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百校生物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百校生物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百校生物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百校生物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百校生物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百校生物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20%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A.45kg B.22.5kg C.90kg D.20kg2.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重组现象”(F2中出现两种新类型)提出的假设是A.生物性状是基因控制的,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相同B.F1全部为显性性状,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C.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若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且比例为1:1:1:13.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将染色体染色B.检测酶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紫色反应C.检测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液,其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D.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使DNA呈现红色,使RNA呈现绿色4.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杂交得到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1测交后代两种表现型比例为3:1,若F1自交F2的表现型不可能为()A.9:7 B.12:3:1 C.13:3 D.15:1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A.S型菌的DNA B.R型菌的DNA C.蛋白质 D.荚膜6.美国某研究小组最新发现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合成了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使细胞癌变,如下图所示。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是A.邻近的基因突变可能使癌变可能性减小B.抑癌基因主要是通过抑癌蛋白来发挥抑癌效应C.抑癌基因不能表达,是因为①过程被抑制D.与邻近基因相比,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表示细胞内信息传递的过程,图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结构或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2)若物质A是由2000个碱基组成的DNA,构成其基本骨架的成分是____________。若该DNA中,鸟嘌呤有400个,连续进行2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个。(3)②过程中物质E为______,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4)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上。8.(10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物种指的是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的统称。不同物种之间、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促进了__________的形成。(2)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甲岛上B物种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其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如果甲岛上B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含弃隐性性状个体仅保留显性性状个体,让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则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9.(10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乙图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____,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2)当兴奋在神经纤维e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________。(3)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4)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经_________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B上得________(填数字),引起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___________(细胞器)直接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甲图中abcdef共同组成______。10.(10分)下图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④所示方向的育种方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______________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______________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高产的青霉菌菌株利用了上述哪种育种途径获得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11.(15分)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_,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1、分析题图:图示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鼠→蛇,植物→昆虫→青蛙→蛇。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1)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详解】按照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假如一条1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1×4/5÷20%÷20%+1×1/5÷20%÷20%÷20%=45kg。故选A。2、C【解析】

A、孟德尔在解释分离定律的实验时提出的假设是:生物的性质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不同,而“基因”一词是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A错误;B、“F1全部为显性性状,F2中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是孟德尔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就此提出问题,B错误;C、“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重组现象”提出的假设,C正确;D、“若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且比例为1:1:1:1”是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结果的预测,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错误。故选C。3、C【解析】卡诺氏液用于细胞的固定,A项错误;双缩脲试剂使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RN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一定出呈现紫色,B项错误;检测活细胞中的线粒体用健那绿染液,其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C项正确;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液使DNA呈现绿色,使RNA呈现红色,D项错误。4、B【解析】

A.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为双杂合体(AaBb),若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A可能;B.若F2的分离比为12:3: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_:1aabb或(1A_B_+1aaB_):1A_bb:1aabb=2:1:1,B不可能;C.若F2的分离比为13:3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1A_B_+1A_bb+1aabb):1aaB_或(1A_B_+1aaB_+1aabb):1A_bb=3:1,C可能;D.若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D可能;故选B5、A【解析】

艾弗里通过分别研究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作用,确定了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详解】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分别和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会出现S型菌,证明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S型菌的DNA。故选A。6、C【解析】

图中①过程为转录,②过程为翻译,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碍了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使翻译过程受阻。【详解】A、邻近基因突变会导致其碱基排列顺序该变,则反义RNA不能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抑癌基因可正常表达,使癌变可能性减小,A正确;B、据图可知,抑癌基因主要是通过控制抑癌蛋白的合成来发挥抑癌效应,B正确;C、抑癌基因不能表达,是因为翻译被抑制,C错误;D、邻近基因是一段双链DNA,与邻近基因相比,杂交分子是一段双链RNA,其中特有的碱基对是A-U,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DNA的复制磷酸和脱氧核糖1800RNA聚合酶由左向右B、D【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DNA复制,②过程表示转录,③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B表示mRNA,C表示核糖体,D表示tRNA。【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DNA的复制。(2)构成DNA基本骨架的成分是磷酸和脱氧核糖。若物质A是由2000个碱基组成的DNA,若该DNA中,鸟嘌呤有400个,则C的数量也是400个,T=(2000-400×2)÷2=600,连续进行2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22-1)×600=1800个。(3)②过程中物质E为催化转录的RNA聚合酶。由图可知,③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4)密码子是指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一端能与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所以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存在于图中的B、D上。【点睛】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能够由图准确判断其生理过程是解题的关键。8、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多样性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甲、乙两岛自然选择不同且有地理隔离B物种与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库70%是【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根据题意可知,甲岛和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达到生殖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物种;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C和D。【详解】(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甲岛、乙岛上的A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甲、乙两岛之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且存在地理隔离,A和C在一起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进化,二者存在生殖隔离。(3)一个种群,其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舍弃aa个体后AA的频率为2/5,Aa为3/5,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子代基因频率不变,所以A频率为70%,由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种群发生了进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掌握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概念及根据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9、感受器突触大脑皮层外负内正d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树突细胞体胞吐①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线粒体蛋白质反射弧【解析】

分析甲图可知:甲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b是传出神经,a是效应器,d是突触结构。分析乙图可知:乙图为突触结构,其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①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②是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蛋白,③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是突触小泡,⑥是髓鞘,⑦是线粒体。【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f是感受器,乙图为突触结构,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3)乙图是突触结构,是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4)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通常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的膜。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①上,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故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不能由B(突触后膜)传到A(突触前膜)。(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线粒体直接提供能量。“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甲图中abcdef共同组成反射弧。【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反射弧的结构、突触的结构和神经兴奋的传递,明确知识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