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2《将进酒》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李白生平以及重要的文学成就。(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中“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狂放不羁以及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愁”的深刻内涵,把握情感脉络。三、教学设想《将进酒》是李白借用乐府旧题,吟唱内心苦闷与矛盾的心灵之歌。这篇经典之作情感表达瞬息万变,忽而愁悲忽而欢乐,忽而积极忽而消极,忽而狂放忽而愤激。情感的复杂多变背后隐含着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学生对李白的诗歌积累较多,对其诗歌的风格有一定的认识。对《将进酒》也不陌生,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和浅表理解的层面上,很少深入体味诗歌的“情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其思想情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认识不足。鉴于此,本节课通过听评名家诵读、初步感知;自由诵读、读懂李白;小组设计诵读方案、读出特色;拓展诵读、读出自信四个主要环节,在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中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抵达李白心灵的深处,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文学史上那些最耀眼的诗词几乎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回顾写酒的诗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李白的劝酒辞——《将进酒》。劝酒者必能饮酒,李白与酒的关系: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2.背景资料《将进酒》是李白被“赐金放还”八年后(752年)所作,即安史之乱前两三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3.将进酒乐府古题,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乐府诗集》卷十六引《古今乐录》曰:“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九曰《将进酒》。”三、诵读训练(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1.齐读正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将(qiāng)进酒金樽(zūn)还(huᾴn)烹(pēng)羊钟鼓馔(zhuàn)玉寂寞惟有恣欢谑(xuè)千金裘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习诵读方法:借助节奏停连、语调的轻重、高低、快慢、长短五个方面的处理,体现四声音调平上去入多重变化,产生音乐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表达丰富的情感,尤其是诗歌的韵律美更是如此表达出来的。以前四句为作引领示范。情感:悲伤。请学生根据五个方面的要求,朗读前四句,然后请学生点评,最后教师范读。君不见/(快重)黄河之水(长)/天(长)上来,奔流/到海(快重)/不复回(慢长低)。君不见/(慢轻)高堂明镜/悲(长低重)白发,朝如/青丝/暮(长)成雪(长低重)。指导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提升朗读水平。3.播放视频,听名家朗读。4.学生个体展示朗读情况,教师评价、反馈,并进行范读。二、整体感知,全文分析(一)文章脉络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味道来,以叩开诗人心灵的大门,怎样叩开呢?那就是要体味诗人借诗向我们吐露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留意诗歌中的字眼,寻找诗歌的情感脉络,每个阶段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提示:留意诗歌原句中能触动心弦的字眼,借以让学生理清这首诗情感发展的一个脉络。明确:悲----欢----愤----狂1.悲:诗歌的开端就让我们看到了李白的情感———“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悲叹人生苦短。许多文人在亘古不变的自然面前都会感叹人生,即使是旷达的苏轼也曾有诗歌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有我们曾学过的《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赏析前两句:前两句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明确:①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②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③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④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2.欢:李白在黄河面前也不免伤感,但是并没有沉溺,接下来的诗句就让我们看到了李白的洒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在短暂的人生面前我们更要尽情行乐,在这里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李白在这里的“欢”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单纯的朋友聚首的欢快呢?还是有点其他的意味?明确:我觉得这个“欢”字背后还多了一层自信和无奈。自信不难看出,从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有用”而“必”就可看出李白是何等的自信。除了自信之外我还感觉到李白深深的无奈。背景知识:公元742年,也就是天宝元年,李白42岁,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李白感觉时机已到,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这之前李白曾进过长安一次,但未得到重用,所以这次唐玄宗召他进京,李白觉得是时候施展才华了,但是入京两、三年,就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并没怎么重用他,后来还客客气气的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也就是公元744年的“赐金放还”,当时一些朋友为李白践行的时候,李白曾满怀愤慨的写下《行路难》,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理想早晚有一天会实现的,然后就开始游历山东,所以写了有一首诗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别东鲁诸公,在那首诗当中他把在长安两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总结,最后得出了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我们今天这首诗是写于那一年呢?公元752年,距离李白被“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之久,这时的李白已经被用无望了,但心中还燃烧着那一团火,所以欢“字”的背后是无奈,是没有被重用。3.愤:圣贤所指何人?他们寂寞的含义是什么?为何单举曹植?明确:(1)孔子、孟子、屈原、贾谊等人(2)生平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3)与己相似,自况。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社会愤怒嘲讽。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诗人用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再往后赏析,我们看到了这样几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几句我们又看到了李白什么样的一种情态呢?请大家想象李白当时应有的情形来体会。明确:李白这会是醉意中带着无限的愤慨。李白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的,但是如今青丝转白发却没有施展的机会,自古圣贤心怀国家却只能落得个寂寞的下场,在现实面前李白就只能和当年的曹植一样,遭人嫉妒,受人排挤,有志难展,所以“我”就是要放纵于酒中,愤慨之情溢于言表。4.狂:最后几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竟反客为主,让主人把所以贵重的东西都拿出换美酒,诗意至此所有的无奈与愤慨都归结于李白骨子里的狂放。反客为主,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而李白正是酒文化的形象代言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白的劝酒诗---《将进酒》。二、文本探究1.“这首诗用长句开篇,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中间感情复杂而多变;结尾忽然振起,有如登泰山绝顶,一览天地之大”诵读全诗并思考思考:开篇天风海雨之势是通过怎样的意象营造的,流泻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中间感情复杂多变”是怎样的“复杂多变”?结尾的振起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明确:开篇: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中间:“人生”以下六句写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结尾:“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2.从修辞的角度说说前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慷慨之势。明确:“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为空间范畴的夸张。比喻光阴一去不会重回;(由此起兴下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以“雪”喻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悲壮的说得更悲壮,是“反向”的夸张。又如《寄韦南陵冰》“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又把一天放大为三年的时间。3.“人生”以下六句由“悲”而“乐”,而这种“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乐是否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明确:“得意”乃有兴致之时诗人虽然有短暂的长安之命途,然而终究不得重用,终被“赐金放还”,《行路难》之三里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却自信至极,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这正如行路难所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眼前不妨暂且烹羊宰牛,快乐一下。应该放量饮酒,一饮就是三百杯。这一段诗,豪情一泻如注,豪放中寓着悲愤。4.“钟鼎馔玉不足贵”乃是劝酒歌的主题所在,以下八句诗人如何借劝酒歌宣泄了自己的愤慨之情?明确: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5.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之所以有上述不同,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四、品读,析形象1.李白是古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化的一位,尤其是理想遭遇挫折后的他,内心世界更为丰富。让我们深入文本,看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探究内容:透过(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的李白。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分析、概括。2.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预设:(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手法: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李白。(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何不及时行乐。诗人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虽怀才不遇但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其中的“必”、“还”最具表现力,充分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自信,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候。——自信洒脱,淡泊名利的李白。(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真的是“但愿长醉不愿醒么?”不,这是壮志难酬的愤激之词,既然是报国无门,到不如做一个留名的“饮者”,唱出那“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壮志难酬(不得志)的李白。(4)“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狂放的李白。3.知人论世: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情感?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生发复杂情感的缘由。《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4.品读小结: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基调是什么?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的,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为悲----欢----愤----狂。悲——悲叹人生短促;欢——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愤激——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狂放——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五、研读课文,思维提升【拓展:同样是蔑视权贵,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明确: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示了作者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的“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的“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一般认为主要体现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慨。总体而言,前者于愤慨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慨中略见低沉,愁太久了,绕不开了。【拓展:历史上孤独的圣贤不可胜数,诗人为什么提到“陈王”曹植呢?】明确:曹植,字子建,又称陈思王,为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中国三国时期文学家,诗人,音乐家。曹植少年早慧,年十岁余,便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亦能文,援笔立成,深受曹操宠爱,几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饮酒无度失宠。曹操死后,曹植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的十几年里,多次被迫迁徙封地,初封平原侯,后徙临淄侯。曹丕、曹叡相继称帝后,屡遭迫害,创作了广为人知的《七步诗》表达当时的煎熬与愤懑。后被贬为安乡侯,又徒封陈王,最终因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郁郁死于壮年。对子建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dàn),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王士祯(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