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2025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秋季正值制作葡萄酒的季节,下列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将固液分离后装瓶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粒子B.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发生变化4.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原子构成B.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22:19:1:4:2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的是()A.酒精放置在空气中会减少 B.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C.湿衣服在太阳下很快变干 D.25m3氧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7.下列微观模拟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 C. D.8.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烃,碳原子数在4及以下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通常为气体。常温常压时,烃和另一种烃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混入的烃可能是()A. B. C. D.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H2和He质子数都是2,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0.如图是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 C. D.1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分子的体积缩小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因为分子不停地做运动D.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12.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一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其中碳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 B.质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B做发生装置,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3)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填字母序号)。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如果用F装置收集该怎么操作________________(3)小丽同学选择A和C组合制取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认为用图G所示装置可以代替上图中的B装置,与B相比,G图所示装置的优点是___15.依据下列装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2)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3)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否需要对A装置进行改动?______(填“是”或“否”),若需要改动,应如何改动?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实验完毕后,应____________。(4)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16.学习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后,小华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看得意犹未尽,但由于产物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只能取用少量硫粉,针对这问题,小华同学亲自动手设计了如下改进实验(1)改用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率,使氧气流平稳进入集气瓶内。(2)在教材硫燃烧的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换成双孔胶塞,随着氧气的通入,火焰从_____色变成_____色,这说明氧气是_____的气体,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3)随着产生气体及燃烧放热,A、B装置中压强_____,气体进入C烧杯,被C中烧碱溶液吸收,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4)请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测定硫酸钠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固体混合物26.2g,向其中加入219.6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混合溶液。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4040404040产生沉淀质量/g1.452.9m5.85.8试分析计算。(1)m的值为_____。(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保留0.1%)(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18.现有的硝酸钠溶液,试计算下列问题(1)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是通电分解水实验,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①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②_____组成的;(2)实验二中,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氧气含量少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3)实验三中,通过测定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不一致,原因是没有称量_____的质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清洗葡萄是将葡萄与脏物质发生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把葡萄捣碎是葡萄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葡萄发酵成酒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用细纱布将固液分离后装瓶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2、C【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A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热量,故C正确;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白色烟雾,故D错误。故选C。【点睛】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若出现物质的名称描述的是结论不是现象。3、D【解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粒子,故A正确;

B、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带负电,一定是阴离子,故B正确;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还有可能是化合物,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D不正确。

故选D。4、C【解析】

A、西达本胺分子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B、一个西达本胺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C22H19FN4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即分母相等,当分子越大,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分子为:12×22=264,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分子为:1×19=19,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分子为:19×1=19,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分子为:14×4=56,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分子为:16×2=32,因此,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符合题意;D、西达本胺中C、H、F、N、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19:19×1:14×4:16×2=264:19:19:56:32,故不符合题意。5、B【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6、D【解析】

A、酒精放置在空气中会减少,说明酒精具有挥发性,由液态转化为气态,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花店周围有较浓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湿衣服在太阳下很快变干,太阳下温度较高,水分子的运动加快,所以湿衣服很快就变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25m³的氧气压缩后能装入0.024m³的钢瓶中,说明氧气可以被压缩,这说明氧气分子之间有间隔。故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7、C【解析】

A、是由两种单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错误。

C、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

D、每个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8、B【解析】

A、C2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87%。CH4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00%=75%<87%,故A不可能;B、C2H2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00%≈92.3%>87%,且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小于4个,故B可能;C、C3H6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00%=85.7%<87%,故C不可能;D、C3H8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100%=86%<87%,故D不可能。故选B。9、C【解析】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错误,如质子、电子也带电荷;故选项错误;

B、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SO4,故选项推理错误;

C、H2和He质子数都是2,但是H2不是原子而是分子,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正确,故选项正确;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10、D【解析】

A.图中粒子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不是单质,选项A错误;B.图中粒子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不是单质,选项B错误;C.图中粒子有两类,一类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一种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它表示混合物,选项C错误;D.图中粒子是由两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选项D正确。故选D。11、C【解析】

A、冰中的水分子在固定位置上振动,不符合题意;B、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C、水加入糖后,蔗糖分子因为不断运动,使整杯水变甜,符合题意;D、大豆和小米都是宏观物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12、B【解析】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元素,所以不同的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AKMnO4K2MnO4+MnO2+O2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右端堵住,从长颈漏斗中注水,若下端有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控制氧气产生的快慢和量的多少bF【解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用发生装置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选用收集装置D或F,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氧气有助燃性,所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B做发生装置,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通过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堵住导管中,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选用C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F。14、长颈漏斗C或D或F将生成的氧气从a导管通入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解析】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或D或F,如果用F装置收集,将生成的氧气从a导管通入;(3)选择A和C组合制取氧气,A中试管有一团棉花,为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4)与B相比,G图所示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15、酒精灯BC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解析】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故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对A装置进行改动,改动方法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实验完毕后,为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4)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到硫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所以用水吸收二氧化硫,故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16、淡蓝蓝紫助燃增大2NaOH+SO2=Na2SO3+H2O【解析】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所以将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换成双孔胶塞,随着氧气的通入,火焰从淡蓝色变成蓝紫色,这说明氧气是具有助燃性的气体;(3)随着产生气体及燃烧放热,A、B装置中压强增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4)过氧化氢分解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燃烧匙中的硫会燃烧生成SO2气体且反应放热,C中会出现气泡,所以C中导管口要补充气泡【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但在完成时容易忘掉(4)中补充气泡。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4.3545.8%7.1%【解析】

根据前四次,每次对应的沉淀的质量为1.45g,所以第三次的m=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