲中华文明的曲折与探索民国时期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第6讲中华文明的曲折与探索民国时期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第6讲中华文明的曲折与探索民国时期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中华文明的曲折与探索——民国时期短暂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其中北洋军阀时期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两个阶段。民国时期,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急剧变化,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结构,呈现为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1.政治上:民国前期——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民国后期——星火燎原与革命胜利。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统治结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进行激烈斗争,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绝境。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道路探索,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国共关系曲折发展,全民族抗战最终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2.经济上: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与陷入绝境;社会生活——习俗变迁与关注民生。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辛亥革命的推动及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出现,但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重新遭到打击。中国民族工业继续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实行法币改革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摧残,逐渐陷入绝境。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发展。3.文化上:思想解放——三民主义与民主科学;家国情怀——五四精神与艰苦奋斗。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继续向西方学习,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导了国民革命。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始形成和全民族抗战时期走向成熟。民国前期——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题一主干整合一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新政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2)辛亥革命的经过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成立湖北军政府。②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但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独裁统治:政治上,复辟帝制,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外交上,签订“中日民四条约”。(2)军阀割据混战:军阀混战与割据,引起“府院之争”。(3)维护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等均以失败告终。(4)中国参加一战: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1926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国民革命失败选官与教育(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2)北洋政府时期: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主干整合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经济的新气象: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社会生活变迁原因①政府: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②民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表现①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称呼更加平等化。②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城市公共设施有所发展,面向大众的图书馆、博物馆逐渐增多。③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带有一定的半殖民地性铁路交通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主干整合三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交融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文化交锋(1)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年,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民主与科学: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掀起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浪潮。(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的主张,为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提供了思想指导文化传承(1)学校教育: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2)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3)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建立的南通博物苑。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设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4)文物保护:中央政府对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始于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题号√23456781.命题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微点1辛亥革命和民国初年的社会转型1题号2345678D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近代欧美各国虽然工商业发达,但是却出现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的现象,而贫富分化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不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提出了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排除A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不能体现“均贫富”的政治理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方法,与联合苏俄无关,排除C项。]√1题号23456782.命题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绅商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2023·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题号2345678D

[根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1题号23456783.命题点:民国初期社会新现象(2023·湖北选择性考试)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1题号2345678A

[材料反映了1915年5月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严正视听,强调其公司所卖并非日货,提倡国货的行为,顺应当时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社会潮流,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民主”“科学”,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这一家公司,无法说明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商业竞争的信息,排除D项。]√1题号23456784.命题点:近代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物质的情境(2023·山东等级性考试)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A.钢铁B.棉纱C.米D.棉布1题号2345678B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年的2.8%,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1题号23456785.命题点: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2022·湖北选择性考试)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1题号2345678B

[根据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这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辛亥革命带来变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C项;从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看不出其对革命的态度,排除D项。]√1题号23456786.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1题号2345678D

[1918年的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促进了女性觉醒,作品中娜拉离家出走的行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实际上揭示了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女性的觉醒以及可能的结局。材料中“小鸟”指已经觉醒的进步女性,故排除A项;“笼子”是指束缚女性的封建礼制和传统道德,并非指落后的经济形态,故排除B项;1918年,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材料中“无路”是因为中国传统旧势力强大,女性的反抗还无法成功,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鹰”指的是当时男权社会状态下的社会旧势力,故D项正确。]√1题号23456787.命题点:武昌起义的条件(2021·湖南选择性考试)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1题号2345678D

[上海航运发展水平在近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排除A项;武汉三镇的航运发达并不意味着腹地成为商业贸易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东南沿海地区仍然是商业贸易的中心地区,B项错误;武汉航运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而对国内工业布局的影响较小,C项错误;由题干中“20世纪初,武汉三镇……‘商况之殷盛’”可知,20世纪初,武汉三镇航运发达,这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积累了财富资本,为革命发生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1题号23456788.命题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

)

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

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1题号2345678A

[根据“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可知,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展品比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多了染织工艺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革命纪念品类等,这表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文化生活发生较大变迁,故选A项;“工业体系已经形成”说法错误,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也没有形成齐全的门类,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就开始觉醒,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单凭博览会的展品,不能得出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的结论,排除D项。]1.辛亥革命的成败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改良了社会风气失败中华民国“有名无实”短暂的春天封建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一个未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两个未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民国初年的专制与共和之争2413题号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组建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其部分人员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组成人员(部分)组成人员职务备注黄兴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同盟会会员黄钟瑛海军总长起义的舰长王宠惠外交总长同盟会会员伍廷芳司法总长原刑部右侍郎等职2413题号√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D.是自上而下的革命组成人员职务备注陈锦涛财政总长原大清银行副监督程德全内务总长原江苏巡抚蔡元培教育总长同盟会会员张謇实业总长原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立宪派汤寿潜交通总长原浙江谘议局议长、立宪派2413题号C

[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构成中除了同盟会会员外,还有很多立宪派和旧官僚,这说明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辛亥革命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且此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的信息,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性质,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故D项错误。]题号2413√2.(2023·重庆巴蜀中学月考)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题号2413B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前后报刊栏目中“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可知,这一时期报刊更加关注社会时事问题,由此可见,这时的报刊宣传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题干时间“辛亥革命前后”不符,排除A项;报刊宣传“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不符合史实,清政府不认同辛亥革命,广大偏僻的农村甚至对革命一无所知,排除C项;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题号2413√3.(2023·辽宁适应性测试)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的新政权也多采用黄帝纪年。1911年12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各部总稽查苏成章等呈请大都督通电各省,一律改用新历。这表明(

)A.辛亥革命具有思想启蒙性B.革命思想达成了社会共识C.历法演变呈现出政治色彩D.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题号2413C

[根据材料可知,清末反清人士纷纷改用算法各异的黄帝纪年,以示与清王朝脱离关系,武昌起义后,独立的各省也多采用黄帝纪年,这表明历法演变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故选C项;材料内容强调政治变革推动历法的演变,并没有涉及辛亥革命对民众思想影响的描述,排除A项;此时革命思想没有达成社会“共识”,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当时社会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号√24134.(2023·湖北武昌质检)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采取五族共和,将民族国家建设同共和政体建构相结合,实现了从“天下”到“国家”、从“臣民”到“国民”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B.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C.使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D.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题号2413B

[根据题干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长,故选B项;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且辛亥革命只是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排除C项;“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是在清朝,排除D项。]2413题号√微点2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命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2022·全国乙卷)据某位学者回忆,“‘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旧分别事物”,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古来未有或来自外国的一概称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别的准绳……对于古今、中外能够排好恰当的关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出(

)A.东西方文化论争由此引发B.传统儒学思想开始受到批判C.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2413题号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时期,从最初“以新旧分别事物”到后来的“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表明在五四运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人们从盲目地全盘肯定西学、否定传统文化到逐渐客观地看待古今中外文化的关系,这一转变反映出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东西方文化的论争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就已存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古来已有的一概称为旧”可知,传统儒学思想在“‘五四’初期”就受到了批判,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渐客观,但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故C项错误。]题号2413√2.命题点:中共一大讨论今后的工作(2023·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题号2413C

[根据材料“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始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题号2413√3.命题点: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题号2413A

[根据材料“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知,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还比较薄弱,需要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自身的力量的基础上开展国民革命,即中国共产党要调整斗争策略,具体表现为要团结包括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等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人群,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故选A项;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是在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开展国民革命,而不是发展经济,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题号√24134.命题点:民国初年,国际局势对中国海关税征收额的影响(2021·山东等级性考试)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A

BC

D题号2413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1921年,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所以从国际局势的影响角度看,1914—1918年的一战期间海关税征收额总体下降,一战之后列强的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所以海关税征收额大幅提高,与A图相似,故选A项;由于一战之后列强继续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B图中1918年之后的图示与实际不符,排除B项;1914—1918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征收额最低的时候,但C图中最低点在1913年,排除C项;1914—1918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而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所以这期间是海关税征收额最低的时候,D图与之不符,排除D项。]1.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从新文化运动到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五四运动,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知识精英群体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作为政治运动的性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2.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1)政治: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治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组织:积极帮助和促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把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并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展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3)群众运动:国民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发动工农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基础,支持和配合了北伐战争。(4)军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建立了革命武装,创办了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413题号√1.(2023·湖北黄冈高三期中)五四运动前后,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梅兰芳开始他的“京剧改良运动”,通过排练时装新戏与古装新戏,探索未来发展出路,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京剧的发展都带来深远影响。这说明(

)A.传统戏曲艺术难以获得生存空间B.戏剧改革服务于工人运动的需要C.文化革新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D.学界论战是戏曲改革的主要动力2413题号C

[五四运动前后戏剧行业也在思考变革,探索发展新路,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波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事实不符,排除;虽然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材料并未提到工人运动,B项错误;学界论战是戏曲改革的一个推动因素,而非主要动力,D项错误。]题号2413√2.(2023·安徽宿州一模)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持论者都(

)A.努力改良政治制度 B.主张推翻封建帝制C.希望提高国民素养

D.探索社会变革道路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孙中山“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题号2413D

[根据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孙中山和陈独秀分别强调变法、革命、科学与人权,三人虽然救国道路不同,但都在探索社会变革道路,故选D项;只有梁启超主张改良政治制度,排除A项;只有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帝制,排除B项;“希望提高国民素养”是陈独秀的主张,不是三者共同点,排除C项。]题号2413√3.(2023·广东东莞高三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某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有:“1.三民主义;2.国民党史;3.国民党宣言及决议案;4.帝国主义与中国;……15.农民运动理论及策略;16.中国农民运动及其趋势;……27.革命歌;……29.军事训练(教授操练)。”该学校(

)A.设立于敌后抗日根据地B.创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诞生D.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农运人才题号2413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某所学校开设的课程一方面包括国民党史和帝国主义,另一方面包括农民运动的发展和革命,这说明该学校创办于国民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农民运动的人才,故选D项;由学校课程可知创办于国民革命时期,并非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国民党史的授课内容体现其创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排除C项。]题号√24134.(2023·江苏决胜高考大联考)1925年中共四大会议上,开始把“地主”作为农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农民革命的主要对象。会议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称,“广东的农民与地主之争斗,工人与大商买办阶级之争斗,小商人与军阀之争斗,都很明显”。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形成基于(

)A.地主阶级成为民族革命对象B.军阀混战割据局面的结束C.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要求D.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题号2413D

[根据材料“广东的农民与地主之争斗”“很明显”可以推断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形成基于对中国社会矛盾的正确分析,故选D项;地主阶级不是民族革命的对象,排除A项;军阀混战割据局面此时没有结束,排除B项;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要求是在国民革命失败之后,排除C项。]民国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题二主干整合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宁汉合流”:1927年秋,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2)继续北伐: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3)改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4)“训政”和“宪政”:1928年,国民党开始“训政”,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行宪国大),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5)公务员制度: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制度逐渐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②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①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②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③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道路探索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干整合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与抗日战争胜利局部抗战中国人民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爱国官兵、青年学生纷纷组织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实现民众抗战,最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组织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活动中国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正面战场的抗战七七事变以来,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同时,东部沿海的工业、高校大规模西迁敌后战场的抗战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境外战场的开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绩名扬海外抗战胜利的意义(1)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的新征程主干整合三人民解放战争政治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通过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真面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1949年,北平谈判,谈判破裂军事斗争1946—1947年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1949年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人心之争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掠夺的政策,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和平,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得到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支持思想斗争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的统治(1)“宪政”: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行宪国大),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2)经济困局:滥发纸币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3)政治困局:1946年,“国民大会”(制宪国大)召开,会议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主干整合四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1)较快发展①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2)官僚资本: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聚敛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其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3)日趋萎缩:全国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毁坏和掠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中国民族工业日趋萎缩。(4)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加上官僚资本的排挤、内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货币与赋税制度(1)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2)国民政府“改订新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3)国民党政府1948年币制改革:1948年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党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4)人民币与中国人民银行: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社会生活的变迁(1)交通事业的进步:中国民用航空业拉开了序幕。(2)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电影事业迅速发展: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渔光曲》获得国际荣誉;《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主干整合五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思想与文化思想成果(1)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红色政权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而且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2)成熟:全国抗战时期,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3)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总任务,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传承与保护(1)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由于战争的影响,到1948年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才竣工。(2)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存法》1题号√23456781.命题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调整(2022·全国乙卷)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微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题号2345678A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富农、小资产阶级由原来的打击对象调整为团结对象,这是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故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题号23456782.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边区政府(2022·全国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1题号2345678A

[根据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可知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根据材料“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充分调动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热情,这说明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故选A项;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行政区之一,拥有合法的地位,边区政府在接受国民政府领导的同时,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政权,排除B项;“社会全体”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边区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民主专政,与苏联的政治制度不同,排除D项。]√1题号23456783.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统一累进税的实施(2023·湖南选择性考试)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A.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B.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C.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D.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1题号2345678D

[由材料可知,抗战期间冀中根据地对公粮的征收进行了改革,由原先的摊派发展为纳统一累进税,富农和地主多交税,贫农、中农少交税,这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根据地对公粮征收的改革,并未体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排除A项;富农属于农民阶级,且材料没有与之前农民税负情况的对比,无法得出“大大减轻”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的公粮征收以家庭为单位,与个人所得税无关,排除C项。]√1题号23456784.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提高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举措(2023·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1题号2345678B

[根据材料“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主张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有利于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抗战,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妇女亦包含在内,故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C项;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题号23456785.命题点: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2023·1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1题号2345678A

[根据材料“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可知,中国共产党这次的代表大会召开时间是1945年,即此次会议为中共七大,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项;1937年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排除D项。]√1题号23456786.命题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架构(2023·6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题号2345678D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边区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②正确;边区政权结构适应了当时抗战形势的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④正确,D项正确;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组织成立边区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①错误;当时处于抗战时期,而非土地革命时期,③错误,排除A、B、C三项。]√1题号23456787.命题点:抗日战争时期的全民抗战(2022·湖北选择性考试)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

)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 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1题号2345678D

[根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农民、儿童参与抗战,说明边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选D项;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排除A项;群众在敌后抗战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坚”说法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敌后抗战的中坚,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实行于土地革命时期,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而材料涉及的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排除C项。]√1题号23456788.命题点: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2022·广东选择性考试)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1题号2345678A

[根据材料“1946年6月”可知,此时处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再根据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可知,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做好防范准备并战胜蒋介石军事进攻,争取国内和平的前途,尽力避免国内战争,故A项正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召开,主张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向敌后发展”的指示,排除B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近代革命任务,“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的时代主题,排除C项;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排除D项。]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组织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政治核心战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2.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表现(1)恢复民族自强自信。恢复对中华固有文化的自信,可以说是近代民族主义最重要的表现。(2)陶铸国魂,培养人民尚武精神。陶铸国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重铸民族精神的问题。国魂,实际上就是誓死以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3)群体至上的国家主义。近代爱国者无不强调“公德”“合群”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最具特色的理论内核。具体讲就是,注重国家的独立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4)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反帝爱国。(5)全面赶超西方,这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独有的内容之一。2413题号√1.(2023·山东济宁三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由“封建军阀”逐步过渡到军阀统治基础的“封建地主”,革命的重点区域由“城市革命”逐步过渡到“农村革命”。这一转变是(

)A.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B.中国革命社会基础不断扩大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发展与思想飞跃互动的产物D.新型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产物2413题号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势力与本国封建势力及官僚资本主义是斗争的主要对象,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通过北伐战争的革命实践打击了城市的封建军阀势力,通过实践及理论探索逐步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军阀和大商买办阶级统治中国的根本所在,只有推翻地主阶级才能推翻他们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故将革命方向转向地主阶级分布广泛的农村地区,这既是实践的发展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完善,故选C项。]题号2413√2.(2023·湖北天门二模)1938年4月,武汉举办了抗战宣传周。除了上万人的歌咏游行、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外,还有几十个演剧队和几百个口头宣传队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抗战宣传周的举办(

)A.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促进了中国抗战形势的明显好转C.激发了武汉民众抗日救亡的热情D.引发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

[由材料“武汉举办了抗战宣传周”“深入武汉的大街小巷和郊区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可知,抗战宣传周规模较大,覆盖范围较广,这会唤起民众的忧患意识,激发抗日救亡的热情,故选C项。]题号2413√3.(2023·广东深圳一模)下图所示为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的粮食产量和粮食征收量。(注:1担=50千克)据图可以推知陕甘宁边区(

)A.农民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B.有效地应对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土地改革调动生产积极性D.彻底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题号2413A

[根据材料可知,1937—1941年粮食产量和粮食征收量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农民通过贡献粮食积极支援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故选A项;应对日军“囚笼政策”的有效方式应是军事斗争,如百团大战,排除B项;全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全国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之间的阶级矛盾居于次要地位,排除D项。]题号√24134.(2023·广东广州调研)1946年“五一”劳动节,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工会一方面要说服资本家改善工人的待遇以提高劳动热情”,“另一方面,工会也要说服工人,不向资本家提过高的要求”,最终“增加整个工厂的利润”。中国共产党旨在(

)A.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调节工厂劳资关系C.动员民众支持解放战争D.加快经济重建工作题号2413D

[根据材料时间“1946年”可知,此时刚刚结束抗日战争,百废待兴,中共机关报发表社论是希望加快经济重建工作,故选D项;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材料“提高劳动热情”“增加整个工厂的利润”可知,社论的目标是鼓励劳动,恢复发展生产,“调节工厂劳资关系”只是一种手段,排除B项;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6月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微点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2413题号51.命题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构成比重反映的社会现象(2023·全国新课标卷)下面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2.2811.6414.8421.36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2413题号5A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94年至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在民族资本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多次发展机会,民族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表格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A项正确;表格中商业资本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不等于这一时期中国“商业贸易日益萎缩”,排除B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中国近代金融体系没有臻于完善,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民族资本,不能得出经济结构是否逐渐失衡,排除D项。]√题号241352.命题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2022·山东等级性考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题号24135C

[材料中土地政策要求处理农村纠纷时不能单纯站在地主或农民一边,有关土地和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双方自愿,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对地主阶级利益是有所保护的,这意味着当时阶级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应该更突出,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政策出台于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题号√241353.命题点: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2021·辽宁选择性考试)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A.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B.提高防灾抗灾能力C.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D.为军事斗争做准备题号24135D

[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在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支援革命战争开展了探索,此时的经济工作是为了支援军事斗争,D项正确;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预防和抗击灾害,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排除C项。]题号√241354.命题点:陕甘宁边区的扫盲运动(2022·湖南选择性考试)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B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扫盲工作后,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的绝大多数,乡村士绅影响力减弱,这有利于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题号24135√5.命题点:民族危机下的足球比赛所体现的爱国情怀(2021·天津等级性考试)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题号24135D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天津北宁足球队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