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业水平阳光测评初一历史2023.04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3大题,共30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填涂考试号;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临颍令刘旷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材料体现隋文帝的治国主张是()A.发展生产 B.改革制度 C.注重吏治 D.提倡节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表明隋文帝严惩贪官污吏,故材料体现了隋文帝注重吏治的治国主张,C项正确;材料只说到刘旷接受地方官馈赠,没有涉及生产发展、制度改革和提倡节俭,排除ABD项。故选C项。
2.“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材料表明大运河的修建()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便利北方地区粮食向南运输C.推动南方成为政治中心 D.大量征用人力致使徭役繁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可知,材料强调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A项正确;便利北方地区粮食向南运输与题干材料“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没有涉及推动南方成为政治中心,排除C项;大运河的修建确实大量征用人力致使徭役繁重,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下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自古就有佩戴“长命锁”的风俗,一般为银质,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图中一枚刻着“状元第”的银质“长命锁”,表达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可以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状元,可见当时科举制对百姓社会的影响,故选D;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并且不能体现图中的含义,排除。4.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他()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D.完善科举,扩充国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则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古代的君主就像船,老百姓就像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深刻认识到君舟民水的关系,对百姓存有敬畏之心,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民众负担,以此来稳固统治,这与“君舟民水”最接近,C项正确;材料中“君舟民水”强调的是君民关系、以民为本,“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强调的是用人政策,“勤于政事,戒奢从简”强调的是唐太宗勤俭节约,“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规模”强调的是唐太宗注重人才,均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ABD项。故选C项。5.武则天死后留无字碑,意为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如若给武则天补写碑文,下列评价最恰当的是()A.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视农业,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彰显贞观遗风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起到消极影响D.政启开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有贞观遗风,B项正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A项;打击政敌,任用酷吏的确是武则天的统治手段之一,但不适合写在主要歌颂功绩的碑文之中,排除C项;武则天的确政启开元,但唐朝真正进入鼎盛时期还是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的时候,D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中对工具的介绍,有个别关键词,比如“竹筒”,“灌溉”等,由此结合所学可知,此工具为隋唐时期的筒车,由于农业灌溉,也反映出当时古代农业的发达,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7.如图所示,图片内容共同反映唐代()唐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妓壁画A.经济的繁荣发展 B.政治的清明稳定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图片“唐女子骑马雕塑”“《弈棋仕女图》”“吹排箫乐妓壁画”可知,题干图片体现了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社会风气兼容并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D项正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社会风气的开放,与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清明稳定、文学艺术的兴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8.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的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唐朝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珎A.审美观念一致 B.文明相互借鉴 C.文明交流频繁 D.铸银水平相当【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日本的和同开珎银币明显是仿造唐朝开元通宝的形制和重量,说明当时中日之间文明交流频繁,C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借鉴学习中华文化,并没有体现中日两国审美观念一致或铸银水平相当,AD排除;题干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华文化,但没有反映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借鉴,无从得出相互借鉴,B排除。故选C。9.日本宗教学家山折哲雄曾说:“玄奘有四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学家,第二张面孔是伟大的旅行家,第三张面孔是伟大的翻译家,第四张面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下列史实符合该人物事迹的是()A.远航亚非三十多国 B.远去天竺取经C.远赴日本宣扬佛学 D.开通丝绸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玄奘有四张面孔,第一张面孔是世界上著名的佛学家,第二张面孔是伟大的旅行家,第三张面孔是伟大的翻译家,第四张面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结合所学知识,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貌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B项正确;“远航亚非三十多国,宣扬国威”的是郑和,排除A项;“远赴日本宣扬佛学,传播文明”的是鉴真,排除C项;“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与张骞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句一反映的是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B符合题意;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A排除;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C排除;安史之乱之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排除。故选择B。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写的诗句。唐朝后期,黄巢带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唐都,建立政权。唐末的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为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拉开三国鼎立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A项正确;黄巢起义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排除B项;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排除C项;赤壁之战拉开三国鼎立序幕,排除D项。故选A项。
12.从图1到图2历史形势的变化说明()A.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前朝的形势图看,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割据更加剧烈,五代十国实际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说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B项正确;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分裂割据的形势,无法体现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自唐至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不能说明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排除C项;唐末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形态都是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907年,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因此,①为隋朝、②为唐朝。隋唐时期,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对外贸易活动频繁,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因此,隋唐时期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指春秋战国时期,B项是指秦汉时期,C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均与题干“①②(隋唐时期)”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加重人民的负担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使北宋走向衰亡 D.加强了社会管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人民的负担,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安石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排除B项;使北宋走向衰亡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加强了社会管控,排除D项。故选A项。15.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讲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外任,想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成为一时之笑谈。通判让人避之是因为()A.监督制约知州 B.是知州的上级官员C.负责考核知州 D.掌握地主的军事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但得有蟹、无通判处,则可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通判监督和制约知州,A项正确;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排除B项;通判监督知州,而不是负责考核知州,排除C项;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通判并不掌握军事权,排除D项。故选A项。16.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旨在说明()A.宋朝皇帝之死对辽影响较大 B.辽朝大臣对宋怀有好感C.宋辽和好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辽朝皇帝主张休养生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宋真宗时,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宋朝皇帝之死对辽影响不大,排除A项;材料是从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说的,不是从私人感情说的,排除B项;材料是从宋辽双边关系说的,不是说辽朝皇帝主张休养生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7.近期,张艺谋导演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备受关注,引发热议。《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此处“胡虏”与“匈奴”指哪一少数民族()A.契丹族 B.土家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答案】D【解析】【详解】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胡虏”“匈奴”指的是与南宋对抗的金政权,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D项正确;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辽,排除A项;岳飞对抗的是金政权,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而不是土家族,排除B项;蒙古族建立元朝,排除C项。故选D项。18.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很多。这表明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活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税收成为国家最主要收入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答案】D【解析】【详解】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活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故选D项。19.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A.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C.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宋代政策对经济的支持,推动了宋代“不夜城”的出现,使宋代的商铺能够“24小时营业”,从而形成繁荣的夜市,所以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C符合题意;A的内容与题干的内容无关,排除;B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2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作《清明上河图》,下列诗句与其描写内容相符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的繁华,画面中的桥是汴河上的桥,所以D项中的“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符合题意,D项正确;A项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反映的东晋名门王谢的衰落,B项中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的偏安江南,C项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东吴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岳飞抗金》历史剧 B.电视连续剧《杨家将》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壁画《契丹人引马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对第一手史料的定义,可知壁画《契丹人引马图》正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创作的壁画,是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D项正确;《岳飞抗金》历史剧和电视连续剧《杨家将》都是后来创作的内容,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资治通鉴》的确编撰于北宋,但记录的是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无法直接用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排除C项。故选D项。22.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代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可知材料表明的唐朝到宋朝对待商业的发展已经出现变化,商铺取代城防,可知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D项正确;宋代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A项;宋代的治国方略是重文轻武,而不是以德治国,排除B项;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唐代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排除C项。故选D项。2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给予成吉思汗极高的评价:“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20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下列史实最能支撑该观点的是()A.完成蒙古统一,并建立政权 B.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C.改国号为元,最终定都大都 D.率军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多年奋斗,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并建立政权——大蒙古国,这说明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A项正确;1227年铁木真死去,蒙古在1234年与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排除B项;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最终定都大都,排除C项;忽必烈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24.元朝建立后,为了对广袤的土地实施有效的统治,地方上推行()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设立了行省制度,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排除A项;秦始皇正式确立了郡县制并在全国推行,非元朝开创,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非元朝开创,排除D项。故选C项。二、填空题:共3题,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他享有“____”的美誉;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答案】①.诗仙②.景德镇【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被誉为“诗仙”;中国的瓷都是景德镇,兴起于宋朝。故答案为:诗仙;景德镇。26.唐朝时期,《____》对西域、中亚和印度的地区地理知识的记载,成为了解当时各区域自然与人文现象的主要资料来源;北宋_____的政治特点,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答案】①.大唐西域记②.重文轻武【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大唐西域记》对西域、中亚和印度的地区地理知识的记载,成为了解当时各区域自然与人文现象的主要资料来源;北宋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答案为:大唐西域记和重文轻武。27.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置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机构;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由____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答案】①.澎湖巡检司②.宣政院【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机构;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共3题,其中第28题6分,第29题7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货币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唐王朝建立之后,于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始铸行“开元通宝”钱……标志着自汉武帝以后六七百年间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五铢钱”退出了流通领域。“开元通宝”钱的“开元”词,具有“开国”、“开辟新纪元”的吉祥含义。——摘编自曾维华《中国古史与名物》材料二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在西夏陵墓、遗址、城址考古中,所有的铜钱窖藏,都以北宋钱为主,占80%—90%,西夏钱没有超过2%……西夏虽然铸造钱币,但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不是西夏钱,而是北宋钱。——摘编自牛达生、陈育宁《西夏钱币研究》材料三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宋朝的四川成都,绝非偶然。因为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居于世界最先进地位,四川成都又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为用相同的纸张印造图案精美、复杂、别人难于仿造的纸币提供了技术条件。——摘编自黄育玲《纸币的产生与印刷术》(1)据材料一,指出开元通宝中“开元”的含义。(2)西夏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据材料二,分析西夏货币的主要特点。(3)据材料三,分析四川成都产生纸币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货币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1)“开国”、“开辟新纪元”(2)民族:党项族特点: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是北宋钱。(3)条件:四川成都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名称:交子。(4)货币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货币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标志着自汉武帝以后六七百年间一直占主导地位‘五铢钱’退出了流通领域。‘开元通宝’钱的‘开元’词,具有‘开国’、‘开辟新纪元’的吉祥含义”可知,开元通宝中“开元”的含义是“开国”、“开辟新纪元”。【小问2详解】民族:根据所学可知,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在西夏陵墓、遗址、城址考古中,所有的铜钱窖藏,都以北宋钱为主,占80%—90%,西夏钱没有超过2%……西夏虽然铸造钱币,但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不是西夏钱,而是北宋钱”可知,西夏货币的主要特点是西夏钱币制度深受北宋影响,西夏社会流通的主要币种是北宋钱。【小问3详解】条件:根据材料三“当时宋朝的经济发展居于世界最先进地位,四川成都又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为用相同的纸张印造图案精美、复杂、别人难于仿造的纸币提供了技术条件”可知,四川成都产生纸币的有利条件是四川成都是宋朝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都生产质地精良的麻纸和先进的雕版印刷技术。名称:根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交子是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货币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货币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推动货币发展。29.某校七年级学生围绕“历史核心素养”,开展了一场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时空观念】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史料实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认识的重要证据。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宋代谚语材料三“(江南)民户繁育,将(以往)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书》【家国情怀】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材料四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摘编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材料三共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四,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以及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交流路线海陆并举(范围广),(丝绸之路)海外贸易繁盛。原因:手工业发达和商业繁荣,政府开放的贸易政策。(2)经济重心南移(或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原因:南方劳动力充足,人们辛勤劳作,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社会稳定,南迁人口带来先进的技术。(3)新内涵:世界意识。意义: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解析】【小问1详解】据材料看出,唐朝对外交流海陆并举,中外贸易繁荣;其主要原因是唐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实行开放贸易政策。【小问2详解】材料二说明宋朝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也说明江南经济发展起来,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经济现象是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小问3详解】家国观念的新内涵根据材料中的“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得出是世界意识。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因此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暑假工兼职档案协议书
- 有两个孩子离婚协议书
- 烧烤店安全合同协议书
- 小区充电桩免责协议书
- 老年征婚协议书
- 聘请股份协议书
- 有其他垃圾收运协议书
- 贝壳认购协议书
- 空乘培训协议书
- 经营担保协议书
- (完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子政务概论-形考任务5(在线测试权重20%)-国开-参考资料
-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生物地理合卷试题(含答案逐题解析)
- 概率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山西省电子政务外网初步设计方案
- 办公楼室内装饰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技术标范本
- 执业医师法培训课件
- 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素养课件讲解
- 2024年咸阳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3年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程
- 小学新眼保健操比赛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