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人面鱼纹彩陶盆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2.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3.“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4.某同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整理了相关笔记(见如图)。据此判断,她在学习中国古代的()A.文学艺术 B.民族政策 C.科技成就 D.政治制度5.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7.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8.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A.“反清英雄第一人” B.革命先行者 C.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D.状元实业家9.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0.如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单位:台/百户年份家用电器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电冰箱6.58423366.2280.13洗衣机48.2978.4188.9790.52彩电17.2159.0489.79116.56A.家用电器迭代速度放缓 B.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11.“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 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12.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13.9世纪起,法兰克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的庄园()A.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C.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心 D.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14.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A.《资本论》的问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国际歌》的创作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5.環矣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反攻总算来了!盟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在法国的西北部登陆。成千只运兵船和成千架飞机今天消晨穿过英吉利海峡。”日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 B.敦刻尔克大撒退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16.1995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绿皮书》指出:“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60%时,使用统一货币就十分必要。”据此推断,欧元的产生()A.取代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B.象征着欧洲联合成一个国家C.标志着欧洲联盟的诞生 D.适应了欧盟经济发展的需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能从整体上表现其神韵的核心精神,是尚“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主张清静无为、物代两忘。尚“和”精神还表现为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走向极端。但也不要作无原则的调和,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此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显了尚“和”精神。——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和儒家关于尚“和”精神的主张。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尚“和”精神的史实。材料三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4年1月1日)(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18.湖湘大地是一方红色热土,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徐特立便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事件1877年(出生)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胥俱)1898年(21岁)经常阅读《湘报》(该报广泛宣传组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白居1911年(34岁)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阿盟会1919年(42岁)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1927年(5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又1934年(57岁)参加长征1937年(60岁)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1949年(72岁)出席开国大典1954年(77岁)以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8年(91岁)在北京逝世——根据《徐特立年谱》整理(1)根据材料,指出徐特立从“康梁的信徒”转变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所体现的思想变化。(2)结合材料中徐特立参与历史事件,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性。(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试分析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19.某历史社团组织开展“探寻农业密码”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一【农业与科技】同学们查阅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整理了如下信息:·《夏小正》记战了有关农耕、蚕桑生产的物候、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我国有“药食同源”之说,姜和杜既是调味品,也是祛风除寒的药品(1)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写出两例秦汉至明清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活动二【农业与世界】同学们了解世界主要农作物的传播情况。做了如下记录:16世纪美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2)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作物传播的特点。活动三【农业与未来】同学们关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此展开了讨论:(3)根据活动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世界性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提出你建议。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和思想的;既是一国的,也是多国的;既是解放的,也是压迫的;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创造性。——摘编自【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17-19世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2)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人面鱼纹彩陶盆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彩陶盆”可知,该文物说明当时的半坡人已掌握制陶技术,B项正确;种植技术是农业方面与题意无关,题干反映的是半坡人掌握彩陶制作技术,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制陶技术不是凿井技术,排除C项;纺织技术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了半坡人掌握了彩陶制作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A.八王之乱的爆发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时期,北人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的皇族内乱,不符合北人南迁的题意,排除A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西晋的历史,西晋是三国后的短暂统一的政权,排除B项;题目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农业技术进步的信息,反映的是北方人南迁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C项。3.“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开展贸易 B.获取财富 C.宣扬国威 D.增长见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可知,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C项正确;开展贸易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未涉及统治者开展贸易的目的,排除A项;获取财富与史实不符,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财富,排除B项;增长见识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未涉及增长见识的信息,反映了宣扬国威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4.某同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整理了相关笔记(见如图)。据此判断,她在学习中国古代的()A.文学艺术 B.民族政策 C.科技成就 D.政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内阁制度”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D项正确;文学艺术与诗歌、书法、绘画等有关,排除A项;民族政策主要涉及周边的民族,排除B项;科技成就体现在科技著作、发明等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5.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因此,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A项正确;《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与19世纪40年代不符,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6.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17年”、“国民文学”、人物胡适、陈独秀,可以判定描述事件是新文化运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普及白话文,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保留旧文学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05年废除科举制,与题意中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B项;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与题意中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A.重庆 B.南京 C.西安 D.广州【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目从时间1945年8月可以判断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打败了日本法西斯,考虑和平建国的重大事件。再根据题目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分析的是参加重庆谈判该事件,A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此行是参加重庆谈判,目的地是重庆,南京、西安、广州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8.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A.“反清英雄第一人” B.革命先行者 C.中国近代铁路之父 D.状元实业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清英雄第一人”是洪秀全,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先行者是孙中山,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铁路之父是詹天佑,排除C项。故选D项。9.1955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战略决策,派周恩来等代表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一些国家的代表由于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不结塑运动的正式成立时间是1961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是1971年,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是1992年,这是对我国经济开放的描述,不是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单位:台/百户年份家用电器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电冰箱6.5842.3366.2280.13洗衣机48.2978.4188.9790.52彩电17.2159.048979116.56A.家用电器迭代速度放缓 B.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统计表》”可知,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个趋势:每类家用电器数量都逐年增加。第二个趋势:精神需求类电器比物资生活类电器增加数量更多,因此,该表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项正确;图表统计的是电器数量变化,而不是电器本身的迭代情况,排除A项;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提及网络技术发展情况,反映的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排除C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没有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1.“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 D.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题意描述香港是中国一部分,实行高度自治就是对“一国两制”内涵的表述,因此,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D项正确;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是与题干中一国两制的信息不符,排除A项;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涉及少数民族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经济特区的信息,反映的是一国两制,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属于如图所示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代表,A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成就,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均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成就,排除CD项。故选A项。13.9世纪起,法兰克盛行庄园制。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这反映了法兰克的庄园()A.采用罗马奴隶制进行生产 B.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C.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 D.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存在领主对农奴的剥削,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从此,西欧奴隶制终结,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庄园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心,强调的是领主对农奴的剥削,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出通过劳动惩罚违法行为,主要反映的是领主对农奴的剥削,排除D项。故选B项。14.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A.《资本论》的问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国际歌》的创作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空想到科学”可以判断应该填科学理论的诞生或者诞生标志,因此,空白处应填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资本论》的问世是1867年,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排除A项;《国际歌》的创作,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创作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15.環矣作家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在1944年6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反攻总算来了!盟军在飞机的支援下在法国的西北部登陆。成千只运兵船和成千架飞机今天消晨穿过英吉利海峡。”日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 B.敦刻尔克大撒退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中时间1944年、日记内容关于“盟军开始反攻”“法国西北登陆”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二战中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困境的战役——诺曼底登陆,C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敦刻尔克大撒退是二战初期英法军队战败撤退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战役地点在苏联,时间是1942年夏-1943年春,排除D项。故选C项。16.1995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绿皮书》指出:“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60%时,使用统一货币就十分必要。”据此推断,欧元的产生()A.取代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B.象征着欧洲联合成一个国家C.标志着欧洲联盟的诞生 D.适应了欧盟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60%时,使用统一货币就十分必要。”可知,统一货币的使用是欧盟经济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欧元只在欧盟成员国之间使用,并未取得美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排除B项;欧盟诞生的时间是1993年,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最能从整体上表现其神韵的核心精神,是尚“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主张清静无为、物代两忘。尚“和”精神还表现为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走向极端。但也不要作无原则的调和,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此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显了尚“和”精神。——摘编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道家和儒家关于尚“和”精神的主张。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我国古代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尚“和”精神的史实。材料三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4年1月1日)(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答案】(1)道家主张:人应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达到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在处理人际问题时能保持个人独立思考和原则同时,又尊重差异,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2)史实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汉化政策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与发展,可见尚“和”精神,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史实2:唐太宗时期实行和亲的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通过婚姻方式促进与吐蕃民族的和谐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尚“和”精神。其他史实: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朝、清朝时建立册封制度等等。(3)意义:①尚“和”精神重视大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尚“和”精神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良好人际交往形成、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③尚“和”精神在国际交往、交流中非常重要,各国尚“和”、尊重多元文化,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处,通过“和”来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点可))【解析】【小问1详解】道家主张:根据材料一“先秦经典《周易》蕴含了尚‘和’精神,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必须和合、平衡才能顺利发展。庄子认为‘与天和得’‘天乐’,主张清静无为、物代两忘。”可知,道家的主张是:人应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达到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儒家主张:根据材料一“故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此外。诸如‘家和万事兴’‘和衷共济’等训条,都彰显了尚‘和’精神。”可知,“和而不同”,在处理人际问题时能保持个人独立思考和原则同时,又尊重差异,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北魏迁都路线示意图”“唐朝阎立本《步辇图》”结合所学可以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进行阐述。阐述中体现“和”的精神。史实1: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等汉化政策有利于各民族交流、融合与发展,可见尚“和”精神,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史实2:唐太宗时期实行和亲的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通过婚姻方式促进与吐蕃民族的和谐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充分体现了尚“和”精神。根据所学,还可以列举其他史实,如: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朝、清朝时建立册封制度等等。【小问3详解】意义:根据材料一、二、三,道家和儒家“和”的思想,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精神的体现,可以分析出尚“和”精神的现实意义有:①尚“和”精神重视大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尚“和”精神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良好人际交往形成、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③尚“和”精神在国际交往、交流中非常重要,各国尚“和”、尊重多元文化,与其他文化和谐共处,通过“和”来实现世界各国和平相处与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性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点可))18.湖湘大地是一方红色热土,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徐特立便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事件1877年(出生)出生于湖南省善化县五美乡(今长沙县江胥俱)1898年(21岁)经常阅读《湘报》(该报广泛宣传组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白居1911年(34岁)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阿盟会1919年(42岁)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1927年(5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又1934年(57岁)参加长征1937年(60岁)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1949年(72岁)出席开国大典1954年(77岁)以湖南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8年(91岁)在北京逝世——根据《徐特立年谱》整理(1)根据材料,指出徐特立从“康梁的信徒”转变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所体现的思想变化。(2)结合材料中徐特立参与的历史事件,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性。(3)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试分析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答案】(1)思想变化:他的思想从“通过改革实现君主立宪制”的维新变法思想变为“通过革命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他的思想变化和中国时代紧密相连,当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识到依靠清政府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不能救中国。当辛亥革命革命发生后他看到了革命救国的希望,于是转变思想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中。(2)说明: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全国广泛传播,受到新思想洗礼的徐特立踏上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救国之路。1919年徐特立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但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内战、大肆屠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反帝反封还要反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时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徐特立坚决的加入了党,参加了南昌起义等多次残酷的武装斗争,开始用武装力量反抗反动统治的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57岁的徐特立跟随红军开始2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党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也可见革命之初生存的艰难。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60岁的徐特立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最后在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打败日本法西斯提供了重要保障。1945年9月2日连续14年的抗日战争结束,1949年4月解放南京,3年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10月1日开国大典召开,中国历时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结束,推翻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从以上多次战争的史实可见徐特立艰辛的30年革命之路,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次的大战、使共产党从幼年走向到成熟走向胜利的写照,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性、残酷性、艰巨性的体现。(3)影响因素:①个人因素和国家需求:他本人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救国的责任意识和与时俱进的个人觉悟。在国家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时他紧跟时代潮流探索救国之法,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救国主张。正是他有坚定的爱国精神,才会促使他不畏艰难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变,直到找到正确道路,并坚定选择、坚定信念,终身为之努力。②实践经验影响:当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政治、思想实践活动失败时,迫使他及时转变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找到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③国外思想、世界局势的影响:他所处世界背景是先有资本主义发展、繁荣时期,后有社会主义产生、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时代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思想,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所以才有他多次转变、蜕变。【解析】【详解】(1)思想变化:据材料“经常阅读《湘报》(该报广泛宣传组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白居”“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阿盟会”及所学知识可知,他的思想从“通过改革实现君主立宪制”的维新变法思想变为“通过革命实现民主共和制”的革命思想。徐特立的思想变化和中国时代紧密相连,当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识到依靠清政府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不能救中国。当辛亥革命革命发生后他看到了革命救国的希望,于是转变思想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中。(2)说明:材料反映了徐特立紧跟时代步伐,不懈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在全国广泛传播,受到新思想洗礼的徐特立踏上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救国之路。1919年徐特立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1927年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但国民党背叛革命发动内战、大肆屠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反帝反封还要反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时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徐特立坚决的加入了党,参加了南昌起义等多次残酷的武装斗争,开始用武装力量反抗反动统治的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57岁的徐特立跟随红军开始2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党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也可见革命之初生存的艰难。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的危机,60岁的徐特立筹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动员群众支援抗日战争,最后在共产党的积极争取下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打败日本法西斯提供了重要保障。1945年9月2日连续14年的抗日战争结束,1949年4月解放南京,3年的解放战争取得胜利。10月1日开国大典召开,中国历时30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结束,推翻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从以上多次战争的史实可见徐特立艰辛的30年革命之路,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次的大战、使共产党从幼年走向到成熟走向胜利的写照,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期性、残酷性、艰巨性的体现。。(3)影响因素:①据材料“经常阅读《湘报》(该报广泛宣传组新变法思想),一度以康(有为)梁(启超)的信徒白居”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国家需求:他本人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救国的责任意识和与时俱进的个人觉悟。在国家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时他紧跟时代潮流探索救国之法,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救国主张。正是他有坚定的爱国精神,才会促使他不畏艰难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改变,直到找到正确道路,并坚定选择、坚定信念,终身为之努力。②根据材料“找革命党人了解革命形势,成为孙中山的追随者,加入阿盟会”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有实践经验影响:当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政治、思想实践活动失败时,迫使他及时转变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找到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③根据材料“响应五四运动,在长沙组织开展抵制日货活动”等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使徐特立救国主张多次转变的因素有国外思想、世界局势的影响:他所处世界背景是先有资本主义发展、繁荣时期,后有社会主义产生、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时代的变化,不断有世界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他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思想,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所以才有他多次转变、蜕变。19.某历史社团组织开展“探寻农业密码”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一【农业与科技】同学们查阅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整理了如下信息:·《夏小正》记战了有关农耕、蚕桑生产的物候、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我国有“药食同源”之说,姜和杜既是调味品,也是祛风除寒的药品(1)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写出两例秦汉至明清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活动二【农业与世界】同学们了解世界主要农作物的传播情况。做了如下记录:16世纪美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2)根据上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农作物传播的特点。活动三【农业与未来】同学们关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此展开了讨论:(3)根据活动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世界性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农业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深远:①农业对农学科技的影响:在古代农业的发展的千千万万的实践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处理农业与环境的关系,推动了农学科技著作的产生。例如: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明朝时期的《农政全书》等。②农业对其他科技的影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农耕与温度、降水等气候的关系,与土地测量、赋税摊派等问题,这都说明农业实践推动天文、数学等科学的出现、发展。药食同源也说明了农业对医学发展的影响。③农业发展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石和物资保障。农业实践是农业科技提升的重要途径。(任意相关一点即可)科技成果:①农业工具:汉时发明了耧车,三国时期发明了翻车,唐朝发明的曲辕犁和筒车。宋时秧马。等等。②农学科技著作:北朝时期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等。(只要是秦汉至明清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即可,可以不写具体时间、人物,写出2点成果即可)(2)传播特点:①农作物传播方向具有双向性、互补性。(例如:玉米从美洲传播到各地,填不了亚欧地区玉米作物的空缺,水稻从亚欧传播到美洲大陆)②范围具有广泛性、全球性。(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不仅在国内传播还沿着新航线在各地区间相互传播)③农作物传播时间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开始物种大交流,并且一直在进行。④农作物传播时品种丰富、高产:传播的农作物不仅有粮食作物,还有各种经济作物,种类丰富。传播得快的多数为高产农作物,例如:玉米、马铃薯。等等。(根据所学归纳的特点都可以,2点即可)(3)我的建议:①树立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正确消费观。社会各界需凝聚共识,各国采取有力的行动,改变世界粮食消费方式。②创新科技助推农业生产:大力研发新品种、改良农作物的品种,增加粮食产量。③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改进科学的农耕技术和农具设备,利用最新机械化设备耕地、提高耕种效率和产能。④合理开发耕地,充分利用土地效能,提升土壤营养和土地利用的频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农业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多种人才,创新绿色农业和食物技术,各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⑥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强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经验共享。(言之有理即可,至少答2点)【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活动一“《夏小正》记战了有关农耕、蚕桑生产的物候、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我国有“药食同源”之说,姜和杜既是调味品,也是祛风除寒的药品”结合农业对农学科技的影响,农业对其他科技的影响,农业发展和实践的意义进行阐述,因此,农业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有:①农业对农学科技的影响:在古代农业的发展的千千万万的实践活动中,人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处理农业与环境的关系,推动了农学科技著作的产生。例如: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明朝时期的《农政全书》等。②农业对其他科技的影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农耕与温度、降水等气候的关系,与土地测量、赋税摊派等问题,这都说明农业实践推动天文、数学等科学的出现、发展。药食同源也说明了农业对医学发展的影响。③农业发展是古代科技发展的基石和物资保障。农业实践是农业科技提升的重要途径。(任意相关一点即可)成果:根据题干要求写出两例秦汉至明清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结合所学可知,可以列举的事例有:①农业工具:汉时发明了耧车,三国时期发明了翻车,唐朝发明的曲辕犁和筒车。宋时秧马。等等。②农学科技著作:北朝时期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等。(只要是秦汉至明清时期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即可,可以不写具体时间、人物,写出2点成果即可)【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活动二“16世纪美国人绘制的马铃薯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结合所学,可以从农作物传播的方向、范围、物种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当时农作物传播的特点有:①农作物传播方向具有双向性、互补性。(例如:玉米从美洲传播到各地,填不了亚欧地区玉米作物的空缺,水稻从亚欧传播到美洲大陆)传播的特点:①农作物传播方向具有双向性、互补性。(例如:玉米从美洲传播到各地,填不了亚欧地区玉米作物的空缺,水稻从亚欧传播到美洲大陆)②范围具有广泛性、全球性。(新航路开辟后农作物不仅在国内传播还沿着新航线在各地区间相互传播)③农作物传播时间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开始物种大交流,并且一直在进行。④农作物传播时品种丰富、高产:传播的农作物不仅有粮食作物,还有各种经济作物,种类丰富。传播得快的多数为高产农作物,例如:玉米、马铃薯。等等。(根据所学归纳的特点都可以,2点即可)【小问3详解】建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农业对科技的影响,农作物传播的特点,以及世界性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我的建议是:①树立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正确消费观。社会各界需凝聚共识,各国采取有力的行动,改变世界粮食消费方式。②创新科技助推农业生产:大力研发新品种、改良农作物的品种,增加粮食产量。③充分发挥科技力量:改进科学的农耕技术和农具设备,利用最新机械化设备耕地、提高耕种效率和产能。④合理开发耕地,充分利用土地效能,提升土壤营养和土地利用的频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⑤农业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多种人才,创新绿色农业和食物技术,各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创新人才。⑥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强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经验共享。(言之有理即可,至少答2点)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和思想的;既是一国的,也是多国的;既是解放的,也是压迫的;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创造性。——摘编自【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17-19世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2)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资本主义发展,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国家:英国、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答出其中的2个国家即可得个国家即可)(2)【例】我选择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解放的,也是压迫的方面进行说明。观点: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解放的,也是压迫的。论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体。这次革命结束了英国长期的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掌握了实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得到传播。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推动了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