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自然辩证法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自然辩证法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自然辩证法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自然辩证法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自然辩证法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哲学)-自然辩证法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狭义的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形态?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中国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步,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一书的出版。5.科学理论建构过程中,最常用的逻辑方法是()A、归纳法B、演绎法C、类比法D、移植法6.简述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7.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在范式的产生和转换问题上片面夸大了()的作用8.中国近代科学启蒙初期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内容主要是()A、声、光、电、化等技术器物方面B、数学、天文、地理C、亦A亦BD、非人非B9.判别下列句子,哪一个表述比较合理:()A、因为观察渗透着理论,所以它没有检验的功能可言;B、因为观察受到主体经验和思想的影响,所以它没有客观性可言;C、因为观察具有实践的品格,所以科学知识源于观察;D、因为观察受到理论的污染,所以它不是科学研究的起点。10.证伪主义的代表人表是()A、培根B、库恩C、卡尔纳普D、波普尔11.在科学思维中能够创造新意象的思维形式是:()A、概念;B、判断;C、意象;D、联想;E、想象。12.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及建立科学假设应遵循哪些原则?13.科学性认识的特征是什么?14.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15.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16.举例说明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中。17.自然界运动的基本形式?18.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和跃进形式的含义?19.结合本学科论述你对科学不同内涵的理解:20.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21.关于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元素的组成的整体,一个元素不能构成系统。B、任何系统都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功能C、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联系密切的程度,自然系统可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D、系统存在并非普遍现象,电子、夸克是以非系统方式存在的22.技术仿生学是具备如下特征的方法:()A、以生物体为原型B、同功异构原理C、用生物体原型实现技术功能D、类比推理E、归纳推理23.控制论方法的认识论意义是什么?24.联系所学专业学科中的实例,试分析系统的基本特点。25.牛顿力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的近似表现,另一方面可以看成是相对论在低速世界的近似表现,因此,从逻辑的相容性关系来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新理论与牛顿力学是:()A、不相容的B、相容的C、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D、量子力学推翻了牛顿力学26.下面关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B、人不能离开自然界;C、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D、人的生命、意识、活动可以不受制于自然界;27.科学发展的形式有哪几种?28.简述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29.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30.科学共同体是指()A、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共同问题B、某一历史时期科学研究的共同范式C、某一领域有共同研究范式的科学家集团D、科学研究与应用一体化机制31.什么是科学事实。有何规定和要求,在科学认识中有何作用,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是什么32.简述创立理论的思维形态。33.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34.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解定为人对自然的()35.修改科学理论时,应当()A、使其能够逃避检验。B、使其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能够被证实。C、避免增加特设性假定。36.反常问题是指:()A、不是正常科学认识中提出的问题;B、和公认理论形式不一样的问题;C、非正常思维形式提出的问题;D、是拒斥已有理论框架的有待解决的问题。37.如何看待技术价值和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38.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39.为什么说系统观念是可以对各种自然界作统一理解的观念40.归纳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正确看待归纳法?41.“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两个命题的关系?42.系统科学方法与经典科学方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43.阐述科学价值的基本内涵。44.欧洲近代经验派与理性派论战的三个阶段包括:论战内容广泛(认识对象、认识主体、认识的起源和途径、认识方法等),()(如牛顿力学、欧式几何等)的来源,以及认识能力问题(贝克莱和休谟的否定回答)。45.现代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46.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47.科学的不同层面分别属于()。其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物质文化B、观念文化C、制度文化D、传统文化48.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49.简述生态自然观核心思想。50.科学观察的特点与基本原则是什么?51.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52.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哪些的特点?53.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一书出版,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思想54.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方面的因素55.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A、就是真理B、就是诡辩C、非A非BD、亦A亦B56.现代自然科学的显著特征?57.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58.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判据是,某国在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占全世界同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的()A、25%以上B、25%C、25%左右D、15%59.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60.技术创新的内涵是什么?6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STS的联系和区别?62.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63.关于盖森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A、盖森在科学史大会上提交了"牛顿力学的社会经济根源"的论文B、盖森的论文向西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C、盖森的论文开辟了科学史"外在论"研究的先河D、盖森的悲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例64.科学认识的总体结构是什么65.机械论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有()A、原子的基本性B、自然的不变性C、机械的直观性D、因果的必然性66.简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67.哥白尼革命是观测精度上的革命,还是观念上的革命?68.关于奥本海默事件,哪种说法不正确?()A、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B、事件表明科学家在科学与政治之复杂关系中的尴尬角色C、事件表明科学家应专事科学研究工作,不应干涉科学成果的应用D、政治可以对科学产生强制性控制作用69.简述科学问题的本质。70.演绎方法的根本特点:前提与结论间有()关系71.大爆炸宇宙学得到哪几个重要事实的支持?72.简述系统科学方法的定义。73.绿色消费是指人类的消费行为符合()A、节约资源的要求B、减少污染的要求C、循环利用的要求D、有益健康的要求74.简述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75.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2.怎么评价苏联模式?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4.技术的积极作用体现为()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C、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D、变革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5.自然界历史观产生的科学前提?6.1687年,()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建立起来了比较完善的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7.结合实际研究,设计科学选题的程序和基本原则?8.中国近现代科技的现代发展期是()A、从1919年到1949年B、从1919年至今C、从1949年至今D、从1956年至今9.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10.下列属于人工自然界的是()A、中央空调B、自然保护区C、农场D、城市1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1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13.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1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5.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是()A、每一个人的利益B、国家利益C、人类整体利益D、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利益16.简述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17.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什么?18.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研究的是()19.辩证法的基本思想?20.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21.建立理论体系的常用方法?2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3.科学性认识的特征是什么?24.为什么说自然界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25.假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6.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27.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普遍性B、整体性C、层次性D、开放性28.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有?29.什么是科学实验,它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作用?30.简述国家创新系统及其构成31.1916年爱因斯坦创建的广义相对论,以广义相对性原理、等效原理出发推断出在引力场中时钟(),光的路程要弯曲。A、不会变B、会变快C、会变慢D、会停止32.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33.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34.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5.自组织理论是如何揭示自然界的演化机制的?36.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A、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论观点B、在伦理观念上,将人伦关系的行为规范扩展到整个自然界C、主张以动物为中心D、反对人类中心主义E、更为强调实践性37.技术创新的目标是()A、开发出一种新技术B、设计出一种新产品C、提高生产效率D、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8.简述科学假说特点和作用。39.构成技术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哪些?40.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41.建立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内容。42.抽象思维通常是线性的、(),形象思维通常是非线性的、()4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4.科学与技术都是无禁区的。45.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A、赛尔维特B、伽利略C、布鲁诺D、哥白尼E、维萨里4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包含的主要内容。47.什么是科学理论,它有什么特征?48.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49.结合本学科论述阐述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50.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51.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52.最佳首次贡献年龄()A、是一个统计概念B、即"成名年龄"C、因人而异D、A并且B53.简述科学实验三要素的认识论意义。 54.按照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SPRU创新模型的分类标准,创新模式可分为:()A、节省劳动型B、节省资本型C、市场拉动型D、链环—回路型E、变更技术—经济示范型55.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56.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人把()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57.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系统化的知识。B、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C、分门别类的学问。D、非A非B非C。58.简述科学社会主义认识史上的三次飞跃及其意义。59.下面关于观察的论述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引起我们视网膜上映像的物理原因同我们看到的东西无关;B、我们视网膜上的映像和我们在看东西时所有的主观经验之间并不存在某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C、观察者所看到的东西,并非仅仅由他们视网膜上的映像决定,而且也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D、就知觉而言,观察者直接和立即接触的唯一东西就是他60.科学的起源()A、古罗马B、古埃及C、古巴比伦D、古希腊61.近代自然观的缺陷是什么?62.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63.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64.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65.罗素火鸡是对归纳原理的()A、质疑B、支持C、论证D、辩护66.《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的作者是()A、默顿B、本•戴维C、科尔D、贝尔纳67.简述古代的“天人合一”。6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A、求同法B、差异法C、求同差异共用法D、共变法E、剩余法69.以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是()A、电磁学理论B、生物进化论C、热力学理论D、星云假说70.盖森参加并提交论文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于哪年在伦敦召开?()A、1911年B、1931年C、1941年D、1951年71.进化和退化的特点?72.为什么贫弱的欧洲却首先进入近代社会?欧洲进入近代社会有什么特点?73.原理定律型假说的提出是个由结果回溯原因的过程,其基本模式为:“(1)相关的经验定律L;(2)如果H(设定的原理定律型假说)为真,则();(3)所以,有理由认为H为真A、L不能被解释B、H不能被解释C、L可被解释D、H可被解释74.假说向科学理论转化的根本标志是()A、假说能够成功解释已知事实且没有遇到反证B、假说所作出的科学预见得到证实C、假说具有自洽性,内部各部分之间完全一致D、假说具备相容性,同公认的科学理论一致或没有矛盾75.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①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象、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②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2.参考答案: 一切僵化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是发展的、变化的。3.参考答案: 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的特定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的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增加国民财富,像一些产油国家;还有一些国家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像一些拉美国家;再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我们把这些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有几个方面,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约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在科技产出方面,这些国家获得的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发明专利,占到世界总量的97%。同时这些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都在2%以上。 根据对国家的资料所做的分析,中国创新的综合指数大约在世界上排名第28位,处在中等偏下的水平。尽管我们国家距离创新型国家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但是中国的特定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够选择资源型或者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2020年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史上对于一个大国来讲前所未有。 研究分析表明,如果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仍旧保持目前39%左右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国家的投资率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到目前40%的高水平,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也必须要达到60%,也就是在目前的水平上,再增加20个百分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 第二,资源环境的制约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的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的瓶颈约束。国际的经验表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是突破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惟一可行的途径。 第三,保证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创新国家的发展道路。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我国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就很难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我们的主动权。4.参考答案:天体运行论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因而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研究(即正在形成的科学技术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下,它研究的问题、内容与范围有了很大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系统科学与系统观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观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从实践的观点、经验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沿着科学哲学的规范方向与实证方向,深入地阐明了科学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检验与发展等问题。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从实践的观点,从技术与科学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上,深入地阐明了技术的本质特征、技术的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技术的社会建构,特别是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问题。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阐明科学技术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阐明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社会建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国内外不同学派与此相关的论述。7.参考答案:非理性因素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D11.参考答案:E12.参考答案: 作用: A对人们的认识有导向作用,B是通向科学的桥梁,C激发创性思维的媒介, D各种假说之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认识的深化。原则:A解释性原则:提出假设不能和研究范围内被检验的事实相冲突。B对应原则:假设与以知的科学定律与理论的关系,提出假设和原来的理论想冲突,但假设不能和原来事实中真理相冲突,新假设要包容或解释原有理论,把原有理论作为新假设的特例包含在其中。 C简单性原则:好的假设尽可能要有逻辑上的简单性,建设尽可能以少的初始条件或公里,而要尽可能符合客观现象。 D可检验性原则:提出假设必须在观察或经验上加以检验的,就能判断它是否具有真理性。13.参考答案: (1)真理性。科学性认识要正确反映研究对象。 (2)深刻性。科学性认识要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3)实证性。认识成果要能为实验所证明,理论体系要经得起实验,观察验证。 (4)系统性。科学性认识要整体反映揭示研究对象。它是完整的理论整体。14.参考答案: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①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中。 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表现为:自然界不仅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还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15.参考答案: 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16.参考答案: 答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生存着和消失着,推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界之中,按目前公认的假说,以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为例。从上述演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自然界内部为其提供了动力。 (1)宇宙的起源:按照伽莫夫的大爆炸宇宙说和弗里德曼的暴胀理论学说,宇宙起源于100-20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中,在1秒钟宇宙时,宇宙温度达到100亿度,在上升到1%秒时,宇宙温度达到1000度,爆炸时间持续了10-32秒,体积扩大了1050倍随着宇宙不断膨胀和降温,真空发生一系列相变,在爆炸的10-11秒时,发生超统一相变,引力首先分化出,但强相互作用,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仍不可分化,夸克和氢子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化,仅质子,正电子出现,大爆炸10-10秒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分开,宇宙开始形成。 (2)宇宙的演化:分3个层次。 1,基本粒子形成阶段:当宇宙时为10-4秒时,最活跃的进行相互作用的离子时强子时代:当宇宙时为10-2秒时,宇宙进入轻子时代,宇宙中以电子、中微子成分存在。 2、辐射阶段和核合成阶段:从宇宙时1秒钟到宇宙产生1万年,宇宙演化一是辐射占优势,另一个是当宇宙温度下降到10℃,宇宙时3秒时,开始进行核反应,合成化学元素如氢、氚、氘等。 3、实物阶段:当宇宙时到1万年时,温度大约下降到1030,此时自由电子开始被原子核所俘获,形成稳定的原子自由电子消失,事物和万有引力开始在宇观领域起主导作用,于是在宇宙中形成了稀疏的气状物质。大约在宇宙时70万年形成原始星系组,宇宙时为50亿年时形成一个恒星。17.参考答案: ①微观物理运动; ②宏观物理运动; ③宇观物理运动; ④化学运动; ⑤生命运动; ⑥社会运动; ⑦技术运动。18.参考答案: ①技术进步的渐进形式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改良。包括一般性技术发明、技术改造、技术综合、技术转移等,可总称为技术革新。 ②技术进步的跃进形式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上的创新,称为技术革命。19.参考答案: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一、客观真理性;事实上,科学研究中科学事实的发现、科学定律的提出、假说的构想、理论的建立和检验,都是与科学的实践分不开的,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二、可检验性;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三、系统性;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知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四、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20.参考答案: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21.参考答案:D22.参考答案:A,B,D,E23.参考答案:在哲学上,控制论方法突破了机械决定论,充实了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予以新的推动。人的智能、人的思维再也不是那么神秘莫测了,因而有力的冲击了宗教哲学上的心灵神秘主义,它使人领悟到“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从而更有力的打击了宗教哲学,起到了解放人的思想的作用;社会控制论能把许多社会现象予以模式化、定量化、控制论化,根据系统科学的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有力的冲击了在社会领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主观随意性和唯意志论倾向,其直接的结果是改善了科学决策管理,促进了社会系统的优化。总之,控制论方法以特有的功能模拟的研究方式,随机应变的反馈特性,黑箱方法的新的视角,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考察系统的方法,充实了辨证唯物主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控制论方法是用工程技术语言表达的唯物辩证法。24.参考答案: 系统是由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按特定关系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其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整体性。 (1)系统方法是研究复杂系统的有效工具。在我们矿业领域往往会遇到庞大且又复杂的系统要进行研究,以往传统的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系统方法却为复杂系统的分析、设计、研制、管理和控制的最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而且系统越复杂其效果越加明显。 (2)系统方法为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理论整体化提供了新思路。系统方法摆脱了把对象先分割成各部分然后再综合的传统方法的束缚,它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运用系统方法,把矿业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研究其组成、结构体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整个科学体系的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其发展趋势。这样就能做到纵观全局。25.参考答案:B26.参考答案:D27.参考答案: 科学概念与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概念:表达同类事物属性的认识形式,是连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桥梁,是全部理论体系的支撑点。科学定律:反映研究对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的认识形式,在逻辑表达上是全称性判断,表现为概念之间的一种关系。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科学假说:依据一定的科学事实与理论,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推断性的认识,具有如下特征: ⑴科学性,在任何假说不是主观猜测,而是以科学事实和理论为基础。 ⑵假定性,真伪性不能立即判定。科学理论:经实践验证的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既有如下特征: ⑴真理性:正确反映研究对象本身。 ⑵普适性:揭示、说明某一研究领域中的所有事实。 ⑶系统性。28.参考答案: 第一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零散,而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居于主导地位(纺织机的发明、改进者以及瓦特、纽可门等蒸汽机的改进者均是熟练技术工匠)。 第二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生产技术革新的先导,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在了生产实践的前面,即所谓的"理论先行,技术跟进”(先有电磁理论的确立,然后才有各种电机的了明)。29.参考答案: A.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历史背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18世纪60年代起于英国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继而来之的产业革命,既向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事实,更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交流手段,从而使科学在19世纪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更深远的一些重要发现,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B.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如在天文学上关于太阳系的星云假说,地质上的能量守恒,化学上的尿素合成,生物学上的细胞的概念提出和进化论的诞生。对于这些重要的发现,恩格斯经过反复研究,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学说,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把蕴涵在当时诸多科学发现中的思想精华作了概念性提升,从而提出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 C.辨证唯物注意自然观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毕竟是19世纪的产物。其中的一些表述已经过时,有些表述不包括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条件下发展恩格斯的观点,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发展恩格斯自然观的基础,形成新的自然观,对新的科学技术加以概括、提升补充到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方法中,形成新的方法论,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关系,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观。30.参考答案:C31.参考答案: 科学事实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而得到的经验性事实规定:(1)表述方式是个别性陈述,判断,(2)科学事实应可重复核实,(3)科学事实应准确,精确。作用:(1)建立全部科学理论有基础。(2)验证全部理论的标准。获取方法:观察,实验。观察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实验是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更精确认识研究对象。观察的基本原则是:(1)客观性。(2)全面性(3)典型性。科学实验能够简化,纯化研究对象,强化研究对象,能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32.参考答案:(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以概念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则以意象为基本要素,习惯上被称为“直感思维”。 (2)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收敛思维也称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发散度: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 对于创新思维来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互相联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发散度高,集中性好,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水平才高。 (3)顿悟——灵感和直觉。灵感指人们对于曾经反复进行过探索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使问题得到突然性的顿悟,出现“豁然开朗,一通百通”的境界。直觉表现为对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的极为敏锐的深入洞察、准确判断和本质理解。 (4)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方法,也不可能是一种独特的、与一般思维毫无二致的思维。应该说,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基本手段是一致的,只是方法倚重不同,形式表现有异。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综合性、创造性应用。33.参考答案: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 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 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 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 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 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 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34.参考答案:实践关系35.参考答案:C36.参考答案:D37.参考答案: 一、技术价值的概念及特点: 技术价值是指技术的属性同满足现实的人其某种需要的关系。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 1、技术的自然价值:通过技术设计和发明,由技术的自然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主要是技术的效用)。是中立的。 2、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自然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 社会价值是自然价值的延伸。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 从技术的自然价值很难准确预测技术的社会价值,技术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更多地与其他社会价值有关 技术的社会价值:通过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应用和普及,由其社会属性显现出来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是在技术的自然价值上实现的。38.参考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思想: 1.劳动工具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劳动工具来进行。一旦人类开始生产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2、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劳动工具不同,对生产劳动者的要求也不同。 3、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39.参考答案: A自然界的每种事物都个成系统。B有些事物虽然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暂时还难以认识,但它是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客观存在。 为什么说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产生提供了历史背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18世纪60年代起于英国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继而来之的产业革命,既向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事实,更为科学提供了新的交流手段,从而使科学在19世纪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更深远的一些重要发现,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如在天文学上关于太阳系的星云假说,地质上的能量守恒,化学上的尿素合成,生物学上的细胞的概念提出和进化论的诞生。对于这些重要的发现,恩格斯经过反复研究,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学说,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把蕴涵在当时诸多科学发现中的思想精华作了概念性提升,从而提出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 辨证唯物注意自然观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完善,恩格斯创立的自然辩证法毕竟是19世纪的产物。其中的一些表述已经过时,有些表述不包括科学发展的新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条件下发展恩格斯的观点,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发展恩格斯自然观的基础,形成新的自然观,对新的科学技术加以概括、提升补充到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方法中,形成新的方法论,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多元互动关系,形成新的科学技术观。40.参考答案: 基本内容: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一种推理形式。它由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前提是对若干个别事物的认识,是单称判断,结论是从前提中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到的一般原理,是全称判断。 归纳法的问题: (1)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辩护; (2)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 (3)归纳推理要以自然齐一律和普遍因果律为基础,这两者并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归纳法先要明确说明一点: (1)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归纳论证本质是不保真的论证; (2)归纳推理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结论,大大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 (3)在科学认识中,科学工作者不是单独使用归纳法,他们往往把归纳法和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克服单独运用归纳法带来的局限。总之,归纳法在科学认识中仍然是一种有用的方法,它不但过去是,今后仍然会是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41.参考答案: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命题。前者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于认识的来源,两者层次不同,实质是统一的。作为认识的一般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归根结底产生于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但作为认识的局部或个人的研究过程来看,情况就复杂多了。认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既是已有的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新的认识和实践的起点。科学问题这种认识形式既包含先前实践和认识的成果,也预示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因此,科研从问题开始丝毫不意味着对实践基础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则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42.参考答案:随着研究对象“复杂性”的增加,将会导致精确性的下降,甚至连对象内部的关系都变得非常模糊,这时人很难再用“分解-还原”为特征的传统方法来处理,而只能从整体出发把握事物的特性;随着研究对象“随机性”的增加,将会造成稳定性的下降,人难以采取在静态条件下以抽象分析为主的传统方法来处理,只能在动态过程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特性;随着“非平衡性”的增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人很难再用传统方法将对象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单独地进行研究。这时研究者往往把对象看成是一个“处于一定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一定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即系统。然后,从整体出发,辨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功能与目标之间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系统最优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式叫系统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把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与科学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达到了辨证综合的新阶段,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普遍性、优化性和先进性。43.参考答案: 科学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来考察和评价科学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 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科学对人或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价值。 科学价值可以划分为“科学中的内在价值”和“科学的社会价值“两个基本方面。 (以下看一下)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个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44.参考答案:科学理论45.参考答案: ①在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过程中,科学活动逐步从单纯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②不但各门传统的基础科学的分支学科按树枝型不断生长,而且各基础学科之间、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也在蓬勃发展; ③以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为对象的基础自然科学,向着更复杂、更高级的运动形式方面延伸,逐渐形成了新的基础科学门类。当代的自然科学体系结构,本质上是分层次的、立体的、网络式的、开放的大系统。46.参考答案: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看,实质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人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手段的发展。47.参考答案:D48.参考答案: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思维形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认识的思维方法。49.参考答案:一是生态系统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 二是坚持生态中心的价值观,即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一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其中的特征信息是生命体共有的。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公共信息才是生态系统的本质所在。人的特有性质不能成为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任何生命物种不能把其个性强加于其它生命体之上。 另一方面:认识主体本身参与生态过程。这种整体性与现代物理学的情况相似。整体性表现在主客体关系的客体化上。相对论力学中的信号是测量中建立起来的主客关系,同时也是认识对象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传播关系以及认识活动,也要遵循生态系统的特征信息要求。 生态自然观的特色,就是包含了价值观的内容,这种情况在以往的自然哲学中是没有的。价值观是对人与社会行为目标的要求。由于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在内,价值观又是认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知识形态,所以,在生态自然观中,这种要求不可缺少。50.参考答案: 特点: ①一切科学观察都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②科学观察力求全面、系统,因而观察具有长期性、连续性。 ③与实验相比,观察一般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研究对象一般不具有直接变革的作用基本原则: ①科学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②科学观察的辩证性原则。 ③科学观察的全面性原则。 ④科学观察的系统性原则。51.参考答案:存在到演化;确定性与随机性52.参考答案: 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以新产品(或改进产品)、新方法、新工艺的形式实现具有社会经济意义和市场意义的技术发明的首次应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来源并非限于新的技术发明,同时还包括先前存于“技术库”中的原有技术发明和原有技术创新成果。 技术创新的特点 创造性:各种行为都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创新主体的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实践。 效益性: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风险性:企业受到技术不成熟、资源与能力不足以及创新计划设计和投资决策失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技术创新的最终实现具有不确定性。 周期性:技术创新不是连续的过程,而是一个周期循环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发明到创新的转化周期、从创新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寿命周期、创新被广泛采用、模仿的扩散周期等。 群集性:某项技术重大突破导致若干个技术创新群,它们共同促进经济的迅速增长。53.参考答案:物种起源54.参考答案: 一是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的改革。 二是企业中工业实验室的大量涌现。 三是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55.参考答案:B56.参考答案: ①在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过程中,科学活动逐步从单纯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②不但各门传统的基础科学的分支学科按树枝型不断生长,而且各基础学科之间、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也在蓬勃发展; ③以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为对象的基础自然科学,向着更复杂、更高级的运动形式方面延伸,逐渐形成了新的基础科学门类。当代的自然科学体系结构,本质上是分层次的、立体的、网络式的、开放的大系统。57.参考答案: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 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科学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第一: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第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58.参考答案:A59.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中的划时代的变革。 在自然观方面,它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从而建立了一种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标志着从古代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的完成。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与传统的观点不同,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这样就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于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之中,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实质及其发展的辩证规律,创造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60.参考答案:①发明(= 引入经济中的发明)②技术革新③研究与发展(R&D):研究与发展是技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是保证技术创新成功实现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基础。④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根源是技术创新61.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都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为研究内容。区别,在对待自然上,后者偏重哲学思考、前者偏重自然观。在对待科技对社会作用上,后者持肯定态度,认为科技促进社会进步。前者则对其作出反思,认为在资本主义之外有更好的社会形态会代替。 自然辩证法和STS的联系:有相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三者的协调发展。STS研究是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深入发展,也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STS研究的重要学科。62.参考答案: 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 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63.参考答案:D64.参考答案: 选题---收集材料(观察和实验)----思维加工(概念,定律,原理,推论,假说)----验证(逻辑分析,实验)---科学理论建立65.参考答案:A,B,C,D66.参考答案: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67.参考答案: 这场革命是一场观念革命,是在既有的古典数理科学中的一场基本观念框架的变革。哥白尼革命带来了一系列观念上的变革:它使地球成为不断运动的行星之一,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中天地决然有别的界限;破除了亚里士多德绝对运动概念,引入运动相对性概念;暗示了宇宙可能根本就没有中心,而无中心的宇宙与希腊古典的等级宇宙完全对立;由于地球运动起来了,恒星层反而可以静止不动,这样一来,诸恒星也就不必处在同一球层之中。68.参考答案:C69.参考答案: 本质: ①与科学背景知识发生直接的联系,并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问题; ②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的真实问题。70.参考答案:蕴含71.参考答案: ①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 ②氦丰度; ③3°K背景辐射等;72.参考答案: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超循环理论等)的方法。73.参考答案:A,B,C,D74.参考答案:马克思关于科学的涵义 (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 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 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技术产生科学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 (3)科学是不可预见的,技术是可预见的。 (4)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5)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6)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7)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考虑技术。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75.参考答案: ①求同法; ②求异法; ③求同求异共用法; ④剩余法; ⑤共变法。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1)科学认识的主体:它是一些活动的承担者和进行者。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方法技能和价值观念的人(2)科学认识的客体:科学认识的对象,指进入人的认识范围与科学认识主体发生关系的哪部分自然对象,是否能成为科学认识的客体取决于自然对象是否时入人的认识范围,它不是既定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3)科学认识的中介。指科学认识中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最主要的是工具,仪器,和语言符号2.参考答案:评价:(1)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苏共和苏联人民结合自己国情,勇于探索的结果,它一方面受封建历史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对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缺乏经验。(2)苏联模式与斯大林本人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既有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贡献,也有教条主义的因素,还有歪曲科学社会主义的地方,因此,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其是非功过、利弊得失,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失败了,但它仍然是人类对未来社会一次伟大探索,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实践运用和理论飞跃。3.参考答案: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基本任务不同。科学是探索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属于认识世界,主要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依据科学规律,按照人们制定的技术目的,改造和控制世界,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属于变革自然的范畴,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科学和技术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不同。科学与技术在普适性方面相比,一般来说,科学的普适性更大,处于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基础位置上,技术往往专业性较强,普适性较窄;在实用性方面,科学与技术相比,科学的学术性较强,技术的应用性较强,科学一般处于知识体系的基础理位置,技术一般处于专业应用位置。 3)科学与技术的最终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的成果是发现,技术的成果的发明。科学的成果通常是知识形态的,如论文、著作等。科学成果的保密性一般要求不高,科学成果能迅速地传播和扩散。技术成果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或其它实用价值,往往需要保密或在某种保护措施下传播和扩散,例如以技术专利的方式对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播。4.参考答案:A,B,C,D5.参考答案: ①天文学,1755,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1796年,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星云说”的星云假设; ②地质学,赖尔,1830-1833《地质学原理》提出了地球缓慢进化的“渐变论”; ③生物学中,施莱登和施旺,1838-1839年建立了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确立; ④化学,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 ⑤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6.参考答案:牛顿7.参考答案: 在“九五”期间,我和课题组其他成员从事了国家林业局一个重点推广项目-“杜仲丰产专用肥加工及应用技术开发”的研究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充分地体现了科学选题的程序和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我省陕南杜仲栽培面积大,达20余万亩,尤其是汉中的略阳和宁强两县是我省杜仲主产区。但普遍存在着给杜仲不施肥或很少施肥的粗放管理现象,导致不少树由于缺乏营养而成了“小老树”。进而影响杜仲皮、叶生物量,经济效益得不到很好地发挥。所以,根据这一生产实践的需要,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对杜仲的研究现状,拟定了研究方法、目标和可行性分析,预算了研究经费,并向国家林业局递交了立体报告。 (2)可行性原则。从事这个项目,我们具备以下几个有利条件:a、国内对杜仲的相关研究内容广泛,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B、我们的技术力量强,在课题组中有多年从事林业、土壤农化、肥料加工的人才。C、我校先进的分析仪器和专用肥厂生产设施,为实现这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在立题后,请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获得了专家和国家林业局的认可,并划拨了研究经费。 (3)科学性原则。本项目根据杜仲对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和最优饱和D科学设计方法,进行盆栽和大田试验。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经过加工整理、分析、综合、确定了杜仲专用肥配方。 (4)创新性原则。A、提出磷素是影响杜仲生长的主导因子。B、提出氮、磷最佳比例。 (5)效益性原则。每亩投资87.7元,比不施肥亩净增收入511元。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应。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 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 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10.参考答案:C,D11.参考答案: 内容: 1、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看法。包括自然界得起源、演化、存在方式。是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提出科学问题,选题,依据题目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提出观点,进行对观点的验证、鉴定。 3、科学技术观:对认识自然界的成果形成一种看法。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关系: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和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的基础上的一致性。 2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决定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 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 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 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12.参考答案: 第一,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 第二,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想象)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13.参考答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与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 (2)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观决定科学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 (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 (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 (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14.参考答案: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科学事实类型: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断;事实III——理论事实。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同时科学的进步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更好的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17.参考答案:根本缺陷: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18.参考答案:贝尔纳19.参考答案: (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 (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 (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 A、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B、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辨证综合方法论。 C、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20.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1.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已经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类文明的进化经历了原始文明(采集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大阶段。工业文明历时三百年,它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工业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因而严重地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生态文明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再生产。 2.生态文明包含的内容生态文明包含着下述三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层面: 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其核心是维护“自然一社会一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它的生产过程是由自然界再生产过程(自然生产力)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力)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与此相联系,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受制于: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二是社会制度层面。生态文明是在上述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社会制度。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三是思想观念层面。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的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在思维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思维方式。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的价值观。21.参考答案: ①公理化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 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22.参考答案: 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再一次肯定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且从量上第一次阐明了科学技术存在于现代生产力中。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诸要素中重要因素。劳动在生产中起决定作用,劳动者能力不仅决定体力,而且决定于劳力,它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20世纪科学发展,劳动者技能也在发展,科技人员为主体劳动,以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械体系成为主要劳动者。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放大生产诸要素,从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已上升为生产力第一位。 (2)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过去是生产技术科学,现在是科学技术生产走向一体化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较大幅度的增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表现为 1、产业高层次化,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2、产品科技含量高密化,生产周期缩短。 (4)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1、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促进劳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高科技产业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3、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使传统产业换了面貌。23.参考答案: (1)真理性。科学性认识要正确反映研究对象。 (2)深刻性。科学性认识要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3)实证性。认识成果要能为实验所证明,理论体系要经得起实验,观察验证。 (4)系统性。科学性认识要整体反映揭示研究对象。它是完整的理论整体。24.参考答案: 1.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转化过程构成的集合体。按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运动看作是时间和空间内的位移变化,运动要有一个过程,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发展其实就是在一系列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2.自然界的组成是由一系列过程构成的集合体。自然界是建立在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演化过程集合体中。我们今天说的各种天然气、煤炭、矿藏等都是经历了不同的漫长地质年代演化过程形成的,人工自然已纳入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正常的内部支撑条件,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就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工自然的疆界也在扩张,出现了地球上人工物和天然物的复合。 如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就是一个个过程的集合体。25.参考答案: (1).一致对应性; (2).可解释性; (3).可预测性。26.参考答案: ①因为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 ②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③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的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收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27.参考答案:B28.参考答案: 1)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 2)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3)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4)从现实需要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29.参考答案: 科学实验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科研对象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实验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即根据研究的目的选出和突出主要因素,舍弃和排除次要、偶然因素,使需要的属性或关系在简化、纯粹的形态下暴露出来,以形成准确认识。 科学实验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即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人为地创造特殊条件,改变事物存在的状态,甚至将其推向极端状态,以便显示其规律。30.参考答案: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