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教案(4篇)_第1页
教学的教案(4篇)_第2页
教学的教案(4篇)_第3页
教学的教案(4篇)_第4页
教学的教案(4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的教案(4篇)教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知道故事的大概内容,了解小蛋壳的心愿。2、学说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并愿意表演。3、知道不同的小动物的家也是不一样的。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活动准备:1、故事配套PPT。2、角色头饰一组一个(分四组形象)。3、角色图片各一张,事先张贴好。活动过程:一、欣赏故事图片《小蛋壳》。1、欣赏小鸡出壳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一个鸡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鸡出壳走了)2、出示小蛋壳伤心的图片。师:“现在,小鸡到鸡妈妈的身边去了,鸡妈妈的翅膀就是小鸡的家!小蛋壳觉得很孤单,要去找一个小宝宝做它的家。那他会碰到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二、出示故事中的小动物,请幼儿猜想1、猜猜看,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小蛋壳碰到小蜗牛会说些什么?小蜗牛有没有家呢?它的家在哪呢?2、小蜜蜂、小蚂蚁、小蜗牛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不要小蛋壳,小蛋壳心里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吗?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那最后小蛋壳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结:小蛋壳做了金龟子宝宝的摇篮,它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好开心哦!三、完整欣赏故事。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一下故事吧!四、集体表演故事。1、刚才我们又完整地欣赏了一遍故事,现在谁来告诉老师:故事里主要讲到了谁呢?(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角色图片)2、请部分幼儿带上头饰,表演故事对话。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吧。活动反思:《小蛋壳》这个故事比较新颖,教师没有将故事的结果过早的呈现给小朋友,而是一幅幅图画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凭借幼儿自己细致的观察之中描述故事的内容,设计悬念,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在出示第一幅图时先让小朋友自己猜一猜,小蛋壳为什么会哭泣?其次出示小蛋壳遇到的动物们,对于画面中的小动物也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刻画,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小动物有不同的家。其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大胆的表述,让幼儿上台表演,给每个幼儿阐述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在最后一个环节,在小蛋壳的失落之际,终于遇到了金龟子妈妈,成为了金龟子宝宝的新家。《踩高跷》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在学会走高跷的基础上,学习用高跷带球向前走,培养幼儿用高跷来控球的能力。2、尝试在高难度的挑战中,培养幼儿自我调节和不怕困难的品质。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4、能遵守规则玩游戏。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看过世界足球赛的录象。已掌握基本的走高跷方法。环境准备:宽敞的一块大草坪。世界杯足球赛音乐、足球一个、皮球若干。活动过程:一、播放奥运世界杯足球赛音乐,活动身体。教师启发:1、刚才这段好听的音乐是什么音乐?你在哪里听过?2、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好激动;也想踢足球;好想自己快点长大去参加足球赛……)3、怎样我们长大才能做足球运动员呢?(从小练好本领;学好好多踢足球的方法……)4、怎样我们象个小巨人变得好高好高呢?(站在高跷上我们不就是变成了小巨人了吗?……)二、探索高跷的玩法。1、幼儿自由玩高跷。教师启发引导:高跷除了往前走,还可以怎么玩?(横着走、倒着走……)。2、幼儿练习横着走、倒着走的方法。三、难点练习、重点指导,学习用高跷带球向前走。1、教师启发引导:小朋友你们敢站在高跷上让球听你的话,让它跟你们一起走吗?2、幼儿自由练习边走高跷边带球往前走,教师观察指导,要求幼儿看好前方,让球向前走。3、分红、绿两队练习站在高跷上踢球进球门,要求红队把球踢进红球网,绿队把球踢进了绿球网。四、游戏结束,听轻音乐放松身体。活动反思:整个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幼儿各方面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兴趣高,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如是让幼儿自由选择难易不同的走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鼓励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武器”;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孩子受到感染而激发兴趣;表情上,我是轻松自如的,给孩子创设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说“别害怕”、“不要紧张”、“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等于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在眼神方面当有的孩子站在高跷上犹豫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扇户”给他注入鼓励和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感染孩子、鼓励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我让孩子们在草坪上玩高人高跷,确保了孩子的真正安全,以便于孩子们玩得更尽兴。活动拓展:在体育区角摆放高跷和球,让幼儿多次练习巩固,更加熟练这个技能,在熟练这个技能后,鼓励幼儿尝试走在高跷上来走一层层楼梯,层层递进难度。制作方法:找两根1米左右的圆木棍(大约直径4厘米),另找两块20厘米左右的木块固定于圆木棍的下端(约15迷离处)即可。教学的教案篇三教学目标:⑴掌握CO2、CO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⑵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点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1、学生能主动参与,进行有效地讨论和探究。2、通过比较、归纳,较为系统地认识碳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设计[设问]本单元的题目是?是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单元就是以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点为主。下面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总结。[【设问】本单元共有几个课题?(把书本合起来,回忆一下)课题的题目依次是什么?你能联系每个课题题目中的关键词回忆出哪些主要知识点。[看书归纳]学生回答不全,找基本知识点。[学生总结]分别让几个学生代表依次带领复习重要知识点(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引导归纳1]归纳碳单质的主要知识点[问题]通过比较金刚石、石墨、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据此拓展,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回答]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过渡】复习碳的化学性质。[学生总结]化学性质。[练习]完成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的化学方程式(让一学生板演,并保留)1、C+O2====CO2(O2充足)2C+O2====2CO(O2不足)2C+2CuO====2Cu+CO2↑[学生评析]学生评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情况。)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化性质1、不燃烧,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2、与水反应3、与碱反应用途: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工业原料、制干冰、灭火等一氧化碳化性可燃性、还原性、毒性[课件展示]CO2与CO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比较。[练习]1、完成CO2与水及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一学生板演,并保留)CO2+H2O====H2CO3CO2+Ca(OH)2====CaCO3↓+H2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让一学生板演,并保留)2CO+O2====2CO2CO+CuO====Cu+CO2[师总结]刚才一起复习了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再看黑板上这些化学反应方程式,看其中都有什么物质——CO2。本单元知识较零散,由此你能悟出什么?[回答]学生描述(虽然知识点较零散,但都与CO2有关,可以由CO2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引导归纳]让学生尝试画出主要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可查资料帮助)。[巩固练习]教学反思:《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后对这一节课进行深入的思考,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引入时,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铅笔芯入手,引起学生对第六单元的回忆。这贴近生活的直观引入为这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整堂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活动,避免了复习课的枯燥与乏味,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由于本单元中物质的转化关系错综复杂,为了更好地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我利用了多媒体手段,把各物质的转化关系投影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知识的建构。通过让学生讲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讲为主,老师不断地把问题抛出去,老师尽可能创造不同的情景和提示,勾起学生的回忆,学生在说中整理归纳知识。通过让学生多讲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充分地采用发散性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向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这样提问对学生的思维作用不大,尽量少用“为什么”的提问,这样提问虽然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作用但容易注重唯一的正确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积极采用“有哪些观点”、“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的提问,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三、充分地利用知识特点,积极渗透德育本节课中讲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气体是有毒气体,能污染大气。因此,抓住这一机会,再一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学以致用。这一堂课准备充足,上完课后觉得收获不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整节课的容量稍过大,使得复习的每一个知识点时间过紧。有些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学生未经过思考就可以答出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努力摸索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复习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一个层次。教学的教案篇四课题:怪兽奇想(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三册第12课)教学目的:1、培养想象力和形象创造力。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教学重点:形象的设计能力。教具学具:图片、实物投影仪、水彩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二、导入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①、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②、说说没见过的动物。(如龙、恐龙、太空怪兽……)③、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2、小结,揭示课题。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三、新授1、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①、这个怪兽叫什么?②、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龙的角是鹿的角;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