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1页
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2页
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3页
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4页
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苏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36课时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纲展示1.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系统优化方法3.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考情链接2015年北京高考第38题第(1)问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关系为话题考

查联系的特点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16年

北京高考第27题以学生“创客”社团设计解决拖延症的手机应用软件

为话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复习时要紧密结合时事,如经济全球

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一)

1、联系的特点(考点二)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点一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普遍性(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①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②有机整体

,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

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判断: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直接存在必然的联系。提示: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具备两个事物之间才能构成联

系。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③本身固有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④主

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⑤新的联

。判断: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此可以随意改变。提示: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是形成后便

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⑥多种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

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⑦存在和发展

的各

种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⑧联系的观点

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⑨矛盾的观点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

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a.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用⑩联系

、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

而上学用孤立、静止、

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b.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提示: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反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1.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

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答案

D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题干告诉我们人为事物的联系具

有客观性,D项正确;A、C两项分别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与题

意不符;B项强调的是自在事物的联系,与题意不符。D2.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

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

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

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间的新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答案

D此题考查联系的观点。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稳定的联系

存在,①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错误。3.(2017北京朝阳期末,12)《左传·僖公四年》中记载,四年春,齐侯以诸

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

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如果要改变“风马牛

不相及”的状况,人们应该

()A.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制约C.抓住时机以促成质变,实现飞跃发展D.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A答案

A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选项B错误。人可

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不能随心

所欲,选项D错误。选项C与材料无关。选项A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A。1.区分联系的三个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内涵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表现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但并非联系都能

促进事物的发展,有些联系可能阻碍事物的发展。(3)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联系。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不能主观臆造。(4)不能认为只有自在事物的联系才具有客观性。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

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

就存在了,所以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

有“人化”的特点,人为事物的联系只能通过实践形成,形成之后便独

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5)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联系会随着时

特别提醒

(1)联系具有普遍性,只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间和地点的变化、内外条件的转移等而变化。(6)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联系;

而主观联系是主观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7)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

我们可以说“建立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2.正确认识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不矛盾(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

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

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

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4)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1)联3.全面认识联系的多样性系的多样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条件是可以改

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创造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条

件不是随心所欲的。(2)如何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的多样性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联系的

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所谓条

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诸要

素的总和。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因而一切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又在一

定的条件下走向灭亡。认识事物,要认识事物的条件;改造事物,要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离开条件,一切都谈不上。(3)理解联系多样性的内涵联系的多样性作用直接联系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而直接地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间接联系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而间接地影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内部联系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部联系事物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不能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发展的过程,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4)联系多样性原理的运用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既要注重

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

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典例1

(2017北京朝阳一模,26)传统中医文化中有“药食同源”之说,

意思是有些食物即药物,比如山药既可以做食材,也可以做药材。文献

中记载:山药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

热、补心气不足、益肾气、健脾胃、润毛皮,生捣贴肿、硬毒能治。这

说明

()①人们能够利用山药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②山药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呈现出不同的效用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山药的特性使其具有不同功能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使山药得到合理利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答案

B材料没有涉及山药的不同生长阶段问题,故排除②。人们不

能改变山药的特性,故排除③。①④符合题意。典例2

(2016北京平谷一模,33)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经济效应,是指经

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乘

数效应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量变是质变发展的必然结果A.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③④C答案

C此题考查联系的特点。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会引起

经济总量的变化说明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

成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也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

③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

错误,排除。所以答案选C。典例3

(2017北京西城期末,22)二十国集团对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态

势有着重要影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召开,峰会的

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

()A.强调重视每一局部的作用B.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关注到了各国间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D.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C答案

C二十国集团峰会正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

益紧密背景下召开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

主题关注到了各国间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D

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选项A、B与题意无关。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C。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部分区别内涵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①

全过程

,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地位和功能整体居于②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

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③被支配

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相互依赖整体是由④部分

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⑤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⑥关键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⑦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判断:整体功能一定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提示:错误。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有三种情形:(1)整体具有部分

根本没有的功能。当许多部分按照有序性构成有机整体时,就会产生部

分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2)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

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3)当部分以无序、欠

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甚至相互抵消,使

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⑧相互作用

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

体。(2)特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⑨有序性

和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3)方法论要求:用⑩综合的思维

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

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

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思考: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要统

筹兼顾各方面的环境和条件,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这体现了怎样

的方法论?提示:要坚持系统优化法。1.(2017北京海淀一模,26)有人说,“1+1=2”是数学,“1+1>2”是哲

学。从哲学视角理解“1+1>2”,其合理解释是

()A.组织协调好已有的要素,能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B.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能使各要素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C.用批判性思维怀疑一切、推翻一切,可以开拓出崭新境界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答案

A“1+1>2”从哲学上讲是当局部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

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并不是各个

要素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C说法错误,批

判性思维并不是推翻一切,而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D项本身说法正

确,但与题意无关。A2.下面漫画《折腾》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D.要有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C答案

C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A、B不属于辩证法启示。漫画启示

我们城市建设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C正确。D不符合题

意。3.同一片天空,紧邻的区域,空气会发生相互传输和影响。立足一地一时

治理雾霾还远远不够,京津冀联防联控破解区域性环境污染势在必行。

区域联合治理雾霾的方法体现了

()A.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B.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C.把要素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功能D.系统要素的有序性决定事物的发展B答案

B此题考查系统优化法。注意设问的要求是“区域联合治理

雾霾的方法”体现的道理,B符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C、D错误。1.正确理解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整体一定大于部

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在任何情况下部分都不决定整体。整体属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

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是整体决定部分。(4)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5)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

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6)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

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我们的启示: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

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部分影响整体,

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系统优化法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整体性原则是系统优化方法的核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有序性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要素的基本特征个别性、局部性要素总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部分,或者是一个个别因素、个体多样性、差别性一个系统中诸多要素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不可分割性要素作为系统构成的单元,相对于该系统来说,它是不可分割的不确定性与整体的结构相比,要素相对不稳定方法论第一,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系统和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知识拓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既有共性又相互区别。在一定意义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两对

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整体与部分、系统和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的。但

两对关系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完全等同起来,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更强调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性原则。典例1

(2016北京文综,27,4分)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

校学生“创客”社团设计了一款手机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如下功能:

同学们从哲学角度对这一设计进行讨论,下列分析合理的有()①“目标专注”强调意识的目的性,能使我心无旁骛,抓紧时间②“任务拆分”把整体分解成部分,避免因为任务庞大而畏难不前③“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④“同伴激励”强调外部矛盾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家会因此不甘落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答案

A本题考查意识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内外

因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用排除法即可。规律是客观的,③的说法错

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外因,内部矛盾即内因,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

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④夸大了外因的作用,应排除。①②表述正确且符

合题意。典例2

(2016北京通州一模,24)通州将被打造成一座“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国内外城市规划中的新理念,指通过吸水、蓄水、净水

和释水的过程,破解城市内涝与缺水并存的难题,是解决城市水生态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