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现代民主的基础是()。A、民意和执政合法性B、司法独立C、宪政和人权D、定期选举2.资本主义模式在国家权力结构上的一个典型特征是()A、科学B、民主C、集权D、分权3.根据庇护主义论谈谈当今中国社会庇护关系产生的根据及其危害性?4.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军事全球化?5.中国社会开放的多层次是指形成()的梯次开放格局。A、由北到南B、由内到外C、由南到北D、由东到西E、由外到内6.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战略,从而导致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A、先增长,再分配B、边增长,边分配C、先增长,后分配D、先分配,再增长7.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8.在发展社会学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学派有()。A、制度学派B、文化学派C、冲突学派D、功能学派E、人格学派9.简述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10.简述阿尔蒙德的四个变量理论。11.简述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12.在社会发展上,中国传统社会具有()A、文化的保守性B、制度的滞后性C、推进的长期性D、运行的周期性E、发展的停滞性13.简述西方文化中心论。14.简述文化学派的内容。15.简述理性化的含义。16.谈谈人治、社治和法治的关系。17.社会发展研究属于奥古斯特·孔德所说的()A、发展社会学B、社会发展学C、社会动力学D、社会静力学18.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技术B、人力资源C、资本D、有效的政府19.拉兹洛提出发展中国家合适的发展战略最主要的方面是()A、节约资源B、引进技术C、合适的经济发展D、提高教育E、控制人口20.简述民主化的动力。21.简述软预算约束的含义。22.()是社会转型的标志和机制。A、社会开放B、社会变迁C、社会分层D、社会流动23.简述20世纪环境问题的三大特点。24.斯大林模式采取的战略是()。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第三产业25.与现代化理论相比,依附理论从实际的历史进程出发建构其社会发展理论,这是其在()上的突破。A、研究方法B、研究方式C、研究假设D、研究倾向26.依附理论的互动模式是()。A、独立自主互动B、单个国家体系C、封闭的静态结构D、整个世界互动27.简述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所遇到的畸变现象。28.迪尔凯姆提出的两种社会类型()A、封建社会B、机械关联C、有机关联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29.简述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一)城乡差异更加明显:30.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A、基本需求战略、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B、基本需求战略、经济增长战略、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C、经济增长战略、基本需求战略、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D、经济增长战略、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基本需求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31.现代化理论认为,社会文化体系功能的运作要经历以下阶段()A、模式维持B、适应C、实现目标D、整合E、反馈32.下列选项中,主张政府调控市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是()。A、“政府论”B、“调控论”C、“市场论”D、“计划论”33.现代民主的特点有()A、重视和践行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B、竞争性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议会制度C、比较完善的民主机制D、重视法治,司法独立,施行宪政E、重视和突出个人民主权利的实现34.说明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是什么?35.简述世俗化在社会诸层面的发展。36.简述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的关系。37.社会发展的依附理论发端于()。A、亚洲B、非洲C、欧洲D、拉丁美洲38.简述二元组织结构的非合理性。39.在关于市场转型的争论中,白威廉和麦谊生提出了()。A、政治市场双重转型论B、市场转型论C、权力变型论D、政治与市场协变论40.一般认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是从()开始的。A、1900年B、1850年C、1840年D、1956年41.说明二元人格结构的未来走向是什么?42.简述社会开放的特征。43.简述“零增长”发展战略。44.简述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概念(有机体特征)。45.简述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46.简述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所遇到的错位现象。47.学校人才的输出结构一般取决于()A、社会人才的需求结构B、输出总体的层次C、学科结构D、个体的知识结构E、师资的结构48.20世纪3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构建的标志是()的成立。A、南京国民政府B、武汉国民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49.研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方法有()A、实验法B、模拟法C、比较法D、系统法E、历史法50.“庇护主义”论的提出者是()。A、波兰尼B、魏昂德C、马克思D、科尔奈51.关于世俗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世俗化是推动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力量B、世俗化是国内学者依据社会发展总结出来的社会发展观点C、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世俗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露出霸权意识D、世俗化在科学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的同时,整个社会陷入了“理性的铁笼”52.简述世界现代化的总趋势(特征)。53.西方发展社会学大多具有以下色彩()。A、资本主义B、殖民主义C、唯心主义D、欧洲中心论54.关于理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理性化的过程B、理性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内在线索C、在现代化的每一个层面上,理性化都起着核心作用D、理性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精神动力E、理性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55.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A、人口多B、底子薄C、现代性积累少D、资源缺乏E、文化传统56.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是()A、人口老化B、人口减少C、劳动力不足D、城市爆炸E、独生子女57.科技进步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核心是()A、一般的科学水平B、科技开发C、科学技术存量D、科技教育程度E、科技在生产中的运用58.如何理解迟发展效应?59.发展理论的第三阶段是指()A、世界体系论B、全球化C、信息化D、科技决定论60.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61.简述转型期阶层分化的规律。62.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A、电器的使用B、蒸汽机的使用C、网络的使用D、生物技术的发展63.简述迟发展的正面效应。64.世界体系论的不足主要表现为()。A、盲目的经验论B、概念混淆C、结构决定论D、抽象的理论模型E、片面的内因决定论65.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总体转换的标志是()A、国内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社会主义改造66.发展最早是一个()A、社会学概念B、经济学概念C、政治学概念D、生物学概念67.西方学者认为“后工业社会”趋向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A、技术的发达B、教育的发达C、人的素质的提高D、合理的都市化结构E、发达的社会职业结构68.迟发展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迟发展的()。A、缓慢性B、压迫性C、依附性D、失调性69.简述转型期中国社会失序的原因。70.区域间差距与差别有什么不同?71.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是()。A、理性化B、城市化C、世俗化D、民主化72.简述市场转型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73.简述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所遇到的两难窘境。74.40年来发展社会学先后有以下主要流派()A、自由主义B、激进主义C、极权主义D、保守主义E、历史主义75.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的危机()。A、认同危机B、合法性危机C、参与危机D、分配危机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早发内生型国家的主要手段是()A、依赖B、模仿C、采借D、创新2.使用比较法的条件是拿来比较的两个国家之间存在()。A、相似性B、差别性C、继承性D、并存性3.西方社会学家在讨论社会发展时分为两大派()A、结构功能学派B、有机体学派C、冲突学派D、交换学派E、互动学派4.从政治调控的主动程度来看,政治调控的类型分为()A、民主型B、独断型C、积极型D、消极型E、中性型5.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首要内容是实观()。A、政治生活民主化B、政治决策科学化C、政治管理高效化D、政治运作公开化6.在社会转型期,越来越多的人们仍然将()作为择偶的主要标准。7.发展中国家在社会形态上体现出了跃迁性和()A、整体性B、独立性C、多样性D、变态性E、稳定性8.简述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9.简述西欧现代化因素的来源。10.一般均衡理论的几个等式是()A、群体行为的等式B、小单位行为的等式C、流通的等式D、联系的等式E、平衡的等式11.简述内源发展的启示(四个方面)。12.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上发生的变化称为()。A、文化的变迁B、生活方式的变迁C、社会群体的变迁D、社会制度的变迁13.传统社会是以()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社会。A、农业B、畜牧业C、手工业D、服务业14.依附理论主要用()来解释非西方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原因。A、依赖B、竞争C、中心D、外围E、边缘15.在社会的群体结构上,马克思主义特别重视以下共同体()A、民族B、人民C、阶级D、政党E、社区16.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一般称为()。A、南北对话B、南南合作C、东西合作D、互利合作17.简述世界体系理论与依附理论的区别。18.经济发展指的则是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与政治体制的变革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它有如下特征()。A、经济结构的变动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B、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大多数人参与和分享的过程C、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体制变革过程D、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可以向前发展,也可以向后发展的过程19.在后发展国家中,中国人均产出增长一倍的时间是()A、17年B、16年C、10年D、9年20.根据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观点,社会现代化在政治层面就是()21.沃勒斯坦认为,世俗化趋势除商品化以外,还包括()A、停滞B、扩张C、机械化D、信奉宗教E、追逐时尚22.盎格鲁-撒克逊模式23.与现代化理论不同,依附理论认为现代化并非“西化”,这是其在()上的突破。A、研究假设B、研究方式C、研究方法D、研究倾向24.简述区分增长、发展、进步三个概念。25.简述城市社会关系空间的主要特征。26.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27.简述世界体系理论来源。28.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社会经济生活直接受()的支配。A、政府B、市场C、计划D、金融29.分析城市化过程中犯罪率升高的原因。30.文化进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泰勒B、克鲁伯C、威斯勒D、博阿兹E、摩尔根31.简述现代化与发展之区别与联系?32.城市发展的内在机制有两种,即()A、需求取向B、供给指向C、需求基础D、供给基础E、内在供需33.简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个层面。34.从研究方法看,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种()。A、结构论研究B、历史论研究C、共时态研究D、历时态研究35.除人口增长以外,衡量人口变迁另一综合指标是()。A、人口结构B、年龄结构C、性别比例D、人口分布36.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包括政治决策的()A、制度化B、民主化C、公开化D、科学化E、高效化37.简述先发内源型与后发外生型的区别。38.世俗化的基本特征包括()。A、现实性B、理性化C、社会参与性D、民主化39.简述全球化的内涵。40.结合实例论述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与不足。41.第一批现代化国家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A、第二部门B、第一部门C、民间D、政府42.下列属于列维提出社会结构关系的模式变量有()。A、普遍性与特殊性B、认识方面,理性的对应于传统的C、成员关系标准方面,普遍主义的对应于特殊主义的D、实质界限方面,功能特定的对应于功能混同的4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有以下几种类型()A、武装斗争的道路B、非暴力的和平发展道路C、政治谈判的道路D、武装斗争与政治谈判相合的道路E、宪法改革道路44.下列出口替代战略说法正确的是()。A、实行出口替代战略也需要政府实施保护政策B、保护政策一般包括产业倾斜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两种C、缺陷主要体现在,保护政策使国内工业缺乏竞争的压力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损害了国内工业的发展D、出口替代战略的优势在于,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国内资源与市场45.简述改革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分化的主要表现。46.简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弹性化特征及其原因。47.简述殖民掠夺与扩张对西欧现代化的作用。48.市场化与“社会植被”引发的社会问题有哪些?49.生活方式由以下方面构成()A、生活水平B、生活目的C、生活质量D、生活风格E、生活来源50.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伯吉斯1925年提出了()模型,该模型将城市空间布局理解为由里至外扩张而形成的环状结构。51.依附理论是一种()A、动态分析理论B、静态分析理论C、个体论D、整体论52.简述依附理论的几个概念。53.现代化理论的奠基人是()。A、列维——斯特劳斯B、帕森斯C、弗兰克D、沃勒斯坦54.在西方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冲突的斗争一般以()方式解决。A、融合B、妥协C、背离D、战争55.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最重要的一次历史转折性会议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届三中全会C、十一大D、十二大56.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把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发展的动力归结为()。A、功能紊乱B、人性的冲突C、社会的现实矛盾D、科学技术进步57.我国区域结构的发展目标主要体现为()。A、区域间关系的一体化B、区域的产业化C、区域的现代化D、区域间关系的合理化E、区域的均衡化58.简述社会开放的含义。59.简述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及其特点。60.根据社会失序的状态不同,失序可以划分为()A、破坏性失序B、建设性失序C、政治失序D、隐性失序E、显性失序61.简述改革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62.简述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之处。63.试论述在具体阐述人格二元性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而二元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两个重要的基本假设。64.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代化是指()A、现代农业经济的建立B、现代工业经济的建立C、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D、现代金融市场的建立65.依据资源状况及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分为()A、石油输出国B、资本输出国C、原料生产国D、出口加工国E、综合发展国66.50—60年代发展中国家在管理手段上大多采用行政命令,其依据是()。A、冲突理论B、均衡理论C、凯恩斯模式D、罗斯托模式67.下列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内部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必要路径B、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社会发展C、政府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D、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发展措施和在国家发展战略各个地方不平衡68.简述迟发外生性社会发展的特点。69.在社会变迁或转型过程中,各个领域的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相差甚远,不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因而也就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即所谓的()70.第二批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从社会发展来看具有明显的()A、保守性B、超前性C、开放性D、防御性71.下列选项中,主张利用比较优势制造一些轻工业品以取代传统初级产品出口的政策是()。A、“替代出口”B、“进口替代”C、“出口导向”D、“本土保护”72.潜存于表层结构之后、为组织成员默认的、非正式的一套组织规则,指的是()。A、隐性结构B、显性结构C、潜层结构D、表层结构73.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资本主义革命B、民族独立C、民主革命D、科技革命74.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一系列要素首先是在()形成的。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75.现代文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A、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B、民族壁垒根本不存在C、新殖民主义体系形成D、经济、科学、文化、政治民族化E、经济、科学、文化、政治国际化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 庇护关系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初级关系,很早以前就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只要出现资源稀缺和地位不平等,就有可能形成庇护关系。按照詹姆斯·斯科特的定义,“庇护关系是一对角色之间的交换关系,可被界定为两人之间工具性友谊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中占据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庇护者(patron)利用其影响力和资源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被庇护者提供保护和利益,作为回报,被庇护者则向庇护者提供一般性的支持和帮助,包括个人服务”。庇护关系体现了一种特定的社会交换的逻辑,即庇护安排是一种非对称的、但却是互相有利的、公开的交换方式。简言之,中国社会庇护主义关系的根源在于资源的匮乏以及垄断性分配模式。1995年王达伟从“庇护主义”的视角解释了中国私人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与政府的关系。王从苏黛瑞(SolingerD.)对大型私人企业与地方科层制“共生关系”和简.奥伊关于农民与国家权力之间“庇护主义”研究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共生庇护主义”的概念。它指的是“作为官员的庇护者和作为企业主的被庇护者之间不平衡的权力布局,官员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上的自由选择以及这种庇护关系在人际关系中的嵌入”。 一,依附型庇护主义是在工作单位内为个体提供物质和职业利益,而后者(共生型庇护主义)是企业主为官员提供如贿赂,薪水和红利等各种物质报酬。 二,依附型庇护主义中,成员通过党员身份和晋升取得个人事业成功,而在共生庇护主义中,党员身份对企业主很少有吸引力,相反企业主通过给予官员职位和代理工作为官员增进个人福利。 三,依附型庇护主义中,被庇护人是官员的“耳目”,而在共生庇护关系中,官员成了被庇护者的“耳目”,为企业主提供关于政策转换、地方行政事件、关于产品价格和公共企业,被没收物品拍卖的内部信息以及政府管理漏洞等企业发展必需的信息。 四,依附型庇护关系中,被庇护者帮助完成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在动员社会顺从中发挥领头作用,而对于后者,官员之间通过个人关系为企业提供帮助积极努力。 五,依附型庇护关系是组织性的,在封闭的工作单位内具有稳定性。而后者具有开放性,企业主可以选择不同的庇护人。但王强调:虽然共生庇护主义稳定性减少,但是庇护关系将继续存在,而且企业主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庇护人,因为一个“长期的庇护关系”对于企业主来说是安全和低成本的。庇护关系的实质是工具性关系,但是企业主倾向于通过长期稳定的庇护取得“感情”关系。 六,依附型庇护关系中,成员通过竞争获得领导重视,而在共生性庇护关系中,官员相互竞争以争取合适的,通常是规模大,利润高的企业的被庇护人。 七,依附型庇护关系增强国家的基础权力,而后者通过以下方式削弱了国家权力:首先,共生庇护关系溢出了科层制范围,官员可以在单位之外取得利益。其次,共生庇护关系往往曲解国家政策本意,从中找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偏离国家政策。再次,共生庇护关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间形成与中央政府相对立的联盟。4.参考答案: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主要是生产的全球化,其实质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生产分工已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渐发展为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部门间分工发展到以产品专门化为基础的分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规则和全球机制,市场经济取代统制经济在全球占据统治地位,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世界自由流动。 政治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国家主权、政府体制和政治过程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随着经济交往的扩大,各国间的政治交往不断扩大,相互联系更加密切。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日益模糊,超国家权力日益强化,“全球政治”开始显露。在世界某个角落所作的政治决定和发生的政治行为会迅速地传遍世界,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跨越了现代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性组织来支配社会生活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可能转变为邻里关系,而不是敌人的关系。随着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地方自主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管理权一方面向全球层次集中,一方面向各地区下放。全球化推动了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和扩大了地方的自治权,越来越多的国家走向民主。传统的纯粹的国家中心的政治正在向一种新的更为复杂的多层全球治理形式转变。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民族国家的主权及政府的权力日益削弱,而跨国组织和超国组织的影响日益增大。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指不同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观念意识的相互认同、相互渗透、相互吸收,从而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文化在全球互动中变得界限模糊,并且互相交融,从而形成了一种相互的文化影响网络。信息革命开辟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新时代。随着全球化大都市的出现.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思想文化广泛传播。文化的全球化不等于文化的西方化。信息与媒体表达的多样化,使观众有了更多选择的自主性,大众日渐因意识形态、价值、品位与生活风格的不同而分化。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一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另一方面又变得差别越来越大。 军事全球化 军事全球化指世界体系中的政治单元之间军事关系的日渐扩展和加深的过程。军事技术革新巳经将世界重新构成一个单一的地缘战略空间.时空的压缩使军事力量中心变得更加接近并增加了其潜在冲突的可能性。避免国际冲突的需要推动了多边国际军事合作和协调的形成,国际安全机制更加制度化。5.参考答案:C,D,E6.参考答案:C7.参考答案: (一)经济市场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促成因素。 一是经济市场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 第一,农村的雇工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人数比例提高最快。 第二,农村的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 第三,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的比例在下降。 二是经济市场化与新的阶层的产生。 (二)经济知识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促成因素。 一是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分化。 二是经济知识化与原有阶层的壮大。8.参考答案:A,B,E9.参考答案: 从理论上看,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社会流动的状况。 (2)转型过程中社会政治的发展也制约着社会流动的状况。 (3)转型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分化也会影响或促进社会流动。10.参考答案: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则指出:“政治经济增长、发展、现代化、进步,不管如何称呼,都包含着由四个因素支配的积极向前发展的运动,即包括四个变量:两个政治变量,两个经济变量。” 两个政治变量: (l)政府能力(或权力)。 (2)人民参政情况(或民主化);两个经济变量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分配,或者是财富和福利。11.参考答案: (一)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现代化工业需要现代化农业做保障; (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城市化要求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允许生产生活要素自由流通。 一是有利于农业面貌的改变。 二是有利于工业效益提高。 三是有利于社会公平实现。 四是有利于社会心理平衡。 五是有利于城乡环境改善。12.参考答案:C,D,E13.参考答案: 认为只有西方社会才是现代社会,现代化只有在西方文化中产生,而其他社会的文化都是现代化的阻碍因素。这种观点忽视了文化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多样性。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14.参考答案: 这一学派主要探讨宗教伦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贝拉关于武士道精神和日本经济发展的研究。贝拉认为,武士道精神是日本近代崛起的主要原因,他详细叙述了武士道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基本特征,并说明其实如何促使日本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走上国富民强的道路。 武士道精神最重要的价值关表现为: 1、尽忠职守、无私奉献。 2、勤劳节俭、廉洁自律。 3、牺牲私立、服从集体。 葛斯关于宗教信仰和贵族精神与经济成就的研究。葛斯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瓜哇岛和巴厘岛两个小郑的居民将传统信仰和生活习惯转化成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15.参考答案: 是指用理性作为一切个人行为、社会行动及政治权力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根据的过程。 1、世界的理智化——强调行动的客观合理性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判断,依赖科学的知识。突出科学的重要性。 2、人的主体化——要求社会的每个行为者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人,其行为是相对理性的,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由独立的个体独立决策来完成。 3、社会生活的计算化——计算成为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现代理性就是以计算为其特征的。 4、法律的权威化——理性化过程是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获得一致确认和遵守的过程。16.参考答案: 人治与法治、德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人治,法治和德治无从谈起;没有法治和德治,人治也无法实施。它们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缺一不可,更不能偏废。其中,人治起主导作用,制定、实施法律、道德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法治与德治又起反作用,制约着人治。人治代表着整体意志,一旦违背整体意志,法治和德治就起制约作用,其行为和作法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指责、惩罚、唾弃。二人治与法治、德治也有着本质区别: 第一、人治与法治、德治的层面不一样。人治是治理社会的目标与过程;而法治、德治是治理社会目标与过程中的手段和方式。其中,法治主张强制性、惩罚性,而德治强调良心、诚信、自觉、自律;法治注重结果,而德治注重意图。 第二、范畴不一样。“人治”是治理全过程;“法治”、“德治”是局部过程。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法治仅限于法律所规定或禁止的范围;德治不仅包括法律规定的部分内容,还包含更宽领域。比如:过失罪属法治范畴,但不是德治范畴;强奸罪既是法治范畴,也是德治范畴;尊老爱幼是德治范畴,如果不涉及虐待就不属法律范畴。 第三、对象不一样。人治是针对社会整体的,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者随时可以制定或修改法律条文,指向人治目标。法治是因人而制,它的治理指向是法律条文。法律没有禁止的可视为不犯法。德治是因事而成,其目标指向是社会现象,是较长时间、特定环境中自然形成的行为约束力。所以,它比法制更具有稳定性,改变或调整也需要较长时间,需要教育、开导、接受等过程。 第四、途径不一样。人治是经过法治、德治来实现其治理目的;而法治是通过典籍明订规则、强制手段达到其治理目的;德治则是非典籍明订规则、“自我控制”方式达到自治自理目的的。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A,B,C,D19.参考答案:C,D,E20.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是民主化的最重要动力。 (2)教育与科技的发达是民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3)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是民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4)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互动也会促进或推动民主化。 (5)经济全球化也为民主化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助推外力。21.参考答案: 软预算约束就是指当一个经济组织遇到财务上的困境时,借助外部组织的救助得以继续生存这样一种经济现象。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 ①生态状况严重关涉到人类的生存和维系 人口压力、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共同造成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将造成生态系统失衡。而生态系统的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维持。 ②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由于经济的一体化、信息的同步性、特别是人类实践活动作用于自然的广度与深度空前提高,越界污染、共同受损已是屡见不鲜。 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不可逆性 进入20世纪,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的扩展,人类带给自然的一些损害与污染不但大自然自身难以净化,就是人类也难已治理恢复。20世纪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可逆的性质。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A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 (1)畸变现象的界定; (2)最典型的是过度城市化; (3)过度城市化造成的难题。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 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总体扩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 二是城乡消费差距日趋扩大。 三是城乡教育差距明显。 四是城乡医疗卫生差距明显。 (二)城乡分隔开始弹性化: 一是崛起的小城镇成为城市与农村的中介。 二是流动的农民工成为工人与农民的中介。 弹性化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各项管理制度的调整:表现为劳动用工制度开放,粮油供给制度的废除,户籍制度的松动。 (三)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与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叠加并存: (1)含义:行政主导型二元结构:由一系列的行政制度安排来构成;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城市对于农村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2)原因:社会从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 (3)后果:两种二元结构的叠加,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进一步的扩大。30.参考答案:C31.参考答案:A,B,C,D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A,B,C,D34.参考答案: 1、择业观:安稳型择业观与风险型择业观并存。 2、择友观:价值型择友观与工具型择友观并存。 3、择偶观:社会条件型择偶观与个人素质型择偶观并存。35.参考答案: (一)世俗化与宗教。 (二)世俗化与教育。 (三)世俗化与公共领域。 (四)世俗化与大众文化。36.参考答案: 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转型对社会分层的作用。 二是社会分层对社会分层的影响。37.参考答案:D38.参考答案: 第一,二元组织结构影响社会现代化进程。 第二,二元组织结构影响了组织的有效运行和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二元组织结构不利于维护组织稳定,并导致人际关系的畸形发展。 第四,二元组织结构不利于组织成员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C41.参考答案: 1、传统人格的精华仍将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不能全然抛弃。 2、现代人格也并非是完美的理想人格,并不能全盘接受。42.参考答案: 1、社会开放即时不同社会系统之间的相互开放,又是同一社会系统内部不同部分质检单相互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个方面。 2、社会开放既是一种社会性输出,又是一种社会学输入,是包括输出和输入的双向社会过程。 3、社会开放既是一种接受和吸收的过程,又是一种排斥和排泄的过程,社会开放具有接收与排斥、吸收与排泄的双重功能。43.参考答案: 为了使世界体系免于突然的和不能抑制的崩溃、就必须要求人类自觉抑制增长的速率。 一是在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进行参数调整,使每年的出生婴孩人数等于该年预计的死亡人数,实现人口的“零增长”,从而使人口保持不变。 二是在投资率和折旧之间进行调整,使投资率等于折旧率,从而使工业资本保持不变。 三是使资本与人口的水平以及两者的比例安排得与社会价值一致。 罗马俱乐部认为,现代文明危机的根源是权力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分裂:一方面,我们拥有熟练的技术和有关设施,我们拥有机器和现代化的设备、通讯系统、生产性和毁灭性设施:另一方面,我们对安全、主权、人口增长甚至对未来的概念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为了促进和平、正义、发展和民主,由于我们的制度是落后的,人们所发动的事业往往是劳而无功的。如果以上“零增长”的建议得以执行的话,全球就达到均衡状态。44.参考答案: 沃勒斯坦首先提出了世界体系的概念。他认为,用以分析社会现实的适当单位是历史体系。从定义上说,历史体系这个名称指的是这样一些实体:它们具有与生产结构结为一体的分工,一套组织原则和制度机构,及可以界定的生命期限。人类历史上先后存在三种体系,它们是微型体系、世界帝国和世界经济体,后两者构成了世界体系。为了寻求一个合适的分析单位,他放弃了采用主权国家或国家社会作为分析单位的想法,而把世界体系作为典型的分析单位,主权国家的变迁可以作为世界体系演进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加以解释。 沃勒斯坦认为,各民族的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形成一定的世界性体系。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具有范围、结构、成员集团、合理规则和凝聚力。世界体系具有有机体的特征,体系内的生活大体上是独立自主的,体系发展的原动力大体上是内在的,世界体系的生命力由冲突的各种力量构成。45.参考答案: (1)经济增长模式。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社会发展模式实质上将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只要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社会其它方面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2)综合发展模式。以佩鲁“新发展观”为代表,认为社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的全面、综合、整体的发展。 (3)协调发展模式。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各个领域在相互开放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要求某一领域的发展以不牺牲其他领域的发展为前提。46.参考答案: (1)由传统因素瓦解和现代因素生成的异步性造成的错位现象; (2)突然提出的新任务与正在形成的国家能力之间的错位; (3)“示范效应”与不正常的超前现象。47.参考答案:B,C,D48.参考答案:A49.参考答案:B,C,D,E50.参考答案:B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 ①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波浪式跳跃推进的特点 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单向性直线推进,也并非是散乱无序的发展,而是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周期性运动紧密相关。二战以后,经济史家重新提出了“长波”理论的观点,认为自18世纪后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存在着平均每50-60年的长周期,从而形成外向“扩张”与内向“调整”的周期更替。每一次长波都可以再分为利润率增长、加速积累的上升阶段与利润衰退、累计减速、发展减速的下降阶段。在经济繁荣时期,世界工业化核心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正阳自然也刺激了边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②科技革命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是迅速的经济增长成为可能,同时也带动了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变革,从而推进了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三次技术革命不仅引发了生产方式变革、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带动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文化等的不断变革。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力的有效促动,把现代化引向纵深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发展具有连续性和加速的特征,而世界也通过多阶段的发展逐步从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并进一步向信息化时代迈进。 ③世界现代化晋城市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与调整过程 在前现代社会,世界处于多中心的发展阶段,各地区有自己的繁荣标准、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到来,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与影响日益加深,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趋向一致的发展目标: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强国力。但是,在为这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各国现代化的起点、发展速度、发展程度以及在世界现代化格局中的位置却有着显著的差异,并由此形成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格局。西欧和北美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战以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依然受控于不公平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所以,为了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发展空间,促进本国的现代化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还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④现代化是整体性的社会变迁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内的全面发展过程,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也不能代表现代化的整体。单纯经济发展并不能保证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现代化作为一种总体性的发展进程,不仅包括经济发展,更意味着整个社会集体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一系列自我调节及适应性变化,它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所有过程。 不管各国的具体情况和现代化模式有多大差别,现代化都应该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社会变迁形式,都应立足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任何一个社会要想不断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都必须坚持社会发展的整体观,促进社会协调有序,全面发展。53.参考答案:D54.参考答案:A,B,C,D,E55.参考答案:A,B56.参考答案:A,E57.参考答案:C,E58.参考答案: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哦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 (一)迟发展的正面效应正面效应是迟发外生型国家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也被称为“迟发展优势”。 (1)发展动力容易形成。 (2)发展资源可以采借。 (3)发展道路可以选择。 (二)迟发展的负面效应负面效应是迟发外生型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劣势,也被称为迟发展劣势。 (1)可能形成依附性经济。 (2)可能形成依附性政治。 (3)可能形成依附性文化。59.参考答案:A60.参考答案: (1)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特色。 (2)社会转型动力的特殊性,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成为推动社会转型的特殊动力。 (3)社会转型进程的特殊性,中国社会转型既遵从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又独具特色,实际中转型同时发生并相互交错的社会转型。61.参考答案: (1)从其外在形态看,转型期的社会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型。 (2)从其内在依据看,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直接依据将从无形资产转向有型资产。 (3)从其历经过程看,转型期阶层分化将从分化型走向整合型分化。62.参考答案:B63.参考答案: 是迟发外生型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也被称为“迟发展优势”。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动力容易形成。早发内生性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与结果及其所造成的示范效应,有利于迟发外生性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启动和进行。 第二,发展资源可以采借。对于迟发外生型国家来说,社会发展的资源可以直接借鉴和采用,无须自己重新在黑暗中摸索,从而大大减少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第三发展道路可以选择。64.参考答案:B,C65.参考答案:C66.参考答案:D67.参考答案:A,E68.参考答案:C69.参考答案: 失序现象的增多,与社会转型有着密切联系。伴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推进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种规范的约束力和控制力的减弱,社会失序现象也随之增多。“规范真空”、“规范迷乱”和“规范软化”等成为转型社会失序的重要原因。70.参考答案: 区域现代化的过程即会出现区域间差距,又会产生区域间差别,但这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区域间差距是区域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直历史现象,它产生与社会发展而又消失于社会发展,它与社会发展程度成反比。因为社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中所有区域或地区现代化。而不是有的区域或地区发达,有的区域或地区不发达或欠发达。区域间的差别则是区域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或发展趋势,它产生于社会发展而又扩大于社会发展,它与社会发展成正比,因为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异质多样化的过程。区域间的差距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现象,我们应该对它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特别要充分认识和研究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历史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对待他,才能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逐渐使之缩小。区域间差别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就应该在充分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它,即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去进行合理分工,力争做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71.参考答案:A72.参考答案: 倪志伟的市场转型论由三个命题组成: 一是市场权力命题。 二是市场刺激命题。 三是市场机遇命题。 简言之,市场转型论的基本观点是:再分配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向市场的转型导致社会分层机制的变迁。73.参考答案: (1)经济上的窘境表现在消费与积累的矛盾; (2)社会上体现为社会的分化与整合、社会的规范与失范; (3)政治上表现为强化中央集权和政府能力、稳定政治秩序与扩大地方和公民自治组织的自主权、大众参与、政治民主之间的矛盾; (4)文化上的两难窘境。74.参考答案:A,B,E75.参考答案:B,C,D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A,C4.参考答案:C,D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个人素质7.参考答案:C,D8.参考答案: ①公平性原则 这里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人际间的公平,即“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其二,是指当代人际间的公平,即“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②持续性原则 它指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件原理,即在求得发展以满足需求的同时,要估计发展的“限制因素”。知识的积累与技术的开发会加强资源基础的负荷能力,但最终的限度是有的。一旦人类活动超出这一负载限度,那么整个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就会崩溃。 ③共同性原则 它指明了各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个性与共性的相互关系。即各国国情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道路,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体目标,它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应当为各国所共同遵守。9.参考答案: 西欧最初现代化因素的来源,主要来自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城市国家”中的现代化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一种特有的理性经济形式。也就是说,这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不是用于提高消费水平,不是用于政治、军事、宗教和审美目标,而是为扩大再生产而投资。这是形成具有扩张力的“自我维持增长型”经济的最关键因素。 ②以自治和契约为特点的政治模式。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西方的城市国家能建立起真正的公民共同体。这是一种平等的团体.具有独立自主的法人地位。这种政治模式无疑是近代西欧民主政治的前身。 ③理性的、普遍主义的法律。一种以普遍主义为特征的行为规范体系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有利于新型的人与人关系的建立,也是现代社会制度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而古罗马的理性的、普遍主义的法律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与现代性相一致的精神要求。 可以说,西欧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架就是从这三个方面逐步演化而来的。10.参考答案:B,D,E11.参考答案: ①发展中国家应该认识到自己国家在20世纪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过程中,不论在时间条件、空间条件、初始条件方面与近代资本主义国家都有着重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一方面表现为西方国家近代以来的现代化是先发内生的,而发展中国家的今日现代化则带有后发派生性质,但这不应导向对西方的被动模仿。各发展中国家应有自己发展的独特道路和自主性。这是道路的内源性。即“一个社会不能完全照搬另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本国所拥有的资源、需求、文化特性、思维结构和行动方式,找出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和风格”。 ②增加产值并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目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目的是增强该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是增强该民族的素质和提高人民的发展能力。换言之,内源发展的目的是内在目的。 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减少而不能增加对外援的依赖。避免陷入外援消费型社会,即把外债大量用在消费领域,否则不但消耗了大量外资、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诱导”一个民族陷入消费奢华。 ③“内源发展’,强调发展的力量源泉来自发展中国家自身,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广泛参与。 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和技术转让过程,而是一个通过知识、技术引进提高发展中国家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 ④内源发展强调:内源发展是全面的自主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保持经济的自主性还要保持社会生活方式的自主性,价值的、文化的自主性。 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存在于个人与集体的需要和愿望之中。文化赋予各个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发展事业一种特殊和专门的风格。发展不是从外部输入,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合作的自我实现。这是内源发展的实质,是真实发展的实质。12.参考答案:D13.参考答案:A14.参考答案:B,D15.参考答案:A,B,C,D16.参考答案:B17.参考答案: 世界体系理论虽然脱胎于依附理论,但它突破了依附理论中心与外围两极对立的狭隘框框,用一种动态的三维模式来考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兴衰和变迁,提出了中心下降为半外围、半外围上升为中心的习能性,从而回答了依附理论不能自圆其说的东亚四小龙为什么能够在依附于资本主义中心的情况下取得迅速发展的问题。另外,世界体系理论的视野比较开阔,它不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从整个世界体系来看问题,它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第三世界国家,而且还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同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方法论上、它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融为一体,从整体的角度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的结构分析和历史分析,这在理论上是一种创新。他摆脱了在对社会变迁的阐释中存在着的强烈的‘内发型模式’倾向。18.参考答案:A,B,C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民主化21.参考答案:B,C22.参考答案: 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基本理论依托,尤其突出自由竞争;强调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该模式随着英国“撒切尔主义”和美国的“里根经济学”而更趋强化。在经济上其主张削减赋税、自由竞争、放松管制、私有化和鼓励个人财富的积聚。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 经济学角度:经济学家往往把发展与增长加以区别。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收人以及国民产值的提高,而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提高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如:工业在国民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所占百分比的上升以及人民参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金德尔伯格指出,自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发展已开始意味着一种为人们所自觉地探求和指导的社会变革,它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文盲、疾病和死亡率的减少,工业化、城市化、就业比例的增加,分配制度的改进和群众参与决策等方面。 社会学角度:西方社会学家则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不过为了强调社会发展影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把社会和经济相提并论。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增长指社会活动规模的扩大,发展指社会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联结、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活动能力的提高,进步是指社会收益的扩大。发展并不意味着全面的进步,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的扩大、道德水平的下降和犯罪率的提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社会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社会发展不应局限于经济增长。发展是一个综合过程,经济增长是一种动力,但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因为除经济增长之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发展还与和平、人权、民主管理、环境以及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从整体上说,发展意味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它不但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包括社会平等和民主参与、妇女地位的提高、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朗普遍提高。只有把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人类才能实现合理和持久的发展这一综合的目标。25.参考答案: (1)社会关系数量多,异质性强 (2)工具性关系大量存在 (3)临时性与间断性社会互动较多,个人自由感强26.参考答案: (一)非身份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一。首先是户籍身份;其次是编制身份;再次是单位身份。 (二)非行政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二。 (三)非政治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三。27.参考答案: 世界体系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到70年代取代了依附理论成为激进派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侧重于考察现代世界是如何围绕资本主义中心地带把各地区编织到一个共同的互相联系的不平等体系之中的。 世界体系理论是在依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超越了依附理论机械、僵化的立场,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提出了新的解释,并对盛行于社会科学界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 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沃勒斯坦。为了解决现代化理论和发展主义无法回答的非西方社会不发达的问题,他以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观点为指导,借鉴了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年鉴学派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观点,还吸收了结构主义和系统论的一些观点,运用多学科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发达与不发达关系的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二业化、‘城市化的初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剧烈而急速的变动,城市犯罪率的增长,都大大高于农村社区,尤其是以大城市的犯罪率为最高。这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会引发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他们之间的利益出现冲突时,可能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犯罪行为。 二是收入的不均等 城市内部、农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均显著地增加了犯罪率,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社会贫富分化的速度也较快。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分化既表现在城镇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上,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实证研究发现,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拉大都与违法犯罪活动的增多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侵财性犯罪大量增加。高度重视贫富分化问题,采取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并培育容忍合理差距的社会文化,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三是农民工的大量涌入 城市农民工犯罪率的上升是时下不争的事实。在对农民工从农村走向城市所面临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其自身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并且他们与这些复杂化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陌生化,所以,现代社会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变迁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弱化,任何曾经可以成为犯罪诱发因素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犯罪。 四是主流文化失范,衍生出许多的亚文化。 传统的文化冲突理论认为,急剧的社会变迁会带来原有主流规范文化的裂变,分化出诸多亚文化,这些亚文化与犯罪率上升关系密切。从中国的急剧社会变迁看,似乎未见到主流文化裂变成诸多的亚文化,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儒家规范文化、随新中国建立起来的毛泽东规范文化、随对外开放涌入的西方规范文化的共存和碰撞,使人们的信念和价值判断处于一种混沌状态,社会整体的规范文化对犯罪的制约功能下降。30.参考答案:A,E31.参考答案: 区别: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而发展是一个绝对概念。 联系: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32.参考答案:A,D33.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即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明层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产生于16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积累的需要,逐渐扩展到全世界。在世界体系向全球扩展的过程中,世界体系外的国家和地区不断融人世界体系,成为世界体系内的边缘地区,被边缘化的国家和地区则不断地加入整个世界经济的商品链中。沃勒斯坦认为世界体系的扩张具有以下特征:以经济扩张为手段,通过不停顿的资本积累运动,逐步把亚非拉各国都纳入自己的范围;以中心与边缘之间存在的不平等关系为基础确立自己的地位,实现资本的积累,同时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落后状况;世界体系的全球扩张不仅运用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而且还包括了许多强制的文化变革,如宗教、语言、习俗、教育、法律等,从而影响了亚非拉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经济层面:现代世界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其本质特征是为市场销售而进行生产,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也就是说,支配它的是天休止的资本积累,有时称为价值法则。 由于世界体系运行的动力在于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积累,因此在世界体系内部始终存在压迫和剥削,存在周期性的振荡和危机。世界体系既存在着周期的节律,即通过繁荣-稳定-上升-衰退这样周而复始的现象,使体系恢复平衡,又具有长期的发展趋势,即由于结构的不断演化,导致体系偏离原有的平衡状态。在世界体系中,剩余价值的分配是不平等的。因而世界体系在长期的发展趋势中必然存在着一个转折点,它会导致该体系的终结,并被一个或更多的后继体系所替代。 政治层面:沃勒斯坦认为,在世界体系的政治层面存在着多重国家体系,国家作为最大限度进行资本积累的一个关键机制,通过法律和税收渠道控制了大量的剩余价值并进行再分配。国家体系的变化存在着“中心化”(即在世界经济中国家在几个地区不断地垄断商品,利用国家机器在世界经济中使其利润最大化,这些国家成为“核心国家。)和“边缘化”(即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利用不太先进的技术和过多的劳动力。)两重经济两极化,将对应出现政治两极化,即在中心区出现强国,而在边缘区出现了弱国。强国中的一国暂时实现了对他国的相对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于国家体系中。这种相对控制的霸权又是短暂的,每个霸权的结束,每个霸权的结束都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而不是政治一军事原因。霸权国家不可能永远在经济上保持领先地位,因为后进国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霸权国为了维持国内和平,付给工人较高的工资.提供国民较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从而导致经济竞争力下降。再加上战线过长、军事开支过大、经济负担过重,霸权随之结束。 文化层面:沃勒斯坦是把世界文明看作是不同的世界观、习惯、结构和文化。牛顿力学产生以来,追求科学成为文明的象征,这一思潮伴随着英国的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间全球扩展,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文明,这就是现代世界体系在文明层面上的表现。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日趋扩大.对通过科学技术建构美好世界的理念遭到打击。今天,世界体系已经进入一个转型期,它被种种不确定性所困扰,科学正受到质疑,科学与进步再也不能随意联系在一起,一切变得模糊起来。34.参考答案:D35.参考答案:A36.参考答案:B,D37.参考答案: 先发内源型:以英美为代表的最先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走在现代化的前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一切都自发地演进。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内部,主要由民间基层的内在需要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由于它有时间上的充裕性作保障,能充分占取廉价劳动力、各种自然资源和广阔的世界市场,通过殖民掠夺和征服统治,赢得了巨大的剩余价值和垄断利润。同时也把自己所要承担和付出的代价转嫁给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这样,先发国家的整个发展进程表现为缓慢而领先、稳步而主动、渐进而和谐的特征,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在自发成长的渐进过程中也能不断地、从容地得以整合。 后发外生型:以德、俄、日、拉美、东亚“四小龙”为代表的后发国家和地区,因为是现代化的“后来者”,其动力源来自于外部、是在外来压力的挑战下向现代化目标奋进的。当他们启动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摆在它们面前的是既成的不平等的竞争格局,如先发国家对资源的攫取和占有而形成的垄断局面,先发国家所制定的规则制度的制约和束缚等等,后发国家只能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既定格局和规则下求发展。38.参考答案:B,C39.参考答案: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它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等。40.参考答案: (一)世界体系论的创新 (1)世界体系理论突破了以国家为主要分析单位的研究方法。将世界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拓宽了社会发展研究的视野。 (2)世界体系理论克服了依附理论中宿命论的缺陷。在核心与边陲之间引入了半边陲的概念,并指出现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存在着周期性规律,各国地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