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2分)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 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既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2.(2分)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维持实例的是() A. HCO3﹣、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 B.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C.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D. 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比平时少3.(2分)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4.(2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大多数反射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 C. 兴奋时神经纤维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是一致的 D. 细胞生物生命活动都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5.(2分)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C. 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6.(2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时间短,是因为反射弧中突触的数量相对少 B. 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C. 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可以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 D. 在动物性行为调节过程中,以性激素调节为主7.(2分)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 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 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 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8.(2分)如图表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过程②的发生表示突触后膜外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 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可使后膜持续兴奋9.(2分)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了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皮肤细胞A B. 刺激细胞C的中间位置(与a点和b点距离相等),a点和b点同时兴奋 C. 图示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细胞C位于神经中枢 D.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三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10.(2分)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此种麻醉药可以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 此种麻醉药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 C. 此种麻醉药可以阻断Na+内流 D. 此种麻醉药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产生效应11.(2分)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左后旨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根据上述结果,下列关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的选项中都正确的是()①感觉器和传入神经②感觉器和效应器③感觉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 ②或③或④ B. ②或④或⑤ C. ②或③或⑤ D. ①或②或⑤12.(2分)下列过程不需要受体参与的是() A.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C. 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活化 D. 血清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13.(2分)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国,对生理生化过程一定起促进作用 D. 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14.(2分)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选取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进行的操作及实验结果记录如表及图:编号 实验措施 结果① 不处理 a曲线② 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 X③ 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 e曲线④ 注射胰岛素溶液 b曲线⑤ 注射葡萄糖溶液 Y上表中X、Y对应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 d、c B. b、c C. c、e D. e、d15.(2分)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A→C→D→F和H→D→F途径进行调节 B. 处于炎热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散热大于产热 C. G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 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16.(2分)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 a只能在胸腺中增殖分化成c,b只能在骨髓中分化成d C. 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17.(2分)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⑦通过和其密切接触发挥作用 C. 二次免疫时,③都是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 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18.(2分)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 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 C.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 D. 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无关19.(2分)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成为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如图是某科研小组进行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组小鼠死亡是因为其无免疫能力 B. 乙组小鼠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 C. 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属于抗体,有特异性 D. 丙组小鼠获得的免疫有效期比乙组小鼠短20.(2分)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21.(2分)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吲哚乙酸22.(2分)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 ←↑→↑ B. →↑←↑ C. →↑→↑ D. ←↑↑→23.(2分)生长素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各种组织中生长素的运输都遵循极性运输的特点,极性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素的含量不同,但同一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稳定不变 C. 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容易合成,但稳定性差,效果不如天然激素 D. 植物茎的顶端优势现象及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4.(2分)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节,如图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说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解除种子的休眠作用具有两重性 B. 该图说明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该图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D. 该图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25.(2分)如图①表示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图②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图3中表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B. 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图③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点,茎远地侧的是C点 D. 图①②及③中各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二.非选择题(4题,计50分)26.反射弧是动物体或人体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字母A~G表示神经元或有关结构.请回答:(1)膝跳反射的发生是由于叩击肌腱时,刺激了感受器(填图甲中字母)产生兴奋,最终传出神经末梢(填图甲中字母)支配相应肌肉收缩,发生膝跳.(2)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传至突触N时,引起突触小体内发生的生理效应是.在反射弧中突触N、Z所在的结构称为,其在反射弧中的作用是.(3)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这一反射,调节过程为神经元E将的指令(兴奋)传至(填伸肌或屈肌),使其收缩抑制膝跳.若在走路时脚心被铁钉所刺,此时被刺的脚会立刻提起,同时另一条腿的肌肉也协调活动,脚立即着地,承担全身重量,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可见该过程中还有参与了调节.(4)某同学用灵敏电流计测A神经纤维膜的电位变化得到下列曲线图乙.从图中看该神经纤维兴奋过程中电位变化为毫伏.C点时膜外Na+浓度(高于、低于、等于)膜内Na+浓度,C点以后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7.(13分)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1)体液调节主要是指等化学物质通过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图中所示①②③活动中,①②的信息传递与③相比(填缓慢或迅速或无法比较).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涉及的①②③活动有.(2)如果图中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则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在寒冷环境中产生的生理效应是.(3)在30℃条件下,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某化合物注射到兔子体内,检测发现,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含量逐渐增强,到第三天达到最强,从第4天开始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含量逐渐下降.①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化合物注射到兔子肌肉组织中,则该化合物在兔子体内被送到甲状腺细胞内的过程中,参与的内环境成分有;检测发现只有甲状腺才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产生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②如果从第四天开始,将该兔放在5℃环境中培养,检测其甲状腺放射性强度下降的速度,若与30℃条件下培养相比,发生的变化是,为什么?.28.(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细胞能通过方式将外来细菌等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人体的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随时出现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该T细胞称为活化T细胞),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3)有些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通过产生刺激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来发挥免疫效应;有些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通过增殖分化成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4)在体外观察小鼠的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由图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从而杀伤细菌X.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c.注射过细菌X小鼠的巨噬细胞d.注射过生理盐水小鼠的巨噬细胞e.培养过未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f.细菌X.(5)甲、乙两人在野外工作,为防止银环蛇伤害,一般要进行预防接种.甲第一次注射α﹣银环蛇毒的抗体血清后血液中的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如曲线A,乙第一次注射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的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如图B.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第二次两人均注射等量α﹣银环蛇毒疫苗后血液中α﹣银环蛇毒的抗体含量变化曲线(曲线线形按A、B线形).29.(12分)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实验的处理方法是: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处理几小时后扦插.这种方法对溶液的浓度要求(较低、较高、不限).图1实验溶液浓度梯度比较大,通常称为.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2)由图1的结果(填“能”或“不能”)判断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若要进一确定激素类似物甲使用的适宜浓度,方案是.为探究3μmol/L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种培养基.(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作用.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4)为探究激素乙(ACC)对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处理并测量三组茎段中的生长素的含量.将该实验茎段侧芽生长量与图2对比结果如下:对照组侧芽生长量基本相似,10μmol/L组与Y浓度组相似,100μmol/L组侧与X浓度组相似.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激素乙影响茎段侧芽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的实现的.安徽省宣城二中、郎溪中学、广德中学联考-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2分)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素、血红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肾上腺、甲状腺、唾液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中 C. 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既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 D. 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解答: 解:A、激素、血浆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成分,不是内环境中的成分,A错误;B、唾液腺产生唾液淀粉酶进入消化道中,不进入内环境,B错误;C、呼吸作用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能影响内环境稳态,又可以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D、尿液浓度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和运用.2.(2分)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维持实例的是() A. HCO3﹣、HPO42﹣等离子共同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 B. 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C.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 D. 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比平时少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并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作用下实现的.解答: 解:A、HCO3﹣、HPO42﹣等离子是血浆内的缓冲物质,在这些离子的共同作用下,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A正确;B、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一星期,肌细胞内肌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肌蛋白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中的物质,B错误;C、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属于免疫调节,C正确;D、剧烈运动出很多汗后,排尿量比平时少属于水盐平衡的调节,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2分)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 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 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分析: 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解答: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D、①是细胞外液,而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①、②、③和④的名称,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4.(2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 大多数反射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 C. 兴奋时神经纤维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是一致的 D. 细胞生物生命活动都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三个神经元细胞组成,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解答: 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B、反射弧一般由三个神经元细胞组成,一些特殊的反射弧(膝跳反射)却是由两个神经元细胞组成的,B正确;C、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C正确;D、高等动物生物生命活动都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范围,意在强化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理解和运用.5.(2分)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C. 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处为传入神经,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反射弧是完好的,A需要做;B、C处是传出神经,刺激C处,效应器有反应,与药物放在B处无关,而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B不需要做;C、A处为突触结构,B处为传入神经;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需要做;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需要做;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弧结构、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2分)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时间短,是因为反射弧中突触的数量相对少 B. 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C. 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可以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 D. 在动物性行为调节过程中,以性激素调节为主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反射的过程.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一种应答式反应.按反射形成的特点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无需后天训练的反射,它是动物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可再遗传给后代.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其数目有限,如牵张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后者是动物在后天的个体生活中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答: 解:A、非条件反射中枢在脊髓等低级中枢,比条件反射传导途径短,反射弧中突触的数量相对少,故时间短,A正确;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B错误;C、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可以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H区受损,C错误;D、动物性行为调节过程中,以神经调节为主,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2分)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 B. 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 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D. 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答: 解:A、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排,但膜内的钾离子浓度仍比膜外高,A错误;B、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B错误;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②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微电极左侧,后传导到微电极右侧,所以能测到电位的双向变化,C正确;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微电极右侧为负电位,左侧为正电位,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2分)如图表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过程②的发生表示突触后膜外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 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可使后膜持续兴奋考点: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由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图中,①是神经递质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的胞吐过程,通过①,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即图中②过程,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引起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立即被灭活,被突触前膜吸收,为下一次兴奋的传递做准备.解答: 解:A、①是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②过程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外的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B正确;C、③是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立即被灭活,被突触前膜吸收的过程,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正确;D、由题图可知,钙离子的作用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可使后膜兴奋性增强,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吸收对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及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9.(2分)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了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皮肤细胞A B. 刺激细胞C的中间位置(与a点和b点距离相等),a点和b点同时兴奋 C. 图示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细胞C位于神经中枢 D. 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三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1、据图分析: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神经细胞B是传入神经元,神经细胞C是中间神经元,神经细胞D是传出神经元,细胞E是效应器细胞.a、b是电流表的两个电极.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只能从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到神经中枢再到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解答: 解:A、该图表示了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皮肤细胞A→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A错误;B、刺激细胞C的中间位置(与a点和b点距离相等),b点会兴奋,a点不会兴奋,B错误;C、图示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细胞C是中间神经元,位于神经中枢,C正确;D、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两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意在强化学生对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传递的理解和运用.10.(2分)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此种麻醉药可以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 此种麻醉药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 C. 此种麻醉药可以阻断Na+内流 D. 此种麻醉药只有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产生效应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图解,在辣椒素的作用下,该麻醉药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钠离子内流,进而起到麻醉效应.解答: 解:A、由题图可知,此麻醉药进入细胞后可作用于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钠离子内流,因此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A错误;B、此种麻醉药进入细胞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是被动转运,B正确;C、由图可知,此种麻醉药可使钠离子通道阻塞,阻断Na+内流,C正确;D、图中显示此麻醉剂应与辣椒素同时使用才会产生麻醉效果,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结合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能分析图解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2分)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 左后旨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根据上述结果,下列关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的选项中都正确的是()①感觉器和传入神经②感觉器和效应器③感觉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 ②或③或④ B. ②或④或⑤ C. ②或③或⑤ D. ①或②或⑤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解答: 解:在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分别刺激左、右后肢,都会出现收缩反应;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是传入神经或是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右后肢有反应,左后肢没有反应,说明神经中枢未受破坏,可能是左后肢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或效应器受破坏,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只有②或③或④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分析,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12.(2分)下列过程不需要受体参与的是() A. 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C. 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活化 D. 血清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膜的功能;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1、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其发挥作用需要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其实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将兴奋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3、抗体具有特异性,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不需要受体参与.解答: 解:A、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时,需要垂体细胞膜上的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参与,A正确;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需要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参与,B正确;C、抗原刺激B细胞使其活化时,需要B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C正确;D、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需要受体参与,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识记激素调节的过程及特点;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2分)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B. 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国,对生理生化过程一定起促进作用 D. 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激素只能传递代谢的调节信息,自身并不参与代谢.酶只起催化作用,反应前后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杀灭病原体.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解答: 解:A、激素主要传递的是单向的调节信息要有对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离开细胞激素不能发挥作用,酶可以在非细胞条件下发挥作用,A错误;B、抗体特异性的与抗原结合,不是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C、激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对生理生化过程不一定都起促进作用,C错误;D、激素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更长,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但准确,D准确.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理解和运用.14.(2分)某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神经系统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选取体征相同以及对饲喂信号(铃声)反应一致的空腹实验狗,进行的操作及实验结果记录如表及图:编号 实验措施 结果① 不处理 a曲线② 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 X③ 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 e曲线④ 注射胰岛素溶液 b曲线⑤ 注射葡萄糖溶液 Y上表中X、Y对应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 d、c B. b、c C. c、e D. e、d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分析表格和曲线:①不做处理,则实验狗的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变化不变,为曲线a;③给予饲喂信号不饲喂食物(假饲),为曲线e,则假饲的信号能够引起反射,导致实验狗的胰岛素分泌量先增加,随后减少;④注射胰岛素溶液,导致实验狗的体内胰岛素含量直接上升,随后减少,为曲线b.根据以上的分析:②给予饲喂信号后饲喂食物,在曲线③的基础上,由于食物消化和吸收,导致血糖升高的刺激,为曲线d.⑤直接注射葡萄糖,由于体内受血糖升高的刺激,导致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上升,为曲线c.解答: 解:②组因为给予饲喂信号是条件刺激,所以胰岛素分泌先出现了上升,血糖浓度下降.饲喂食物后,由于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从而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又一次升高.因此,引起的胰岛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分别是d;⑤组注射葡萄糖溶液直接导致血糖浓度迅速升高从而导致随之而来的胰岛素含量的升高,所以引起的胰岛素含量变化曲线是c.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知识,引起血糖浓度变化的相关因素,及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15.(2分)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A→C→D→F和H→D→F途径进行调节 B. 处于炎热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散热大于产热 C. G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 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 图示过程为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参与,体液调节通过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参与.解答: 解:A、由图可知,A→C→D→F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H→D→F过程为体液调节,血糖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A正确;B、炎热环境中可通过神经调节A→B途径,但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产热等于散热,B错误;C、G过程可表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如甲状腺激素,C正确;D、E过程是反馈调节,可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解题的关系是从图中识别神经调节过程和体液调节过程.16.(2分)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 a只能在胸腺中增殖分化成c,b只能在骨髓中分化成d C. 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所以图中a是T细胞、b是B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浆细胞.解答: 解:A、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其他细胞均有识别抗原的能力,A错误;B、a增殖分化成c和b增殖分化成d为接受抗原刺激后,主要在血浆中,B错误;C、①和②过程属于反应阶段,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C正确;D、c、d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的,所以它们的核DNA是相同的,而c、d的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7.(2分)如图表示免疫反应过程,其中①~⑦表示相关物质或细胞.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⑤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 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⑦通过和其密切接触发挥作用 C. 二次免疫时,③都是由②增殖、分化而来 D. ⑤有可能与机体自身物质结合,引起免疫失调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1、据图分析,①②③④⑤是体液免疫过程,①⑥⑦是细胞免疫过程.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3、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解答: 解:A、由题图知,①是淋巴因子,⑤是抗体,二者同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B、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⑦效应T细胞与其密切接触,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分析题图可知,③是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可以来源于记忆细胞,即图中④,也可以来源于淋巴B细胞,即图中②,C错误;D、抗体有时可能将将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8.(2分)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 感染病菌后发烧或发炎不属于免疫反应 C.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由后天获得 D. 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与特异性免疫无关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1)概念:是指长期进化形成,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是免疫的基础.(2)特点:具有先天性,生来就有;不具专一性,不具特殊针对性;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3)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以非特异性免疫为基础;出生后形成;具专一性,具特殊针对性;出现慢,针对性强,强度较强.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 解:A、接种疫苗不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B、感染病菌后的发炎现象是机体免疫的一种表现,B错误;C、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与生俱来的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D、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衰老或异常的细胞,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明确免疫调节是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之一;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9.(2分)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成为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如图是某科研小组进行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组小鼠死亡是因为其无免疫能力 B. 乙组小鼠注射的免疫血清中含有特异性抗体 C. 丙组小鼠注射的类毒素属于抗体,有特异性 D. 丙组小鼠获得的免疫有效期比乙组小鼠短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据图分析,甲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则甲组小鼠死亡.乙组小鼠注射外毒素和免疫血清,由于血清中含有抗体,乙组小鼠存活.丙组小鼠注射类病毒,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1﹣3周后,注射外毒素,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小鼠存活.解答: 解:A、甲组小鼠注射外毒素,由于免疫功能不强或毒性太强而死亡,A错误;B、抗体一般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正确;C、“毒素经脱毒处理后成为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因此类病毒相当于抗原,C错误;D、丙组小鼠引起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D错误.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预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0.(2分)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 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①体液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c、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②细胞免疫过程为:a、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c、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干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解答: 解: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即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21.(2分)下面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 B.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 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吲哚乙酸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 1、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尖端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同时也是弯曲部位.2、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会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在极性运输的作用下,生长素向伸长区运输,使得背光侧伸长区生长的快,向光侧生长地慢,植物就弯向光源生长.解答: 解:A、据图分析:图一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感光,感光向光弯曲生长,否则直立生长,A正确;B、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隔断的胚芽鞘可以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实验三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C正确;D、实验四缺少空白对照,应设置一组不放置琼脂块的胚芽鞘作为对照,因此不能得出该结论,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析图能力和分析实验的能力.22.(2分)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 ←↑→↑ B. →↑←↑ C. →↑→↑ D. ←↑↑→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 据图分析:影响生长素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重力、离心力等,生长素的分布会影响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解答: 解:①图中,胚芽鞘放在圆盘的边沿匀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边沿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同时由于是匀速旋转,胚芽鞘尖端受光均匀,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胚芽鞘会弯向圆盘中心生长,即→生长;②图中,胚芽鞘在暗盒中匀速旋转,尖端接受暗盒上小孔的光照均匀,生长素分布也均匀,所以会直立生长,即↑生长;C、③图中,在重力作用下,尖端B侧生长素较多,A侧较少,移植到去尖端的胚芽鞘后B侧生长快,A侧生长慢,所以会向左弯曲生长,即←生长;D、④图中,胚芽鞘尖端匀速旋转,重力作用可以忽略,AB两侧的生长素分布相同,移植到去尖端的胚芽鞘后会直立生长,即↑生长.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需要生长素分布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生长素分布的环境因素的理解和应用.23.(2分)生长素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各种组织中生长素的运输都遵循极性运输的特点,极性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素的含量不同,但同一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稳定不变 C. 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容易合成,但稳定性差,效果不如天然激素 D. 植物茎的顶端优势现象及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点: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 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植物细胞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其生理作用的特点是基因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是顶端优势和植物根的向地性.解答: 解:A、极性运输指的是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的运输,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生长素还可以发生横向运输,A错误;B、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素的含量不同,但同一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含量也不同,B错误;C、萘乙酸、2、4﹣﹣D等生长素类似物容易合成,但稳定性较强,效果和天然激素相似,C错误;D、植物茎的顶端优势现象及根的向地性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意在强化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的理解和应用.24.(2分)植物的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的调节,如图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图说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解除种子的休眠作用具有两重性 B. 该图说明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该图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D. 该图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考点: 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生长素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据图示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分裂素和赤霉素先升高后降低.解答: 解:A、该图能说明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在不同时期其含量的变化,但不能说明这两种激素对解除休眠有两重性,A错误;B、由图可知,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脱落酸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早期含量却比较高,说明脱落酸抑制了种子的萌发,B正确;C、由图可知,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多种激素的含量发生了变化,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C正确;D、各种激素的合成与基因合成的酶有关,不同时间激素的含量不同,应该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A.点评: 本题结合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激素含量变化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5.(2分)如图①表示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图②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图3中表示水平放置的某植物的根和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B. 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 图③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点,茎远地侧的是C点 D. 图①②及③中各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考点: 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能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解答: 解:A、虽然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小麦敏感,但图①中C点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已经抑制小麦的生长,所以不可应用于去除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A错误;B、图②可表示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错误;C、根对生长素较经敏感,图③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B点,茎远地侧的是E点,C错误;D、据图分析,图①②及③中各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生长,高浓度抑生长的两重性,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点,意在强化学生识图分析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非选择题(4题,计50分)26.反射弧是动物体或人体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如图表示膝跳反射的相关结构示意图,字母A~G表示神经元或有关结构.请回答:(1)膝跳反射的发生是由于叩击肌腱时,刺激了感受器N(填图甲中字母)产生兴奋,最终传出神经末梢M(填图甲中字母)支配相应肌肉收缩,发生膝跳.(2)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传至突触N时,引起突触小体内发生的生理效应是产生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在反射弧中突触N、Z所在的结构称为脊髓的灰质,其在反射弧中的作用是在神经元间传递兴奋.(3)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这一反射,调节过程为神经元E将神经中枢的指令(兴奋)传至伸肌(填伸肌或屈肌),使其收缩抑制膝跳.若在走路时脚心被铁钉所刺,此时被刺的脚会立刻提起,同时另一条腿的肌肉也协调活动,脚立即着地,承担全身重量,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可见该过程中还有小脑参与了调节.(4)某同学用灵敏电流计测A神经纤维膜的电位变化得到下列曲线图乙.从图中看该神经纤维兴奋过程中电位变化为90毫伏.C点时膜外Na+浓度高于(高于、低于、等于)膜内Na+浓度,C点以后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减小.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中,N是感受器,A是传入神经,B、C是传出神经,Z是突触,E是大脑皮层下行的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M是传出神经.图乙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AC段表示去极化过程,CD段表示复极化过程.解答: 解:(1)据图分析,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图中的N,传出神经是图中的M.(2)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传至突触N时,引起突触前膜的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即发生的生理效应是产生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突触N、Z所在的结构称为脊髓的灰质,突触的作用是在神经元间传递兴奋.(3)据图分析,神经元E是由大脑下行的传出神经,可以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至伸肌引起其收缩抑制膝跳.保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4)从图中看该神经纤维兴奋过程中电位变化为:30+60=90毫伏.C点时膜外Na+浓度仍然高于膜内,C点以后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减小.故答案为:(1)NM(2)产生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脊髓的灰质在神经元间传递兴奋(3)神经中枢伸肌小脑(4)90高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减小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及膝跳反射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7.(13分)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回答:(1)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图中所示①②③活动中,①②的信息传递与③相比缓慢(填缓慢或迅速或无法比较).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涉及的①②③活动有①②③.(2)如果图中内分泌细胞是甲状腺,则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肌细胞,在寒冷环境中产生的生理效应是骨骼肌收缩,产热量增加.(3)在30℃条件下,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某化合物注射到兔子体内,检测发现,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含量逐渐增强,到第三天达到最强,从第4天开始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含量逐渐下降.①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化合物注射到兔子肌肉组织中,则该化合物在兔子体内被送到甲状腺细胞内的过程中,参与的内环境成分有组织液、血浆、淋巴;检测发现只有甲状腺才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产生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②如果从第四天开始,将该兔放在5℃环境中培养,检测其甲状腺放射性强度下降的速度,若与30℃条件下培养相比,发生的变化是变快,为什么?温度低,在有关神经一体液调节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加强.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 1、据图分析,①表示体液调节,②表示神经﹣体液调节,③表示神经调节.2、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解答: 解:(1)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图中①(体液调节)、②(神经﹣体液调节)的信息传递与③相比缓慢.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则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体温调节涉及的活动有①②③.(2)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肌细胞,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收缩,产热量增加.(3)如果将含有放射性碘的碘化物溶液注射到兔的肌肉组织中,则碘化物首先进入组织液,后进入血浆或淋巴,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运输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故参与的内环境有组织液、血浆、淋巴;检测发现只有甲状腺才具有富集放射性碘的功能,直接原因是因为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根本原因是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2)从第四天开始,将环境温度降到5℃,兔子甲状腺中放射性碘含量下降的速度会加快,因需产生更多的热量,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增加.故答案为:(1)激素、二氧化碳体液缓慢①②③(2)肌肉细胞骨骼肌收缩,产热量增加(3)组织液、血浆、淋巴甲状腺细胞膜上富含碘载体甲状腺细胞中,与碘载体有关的基因处于表达状态(4)变快温度低,在有关神经一体液调节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加强点评: 本题主要结合实验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温调节,以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为基础,难度适中.28.(12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DC细胞能通过胞吞方式将外来细菌等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人体的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随时出现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该T细胞称为活化T细胞),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有些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通过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来发挥免疫效应;有些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通过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细胞免疫.(4)在体外观察小鼠的活化T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X的杀伤力,结果如图.由图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X的是活化的巨噬细胞细胞,而不是活化T细胞.有人假设,活化T细胞释放的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从而杀伤细菌X.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a、d、f(填选项前的符号).a.培养过活化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订餐合同书
- 标准兼职用工合同
- 工程造价工作流程
- 工程预算报告
- 《登岳阳楼》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课后作业提升3
-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同名19359)
- 第22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湖北省咸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课件
- 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相关人员责任清单
- 营销策划 -南孚电池社交平台整合营销策略
- 高教版【中职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试卷+答案
- 数据资产入表理论与实践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248
- 著名品牌设计案例分析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及答案(真题汇编)
- 医院培训课件:《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医生的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