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来教材重难点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考察:三省六部制备考的时候留意从发展变迁和逆向思维的角度考查其演化的特点:设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但是依据三省的运转程序,其对皇权也有肯定程度的制约,命题人往往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命题。留意结合三省六部制下官员的变迁及职权的变更来分析。从总体上把握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从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上理解监察制度的实际效能。2、唐宋经济重心南移、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具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缘由、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重点驾驭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特征及影响;结合唐朝均田制的实施到土地兼并来理解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3、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切入点来考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1.民族交融(表现、特点、影响)主要形式和表现民族迁徙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在北方各地与汉族人民杂居相处;中原地区的流民南迁到江南地区与南方的少数民族相处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亲密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持续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显明特点叠浪式民族大迁徙式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方式多样、发展快速;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文明大碰撞式的大交融;各民族交融尚未完成,民族间的隔阂冲突存在。巨大影响封建化民族大交融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农耕文明民族大交融促进了中原农耕文明的扩展;隋唐盛世为隋唐盛世一统奠定民族观和民族基础、文化观和文化基础。2.区域开发(江南、边疆)缘由、影响;缘由劳动力技术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社会环境北方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担心,南方相对安定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激励垦荒,兴修水利等劳动人民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现(了解)农业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商业商业以长江沿岸最为活跃,番禺则是主要的外贸港口影响民族交融很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经济布局南北经济布局趋向于平衡合理,为隋唐经济旺盛奠定基础;人口江南人口增长,人口比重发生重大变更;文化南北文化沟通和江南文化渐渐发展兴起3.魏晋南北朝发展对隋唐盛世的历史影响;政治上(制度创新基础):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制度和政治基础。经济上(经济旺盛基础):人口的大量南迁,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隋唐经济旺盛奠定经济基础。文化上(文化观、文化旺盛基础):民族文化沟通,南北文化差异虽明显但走向交融,为隋唐开明兼收并蓄的的文化观奠定基础;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艺术丰富多彩,为隋唐文化旺盛奠定文化基础。民族关系上(民族观、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五胡内迁,尤其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沟通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开明的民族观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旺盛奠定民族基础。4.隋唐盛世(缘由、表现、影响);隋唐盛世:表现(了解)经济上农耕经济接着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曲辕犁、筒车),手工业新的发展(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旺盛(国际性大都市、柜坊飞钱、海外贸易等)制度上制度创新发展(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府兵制、赋税制度)《唐律疏议》等典章制度健全思想上儒、释、道并存初步融合,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风气开放文艺上诗歌、书法、绘画、雕塑、舞蹈大放光彩,全面旺盛民族上民族关系相对同等、和谐对外上以开放的胸怀接着对外开放,对外交往活跃,兼收并蓄缘由历史积淀魏晋以来的民族大交融、经济发展、制度演化与历史继承政治局面隋唐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度创新成熟经济政策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对重农抑商的松动等政策推动了经济旺盛民族政策统治者推行合理开明的民族政策;多种方式,敏捷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外开放隋唐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统治者几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劳动人民劳动人民辛苦勤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建者和推动者)评价封建盛世剥削反映和促进封建盛世,本质上体现了封建剥削和压迫统治者和人民是劳动人民辛苦劳动和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结果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吸引和推动统一下的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文化自信5.科举制(缘由、特点、评价相识是成熟的相对公允的,但不完善的选官制度)缘由士族腐朽门阀士族腐朽衰落,九品中正制度不能适应政治和社会发展庶族壮大庶族地主势力壮大,要求参加国家政权加强中集权隋唐国家统一,中心政府打击门阀士族,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巩固统治须要隋唐统治者重视选拨人才,扩大和巩固统治的须要评价主动考试体现开放性和相对公允性社会重学风气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促进儒家文化发展阶层打破豪门大族垄断仕途避开社会阶层固化,加快社会阶层流淌促进庶族的崛起,扩大王朝统治基础保障是中华文明走向繁盛的制度保障世界给世界近代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文官制度)供应借鉴本质中心完全掌控用人权,中心集权制度成熟局限工具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文化主要以儒家经义为主,不利于其他文化发展科技肯定程度上阻碍古代科技发展禁锢封建社会后期八股取士,束缚特性、禁锢思想6.两税法(缘由、基本内容、评价、反映的历史趋势)推行两税法⑴背景:①旧制度的破坏: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干脆支配的土地日益削减,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推行;②斗争流民:安史之乱流民户籍破坏;③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收入削减,为解决财政困难。⑵内容:①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②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户税是依据财产的多寡,在征收时大部分钱要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很少一部分;地税按亩征收谷物。纳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③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④对不定居的商贾依照其收入征税三非常之一(后改为非常之一),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均等。⑶评价:主动:①保证财政收入:税制得到统一,在肯定时期内保证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税收。②征税原则和改革:变更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转变为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③对农夫:政府对农夫人身限制有所放松,相对减轻了农夫负担。④商品经济:客观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旺盛。局限:①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峻。②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夫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夫负担沉重。③不行能缓和尖锐的阶级冲突,因而不行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7.隋唐思想文化旺盛和对外交往活跃(表现、缘由)⑴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儒学的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担心激起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快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发展,并进一步相互争辩、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辩和发展中,儒学地位受到更大挑战。儒学的发展:魏晋以来儒学汲取佛道,唐代韩愈、柳宗元等掀起古文运动和复兴儒学运动,指责佛教,汲取新的思想,光复儒学。⑵魏晋和隋唐佛教盛行缘由:魏晋时代状况:战乱,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精神寄予。统治需求:统治者用宗教麻痹,维持封建统治。隋唐国家状况:国家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旺盛和沟通的推动。宗教政策:统治者开明的宗教政策。佛教本土:佛教传入中国,渐渐的本土化和世俗化。技术推动: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改进和应用。影响:反佛: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峻影响政府利益。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次灭佛。思想:佛教中有益的成分为儒家思想所汲取,渐渐发展形成理学。佛教本身被汲取纳入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文艺:促进了魏晋到隋唐关于佛教题材的文学、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和旺盛。对外: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沟通密不行分,同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频繁沟通。魏晋隋唐思想的时代特征:多元性,未严格的思想文化专制性;儒学危机,但仍意儒学为主。⑶唐文化旺盛的缘由社会基础: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具备相应的社会存在基础;技术进步:印刷术、造纸术等相应的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历史积累:魏晋南北朝以来思想文化的活跃与历史继承;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以来,尤其是隋唐的民族交融;开明文化:隋唐三教并立,尚未形成思想文化专制,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对外交往:隋唐对外文化沟通频繁活跃,兼收并蓄,汲取外来文化的成果。⑷隋唐中外文化沟通特点:范围时间:沟通交往范围广,具有连续性;涉及领域:交往领域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交往渠道: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宗教为纽带;交往差距:唐对外传播的制度、技术和文化;汲取的是物质产品为主缘由:综合国力: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旺盛,国力强盛;文化领先:科技文化等领先于世界;对外交通:对外交通发达;对外政策:国家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影响: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中华文化圈;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中心,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贡献。1.(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唐人崇尚“晋贤真迹”,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进士及第后在雁塔题名的字迹被认为皆有“江左遗风”。这主要反映出,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科举推动行书步入盛世C.市民文化需求剧烈 D.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2.(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爱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人口流淌利于区域开发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3.(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目前考古发觉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4.(2022·全国·高考真题)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特地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减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5.(2022·全国·高考真题)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行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6.(2022·广东·高考真题)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更示意图,这一变更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开了相权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心机构分工更明确7.(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据下表可知(
)时间事务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复原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峻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持续8.(2023·重庆·统考模拟预料)唐代画家尉迟乙僧原是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贵族,贞观初来长安,任宿卫官,擅长画佛像、鬼神、人物、花鸟,“凡画人物、花鸟,皆是外国之物像,非中华之威仪”。这反映出贞观时期(
)A.佛教和道教相互融合 B.开放包涵的社会风气C.经济尚处于复原时期 D.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9.(2023·安徽·统考模拟预料)《资治通鉴》载:“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鲜卑代人)八姓,自太祖以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A.参照了魏晋的门阀士族制度 B.消退了汉族与鲜卑族的隔阂C.对选官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 D.通过缓解阶级冲突稳定统治10.(2023·安徽宣城·统考二模)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假如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缘由,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 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 D.国家经济经济实力的提高11.(2023·河北保定·统考一模)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视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更表明,唐朝(
)A.中心政府权威式微 B.留意强化基层教化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12.(2023·河北石家庄·统考二模)五代时期,“流官移镇”盛行。各节度使不仅主动发展屯田,而且“多遣亲吏往诸道回图贩易,所过皆免其算”。藩镇的财宝由唐代“取之于镇,用之于镇”变成了“取之于镇,用之于使”。这一变更反映出(
)A.改土归流成效初显 B.地方割据势力减弱C.藩镇经济有所复原 D.基层治理日益衰败13.(2023·江西抚州·统考二模)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通行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从隋朝起先,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这表明(
)A.经济重心起先南移 B.政治中心确定官方语言C.南方的影响力上升 D.文化交融促进国家统一14.(2023·陕西榆林·统考三模)唐太宗去世后,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骑兵不断袭扰边疆地区。数以万计的敌军行踪不定,中心政府难以精确预判各边镇实际布防所需兵力,且由中心政府统一调配的后勤体系也难以应对突发的战事。这有助于说明,唐代前中期(
)A.中心集权体制的破坏 B.疆域不断缩小的困局C.民族交融强化的趋势 D.地方武将权力的扩张15.(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校考三模)唐高祖即位伊始,不仅颁布诏令废除苛捐杂税,还设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朝廷和地方储粮备荒,以义仓作为特地的救荒储备,并以常平仓丰年籴敛、荒年贱粜作为补充。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是(
)A.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 B.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16.(2023·河南·统考二模)安史之乱后,地主通过巧取豪夺,从农夫手中圈占土地(其中不乏国有土地),造成大量失地农夫从国家编户投身地主名下,成为依附农。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 B.地主阶级的骄横C.统治者腐败的加剧 D.藩镇割据的盛行17.(2023·山东·统考一模)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头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天宝元年(742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117905411249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中心政府权力减弱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参考答案】1.【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唐人……争相效仿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江左书法风格”可知,唐朝在书法上受到南方书法的影响比较深,这可以反映出唐代书法艺术吸纳六朝元素,D项正确;虽然唐代有南方的影响,但不能说江南文化成为主流,解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科举对行书的推动,解除B项;江左书法风格多是士人追求,与市民文化不符,解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详解】依据“中原的很多百姓喜爱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可得出汉族的习惯中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内容,体现了民族间的交融,C项正确;材料与百家思想无关,解除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人口的流淌,也不是地方的物产,解除BD项。故选C项。3.【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输河或自然河流旁边,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解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解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输河和自然河流旁边,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解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详解】依据“唐玄宗在京城特地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可得出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减弱了皇子的权力与势力,是加强专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藩镇,解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逐步瓦解,解除B项;宗法制度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解除D项。故选C项。5.【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解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敏捷、流淌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解除CD项。故选B项。【点睛】本题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气象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彰显了书法艺术承载的美学理念,引导学生培育审美感受力和领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实力。(摘自教化部教化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6.【答案】D【详解】依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心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心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解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解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解除C项。故选D项。7.【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废除,科举制诞生,接着又复原,又废除。如此反复,说明这一时期门阀士族的力气仍旧很强大,科举制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世家大族在走下坡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科举制有弊端,解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门阀观念的强化,解除C项;九品中正制在唐时已被再度废除,解除D项。故选A项。8.【答案】B【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唐代画家尉迟乙僧是西域地区的贵族,来到长安担当官吏,且所画题材大多是域外物像,能为当时中原人士接受和认可,说明唐朝开放包涵的社会风气,B项正确;A项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解除A项;贞观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尚处于复原时期,解除C项;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主要在宋朝,解除D项。故选B项。9.【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魏主雅重门族……自太祖以降,助著当世,位尽王……勿充猥官,一同四姓。”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魏所推崇的都是汉族的名门望族,并将鲜卑八姓贵族地位拔高,犹如汉族士族一般有官员选任特权。这些措施是受到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冲突问题,并且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也并没有完全消退民族之间的冲突,解除B项;材料中主要是北魏政府对高门士族的界定,与选官制度的调整无关,此时北魏的选官制度照旧是九品中正制,解除C项;孝文帝结交汉族世家大族是为了缓和鲜卑贵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冲突,而非阶级冲突,解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A【详解】据材料可知,三国至隋朝时期,黄河长期安流,河溢现象较少,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主要是因为此时北方政局动荡,严峻影响了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此时期北方农耕经济的衰退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肯定程度改善,水土流失状况减轻,导致了河溢现象削减,A项正确;据所学学问可知,隋朝之后黄河河溢现象较三国至隋唐时期严峻,说明三国至隋唐时期黄河安流的缘由并非技术方面,解除B项;历代政府对黄河水患的治理都较为重视,解除C项;唐朝、宋朝的国家经济实力叫三国至隋朝都较高,但黄河河溢现象缺比三国至隋朝时期较多,解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唐开元年间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的监察;到肃宗乾元元年,采访处置使改为视察处置使,材料中说明视察处置使是地方军政长官,这就说明这一时期,视察处置使同时具备监察权和地方管理权,事实上达不到对地方监察的效果,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中心对地方管理的变更,没有涉及基层管理,解除B项;C项不符史实,材料也无法体现,解除C项;D项表述与题意冲突,材料体现的是,到唐朝中后期,监察制度下已经达不到中心对地方的监察效果,解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五代时的节度使精于聚敛之道,并将聚敛所得据为己有,这就使得藩镇财宝的流向由“取之于镇,用之于镇”变成“取之于镇,用之于使”,这一变更反映出地方割据势力减弱,B项正确;清朝雍正时期推行改土归流,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材料反映了藩镇财宝被节度使据为己有,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C项;材料中的变更反映出地方割据势力减弱,未体现基层治理日益衰败,解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从隋朝起先,江南的‘吴音’(苏州白话)也成为一种通行语”可知,前面的朝代通用语都是北方方言,而隋朝起先,江南吴音也成为通用语,这体现南方的影响力上升,C项正确;经济重心起先南移是在唐朝后期,江南的吴音成为通行语是从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农村山林流转与林业产业扶持合作合同
- 2024年中国燃气烧嘴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地租赁协议书(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篇
- 2024年塑料用防霉防藻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流化床锅炉含水蒸气条件下石灰石脱硫反应机理研究》
- 2024年汉中市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5年度海口商业物业租赁合同中的消防安全责任3篇
- 2024年乳胶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烟斗铰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1成都龙泉驿区高考英语阅读类、信息匹配课外自练(1)及答案
- 医用冰箱温度登记表
- 《洁净工程项目定额》(征求意见稿)
- 家庭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保修单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 物业上门维修收费标准
- ATS技术交流(新型发动机智能恒温节能冷却系统)100318
-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ppt课件
- 2022年度培训工作总结
- 应急照明装置安装施工方法
- 静力触探技术标准
- DB34∕T 4057-2021 中小河流防汛特征水位分析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