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心理健康_第1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心理健康_第2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心理健康_第3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心理健康_第4页
健康管理师考试辅导-心理健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常见心理障碍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学基础

(-)心理现象概述

一认知过程

一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L意志过程

一人格倾向性

一个性心理

一人格特征

i.脑是心理的活动器官

三大基本功能系统:

(1)感觉功能系统

特异性传入系统:传入到大脑特定皮层投射区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非特定区域,不产生特定感觉。

(2)运动功能系统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的皮层代表区、随意运动。

(3)联络功能系统

感觉联络区:解析进入感觉区的神经冲动,获得精确信息;

运动联络区:控制和协调动作的精细化程度;

前额联络区:意向形成、运筹规划、调节和监督行动等。

2.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大脑提供物质基础。

心理活动依赖于客观现实而存在。

(二)心理学基础及其基本概念

一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L意志过程

一人格倾向性

-个性心理

一人格特征

1.认知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

的反应,是个体对刺激的基本反映和体验形式。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2)知觉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距离、形状、大小、方位、深度;

时间知觉:个体对客观事物时间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移动速度的反映。

(3)记忆

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信息进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来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三个过程。

(4)遗忘

指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部分遗忘/完全遗忘;暂时遗忘/永久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6)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过去感知的事物在个体记忆中保留下来的印象。

(7)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外界某种事物或自身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和调节、监督。

2.情感过程

这种带有主观态度的内心体验活动过程称为情感过程。

(1)情感和情绪

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稳定性、持久性。

情绪:人的自然性需要,情境性、暂时性。

(2)心境

指一种较为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

情绪与健康关系密切,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

情绪的生理作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①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②通过边缘系统影响内分泌代谢功能;

③通过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相应受体,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3.意志过程

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类特有心理现象,成才成事的内在动力。

4.人格(个性心理)

人格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人格倾向性:人格中的动力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人格特征

指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人格的塑造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各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均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包括合理的认知活动、适度

的情感反应、恰当的意志行为、积极的生活状态、良好的适应状态等。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我,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国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并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事物;

2.心理与行为特点和生理年龄相匹配;

3.情绪稳定,积极与情境相适应;

4.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5.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6.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

7.在遵循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能实现个人动机,满足个人合理要求;

8.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保持一致。

(三)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1.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多数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都与心理健

康水平降低有关。

2.心理健康因素不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还影响到躯体疾病的转归,积极乐观情绪体验。

3.躯体疾病本身也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

三、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的定义

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

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

(二)心理卫生的范畴

L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

2.研究各年龄阶段(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

好心理卫生。

3.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

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

4.研究个体主动积极讲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节控制的

主人,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

【小结】心理现象概述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心理过程L意志过程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心理

一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小结】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各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均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包括合理的认知活动、适度

的情感反应、恰当的意志行为、积极的生活状态、良好的适应状态等。

【小结】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1.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多数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都与心理健

康水平降低有关。

2.心理健康因素不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还影响到躯体疾病的转归,积极乐观情绪体验。

3.躯体疾病本身也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

【小结】心理卫生定义

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

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

【小结】心理卫生的范畴

1.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遗传角度)

2.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发展角度)

3.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

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社会环境角度)

4.研究个体主动积极讲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节控制的

主人,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

(治疗与预防角度)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

一、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

从怀孕到出生胎儿期

0-3岁婴儿期

3-6岁幼儿期

6-12岁儿童期

12-18岁青春期

18-35岁成年早期,青年期

35-65岁成年期,中年期(壮年期)

65岁以后成年晚期,老年期

(一)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儿童期心理发展特点:

L主要任务一一学习

2.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进一步发展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长,原则性形成

3.大脑发育趋于成熟,智力发展最快时期

4.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

儿童期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合理安排学习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适应性困难;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的产生

家庭学校教育应注意避免:过分照顾、过于溺爱、过分冷漠、过分严厉、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等。

3.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1)培养儿童同情心;

(2)教育儿童在游戏中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3)增加儿童与家人以外的其他人的相互机会。

(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1.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成熟期。

2.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完善,逻辑思维活动显著增强并趋于成熟,辩证思维基本成型。

3.自我意识高度发展,心理冲突增多。

青春期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带有主观色彩,片面性、幼稚性。

2.保护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他人评价过于敏感。

3.保持情绪稳定

大脑机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差,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状态。鼓励用多维的、客观的、发展的观

点看待周围事情。

4.适当的性教育

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

(三)成年早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成年早期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能力和语言发育趋于成熟:观察力、记忆力、词汇掌握、口语和书面表达。

2.情绪情感内容丰富、深刻,但容易激动。

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意志行为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4.人格基本形成,行为倾向趋于稳定。

成年早期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1.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树立良好的婚恋择偶观

青年时期是发生性、恋爱心理问题的高峰期。

(四)成年期(中年期,壮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成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1.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生理功能从旺盛走向退化的转变期。

2.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做事更有目的性,自我意识明确,意志坚定。

成年期的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1.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1)注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陶冶情操。

2.顺利度过更年期

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

性功能下降,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症状。

(五)老年期(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老年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

1.生理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心理方面的感知觉功能下降。

3.情绪趋于不稳定:易兴奋、易激惹、喜欢唠叨,情绪激动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

4.人格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猜疑、顺从性等特点。

老年期的心理间主要关注:

1.尽快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

保持必要的人际交往,积极投身社会生活,保持身体健康。

2.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

健康水平下降,躯体疾病增多,面临死亡威胁,产生心理波动。坦然面对人生,不回避,不幻想。子

女应在生活上积极照料老人,使老人感到温暖和安全。

二、群体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个体之间的关系、群体的行为规范和群体文化,对个体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群体文化:群体共同持有的价值观,是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家庭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家庭心理健康:是指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满意度。

影响家庭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的结构等。

促进家庭健康的方式:

1.沟通

了解彼此想法,避免知觉偏差。

沟通方式:面对面交谈;借助现代通讯工具沟通。

2.家庭心理咨询

针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求助者正确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及方式方法。

3.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更加重要。

4.正确对待子女的发展

孩子是独立个体,发展不一定朝向家长设计的方向。家长应以孩子的自发性行为作为教育的起点。

(二)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1.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处于潜在危险或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充分的保护性支持和无条

件的关注。

2.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通过教学和管理,让学生体会到自尊、自我接纳,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复原力,

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对技能,培养良好行为规范。

(三)社区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目前,社区心理健康促进针对人群主要涉及儿童、青少年、女性、老年群体和有需求的个体。

内容在于通过社区力量,激发个体的心理复原力和追求健康的动机,从根本上应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各

种潜在不利因素。

就个体而言,社区心理健康促进主要借助各种社区实践锻炼个体的心理复原力,即个体面对创伤、危

险等应激条件下的良好适应能力。

【小结】个体心理健康与发展时期

从怀孕到出生胎儿期

0-3岁婴儿期

3-6岁幼儿期

6-12岁儿童期

12-18岁青春期

18-35岁成年早期,青年期

35-65岁成年期,中年期(壮年期)

65岁以后成年晚期,老年期

[小结]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儿童期心理发展特点

1.主要任务——学习。

2.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进一步发展。

3.大脑发育趋于成熟,智力发展最快时期。

4.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

二、儿童期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合理安排学习。

2.防止不良心理及性格的产生。

3.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小结]青春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1.生长和发育的快速阶段,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成熟期。

2.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完善,逻辑思维活动显著增强并趋于成熟,辩证思维基本成型。

3.自我意识高度发展,心理冲突增多。

二、青春期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2.保护自信心和自尊心

3.保持情绪稳定。

4.适当的性教育。

[小结]成年早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成年早期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能力和语言发育趋于成熟。

2.情绪情感内容丰富、深刻,但容易激动。

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意志行为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

4.人格基本形成,行为倾向趋于稳定。

二、成年早期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1.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2.树立良好的婚恋择偶观。

[小结]成年期(中年期,壮年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成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1.生理成熟的延续阶段,生理功能从旺盛走向退化的转变期。

2.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3.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做事更有目的性,自我意识明确,意志坚定。

二、成年期的心理健康主要关注

1.加强自我心理保健

(1)注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陶冶情操。

2.顺利度过更年期

[小结]老年期(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一、老年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

】生理方面的退行性变化。

2.心理方面的感知觉功能下降。

3.情绪趋于不稳定:易兴奋、易激惹、喜欢唠叨,情绪激动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

4.人格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猜疑、顺从性等特点。

二、老年期的心理间主要关注

1.尽快适应离退休后的生活。

2.正确面对疾病和死亡。

第三节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一、一般心理问题概述

心理问题:指由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内心冲突,导致心理活动的失衡状态。

狭义的心理问题:指由现实的心理社会因素所引发的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活动的暂时失衡状态。

广义的心理问题:指各种心理社会相关因素引发的心理活动失衡和社会功能缺损状态。

心理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概念

一般心理问题通常由-一般现实生活中遭遇到的日常生活刺激引发的情绪失衡状态。

(-)一般心理问题的界定

一般心理问题的基本特点:

1.具有明显的现实应激事件刺激因素,对当事人来说相当意外,难以接受,或事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

情境性。引发紧张不安、恐惧、愤怒等情绪,反应较强烈。多数人对该刺激尚能接受,对当事人的反应也

能理解。

2.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焦虑、紧张、烦恼、恐惧、自责、忧伤、愤怒等,且情绪主要针对该事件,

对其他不相关的人或事能妥善面对或处置。

3.对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一过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反应一般仅维持数日,不超过1个月;但连续发生的

应激事件,或事件维持存在难以脱离或改变,心理反应可以维持长达2-3个月。情绪反应缓解后常可以恢

复到事件发生前状态。

4.即使情绪反应强烈,当事人的职业工作、人际关系等基本保持此前水平,社会活动功能未受到实质

性损害.

5.一般心理问题的个体即使出现冲动行为也是一过性,不会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严重后果。

6.当事人能够保持相对理性的思考,接受发生应激事件的现实。

7.周围人对当事人在应激事件中的态度和感受多数都能够理解,

二、严重心理问题的概述

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往往较一般心理问题更为显著和迅速,当事人的心理冲突和情绪失控尤为明

显,甚至出现明显的冲动或失控行为.

(一)严重心理问题的概念

常常由强烈的、创伤性的、或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发,当事人常常沉浸在严重现实刺激的痛

苦中,甚至对刺激相关的其他事件也出现强烈反应而表现有轻度的泛化。痛苦会持续数周,甚至超过2个

月,但一般不超过半年。情绪或行为有时会暂时地失去理性控制而冲动。对生活、工作和社交有一定影响,

造成暂时的社会功能轻度缺损。

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划分是相对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的界定

严重心理问题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有较强烈的现实应激事件引发,事件对当事人来说相当意外,难以接受;或事件的出现具有一定情

境性,当事人在心里感受到较严重的伤害,反应强烈,应对不够理性具有失控趋势。

2.心理反应不仅表现为情绪焦虑、紧张、烦恼、恐惧、自责、忧伤、愤怒等,且往往伴随明显的行为

失控,造成一定的客观后果。心理反应除了针对该事件外,同时会涉及其他不相关的人或事,难以妥善面

对或处理。

3.对突发性的应激事件或一过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反应一般持续数日或数周;但连续发生的应激事件,

或事件维持存在难以脱离或改变,明显的心理反应可以维持长达3个月。

4.强烈的心理反应往往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职业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因而其社会活动或功能会受到

一定程度的损害,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

5.发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当事人往往曾经发生过不少一般心理问题,有些是一般心理问题未能及时处理

而引发的。

6.当事人不够保持理智的思考,难以接受发生应激事件的现实。

7.应激事件刺激前后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及行为模式常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8.周围人对当事人在应激事件中的态度和感受多数不能理解和接受。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直接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由较强烈的、严重的或对个体威胁较大的

刺激因素

等因素引发的内心冲突。现实刺激引起。

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与刺

引发的情绪反应强烈,难以平息,痛苦体

情绪反应强度激因素密切相关,有现实意

验较深刻。

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超过2个月,但未超过半年,不易自行化

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解。

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

反应较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

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

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交

常生活、社交,但效率下降,

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泛化程度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情绪反应的内容对象稍泛化

三、不良行为概述

行为是指有机体面临内外环境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人类行为是在生活中表现出来

的生活态度及具体的生活方式。

(-)不良行为的概念

不良行为即影响健康的行为,是对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带来健康损害的一类危害行为的统称,又

称不健康行为,或称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不良行为的主要特点:

1.危害性。

2.稳定性:非偶然发生,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

3.习得性:后天习得。

(二)不良行为的表现

目前把不良行为分为四类

1.不良生活方式

是一类持续的定势化的不良致病行为习惯,这类行为习惯已经渗透到个体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习惯。

具有个体差异大、影响持久、广泛存在、有成瘾性等特点。

2.致病性行为模式

又称疾病相关行为,是易于导致特异性疾病的一类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冠心病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做事有时间紧迫感,动作快,好竞争,易急躁,少

耐心。

C型行为模式:肿瘤易发性行为。行为倾向特征为情绪压抑,处处忍让,回避与人冲突,易生闷气等。

3.不良疾病行为

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疾病到康复的过程中,所表现出非理性康复治疗行为。如不遵医嘱,疑病恐病,

自暴自弃等。

4.违规行为

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滥用药物、性乱、冲动控制障碍等。

(三)游戏与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慢性或周期性对网络的生理和心理依恋的现象,包括上网的欣快、下网后的戒断反应以

及难以抑制的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主要特征:

1.痴迷状态:无法上网时强烈渴望,一旦上网就会出现时间失控。

2.欣快感与空虚状态。

3.成瘾性。

4.与现实的冲突。

【小结】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直接由现实生活、工作压力等因由较强烈的、严重的或对个体威胁较大的

刺激因素

素引发的内心冲突。现实刺激引起。

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与刺激因

引发的情绪反应强烈,难以平息,痛苦体

情绪反应强度素密切相关,有现实意义且带有

验较深刻。

明显的道德色彩。

超过2个月,但未超过半年,不易自行化

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

解。

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

反应较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

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

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交

交,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

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能造成影响。

泛化程度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情绪反应的内容对象稍泛化

【小结】不良行为概述

定义:

不良行为即影响健康的行为,是对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带来健康损害的一类危害行为的统称。

不良行为的主要特点:

[危害性

2.稳定性:非偶然发生,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

3.习得性:后天习得

不良行为的表现:

】不良生活方式

具有个体差异大、影响持久、广泛存在、有成瘾性等特点。

2.致病性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冠心病易发性行为。

c型行为模式:肿瘤易发性行为。

3.不良疾病行为

非理性康复治疗行为,如不遵医嘱,疑病恐病等

4.违规行为

如滥用药物、性乱、冲动控制障碍等。

【小结】游戏与网络成瘾

定义:

网络成瘾是指慢性或周期性对网络的生理和心理依恋的现象,包括上网的欣快、下网后的戒断反应以

及难以抑制的上网行为。

网络成瘾主要特征:

1.痴迷状态:无法上网时强烈渴望,一旦上网就会出现时间失控。

2.欣快感与空虚状态。

3.成瘾性。

4.与现实的冲突。

第四节常见心理障碍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与类型

(-)心理障碍的基本概念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因各种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引发的心理功能失调和行为异常现象。

任何因素导致个体的心理行为显著偏离常态,出现精神痛苦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异常状态,临床上

又称之为精神障碍或心理行为障碍。

把没有明显原因引发的心理障碍,即不是脑和躯体疾病引发的,也不是遭受严重心理社会应激引发的

心理障碍,即所谓的内源性或原发性的心理障碍,称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把继发于社会心理应激或脑和躯体疾病的心理异常称为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诊断需要关注四个方面的因素:

1.应激因素,当事人是否存在足以引起心理异常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2.心理异常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即心理异常的具体表现以及是否与应激因素有关。

3.心理异常是否造成当事人精神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

4.心理异常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响因素。

(二)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

1.焦虑障碍

又称神经症。发生多与生活事件或心理应激、特定的人格倾向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相关。患者多有焦虑

烦恼、恐惧不安、躯体不适等症状,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一般没有精神病性症状,

自知力存在。

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等。

2.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心境或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神经障碍,并没有相应的思维和行

为改变。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有容易反复发作的特征。

抑郁症、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心境恶劣、双向心境障碍等。

3.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强烈的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

发生发展因素:

(1)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社会文化背景;

(3)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

4.心理生理功能障碍

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以进食、睡眠及性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相关的生理功能障碍。

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

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障碍。

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阳痿、早泄等.

5.人格障碍

又称病态人格,指个体的行为方式持久显著地偏离正常,对环境适应不良。通常起病于成年之前,发

展缓慢,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解。

偏执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等。

6.精神病性障碍

是一组具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严重心理障碍。通常具有幻觉、妄想及行为障碍

等精神病性症状。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一般意识清晰,智能尚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出现认知功

能损害。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等。

二、心理障碍的评估方法

(-)初步筛查

心理健康问题多数人往往首先表现为各种情绪问题,最常见的是焦虑和抑郁表现,尤其是一些慢性躯

体疾病的患者更为常见。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预先筛查更为快速简便有效,筛查阳性者再进行量表评估也更容易为当事人所接

受。

焦虑状态的“90秒4问题询问法”快速筛查:

问题阳性

是(了解是否有焦虑型人格

1你认为你是一个容易焦虑或紧张的人吗?

或特质)

是(了解是否有广泛性焦

2最近一段时间,你是否比平时更感到焦虑或忐忑不安?

虑)

3是否有一些特殊场合或情景更容易使你紧张、焦虑?是(了解是否有恐惧)

你曾经有过惊恐发作吗,即突然发生的强烈不适感或心慌、眩

4有(了解是否有惊恐)

晕、感到憋气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有2项或以上为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精神检查

抑郁状态的“90秒4问题询问法”快速筛查:

问题阳性

过去几周(或几个月)是否感到无精打采、伤感,或对生活的

1是

乐趣减少?

2除了不开心之外,是否比平时更加悲观或想哭?是

3经常有早醒吗?(事实上不需要那么早醒来)是

4近来是否经常想到活着没有意思?“经常”或是

4个问题回答都为阳性,则需进一步进行精神检查。

(二)自我评估

自评量表

1.广泛性焦虑(7项)自评筛查量表(GAD-7)

2.抑郁自评筛查量表(PHQ-9)

(三)心理健康综合评估

90项症状清单(SCL-90),又称精神卫生综合量表,90个项目组成,涵盖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

内容。5级评分制。

SCL-90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