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为贯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

准,并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教学进行

了探究,同时也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案例作为初步的教学实践。再由问卷

调查、教师访谈等形式,对比分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技术整合教学

的教学课堂进展情况,试图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

整合。本人希望本文能够获得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并能

够为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一手数据和材料。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多媒体网络教学

目录

前言1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背景及意义1

1.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背景1

1.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2

2研究现状以及问题2

2.1国外研究现状2

2.2国内研究现状2

2.3存在问题及研究必要性3

3概念界定4

3.1信息技术4

3.2课程整合4

4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5

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

4.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5

5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过程设计5

5.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条件6

5.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过程6

6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教学实践8

6.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教学案例设计8

6.2教学实践结果分析13

7总结18

7.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教学18

7.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更能拓展思维并培养情感19

7.3根据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选择信息技术与讲述方式开展教学19

7.4教学建议与实践反思19

结束语21

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开展信息技

术与学科整合的热潮。信息技术以高速度、大容量、多样化等特性帮助

人们开拓了视野,拓宽了知识渠道,并且逐步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供

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等,其中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在当今学校教学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身份,不

仅仅是作为教学用具,更是发展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促成工具。信息

技术在当今学科整合中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我国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信息技术推广到各学科教

学中,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目前这一阶段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趋势是如何

将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与各学科整合,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合

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如今当务之急就是要摸索如何将信息技术

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如何选择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效

果能够比传统教学效果好。这对日后如何研究该课题能够提供一些较真

实且实用的一手研究资料。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背景及意义

1.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背景

由于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渐发展成熟,各国相继关注

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发展情况。在我国,自90年代以来,先

是在各大高校借助搭建校园网对多媒体技术普及。而后,逐步将发展范

围扩大到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国内教育信息化。

在2010年,由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

议报告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

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

科的学习中"。该报告的发布,正式揭开了我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

整合的研究序幕。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成为众多学者以及教育

工作者关注研究的主题。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方面,在近几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实验稿)》中出现了多处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要求。如:"教

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

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

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著作者情况、相关文化背景和

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做了多次修改,从熟读背诵课文变成了培养迁移能力,从理解文意变成

提高语文素养。不难看出,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已经越来越朝能力培养层

面过渡了。

1.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并不只是简单的停留在阅读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

提高语文素养。而正是这个教学目标的转移就足以让中学语文教师为难。

“语文素养"是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仅靠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是远远

不能满足大纲要求的。所以,要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鉴赏

语言的能力,我们就必须摒弃陈旧低效的教学手段,采纳新型高效的教

学方式。我们鉴于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存在优势,提出将信息技术

与语文整合,其主要目的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促使他们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最终使得中学语

文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里培养思维锻炼能力,

从而顺利完成课程目标。

2研究现状以及问题

2.1国外研究现状

在1985年美国率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列入到2061全民文化素质

计划中。随后加拿大、日本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学科。以日本为例,

在1995年5月,日本文部省和通产省联合实施名为"100所中小学校

联网试验研究”,目的是将Internet引入课堂,探索出新的教育体制

和教学模式。

分析众多文献资料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

方面的运用已经做了良好的尝试与探究,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

的整合力度。在整理文献时,发现JohnBranford,SusanGoldman

andTedHassellbring在LookingatTechnologyinContext提出,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考虑好技术、学习理论和具体学科教学实践之

间的关系,技术的应用一定要依据一定的学习理论,并结合具体学科教

学的实践特点。JohnSchacter还在书中提出"只有当管理者、教师和

家长们了解到,不同的计算机技术对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其作用和帮助

各不相同时,他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究竟哪一种技术能够适于提高

学生的学习和成绩?”以上这些研究结论虽注意到了不同课程对信息

技术的选择与要求不同外,但却未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

体操作上提供更多指示。

2.2国内研究现状

从教学尝试方面看,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已经出现了信息技术

与语文整合的尝试。到了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多

媒体和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尝试,再次加快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

程的整合步伐。

从教学研究方面看,本人用Google搜索关键字方式检索文献,其中以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为关键字可以搜索到符合的信息多达622010

项,而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为关键字可以搜索到学术最新文章

60400项。其中不仅有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考虑整合模式和策略的,也

有众多一线教师从个人实践角度提出整合建议的。然后,本人又进入《中

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从2012年到2018

年的论文资料,当输入"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时得到82篇论文,当

输入"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模式”时得到11篇论文。其中主要可

分为从语文的口语角度、阅读角度、写作角度这三大类来研究整合模式

与策略的。这些论文的研究层面已经逐步由理论模式转向至实践操作上

To研究这十年的论文及文献,发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已经受到教育

技术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关注,其中就包括了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

丁新、祝智庭等。

2.3存在问题及研究必要性

尽管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程度在不断深

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本人继续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进

行探讨研究。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文课堂与生活实践明显脱节。教师迫于升学压力,也不管这是篇什

么课文,都一律按照时代背景、介绍作者生平、逐句串讲、主旨归纳、

理清结构的顺序进行教学。单调枯燥的课堂教学加剧了学生疏远、排斥

学习的心理,也容易让他们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孤立开来,拉大了语

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2.教学方法古板、俗套,受制于考试大纲。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重

视串讲,忽视诵读;重视析词解意,轻视情感交流;狠抓表层识记,忽

略积累拓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主动的知识建构,而只是机

械地记忆这些字词意义应付考试,并不能进行相关知识间的意义建构,

更不用说积累和拓展。这样的教学氛围是不利于达到新课标中提出的

"培养语文素养"要求的。

3.学生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依赖心理太强。教师

对课文的讲解细致入微,小到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及有关材料、字词句

的理解、组词造句,大到划分课文段落、归纳大意,最后还得概括中心

思想及写作特点,几乎是"一条龙服务"。这些本属于学生独立阅读、

思考的部分全被教师讲解代替了。常此以往,学生极容易产生学习惰性,

形成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

4.缺少利于语文教学的文化氛围。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对文章时代背景

的讲解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无法感受到那些特

定背景下人物情感的变化。课外,教师也没有提供相关的课外素材和学

习资源供学生思考交流。因而不利于学生课后巩固课堂上所提及的知识

点。

5.当前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状况不乐观。这些应用现状主

要包括两种:

第一,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内容的演示工具。教师只要将课前准备好的演

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借助计算机与投影仪演示出来,就可以替代传统教

学中教师现场书写板书。尽管它在时效上、视觉上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是如何把握信息技术的使用频度就成为焦点问题。教师们极容易依赖

信息技术演示知识点,而忽视了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优化导入的特点。

如此下去,学生们不但没能轻松学习,反倒增加了做课堂笔记的负担。

第二,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只

要在机房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虽然这在培养学生自主、团

队协作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鉴于中学生自我约束力有限,以及课

堂管理机制还不完善,不能排除有些学生因个人懒散而不学习甚至影响

他人学习的情况。

正是因为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所以本人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当今初中语

文教学出现的种种不足,试图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

合来弥补传统教学不足,超越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效果。本人在文中还提

到了一些教学建议和教学反思,以供今后教学研究。

3概念界定

3.1信息技术

最早提出信息技术是在1982年,用来指以数字化为特征,涵盖各类信

息,访问、组织、分析、评价和呈现信息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设备,

包括生产、存储、交换和应用信息的各种技术。

美国教育技术协会在1998年《新教师为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准备好了吗?》

中,将信息技术定义为:"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与计算机紧

密结合的网络,以及把信息(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转换成普通数

字格式的诸多设备。信息技术绝不仅仅是硬件、通讯线路和二进制代码,

而且包括有效使用数字信息扩展人的能力"。

3.2课程整合

1998年,美国教育技术协会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

术整合》中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课程整合涉及把技术作为一

种工具融进课程,以促进学生对某7口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

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

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很专业地表达出来,技术和课程

的整合才是有效的。"

4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良好地整合,必须依靠建构主义和人本主

义两大学习理论支持才能将整个教学开展下去:

4.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由皮亚杰、科恩伯格、斯阍白格、卡茨、维果斯

基等代表人物提出。皮亚杰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日内瓦学派。他

认为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

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

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

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

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分为"情境"、"协作"、"会

话"和"意义建构",它们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4.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重

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

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

值、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

的各个侧面(行为表现、认识过程、情绪障碍等)割裂开来加以分析,

强调人的价值。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

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都投入学习活动中;第二,学

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而其要求发现、获

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的,它会使学

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

价的,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他了解想

要知道的事物、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是很清楚的事情。

5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过程设计

本人搜索相关文献,参看在职教师的教学案例,分析初中生生理、心理

特征和学习倾向,发现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良好整合需要一个

特定的实施条件和一套完善的教学过程。

5.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条件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中,教学流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

及师生角色定位都与传统教学不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者,课堂领导者,而是知识促进者、情境建

构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发挥着主体作

用。正是这种特殊的师生角色定位才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

合的实施条件必须满足以下两点:

1.硬性条件

一般由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因特网和局域网)、计算机房、

投影仪、视音频设备、在线聊天交流工具、教学课件等组成。

教师在准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课之前,应该设计好教学课件,

课件的内容应该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添加适量的视音频材料,从而调动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在上课之前还必须去机房

检查每台机器的使用情况,及时解决故障问题,确保机房局域网连接畅

通。

2.软性条件

(1)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具有较高信

息素养的教师才会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才会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才能

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教师采用

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时,学生需要学习自觉性,时刻积极配合老师,才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否则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切情境都将付之

东流。另外,如果学生不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那么网上展开的讨

论环节就无法进展下去,从而失去了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了。

5.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过程

5.2.1创设有效情境并导入课题阶段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总是与一定得情境相联系。而创设情境就

是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只要是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中也就成功了一半。一般情

况下,情境的创设方式分为两种:一是严谨的学科,需要使用音频、视

频、动画等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超链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

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则是不严谨的学科,需要创设出

接近真实环境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利用QQ聊天工具、BBS公告板,

甚至可以使用多媒体、数字化学习平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具

体的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素材库:如图片、音频、视频、

动画、课件、电子文本、主题学习网站等创设教学情境后,学生们的学

习情绪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就可以进入课题导入环节,引导

学生进入新的学习课题深入学习。

5.2.2呈现学习目标并布置学习任务阶段

在教师将教学课题抛出后,紧接着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题的学习目

标。然后,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有

目的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

学生思考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提示以及思考方法,逐步引导学生

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5.2.3展开自主学习并提供协作互动阶段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认知平台,在线交流平台、

BBS、QQ等即时通讯工具也方便了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他们的

交流内容也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重要资料。

1.自身互动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个体对外界的认识是一个对信息不断加工,不

断与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作用的过程。当个人在接受外界新知时,

如果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习得的知识产生了矛盾与差异,会对原有

的知识体系调整,重新建构这方面的知识结构。这个过程就是发生在个

体内部的互动交流。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之后,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独立

思考、自主学习,完成前面布置的相关任务。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师生互动

教师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随时都需要与学生个体和群体互

动。教师在该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学习进行帮促和指导,更重要的是,

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调整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时的心态。让

学生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在任务内容的学习上。

3.生生互动

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在个人完成自己

任务的同时,很可能需要他人帮助,这时同在一个小组里的学生之间就

形成了互动。为组员能够顺利完成任务提出个人的意见。同时,组员之

间相互帮助会促成小组内部的凝聚力,不但提供策略上的帮助,而且还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另外,组与组之间是竞争关系,当组间进行相互评

价时,也形成了一种互动。这种互动激发了学生对其他各组完成任务优

劣的评价,而且也会对自己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思考。采用这种方式

对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受益匪浅的,既锻炼到了交流和言语表达能

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5.2.4反馈阶段

1.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即时反馈。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会对各小

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同样,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也是对教师在小

组指导的反馈。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

思。

2.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反馈。各小组向教师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时,

其他小组成员对该组进行反馈评价。

3.教师总结学习内容与学生形成直接反馈。教师对本节课所学习的内

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根据这些反馈信

息进行深度交流,在内部进行能动反应。在整堂课程结束后,教师将之

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专题巩固练习发布到在线交流平台或BBS公告板上,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其对所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大

脑中进一步巩固、加深,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

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6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教学实践

6.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教学案例设计

6.1.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实践过程说明

为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整合,本文选取的教

学案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七课《岳阳楼记》(原文见附录1)。

目的是为了试验: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后,现场教学效果能否超

过传统教学。

本次选取的教学对象是江西省抚州市育新中学八年级2、3班学生(八年

级(2)班共有学生人数57人,八年级(3)班共有学生人数52人),两个班

学生基础相当、平均成绩基本持平。为了让这次教学实践更具有说服力,

让这两个班的授课教师都为左云老师,教学时间都为两课时。此外,本

人让(2)、(3)两个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方式

进行授课,经过比较得出两班学生对本次教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

得出相关结论。在教学实践后,再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得出使用多

媒体网络技术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6.1.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教学案例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

无”的用法。

②本文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

会文章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文,理解文中警句绽放的思想光彩。

(3)德育目标:领会并培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爱国热情。

2、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次授课又搜是抚州市育新中学八年级(2)、(3)班的学生。经过分

析调查,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好奇心强、竞争心强、思维活跃,会积极主

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很热意参与课堂讨论。止矽卜,他们语文基础

扎实,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喜欢上网聊天。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积累和识记本文的文言词句。

②根据文章的脉络理解主旨。文章先从"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写到"重

修岳阳楼",主要目的在于点明写作目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然后再

写洞庭胜景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最后牵出“古仁人"的"忧"

和"乐",其主旨在于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理解本文中骈散结合的句法。在文章的第三、四段,前一句为骈句,

四字一句,排比铺陈,富有节奏感。后一句骈散结合,音节有起有伏,

富于音乐美。

(2)教学难点:

理解一般的“迁客骚人"和"古之仁人"的两种不同心境「‘古之仁人"

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般的“迁客骚人”的心境:因为物喜,

因为己悲。

4、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教学网站、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多媒体素材库

(2)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网络连接设备、校园网

5、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千古名篇,全文骈散结合,排比工整,句式整齐

而又富有变化。所以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多多诵读本文,培养良好的文

言语感。另外,本文并非单纯的写景之作,在叙景之余还抒发了作者崇

高的个人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崇高情感,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接

受有关人生观的教育。本文在写景抒情时出现了众多骈文散句,注意鼓

励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启发指导就可。

6、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以一段话语引出课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名

胜古迹遍步大江南北。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也有游历山水点墨题词的雅兴。

比如说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教师打开已准

备好的课件,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三大名楼的近景图片。点击课件中

的声音文件,播放一段课文朗读,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慢慢体会岳阳楼的

美景以及作者希望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并由教

师提供教学资源(相关教学网站),让学生分别搜索这三大名楼的历史

背景和最著名的文人诗篇。在限定的时间内,各组派代表介绍三大名楼

的文化背景和最具代表性的文人诗篇。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查找到的资

料得出总结: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I"

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传唱不衰。由此,教师便可将今日的教学课题引出:"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就是描写岳阳楼之景并抒情的代表名著《岳阳楼记》。下面我

们就来阅读这篇课文,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注意思考本文的作者是如何

描写景色的,又是如何借景传达个人情感的。"

(2)视音频演示,个体自主学习

教师点击课件中的多媒体图片库,通过电脑向学生展示岳阳楼诸多图片,

并简单介绍下岳阳楼的文化背景:"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

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

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然后,教师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边

听边思考文章是如何描写景色的,并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每个

同学都记录下本文描写景色的句子。

(3)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协作学习

鉴于本文是一篇骈散结合的文章,教师先带领学生划分文句的朗读节奏。

(如: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

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分别让各组比

赛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看看哪个组能够读得既有节奏韵律,又饱

含丰富情感。

教师向学生初步疏通全文大意,提示文中的重点语句。接着教师向学生

布置学习任务,各小组成员都必须完成以下一些任务:

①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贝!k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

空、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

先忧后乐

②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吾谁与归?(变序句)

各小组成员借助工具书、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在线聊天工具,理解并

交流上述两个任务中的字词句意。在学生交流意见的同时,教师可以与

学生共同交流,适当的时候可以提示学生。最后,在各小组学生之间都

相互间考察,然后各小组都派出代表比赛,看哪个组能够回答出教师布

置的这两个任务中涉及到的字词句意。对掌握得最牢、记忆得最快的小

组进行奖励。

(4)集体思考,师生互动交流

经过以上环节,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文中的字词,也大概了解了文章大

意。下面就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全班集体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章。

首先看到教师在投影仪上提出的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范仲淹要写下本文,文中哪句话最能揭示本文的中心?他和文

中的滕子京的处境怎样?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

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在给学生思考时间时,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其他同学可以对该同学的回

答做出补充和评价。之后,教师对上述同学的答案进行评价,积极地引

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系统控制每位同学的电脑屏幕,在其屏幕上显示

以下几个难句分析:

①越明年,I政通II人和,I百废具兴。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至若春和II景明,I波澜不惊……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⑥居庙堂之高I则

忧其民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⑧微斯人,I吾谁与归?

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课本同步教辅,在教师的提示下思考这些难句。

已经思考好的同学可以举手抢答,看看哪位同学对以上这些句子的理解

最为贴切。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再对上面八个难句

逐句分析。

(5)总结回顾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时讲解和讨论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梳理今天学习

的主要知识点。从学生的反馈,基本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入理解。

(6)布置课外作业

①让学生完成对需要识记和积累的字词进行注音与翻译。

②背诵本文描写景物的优美语句。

6.1.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实践过程对比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实践过程的不同,本人

做了以下两张表,表1、表2分别表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

下的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表1传统教学方式下的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八年级(2)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课题直接导入教师引出学习课题,翻开课文,首先将课文默读一遍。

再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词句串讲分析教师将字词罗列至黑板上,让学生上来演板。以串讲的

方式带领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中间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揣

摩作者使用某些词语的用意。

通读课文,理解全文让学生齐声朗读全文,寻找描写岳阳楼景色的语

句。对文章各段逐个指明学生朗读并口译,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和

必要的更正和补充。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脉络对全文结构进行梳理,根据文章结构划分段

落层次;以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把文章写作特点和理解上的一些难点内容

梳理完成。

总结回顾教师沿着板书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本课需要着重掌

握的字词句。

布置家庭作业识记并积累课后字词;背诵文中描写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句子。

表2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下的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八年级(3)班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

课题导入,创设情境打开课件,借助投影仪展现三大名楼图片,播放

课文朗读音频,将学生置身岳阳楼环境中。

视音频演示,个体自主学习点击课件中多媒体图片库,简要介绍岳阳

楼文化背景;播放视音频文件,观察并体会文章描写岳阳楼景色的语句。

明确学习任务,小组协作学习打开课件,点击音频文件,逐句播放,

疏通课文大意,将学生分成4小组,完成积累字词和理解句意两大学习

任务。以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比赛记忆中。

集体思考,师生互动交流打开课件,借助投影仪将接下来要全班共同

讨论的问题展现出来,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通过网络教学

系统控制学生电脑,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思考本课中需要重要理解

的词句。

对作者抒情语句进行重点分析,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思考并体会作

者的崇高情感。

总结回顾教师点击课件相关内容,回顾并梳理知识点,从学生的回答

掌握学生的掌握程度。

布置课外作业识记并积累课后罗列的字词;背诵文中描写岳阳楼景色

的优美句子。

提供一些教学网站以供学生课外深入学习。

对比上面两表,发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多不同之

处:

第一,多媒体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注重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是多媒体网

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为显著的不同点之一。传统教学往往倾向于单刀直

入地将课题导入,从而快速地进入课文讲解阶段。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则

是先以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地进入学习

的课题。

第二,多媒体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注重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多媒体网

络教学比传统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和教师个人反复解释的时间,这样就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留下了更多的时间空隙,同样也为教师与学生

之间的情感互动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多媒体网络教学比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多媒体网

络教学时,教师更侧重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给一些教学网站或材料让

学生自主学习,这就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阔了许多。

6.2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为检验本次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实践过

程、随堂测试结果、教学反馈情况问卷调查、教师教学反思这些方面对

本次实践进行评析。

6.2.1利用教学实践过程进展情况分析教学实践结果

从教学实践过程角度分析,通过本次教学,发现使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

的八年级(3)班学习气氛比采用传统教学的八年级(2)班要活跃很多。

在第一个教学阶段——课题导入就能明显看出。多媒体的视音频比教师

的口头叙述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协作

学习时,学生们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与协助下,快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

习任务。并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彼此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尽管如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一些不足: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的教学要比传统语文教学方式花费的时间要长,而且在学生小组讨论时,

教师很难照看到全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导致一些上课容易开小差的同

学无法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甚至会利用网络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这些问题都是本人在设计教学时始料未及的。

6.2.2利用当堂测试题的统计数据分析教学实践结果

从课堂实践后的当堂测试题(见附录2)结果分析,本次随堂测试共10

道题,试题的题型可以分为字词基础题(包括1、2题)、语句翻译题

(包括3、4、8题)、理解分析题(包括5、6、7、9、10题)三大

题型。下表主要是对两班学生各道测试题得分的数据统计表:

表3各题测试结果数据统计表

八年级⑵班(57人)八年级⑶班(52人)

题号得分得分率得分得分率

1570100%520100%

249887.37%45286.92%

3502.588.16%48593.27%

449085.96%46088.46%

542674.74%41880.38%

638467.37%40878.46%

741672.98%39475.77%

8417.573.25%382.573.56%

943676.49%41279.23%

1039268.77%37672.31%

总分45324293.5

平均分79.5182.57

通过对两个授课班级的随堂测试10道题得分分析,发现采用多媒体网

络教学的八年级(3)班的平均分为82.57分,采用传统教学的八年级

(2)班平均分为79.51分。由此可以推出,八年级(3)班的成绩要高

于八年级(2)班。

另外,两个授课班级在各题型的得分情况,还可以用下图(图1)概括:

图1随堂测试结果统计图

上图能够明显反应出两个授课班级各题得分情况和它们间存在的差异。

两个班的得分率相同的题为第1题得分率比较接近的题为第2、8题;

存在明显差异的题为第3、4、5、6、7、9、10题。通过分析对比这两

个班级的得分数据,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字词读音的识别上,多媒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旗鼓相当。两

个班第题都得了满分,第题得分率也都超过了而且这两种

1285%O

教学方式的得分率非常接近,说明这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字词读音识别

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在语句翻译上,多媒体网络教学略胜传统教学一筹。从测试的3、4、

8三道语句翻译题分析,发现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八年级(3)班得

分率均高于传统教学的八年级(2)班。由此说明与传统教学下教师的

一言堂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营造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

理解掌握复杂语句。

3.在理解分析上,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要明显强于传统教学效果。通过

对比两班的第5、6、7题三道理解分析题得分两班的得分率差距较大。

尤其是第5题(3)班比(2)班的得分率高出了5.64%,第6题(3)

班比(2)班的得分率高出了11.09%。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多媒体网

络教学在促进学生理解分析文章上要远远强于传统教学。究其原因,主

要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采用了视音频刺激的方式,对要讲解的内容进

行了一定的处理。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学生的学

习动力。而传统教学一直都是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很少参与到

其中,整堂课程很容易陷入单调与枯燥中。学生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

乐趣,进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句的理解。

综述整个测试分析结果发现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效果要高于传统教

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整合了信息技术,营造了更有利的学习情境,能够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

力。

6.2.3利用教学反馈情况调查表的统计数据分析教学实践结果

从教学反馈角度分析,本次教学反馈的信息主要依靠发放调查问卷的方

式进行收集。该问卷(见附录3)共发放了109份,有效问卷有104

份,有效率为95.41%。其中有5份因学生未对问卷回答完整以及单选

题中选了多项而被视作费卷。教学反馈问卷包括9道题,第1到第7

题是单选题,第8题是多选题,第9题是主观开放题。下图(图2)反

映的就是第1到第7题的调查统计结果:

图2教学反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

1.上课方式2.知识理解3.激发兴趣4.促进交流

5.培养能力6.解决问题7.教学效果

1.从上课方式的角度看,绝大部分学生更青睐于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教学。

统计数据显示,赞成多媒体网络的互动教学的学生有90.82%,而赞成

传统的串讲教学只有3.67%。剩下的5.51%是暂时还不能确定自己更

喜欢哪一种教学的。

2.从知识理解的角度看,学生们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认可度要远远高于

传统教学。由统计数据得出,有86.2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在

处理知识理解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而5.50%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更利

于其理解知识。还剩下8.27%的学生暂时还未给出确定的结论。

3.从激发兴趣的角度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以绝对的优势超过了传统教学。

通过对问卷第3题的数据统计,发现有88.99%的学生选择了多媒体网

络教学,而只有1.83%的学生选择传统教学。还有9.18%的学生不能

判别。

4.从促进交流的角度看,多媒体网络互动教学仍然以多数票选战胜传统

教学。由问卷第4题的统计数据显示,接近85.0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

网络教学更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赞成传统串讲教学的就只有

10.9%的学生。当然还剩下4.08%的学生没有意向性的倾倒。

5.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更是以其势不可挡的

优势战胜传统教学。在问卷的第5题中,统计发现有80.73%的学生毅

然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学,4.58%的学生选择传统教学,还剩下14.69%

的学生无法确定。

6.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多媒体网络教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要高

于传统教学。统计问卷第6题的数据,发现相信多媒体网络帮助解决问

题的学生有,而相信传统教学的学生仅有还剩

92.66%3.67%O3.67%

的学生暂时还无法辨别哪种教学更能解决问题。

7.从整体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深受广大学生喜爱,以

94.5%的绝对票数战胜支持传统教学的1.83%的学生,而还有3.67%的

学生暂时还无法分辨两种教学的优劣。

综述以上教学反馈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多媒体网络教

学凭借将众多媒介集结并运用的特点,不论是在知识理解、激发兴趣、

促进交流,还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帮助解决问题方面都以绝对的优势

战胜了传统教学。因而在众多学生们心中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教

学的效果要远远超过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

8.从信息技术教学上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

人意之处,如下图(图3)所示,有24%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的使用

使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有22%的学生认为集体互动学习时,个人的思

路有些跟不上大家;有18%的学生认为教师让我自己思考的时间还有

些少;有14%的学生认为小组互动时自己没能按时按量的完成任务;

有12%的学生认为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有些少;另外,还

有1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同学交流有些困难。长此以往,可以想象,

如果这些缺点得不到解决,那么他们都将成为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

因素,而这也将与最初整合思想相背离。

图3多媒体网络教学实践的不足

对比前后两次教学实践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持有认同观点

的。与传统教学相匕喉,信息技术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

主动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这种教学形式

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资源。止矽卜,它还能够培养学生之

间的协作学习能力。虽然这种整合方式拥有众多传统教学所无法匹及之

处,可是由于对该问题的探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仍然需要在今后进行更

为深入的研究。

624利用教师访谈并结合教师反思的方式分析教学实践结果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本人对任课教师左云老师进行了即时访谈(见附录

4)o通过这次的访谈调查,发现左云对本次教学效果还是基本满意的。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加入多媒体技术,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

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另外,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理

解晦涩的课文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为教师节省

了大量的板书时间,遗留下更多时间方便学生思考。教师与学生的教学

地位更加明确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加充裕,同时学生之间、师生

之间的互动相比从前明显增多了。但是,令教师感到难以把握的是,在

这种教学环境下的课堂纪律较难控制,教师需要有足够的信息素养与控

制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本堂课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虽然大

部分学生都能依靠教师指导,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可是仍然

有一小部分学生是教师不能完全控制的,他们乘着小组讨论之机,干着

与教学不相干的事情,不单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也干扰了旁边同学

的学习。

在左老师的教学反思中认为,首先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需要不断积累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其次,自己对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时

间还没把握好,小组讨论、教师讲解时间的分配上没有做好更细致的规

划。因此,在本次教学中,课堂进程略欠紧凑,课堂纪律也出现些许松

散。以上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在以后教学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在左云老师的教学反思中也清楚地提及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

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这当然为信息技术能够运用到教学中提供了历史舞

台。信息技术的种种便利、形象高交互性、海量信息的特点为学生自

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与技术支持。当然,信息技术

对改善传统语文教学也会施展出其无穷的功用。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

教学整合的研究探索很有意义。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扩大学

生视野、拓宽学生思维、促进师生和生生互动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这才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新课标要求发展的语文素养。使用

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将原本枯燥的课堂氛围转变成了现在

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信息网

络技术,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总之,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既能

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他人协

作学习的能力。但是,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必须注意使用的限度,

不要完全依托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素材库过于全面地向学生展示。这将会

对前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语言思维能力产生某些负面效应。教师需

要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尺度,才能更好地发展初中学生的欣赏玩味语言

和理解人文内涵的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娴熟

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因为随时都可能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一旦校园网络出现故障,机房电脑死机,教师机对学生机失去控制了等

突发事件发生时,课堂纪律极容易受到影响,如果教师没有做好这方面

的防范应急措施或者临时对课堂纪律没有维护好,那么将会出现不可想

象的混乱局面,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下

去。在使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教师认为虽然自己会

比从前要辛苦一些,但是每每看到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时,都是她感到

最为欣慰的时刻。因为她课前的充分准备,使得更多学生都能参与到课

堂讨论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成了激励她日后教学的强

大动力。

7总结

本文主要是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研究与案例实践。本人主

要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结合八年级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了一个采用多媒体

网络技术整合的教学案例。而后通过对比分别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

络教学的两个教学班级的教学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

7.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