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诊脉课件_第1页
漫话诊脉课件_第2页
漫话诊脉课件_第3页
漫话诊脉课件_第4页
漫话诊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话诊脉

漫话诊脉

到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当时开始出现的重要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和稍晚的《难经》中,已经对脉诊有许多详细论述。

内经脉法

《内经·灵枢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内经。素问》:“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扁鹊脉法

扁鹊又名秦越人,渤海郡人,以善诊脉而著称于世。《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扁鹊脉法思想源出自《难经》,相传为秦越人所著。唐·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注》自序曰:“黄帝八十一难者斯乃勃海秦越人所作也”。故足以说明《难经》中一难至二十一所述脉学内容皆为扁鹊脉法思想也。后世称为“十怪脉”的虾游、鱼翔、偃刀、转豆等,其描述亦首见扁鹊,而《内经》所无。

1.源远流长漫话诊脉

其它

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了《脉经》一书,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

明代的李时珍著《濒湖脉学》取明代以前脉学精华,载二十七脉,为口诀形式,多作为中医启蒙教材之一。

漫话诊脉

2.《内经》脉诊的部位

脉诊的部位有3种:

②三部脉诊法

即察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也有加上足少阴(太溪穴)以候肾气的。

③寸口诊法即诊察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难经》独取寸口。

①遍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见三部九候)。

漫话诊脉

遍诊法和三部脉诊法已很少采用,只在危急的病证和两手无脉时才诊察人迎、趺阳、太溪,以确定胃肾之气的存亡。

漫话诊脉(1)《素问。三部九候论》载有三部九候法,又称遍诊法,几乎涵盖了全身所以的浅表动脉搏动处,三部是天、地、人三部,每部又有三个不同的部位,故称九候,每候分属一条经络,那一候搏动异常,就代表哪一个相应的经络、部位、脏腑出现了问题。

3古今脉法

漫话诊脉(2)《伤寒论》常用寸口、趺阳、太豀脉的诊法,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以趺阳脉候胃气,以太息脉候肾气,如果患者寸口脉绝,还要候趺阳脉来看有没有“胃气”,得胃则生,失胃则死,这种判断预后的方法较前人有所进步。

漫话诊脉

(1)《素问-三部九候论》载有三部九候法,又称遍诊法,几乎涵盖了全身所以的浅表动脉搏动处,三部是天、地、人三部,每部又有三个不同的部位,故称九候,每候分属一条经络,那一候搏动异常,就代表哪一个相应的经络、部位、脏腑出现了问题。

建国初,周潜川先生,将隐秘在道教医学传承中的“古脉法”传之于世,此脉法秉承《内经》中的遍诊脉法,且又补充了奇经八脉的候脉法

当代针灸学家于书庄先生,对于“三部九候”脉法也有丰富临床经验。如应用于临床诊断方面:“牙痛切其阳溪脉盛,则可判断为手阳明大肠之火;如牙痛切其大迎脉盛,则可判断为足阳明胃火;头痛、眩晕、中风,若切其耳门或颔厌动脉盛者,则可判断为少阳之火;甲状腺功能亢进,切其人迎脉盛,则可判断位足阳明胃火,必见消谷善饥”。此脉诊法较之“独取寸口”,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实际疗效也随之显著提高。

(2)《伤寒论》常用寸口、趺阳、太豀脉的诊法,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以趺阳脉候胃气,以太息脉候肾气,如果患者寸口脉绝,还要候趺阳脉来看有没有“胃气”,得胃则生,失胃则死,这种判断预后的方法较前人有所进步。漫话诊脉(3)《灵枢-始终》提出寸口人迎比较诊法,也是经络脉法。它用人迎脉和寸口脉的大小比较,来推断和预后病情。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

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

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4)四时脉法

《内经》“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5)定位脉法

《内经》“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张仲景《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傍;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漫话诊脉(6)察独脉法“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7)太素脉法论四营脉四营者。轻重清浊也。轻清者阳也。重浊者阴也。夫欲知人贵贱贫富寿夭。须于四营脉中求之。若前论五阳五阴脉者。只言脏腑之偏。此四营之论。为统贯一体。而精神魂魄气血升降。靡不与焉。故脉清则神清。神清则气清。气清则骨肉形禀之亦清矣。此则轻清重浊。故可知也。

夫欲切此脉。须忆叔和脉中求之有疾。疾则变而难审其证。盖五脏六腑。或为邪气所袭故也。今明轻清重浊四脉于后。轻者如指摸玉。纯粹温润。识性明敏。禄位权贵。清者平清而浮。状如轻羽。不沉不濡。隐隐常动。重者缓而粗。以手按之。其脉浊。脉浊气亦浊也。重者中浊而沉如紧。索隐重浊。亦在究其本原。肝部轻清。衣禄荣贵。重浊一身不足。心部轻清。聪明发达。重浊夭亡身死。漫话诊脉(8)一气脉法黄元御《四圣心源》枢轴运动。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故将其撰书留世,命名为《四圣心源》。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9)阴阳脉法扁鹊的阴阳脉法,收其三阴三阳的时空分布,自成一体。关于三阴三阳在一日中的分布,《扁鹊阴阳脉法》曰:“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哺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少阳三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动摇六分以上者为病脉。”太阳:“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阳明:“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蝌蚪,其至跳。”动摇三分以上者为病脉。少阴:“紧细动摇六分。”太阴:“紧细以长,乘筋上,动摇九分。”厥阴:“沉短以紧,动摇三分。”

可以认为扁鹊的阴阳脉法,在年代上,可能更为久远。漫话诊脉(10)彭子益脉法

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枯润二脉微弱二脉

虚实二脉松紧二脉

滑涩二脉弦缓二脉

濡细二脉大小二脉

芤革软鞕四脉论脉之动态

浮沉迟数四脉结促动代四脉

洪伏二脉躁驶二脉

平人脉真脏脉

指法与脉位诊脉先分别脉的大体

处方定药要在指头未离开脉时决断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漫话诊脉(11)赵绍琴脉法赵绍琴,北京市人,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三代御医之后,赵氏幼承家学,后又拜师于太医院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尽得三家真传。《文魁脉学》。测脉定位当以浮、中、按、沉四部来分,上面的浮中两部反映功能方面的疾患;下面的按、沉两部才反映疾病实质的病变。(12)《图像诊脉法》周华青,主脉和副脉,用图象描。(13)王光宇精准脉

中部取脉法:从浮部加小力,诊于皮肤下即是中部,中部如为六菽之力,表明病在充气,定为病在肌肉,或在胃。在一般杂病中,即称它在肺胃之间,凡脉来明显在“浮”与“中”位者,多为功能性疾病。当三指同时下压各自寻找到寸关尺的最强脉力点的时候,即为中取的脉度,以此对照寸关尺的脉度。

漫话诊脉“弦脉”脉度表:

带教录点点弦点弦点稍弦稍许弦稍弦略稍弦略弦略微弦微略弦微弦弦本书弦1弦2弦3弦4弦5弦7弦8弦9弦10弦11弦12“涩脉”表:

带教录似点点涩点点涩点涩点稍涩稍许涩稍涩略涩微涩涩本书涩1涩2涩3涩4涩5涩6涩7涩8涩9

肿瘤特准

漫话诊脉

《大医脉神》提出边脉和脉晕。横向4面,纵向6层,长短7段。

脏府六层图

(14)许跃远微观脉漫话诊脉漫话诊脉胆囊炎症早期并不是脉的滑数,而只是右关脉晕点的综合变化。胆囊炎症加重并出现右肩下放射痛时,脉象可以出现右关边脉。炎症加重并出现全身症状时脉象才会出现滑数脉,这是脉象的整体变化。就脉象的认识层次上说,此时的滑数脉只是胆囊炎症的后期脉象形式。这里还有一种脉象渐进的量变关系:胆囊炎出现胆囊的脉晕——加重出现边脉——再加重出现脉的滑数。研究脉的微观时:当发现胆囊的特异脉晕时,即可知道胆囊有炎症损害。发现胆囊脉晕及边脉即可知道胆囊炎症的加重,炎症的范围已经侵犯到腹膜的壁层腹膜,这更说明胆囊炎症进一步加重(根据边脉的长短还可知道疾病的时间与程度),发现脉的滑数即知胆囊炎症已经影响全身代谢,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西医的B超可以早期诊断出胆囊炎,脉诊同样也能早期诊断。漫话诊脉

研究员,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金氏脉学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脉学研究所所长,世界华人医学会常务理事,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手指把脉,像做全身CT

他坐在沙发里,扶手上摆着一个旧的手枕。我把手腕放在枕包上,他伸出右手,三根手指摁住脉搏。

三分钟后,他开口:“你牙齿不大好,左边倒数第二、三颗下牙有问题。”

—身材瘦小的他,看似轻松地搭着脉,嘴巴里娓娓道来的,绝非模棱两可的判断。脂肪含量,血流速度,各项指标的确凿数据脱口而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他像一台活的CT机,通过三根手指把脉,给人做了全身的CT扫描。

以肺结核病为例,金伟通过触按肺结核病人的脉搏,寻找共同的脉搏特征。脉搏在金伟的手指下,起伏微妙。为了准确把握这种特征,他提出脉点的概念,把脉搏分成A点到B点,分段解析。“人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就像河水在河里流动一样,水的流速是不一样的。河流中间流得快,两边流得慢。”金伟依据血流动力学给脉搏分层,同一个特征出现在同一个点上,因为层次不同,关联的脏器也不一样。

经过近40年的潜心研究实践,金伟总结归纳出了198种病理脉形。这期间,他给近20万人次患者把过脉。他把自己创立的脉学理论定名为“金氏脉学”。这套理论独一无二,已经被列入中医新课堂教程。(15)金伟脉学漫话诊脉开创了“中国中医心理脉象学说”。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他表示,传统的中医脉象主要围绕病脉的生理病理研究进行,但他所研究的“心理脉象”与之属于不同的脉象体系。一般来说,心理脉象与病脉并存于寸口,有可能混杂,但并不是不可区分,因为它们具备各自独立的形态特征。

所谓的“心理脉象”,如果细分来说,大致有数十种。比如,心理负荷沉重的脉象,其振动觉多集中在食指第一指节附近,形成沉滞感。恐惧脉和戒备心理的脉象虽然都有尺脉绷紧的感觉,但戒备心理的脉象更偏重于对于外界的警惕和拒绝,因此脉象振动成向外播散状,前疏后实;而恐惧脉由于害怕,尺脉高度紧张细颤。

(16)寿小云漫话诊脉心理脉象图

漫话诊脉

“黄家医圈”是一套完整独特而又博大精深的宏观哲学、医学理论,诞生于唐朝末年宋朝初年,脉诊是黄家医圈医学诊断的灵魂,它的诊断有五种方法,其中脉诊有1521部。黄氏家传的“千步脉”共1521步,“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学说在人体的综合反应,其妙无穷。“黄家医圈”在实践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影响遍及国内外。

横单脉组,它定位的位置在桡骨突后缘,它是在寸关尺的尺部的后缘,然后这三个指头取齐、取平位于桡骨头后缘的桡动脉上。脉分三层,上脉、中脉和下脉。上脉三指取齐、取平位于桡骨头后缘的桡动脉上,由上往下压,刚刚触到的脉叫上脉,然后由上往下压,压到三指下面没有脉通过为止,然后由下往上松放,刚刚通过的脉叫下脉,在下脉压力一半之处的位置所获得的脉叫中脉,这是三层脉的判定。第三是三层脉的应用,上脉管心、肺、肾,即三个指头中,上两个指头(食指和中指)管心,中指和无名指的这两点管肺,食指和无名指另两个脉动点管肾脏;再说中脉,指食和中指管肝,中指和无名指管胆,食指和无名指管脾;下脉上,食指和中指管胃,中指和无名指管肠,食指和无名指管膀胱。(17)黄传贵的简易脉技漫话诊脉梁氏诊脉法,颇有一部分《难经》脉法,如练习一呼一吸脉行六寸,练久了就能计算出脉行致何处有异即何处有病;练浮取、中取、沉取则是按《难经》上说的往三个指头上粘豆子逐渐加码。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脉。

(18)梁秀清脉法

漫话诊脉首先医者三指按寸、关、尺三部由浮中沉的力道逐渐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