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复习(九下)学案(含答案)-【2024名师导航】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九下)学案
目录:
9鱼我所欲也
10唐雎不辱使命
11送东阳马生序
20曹刿论战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2陈涉世家
23出师表
9《鱼我所欲也》
【知识清单】
1.原文+译文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大意】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3.读准字音
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4.文言积累
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①同“德”,感恩,感激。②同“欤”,语气词。
古今异义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一词多义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得:故不为苟得也(取得)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
词类活用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特殊句式判断句: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5.文章主旨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考点梳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6)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8)乞人不屑也:_______
(9)失其本心:(10)故不为苟得也:
(11)所恶有甚于死者:(12)妻妾之奉:
(13)是亦不可以已乎:(14)生,亦我所欲也:
(1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
(1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同“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同“____”,___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同“____”,_________。
____,同“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而: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于: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与:①呼尔而与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为: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5)之:①呼尔而与之: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
(3)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
【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忧虑,担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C.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
D.被执至南门执:押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B.所欲有甚于生者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舍生而取义者也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D.蹴尔而与之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3)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
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
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
10《唐雎不辱使命》
【知识清单】
1.原文+译文
【原文】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参考大意】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2.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
3.读准字音
怫然(fú)唐雎(jū)徒跣(xiǎn)以头抢地(qiāng)王僚(liáo)韩傀(guī)
要离(yāo)休祲(jìn)缟素(gǎo)
4.文言积累
通假字秦王不说(同“悦”,喜悦,高兴。)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轻寡人与(同“欤”,疑问语气助词。)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裸露)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是)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夫:此庸夫之怒也(成年男子)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发语词,无实义)怒:此庸夫之怒也(生气,发怒)怀怒未发(愤怒)
古今异义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大王加惠(古义:施予;今义:增加。)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常与“但是”连用。)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义:于是;今义:因为。)非若是也(古义:这样,如此;今义:对,正确。)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只是;今义:成直线的。)以头抢地耳(古义:撞;今义:抢夺。)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今义:休息。)长跪而谢之曰(古义:一种坐姿;今义:双膝着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徒以有先生也(古义:仅仅,只是;今义:徒弟。)
词类活用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使动用法,使……伏,使……流)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亦免冠徒跣(使动用法,使……免,使……徒)与臣而将四矣(数词做动词,变成四个人)
特殊句式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先王受地”。)请广于君(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请于君广"。)
5.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唐雎受命出使秦国的故事的记叙,表现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揭露了秦王的蛮横狡诈、欺软怕硬、色厉内荏的本质。
【考点梳理】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3.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___错意:在意。错,同“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___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4.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2)要离之刺庆忌,仓鹰击于殿上: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3)轻寡人与: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2)大王加惠:_________
(3)请广于君:_________(4)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
(5)秦王怫然怒:_________(6)免冠徒跣:__________________
(7)以头抢地:_________(8)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
(9)若士必怒:_________(10)天下缟素:_________
(11)寡人谕矣:_________(12)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
6.翻译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____________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
(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____________
7.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本文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请选取一例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1《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清单】
1.原文+译文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ɡ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à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无冻馁(ně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è)余,撰长书以为贽(zhì),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参考大意】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与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隆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过来。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在腰间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鲜明的样子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行列里(做了官),并且承蒙皇上的恩宠光耀,跟随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按时供给粮食,父母每年给予(他们)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受冻、饥饿的忧虑了;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子里面诵读诗书,也没有奔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去询问而不告诉、去请教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了;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有没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言辞非常流畅通达。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自己述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十分勤奋,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是我的本意啊;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显示骄傲,难道是理解我吗?
2.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
3.文学常识
序,文体名,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本文是一篇赠序。
4.读准字音
砚冰(yàn)加冠(ɡuān)叱咄(duō)俟(sì)负箧(qiè)曳屣(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耄(mào)老
廪(lǐn)稍遗(wèi)馁(něi)谒(yè)贽(zhì)
5.文言积累
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同“辩”,辩驳。
古今异义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走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穷冬烈风(古义:极。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继续。)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一词多义至: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色:未尝稍降辞色(脸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表情)慕:益慕圣贤之道(仰慕)略无慕艳意(羡慕)备:左佩刀,右备容臭(挂着)日侍坐备顾问(准备)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当余之从师也(跟从,跟随)若:烨然若神人(如同,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给)奉命于危难之间(承受,接受)
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亲手;用笔。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用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特殊句式倒装句:弗之怠。(宾语前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省略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撰长书以(之)为挚。
6.文章主旨
本文作者通过写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和刻苦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珍惜现有的优越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德业双修,有所成就。意在强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专心致志。
【考点梳理】
1.文学常识填空。
宋濂,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2)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4)弗之怠:______________
(5)不敢稍逾约:______________(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
(7)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8)尝趋百里外:______________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_______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_______(11)门人弟子填其室:_______
(12)未尝稍降辞色:_______(13)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
(14)俯身倾耳以请:______________(15)或遇其叱咄:______________
(16)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17)卒获有所闻:_______
(18)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______________(19)穷冬烈风:_______
(20)至舍:_______(21)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
(22)以衾拥覆:_______(23)寓逆旅:_______
(24)戴朱缨宝饰之帽:__________(25)烨然若神人:_______
(2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________(27)犹幸预君子之列:_______
(28)缀公卿之后:_______(2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0)无冻馁之患矣:_______(31)生以乡人子谒余: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同“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同“____”,_______。
(3)与之论辨:____,同“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特殊用法。
(1)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自笔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人日再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鲜肥滋味之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
(1)以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计日以还: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以衾拥覆:
(2)之①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当余之从师也:
③无鲜肥滋味之享:
(3)而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久而乃和:
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___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至于斟酌损益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6.翻译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
7.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明臣言行录))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③沃:浇。文中有“洗"之意。④重:兼有两种(事物)。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__________
②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
(2)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
20《曹刿论战》
【知识清单】
1.原文+译文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参考大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2.文学常识
《左转》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3.读准字音
曹刿(guì)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辙(zhé)靡(mǐ)
4.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word/mediaback/10153.htm"\t"_blank))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从:民弗从:听战则请从:跟随其: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之:小大之狱: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
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战?(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状语后置:战于长勺。(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5.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考点梳理】
1.文学常识填空。
《左转》又称__、__,_____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__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___________(2)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
(3)又何间焉:___________(4)肉食者鄙:___________
(5)何以战:___________(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曰:___________(8)小惠未遍:___________
(8)弗敢加:___________(9)必以信:___________
(10)小信未孚:___________(11)神弗福也:___________
(12)小大之狱:___________(13)虽不能察:___________
(14)必以情:___________(15)忠之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战则请从:___________(17)公将鼓之:___________
(18)齐师败绩:___________(19)公将驰之:___________
(20)既克:___________(21)一鼓作气:___________
(22)再而衰:___________(23)三而竭:___________
(24)彼竭我盈:___________(25)难测也:___________
(26)惧有伏焉:___________(27)望其旗靡: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___。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___。今义:表示许可。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___。今义:表示又一次。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间
D.一鼓作气___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5.选出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入见间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翻译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
(4)夫大国,难测也,具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
7.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让鲁军追逐齐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示意图。
请见______参战______
9.请分析曹刿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知识清单】
1.原文+译文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参考大意】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2.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约12万字。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
3.读准字音
昳(yì)丽期(jī)年间(jiàn)进谤(bàng)讥
4.文言积累
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
一词多义之:齐国之美丽者也(的)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孰视之(代词,指徐公)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臣之妻私臣(的)王之蔽甚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事)于:欲有求于我也(向)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到)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朝服衣冠(zhāo,早晨)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谁,代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古今异义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规劝今义:讽刺)窥镜而自视(古义:照,看今义:偷看)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能面刺寡人之过(古义:批评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大臣今义:方位名词)
词类活用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臣之妻私臣(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特殊句式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也表示判断)省略句:皆以(我)美于徐公。与(之)坐谈。倒装句:欲有求于我也。(状语后置)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5.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个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为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
【考点梳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2)形貌昳丽:__________
(3)朝服衣冠:__________(4)窥镜:__________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6)旦日:__________
(7)明日:__________(8)孰视之:__________
(9)私我也:__________(10)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
(11)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1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
(13)期年之后:__________(14)皆朝于齐: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4.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_________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_________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
5.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简要概括。
_________
6.古往今来,君王、领导肯于从谏如流的并不多见,为什们齐威王能够做到呢?
_________
_________
7.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
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_________
22《陈涉世家》
【知识清单】
1.原文+译文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参考大意】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为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攻占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取胜,兵败身死,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诛灭残暴无道的秦王朝,恢复建立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被拥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被秦朝官吏压榨迫害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2.文学常识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读准字音
阳夏(jiǎ)皆次当行(háng)以数(shuò)谏故上使外将(jiàng)兵
陈胜王(wàng)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间(jiàn)令忿恚(fènhuì)
笞(chī)宁(nìng)有种乎蕲(qí)
4.文言积累
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同“谪”,贬谪。为天下唱:同“倡”,首发。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着。卜者知其指意:同“旨"。
一词多义少:陈涉少时:年轻吾闻二世少子也:小等:公等遇雨:表示多数或者列举未尽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卒数万人:几将:项燕为楚将:大将上使外将兵:率领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道义为: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向若为佣耕:被号为张楚:称作为坛而盟:筑然:吴广以为然:这样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次:皆次当行:编次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书: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乃:乃行卜:于是,就乃入据陈: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故:扶苏以数谏故:缘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会: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会天大雨:恰逢
古今异义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尝一尝)苟富贵(古义:如果今义:苟且)固以怪之矣(古义:本来今义:坚固)夜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名词,在空地上用树枝燃火)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今义:表示次序的开头)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事今义:一种职务,管理财务的人)
词类活用将军身被坚执锐:名词作动词,穿着形容词作名词,铠甲形容词作名词,武器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朱砂名词作动词,写狐鸣呼曰: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固以怪之矣: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忿恚尉:使动用法,使……恼怒
特殊句式省略句: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上使(之)外将兵。吴广素爱人,士卒多(其)为用者。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
【考点梳理】
1.文学常识填空。
司马迁,字_______,_______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_______时期,到_______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__,__"。
2.下列选项加点词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朴素B.广故数言欲亡:死亡
C.尉果笞广:用竹板打D.被坚执锐:表被动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
4.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上使外将兵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C.置人所罾鱼腹中D.尉果笞广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7.解释下列加点词。
(1)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2)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
(3)苟富贵:__________(4)若为佣耕:__________
(5)九百人屯大泽乡:__________(6)皆次当行:__________
(7)会天大雨:__________(8)度已失期:__________
(9)今亡亦死:__________(10)等死:__________
(11)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12)扶苏以数谏故:__________
(13)今或闻无罪:__________(14)楚人怜之:__________
(15)今诚以吾众:__________(16)念鬼:__________
(17)乃丹书帛曰:__________(18)陈胜王:__________
(19)又间令吴广:__________(20)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__
(21)卒中往往语:__________(22)并杀两尉:__________
(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____(24)从民欲也:__________
(25)为坛而盟:__________(26)蕲下:__________
(27)将兵徇蕲以东:__________(28)比至陈:__________
(29)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30)刑其长吏: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为天下唱: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4)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5)卜者知其指意:______,同“______"。
9.指出下列句中词语的特殊用法。
(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
(2)乃丹书帛曰:__,__
(3)法皆斩:__,__
(4)固以怪之矣:__,__
(5)尉果笞广:__,__
(6)忿恚尉:__,__
10.翻译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
(4)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函3篇
- 兼职国际物流专员聘用合同3篇
- 买方知识产权合同3篇
- 合同主体变更三方协议范本3篇
- 教练兼职合同范例
- 办理出生证明的委托协议书3篇
- 二手房屋买卖合同全文指南3篇
- 安装维修工程合同范例
- 倒板建筑施工协议2篇
- 办公室租赁合同转让常见问题解答3篇
- AQ-C1-19 安全教育记录表(三级)
- 营销中心物业服务标准讲解
- 五年级阅读指导课(课堂PPT)
- 广东饲料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液碱浓度、密度对照表
- MODBUS通讯协议编程(VB源代码)
- 焊工证项目新旧对照表
- 全国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阿坝州近12a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 压力管道安装工艺和检验规定
- 小学英语语音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