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二轮复习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二) 中国近现代史(学案)_第1页
2024届二轮复习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二) 中国近现代史(学案)_第2页
2024届二轮复习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二) 中国近现代史(学案)_第3页
2024届二轮复习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二) 中国近现代史(学案)_第4页
2024届二轮复习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二) 中国近现代史(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阶段总结阶段高效复习系列(二)中国近现代史关联知识·古今纵横贯通微专题1中国近现代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列强的侵华战争战争原因结果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在中国抢占市场,掠夺生产原料《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廷内部动荡;列强扩大侵略;清政府软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台湾建省边防危机引发“海防”和“塞防”之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蓄意挑起对华战争《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直接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导致法西斯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日本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派别活动主张影响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启迪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清政府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振兴商务、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组织“皇族内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有田同耕、平均分配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革命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制(1)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3)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4)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未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促进民众觉醒,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五四运动发生无产阶级学生商人工人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反帝反封建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建设、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3.近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期表现清政府鸦片战争前“朝贡外交”“闭关锁国”鸦片战争时期缺乏主权观念,“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自强”“制夷”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逐渐放弃对抗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妥协外交: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只是主张推翻清王朝,南京临时政府幻想取得列强的支持北洋军阀政府外交(1912年3月—1928年)卖国外交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卖国外交、改订新约运动现代中国奠基时期(1)20世纪5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三大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2)20世纪60年代,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一大片”策略,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正走向世界4.近现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期制度演变晚清时期(1)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2)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3)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学堂选官制度(4)1905年废除科举制民国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2)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实行文官考试制度,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干部制度: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2)改革和完善: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3)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阶段时间表现原因初步形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平新政协召开,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筹建新中国构建完成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发展完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平反冤假错案;(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3)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改革开放的进行;(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3)民主法制日益完善微专题2中国近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近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成分经济成分整体特点发展概况小农经济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在外国的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解体;三大改造后消失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富有侵略性鸦片战争前后出现;新中国成立后肃清洋务经济封建性;官僚买办性;垄断性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破产,辛亥革命后结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革命性和妥协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较快发展,全面抗战时期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初期获得新生,三大改造后消亡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官僚买办性;明显的半殖民地特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兴起,抗战时期膨胀,内战爆发后衰败,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时期目的内容影响土地革命时期进行根据地建设,推动革命斗争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全民族抗战时期巩固抗日根据地和争取抗战胜利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解放战争时期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3.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宣布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模范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2)劳动光荣: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1)人均收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教育优先: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3)文化发展: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获得感,文化产业持续发力(4)城市化: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5)社会保障: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时期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利弊影响1949-1956年(1)1949-1952年:多种所有制并存(2)1953-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计划经济体制转变(1)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2)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有效地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2)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1992年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微专题3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交流与传播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阶段派别及代表人物思想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中体西用”: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自由平等、民权、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第一阶段(1840—1870年)多私人途径出国,与国家派遣无关:留学生大多是和外国传教士出国或得到教会资助出国,多数留学目的地为美国第二阶段(1870—1889年)(1)官派留学:从1872年起,清政府每年选派30名十岁至十六岁的“幼童”赴美留学,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算术、光电等学科(2)自费留学: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开始有了自费留学生第三阶段(1890—1911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日本和欧洲各国派出几批官费留学生,其中留学日本人数最多。并大力支持自费出国留学第四阶段(1912—1930年)(1)留学欧洲: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勤工俭学的兴起,促使成百上千的青年学子前往英法等欧洲国家勤工俭学(2)留学苏联:在孙中山“以俄为师”的号召下,又掀起了一场留学苏俄的新热潮第五阶段(1931—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对出国留学采取整顿和限制的措施,该阶段的留学生总数比前一阶段减少了一半左右,但留学的国家数大为增加【备选要点】1.19世纪中后期的中西方对比维度中国西方政治(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农民起义从高潮到失败(3)中外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互勾结(4)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3)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经济(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2)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思想文化(1)新思潮萌发(2)洪仁玕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早期维新思想出现(1)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2)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科学技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国际关系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总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和起步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方对比维度中国西方政治(1)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农民群众掀起反帝爱国运动(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3)民主化、法律化与制度化逐渐被社会普遍接受经济(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思想文化宣传维新、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1)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2)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科学技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教育(1)相对论、量子论提出(2)影视艺术产生并发展国际关系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总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工业文明进一步发展3.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维度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政治(1)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2)引发太平天国运动(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2)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经济(1)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企业)(2)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自然经济逐步瓦解(1)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文化(1)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2)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3)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1)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2)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形成:中共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地位: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创新应用1.(考点: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曾提到,“其直省藩、臬、道、府,皆为冗员;州县守令,选举既轻,习气极坏,仅收税、断狱,与民无关。故上有恩义而不宣,民有疾苦而莫告”。针对这一状况,康有为建议朝廷 ()A.实现还政与民 B.提倡西学改造国民C.宣传维新思想 D.改变旧式官僚体制【解析】选D。据材料“其直省藩、臬、道、府,皆为冗员;州县守令,选举既轻,习气极坏,仅收税、断狱,与民无关”可知,康有为认为政府官员设置和素质都有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调整官僚体制,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还政与民,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的政治体制问题,与国民无关,通过改造国民无法解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的政治问题,与维新思想无关,排除C项。2.(考点: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一向仇视革命的广西巡抚在全副武装的革命志士及新军将领的“说服”下,一跃成为新政府的领导人;同盟会广西支部部长未能在新政府获得一官半职,甚至连在广西都督府成立大会上发言的资格也没有。这最能说明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B.辛亥革命潜伏失败隐患C.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D.清朝的领土已经四分五裂【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武昌起义后,广西旧官僚投机革命,而革命派却未能获得一官半职,这说明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隐患,故选B项;革命派没有获得一官半职是旧官僚排挤的结果,而不是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只列举了广西一地,无法得出清朝领土已经四分五裂的结论,排除D项。3.(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A.积极支持非洲的反对殖民主义B.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构建与非洲国家的伙伴关系D.奉行“不结盟”原则和精神【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周恩来在阐述中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时提到“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是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体现,故选B项;材料中涉及中国对非洲的经济技术援助,但并未涉及反对殖民主义,排除A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不结盟”的原则是独立、自主和非集团,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4.(考点:洋务企业)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陆续兴办了数十个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到1894年,洋务企业的资本额和工人数分别在全国近代企业中占45.2%和41.6%。而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和财政总支出的4.0%。据此可知 ()A.洋务运动改变了工业落后状况B.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政策C.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D.传统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化【解析】选B。由材料“到1894年,洋务企业的资本额和工人数分别在全国近代企业中占45.2%和41.6%”可知洋务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而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投资仅占其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2%和财政总支出的4.0%”表明政府并未大力支持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因此材料表明早期工业化受制于政府政策,故选B项;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但并未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且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排除A项;仅从清政府对洋务企业投资少不能判定其财政困难,也可能是没有投资意向,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小农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就已经开始瓦解,排除D项。5.(考点:近代工业的困境)晚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享有专办专营权。以下是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1882年上海织布局在上海十年专利1893年重庆聚昌火柴厂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1900年浙江利用公司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1908年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商业这反映出当时 ()A.洋务企业以官办为主B.政府保护技术发明权C.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D.近代工业难以独立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晚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享有专办专营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专利制度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初期会产生积极作用,但变相的专卖和垄断经营,又会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故选D项;材料中并非都是洋务企业,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政府不仅保护技术发明,还包括“专办专营权”,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排除C项。6.(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几经调整。对下表中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文件主要内容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允许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2014年《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农村形势变化不断完善B.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开启了农村经济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进程D.彻底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解析】选A。从“允许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到“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反映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农村形势变化不断完善,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A;材料强调农村,而不是市场经济,排除B;“开启”表述错误,排除C;D说法太绝对,排除。7.(考点:京师同文馆)1867年,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同文馆之设,谣言甚多,有对联云:‘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京师口语藉藉,或黏纸于前门,以俚语笑骂。(‘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云云。)或作对句:未同而言;斯文将丧。又曰:孔门弟子;鬼谷先生。”这反映出 ()A.中体西用观念已成社会共识B.顽固派坚决反对向西方学习C.反洋教情绪阻碍近代化进程D.社会环境制约新式教育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人们不理解、不支持新式学堂同文馆,反而利用对联、俚语等对其进行讽刺,反映出社会环境制约新式教育发展,故选D项;中体西用观念已成社会共识与人们纷纷讽刺同文馆不符,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运动时期,中体西用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人们对同文馆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体现出人们对新式教育的反对,但材料没有体现反对的人是顽固派,排除B项;材料中人们反对的京师同文馆是新式学堂,并非洋教,排除C项。8.(考点:维新思潮)1896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刊发了《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一文,其中提出在中国君权渐失的情况下,“参用民权”是君权得以行使的必要条件,“必民权复,而君权始能行”。这反映了维新派 ()A.极力维护传统政治体制B.赞同中体西用思想C.思想宣传受旧势力掣肘D.对民主政治的探索【解析】选D。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认为君权的振兴得益于民权的强化,这反映了维新派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故选D项;这一时期维新派已经强调要变更传统政治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思想,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其思想宣传受到旧势力的掣肘,故排除C项。9.(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指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