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敔山湾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作业检查九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a23Cl35.5Ba137N14S32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每题1分,11~20每题2分共30分)1.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生产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干冰制冷 C.粮食酿酒 D.液态空气制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制冷,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D。3.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A.铁 B.碳 C.氮 D.钙【答案】A【解析】【详解】碳元素、氮元素,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铁元素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A。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是A.氯化钠 B.铝 C.金刚石 D.水【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错误;B、铝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D、水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D。5.下列物质对应化学式错误的是A.干冰:CO2 B.熟石灰:CaOC.纯碱:Na2CO3 D.小苏打:NaHCO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俗称,化学式为:CO2,故选项正确;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正确;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故选项正确。故选:B。6.能源是为人类提供所需能量的资源。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煤 B.石油 C.酒精 D.天然气【答案】C【解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酒精可通过粮食等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C。7.根据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C.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答案】D【解析】【详解】A.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选项正确;B.元素周期表原子信息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选项正确;C.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选项正确;D.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选项错误,故选D。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过滤 B.检查装置气密性C.放回滴瓶 D.测溶液的pH【答案】B【解析】【详解】A、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C、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的,用完直接放回即可,无需清洗,不符合题意;D、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会污染原瓶试剂,不符合题意。故选B。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A.NH4HCO3 B.KCl C.(NH4)2HPO4 D.CO(NH2)2【答案】C【解析】【详解】A、碳酸氢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B、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C、磷酸氢二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D、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故选C。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看到瓶口有白雾冒出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得到蓝色沉淀D.将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加热煮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答案】D【解析】【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D、溶有二氧化碳的石蕊试液含有碳酸,加热煮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1.大蒜素(C6H10S2O)能抑制和杀灭多种细菌。下列有关大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大蒜素分子由4种元素组成C.一个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 D.大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答案】C【解析】【详解】A、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2×2):16=36:5:32:8,因此大蒜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由化学式可知,大蒜素由碳、氢、氧、硫4种元素组成,不是大蒜素分子由4种元素组成,分子中不能含元素,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大蒜素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分子中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1个氧原子,共19个原子构成,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大蒜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36:5,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A、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不能生成硫酸亚铁,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C、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符合题意;D、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A。13.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C.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答案】C【解析】【详解】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此选项说法不正确;B、t1℃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15g,可得到65g溶液,此选项说法不正确;C、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此选项说法正确;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比较,此选项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4.甲酸(HCOOH)具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反应如微观示意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中氧化物有2种 B.46g甲酸完全分解可获得氢气2gC.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可知,该反应是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物只有二氧化碳一种,故该项错误;B、设46g甲酸完全分解可获得氢气质量为x故该项说法正确;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该项错误;D、该反应为化学变化,反应前为甲酸分子,反应后为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该项错误。故选B。15.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蓝色溶液变浅,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氢气,取出铝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铝片表面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B.反应前CuCl2溶液中含有两种阳离子C.反应后Cu2+全部转化为Cu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答案】C【解析】【分析】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蓝色溶液变浅,有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氢气,取出铝片,由以上现象分析可知:原CuCl2溶液显酸性,含有氢离子,刚开始没有气泡是因为氧化铝先和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水,铝再跟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铝,跟酸性物质反应生成氢气,但无法说明氯化铜完全反应。【详解】A、由分析可知,钙铝片表面有致密氧化铝保护膜,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分析可知,反应前CuCl2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氢离子两种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分析可知,无法说明氯化铜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观察到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铝跟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铝,所以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6.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较好的化学学习方式。如图是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物质一定是金刚石B.B点对应物质是一种有毒气体,在生活中可作为燃料C.C点对应物质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空气中该物质含量升高会导致酸雨D.D点对应物质只能与酸反应生成C点对应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A点对应的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0,是一种单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只有金刚石,还有石墨,即A点对应物质不一定是金刚石,还可能是石墨,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B点对应的物质是一种氧化物,且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该物质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还具有可燃性,在生活中可作为燃料,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C对应的物质属于氧化物,且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空气中该物质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D点对应的物质属于盐,且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D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碳酸盐只能够与酸反应生成C点对应的物质二氧化碳,而碳酸氢盐既能够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能够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项错误,故选B。1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D.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一定能将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得氧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此选项正确;B、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除氦以外),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而最外层是8的粒子不止稀有气体原子,比如钠离子,氧离子等它们都是最外层是8的离子,也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但它们不是稀有气体,此选项错误;C、铁是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所以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此选项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实现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的转变,但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比如氢氧化钠,它的溶解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它则需要通过降温来实现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的转变,此选项错误。故选A。18.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去除铁粉中的碳粉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C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D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取样,滴加酚酞溶液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物理或者化学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试剂根据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详解】A、碳粉、铁粉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能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把铜和银加入稀盐酸中,均无变化,说明铜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的后面,但是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B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分别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钾,C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NaOH变质生成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也会变红,故D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睛】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解决鉴别问题时,找到要鉴别物质之间性质上的差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如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要确保红磷足量 B.a点时反应刚好开始C.压强增大是由于燃烧放热使瓶内温度快速升高 D.d点时集气瓶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答案】B【解析】【详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为了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红磷要过量,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a点时气压最大,放出的热量最多,红磷燃烧刚好停止,则a点时反应刚好停止,故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温度快速升高造成的,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d点时集气瓶中气体是除去氧气后的空气,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据此来回答问题。20.工业上利用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FeOB.整个制氢气过程中无需尾气处理C.流程中需要不断添加物质MD.理论上每得到2gH2,消耗碳的质量:6g<m(C)<12g【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H2O与FeO反应生成H2和M,则H2O中的氧原子进入到M中,即M中氧元素质量比FeO中氧元素质量大,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M<FeO,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反应生成CO,有毒,需要尾气处理,选项错误;C、由图可看出,M由H2O和FeO生成,会与CO反应而消耗,可循环利用,故不需要添加物质M,选项错误;D、由图可以看出,总反应为C+H2O→H2+CO2+CO。考虑两种极限情况:若生成物只有CO2,则反应方程式为C+2H2O2H2+CO2,根据化学方程式,每得到2gH2,需要消耗碳的质量为6g;若生成物只有CO,则反应方程式为C+H2OH2+CO,根据化学方程式,每得到2gH2,需要消耗碳的质量为12g。实际反应中CO2和CO均存在,故消耗碳的质量6g<m(C)<12g,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确定取值范围可采用极值法,确定两种极限情况,从而确定取值范围。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1.“双奥之城”铸华章,“天下一家”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盛大举行被世界点“赞”。奥运村最受各国运动员喜爱的非“中国馄饨”莫属。(1)在拌馄饨馅时经常要往里面放些佐料,如食盐、味精、香油等,上述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a.味精b.食盐c.香油(2)馄饨下好后,用漏勺将其捞出,这个步骤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的_________。a.吸附b.沉淀c.过滤(3)吃馄饨时,由于馄饨皮中含有少量碱性物质会影响口感,所以最好蘸点食醋再食用。食醋的主要成分属于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a.酸b.碱c.盐【答案】(1)c(2)c(3)a【解析】【小问1详解】a、味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c、香油难溶于水,分散到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c;【小问2详解】馄饨下好后,用漏勺将其捞出,这个步骤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的过滤,故选:c;【小问3详解】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a。22.冬奥会火种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其造型灵感来自“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借“长信”之意,表达人们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1)西汉长信宫灯是汉代青铜器,铜在空气中易与氧气、水和______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Cu2(OH)2CO3],所以青铜器保留至今的不多。火种灯用的材质是铝合金,因为铝抗腐蚀,铝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是______。(2)火种灯燃料是丙烷(C3H8)气体,C3H8燃烧产生C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①.二氧化碳##CO2②.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2)
【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含Cu、CH、O,反应物中含Cu、H、O,故还应含碳元素,空气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参与了反应;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小问2详解】丙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过程将_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太阳②.(2)【解析】【小问1详解】该反应在太阳光作用下反应,则说明这个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I中,水分子在太阳光和催化剂C3N4的作用下生成H2和H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反应Ⅱ中,H2O2在催化剂CQDs和太阳光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冬奥会背后的化学高科技Ⅰ.神奇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常温常压下气态二氧化碳,施加一定压力后,可以液化成液体甚至凝华为固体(干冰),压力降低后,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又能快速汽化(或升华)为气体,并大量吸热,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温度的目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与以往使用的氟利昂制冷相比,具有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优点。Ⅱ.冬奥会服装中的“黑科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礼仪服装共三套方案,分别为“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和“唐花飞雪”,奥运礼服衣服内胆里特意添加了石墨烯发热材料(需携带移动电源),柔性石墨烯发热材料起效迅速,加热状态下表面温度可稳定在40摄氏度以上,石墨烯具有强度高、导电性强、韧性好等特点,是构成其它新型碳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碳纳米管也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将含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种纳米材料的水溶液低温环境下冻干,去除水分、保留骨架,制造出的一种超轻固体材料被称为“全碳气凝胶”。Ⅲ.冬奥火炬的奥秘。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将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只有钢的1/4左右,但是强度是钢的79倍,解决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而且火炬呈现“轻、固、美”的特点。Ⅳ.实现碳中和,尽显高科技。氢能客车,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氢能客车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1)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与传统制冰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炬燃料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B.火炬外壳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较轻C.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化合物D.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具有易燃性(3)火炬外壳属于_________材料(合成、金属、复合)。火炬燃料采用氢气做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5)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填序号)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答案】(1)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2)CD(3)①.复合②.(4)清除可燃物(5)AB【解析】【小问1详解】由资料可知,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与以往使用的氟利昂制冷相比,具有环保节能、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等优点;【小问2详解】A、火炬燃料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无二氧化碳生成,碳排放为零,不符合题意;B、火炬外壳材料密度只有钢的左右,钢的密度约为7.85g/cm3,铝的密度约为2.7g/cm3,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较轻,不符合题意;C、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D、火炬燃烧罐以碳纤维材质为主,但是耐高温,不易燃烧,符合题意。故选CD;【小问3详解】火炬外壳是由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4详解】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移走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小问5详解】太阳能、风能无污染,属于绿色能源,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不属于绿色能源。故选AB。2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同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进行了如下探究。(1)按图1装置进行双氧水(H2O2溶液)分解实验: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三颈瓶容积为250mL,恒压漏斗的作用是使过氧化氢溶液自行下滴。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像如图2、图3。分析上述图像中的数据,说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三颈烧瓶烧瓶内气压不断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实验装置见图4。4次实验均向试管中加入10mL、5%过氧化氢溶液,实验1、2、3均向试管内加入1mLCuSO4溶液,实验4仅加入1mL水,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水浴温度/℃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mL·min1)00第3min第6min第9min第12min1202.42.72.82.82309101010340906328234401.01.21.31.3①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__________________。②由表中1、2、3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③由表中实验4和实验_________对比说明有无催化剂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答案】(1)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②.生成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装置内气压增大(2)①.生成氧气的体积②.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③.3【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2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气压越大,说明生成的氧气越多,因此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过程中,不断生成氧气,气体增多,装置内气压增大,同时由图3可知,过氧化氢分解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装置内气压增大,故填:生成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装置内气压增大;【小问2详解】①比较反应速率,可以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氧气的时间,也可以比较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因此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反应时间和生成氧气的体积,故填“生成氧气的体积”;②由表中1、2、3实验,发现: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温度越高,生成氧气的平均速率越快,故填“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③要对比说明有无催化剂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一个加入催化剂,一个不加,其它因素均相同,因此选择实验4和实验3。26.我国已向世界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某工厂为实现本厂“碳中和”目标,设计了一种“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1)“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2)在“反应、分离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______。(4)工厂要实施这一流程,还需设计“高温反应炉”零排放供热的配套方案。下列方案中可以选用的是______(填编号)。A.燃煤供热 B.燃油供热 C.聚集太阳能供热 D.燃天然气供热(5)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6)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也是“捕捉”CO2的过程。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______。【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捕捉”效率(2)(3)氧化钙、氢氧化钠(或CaO、NaOH)(4)C(5)(6)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浓度太小,“捕捉”效率低【解析】【小问1详解】“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气体充分接触,使反应进行的更快,故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捕捉”效率;【小问2详解】在“反应、分离室”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3详解】该流程图可知,氧化钙既是高炉反应的生成物又是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物;氢氧化钠溶液既是吸收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又是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生成物,除了水外,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氧化钙、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氧化钙、氢氧化钠或CaO、NaOH;【小问4详解】A、燃烧煤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不能实现零排放供热,故不符合题意;B、燃油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不能实现零排放供热,故不符合题意;C、聚集太阳能供热,没有新物质产生,能实现零排放供热,故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实现零排放供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问5详解】反应①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6详解】工厂却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捉”CO2的减排方案,原因是工厂排放二氧化碳的量比较大,需要被充分吸收,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浓度太小,“捕捉”效率低,故答案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浓度太小,“捕捉”效率低。27.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参与一起探究。【实验1】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①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②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③1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1)由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3)在1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OH溶液(密度为1.1g/mL)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密度为1.0g/mL)的体积_________mL,就能使反应后溶液的pH等于7。(结果保留整数)【实验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组同学根据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4)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试管B中_________(填“有”或“无”)明显现象。(5)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图3”或“图4”)。
(6)图4中电导率的变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所有微粒_________(填微粒符号)。【答案】(1)①.放热②.小于(2)H+、OH(3)20(4)①.②.无(5)图3(6)①.能②.Na+、Cl、H2O【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实验①②中,溶液温度均升高,则说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再结合实验③的曲线,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小问2详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反应生成水,则主要是由H+和OH两种离子反应放热引起的。【小问3详解】设需要盐酸的体积为x,则解得x≈20mL【小问4详解】A试管中硫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B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小问5详解】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刚开始时,由于氢氧化钡的减小,电导率减小,且恰好反应时,只有水,电导率几乎为零,但随着硫酸的继续滴加,电导率又慢慢增大,故选图3。【小问6详解】图4表示B试管中的变化,由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电导率减小,则说明溶液中的离子个数减小,则说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且b点时电导率最小,此时反应恰好反应,又由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所有微粒为Na+、Cl、H2O。28.NaCl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盐的提纯:①从“海水→粗盐→精盐”的过程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a.过滤b.蒸发c.洗气d.溶解②粗盐中还含有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为进一步除杂,向食盐水中加入四种试剂除杂,有①稀盐酸、②Na2CO3溶液、③Na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公务员面试模拟14
- 山西公务员面试模拟52
-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工程机械买卖合同样本
- 2024年旅行社餐厅合作协议合同
- 建筑机电工程质量通病与预防措施
- 湖北公务员面试模拟23
- 二手车标准买卖合同范本2024年
- 广东行政职业能力模拟32
- 2024年酒销售合同
- 江苏开放大学行政管理学2020考试复习题答案
- 论十大关系全文
- ASTM-E505 标准图谱参考资料 标准讲义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4司马光》(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
- 尺骨冠状突骨折护理查房课件
- 高校辅导员培训PPT课件:学生常规管理及技巧
- 仿写教学案例
- 《逻辑的力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晋升英语学科全英讲课答辩真题
- (新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考试题库(含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八单元集体备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