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训诂学笔试考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含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陆宗达、王宁总结章太炎更新训诂学的内容和方法的主张有哪几点?2.校勘术语“衍”用来指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的()A、脱漏字B、误增字C、错别字D、通假字3.《诗.大车》:“或以其酒,不以其浆。”《毛传》:“或醉于酒,或不得其浆。”《毛传》指示()。A、下一句省去了无定代词“或”B、两句主语不同C、两个句子都没有省略D、两句的主语一致E、这是倒装句4.《说文解字义证》的作者是()。A、朱骏声B、丁福保C、王筠D、桂馥5.“腕,宛也,言可宛曲也。”其训诂方式是()A、形训B、反训C、声训D、义训6.下列词语中属于来自西域的词语是()。A、蒲桃B、世界C、过去D、刹那7.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A、对校法B、他校法C、文物校书法D、理校法8.古代书面语言中文字的障碍,主要有()。A、避讳字B、讹误字C、古今字D、通假字E、异体字9.以清代学者为例,简述其在训诂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特点。10.《说文.耳部》:“闻,知声也。”段注:“往曰听,来曰闻。”这里是为《说文》“闻”字条作注,原文没出现“听”,段玉裁注“往曰听”,属于旧注弊病中的“逞博烦琐”。11.《诗》:“道阻且右。”郑笺:“右者,()其迂回也。”12.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等。13.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14.()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15.“揆之本卷而协,验之他卷而通。”这话()。A、是王引之提出的B、说明解释词义要注意作家的风格C、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性原理D、是一条训诂原则E、不是一条现代训诂学原则(也是现代应该遵守的)16.“爱”由喜欢义引申为吝啬义,其引申类型为()A、因果引申B、时空引申C、同状态引申D、同作用引申17.“负,背也,置项背也。”使用的训诂方式为()。A、义界B、推因C、右文D、定义18.古书注释中释句的方法有几种?19.《淮南子》:“发笱门。”高注:“笱,竹笱,所以捕鱼。”高注的释义方式是()A、以今语释古语B、以通语释方言C、推因D、描述20.训诂学的任务在于()。A、分析古代书面语的矛盾和障碍B、总结前人的注疏经验C、阐明训诂的体例D、阐明训诂的方式方法E、阐明训诂的原则和运用21.简述《释名》对今天研究的启示作用。22.《水经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句中的“林寒涧肃”应理解为()。A、林寒,涧肃B、林寒,涧不寒C、涧肃,林不肃D、林、涧皆寒而且肃23.校勘术语“夺”用来指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的()A、脱漏字B、误增字C、错别字D、通假字24.淳熙十五年,与辛弃疾鹅湖之会相互唱和的作家是()。25.《礼记》“天子之元士”中“元”义为:()A、首B、善C、始D、大26.简述郭璞《方言注》的特点。27.《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效也。序者,射也。”句中运用了()的训诂方法。2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社”中“可怜”义为()A、可哀B、可惜C、可怪D、可爱29.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30.()注《尔雅》和《方言》。31.《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 〔注〕:“〔以告〕:按照(卫巫)的报告。以,按照,依据。”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32.把异体字叫做“区别文”是()提出的。A、许慎B、王筠C、段玉裁D、章炳麟33.论述《说文》的释义体。34.《说文解字》有打徐本和小徐本之分,大徐本中的“大徐”指的是()。A、徐铉B、徐锴C、徐中舒D、徐无闻35.《诗经•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王念孙认为“诡随”为叠韵联绵字,是指谲诈欺谩之人。《毛传》的弊病是()。A、增字强释B、穿凿附会C、望文生训D、逞博烦琐36.杨伯峻是如何证明《列子》是魏晋人伪作的?37.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里?38.简述训诂术语“谓”和“谓之”的异同。39.《汉书.严助传》:“狼戾不仁。”颜师古注:“狼性贪戾,凡言狼戾者,谓贪而戾。”这种解释的弊病是()。A、望文生训B、不解语法C、穿凿附会D、增字强释40.《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成书于:(),《五经正义》成书于:(),《广雅疏证》成书于:()。41.黄侃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42.简述《经籍纂诂》。43.简述“训诂学”是综合性学科的原因。44.把彼此无关的事理任意牵合强加比附,在训诂可能出现的弊病中被称为()。45.推因的原则是什么?46.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等文化常识47.元杂剧中,描写二母夺一子类型故事的作品是()。48.《诗经•蒹葭》毛传:“唏,干也。”这种直陈词义的训诂方法是()。A、同义相训B、反义相训C、标明义界D、描述比况49.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50.翻译: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史记.伯夷列传》)51.“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中“离”义为()A、陈述B、分析C、临别D、不靠近52.古人校勘时用“作”一般用来()A、指明文字通假现象B、改正错字误读C、指出他书或别本之异文现象D、改正文句颠倒现象E、指出文字错乱现象F、辨析同义词的差别53.什么是通假字?根据什么探求其本字?54.什么是声训的方式?55.“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示尝。”句中“肯”和“綮”是什么意思?56.()都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A、衰老之“衰”B、难易之“难”C、疑问代词“何”D、副词“则”E、特殊的指示代词“所”57.《尚书大传》“元祀代泰山”中“元”义为:()A、首B、善C、始D、大58.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中“孩”是咳的古文。其义为()。59.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五经正义》当中的一种)约而言之有哪些方面的内容?60.《庄子.列御寇》:“槁项黄馘。”《说文》云:“黄馘,谓面黄熟也。”俞樾云:“馘疑癜之假。头痛面色黄。”俞氏此说的弊病是()。A、望文生训B、滥用通假C、增字强释D、穿凿附会61.黄侃所谈到的训诂根柢书有()。A、《广雅》B、《说文》C、《文言》D、《释名》E、《尔雅》62.举例说明古文注释的方法。63.南宋后期,江湖诗人成就较高的有戴复古和()。64.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65.《孟子章句》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66.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67.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里使用的修辞手段是()。A、互文B、变文C、倒装D、比喻68.连绵词“狼藉”又可以写作()。A、狼籍B、狼疾C、狼狈D、孟浪E、犹豫69.为什么说训诂的范围必须扩大?70.语序的作用是什么?71.《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巨著,同时也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72.“郊,距国百里为郊。”的释义方式是()A、以今语释古语B、以通语释方言C、推因D、描述73.杜注还有其他弊病吗?为什么?74.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资治通鉴注》做了哪几项工作?75.下列清代学者为《说文解字》作注疏的有()A、段玉裁B、王筠C、朱骏声D、桂馥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资治通鉴》“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押韵)不再来,”此文“时乎时不再来”断句有误,其原因是()A、不明词义B、不明古音C、不识通假D、不明制度2.()是由时间因素造成的古代书面语言的障碍。A、衍文B、方言的分歧C、字体的异写D、字体的变异3.《后汉书•臧洪传》“洪体貌魁梧”中“魁梧”是()A、复合词B、外来词C、联绵词D、偏义复词4.《说文•木部》:“李,果也。”采用的训诂方式是()。A、形训B、义训C、以共名释别名D、以狭义释广义E、同训5.声训的理论根据是什么?6.“火爰气早来,虫螟为害”中“虫螟”是()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7.简述训诂学的历史性的原则。8.《郁轮袍》杂剧的作者是()。9.古文翻译的方式、方法有哪些?10.训诂学三个时期是()11.简述训诂的实践形式。12.举例分析“犹”的用法。13.简述汉代训诂的成就。14.王力提出了“新训诂学”的主张,新在哪里呢?15.简述孙诒让《墨子闲诂》所做的工作。16.李善的《文选注》:()A、以词语解释准确无误著称B、以声音通训诂做得最好C、通假字的解释有独到之处D、以增补史实详实著称E、以注明典故词语的来源出处著称17.词作风格浑成的作家是()。18.“债”和“责”是古今字,()字先出现。19.解释俚言俗语的著作主要包括哪些?20.学习训诂学为什么必须懂音韵学?21.陆放翁自号放翁时,正任职于()。22.《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例中采用的训诂方法是()。A、递训B、互训C、形训D、义训E、声训23.《左传》里有“梦黄能”,杜甫的“鸣弓射兽能”,两个句中“能”是指什么?24.简述西汉训诂工作发展的原因。25.《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毛传》:“兴也。皋,泽也。言身隐而名显也。”毛亨说“兴也”,是为了阐明原诗中的()。A、句读情况B、文句大意C、修辞情况D、分章情况26.下列作者和著作属于汉代的有()A、韦昭《国语注》B、王先谦《荀子集释》C、杨雄《方言》D、王逸《楚辞章句》E、贾公彦《仪礼疏》F、赵歧《孟子章句》27.简述刘淇《助字辨略》的优点。28.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29.简述“破字”等术语的用法。30.古籍文句在传抄过程中多出了字称为()。A、错简B、衍文C、讹字D、古今字31.举例分析“谓”的用法。32.古代文章中,常有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的地方,这叫做()。33.“宁珠除草茅以力耕手”中“草茅”是()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34.史称“天下语诗文,并称何、李”,“李”指的是()。35.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与一般的集解有什么不同?36.词义的褒贬变化的原因是()A、文化传承B、社会因素C、语言因素D、个人因素E、历史解读37.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8.“训诂学”在解释文句时会涉及哪些问题?39.被称为《春秋内传》的著作是()。A、《公羊传》B、《谷梁传》C、《左传》D、《国语》40.《诗》:“桧楫松舟。”毛传:“楫,()擢舟也。”41.翻译:求矣,言求兄弟也。《毛传》42.“匠石运斤成风”中“匠石”是()A、主谓结构B、同义连用C、偏义复词D、大名冠小名43.《孔子》:“全旅为上,破旅次之。”曹操注:“五百人()旅。”44.简述《辞海》对“训诂”的解释。45.注音的方法有哪几种?46.简述训诂学的现实的原则。47.《诗经•崧高》:“以赠申伯。”《毛传》:“赠,增也。”这条训释是()。A、义训B、同训C、声训D、推求语源E、以本字释借字48.《荀子》:“上能尊主爱下民。”《读书杂志》:“爱下民”当作下爱民,与上能尊主队文。《不苟》、《成道》二篇并云‘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是其证。”这里使用的校刊方法是()。A、对校法B、本*校法C、他校法D、理校法49.简述古代义训的局限性。50.下列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中,主要用于解释实词意义是()。A、《经传释词》B、《经籍纂诂》C、《助字辨略》D、《方言》E、《尔雅》51.《汉书》:“亲二宫之膳。”颜注:“膳()善也。”52.训诂术语“为”、“谓之”,其用途是()。A、解释词义B、辨析同义词、近义词问的细微差别C、校正文字D、说明假借字E、说明古今字53.从训诂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应分属两类。54.《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次第的排列是采用()的编排体例。55.《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引文中省略了宾语()。A、君B、左右C、其D、之(他)56.“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中“夜叉”是()A、复使词B、并列词组C、偏正词组D、外来词57.简述洪诚《训诂学》的优点。58.《诗•大雅•生民》:“诞寞之隘巷,牛羊腓字之。”句中“诞”()。A、的意思是“生、诞生”B、的意思是“大”C、是一个虚词D、是“旦”的通假字59.简述训诂学、语义学和词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60.黄侃《尔雅略说》指出了《尔雅注》的两条缺点是什么?61.词的意义是受社会决定并受社会制约的,这就是词义()。62.什么是误文、形讹、坏字?63.曹植《空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中代语“零落”的使用是为了()A、避重复B、求新雅C、适应格律D、避忌讳64.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A、衍文B、脱文C、讹文D、倒文65.所谓“辨志”,就是指()。A、审明文章的思想内容B、点断文章的句读C、分析文章的句子结构D、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66.陆宗达、王宁提出在运用“以形索义”方法时,必须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67.黄庭坚诗歌的主要风格是()。68.郑廷玉的代表作是()。69.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的,“训”是()的。70.具体到词义训释方面,要做到“务平实,忌好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71.下面的训诂专书,属于音义类的一部是()。A、《春秋经传集解》B、《经典释文》C、《十三经注疏》D、《毛诗故训传》72.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体现的?73.“凡祭祀,饰其牛牲。”句中“饰”是什么意思?74.简述某谓之某与某谓某的区别。75.郝懿行《尔雅义疏》所做的工作包括哪些?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第一,将音、形结合,互相参照,共同作为解义的工具。同时又以词义的探讨为出发点,进一步推动文字、音韵之学的发展。 第二,从文字推出语词,将书面语与口语结合,文献语言与当代方言结合,开展新的词义学和方言词汇学的研究。 第三,仍用形、音、义结合的原则探求由旧词派生新词的规律,也就是把汉语语源的研究科学化。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A,D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C6.参考答案:A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B,C,D,E9.参考答案: 一是初步有了字和词的概念,在训释中加以区分。 二是对词的本义、引申义的关系比较注意,在著作中经常予以指明。 三是注意同义词或近义词中的同和别,对同中有异的词语的辨别十分出色。 四是具有一定的语法观念,对许多语法现象和虚词的研究及阐释都很出色。10.参考答案:错误11.参考答案:言12.参考答案:《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13.参考答案:种是来自在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14.参考答案:朱谋玮《骈雅》15.参考答案:A,C,D16.参考答案:A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 (一)翻译 1、直译。直译指译文与正文词义大致相应,语法结构基本相当的翻译。如:《诗•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毛传:“激扬之水,可谓不能流漂束楚乎?” 2、意译。不拘正文和语法结构的翻译。《诗•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 (二)串讲。就是把句意连贯起来,作概括的讲述。它可以针对一个句子,也可以针对一群句子。如:《诗•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三)点明含意指不解释句子的字面意义,只是指明句子内容的实质,即所谓“言外之意。”《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郑笺:“衰乱之世,贤人君子虽无罪犹恐惧。”19.参考答案:D20.参考答案:A,B,C,D,E21.参考答案: 《释名》从声音的角度来解释词语,它首创声讯的方法,当然《释名》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先秦以来用音同音近的字来释义,即用语音入手的新训法,早为训诂家采用。如《尔雅》《说文解字》等。但其与《释名》有2点不同。 其一在数量上,过去只是偶一为之,而《释名》则全部采用声训。 其二在语言学思想上也大不相同。过去使用声训来宣扬儒家思想,而《释名》则是从语言学上来研究词源,突破了文学形体,突破了拿文字宣扬儒家思想,用语言声音以探求意义。 《释名》保存了许多词语古义,记录了许多有关名物、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的知识,提供了许多探求语源的线索。此外,它所提供的东汉末年语音资料,可以据此考察当时语音的演变,也是很宝贵的。22.参考答案:D23.参考答案:A24.参考答案:陈亮25.参考答案:B26.参考答案: 首先,对《方言》的体例有所揭示。 其次,从注释内容看,郭注疏通字词,音义兼注。包括说明被释词、说明解释词、说明古今方言发生变化、说明词义古今演变、探求得名来由、说明文字变化、说明语音变化。 再次,从训释方法看,郭注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一是晋代语言解释古语; 二是用双音词解释单音词; 三是以《尔雅》与《方言》互证。27.参考答案:声训28.参考答案:B29.参考答案:①周秦时代每年秋天都派人作轻车到各地采集方言,回来加以整理。②杨雄很喜爱方言,曾利用外地人在首都的机会,广泛进行调查访问,积累了可观的材料,历时二十七年,写成了九千字的《方言》。30.参考答案:郭璞31.参考答案: 这样的注解不对。 作注者的意思是“以告”为介宾结构作“则杀之”的状语。但“则”作为连词没有连接介宾状语的用法,把“以告则杀之”看作单句不符合汉语语法。其实这应该是个复句,前后分句的主语并不相同。 意思是:巫把自己侦探到的谤王者告知厉王,厉王就把谤者杀死。“以”虽然是介词,但介绍的对象不是“告”,而是省略的“谤者”。32.参考答案:B33.参考答案: ①《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 ②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如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如刃,象刀有刃。休,从人从木。 ③有不少字的解说必须承篆文来连读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如,参,商星也。应解为:参商,星也。 ④用“读若”“某声”说明字的读音。如哙,读若快。江,从水工声。34.参考答案:A35.参考答案:A36.参考答案: 主要是从以下几点: 1)《天瑞篇》有“数十年来”的话,这是先秦两汉时所没有的,而和后代如《世说新语》的“有苍生来”相似。 2)《天瑞篇》有“舞仁义”、《仲尼篇》有“为若舞”,“舞仁义”的“舞”是玩弄的意思,“为若舞”的“舞”是戏弄、欺侮的意思,“舞”的这两义都不见于先秦。 3)“都”作副词用,如《黄帝篇》:“心凝神释,骨肉都融。”是魏晋以来的常见用法。 4)《说符篇》:“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所以”的连词用法,先秦所无。 5)《说符篇》有“不如君言”的话,“不如”是“不像”义,而先秦“不如”则是“不及”义,两者不同。此外,像“放意”、“婚宦”等词都是汉以后才见的词,《列子》中也出现了。37.参考答案:他们不盲从旧说,也不妄立新说。破旧说也好,立新说也好,都强调有充分的根据。戴震提出过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义理指指导思想;考据指名物制度的考核与校勘、辨伪、工作,词章指讲究语法、修辞、逻辑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38.参考答案: 训诂术语“谓”和“谓之”相同的是都可以用来解释词义,但其作用和解释时的方式不同。“谓”一般用来表示以一般释特殊或以具体释抽象,“谓之”一般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用“谓”时被解释的词语放在其前。如《论语》何晏注,“后生谓少年。”用“谓之”时被解释的词语放在其后。如《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39.参考答案:A40.参考答案:魏晋南北朝;唐代;清代41.参考答案: ①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②(1)《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 (2)《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 (3)《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 (4)《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42.参考答案: 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书。清代阮元撰集,臧镛堂、臧礼堂等纂校。嘉庆三年(1798)刊行。全书按照《佩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增补。卷次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共106卷,别有补遗106卷,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采用古书达100多种,收字13349字(异体字不在内)。 古代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古书文句中的训解几乎都汇聚在一起了。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在字的训释之外,还兼顾到经传的异文,字的假借和古文异体,这些都列于每字之末,至于《玉篇》、《广韵》、《集韵》等书也有字义训释,本书均不录,这是由于那些书中大部分的训解是根据前代经传子史的注释而来,本书已然具备,就不必重复。本书由于成于众手,采录时不免有遗漏,而且也不无讹误,读者用时不能不检视所举的原书。另一点是本书没有给字加注音,一字二音,四声不同的,在列举字义时有相混不清的。43.参考答案: 我国传统语言学统称为“小学”。后来从“小学”里先后分化出了以研究汉字形体为主要内容的文字学和以研究字音为主的声韵学。于是“训诂学”就成了,以研究字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但是,训诂学并不是与文字学、声韵学等学科没看一点关系了。训诂学要研究词义,它就不仅要运用词义学的研究成果,还要运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通过字形的分析,达到分析字义的目的。同时,由于字音有时与字义也有一定的关系,训诂学还要运用声韵学的研究成果。有时,对词义的训释还要涉及语法学、修辞学、校勘学甚至考古学等学科,所以说,“训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44.参考答案:穿凿附会45.参考答案:因的原则便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46.参考答案: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47.参考答案:《灰栏记》48.参考答案:A49.参考答案: ①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 ②原则是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50.参考答案: 伯夷、叔齐虽然是贤德之人,但实际上是在得到孔子的颂扬后,声名才更加显扬;颜渊虽然好学,但也要追随在贤者之后,德行才更加突出。而一般的隐士,他们的德行虽然有的跟伯夷差不多,却由于没有好的机遇,大都名声被淹没而不能称扬于世,真是可悲呀!51.参考答案:A52.参考答案:C53.参考答案:通假字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由于语音相同和相近,而可以相互假借和通用的字,如早、蚤和无、毋。构成通假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字和借字必须同时存在;二是本字和借字必须语音相同或相近。由于本字和借字只有语音上的联系,而不存在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因此,本字的探索中必须以语音为线索,而且要依据要先秦的古音。54.参考答案: 又称音训,又称因声求义。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 一利用形声字如“萧之言肃也”。 二利用音同或音近字。音同字“田,填了,五稼填满其中也”。音近字“干,涧也”。三利用同形字。55.参考答案: 肯:紧附在骨头上的肉。 綮:筋肉聚结处。合为筋骨结合处,要害之地。56.参考答案:A,B,C,D,E57.参考答案:C58.参考答案:婴儿笑59.参考答案:一是阐明、维护杜注。孔颖达为杜预《春秋左传集解》作疏,认准了杜氏注《左传》的正统地位,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为之阐明疏通;在他人注解与杜注有分歧时,处处维护杜注。二是补充杜注。杜预《集解》有许多地方或阙略未注,或语焉未详,孔颖达对其补充词语注释、说明语法修辞、考明古制。此外,孔疏还有校正文字、说明句读等内容。60.参考答案:B61.参考答案:B,C,D,E62.参考答案: (1)仔细研究原文注释古文,首先要仔细研究原文,了解作者的思想写作的背景,这样便于把握文章的内容,做到注释准确。如,段成式《酉阳杂俎》:“大历中,太原偷马贼诬一王孝廉同情,拷掠旬日,苦极强首。”同情,指同此案情。 (2)利用已有的注释从汉代注经开始,以后历代学者对一些古书进行了注释。这些注释对我们阅读和重新注释古文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如,扬雄《法言•序篇》:“蠢迪捡押”。晋人李轨注:“蠢,动也。迪,道也。捡押,犹隐括也。言君子举动则当蹈规矩。” (3)善于利用工具书《商君书•农战篇》:“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查《辞海》、《辞源》、《康熙字典》都没恰切可取的解释。《经籍纂诂》:“劳,懒也。”文天祥《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情凭谁雪?”“铜雀春情”见《邺都故事》。“金人秋泪”见《佩文韵府》。63.参考答案:刘克庄64.参考答案:①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今文经学。②在汉武帝时,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的古文写的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③这两种经书只是字体不同,后来形成了今文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④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经在孔丘前便存在。65.参考答案:赵歧66.参考答案: ①词义又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运用而逐渐演变。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如古代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后就泛指江河。这就是词的扩大。词的缩小如古代“禽”指飞禽走兽,现指飞禽。转移,如寺庙的寺,古代指官府中官员办公的地方,后佛经传入中国安放于白马寺,后就为寺庙、寺院。涕,古代指眼泪,现指鼻涕。 ②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的方向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粗疏到精细。如果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文献中了。67.参考答案:C68.参考答案:A,B69.参考答案: 传统训诂学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一开始就是以经书为中心,直接为读经服务的。训诂家们在解释字义时,固然也追求字义的来源及其演变,但他们往往只重视汉代以前,汉代以后就很少道及。同时,他们对一些所谓的俗字也往往重视不够。而事实上,语言发展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新的词语出现,方言俗词意义的研究有时也是很有意义的。所以现代训诘学如果仍只以经书为中心进行研究.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应扩大训诂的范围,要把语言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看作有同等的价值,要研究每一个词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死亡,只有这样,训诂学才能真正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部门,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于它的任务。70.参考答案:第一种,是借助语序表示客观事物在主观感触上的先后。第二种,为了重点突出,紧接上文,而颠倒语序。第三种,为了协调声律而改变语序。71.参考答案:文字学72.参考答案:D73.参考答案:是望文生训,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合。它的实质就是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没有注意作为语言内在因素的语音。杜注把易理解为容易,就是只就某字的字面加以解说。74.参考答案:1)是注明读音。2)是说明文字。3)是解释名物。4)是考释词语。75.参考答案:A,B,C,D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B,C,E5.参考答案: 声训起源很早。如《易经》:“乾,健也”。“坤,顺也”。《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些都是声训。到汉代,应用较广。汉末刘熙又作《释名》一书,专门用声训解说词义。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 语言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从字形来说,一个字有古形,如甲骨文的字形、金文的字形、篆书的字形等;有今形,如隶书的字形、楷书的字形等。从字音来说,有些字的读音也许没有多大变化,但大多数字有它的古音(上古的字音和中古的字音),也有它的今音。从意义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在语言的几个要素里,词义的变化是最快的。它不仅有古义、今义的差别,多数词的古义又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不同。正因如此,在解释词义的时候,一定要有历史的观点,坚持历史的原则,把词义的变化看成动态的,不能静止地看待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词义的产生、发展、变化理清。8.参考答案:王衡9.参考答案: 古书翻译的方式有直译、意译两种。 (1)、直译《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血统吗?” (2)、意译《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复、三代的制度不相袭用,各用各的方法治国,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违背前代的做法,而是因为时代变了。)” 翻译中对词语的处理方法: A.沿用。是指在翻译中原文的某些词语仍可采用,不必变动。 B.扩充。是指在多数情况下,要把古单音节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C.增补古代汉语的句子省略成分较多,翻译是需把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 D.替换指在翻译时,用现代汉语中的通行的词语替换古文中的难懂词语。 E.删除指古词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可省略不译。 F.调整指在翻译中,遇到古今汉语的词序不同部分,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来。10.参考答案: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11.参考答案: 训诂的实践形式也就是训诂成果的表现形式。章炳麟在《国故论衡》中归纳为通论、驸经、序录、略例四种。《训诂学导论》则概括为如下几类: 一是解释语义的专著。包括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释名》、《广雅》等;专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说雅》、《选雅》等;解释部分词语的,如《通俗文》、《训诂文字略》、《恒言录》等。 二是音义兼注的专著。也包括注释群书音义的,如《经典释文》、《群经音辨》、《玄应音义》等;单注一书音义的,如大量的注释书。 三是形音义合解的专著。包括每一字都解说形音义的,如《说文解字》、《字林》、《玉篇》、《类篇》、《字汇》等l不是每字都解说形音义的,如《匡谬正俗》、《通雅》等。 四是注释书。即历代训诘家给古书作的注解。从汉代开始.直至现代,此类训话形式最为普遍。 五是其他。包括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和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如《周易·蒙》:“蒙者,蒙也”等。12.参考答案: “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用来解释词义时,主要是沟通词的相关含义和古今变化。 例《汉书·陈胜项籍传》:良与俱见沛公,因伯自解与羽。 颜师古注:自解,犹今言分疏也。颜师古用当时(即唐代)的语言解释汉代的语言。13.参考答案: (1)古书注释大批出现: 1.儒家经典的注释大批出现; 2.道家和其他著作也有一些注释。 (2)出现了通释语义的专著。《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扬雄的《方言》、刘熙《释名》、服虔《通俗文》、佚名《小尔雅》。《方言》不仅是训诂学的重要著作,而且是我国方言学的先驱。《释名》因声求义,推求事物名称的由来,为我国语源学开了先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是我国训诂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14.参考答案: 何九盈把它概括为六个方面: 第一,研究语义,要有历史的观点。王力指出,前人讲字的本义和引申假借,固然也是追究字义的来源及其演变,但他们只重视汉代以前的材料,汉代以后很少道及。新训诂学首先应该矫正这个毛病,把语言的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看作有同等的价值。 第二,关于词义演变,旧训诂学只限于讲本义、引申义,王力则引进“西洋旧说”,用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方式加以说明。此外,他还指出必须注意忌讳法。 第三,旧训诂学比较重视语音和语义的关系,但对语法和语义的关系则很少有人注意。王力指出,语法可以证明语义,对语法的不同理解会影响到语义的解释。 第四,研究语义的产生及其演变,应该突破字形的束缚。有些字,形虽不古,而意义则很古,如“糖”字。有些字,形很古,但意义不古,如“抢”字。 第五,从历史上观察语义的变迁,应该具有明锐的眼光,不忽略任何细微的变化。有时候,我们只须利用前人所收集的资料,另换一副头脑去研究它,就可以有许多收获。 第六,语义研究应该与文化史相结合,一切的语言史都可认为文化史的一部分,而语义的历史又是语言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去观察语义的变迁,然后训诂学才有新的价值。15.参考答案: 首先是校文字。《墨子》一书用字古奥,讹误衍脱之处比比皆是,难以卒读,孙氏比较诸家之说,择善而从。 其次是明句读。《墨子》艰深难读,有不少地方该在哪里断都难以判定,每逢这类场合,孙氏总是用“句”表示该字下应点断。 再次是正训诂。包括说明用字问题、诠释实词词义、说明虚词用法。16.参考答案:E17.参考答案:周邦彦18.参考答案:责19.参考答案:1)服虔的《通俗文》;2)何承天的《纂文》;3)陈士元的《俚言解》;4)翟灏的《通俗编》;5)钱大昕的《恒言录》;6)郝懿行的《证俗文》、《晋宋书故》。20.参考答案: “可以说不懂音韵学是无法进行训诂。训诂是解释古代典籍中的语言的,它的内容是意义,它的形式是声音,语言的意义同源。词义的发展变化、词语的孽乳派生,文字的通用假借从本质上是依托于声音而不是依托于字形。”所以,解决音的问题,是求索词义的前提。但语音是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的。词语变化以后,派生词的语音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根词之间因此便不再同音。文字借用后,也可能因为声音的演变而使借字与本字不再同音,或因音变而产生同字异读异义的现象。这些音变都与探求语义有直接关系,可以称作训诂音变。训诂音变是有一定规律而不是杂乱无章的。通过声音探求词义时,必须不断总结训诂音变的规律,找到声音变化的轨迹,而是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借助音韵学的研究成果。”陆宗达、王宁先生在这里明确指出了音韵学对训诂学的重要辅助作用,因语音和语义的密切关系,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声音来探求语义。但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古今语音差别较大,对于声义相通的字,应该按作品写作时代的声音来考察。因此,要掌握音韵学知识,要运用音韵学研究成果来训释古义。通过语音联系来破除假借字,探求本字。古书中的假借字,既是个文字和词汇的问题,也是个重要的语音问题,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相近。假借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正常、不规范,好象写别字,但在上古却是允许的。所以先秦两汉的作品,假借现象便很普遍。 例如《诗经•魏风•硕鼠》一篇很简短,就有四三处假借: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贯”清人认为是“宦”的借字,宦:侍奉,后来认为是“豢”的借字,卷:喂养。贯古属无部母平声。匣母元部去声,音近假借。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女”泥母,鱼部,上声,“汝”日母,鱼部,上声。“泥”“日”在上古同属鼻舌音,只是发音部位略有不同,二者古音十分相近,音近假借。 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逝”通“誓”是发誓的意思。和它的本义“离去”或引申义“死亡”毫无关系,二者古音却是禅母,月部,入声,音同假借。 ③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直”是“职”的借字,职,引申为“所”,《管子•版注释》“得春职”即“得其所”,《汉书•宣帝纪》“毋令失职”即“毋令失所’,因此“直”在这里与“所”同义。“直”、“职”古音都是章母,职部,入声,音同假借。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先秦两汉古书的假借自然是根据上古的读音,所以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别假借字。音韵学给训诂的贡献除了上述所言的帮助我们认识文字通假以阐明词义,探寻同源词以沟通词义外,还可让我们了解古今语的传承关系。系联古今不同的用字。古今语的传承也是以声音为线索的。如《伐檀》:“河水清且涟猗。”《说文》:“澜,太波为之,涟,澜或从连.”段玉裁注:“古阑,涟同字,后人用乃别为异字异义同音。21.参考答案:四川22.参考答案:B,D23.参考答案:两居中“能”是指熊。24.参考答案: (1)语言文字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般人对古音古义已经不能理解,由于隶书和古文的差异,文字上存在着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 (2)师说差异,就是西汉经师对经书的解释各不相同,各家弟子恪守师说,为后来学者留下比较研究的领域,从而推动训诂的发展。 (3)当时统治者出于政治的需要,尊儒学经,就得精通训诂,所以训诂得以兴盛。25.参考答案:C26.参考答案:C,D,F27.参考答案:第一,征引广博。取材范围不限于先秦、两汉典籍,扩大到六朝、唐宋至明清。第二,释义精当。刘氏对不少词语的解释都很切当。第三,纠正前人的误释。《辨略》的解释每有新义,一些条目纠正了前人的曲解。28.参考答案:小学29.参考答案: 破字,也叫“读破”、“破读”、“改读”,易字,其作用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的,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引其父王念孙说:“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之,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故毛公《诗》传多易假借之字而训以本字,已开改读之先。至康成笺《诗》注《礼》,屡云‘某读为某’,而假借之例大明。后人或病康成破字者,不知古字多假借也。” “破字”、“易字”有时也指改正形误的字,如破字,读破,还用来改变某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或词性的转变。通常是改变声调。30.参考答案:B31.参考答案: 用“谓”解释词义,多为词义的具体指向。可能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特殊义、灵活义,也可能是具体所指的人或事。 例《汉书·循吏传》: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颜师古注:胜谓以威力克而杀之,安谓以德化抚而安之。 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统称,谓孔子也。”32.参考答案:互文见义33.参考答案:D34.参考答案:李梦阳35.参考答案: 集解是一种汇集多家注解有时也参以己意的古书注解体式。 一般的集解汇集的是多家注解,而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汇集的是《春秋》的经和传。 一般的集解实质上是在编辑旧注,合成多家之言,而杜预的集解是撰作新注,基本上是他的一家之言。36.参考答案:B,C37.参考答案: ①忌讳由来已久。国讳,避讳皇帝的意思。如秦始皇名政,以“正月”为“端月”。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唐太宗名世民,“三世”变为“三代”,“生民”变成“生人”。 ②家讳。对亲属长辈的避讳。如李贺之父名“晋肃”,跟“进士”同音,所以李贺未参加进士考试。 ③对所厌恶的事的忌讳。如皇帝去世叫崩,去厕所称更衣、出恭等。38.参考答案: 解释古籍中文句的意义是训诂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古代典籍都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解释文句意义首先就要分析古文的句读.弄清古文何处该断。句子断开了,才谈得上去理解它的意义。其次,解释文句还要涉及对句意的疏通。因为古文的意义之所以不容易理解,除了字词的意义之外,还有一些不属于解释字词的范围;或者说,有时各个字词的意义弄清了,并不等于整句的意思就清楚了。还要结合句子的结构、语气、表达方式等,才能把句子的意思解释准确。有时候,解释文句的意义还会涉及到对语法现象的阐释。因为有些句子只有把字词之间的语法关系确定以后,句意才能解释明白。39.参考答案:C40.参考答案:所以41.参考答案:原、隰虽然是人们聚集的场所,但人们所求的是兄弟。42.参考答案:D43.参考答案:为44.参考答案: 《辞海》在总结前人对训诂的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各有关说法,给训诂所下定义及引例是: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如《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诂”,如《尔雅·释诂》:“乔、嵩、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