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_第1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_第2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_第3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_第4页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之八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学习目标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了解“第一本书”深刻含义。学习重、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方法:诵读法、拓展延伸。导学步骤导入A、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同样的生活环境条件下的人对生活的感受也是不相同的。人啊,你开心的一天,不开心的一天,为什么总是主观上累加自己一些苦难,弄得一辈子不得开心颜呢?我们今天学的文章就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对待生活的道理。B、你们人生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有没有印象?现如今我们大多数大的生活条件较好,父母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同学在学前已陆续接触过一些书,可一些同学对自己读过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而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这第一本书又是怎样的一本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作者简介牛汉,生于1923年10月,山西省人。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发表作品,主要写诗,近十年写作散文。已出版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此外还参与主编中国现当代诗选数部,台湾编印了《牛汉散文精选》。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梳理课文“我”父亲第一本书乔元贞人性善“弄不成”人情美生活艰辛读书乐趣生活与命运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题目“我的第一本书”有哪几层意思?(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第一本课本)(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书”中人物形象。祖母:风趣、诙谐父亲:温厚、善良乔之贞:好学、本份老师:厚道、糊涂二黄毛:性耿、木讷(3)这些人物的出现,为“书”中的生活增添了什么色彩?明确:祖母的出现使贫瘠的生活透出点喜色,父亲的出现使暗淡的生活散发出暖色,老师的出现使枯燥的生活显得轻松,乔之贞的出现使艰辛的生活更为沉重,二黄毛的出现使板滞的生活富于变化。4、训练题(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找出“书”中的苦与乐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B、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这种苦乐掺半的生活?(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漠的大自然中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论题:这种苦乐交织的生活让作者发现和感悟了什么,让他说出“人不能忘本的”这句话?要点:A、他发现了苦难生活对人的戕害,发现了生命的顽强以及人性本能对美的追求。B、他享受到了只有孩子才能享受到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生命最初的快乐,这种不含杂质的纯粹的快乐,沉淀在心中使自己对人生、对幸福有了本质的认识,并受益终身。(3)口语训练仿照课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说说自己的“第一本书”。小结文章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作者牛汉是位诗人,写起散文也很有诗意。语言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浅显易懂也不乏许多耐人寻味的语句。文章的写法独特文章的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的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测试题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催眠(mián) 马鬃(zōnɡ)B.凄惨(cǎn) 幽默(yiōu)C.崇敬(chónɡ) 惩罚(chénɡ)D.皱纹(zhòu) 麻雀(què)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磨蹭蹭 奥密 B.轰堂大笑 装订C.翻来复去 塾师 D.知书识礼 梦幻3.“我的第一本书”应该怎样理解?4.作者为什么认为“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5.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6.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1)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修学校去。()(2)今天星期一。()(3)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4)我的母亲气量大。()阅读下文,回答7~12题。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7.通观全文,“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8.概括第二段的段意。9.试评价画线句。10.你认为第二段中“我”的做法对不对?老师的做法对不对?11.概括第三段的段意。12.乔元贞的命运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二、提高部分阅读下文,回答13~16题。好老师这样的动作,没有人指点,我看了很感动。有一次全班去郊游,事前老师就叮咛小朋友不要带剪刀。当天,一坐上游览车,老师就问:“谁带了剪刀,赶快交出来。”立刻就收集了七把。我觉得奇怪,老师说,他们带剪刀是为了剪开零食包,但家长们都忽略了,孩子的背包放剪刀,如果一刹车,相当危险。“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还有人没交出来。不信,我再试。”于是老师又换了一种温和的口吻说:“老师用剪刀,有谁还有剪刀可以借我呀?”不一会,又出现了两把。我真的觉得,好老师真的是会教育孩子,也常启发家长。1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亲昵”“软”“硬”的含义。14.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15.文章的题目是“好老师”,“好”在哪里?老师为什么一改严厉的口吻为温和的口吻?16.孩子们为什么又交出了两把剪刀?如果你发现收集了九把剪刀后,还有一把在学生手里,你会怎么办?★试一试17参考答案:一、1.B(yōu)2.D(A.秘;B.哄;C.覆)3.即指那半本国语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它饱含着生活的沉重,淳厚的情谊,童年的乐趣。4.因为这本书表明“我”从此走进了知识的世界,它里面有温情、乐趣、苦难,也有抗争。5.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爱怀念之情。6.(1)A(2)C(3)D(4)B7.过渡。8.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9.此句有失教师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