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_第4页
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模板)

目录

1项目背景........................................................................3

2建设目标........................................................................3

3建设思路........................................................................3

4建设原则........................................................................4

5总体设计........................................................................5

5.1.总体架构............................................................5

5.2.业务架构............................................................7

5.3.数据架构............................................................8

5.4.数字平台技术架构...................................................9

5.5.安全架构............................................................9

5.6.网络架构...........................................................10

5.7.管理架构...........................................................11

5.8.横纵向关系定位.....................................................13

6建设内容.......................................................................14

6.1.基础平台...........................................................14

6.2.营商环境域.........................................................18

6.3.生态文明域.........................................................25

6.4.城市运营域.........................................................28

6.5.民生保障域.........................................................46

6.6.行政效能域........................................................106

6.7.公共支撑域........................................................111

7应用场景......................................................................120

1.7.1.政务数据大脑.....................................................120

1.7.2,政务网络平台.....................................................121

1.7.3.公共视频联网管理平台............................................122

1.7.4.人工智能服务平台.................................................125

1.7.5.统一集成平台.....................................................129

1.7.6.统一身份认证.....................................................132

2

1项目背景

***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统筹建设项目是***实施“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后实施

的首批一体化、系统化的电子政务统筹建设项目。项目的提出,旨在通过全市信息化电

子政务项目的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实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政务云、政务网、数

据大脑的统筹建设,大力提升全市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破解网络互通难、数据共

享难、业务协同难的三难问题,真正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变三难为三通,为

“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

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推进**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推动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顺利开展。

2建设目标

从新体制、新架构、新服务、新发展四个方面发力,推进以数据资源为驱动的**信息

化建设工作体制改革,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新体制;建成上接

国家和省、下联镇(街道、园区)和村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

系,升级构建高效统一政务网络平台、集约安全政务云平台、政务数据大脑、一体化政

务服务平台,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新架构;建成“虚实融

合、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数据共享、协同联动、监管有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

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推动**数据治理,释放**数据红利,以**数据资

源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行业创新,形成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运行、多主体协同、内生性治

理的“数字化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路径,引领***“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新发展,

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数字化特色小镇”。

3建设思路

以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工作人员满意为目标,以“数据上云、服务下沉”为主

线,通过数据治理拉动应用提升,通过应用提升优化服务质量,建立一体整合大平台、共

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注重处理好“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建设“八个关系”,

形成一体化高效运行的“数字xx”服务,推动“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省“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总体框架下,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按照“一

个主题、一项核心、一条主线、一套体系”的建设思路,打造“数字化特色小镇”政务

3

数据大脑、创新“网购式”政务服务体验,开创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新模式,

以高标准全面提升我市政务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

一个主题:以“数字XX”服务为主题,通过“政企合作”将先进生产力引入**治理

中,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改进政务服务设计,用群众“爱不爱用”来检验政务服务成效,

努力打造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城市,让群众企业

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一项核心:以政务大数据为核心,构建一个会思考、可进化的“数字化特色小

镇”“政务数据大脑”,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开放,让业务生产数据、数据反哺业务,实

现数据渗透,为数据资产赋值、数据治理赋权、数据服务赋能,让数据帮助**思考、决策

和运营。

一条主线:以“新体制、新架构、新服务、新发展”作为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建

设的主线,由外到内、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对**进行整体考量,从技术革新、业务创新、

管理创新、体制变革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改革。

一套体系:立足我市作为XX区几何中心的特点,积极打造XXXX区重要节点城市。以形

成全市1个市级办事大厅、2个功能区政务服务中心、33个镇街(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

58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多级政务服务体系为基础,外引内联,聚焦高端制造、

外资准入、对外贸易、金融服务、产业体系、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领域,在XXXX区分步实

现“一网通办”、“全域通办”。

4建设原则

遵循XX“数字化特色小镇”总体规划,秉承整体、移动、协同、创新、阳光、集

约、共享、可持续建设的理念,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1.承上启下,统分结合。按照省“数字化特色小镇”的总体框架,依托省公共支撑体

系,在省级统筹下,建设市镇统一的“数字化特色小镇”技术支撑平台;提供特色应用

场景的创新开发环境,以及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组件和多元化的丰富数据资源,培育众

智共创的应用生态体系。

2.标准先行,品质至上。优先开展大数据、政务云、政务网、“数字XX”服务、网络

4

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以标准化保障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各

组成部件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紧紧围绕共享共用、去繁从简、优化迭代等

工作要求,实现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向低耗能、高效能的品质特征发展。

3.平台为基,数据为本。把云、网、数、服务四大平台的建设作为我市“数字化

特色小镇”技术支撑架构的基石,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以及超前的理念,高起点规划、

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打造。把数据作为我市“数字化特色小镇”运行机体的内生动力之

源,通过数据的汇聚、治理、共享和融合等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

进化。

4.系统思维,智能驱动。采用系统工程思维,建设上接省、下联镇(街道、园区)、横向

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数字化特色小镇”,全面统筹协调政务业务跨地区、跨部门、跨

层次联动;运用“智能+”的思维模式,依托“政务数据大脑”提供的“数据+算法+算

力”,为“数字化特色小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未知问题、关联问题、复杂问题提供解决

新思路。

5.创新机制,安全可控。依托“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运营公司和信息化企业联盟,

通过**与社会投资双轮驱动,探索政企合作、联盟发展、社会参与的创新机制。建立适应

“数字化特色小镇”发展的网络安全体系,落实国家关于“自主可控”、“等级保护”的

最新政策要求,满足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影响下的新型安全防护需求。

6.审慎包容,多元共治。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增加制度弹性,包容新业态新模

式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调动**、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

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同治理和精准管理。

5总体设计

5.1总体架构

***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采用向下联结城市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中间利用横

向融合云、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时空地理信息、物联网等新ICT技术

的数字平台,向上提供服务能力支撑智慧应用的总体架构。总体架构图如下所示:

5

a

数据服务应用支撑现颈管速现颁.念浙基础服务■按需服务

,了不可___^__^..

连接笞理设备管理视频海总视演卷需

基础设施层包括前端感知层和网络层两个组成部分,前端即城市感知层,通过物联

设备、摄像头、移动终端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已建的感知设备,采用集

成复用原则,并进行增补方式合理化添加,新增移动终端感知城市的新方式。连接网络

属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政务网、物联网、互联网和行业专网,以及新建的

空天地应急通信专网。不同的感知终端通过适用的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数字平台,不同的

数字平台部署于不同的网络类型中,作用于顶层智慧应用。

数字平台层: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时空地理信息、视频云、融合通信、物联网、人

工智能等能力,统一由融合集成平台进行服务发布和接口管理。数字平台藉由打破各能力

平台、云、网络边界,连接平台底层能力和上层应用。通过在部门/镇街(园区)建立数据湖

子节点的方式,基于市政务数据大脑与部门/镇街(园区)的数据交互,打通全流程业务流

和数据流,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共用。同时,通过服务联接API对外提供数字

化服务,实现平台与智慧应用数字化全联接协同,可大大降低后续智慧应用上线周期,

推进智慧应用的快速更迭创新。通过数字平台的构建,将数据汇聚,将能力开放,让上

层的应用都可以使用这些能力。

智慧应用:以感知、网络和数字平台为支撑,涵盖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全方面,在营

商环境域、生态文明域、城市运营域、民生保障域、行政效能域和公共支撑域等领域开展

智慧化应用,籍此打造一个绿色、文明、有序、高效、智慧的新型服务型**。同时在打通

多部门数据流和业务流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并与部门IOC子中心和镇

6

街实(园区)IOC子中心实现业务协同,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城市运行态势监测、决

策支持、日常事件管理和应急联动指挥调度。

通过展示层向用户层提供服务,展示层包括大屏、中屏、PC端和移动端,不同形式的

展示方式应用于不同场景,大屏幕主要用于业务应用数据呈现、大型会议和事件联动指挥

综合决策等;中屏主要用于领导办公室,展现领导工作职能的相关城市运行信息;PC端

主要用于业务系统的加载、业务流的实现;移动端主要指手机端或PAD端,方便领导随时

随地查看业务信息和应急指挥,向**、企业和公众三种类型用户提供服务。

5.2业务架构

***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

管理、服务、协同和支撑为职能线,以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

效能和公共支撑为业务线,构建纵横贯通的整体型“数字化特色小镇”业务体系。

营商环境域:优化市级办事大厅、功能区级政务服务中心、镇街级综合服务中心和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资源配置,创新政务服务供给方式,基于一体化政务

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身边的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线上“一网通办”、

线下“一窗受理”,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生态文明域:以技术监测、数据感知重点推进水务、林业的生态文明管理系统创新,

构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

技术支持。

城市运营域:加快城市交通、城管、应急、综合治理等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深化城

市部件感知、趋势感知、事件处置、决策辅助,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运营信息

监测、研判、分析、决策能力。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应用和社会治理应用等综合监管数据

的归集共享,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形成联合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

同监管。

民生保障域: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教育、医疗、社区、养老等服务中的作用,促进公共

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创新成果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监管统

筹的移动化、整体化、普惠化、人性化服务能力。

7

行政效能域:以大系统理念从协同办公、电子监察等方面提升行政效能,采取统一

规划建设、部门一体化使用的方式,推动“整体**”业务协同,推进**内部业务流程整

合优化。

公共支撑域:为公共服务和**内部能力提升类政务应用,提供物联网连接管理、视

频融合、人工智能、社会信用、时空信息等公共支撑能力。

5.3数据架构

依托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从数据采集、数据汇聚、集成治理、数据存储到数据开放

共享和数据服务,建设完整的大数据架构体系,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支撑大数

据的业务应用。

数据应用专题

营商''

环境应用,、环境应用」I,保隅应用

共享交换平台

融合集成平台

大数据服务开发]।大数据般务而—:大敌据眼务第排i大效据访问控制:

IT

大数据资源池

行业数据足的批n据

数归

r准

r规

物联网数据]聚

互联网数据

项目数据主要来源于共享交换平台和各委办局应用系统,辅助来源于物联网、互联

网和行业数据。通过数据汇聚平台,将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实时采集、人

工导入或定时批量抽取的方式进行采集,将数据存储至大数据平台,形成归集库;加入

基础库内容,通过集成治理和数据融合,形成中心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正确

性、合规性与关联性,实现数据一数一源。对应数据应用领域,从中心库中抽取数据形

成专题库,通过融合集成平台提供的标准API接口,支撑大数据的各类应用。

通过数字化特色小镇的统筹建设,在各委办局内部打破传统的各科室独立建设数据

库体的烟囱模式,规划构建形成各委办局的统一应用架构与数据管理平台,归集单个委

8

办局的所有数据;将其作为输入,规划构建形成全市的数据中心库,存储全市数字化特

色小镇建设所需的所有数据,打通全市数据壁垒,服务于需要多部门数据融合的业务应

用,提升应用水平。

5.4数字平台技术架构

数字平台技术架构设计遵循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思想,以服务为核心,提供

标准化的服务接口、服务组件和服务访问方式;以复用为原则,尽可能实现服务在整个

数据中心所承载的各类应用中的重用;以服务间的松耦合为基准,提供多种服务组合方

式;以灵活的业务编排为手段,满足多种智慧业务的需求。

技术实现以数字平台为核心,提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时空信息服务、视频云、融

合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力,统一由能力开放平台进行服务发布和接口管理。打

破各能力平台、云、网络边界,连接平台底层能力和应用,打通业务和数据流,通过服务

联接API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平台与智慧应用数字化全联接协同,降低后续智慧

应用上线周期,推进智慧应用的快速更迭创新。

城市运营中心

营商环境应用生态文明应用城市运营应用民生保障应用行政效能应用公共支撑应用

融合集成平台生鬻期安全代控开发编排消息W理消息槿里受嚣:任势调度任务哲理任务震成

现统

.

大数据融合通信

BMSSMK

I丽市送有下1Ap海赢51

啊a传-jI移动视剧g入iIgggg

附汾发II""外场人员与会~~II~~■动槐鳏善"I

公有云............___F___________________政务云

政务网物联网互联网行业专网

物联感知视频感知移动终端

5.5安全架构

严格依据智慧城市的安全标准、等保三级标准、等保2.0的标准,划分为安全技术体

系、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运维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从技术层面上,构建基于软件定义安

全的智能防护体系与主动诱捕体系,从物理层、平台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主机

9

层、终端层层层深入,构筑纵深防御体系,建设一个具有韧性的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

理体系从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岗位的设定、安全赋能培训的实施等,保障后期安全、健

康的运营。安全运维体系从事前进行漏洞扫描、攻防演练等主动发现系统的漏洞、事中

发现攻击行为进行及时响应及补丁修复,事后进行策略调整及攻击事件的溯源,构建全

方位立体的安全运维体系。

建立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病毒防护等全方位安全保护策略

体系,提高“数字化特色小镇”信息安全主动防御能力。

按照国家安全可靠技术规范要求,加快建设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

信网络等安全可靠技术体系。加强安全可靠设备和系统的适配标准研发,推广成熟的安

全可靠产品在“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应用,为“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持续

的安全支撑。

5.6网络架构

市政务外网通过市广域核心节点向上联接省广域核心节点,通过市城域核心节点联

接政务云中心和互联网出口区,再通过市汇聚节点联接市级各委办局网络和镇街汇聚节

点。市城域核心、市汇聚、镇街汇聚设备作为政务外网骨干设备,应具备大容量,高性

能,良好的扩展性,支持MPLSVPN、SRV6、SDN等新技术。

全市所有政务外网用户通过Internet出口访问互联网。市级城域网只在市一级建设

数据中心,承载市级及市下辖所有镇街的数据存储和业务托管,镇街不再单独建设数据

中心;同时建立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增强数据中心可靠性。

10

5.7管理架构

按照“管运分离”的总体原则,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建设运维模式等方面进行

探索创新,在全省“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建设组织管理体系框架下,构建“统一领导、

上下衔接、运作高效、统筹有力、整体推进”的***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管理体系。

11

***市”数字政府”管理架构

对接|^

业为

政策引领规范监管领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导

灼大阪力现双.号修职能部门

技术支撑需求响应

业务I业务协同

指导I

I镇街级I

镇街综合服务中心

职能部门

技术支撑需求响应业务协同

I村(社区)级"]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技术支掾需求响应

D重视顶层设计。在“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建设和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重视顶

层设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标准规范建设,先从顶层明确***“数字化特色小镇”

的建设蓝图,以此知道各部门的项目建设。

力优化管理机构。加强和发挥我市政务服务改革暨“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建设工

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设立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作为“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

建设工作的行政主管机构,贯彻执行国家、省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规划;整合分散在各

部门的信息化职能,促进各部门职能优化,将工作重心向强化业务创新转移;加强纵向工作

指导和横向工作协调力度,健全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稳步、规范推进“数字化特色小镇”综

合改革。统筹部门政务信息化需求、业务创新、信息资源规划等工作,提高政务信息化发展

能力。强化政务服务机构的管理,合理规划政务服务事项,将涉及民生服务的事项通过权力

下放或委托代理方式,尽量下放,推进政务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强化各镇(街道、

园区)的“数字化特色小镇”统筹规划和建设,统一本地区政务服务体系和服务标准。

3推动政企合作。坚持**主导,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监管、购买服务、绩效考核

等加强对“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充分发挥互联网优秀骨干企业

12

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和专业运营服务能力,共同参与“数字化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提

升**管理服务水平,向社会充分释放改革红利,鼓励社会主体广泛参与“数字化特色小

镇”创新应用建设。完善法规、规章及配套政策、制度,推进“数字化特色小镇”改革

建设。

4强化统一运维。通过筹建***市数字化特色小镇运营公司,建立完善的全市信息

化统一运维体系,涵盖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队伍、运维

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通过统一运维体系的建设,统筹规划全市信息化运维资金

使用,甄别可能存在长期占用运维资金的僵尸系统,提高运维资金的充分有效利用。

4健全发展机制。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体上

正向深化应用、突出成效、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深化阶段发展,但仍存在政务信息网络难以互

联互通、平台相互分离、信息技术未充分发挥作用、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

困难、整体应用成效难以体现等问题。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出发,探索***“数字化特

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作为实现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重要支撑作用,是我市当前“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一是尽快制

定与发布***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加强我市政务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

三是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政务服务:四是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强政务应用服务;五

是保障“数字化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5.8横纵向关系定位

»与省的关系。省、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的关系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按省的统

一领导、规划设计和标准规范,制定符合***“数字化特色小镇”发展的区域性规划设计和

管理细则,建设统一的市级实体平台,与小程序,省级云、网、数以及应用支撑平台等高标

准对接,并充分利用省提供的集约化创新政务应用功能,开展本地政务应用与服务的建设和

运营,并着力开展特色应用创新。

2与镇(街道、园区)的关系。市与镇(街道、园区)“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是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平台上,是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的关系,市专注于实体平台建设,侧

重统筹管理,面向全市提供优质技术资源支撑,各园区、镇(街)不再投资建设实体平台,

可按需申请虚拟平台,用于应用创新。在管理上,全市统一顶层设计,统一体制机制、标准

13

规范和规划设计,园区、镇(街)实施底盘设计,分区部署、分级服务、以点到片(***

六大片区)、以片带面。

®与各部门应用的关系。市与各部门应用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原则上各部门原有

应用必须全部迁移到市统一云平台,不再保留自有实体云平台,可申请部门“虚拟平台”

资源,专注于行业应用开发。市与个别部门应用也存在总体与分支的关系,特色部门可保留

原有实体云平台,通过改造作为分平台由市统一云平台纳管。

4与XXXX区的关系。***“数字化特色小镇”是助力XXXX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

升的重要枢纽,要围绕“统”和“通”的问题展开,“统”是指将***“数字化特色小镇”

建设一个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服务为支撑的统一整体,“通”是指将***整体“数

字化特色小镇”的能力向湾区辐射,做好政务网络、系统、平台的接口和标准,推动穗莞深

跨城通办,XXXX区跨域联动,提升湾区通关效率,以信息流促进XXXX区人流、物流、资金流

畅通,提升穗莞深、XXXX区城市间协同协作能力。

6建设内容

6.1基础平台

***市“数字化特色小镇”基础平台以“坚持协同共享、坚持优化流程、坚持试点先

行、坚持安全可控”等为原则,建设政务数据大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云平台、政

务网络平台、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等四大基础平台。

一、政务数据大脑

通过大数据汇集治理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统一归集,形成全面有效的***政务数据资

源体系,为信息资源深度利用奠定基础;通过大数据共享融合突破数据间交流利用障

碍,实现信息资源的普惠化,通过数据融合开放探索“众创汇智”开放性管理服务思路;通过

大数据服务增效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展示、分析与决策,发挥大数据资源的作用与价值,提

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本期将在政务数据大脑建设一期的基础上,

进行二期建设,使政务数据大脑更丰富地汇聚数据、广泛地治理数据、更可靠地维护数据、更

深层次地分析数据。

14

(-)扩宽数据接入渠道,丰富数据大脑资源

在数据资源目录以及人口、法人、房屋、宏观经济、基础地理信息、电子证照等基

础数据资源库基础上统筹建设健康保障、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

保、应急维稳、教育、交通、医疗等主题数据资源库,不断丰富数据大脑的数据资源,

推动开展行业大数据应用建设。***市政务数据大脑二期项目需要推进委办局的数据整

合,提高现有数据湖的委办局数据子湖接入能力,对数据湖进行功能升级,并且做好与

省数据湖的对接;建设更多的专题库应用,包括教育局IOC专题库、环保局IOC专题库、智网工

程IOC专题库、城管局IOC专题库;建设个人、企业、政务等知识图谱。

(二)加大数据治理力度,夯实数据质量基础

为加大数据治理的力度,本期项目拟派驻数据治理专员对全市所有委办局进行长达

三年的数据治理,并且根据数据大脑的数据标准与目录规范,对各委办局相关系统进行

系统对接改造,实现数据的统一。除此之外,目前数据大脑缺少对数据质量评估、监督

的相关数据管理系统,本期将在原来数据大脑上补充数据对账系统、数据管理工作考核

通报系统、数据管理综合贡献度评估模型的建设,同时对应的大数据治理平台、大数据

服务平台亦将进行升级改造,使数据质量更上一层楼。

(三)开放数据资源服务,培育数据创新产业

本项目将基于数据***网构建***市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提供不同行业的政务数据资源

目录开放下载和API订阅等数据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建设,培

育***市大数据产业聚集和创新。另外本项目将在数据大脑一期的API服务接口基础上,开

放更多的API服务基础能力。

(四)提高数据容灾能力,护航数据可靠发展

从提升数据共享和存储空间利用率、降低服务器硬件投入等方面来考虑,本期项目需

要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的部署模式,部署独立的分布式HDFS存储资源池,利

于以后的存储扩容和数据共享,且不浪费计算资源。另外,随着新的业务部门数据汇聚到

政务数据大脑,相应大数据基础平台承载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本项目有必要对大数据平台

进行设备扩容,同时为满足数据大脑的高可靠性要求,还需建设大数据基础平台的容灾备

份站点。

15

二、政务云平台

(-)建立***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统一政务云平台。

按照***“数字化特色小镇”政务云平台建设规范要求,以**采购服务的方式建设

***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统一政务云平台;已建政务云平台原则上不再进行扩容,并按

要求与统一政务云实现对接,纳入统一管理。

(二)推动***市“数字化特色小镇”行业云平台对接。

对业务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数据信息量大的市级行业部门,在满足行业管理规

范及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按统一规范做好已建特色行业云平台与***市“数字化特色小镇”

统一政务云平台对接,纳入统一管理。已建行业云平台原则上不再扩容,由***市“数字

化特色小镇”统一政务云平台提供云资源。

(三)建设统一政务云管理平台。

建设全市统一政务云管理平台,实现***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统一政务云平台逻辑

上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并预留开放接口,以实现与

省级政务云平台的对接。

(四)整合现有机房及IT资产。

制定***市“数字化特色小镇”统一政务云平台建设和系统迁移等实施进度计戈I,由

“数字化特色小镇”建设运营公司逐步接管各市级部门已建政务数据机房及基础设施;

部分需要保留本地数据和备份数据的、有特殊要求需在本地机房部署系统的,原则上可保留原

机房;部分进行评估后改造为网络汇聚节点机房,以完善城域网网络架构和覆盖;其他机房

随部门业务系统迁移逐步撤销。完成系统迁云后,闲置的设施充分统筹利旧,凡可重复利用的

软硬件资源不再重复采购。

(五)推动政务业务应用迁云工作。

遵循不影响各部门业务正常开展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市直各部门及园区、镇(街)业务系

统接管及迁移上云计划,根据业务迁移难易程度,成熟一个迁移一个,逐步实现市**各部

门及园区、镇(街)业务系统整体迁移到统一政务云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和数据汇聚。对于

部分业务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数据信息量大、确有需要内部管理运维的政务信息系统,

应开放业务接口实现数据共享,逐步实现纳管、迁移和升级到统一政务云平台,实现平稳过

16

渡、无缝衔接。

三、政务网络平台

结合***市的实际情况,以“同架构、广覆盖、高可靠、富能力”的建设思路,完善

***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标准,充分利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管道和网络资源,建设政务外

网骨干网,升级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

造,整合全市各类分散隔离的非涉密业务专网,形成高效统一的***市电子政务外网一体化网

络体系。

(-)全市政务外网骨干网建设

建设覆盖全市主要市直单位、园区、镇(街)的政务外网骨干网,通过管道和光缆铺

设,形成7个一级光缆环,满足市人民**、各主要市直单位、园区、镇(街)对政务外网高

带宽和链路冗余等需求,为电子政务开展提供良好的网络基础。同时,按需逐步提升互联

网出口带宽,进一步提升政务外网的承载能力。

(二)加快电子政务外网IPv6应用改造。

力口大IPv6布局规划力度,提升IPv6的应用率。在现有政务外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关

键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或扩容,提供IPv6访问通道,完善电子政务外网IPv6支撑能力。逐步改

造现有应用系统,扩大IPv6使用规模,推动电子政务外网IPv6的应用。

(三)推进全市业务专网整合和迁移工作。

按照省统一规定和要求,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将部门各类分散隔离的业务专网,通过

网络割接、业务迁移等方式整合到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线路资源,减少

重复建设,为数据共享及大数据应用提供网络支撑。

四、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

打造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省平台感妾尽接、政务服务事项

应L尽上,平台“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服务事项基本㈱沥示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

同,除市**批准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使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全过程流转。

(-)持续完善平台功能。

17

全程指导并要求各镇街与市本级同步做好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等各类服

务事项的梳理、规范及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实现所有依申请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

事项的统一申办受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

动优化政务服务网功能,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不同

服务渠道服务事项同源、服务标准统一、办理平台统一;推广移动政务服务,实现移动

政务服务集约建设、规范管理,完成“从大厅到指尖”、“指尖上办理服务”的转变。

(二)完善多级政务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简政放权,持续推进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镇街服务管理更方

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至各镇街,并进驻综合服务中心,将市、镇“一门式一网式”政

务服务项目延伸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通过改革,形成全

市1个市级办事大厅、3个片区政务服务中心、32个镇街综合服务中心和586个村(社区)党

群服务中心的多级政务服务体系。

(三)建设粤省事***地市专版

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本地民生服务,由线下搬到线上,构建民生服务支撑平台。

粤省事***地市专版就是依托于民生服务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对广大***群众提供指尖服务。

6.2营商环境域

营商环境域建设基于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督、发展改革、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协

会、自然资源(房管局不动产登记)等多个局办的信息化业务应用,利用政务数据大脑进

行智能辅助,打通多个企业数据主体库,依托电子政务云的资源与服务,将服务窗口延

伸到互联网。营商环境域建设内容如下:

一、企业发展公共服务

本期项目通过优化企业公共服务,实现企业资金申报、资格认定、项目管理、政企互

动等业务全程电子化;通过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汇总各片区各类数据形成全局分析。具

体建设内容如下:

(-)综合门户平台

18

针对目前***市工信局的“企数字XX”进行升级完善,真正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部署、

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综合门户平台,深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一站式”网

上服务。

(二)企业服务系统

重构以企业为中心的企业服务流程、构建“服务超市”智能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

开放平台,企业可以提供服务也可以用最小成本获取多样化专业服务;以“千企千面”

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提高企业服务的精准性和智能性,实现政策和企业服务产品精准投

放。

(三)业务管理系统

针对专项资金、资格认定管理、工业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行政执法管理、重大工业

项目管理系统、行业运行监测等业务,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加强业务管理集约化建设,

实现各项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全面提升业务效率。

(四)运行分析系统

以全面提升工信数据化分析能力和加强行业企业为目标,建设集考核预警、产业分

析、行业分析、企业分析、报表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运行分析决策分析平台,将分散的

数据程集中化、可视化、标准化,从根本上加强并促进工业与信息化各协同处室、单位

及相关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数据协作及有效管理等,快捷、准确地开

展经济产业运行分析调控的工作,实现企业、行业数据分析智能化,切实提高工业运行

分析效率,助力企'也高质量发展。

二、市场监督管理与服务

本期项目基于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业务,优化市场审批与服务业务,以信息化手段

提高市场主体办事处理效率,集成机构改革前各单位业务;加强市场监管,建设食品安

全的溯源管理、监管信息归集和公示、阳光厨房等应用,建立事前预警、应急指挥、事后

处理体系,加大公众监管参与力度,提升部门协同监管能力。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市场主体服务平台

19

构建全市“***市企业档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企业档案

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步更新,集中共享和管理,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各行政审批部门远程

查档。

(二)市场监督与处理平台

建设食品安全的溯源管理、监管信息归集和公示、视频分析监管等应用,加强监管

预警、应急指挥功能,并实现从投诉举报到办案处理的全流程闭环。实现对市场主体的

常态化、系统化监管,提高部门协同监管能力。

三、宏观监测与产业服务

本期项目基于发展改革局相关业务,推动价格认定电子化,使价格认定工作更规范;

用信息化手段梳理形成全市最新的公共信用新资源目录,支撑诚信管理相关应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