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目录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第3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第4讲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5讲免疫调节第6讲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第7讲其他植物激素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变;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D2.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B.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不大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高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低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项错误;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B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Ⅰ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项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Ⅰ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项正确。答案D3.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解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项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项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项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项错误。答案C4.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全部为晶体渗透压,无胶体渗透压B.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以缓解某些组织水肿病人的水肿症状C.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析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营养不良患者胶体渗透压降低,并不是没有胶体渗透压,A项错误;静脉输入血浆蛋白可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可以缓解某些组织水肿病人的水肿症状,B项正确;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C项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答案A5.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C.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体内环境的理解,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有组织液;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内;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轴突膜上进行的。答案A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现象或病症是()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⑤高原反应 ⑥缺铁性贫血症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C.①④⑤⑥ D.③④⑤⑥解析①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液中Ca2+含量过少引起的,Ca2+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红细胞形状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③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不能将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导致血浆中有毒物质积累而引起的;④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者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中水分增多造成的;⑤高原反应是由于内环境中缺氧造成的;⑥缺铁会让人误认为是内环境中缺铁,其实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答案A7.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解析依题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为血浆,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项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项错误;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项错误;图2显示:分别滴加0.1mol/L的HCl和0.1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项正确。答案D8.(辽宁五校联考)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乳酸钠和CO2)。答案B9.2018年2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上,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维持体温的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B.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C.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还能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解析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项正确;兴奋传导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其中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到下一个神经元内,B项错误;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多,C项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相对稳定,D项正确。答案B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尿素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B.组织液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基本相同C.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不包括血浆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解析尿素、神经递质等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项错误;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B项错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包括血浆和淋巴,C项错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D项正确。答案D1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吸水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无机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K+维持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组织细胞失水,A项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中,B项错误;血浆中的HCO3-、HPO42-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的稳定,C项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Na+和Cl-维持,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D项错误。答案C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解析细胞代谢需要适宜的渗透压,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项正确;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故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C项正确;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机体才可能处于稳态,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________。(2)B体液经过循环汇入C中,B、C成分的最主要差别是C中________。(3)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HPO42-等离子有关。(4)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调节网络。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是D。(2)组织液、淋巴、血浆的组成成分相似,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是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离子,酸碱缓冲对的存在使血浆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4)O2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以内环境为媒介进入组织细胞,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答案(1)D(2)含有较多的蛋白质(3)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离子HCO3-(4)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神经—体液—免疫14.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种液体。据图回答:(1)若图示表示肌肉组织,则①②③中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分别填数字代号和名称);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分别填数字代号和名称)。(2)肌肉注射和打点滴时,药物分别直接进入了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数字代号)。(3)某人皮肤被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图中的________。(4)正常人体中,①中Na+浓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③,①中K+浓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③。(5)正常情况下,②中不应该存在的物质有______(多选)。A.麦芽糖 B.尿素C.过氧化氢酶 D.促胰液素(6)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中,不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________。①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②tRNA转运氨基酸③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④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⑤乳酸与酸碱缓冲物质发生中和反应⑥血浆蛋白的合成解析图中①表示细胞内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1)组织细胞是消耗O2的场所,O2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故组织细胞内液中O2浓度最低。图中按照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组织细胞是产生CO2的场所,CO2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由高浓度到低浓度),故组织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图中按CO2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2)肌肉注射是把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中;打点滴时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管的血浆中。(3)皮肤被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4)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即组织液中Na+含量高于细胞内液;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即细胞内液中K+含量高于组织液。(5)麦芽糖在消化道被消化成单糖后才能进入人体内环境;尿素作为代谢废物,需要经过血液运输至肾脏而排出,所以可存在于血浆中;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内;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需经血液运输,所以也可存在于血浆中。(6)tRNA转运氨基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发生在肝脏细胞内;虽然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但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答案(1)②血浆①细胞内液(2)③②(3)③(4)低于高于(5)AC(6)②④⑥第2讲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做出反应B.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解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若效应器没有受损,刺激效应器会做出反应;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但该反应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反射是多细胞生物才具有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才能完成。答案C2.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B.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C.组织液中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无关D.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解析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作用的位置,A项错误;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B项错误;动作电位是由于组织液中Na+内流造成的,因此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有关,C项错误;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D项正确。答案D3.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B.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他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C.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解析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构成效应器,A项错误;若在a点给予适宜刺激,兴奋能传到b、c、d三点,这3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项正确;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提供能量,C项正确;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的运动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项正确。答案A4.下列对膝跳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反射B.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并向脊髓传导C.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解析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反应,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A项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效应器的传出神经末梢受到叩击能产生动作电位,但是不能向脊髓(神经中枢)传导,B项错误;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都是单向的,C项错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项正确。答案D5.下图为被针刺后抬手动作的神经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肌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B.图中传出神经元为c1和c2C.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会引起屈肌和伸肌收缩解析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项正确;图中的c1和c2都是从神经中枢传出的传出神经元(根据突触结构判断),B项正确;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项正确;在箭头处施加强刺激,伸肌与屈肌不会同时收缩,D项错误。答案D6.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的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解析给予神经纤维一适宜刺激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造成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a电极处时,记录仪的指针为零,说明此时a、c两电极处膜外电位相同,而此时a电极膜外是负电位,因此,被损伤部位c点膜外也为负电位;兴奋传至b点时,a处的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即a处膜外为正电位,c处膜外为负电位,此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记录仪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因此,结果能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答案C7.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D.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a,c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触1由a传到了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项错误;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项错误;乙表示只刺激b,结果c没有产生电位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8.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会刺激膀胱内的牵张感受器,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神经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产生尿意后,(环境适宜时)大脑传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B.若某患者神经系统d处受损,则其既能产生尿意也能完成排尿反射C.某小孩对妈妈说“我想小便”,参与该过程的中枢包括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及言语区的S区D.逼尿肌收缩会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解析图示反射弧中,b为传入神经;c为脊髓内的初级排尿中枢;f为大脑皮层高级排尿中枢;e和d分别为上行传导和下行传导通路,实现c与f之间的神经联系;a为传出神经。产生尿意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牵张感受器→b→c→e→f;产生尿意后,(环境适宜时)大脑传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A项正确;某患者神经系统d处受损时,产生尿意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仍然完整,故能产生尿意;初级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牵张感受器→b→c→a→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也完整,故能完成排尿反射,只是该排尿反射不再受高级神经中枢(f)的分级调节,B项正确;尿意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中形成,表达“我想小便”的中枢为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内的牵张感受器,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方式,因此该现象体现了神经系统的(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答案D9.肾上腺素既是一种动物激素又可作为神经递质。与作为神经递质比,下列哪项是其作为动物激素所特有的()A.靶细胞存在相应的受体B.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C.随血液运输到全身D.起作用后即被灭活解析动物激素与神经递质均需要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项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使靶细胞产生电位变化,而动物激素不行,B项错误;动物激素需要依靠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动物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而神经递质需要依靠组织液,才能作用于靶细胞,C项正确;动物激素与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均被灭活,D项错误。答案C10.同等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A项错误;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而突触后膜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B项正确;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项错误。答案B11.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Na+通道和K+通道的生理变化。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②过程Na+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B.图2中的乙可对应图1中的②过程C.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D.适当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图1中③对应的值会有所增大解析A项错误:图1中②过程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图2中的乙表示Na+大量内流,K+少量外流,可对应图1中的②过程。C项错误:K+的外流是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D项错误:适当增大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图1中③对应的值会有所增大。答案B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细胞上C.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D.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解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项正确;由于传出神经可支配肌肉和腺体等,因此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除了分布在神经细胞上,还可以位于肌细胞和腺细胞上,B项错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C项正确;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因此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可能形成多个突触小体,D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甲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将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请分析回答:(1)牵张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效应器是________。(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的肌肉________(“收缩”“舒张”),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刺激e处时,e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依据所观察到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图中的________。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肌肉受牵拉时肌梭产生的兴奋,通过一定路径的传递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说明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或反馈)调节。(3)大脑发出的冲动通过脊髓才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依题意可知,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α传出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受到损伤。(5)刺激e处,会产生动作电位,e处膜外电位由正电荷变为负电荷,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静息时膜电位为零,产生动作电位时,局部电流先通过右电极再通过左电极,故电流变化图形为C。答案(1)脊髓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正)反馈(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4)舒张防止肌肉受到损伤(5)由正(电荷)变负(电荷)(或由正变负再变正)C14.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蛀(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传入神经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第3讲通过激素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酶、激素的调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D.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解析酶不具有调节作用;一般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激素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抑制作用。答案D2.给正常小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低渗葡萄糖溶液后,小白鼠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B.红细胞失水增加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加强解析给正常小白鼠静脉注射一定量的低渗葡萄糖溶液后,小白鼠体内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红细胞吸水增加,A、B两项错误;因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项正确;静脉注射一定量的低渗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将会降低,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将会减弱,D项错误。答案C3.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图为进食等量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导致胰岛素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可能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的摄入量解析由题图可知,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与孕妇相比,正常女性体内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较快;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题图中孕妇体内胰岛素含量的峰值大于正常女性,而血糖浓度却高于正常女性,很可能是孕妇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应及时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以降低血糖浓度。答案B4.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属于条件反射B.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C.激素A能作用于胰腺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D.激素B作用于胰腺后很快被灭活导致激素的作用时间短解析咀嚼食物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直接由脊髓神经中枢参加,为非条件反射;食物进入胃内后,一方面通过激素A作用于胰腺,另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兴奋作用于相关神经中枢,再通过神经作用于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故为神经-体液调节;激素A与胰腺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激素起作用后很快被灭活,所以机体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稳定,但是比起神经调节,激素作用时间很长。答案C5.食物刺激胃壁感受器会引起胰液分泌,胃液中的盐酸进入小肠会引起促胰液素分泌,进一步引起胰液分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食物刺激感受器引起胰液分泌的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参与C.小肠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至胰腺细胞发挥作用D.胰液的分泌过程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又受体液的调节解析题述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组成,A项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该过程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项正确;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又受体液的调节,D项正确。答案C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可以继续使用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解析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在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蝌蚪可以快速发育成小青蛙,故A项正确;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故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减少,故C项错误;长期服用性激素的运动员,因为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低一些,故D项错误。答案A7.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c处虚线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B.缺碘时激素a和b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C.寒冷环境中激素c在血液中的含量上升D.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只有激素c解析由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时会对下丘脑和垂体起抑制作用,即负反馈作用,可用c处两个虚线箭头表示;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不足,从而会引起a、b两种激素分泌量增多;寒冷环境中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由于激素是经体液传送的,故从甲状腺静脉中抽取血液进行检测,血浆中应含有各种激素。答案D8.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泌细胞eq\o(→,\s\up7(产生))分泌物eq\o(→,\s\up7(体液传送))靶细胞A.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B.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肌肉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其受体蛋白,A项错误;如果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所以其靶细胞不可能是肌肉细胞,B项错误;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靶细胞可能是垂体,C项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分泌物可以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D项错误。答案C9.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设计思路,说法错误的是()A.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两组制备成患糖尿病的小鼠B.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C.患糖尿病小鼠既可以作为实验组又可以作为对照组D.对照组除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也要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自变量是是否含有桑叶提取液,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该随机选取三组生理状况相同、数量相等的健康小鼠,其中一组小鼠正常,另外两组制成患糖尿病的小鼠,A项正确;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的血糖浓度,因此每组小鼠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都需要测量其血糖浓度,B项正确;患糖尿病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为实验组,同时其前后可以自身对照,即其也可以作为对照组,C项正确;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实验组注射桑叶提取液,则对照组应该注射等量的桑叶提取液的溶剂,D项错误。答案D10.科研人员对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间点褪黑素(机体内部感知外界环境昼夜光周期变化的信号激素)含量进行研究。实验中,长光照组给予24小时不间断光照处理,正常光照组给予白天12小时光照,夜晚12小时黑暗处理,长黑暗组给予24小时全黑暗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不同光照条件下,各时刻小鼠血清中褪黑素含量(ng/L)分组/时刻0:004:008:0012:0016:0020:00长光照216213204185189186正常光照179204151158164161长黑暗194200166157169151A.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均应保持一致B.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C.长黑暗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在8:00高于正常光照组D.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解析三组实验小鼠取血时的光照条件应分别是长光照、正常光照和长黑暗,A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正常光照组小鼠褪黑素分泌水平白天较低,天黑后上升,到达峰值后下降,B项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长黑暗组小鼠在8:00时褪黑素分泌水平是166ng/L,大于正常光照组小鼠在8:00时褪黑素分泌水平151ng/L,C项正确;据表格数据分析,长光照小鼠各时段褪黑素分泌水平均高于其他组,推测长期持续的光照可能导致动物褪黑素的分泌出现紊乱,D项正确。答案A11.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解析由于离体的蛙心需要保证其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给蛙心灌注的任氏液相当于蛙心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项正确;两个离体的蛙心在实验刺激之前,生理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它们的收缩频率应是基本一致的,B项正确;由于连接两个蛙心的是导管,所以蛙心1的电信号不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C项错误;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通过测频仪器得到的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对比,蛙心2的收缩频率跟随变慢,说明蛙心1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仅自身受到产生某种抑制性化学物质使其收缩强度变慢,还随任氏液流到蛙心2,引起蛙心2的收缩强度也变慢,D项正确。答案C12.下列与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饭后4小时,血液流经胰脏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B.冬泳时,人体皮肤血流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C.在紧急情况下,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些反应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D.沃泰默以狗为实验对象设计生理学实验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胰液素解析饭后4小时,血液流经胰脏后,血糖浓度降低,则胰高血糖素浓度会升高,以提升血糖浓度,A项正确;冬泳时,人体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以增加产热量,B项正确;在紧急情况下,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些反应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有关,C项正确;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3.人在恐惧、紧张等情绪压力下,下丘脑支配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释放相关激素,引起一系列反应,如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根据下图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________发生变化。如激素A能与肝细胞结合并使血糖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其原因之一是激素一经靶细胞________后就被灭活。(3)激素D能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研究发现,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体液免疫能力会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D的分泌量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但健康人体内激素D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激素能够调节代谢,因此激素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有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加快,也有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减慢,如激素A能与肝细胞结合并使血糖升高,其原因是肝细胞膜上有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且激素A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2)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3)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激素D长期偏高,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降低体液免疫的水平,进而导致人体免疫力有所下降(或减弱)。(4)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由此推断激素B的分泌量上升会使激素D的分泌量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对激素D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因此当激素B分泌增多时,会引起激素D的分泌增多,当激素D含量过多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1)原有的生理活动(或代谢)肝细胞膜上有激素A的特异性受体,且激素A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2)接受(结合)并起作用(3)激素D长期偏高,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阻,降低体液免疫的水平(4)增加反馈调节(或激素D的分泌受负反馈调节,或激素D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物质B、C)14.如图为人体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a~d为四种激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结构),下丘脑对激素b分泌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激素b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和________调节。(2)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类似,如果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当激素d的分泌量过多时,通过________调节使激素________(填图中字母)的分泌量降低。(3)研究发现,在情绪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激素d能抑制T淋巴细胞中________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________受阻。(4)某人头部遭受创伤导致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被大量破坏,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下丘脑分泌经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5)下丘脑中神经内分泌细胞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①合成并分泌有关激素②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③代谢中产生水也消耗水④核DNA分子复制与基因表达解析(1)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的调节,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下丘脑通过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从而调节激素b的分泌,对激素b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激素b为肾上腺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和体温调节。(2)如果激素a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激素c、d分别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对激素d分泌的调节为分级调节,当激素d的分泌量过多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激素a、c的分泌量降低。(3)T淋巴细胞可以合成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4)某人头部遭受创伤导致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被大量破坏,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说明下丘脑合成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5)下丘脑中神经内分泌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相关激素,还可以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这些细胞进行代谢活动会消耗水也会产生水;神经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DNA的复制,能进行基因的表达过程。答案(1)效应器神经调节体温(2)(负)反馈a、c(3)淋巴因子增殖和分化(4)垂体(5)①②③第4讲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B.人在紧张情况下,心跳与呼吸加速、血压升高都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来调节生理过程D.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完成跑步和冲刺的过程,只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的解析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项正确;人在紧张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进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进而使心跳加快、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项正确;神经系统中的下丘脑能够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生理功能,C项正确;短跑运动员听到枪声完成跑步和冲刺的过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D项错误。答案D2.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后,调节水分的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控制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进而调节血糖平衡C.下丘脑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但是不能感知内环境的渗透压的变化D.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直接控制相关腺体解析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贮存在垂体后叶,当受到刺激时,由垂体释放,参与水分平衡的调节;血糖调节时,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肾上腺素的分泌;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够参与体温调节,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改变,从而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可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调控垂体的活动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答案A3.许多人在“一天八杯水”的错误观念指导下,不管是否口渴都会不停地刻意饮水,导致身体“水湿泛滥”。下列关于人体水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C.肾小管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D.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并对水盐平衡起调节作用解析人体水盐平衡调节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项正确;水盐平衡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B项正确;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在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项错误。答案D4.研究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可刺激大鼠皮肤温觉感受器产生兴奋B.大鼠刚放入冰水中时会出现不自主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研究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冰水刺激可引起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解析冰水可刺激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A项错误;大鼠刚放入冰水中时会出现不自主战栗的现象,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B项错误;研究者的手接触到冰水只感觉到冷,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冰水刺激可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然后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D项正确。答案D5.大多数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B.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C.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无机盐,不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D.若将神经元放在高K+的等渗溶液中,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加解析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A项正确;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B项错误;无机盐参与维持正常渗透压和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无机盐,可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C项错误;将神经元放在高K+的等渗溶液中,则细胞内K+通过离子通道外流减少,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项错误。答案A6.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C.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D.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解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散热增多,人体要通过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b2;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使代谢旺盛,与30℃环境相比,在0℃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失水量减少,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皮肤起鸡皮疙瘩的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B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B.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C.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D.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项错误;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因此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B项正确;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也有多种激素参与,如抗利尿激素、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等,C项错误;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项错误。答案B8.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号,能把某种调节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因素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影响其分泌的刺激Y可能是血糖水平降低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属于非条件反射;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C.图示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D.靶细胞“受体”的物质基础是脂质,此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解析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血糖调节天生就有,所以是非条件反射,①是传入神经,②是位于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该激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补充血糖的含量;靶细胞上受体的成分是糖蛋白。答案C9.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③过程通过血液循环实现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D.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乙处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解析图中乙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发挥(②③过程)需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A项正确;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下丘脑)→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项正确;若甲刺激是寒冷,则“乙(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项正确;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D项错误。答案D10.某同学常在夏季清晨的早餐前进行大运动量体育锻炼,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大量散热,导致体温低于正常值B.脑细胞供能减少,容易造成晕眩C.血糖降低,导致肝糖原含量升高D.大量耗能,合成ATP的原料不足解析大运动量锻炼时机体产热量增加使体温上升,此时机体可通过调节增加散热量,使体温恢复至正常值,A项错误;由于早餐前的大运动量体育锻炼会导致血糖降低,使脑细胞供能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容易出现晕眩等症状,B项正确;早餐前进行大运动量体育锻炼会导致血糖降低,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导致肝糖原含量下降,C项错误;运动时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大量消耗ATP,合成ATP的原料ADP和Pi会增多,D项错误。答案B11.下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①只能运输到垂体并作用于垂体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解析激素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运输到全身各处并作用于垂体,A项错误;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但不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B项错误;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C项错误;体内渗透压较高时激素④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项正确。答案D12.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常见模型,A和C分别表示某种物质,B为A的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如果A为神经递质,B为胰岛B细胞,则C分泌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如果B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C为抗利尿激素,则C调节水盐平衡的方式为体液调节C.如果C为肾上腺素且参与体温调节,则A可能是神经递质,B所在组织可能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D.如果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解析A选项中,由于C(胰岛素)由B(胰岛B细胞)分泌,而B受A(神经递质)调节,所以B分泌C过程的调节方式应为神经调节,A项错误;B选项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受神经调节,但抗利尿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体液调节,B项正确;C选项中,如果C为肾上腺素,则B为肾上腺(髓质)细胞,其分泌活动受神经调节,此时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项正确;D选项中,如果A为促甲状腺激素,则C为甲状腺激素,它能促进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项正确。答案A13.如图表示人进食后胰液的分泌过程。图中激素Y是一种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通过膜上特定的受体实现了对物质X和激素Y的识别和转运B.图中物质X、激素Y及胰液中的主要成分发挥作用后均立即被灭活C.图中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D.物质X和激素Y的分泌方式不同,但都依赖于膜的流动性解析图中物质X是神经递质,激素Y是促胰液素。受体的作用是对信号分子(物质X和激素Y)进行识别,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载体的作用是协助物质跨膜运输,A项错误;一般情况下,物质X、激素Y发挥作用后均立即被灭活,胰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消化酶,可重复起作用,B项错误;图中胰腺接受传出神经的调控,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项正确;物质X和激素Y的分泌方式均为胞吐,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4.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体的食欲。下图是关于瘦素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据图1可知,瘦素是在________细胞中合成的,瘦素作用于靶细胞需要通过________运输才能完成,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中与图1中a激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1可得,瘦素作用的靶器官是②下丘脑,其接受瘦素的信号后,经过反应和处理形成一定的刺激传至结构④大脑皮层,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________调节。(4)图2是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其摄食行为,图2中共有________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内膜电位是________。(5)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这类肥胖病人能否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病?________(“能”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依题意并分析图1可知: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在脂肪细胞中合成,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由于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瘦素能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2)图1显示: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使得糖原分解加强,说明a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与胰高血糖素呈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二者作用的结果都能升高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而胰岛素也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如果a激素合成与分泌量减少,则最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或血糖浓度升高。(3)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其作用的靶器官②下丘脑接受瘦素的信号后,引起②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传至④大脑皮层,令大脑皮层产生饱觉,进而减少摄食行为,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图2中缺少感受器、效应器等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所以图2中共有0条反射弧。若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会导致阴离子内流,使突触后膜仍然维持静息电位,此时内膜电位是负电位。(5)由题意“某些肥胖患者是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细胞上的瘦素受体造成的”可知:该类肥胖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答案(1)脂肪体液决定瘦素受体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表达(或基因选择性表达)(2)肾上腺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血糖浓度升高)(3)神经—体液(4)0负电位(5)否因为该类肥胖病人是因为体内发生瘦素抵抗现象而引起的,即瘦素与其受体识别的能力下降,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15.如图为与人体稳态相关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激素p指的是________,当人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图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浓度会降低,因为激素的分泌有________调节机制。(2)电刺激神经元C时,会引起C中________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________细胞使其激素分泌量增加,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通过图甲可知,当人受到惊吓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会瞬间增加,这主要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4)如果电刺激图乙中Ⅰ部位,则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若饮水不足,则会引发图乙的调节过程,其中物质d是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激素p指的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通过负反馈调节,激素m、p浓度会降低。(2)神经元C兴奋时,会引起C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由于反射弧不完整,该过程不属于反射。(3)据图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当人受到惊吓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会瞬间增加,这主要是神经调节的结果。(4)如果电刺激图乙中I部位,则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为负(再变为正)。若饮水不足,则会引发物质d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其作用为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m、p(负)反馈(2)突触小泡甲状腺不属于(3)神经(4)由正变为负(再变为正)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第5讲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免疫及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丧失,细胞免疫存在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C.T细胞能够识别B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D.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细菌、病毒解析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所以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丧失,A项错误;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以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B项正确;B细胞能够识别T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C项错误;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侵入人体的微生物病原体、异体器官等,D项错误。答案B2.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A项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吞噬、处理,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B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C项错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过敏反应,D项错误。答案B3.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解析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项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项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项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项正确。答案C4.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细胞c是图中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D.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解析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淋巴细胞,A项错误;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B项正确;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T细胞)、B淋巴细胞和b(记忆细胞),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正确;图中d为抗体,分布到血浆或内环境中起作用,不能在细胞内起作用,D项正确。答案A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四肢与躯干出现瘀点、瘀斑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儿童是主要感染对象,部分青少年亦可感染发病,该病可通过接种流脑疫苗来进行预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接种的流脑疫苗可以直接杀死脑膜炎双球菌B.对脑膜炎双球菌的免疫过程只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如果人体内存留的脑膜炎双球菌抗体攻击人体中正常细胞导致患病,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能杀灭脑膜炎双球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解析接种的流脑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不能直接杀死脑膜炎双球菌,A项错误;对脑膜炎双球菌的免疫过程除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外,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C项正确;呼吸道黏膜分泌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D项错误。答案C6.下列关于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具有专一性②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③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④产生过程都需要ATP⑤产生过程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A.①⑤ B.②③C.①④ D.④⑤解析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识别,①正确;酶发挥作用后能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的活性,抗体、神经递质会失活,②错误;细胞内的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抗体和神经递质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物质合成都需要ATP,④正确;细胞内的酶不通过胞吐进行分泌,与膜的流动性无关,抗体和神经递质都通过胞吐进行分泌,与膜的流动性有关,⑤错误。答案C7.“百白破”疫苗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类毒素是指将细菌外毒素用0.3%~0.4%的甲醛等处理,脱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制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类毒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被B细胞识别后能促进其增殖分化C.将“百白破”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注入人体时,疫苗成分首先进入组织液中D.“百白破”疫苗接种成功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