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3"\h\u10228《德意志意识形态》 131406《共产党宣言》 428496《<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6548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30668《论我国革命》 10《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1月——1846年8月)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唐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写作意图和背景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本书重要奉献第1卷,重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本书最伟大的奉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毕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重要内容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基础)是: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是对唯物史观前提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包含三层意思:1、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所有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5页),而不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2、这些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人的本性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自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自身。”(第6页)3、人的活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些物质生活条件涉及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活动所发明出来的。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发明历史的活动的。所以“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第6页)总之,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三者的统一。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是说,意识、思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把意识、思维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对唯心主义精神统治世界观念的考察和揭露,从而得出结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再次阐述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生活资料生产自身。这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第二个因素是为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生产活动,即人口的繁衍;第四个因素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再次阐述关于意识的产生和本质的思想,并分析了社会分工及其后果。指出了社会发 展的基本动力和革命根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运动。共产主义实现的基本条件:世界历史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生产力越发展,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被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和民族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越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活动。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干存在。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也许实现。每个个人的解放限度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限度一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了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导致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之后,提出要消灭这种异化必须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由于异化所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进而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第二,普遍交往的建立和发展。而这两方面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基础。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阐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人发明环境,同样,环境也发明人。”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思考题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什么?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涉及哪些内容?
如何理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是如何阐述共产主义学说的?附: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干进行精神生产。(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限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二、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点提醒:一方面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原理,阐明所谓“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主线属性。人与涉及动物在内的其他事物的主线区别,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和动物的主线区别究竟表现在哪里呢?恩格斯指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顶多只能采集,而人类则能生产。”(《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336页)这就是说,可以进行生产的,可以通过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是人的主线。而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人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动物所没有的属性,这就是人的社会性。第三,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的总和,它决定着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涉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人们之间其它政治的、思想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这种客观物质关系的基础上,并直接或间接地被这种物质关系所制约。这种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这样一来,在人们的周边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结构。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这一社会关系复杂结构的总和,拟定着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本质。综上所述,所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含义就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后天主观自生的,而是由建立在客观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只有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才干科学地结识人的本质,才干真正弄清人的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精神实质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方面,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所有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所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由于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主线动力。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可以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由于实践规定了涉及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宣言》的七篇序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大纲”。“《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一条主线: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三层含义: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第二,所有人类社会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不仅要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且要使社会永远摆脱任何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干最后解放自己。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提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论证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论述了论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宣言》的引言写作的历史背景写作的目的《宣言》的正文四《资产者和无产者》。马、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互相斗争的过程,对的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是一个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等于自行消灭,它必须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干实现。所以,无产阶级必须采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打坏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逐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为此,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大纲,严正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的种种责难(教育、自由、家庭等),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在本章中,马、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历史背景,指出了它们的实质和危害,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假社会主义,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因此,马、恩在最后一章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上集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政党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策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的原则。结语《宣言》结尾再次郑重申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并公开宣告共产党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共产党人只有用暴力才干推翻所有现存的社会制度;全世界无产者只有联合起来,共同作战,才干砸碎旧的锁链,获得整个世界。思考题:如何结识“两个不可避免”与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现代资产阶级自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互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扫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这个社会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蕴藏着深刻的危机:它发展了生产力,却加重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却引起了阶级矛盾的锋利化;它建立了世界市场,把资本的势力扩向全世界,却加深了它与殖民地附属国的矛盾;它发明了现代化的大城市,却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锋利,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表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意义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大纲性文献。◆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史观应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得出的结论。◆它第一次划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线。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坚持党的先进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卡尔·马克思(1859年)《序言》是马克思2023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总结。在《序言》中,马克思一方面介绍他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和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计划,另一方面叙述他研究经济问题的动因和通过,最后着重对唯物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并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经典性的表述。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派的规律。重要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顺序、方法和本分册的内容结构。马克思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顺序来揭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和实质的。马克思阐述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第二部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通过和结论。马克思叙述他的唯物史观的建立过程,并且精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相关系的原理。这就指明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其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构成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它们总是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并且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根源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绝对的依赖性。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原理。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由低档到高级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原理。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所有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关于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原理。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这种社会里,岁生产力的发展,自身“又发明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所以,“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这里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并且也预示着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革命前景。第三部分,全文总结。马克思最后指出,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所得出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不管多么不合乎统治阶级的自私的偏见”,却是他数年进行科学探讨的结果。思考题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主线动力?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是从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开始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经常的、始终存在的。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定建立起来以后,在一定期期内,它同生产力的状况是基本适应的。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成为生产力的形式。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下生产力的发展,变得陈旧,不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而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代表生产力发展规定的革命阶级,就规定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而旧的生产关系却受到代表这种生产关系的腐朽阶级的维护,因此,革命阶级就会自觉地或迟或早地组织起来,用革命的手段摧毁反动阶级的腐朽政治统治,进而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当这一历史任务要实现的时候,整个社会就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体现这种矛盾的阶级矛盾的锋利化,是社会革命的深刻根源。社会革命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线手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1880年)重要内容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有三章。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奉献。他们和启蒙学者同样,没有可以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去发现历史必然性;他们没有结识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社会抱负的对的道路。这些理论上的缺陷是由唯心史观导致的,但从主线上来说,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很发展,基本矛盾尚未充足暴露,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二章中,恩格斯重要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有关问题。这两个伟大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它们使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从而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最后,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的特性作了预测。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主线任务。思考题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建辩证唯物主义之后,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重新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有了如下伟大发现:第一,以往的所有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第三,每一时代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一切由法的设施、政治设施和意识形态构成的所有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样,一种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被提出来了,唯心主义终于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提出,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尔发现,而被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其存在、发展、灭亡的规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批判过、咒骂过资本主义制度,幻想消灭它,但是,他们不能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就既不能科学地说明这个制度,也不能对付这个制度,“只能简朴地把它当做坏东西抛弃掉”。剩余价值学说,还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真正地位和伟大历史使命。在当今资本主义出观新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对的地结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趋向,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仍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就是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并没有改变公司私有制的性质。资本主义剥削实质没有变。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母体中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资本主义的命根子——私有制,是不会也不也许改变的。私有制不变,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就不会改变。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没有由于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加强固然克服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弊端,同时又以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债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障碍;科学技术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应用又使科学技术自身与劳动处在对立状态,带来了难以避免的严重失业;科学技术一方面发明了生产不断扩大的空间,同时又受到居民消费能力有限的束缚。
《论我国革命》列宁(1923年1月16日和17日)为了粉碎苏汉诺夫之流的进攻,再一次阐明在苏维埃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也许性,列宁分两次口授了这篇重要论文。该文针对苏汉诺夫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谬论,阐明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及其胜利的必然性,并进一步论证了经济不发达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全文共分两部分。《论我国革命》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指出世界历史发展中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分析俄国革命的特殊形式,肯定俄国先革命再建设的道路。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通过革命发明社会发展的前提的观点,强调东方社会具有更多的特殊性。在第一部分中,列宁揭露了苏汉诺夫等机会主义分子的错误根源,说明了俄国革命的条件和意义。列宁指出,苏汉诺夫等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分子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们对西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速印机胶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93-11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构建及品种改良研究》
- 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制造工艺及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家居门窗购销协议模板
- 非公开股权买卖协议模板2024
- 《含氮多齿配体金属有机盐及配合物的机械化学和固态反应研究》
- 《绘画测验用于评估青少年抑郁倾向的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模具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投资竞争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椅业及家具制造行业生产销售模式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沸石分子筛上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 新媒体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中英语新外研版选择性必修四unit2Tuesdays with Morrie课件(精编)
-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幽静的山谷》课件
- 中山大学PPT模板-中山大学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测试试卷四套含答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 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20篇(附带答案解析)经典1
- 2023年国家电投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8035-2011软件系统验收规范
- 《经济学基础》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