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整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整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诗人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国计民生的情怀,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群文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受思想(此环节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引出新知。)

1.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关于杜甫的诗歌,回顾杜甫的生活经历,结合《望岳》《春望》思考杜甫的思想情感为何发生变化。

(学生根据以往的知识,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战争的因素使诗人由豪情壮志变为愁绪万千的思想情感变化,初步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下面,让我们走进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

(二)初读感知(此环节目的在于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前提之下,帮助学生理解古体诗的特点,更为深刻地理解古体诗歌的形式,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古体诗,这里只需要让学生有基础的认识。)

1.学生自由诵读诗歌,与杜甫《春望》、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比较诗歌的节奏、句式、用韵特点,感受古体诗的特点。

学生首先发现《春望》《钱塘湖春行》押韵较为严格,趁机给学生复习律诗绝句的特点;所学的古体诗用韵较为灵活,可以换韵。比较下来,古体诗更通俗易懂。

(三)诵读品析(学生课前预习,根据已有的知识补充表格,老师课上加以指导。)

1.学生齐读三首诗歌,交流讨论,找出三首诗存在的共同点。

(根据阅读预习,学生比较容易能够找到三首诗歌存在的共同点,简单点拨即可。老师应注意点拨学生的独立自主分析和小组合作讨论并重的思维能力,帮助更好理解课文。)

提示:可以从诗人、诗歌体裁、诗歌内容、诗歌情感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回答。

明确: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古体诗,体会古体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叙述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映唐代的黑暗现实。

2.学生通过分段诵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式,再品味三首诗歌在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此环节在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让学生明白对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地进行赏析和习作。)

明确:

(1)内容上:同样都是反映现实主义题材内容,《石壕吏》反映的是征兵;《卖炭翁》反映的是宫市现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写杜甫自己个人的遭遇。

(2)写作手法上:《石壕吏》和《卖炭翁》更多的是记叙、描写;《石壕吏》在记叙征兵事件中,更多展现的是老妇的语言描写;《卖炭翁》在叙述宫市事件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卖炭翁的外貌描写和内心矛盾的愿望。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石壕吏》为何重点写了妇人的语言描写?

学生能够想到是为了反衬战争的残酷,给贫苦百姓带来的灾难。老师进一步挖掘,那为何不写官吏的语言行为呢?结合时代背景,跟学生交流分析,这是杜甫思想矛盾的体现,他在征兵面前,自己内心做了很多挣扎……学生能够理解这层含义之后,也就能明白妇人为何要做出牺牲,答应征兵。

学生通过想象卖炭翁的形象,更能通过黑白色彩的对比凸显卖炭翁卖炭的艰辛,以及自己身上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加寒冷愿望的初衷。

杜甫亲身经历,所有有感而发,为何白居易也能体察民情呢?

学生自主阅读课后《新乐府序》,理解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诗歌创作主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是记叙、描写、抒情;杜甫在借景抒情中,记叙杜甫个人际遇,最后发出忧国忧民的呼喊。

3.借机和学生探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抒发的情怀:

屏显:(此环节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杜甫的情怀。)他为苍生大地投注了极大的关爱和同情,再小地村落、再穷的家庭、再苦的场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静静地观看,细细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他无钱无力,很难给予具体帮助,能给的帮助就是这些眼泪和随之而来的笔墨。

杜甫不仅是苦难的见证者,他写下了石壕吏,他还是感同身受的亲历者。

(四)片段练习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张定宇、汪勇的事迹,谈谈你的感悟。

(五)研读悟情

总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三首古诗词;

2.观看2020年度《感动中国》,根据所学的角度构思和感悟进行片段写作。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诗歌单元,笔者尝试用群文阅读的方法论进行阅读教学。学生通过课堂,培养思辨能力,面对同一话题的文本,能够主分析文本。以后面对生活同一场景,有所思有所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不足之处有也有很多。首先,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文言积累较为少,老师平时没有落实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容易有读错字的现象。其次,老师平时很少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学生习惯于单篇课文阅读,面对新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应。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思考多设计,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最后,学生把握情感时,老师应让学生多思多想。

备教手记:学生一遇到古代经典诗词歌赋文言文,就会有抗拒感。因为要背诵积累,学生翻来覆去还是无法识记,忽视运用;学生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略文化。怎样让学生在古代诗歌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是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诵读是基础,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特点,品味古诗词的魅力。学生只有在复诵读中,才能体悟诗歌的情感。笔者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诵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笔者发现这三篇文章的写作内容都是描绘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确各有千秋,值得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最后,回归课题,学习这三首诗歌,对于新时代学生有何意义?老师如何让学生感悟诗人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思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