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任丘第一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1.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C.“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D.“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B.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C.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3.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材料二: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在音乐中,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行注目礼,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有谁不心潮澎湃?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蕴催人奋进,这方面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搏不懈。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团结、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中外诸多先贤,对此都有过深入分析、研究和论证。汉代《毛诗序》讲道:“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古代,诗、乐、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节选自史其威《论音乐的社会功能》)材料三: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歌手2019》总决赛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京剧艺术家王珮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共同演唱了一首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古典音乐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垓下歌》《六州歌头》,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今年以来的文化热点。《声入人心》以深耕古典音乐、严肃音乐闻名,着重向观众展示美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南民歌《猜调》、湖南民歌《浏阳河》、江苏民歌《采红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以及越剧《梁祝化蝶》等,都在节目当中有重点展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日常生活中鲜能听到的民族调调和传统戏曲。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歌者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艺术的观照,将本土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固有印象和认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化市场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当下,一部分人更为看重节目制作所能带来的市场和流量,但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节选自于溟跃《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感发,“乐”比“礼”更为重要。B.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一致,这是音乐成为当时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路径的原因。C.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音乐作为思想的载体,可以使人与它的神韵互交,砥心砺志。D.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音乐表演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守,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回击。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令人印象深刻的个别旋律、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可以满足娱人和自娱的需求。B.恰如其分的音乐,无论简洁与否都能对人产生影响,如两军阵前对垒之时激扬的鼓声,就能够激发战士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C.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守正、创新。D.在文化市场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思索探究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用来论证“音乐具有道德教化功能”的一项是A.《孝经》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B.司马迁云:“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C.《晋书·乐志》语:“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D.《管子·内业篇》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4.请简要说明材料三论据的典型性。5.请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3、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低语朱以撒①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内。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②少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③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④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⑤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⑥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却把自己很珍贵的童趣、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一个人在她的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像家中有耳聋的老人,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到了单位也是如此,把人吓了一大跳。⑦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就是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的啁啾、呢喃,依旧是委曲婉转,人坐在石阶上听着,一时不愿起身。⑧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处分析,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我只是十分惊奇,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所以,我坦然地说看不懂或者不好看。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因此,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我就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是借助了超然的力量,可就是万万不能效仿——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⑨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有删改)1.有人认为第⑥段画线部分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部分。3.第⑧段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俸禄薄,未得省见。后稍得亲近。因奏泰阶之事,上乃拜朔为太中大夫给事中,赐黄金百斤。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久之,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狱系内官。以公主子,廷尉上请请论。左右皆为昭平言。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朔前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汤汤。’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是以四海之内元元之民各得其所,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乃起。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吾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曰:“孝文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兵木无刃,衣缰无文;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缋厕;撞万石之钟,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而欲使民独不奢侈失农,事之难者也。陛下诚能用臣朔之计,推甲乙之帐燔之于四通之衢,却走马示不复用,则尧舜之隆宜可与比治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失之豪楚,差以千里。’愿陛下留意察之。”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辞数万言,终不见用。赞曰: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辨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而杨雄亦以为朔言不纯师,行不纯德,其流风遗书蔑如也。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B.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C.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D.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辩/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由皇帝征聘社会贤才到朝廷充任官职。文中东方朔即是接受皇帝所“征”才来到朝廷。B.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职掌刑狱。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C.孝文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汉代第三任皇帝刘恒的庙号,史称“汉文帝”。D.“书”,在文中指“五经”中的《尚书》;“易”在文中指解说和发挥《周易》的《易传》,其学说据说源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自视甚高。他向汉武帝上书自荐,言词不谦虚,对自己评价很高,引起了汉武帝的重视。B.东方朔善解人意。在汉武帝为处死昭平,觉得有负隆虑公主临终嘱托而悲伤时,他以“圣王为政赏不避仇、诛不避亲”的观点来宽慰汉武帝。C.东方朔耿直敢言。在武帝问化民之道时,他指出前世圣主率先垂范,注重仁义道德,天下望风成俗,而汉武帝穷奢极侈,并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D.东方朔名过其实。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议始终不被汉武帝采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朔初来,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沧浪亭苏舜钦①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②,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③,不肯傍青纶④。刺棹穿芦获,无语看波澜。[注]①苏舜钦,北宋词人,字子美,号沧浪翁。因支持范仲淹革新被陷害劾奏,罢职闲居苏州沧浪亭。②陶朱张翰:陶朱,指范蠡,他助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后归隐,泛舟五湖。张翰,西晋著名文学家,虽然有才华,善于写文章,但身受亡国之痛,佯狂避世。③鸥鸟,比喻世俗之人。④青纶:青丝织成的印绶,代指为官身份。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上片从写景入手,写出了太湖岸和洞庭山的雄奇,似写隐逸之乐,实写词人的心头郁闷。B.词人与鱼龙为伍,追慕古人,他用湖中的鱼龙比喻自己,烟雾深锁是指苏当时所处的环境。C.“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写风波浪里一叶扁舟飞流而来,满载的鲈鱼给人以快乐。D.“暴”和“绕”明写自然界的风雨之骤和词人对暴风雨的躲避,暗喻词人远离了官场风雨。2.词的下片从哪些角度来写词人的无奈的?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2)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3)土地平旷,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4)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6)人间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德之不修,学之不讲,________,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7、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欢歌热舞闹新春。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8、微写作。下面是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超过100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埃克哈特·托利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他活在未来。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参考答案1、1.D2.B3.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符合“固本”原则,原文是说“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C.符合“出新”原则,原文是说“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D.于文无据,从材料一第一至五段中看出,“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指善行、处世、自然简朴,不是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创新以传承为本”“创新以需求为基”“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创新以创举为功”原则。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从材料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中看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表述有误。故选B。3.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从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中医药具有代表性,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材料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可看出,它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2、1.C2.C3.D4.《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两档节目,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在将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表演的尝试中大获成功,既兼具商业效应和娱乐作用,又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它们为例来证明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①音乐工作者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②大众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娱乐身心,缓和情绪,陶冶情操,砥砺心志;③社会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民族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团结、和谐。【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A项“‘乐’比‘礼’更为重要”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第二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来看,原文只是对“礼”“乐”进行了解释,但是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B项“这是音乐成为当时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路径的原因”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乐”的解释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做‘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来看,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正确;D项“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回击”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来看,此项说法不正确;关系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C项“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三第一段“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来看,要“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守正、创新”,“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可以兼具。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D项,《管子·内业篇》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意思是:节制怒气没有比诗文更有效的,去掉忧愁没有比音乐更有效的。指诗、乐能调节人的情感。以此判断,它和“道德教化功能”无关。故选D。4.本题考查整合文章信息分析文本论据的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分析论据特点,比如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等,第四进行整合。本题:材料三将“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作为论据,它们两个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歌手2019》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今年以来的文化热点。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使音乐表演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表明这两档节目,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将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表演的尝试中大获成功。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依据材料三最后一段“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这是从音乐工作者角度而言的,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依据材料二“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这些都是美好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效果,所以从大众的角度而言,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娱乐身心,缓和情绪,陶冶情操,砥砺心志”;依据材料一“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依据材料二“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来看,从社会角度而言,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民族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团结、和谐”。【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3、1.答案示例1:不认同删去。此前写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好,是就其音调敛约平和而言。而画线部分重在表现低语这种言说方式另一层面的好,即纯真寡言、不说套话,这丰富了低语的内涵。答案示例2:认同删去。第⑥段开头写个人面对旷野的倾诉方式,以此表现低语的美妙,这与第⑦段所写聆听大自然中的轻吟自然相接,而画线部分则破坏了文意的连贯。而且画线部分写的是“少语”而非“低语”,并不切题(还可增补一条:全文在写法上也是用“低低的笔调”,而画线部分写的稍显尖锐、张扬,与全文的笔调不完全一致)。2.答案示例:画线部分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丝线在夜风中细微难辨而又飘扬不止的视觉形象,表现出隔岸箫声轻微低徊、似断实续的听觉效果,又以丝线的柔和感表现出心中对低语的箫声的喜爱,从而巧妙地表现出“如微风一般轻柔”的低语给人的美好感受。3.答案示例:上文从人与人交谈时的低语写到自然环境中的浅吟低唱,是在实质声响的层面上逐步深入地表现低语的美妙。第⑧段所写的低语不是表现在声响中,而是表现在笔墨上,由实到虚,使全文对低语的描述更进一步,深入心灵,极大地丰富了低语的内涵。4.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对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怀念,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喧嚣、嘈杂、浮躁的生活状态的忧思,这对我们反思日常的生活状态有启示作用。我们应该懂得运用敛约、平和的言说方式,在内敛、本真的状态中调适好自己的内心。【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段落内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分析段落内容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第⑥段开头写个人面对旷野的倾诉方式,以此表现低语的美妙,划线部分对比描写乡村孩童的无语与城市孩童的套话。如认为应当删去,就应批评其内容,作者两相对比意在批判城市孩童失却天真,赞扬乡村孩童的淳朴自然,与前文“低语”不符,还导致与第⑦段内容联系不紧密;如果认为不应当删去,就应赞同划线部分是对前文的有益补充,作者在划线部分赞扬乡村孩子的“无语”“纯真”“不说套话”,更能说明“低语”这种方式的美好。本题言之成理即可。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首先分析句子所用手法,然后将句子放进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句子在表情达意或者突出对象特征方面的作用。注意本题题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箫声幽咽”是听觉,“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是视觉,作者用丝线的柔软描绘箫声的轻柔;用丝线在风中时起时落描绘隔岸箫声的时断时续,从而表现作者对如同隔岸箫声般的“低语”的喜爱之情。3.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和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通读全文,重点读指定段落,然后概括文本内容和段落内容,进而分析该段在构思方面的作用。本文①-⑤段描写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通过“低语”的宁静与“强音”的喧嚣来表现“低语”的美好;第⑥、⑦段描绘自然界的“低语”,简单、宁静、轻快;第⑧段描写弘一法师笔调的“低语”。就文章内容构思而言,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即由现实生活中听觉角度的“低语”,到视觉角度的“低语”,内容上构成递进,既丰富了“低语”的内涵,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4.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思想和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本文第④段说“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第⑤段说“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低语”的方式给人以宁静轻柔之感。第⑤段“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噪音,有一部分就是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批判了现实生活中“强音”“噪音”带来的浮躁、喧嚣与污浊,启迪读者懂得运用敛约、平和的言说方式。第⑥段中乡村孩童的淳朴本真与城市孩童的伶俐套话对比,意在启迪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启示人民在内敛、本真的状态中调适好自己的内心。【点睛】赏析句子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5、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4、1.B2.C3.D4.①东方朔刚被征召而来,(就)上书皇帝,言辞(一点也)不谦虚,大大地称赞自己,皇上认为他很有能力,让他在公署待诏。②法律,是先帝制定的,因为我妹妹隆虑公主的缘故而使先帝制定的律法受诬陷,我又有什么面目进祖庙(去见先帝)呢?又对下让我有负万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刘向说他年轻时,多次访问贤明的老人中通晓故事的人和与东方朔同时的人,都说东方朔言语诙谐善辩,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喜欢被平常人称道,所以使得后世有很多人传闻他的事情。“长老贤人通于事”是定语后置,意思是贤明的老人中通晓故事的人,“长老贤人通于事”和“朔时者”是并列成分,不能断开,排除AD。“口谐倡辩”是一个词,意思是言语诙谐善辩,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孝文皇帝是汉代第三任皇帝刘恒的庙号”错误。孝文皇帝是是汉代第三任皇帝刘恒的谥号,庙号是太宗。C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班固认为其虽能言善辩,但因“诙达多端,不名一行”,所以建议始终不被汉武帝采纳。”错误。根据原文“然朔名过实者,以其诙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谏似直,秽德似隐。”,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东方朔名过其实的原因,是因为他诙谐通达机智多变,没有一种行为著名,对答诙谐而近似倡优,不陷入困境好似智者,直言规劝又似直臣,自污其行似。从此句可以判断出,这只是解释了东方朔名过其实的原因,得不出建议不被采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D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1)逊:谦虚;伟:认为……有能力;公车:公署。(2)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判断句式;用:因为;弟:妹妹;故:缘故;高庙:祖庙。【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等待越级提拔。东方朔刚被征召而来,(就)上书皇帝,言辞(一点也)不谦虚,大大地称赞自己,皇上认为他很有能力,让他在公署待诏。因俸禄微薄,也未能得到汉武帝赏识提拔。后来逐渐得到皇上的亲近。因为上奏泰阶的事情,皇上授予东方朔太中大夫给事中,赐予黄金百斤。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过了一段时间,隆虑公主病危,拿黄金千斤、钱千万替昭平君预先赎免死罪,汉武帝答应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日益骄纵,喝醉酒杀死了教导夷安公主的女官,被捕入狱囚禁在内官。因为他是隆虑公主的儿子,廷尉向皇上请示,请求给昭平君定罪,左石大臣纷纷为昭平说情。皇上说:“我妹妹年老才有这么一个儿子,临死把他托付给我。”于是为昭平君的事流泪叹息,过了好久才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因为我妹妹隆虑公主的缘故而使先帝制定的律法受诬陷,我又有什么面目进祖庙(去见先帝)呢?对下又让我辜负万民。于是批准了廷尉给昭乎君定罪的奏疏,武帝哀痛不能自已,左右的人都非常悲伤。东方朔上前说:“臣听说圣明的君王执政,赏赐不避仇人,诛罚不选择是不是亲骨肉。《尚书》说:‘不偏私不结党,王道坦荡无碍无阻。’这两者,是五帝所看重的,是三王也难以做到的。陛下这样做,因此四海之内广大人民各得其所,天下大幸!臣东方朔举杯敬酒,冒死再次给皇上祝寿。皇上才起身。当时天下崇尚奢侈靡丽,争相从事工商业,农民纷纷离开农田。武帝很随便地问东方朔:“我想教化人民,是否有什么办法?”东方朔回答说:“孝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他身着黑色粗布衣服,脚穿生皮制成的鞋,用没有饰物的牛皮带挂着剑,铺着莞淆编的草席,兵器像木制的没有利刃,冬衣没有花纹;文帝以道德崇高为美,以仁义为准绳。于是天下人都仰望他的风范形成的淳厚的风俗,显著地教化了百姓。现在陛下嫌长安城内地方小,想在城外筑起建章官,左有凤阙观,右有神明台;土木铺裹着锦绣丝绸,狗马披着五彩布帛;撞响万石重的巨钟,击打声如雷霆的大鼓,使俳优兴事,要郑女起舞。皇土像这样做奢侈之事,却独想让老百娃不奢侈不失去农业,这是难以做到的事。陛下果真能采用东方朔的建议,推倒众多华丽的帐幕在四通八达的大街上焚毁,拒绝那些善于奔驰的良马表示再不骑用,那么就只有尧舜盛世应该可以和陛下的治绩相比了。《易经》上说:“端正事物的本源,万事才有条理;失之毫厘,相差千里。希望陛下留心鉴察上述之事。”汉武帝已招览英杰俊士,衡量他们的才能,任用惟恐有失。东方朔曾经官至太中大夫,后来经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都在武帝左右,只是诙谐逗乐的侍从。过了很久,东方朔上书陈奏农战强国之计,趁机诉说只有自己没做过大官,想请求皇上试用。他的奏书数万言,终究没被重用。赞日:刘向说他年轻时,多次访问贤明的老人中通晓故事的人和与东方朔同时的人,都说东方朔言语诙谐善辩,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喜欢被平常人称道,所以使得后世有很多人传闻他的事情;而扬雄也认为东方朔言行不够尊师重道,行为不能以德服人,他流传下来的风气和作品像这样轻视。然而东方朔名过其实的原因,是因为他诙谐通达机智多变,没有一种行为著名,对答诙谐而近似倡优,不陷入困境好似智者,直言规劝又似直臣,自污其行却似隐者。5、1.A2.①耻于闲居又无所事事而无奈。正值当年,因遭人陷害,耻于疏懒闲居,志向难伸。②面容憔悴,白发上头而无奈。正在应当为国家效力之时,胸中纵有激愤不平之气,奈何华发改朱颜。③想隐居又怕有人猜疑而无奈。词人想隐居沧浪亭,做一名寒潭钓翁,又怕一些政敌和无事生非之人猜忌。④撑船而行面对世间波澜而无奈。词人在进与退的矛盾中,流露出既有反抗又有无奈的深深惆怅。【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写出了太湖岸和洞庭山的雄奇”中“雄奇”错误,如上阕词人用“潇洒”“淡伫”来写“太湖岸”“洞庭山”,湖水是充盈的,洞庭山是静静伫立的,所以这里展现的太湖岸和洞庭山的特点应为“秀美”。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分析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词的下片从哪些角度来写词人的无奈的”,然后梳理下片的内容,看哪些内容能展现词人的无奈。如“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意思是“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由此可知,词人对于当下的闲居生活是无奈的,他的内心是抗拒和排斥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如“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意思是“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词人想要为国效力,却无法抗拒年华的逝去,这是因年华流逝的无奈。如“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意思是“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词人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这里流露出的是想要隐居又怕人猜疑的无奈。如“刺棹穿芦获,无语看波澜”意思是“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此处的“波澜”既是指自然界的水波,也是指世间的波澜,面对这些波澜,词人“无语”的背后展现出的是进退的两难,既想要反抗,却又无法反抗。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故不积跬步屋舍俨然奈何取之尽锱铢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尊还酹江月闻义不能徙风物长宜放眼量【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阏”“跬”“俨”“锱”“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请欣赏歌舞《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的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中国正在发展,未来会更好。请欣赏朗诵《可爱的中国》。【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串词的语言特征: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本题需要注意从材料所给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紧扣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有志者事竟成。凡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是有志之人。“志”让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志”让詹天佑砥砺奋进,成为中国铁路之父;“志”让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拯救万民于水火。【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文章可以围绕“志”或“勤”来写,观点准确,有论据分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如天道酬勤。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之人,无不是通过挥汗如雨的付出才开启了通向成功与真理的大门。所以只要勤劳,自有酬报。【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人需远虑,还要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孔老先生以睿智的语言,告诉如何面对一切措手不及的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涵洞施工劳务分包合同6篇
- 2024年度北京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合同
- 2024年度地铁车辆段租赁合同
- 2024年度美甲店员工福利合同
- 2024年度技术研发合同:我方为委托方乙方为研发方
- 2024年度股权激励合同的保密条款
- 2024年度电力线路铁塔焊接工程合同2篇
- 注塑部安全培训
- 金太阳课件演讲
- 2024年度研发合作合同:新型材料研发合作与知识产权共享协议
- 2024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指南解读(全)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JTG 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物流运输项目 投标方案(适用烟草、煤炭、化肥、橡胶等运输项目)(技术方案)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二版)
- 电力企业合规培训课件
- 领导干部任前谈话记录表
- 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 工时确认单模板
- 2022高考物理微专题19 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
- 粮库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