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测试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测试卷--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单选题1.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作为外部调任的行政首长(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而常务次长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这一状况的出现(

)A.说明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 B.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C.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D.表明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2.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 B.公平竞争 C.以文治国 D.程序严密3.辟召在两汉时期是极自由的任官途径,辟主有用人选择权,被辟者就职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任官与否相当自由。但辟召制的滥用也会造成消极影响,表现为A.选官体系的失效 B.执政能力的僵化C.社会阶层的固化 D.君主专制的加强4.下表为1903~1907年晚清新式学堂数量统计表。1905~1906年新式学堂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数量(单位:所)19037691904447619058277190623862190737888A.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小学堂B.光绪帝下令废科举,停止乡试、会试,责成各级官员广设学堂C.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建学堂选官制D.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世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6.下表为唐代前期宰相人数及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时期宰相人数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唐太宗263唐高宗4113武则天4020唐玄宗2718A.官员入仕途径单一 B.唐朝宰相制度变化较大C.皇帝专制权力提高 D.科举制的地位逐步上升7.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规定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考试一般分为一试、二试、三试。“一试为普通科目,高等为六门,普通为四门,主要是国文、国民党党义等科目:二试分必试和选试,为专门科目,高等七门,普通为五门,科目视各类性质而异;三试为面试,就应试人员必试之科目及其经验面试之。”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①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要在各政党间保持中立②国民政府的公务员选拔程序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③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体现了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④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内容兼顾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下图是讽刺“政治分肥”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政治分肥”(

)A.导致社会经济衰退 B.导致腐败现象滋生C.提高了官员的积极性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9.西方启蒙思想家曾这样称赞中国隋唐时期的一项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里他们赞扬的这种制度A.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B.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C.提高了官员职业素养 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10.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出现这种考试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考试制度不公平 B.南方经济优势明显C.门第观念的淡化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1.魏晋南朝时,负责品评士人的中正官由朝官兼任,地方长官所征辟的掾属(佐治的官吏),也需要中正品评方能继续升迁;权贵一旦失势,其子弟就会被中正“削下”降品。这客观上反映魏晋南朝(

)A.寒门士族的崛起 B.选官权力中央化的趋势C.官吏选拔的开放性特征 D.官僚体系的混乱12.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将考核对象分为技术类和党政类(如下表所示)。《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

)A.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 B.深入贯彻党管干部原则C.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 D.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13.明代法律规定:监察官员索要收受他人财物,罪加二等;“于各衙门嘱托公事”,比常人罪加三等。这些规定A.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 B.有效遏制了各级官员的腐败C.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 D.标志着古代监察机制的成熟14.汉、魏时期的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现象。这反映出(

)A.察举制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 B.封建统治基础亟需扩大C.察举制提高了地方官员素质 D.重文抑武的价值追求15.清代,科道官在承审案件时,如涉及与自己有亲戚关系或有仇嫌者,应行回避;“京察”“大计”时,应回避被考核官员;御史巡按地方时,应回避本省籍和曾任过官职以及过去居住过的地方。这一制度设计意在(

)A.提升监察的公正性 B.提高选官的开放度C.分割监察与行政权 D.缩小监察官的职权16.下面是英国文官制改革经历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①文官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征②英国选拔机制公平、公正③科举制对英国选官制有影响④文官制度的法治化、科学化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简表时期名称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特点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血缘贵族政治战国、秦朝军功爵制、荐举制军功举荐才能、军功官僚政治两汉察举制官员举荐德、才官僚政治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评门第士族政治隋唐以后科举制分科考试成绩官僚政治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形式多样的选贤任能方式,自战国秦汉以后推动了阶级、阶层的流动,囊括了许多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选贤中的考试方法逐步形成与完善是成功经验,特别是科举制,被视为“天下之公”,推动了社会的学习风气,对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公平观有极大意义。任能中的循名责实、严格考核与问责制,是管理人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用人不公、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用人体制涣散以至国家用人权力的丧失也是王朝不治而乱的历史教训。——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拔方式为依据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史分期,并概括不同阶段选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苟无其功,不要充数”。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据《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等整理材料二

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宋代明代地方行政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监察制度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19.腐败是社会毒瘤,古今中外人民莫不对腐败深恶痛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思想家赵提出“陈道德以先服之,犹不可,则尚贤以劝之,又不可,则废不能以惮之,而犹有邪人不从教化者,然后待之以刑矣。”宋初,赵匡胤颁布《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同时还从整饬吏治着手,连续惩办了一批贪官……古代,监察官拥有纠举、弹劾、诤谏、举荐、司法、考课等大权,具有很大权威性……为限制裙带关系网,规定了一系列回避制度,如科场回避、地区回避、亲属回避,特殊职务回避等。——摘编自王凡《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现代启示》(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反腐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列举元朝的地方监察机构。材料二

蒋介石深知国民党内腐败顽疾,制定了一些严厉的反腐措施,但他亲自核定的《整理党务方案》《肃清贪污运动大纲》没有付诸实施,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国国民党当前组织纲领》决议案“党员财产登记制度”也停留在文件上。一旦反腐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往往牵涉四大家族,而蒋介石对四大家族从心理上根本就偏袒纵容,不想对他们动真格。在大开杀戒、严惩少数贪腐分子的同时又包庇自己的亲信,纵容重要的军队将领。——摘自胡伟光、周全华《蒋介石何以反腐失败》(2)据材料二总结蒋介石反腐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点材料三

“光荣革命”后,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摘编自李靖《英国的反腐败机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英国反腐败机制成功推行的原因。结合所学,辩证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为著名历史学家梁庚尧所著《宋代科举社会》的封面及目录的部分截图以及宋代书院的分布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小官僚集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反映了文官制度滋生的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项正确;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说法较为片面,文官制度中的这一弊端,并不能说明实行文官制度就会降低国家的治理水平,排除A项;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因此“具有永久的生命力”,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C【详解】辟召制的泛滥,可能会成为高级官员培植个人势力的工具,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固化,故选C项;选官体系依然存在,没有失效,故A项错误;执政能力主要看选出的人才,材料无法直接推选,B项错误;D项主要是君主权力加强,从材料中得不出。4.B【详解】1905年下令废科举,停止乡试、会试,责成各级官员广设学堂,因此新式学堂数量快速增加,B项正确;A项是1901年实行的,排除A项;C项实行于1904年,排除C项;D项实行于1898年,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金榜高悬姓字真”说的是金榜题名后姓名被高高悬着看得非常清楚,反映的是科举考试后金榜题名的景象,故B选项正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高低的特点,故A选项错误;“龙生龙,凤生凤”反映的是世官制世袭为官的特点,故C选项错误;“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反映的是察举制注重孝廉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6.D【详解】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自唐太宗到唐玄宗,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总体越来越多,占宰相总人数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表明唐代科举制的地位逐步上升,故D项正确;根据表格可知,科举出身的宰相不是全部,说明还有其他入仕途径,排除A项;BC两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点睛】7.D【详解】国民政府颁布的《考试法》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公正,体现了孙中山文官考试的思想,②③说法符合题意;根据考试的内容可知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内容兼顾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考试的内容中包括国民党党义,这样就使国民政府的公务员不可能在各政党间保持中立,①说法有误,排除包含①的ABC项。故选D项。8.B【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参与“政治分肥”的政客从民众身上勒索了大量财富,说明“政治分肥”导致了腐败现象滋生,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政治分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分肥”刺激了政客私欲而非官员办公的积极性,排除C项;“政治分肥”的参与者利用手中权力,积累个人财富,并不能增加政府收入,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认为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增强了官员的认同意识,有助于提高官员的职业素养,C项正确;A项与题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君主专制与科举制的关系,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B【详解】据材料“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纷纷指责主考官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自宋代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文化重心也转移到南方,因此出现了材料中表述的现象,B项正确;据材料“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可知,考试制度是公平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科举考试,未涉及门第观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正官“由朝官兼任”,“地方长官所征辟的掾属(佐治的官吏),也需要中正品评方能继续升迁”,且中正官会根据权贵是否得势评定品级,表明朝廷有意将选拔官员的权力向中央集中,削弱地方选拔人才的权力,B项正确;中正官“衰则削下,兴则扶上”,容易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结果,不利于寒门士族的崛起,排除A项;中正“衰则削下,兴则扶上”,说明魏晋南朝的官员选拔具有封闭性,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负责官员品第的中正官由朝廷派出,不能说明官僚体系的混乱,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即改革开放的开局阶段,中共中央优化干部考核,强调技术干部的能力和党政干部的品行,意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技术类干部的考核无法体现“党管干部”原则,排除B项;廉政素质考核并非该文件的主旨,排除C项;《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是党的文件,并不属于国家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材料反映明代法律对监察官员的违法行为加重处罚,体现了监察体系内部的权力约束,目的是防止监察官员腐败,以有利于监察体系的正常运转。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监察官员的约束,降低了监察官员的政治地位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在实际效果上是否有效遏制腐败,且材料只提到监察官员,而非各级官员,B错误;材料中的个别规定无法证明古代监察体制成熟,D错误。故选C。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魏时期。根据材料汉、魏时期可知,在名门望族的控制下,察举制出现弊端,被举荐者大都名不符实,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公卿大族维持特权的工具;能人贤才急剧流失,造成朝廷无人可用的局面,因此朝廷急需扩大封建统治基础,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察举制的弊端,不能说察举制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排除A项;察举制前期有利于提高地方官员素质,“提高了”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的根基,实行重文轻武与材料所述时间“汉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材料中的回避制度有利于减少官员考核的人情因素,进而提升监察的公正性,A项正确;材料与选官的开放性、分割割监察与行政权及缩小监察官的职权的说法无关,排BCD项。故选A项。【点睛】16.B【详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历史较长,体现了渐进性特点,而考试任用是受到科举制影响,B项正确;通过文官制度改革历程无法看出其选拔机制具有公平公正以及科学法治的特征,排除A、C、D项。故选B项。17.(1)阶段:世官制——夏商至春秋战国;荐举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两宋元明清。特点:世官制——从重视血缘到重视才、军功;荐举制——从重法吏到重德才再到重门第;科举制——重德才。(2)不同之处: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忽视对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西方文官制度对录取的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根据考生的专业所长分配岗位。(3)认识:不同阶段统治者会根据自身要求调整选官制度,以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不同阶段选官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有利于国家的社会治理;从社会治理效果来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任人唯亲、阶级固化等是选官制度留给我们今天进行制度建设的历史教训。【详解】(1)阶段:依据材料表格可知,世官制——夏商至春秋战国;荐举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两宋元明清。特点:在分期的基础上进行学法能力迁移,即选择标准来归纳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选官制度的特点。(2)不同之处:依据材料“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内容单一,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依据材料“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可知,明清科举选官考试忽视对录取的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西方文官制度对录取的考生进行职前培训,并根据考生的专业所长分配岗位。(3)认识:重在阅读材料归纳启示,对我们今天的官员选拔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调整选官制度、选拔优秀人才、维护社会稳定及历史教训等方面来进行回答。18.(1)特点:有专门的考课机构;考课内容注重德才结合(注重实在政绩)考课程序严密;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等。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等。(2)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异: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完善。【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得出,有专门的考课机构;根据材料“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可得出,注重德才兼备;根据材料“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体禄增减、荣辱与夺等”可得出,考课结果与官员奖惩升降挂钩;根据材料“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可得出,皇帝亲自主持考课。第二小问历史作用,考核制度从制度层面来说,能够提高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水平,从国家层面来说,政治上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加强,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明朝(中国)。第一小问的相同点,根据材料“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央”可得出,都分散地方的权力;根据材料“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可得出,都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第二小问的不同点,根据材料“通判可直接向中央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可得出,宋代设置通判,兼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根据材料“各省设三司”“分封子孙为王”可得出,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根据材料“中央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可得出,明代监察体系更加完善。19.(1)方式:道德教化;制定法律法令;设置监察机构;完善有关制度等。(如果答“整饬吏治”“限制裙带,实行回避制度”也得分)机构: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2)原因:很多制度停留在纸面上或未实施;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或纵容“四大家族”);对亲信纵容(或“带有人治色彩”)。特点: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3)原因: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权力制衡机制;民主平等思想发展;舆论与媒体的监督影响:实现政治与管理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稳定性与持续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方式,根据材料“陈道德以先服之”可知道德教化;根据材料“赵匡胤颁布《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可知制定法律法令;根据材料“监察官拥有纠举、弹劾、诤谏、举荐、司法、考课等大权”可知设置监察机构;根据材料“为限制裙带关系网,规定了一系列回避制度”可知完善有关制度等。第二小问机构,结合所学中国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