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画论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画论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画论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画论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画论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中国画论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胸无成竹”是清代画家()的绘画观。2.简述庄子的绘画理论及影响?3.中堂、方斗等是按照()对中国画进行区分的。A、画幅形状B、摆放位置C、装裱方式D、绘画方式4.陕西画像石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有较多的()题材。A、农耕B、狩猎C、畜牧D、渔业5.“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6.顾恺之之后人们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变为()A、色彩的运用B、透视C、真实D、传神7.简述苏东坡《净因院画记》中对诗画关系的评述,并解释“常形”“常理”:8.南朝《竹林七贤画像砖》具有()的意义。A、树范式B、成教化C、助人伦D、彰鞭赐9.敦煌佛教的繁荣期艺术作品的特点有哪些()A、艺术作品汉化,外来特征减少B、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C、注重人物个性的表现D、繁荣期的作品气势盛大10.最能代表黄公望水平的艺术作品:()A、《富春山居图》B、《千字文》C、《六君子图》D、《江岸望山图》11.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A、《图画见闻志》B、《古画品录》C、《论画》D、《续论画》12.为什么要把《清明上河图》作为人物画来欣赏?13.南北宗论是()提出的。14.《游春图》卷与《早春图》轴在春景表现上有何不同之处?比较范宽《溪山行旅图》轴与《早春图》轴在构图、意境、皴法上的区别。15.石涛的山水画风格是()A、平平淡淡B、万点恶墨C、丑怪狂扫16.论老子的艺术理论思想观点及影响?17.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题材有()。A、因袭汉代绘画形象B、风俗题材C、神话传说D、仕女图18.论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创作的指导思想。19.“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是清代画家()所提出。A、恽南田B、朱耷C、石涛D、金农20.齐白石最著名的作品是()A、《墨虾》B、《墨竹》C、既反对媚俗,又反对欺世21.简述明代李士达语山水画“五美”。22.照夜白是唐()之御马。A、太宗B、高宗C、玄宗D、熹宗23.《图画见闻志》是北宋理论家()的代表著作。24.中国画论中从几个方面强调画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25.宋代山水画小品的简介?26.中国古代绘画分类及载体有哪些?27.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占压倒优势的宗教。A、道教B、佛教C、祆教D、埁教28.宗炳和王微山水画论29.简述对中国画的“诗趣”的看法。30.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31.简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画“四品”。32.两宋代花鸟画的风格主要以()为主。A、大写意B、小写意C、水墨画D、院体工笔33.郭若虚提出用笔三病为“版、刻、()”。34.南宗画系宗主是()。A、苏轼B、米芾C、王维D、董源35.简述石涛“一画”的含义。36.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37.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上古阶段绘画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典型代表。A、制漆B、冶炼C、雕刻D、模印38.《临韦偃放牧图》的作者是()。A、韦偃B、李公麟C、边鸾D、韩幹39.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神似”的论述。40.将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画家是()。A、文同B、郑燮C、苏轼D、石涛41.吴道子因蜀道山水二创一种新体,世称()。A、疏体山水B、吴带当风C、吴家样D、吴衣出水42.论述“意境”是我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43.水墨细分为()A、浓墨B、淡墨C、干墨D、湿墨E、焦墨44.“学一半,撇一半”出自()A、黄宾虹B、石涛C、齐白石D、郑燮45.南北宗论中根据董其昌的论述,南宗的宗主是(),董源为实际领袖。46.简述南齐谢赫品画“六法” 47.秦代进一步从装饰性走向纯绘画形态的有()。A、雕刻B、壁画(一直是纯绘画)C、漆画D、帛画48.明万历年间,莫是龙、()、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A、王安道B、董其昌C、徐渭D、文征明49.例举中国历代画论关于“写形”的论述。50.《早春图》取用()透视方法构图取景。A、平行B、平远C、高远D、深远51.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的古意指绘画要取法()。A、唐人B、宋人C、汉代D、魏晋52.论郭熙的山水画论观点?53.“胸无成竹”是清代画家()提出的绘画观点。54.宗炳在其绘画理论中提出()的山水画功能论。A、“使民知神奸”B、士气C、存形莫善于画D、畅神55.画当出己意,模仿堕尘垕;即使能似之,已落古人后。”试述吴昌硕诗。56.潘天寿主张“中西绘画要()”。57.简述郭熙提出山水画创作中“三远”58.顾恺之在《()》中提到了“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59.扇面从形制上可以分为()。A、团扇B、折扇C、圆扇D、屏风60.简述王履的主要绘画思想,或主要绘画理论,并解释意溢于形;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61.苏轼论画不提六法、四格,而提出“()”,在绘画上提倡诗情画意,他曾评论王维的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A、知理B、常理C、尚意D、尚品62.()的创造是中国最重要的技术进步A、写意B、皴法C、泼墨D、汽蚀63.《叙画》作者是()A、宗炳B、娄睿C、荣启期D、王微64.“()”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6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始于唐代()。理论上宣扬并扩大影响的是()。66.《绘事微言》提出什么独到见解?67.谈古典画论中绘画风格的含义68.做到绘制佛像“其体稠叠而衣服窄紧”的是()。A、王微B、曹不兴C、顾恺之D、曹仲达69.影响敦煌早期壁画风格的有()。A、高丽B、印度C、中亚D、罗马70.在已经发现的彩陶文化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龙山文化B、仰韶文化C、河姆渡文化D、半坡文化71.“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其中黄家指的是()A、黄修复B、黄道周C、黄庭坚D、黄筌72.简述赵子昂的“古意说”反映了中国人什么样的文化心态:73.美术“调和论”和“结合论”74.敦煌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有()A、寺庙B、菩萨C、飞天D、本生画75.()画像石以表达儒家道德理想的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居多。A、河北B、山东C、安徽D、河南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在缣帛上创作的古画,后人称作()。A、飞衣B、丹青C、帛美D、小样2.中国画常见的装裱形式有()。A、长卷B、立轴C、对联D、册页3.宗炳和王微山水画论4.“虎头三绝”所指的人物是()。A、王微B、曹不兴C、顾恺之D、曹仲达5.唐代画家在继承东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风格之外,又开创了水墨山水画,代表人物是()、()。6.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家()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7.《六君子图》的作者是元代的()。A、郭熙B、展子虔C、王希孟D、倪瓒8.“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是明代画家()的题画诗。A、陈淳B、沈周C、徐渭D、王履9.如何理解山水绘画的“二病”说?10.郭熙在《早春图》中创造了()的皴法表现火成岩山石的奇特状貌质感。A、斧劈皴B、鬼脸皴C、云头皴D、荷叶皴11.南北朝至唐中期修建的比较重要的石窟寺有()。A、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D、麦积山石窟12.唐开元年间,张怀瑾、朱景玄提出评画的新标准()、()、()、逸四格。13.仰韶文化彩陶花纹中,人面纹多和()纹结合在一起。A、龟B、鸟C、鱼D、鹿14.简述“避忌论”的含义。15.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是()题材。A、神话传说B、佛教C、历史故事D、儒家16.吴昌硕的绘画特点有()A、善于画红牡丹B、善于画竹C、雅俗共赏D、阳春白雪17.宋人提出画家的修养包括文学造诣、()、()。18.以四王为代表的绘画()思想,成为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19.“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评画标准的提出者是()。A、张彦远B、董其昌C、莫是龙D、陈继儒20.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艺术表现手法的论述。21.长卷是古代书画装裱中最常见的方式,方便用手()舒卷展阅。A、从左到右B、从右到左C、从上到下D、从下到上22.被唐玄宗称为当时的“三绝”的是()。A、李白的诗B、吴道子的画C、张旭草书D、婓旻的剑术时期温23.谢赫“六法论”中除“气韵生动”一条外,还有哪五条?24.列举我国著名画家。25.山水画有哪几种透视方法?这几种方法方法有何审美特点?可以混合运用吗?26.王冕以画()著称A、月季B、菊花C、梅花D、牡丹27.简述清代邹一桂的评画“八法”。28.孔子的绘画主张有哪些?29.董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突破了魏晋以来()山水画的传统A、宫廷式B、地图式C、装饰性D、格律式30.下列属于南北朝时期壁画的是()。A、邓州墓门彩画砖B、娄睿墓壁画C、集安高句丽贵族墓壁画D、襄阳皇城墓壁画31.()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录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A、明末年B、清中期C、清初D、明中期32.马王堆汉墓出图的飞衣所绘帛画画面分为()三段。A、天庭B、人世C、冥界D、炼狱33.《人物御龙图》出土于长沙()墓。A、汉B、秦C、楚D、宋34.绘画要墨法分明,提出墨法有浓墨、淡墨、泼墨、积墨、焦墨等七种墨法的是()A、黄宾虹B、潘天寿C、徐悲鸿D、张大千35.简述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意义?36.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A、笔法问题B、立意问题C、构图问题D、设色问题37.标志着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科并开始成熟起来的作品是()。A、《早春图》B、《溪山行旅图》C、《千里江山图》D、《游春图》38.汉代画像石中最常见的题材是()。A、西王母B、帝王圣贤C、祥禽瑞兽D、仙人御兽39.花鸟画与人的情感表现有什么关系?40.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变法”的论述。41.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A、《历代书画录》B、《历代名画记》C、《图画见闻志》D、《益州名画录》42.张彦远在谈“画体”时又立下了()、神、妙、精、()五等。43.明万历年间,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A、文人画的理论B、表现手法的问题C、画家的风格说D、画派的理论44.《笔法记》的作者是()时期山水画家()。45.《山水画序》的作者是()。A、宗炳B、娄睿C、荣启期D、山涛46.简述董其昌、四王对绘画继承与创造关系的观点理论。47.“画人物必须分清贵贱气貌”的提倡者是()。48.()中记载的远古神话故事,成为汉画像石的神怪主题。A、《山海经》B、《淮南子》C、《道德经》D、《搜神记》4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比较典型的()作品。A、三国B、两晋C、南朝D、北朝50.宋代()所撰写的理论著作《林泉高致》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理论进入了成熟期。51.画像石的材料为石,以()方法制成。A、煅烧B、刻凿C、模印D、彩绘52.水墨画的表达方法有()。A、分层渲染B、干笔皴擦C、湿笔烘染D、追求晕化53.简述古典画论中关于绘画的社会审美调剂作用。54.荆浩山水画论”六要”55.自山下仰望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自近山望远山谓之平远。56.试述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论?57.()是我国花鸟画的繁荣时期。A、隋代B、唐代C、五代D、宋代58.简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画“四品”59.“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理论60.黄家富贵、徐熙野逸61.表现岩石坚硬质感的皴法是()。A、斧劈皴B、荷花皴C、披麻皴D、荷叶皴62.明万历年间,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及沈灏提出山水画的(),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关于画派的理论。A、文人画论B、绘事微言C、南北宗论D、宗派分论63.试述石涛的“一画论”64.画像砖的材料为(),通过模压焙烧方法制成。A、土B、沙C、石D、金65.美术“调和论”和“结合论”66.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于其画论中认为山水画布境方式有三种,即所谓的“山有三远”,请具体写出其内容并作简要说明。67.荆浩山水画论”六要”68.简述清代黄钺《二十四画品》?69.“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70.敦煌石窟佛教艺术兴盛的原因有()A、世界文明发展融合的结果B、中原汉族艺术风格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影响C、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佛教东渐的结果D、敦煌佛教艺术的发展是丝绸之路的结果71.南齐谢赫提出的绘事“六法”中第二法有关用笔的正确说法是“()用笔。”72.简述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评画“四格”。73.“君形”及”谨毛失貌”出自()。A、《韩非子》B、《庄子》C、《左传》D、《淮南子》74.我国最早的彩陶文化是()。A、老官台文化B、半坡文化C、龙山文化D、河姆渡文化75.大约是()以后,水墨山水开始的出现。A、隋唐晚期B、唐朝早期C、中唐D、宋初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郑板桥2.参考答案: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道家哲学,美学的继承人。庖丁解牛,解衣般礴,庄周梦蝶。 1、《庄子》“解衣般礴”庄子咋这里肯定了那位迟到而不拘常礼的画家,他没有像其他画史那样噤若寒蝉的侍奉君王,而是缓步进宫,从容不迫,受命拜揖后便返回居所,交脚箕坐,解衣露体,姿态随意而自若。兴之所至,竟然脱掉衣服裸体而画,因而被宋元君赞为“真画者”。庄子的这则寓言原本意在说明道家所奉行的人生态度,即要自然而然,不受礼法束缚,不受外界干扰,讲绘画的故事只是一种借喻。 2、庄子倡导真与自然的观点,与其重内在精神的主张是相辅相成的。庄子认为,对人来说,外在形体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在精神,只要顺乎自然,内在的真实比什么都珍贵。(影响)庄子真朴、自然的审美关怀,对内在神韵的核心追求,很容易引导中国绘画从写实走向写意。重意轻形,重写轻绘是自顾恺之,谢赫之后的普遍审美倾向,也是文人画,在宋元以后独占鳌头的重要思想根源。3.参考答案:A,C4.参考答案:A,B,C5.参考答案: 出自北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意为如果评论画好与不好以形态相似度为标准的话,其见地与小孩子差不多。目光短浅,缺少见识。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 常形:固定的形态或形状。 常理:一般的规律。8.参考答案:B,D9.参考答案:A,B,C,D10.参考答案:A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 北宋张择端的绢本长卷《清明上河图》,画面以繁忙的汴河漕运贯穿全卷,生动地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河两岸社会百业人物生活的千姿百态和都市商业、手工业的繁盛。全卷可分三大片断欣赏,三段衔接自然,首尾呼应,以人物、漕运向市中心运动,渲染出北宋晚期京城繁荣的经济生活状貌。全卷所绘各种人物达550余人,形神各异、无一雷同,众多人物活动又统一在有机联系的环境情节之中,情趣盎然。除众多现实人物的形神引人入胜外,此件作品充分运用了宋代山水画表现景物,界面表现舟船、建筑的成就,从而创造出这一宏伟风俗画。13.参考答案:董其昌14.参考答案: 《游春图》卷,画家巧妙地抓住了初春景色与人活动的特征,整个画面给人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与《游春图》卷比较起来,《早春图》轴另有一番艺术情趣,画家善于用水墨而不用色捕捉早春自然景色余寒未尽的气候特征,表现冬去春来的细微的季节变化,显示出寒凝大地发春华、春山淡冶而如笑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意境,反映了画家对春到人间的欢悦之情。15.参考答案:B,C16.参考答案: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观点)《老子》一书中有不少关于绘画的论述,概括起来可分为如下几个特点:1、注重对绘画要素的论述,确立了早期中国人的玄素色彩观,这是最为直接的绘画理论。2、画论观点往往与其哲学思想互为论证,体现出哲学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因而讨论老子的艺术主张必须密切联系其基本的哲学观点。(影响)1、历代画家将老子的“有”“无”观点运用在绘画上,解放了视觉画面的局限性,将欣赏者的视线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中国画在唐宋以后弃真求写、偏重神似,逸笔草草的重要出发点。正因为如此,“计白以当黑”“挂一而漏万”才成为中国文人画创作的基本法则,成为真情实景的补充和升华2、总之,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独特的审美思想、朴素的艺术观念,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理想、人生哲学、审美态度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绘画实践与绘画理论同样富于启示。这一思想既有与众不同之处,又与其他学派的绘画理论相互映照,共同作用。其中,道家哲学美学思想与儒家哲学美学的互补关系,构筑了中国文化艺术审美理想的基本框架。17.参考答案:A,B,C,D18.参考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提出的“迁想妙得”,强调创作过程的“移情”作用,以达到创作主客体的完美统一。例“解衣般礴”(庄子。田方子) ②唐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主张艺术创作取材生活。例范宽,“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造化”。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③创作表现方面,倡导从“有法”到“无法”、法随自然的法则。1、常以比、兴的手法,寄情于画。2、作画要求“成竹在胸”,“意在笔先”。3、观察、写生重视取舍与夸张。4、塑造艺术形象追求“神似”。 ④表现手法力求创新,提倡“变法”,“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⑤创作态度要求聚精会神,严谨认真,深思熟虑。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A21.参考答案: “五美”出自明代李士达语,见《无声诗史》:山水有五美:苍也,逸也,奇也,圆也,韵也。 1、苍:青色,灰白色,苍莽,郊野或天空一碧无际貌。 2、奇:特殊的,罕见的,出人意料,变幻莫测,如出奇制胜。 3、圆:圆满,完整。 4、韵:风度,风致,情趣,意味,和谐而有节奏22.参考答案:C23.参考答案:郭若虚24.参考答案: ①首重“人品”的修养。所谓“人品高,用墨无法。”强调一个画家必须要有很高的人格品质。对于一个画家来说,不仅要凭借艺术技巧来完成他的创作,更重要的是要求画家以高尚的人品来影响他所要表现的题材,使绘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②重视“读万卷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文艺理论等,以提高文化和理论水平。 ③注重“行万里路”。即深入生活,开阔胸襟,积累创作素材。 ④强调“目饱前代奇迹”。继承一切优秀艺术传统,借古以开今。 ⑤重视修身养性。见清代张式《画谭》:“言身之文,画心之文也。学画当先修身,身修则心气和平,能应万物。未有心不平而能书画者!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张式所说的“修身”,是指绘画者所应具备的思想品德的修养,和与儒学长期崇奉“修身”、“务本”的教育分不开的。故画家必须有高尚的人品,而这又与读书学问修养分不开的。十二、章法、款识论25.参考答案: 山水画小品是一种取材于生活小景的创作体裁,它运用笔墨勾勒描绘出一幅幅画面,借此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小品画”一说是现代人所使用的,在宋代时并没有这一说法,现代社会美术直接服务于上层建筑,“小品画”这种说法也正是在画作逐渐地反映历史和时代的过程当中产生。山水画小品主要出现在南宋时期,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夏圭、马远、刘松年以及李唐,这四个人被称为“南宋四家”,他们选取的题材很多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有关,运用娴熟的绘画笔法、苍劲的笔墨豪放地勾勒描绘出南宋时期的人们与官员观潮、踏青、访友以及野游的轻松闲适的生活。以“南宋四家”为主要代表的院体风格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兴盛流行。26.参考答案: 宫廷绘画—彩墨画;文人绘画—水墨画;宗教绘画—彩色壁画;市民绘画与表现市民性的小说内容相连;民间绘画—年画。27.参考答案:B28.参考答案: 肯定艺术美感享受,提出审美作用柔情。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是山水画论的开端。宗炳(畅神)在论山水画功能“山水以形媚道。”反映出山水画,作用的畅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王微“神明降之”提出画山水画不是单单手法山的灵活,要倾注画家思想,所以才能产生画的情趣。“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29.参考答案:第一种是画与诗表面的结合。1、依诗作画。即用画描写诗人所述的境地或事象。2、为画题诗。即诗人在画中引发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第二种看法,是诗与画的内面的结合。即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就是说,画面上并没有题诗,却有诗的意境,因此,中国画又称为“有形诗”或“无形诗”。这种诗与画内面的结合,是中国画独具的特色。30.参考答案:1、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2、明代董其昌《画旨》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约略取之,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3、明代戴熙《习苦斋花絮》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各不相胜,各不相袭。4、清代郑板桥《郑板桥集》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篁旋剪裁;影落碧纱窗子上,变拈毫素写将来。5、清代李方膺题画梅诗诗中“花前落墨迟”即强调意在笔先,进行艺术构思,从触目横斜千万朵梅花中,捕捉最使人赏心的两三支,经过剪裁加工,创造出比自然梅花更美更典型的艺术形象。31.参考答案: 所谓“四品”:精品,妙品,神品,逸品。二:张彦远五等中之“精”实等于张怀孉(孉王字旁)三品中之“能”;其“谨而细者”,乃“精之为病”,实同于“能品”中之劣者;除“自然”而外,彦远实亦等于以神,妙,能分品。他以“自然”为“上品之上”,实同于北宋。黄休复列“逸格”于神,妙,能三格之上。彦远在黄休复前约百年,故画中首推逸品,不始于黄休复,而实始于张彦远。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结34.参考答案:C35.参考答案: ①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②指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与法则; ③指绘画造型笔墨技法的根本规律与法则;36.参考答案: 出自南朝宗炳《画山水序》,意思是在反映自然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并且完整的主观境界,贤者胸无尘浊杂念,也就是庄子所谓的“心斋”。“味象”就是去观察体会,品味物象,意思就是要心无念的去品味物象,感受自然。其实画的技巧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灵魂是画家的感悟,是以笔墨悟道。37.参考答案:C,D38.参考答案:B39.参考答案: 1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善观画马者,必求其精神筋力,精神完则意出,筋力劲则势在。 2明代王绂《书画传习录》东坡此诗(按指“论画以形似”之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而鼓瑟也。然必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圜中”。“今人或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屋,一味颟顸,动曰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繁简失宜者乌可同年语哉?” 3明代鲁得之《鲁氏墨君题语》眉公尝谓余曰:“写梅取骨,写兰去姿,写竹直以气胜。”余复曰:“无骨不劲,无枝不秀,无气不生。惟写竹兼之。能者自得,无一成法。”眉老亦深然之。 4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心与峰期眼乍飞,笔游理斗使无碍。昔时曾踏最高巅,至今未了无声债。 5清代郑板桥《陶风楼藏书画目》石涛画兰不似兰,盖其化也;板桥画兰酷似兰,犹未化也。盖将以吾之似,学古人之不似,嘻,难言矣。40.参考答案:B41.参考答案:B42.参考答案: ①它是构成绘画艺术审美不可缺少的因素。2、“情”与“景”,情是指艺术家的主观的思想情趣;景不单是自然风景,而是指一切生活景象而言。情和景的统一,即虚和实,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唯有二者的和谐统一,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才能有意境,才能有艺术的美。2、“意”与“境” ②它是体现画家艺术精神最高理想的境界1、以意“造境”(造境,即作家按自己的理想所描绘出来的生活图景,这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或少有的,只是作家所希望有的。)2、以境“写境”(写境,绘画作品中环境描写)3、以诗“取境”(取境,谓因客观事物的作用而产生某种意境) ③它是塑造绘画艺术形象创作思维的途径1、“意造境生”2、“写貌物情”3、“不尽之意”43.参考答案:A,B,C,D,E44.参考答案:D45.参考答案:王维46.参考答案: 一:所谓“六法”指:1.气韵生动:把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2.骨法用笔:此为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即如何运用线描达到表达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3.应物象形:就是要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随对象之类,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传移模写: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二:谢赫的“六法”,向为历代画家,评论家,鉴赏家所推崇。确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先提出来的比较科学而有系统的绘画创作,批评准则。为后世所重视,对于今天来说仍有鉴赏意义。是在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及当时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7.参考答案:B,C,D48.参考答案:B49.参考答案: ①战国韩非《韩非子》。 ②西汉刘安《淮南子》。 ③唐代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 ④元代倪瓒《清閟阁全集》。 ⑤清代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50.参考答案:C51.参考答案:D52.参考答案: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以东)人。《林泉高致》又名《林泉高致集》在《林泉高致》中,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家及山水画创作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理论,其中包括自身修养,艺术观察,透视表现等方面,首先郭熙论述了画家修身养性,锤炼内心的必要性,认为绘画首先要养心,做到胸贮静气,然后才能下笔有得。 1、他强调远望与近视的观察方法,对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的山水画创作中“气质俱盛”的审美标准作了新的发挥,他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要做到“气质俱盛”,则必须远望与近看结合。 2、郭熙提出了山水观察中的推移法,要求着眼于全局,深入观察,其中“山行步步移”,“山形面面看”等主张,成了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经典理论。 3、郭熙认为画家对山的观察不仅要着眼于方位、角度、距离,还要分不同的季节,不同时令,使对山的感受置于时间的、空间的、立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之下,从而更接近生活,更充分的表现生活。53.参考答案:郑板桥54.参考答案:D55.参考答案: ①逐句解释该诗; ②模仿是认识传统绘画艺术的途径; ③继承、生活、创新的辩证统一,是学习传统绘画的正确方法。 ④创新是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目的;56.参考答案:拉开距离,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57.参考答案: 出自《林泉高致》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是中国透视学的总结,有民族特点,经营为之一广阔天地。58.参考答案:论画;以形写神59.参考答案:A,B60.参考答案: 王履的主要绘画理论有: ①意溢乎形 ②师法造化 ③宗与不宗 ④去故而就新 意溢乎形:“意”要用“形”去充分地表达。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我向心学习,心向目学习,目向外界事物学习。即要用心向大自然学习,要自己有所创造,而不是拘泥于古人、古法。61.参考答案:B62.参考答案:B63.参考答案:D64.参考答案:畅神65.参考答案:王维;苏轼66.参考答案: 该书第一卷所载为他自己的绘画理论,因作者擅长山水画,因而书中所论内容几乎全属于山水画方面的理论。作者认为,山水画是绘画中最高的艺术,他把画山水当做风流潇洒之事,与写草书行书相同。他说:“山水原是风流潇洒之事,与写草书行书相同,不是拘挛用工之物。如画山水者,与画工人物花鸟一样,描勒界画粉色,那得有一毫趣致”,与前人所论“畅神”一说类同而略异。唐志契认为工致山水是画院“俗子”的把戏,为的是取悦于人,当作品画成之时,自己早已兴趣索然。因此,他说山林逸趣者,多取写意山水,不取工致山水。 唐志契提出“要看真山水”,“画要读书”,“画要自然”,反对一味地摹袭古人。 沈颢,字郎倩,号石天,江苏吴县人。“味外取味” 王原祁认为绘画妙在“似古人于不似古人”之间。67.参考答案: ①绘画风格的形成: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画家是由艺术部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是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绘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 ②个人风格(创作个性):丰富多彩的现实,只有通过多种独特风格的画家的作品才能在绘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所决定了的绘画欣赏者的多样的审美需要,也只有多种独特风格的作品才能和他相适应。中国古代画论主张“画乃吾自画”,“必须处处有我”,即强调画家要有创作个性,艺术风格则是创作个性的流露。画家必须“自立门户”,“别创一格”,并要求“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不断创造新的风格。“吴带当风,曹衣出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反映了不同的个人风格。 ③时代风格(创作共性):在同一时代,所有画家的作品内,看到的基本特点的类似和统一性,这叫做时代的风格。汉魏六朝之画“迹简而意淡”,初盛唐之画“雄浑壮丽”,晚唐之画“清丽而渐渐薄“,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 ④民族风格(表现形式):由于个人,时代和历代的绘画风格,形成了民族的绘画风格。这种民族风格虽说具体的显现在民族绘画的形式之内,但民族风格也可以说是民族形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两个不同的民族,虽说绘画的形式很接近,但风格绝不会相同。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别哪些是日本画,哪些是中国画,就在于风格上的判断。 ⑤个人风格与时代、民族风格的关系。是在时代,民族风格的前提下形成的,但时代,民族的风格又通过个人风格表现出来。68.参考答案:D69.参考答案:B,C70.参考答案:B71.参考答案:D72.参考答案: 赵子昂之所以提出“古意说”,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的, 其一,赵本人性格柔和温顺,故而不喜欢南宋绘画刚硬猛烈的风格。 其二,赵本是宋朝的宗室,在宋末做过宋朝的小官,后来有到元朝去做官,而且就在皇帝左右,因而他必须处处小心谨慎。南宋的一套,他自然不敢坚持,且必须反对。大凡小心谨慎之人都不敢大胆独创,凡事皆有所依。于是他主张跨过南宋,回复到北宋、五代、唐、晋。73.参考答案: 色彩的中和以及色彩间的结合表层理解深层调和与结论是对艺术的探讨。74.参考答案:B,C,D75.参考答案:B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A,B,C,D3.参考答案: 肯定艺术美感享受,提出审美作用柔情。宗炳《画山水序》和王微《叙画》是山水画论的开端。宗炳(畅神)在论山水画功能“山水以形媚道。”反映出山水画,作用的畅神——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王微“神明降之”提出画山水画不是单单手法山的灵活,要倾注画家思想,所以才能产生画的情趣。“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王维;张璪6.参考答案:潘天寿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二病分为有形之病和无形之病,有形之病既画面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或形象不准,或时节不当,或结构欠妥,这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改涂的。之余无形之病,关涉到气韵凋丧,寄予物象而又无形,当然是无法涂改的。10.参考答案:B,C11.参考答案:A,B,C,D12.参考答案:神;妙;能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 ①画家的艺术品格:名利、人格等; ②画家的艺术修养:生活、学识、素质等; ③画家的艺术技巧:用笔、用墨、章法、造型等15.参考答案:B16.参考答案:A,C17.参考答案:品德修养;笔墨造诣18.参考答案:仿古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 1元代黄公望《写山水诀》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2明代董其昌《画旨》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约略取之,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 3明代戴熙《习苦斋花絮》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人,冬山如老衲,各不相胜,各不相袭。 4清代郑板桥《郑板桥集》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雷停雨止斜阳出,一片新篁旋剪裁;影落碧纱窗子上,变拈毫素写将来。 5清代李方膺题画梅诗诗中“花前落墨迟”即强调意在笔先,进行艺术构思,从触目横斜千万朵梅花中,捕捉最使人赏心的两三支,经过剪裁加工,创造出比自然梅花更美更典型的艺术形象。21.参考答案:B22.参考答案:B,C,D23.参考答案: 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24.参考答案: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赵孟頫《秋郊饮马图》王冕《墨梅图》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五代:范宽《溪山行旅图》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荷花图》 清:扬州八怪 近代:齐白石《虾》张大千《来人吴中三隐》徐悲鸿《八骏图》刘海粟《夕阳》25.参考答案: (1)、中国山水画有平远、高远、深远三种透视方法。 (2)、平远法的审美特点:。自近山而望远山,景物辽阔;高远法的审美特点:自山下而仰山巅,上突危峰下瞰穷谷坡岸水际之章法,给人以气势磅礴伟岸崇高之感;深远法的审美特点:自山前而窥山后,景象宏伟壮观。 (3)、这三种方法可以混合运用,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这三种透视方法的混合。26.参考答案:C27.参考答案: “八法”指的是章法,笔法,墨法,设色法,点染法,烘晕法,树石法,苔衬法。邹氏定出八法,实行他以经营位置为第一的主张,是完全为画花卉而设的,其实,点染,烘晕,树石,苔衬都应包括在章法,笔法,墨法,设色法之中,不必另列。因为主张写生,所以不谈传移模写。而又认为“气韵则画成后得之”,故未列入“八法”之中。其“八法”似作为谢赫“六法”的补充28.参考答案: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是专门的画论家,但对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做了深刻的理论探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与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一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1、他将服饰色彩与人的道德修养、行为准则——礼与仪——联系起来,与人的官职地位联系在一起,给自然地颜色赋予了社会政治内容。 2、崇素尚雅是孔子的又一美学观点(绘事后素) 3、明显的带有“文以载道”的艺术观点。29.参考答案:B,C30.参考答案:A,B,C31.参考答案:A32.参考答案:A,B,C33.参考答案:C34.参考答案:A35.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当中最具有总结性的理论。画论则是对作者的创作水平、创作心态,作品的学术水准、内容,绘画流派的艺术风格以及欣赏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分析和总结。 ①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美术史中最丰富最生动的理论。中国古代画论都是从特殊入手、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再融汇其它文艺理论共同组成中国古代美学。 ②由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对绘画艺术的参与和“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的画论具有十分庞大而丰富的蕴藏。在中国历史的自然进程中,代复一代地砥砺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营造着中国传统的人文气。 ③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潮的涌入,使中国古代画论那种超逻辑的传统思维方式,以及用这种思维方式写出的典籍,对现代中国人来说,很是陌生。这需要我们反思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揭示和弘扬民族艺术精神。36.参考答案:B37.参考答案:D38.参考答案:A,C,D39.参考答案: 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类情感表现审美有密切的联系,花鸟画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寄托的深邃意境。如宋代画家文同赞美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人格化品格,他笔下的墨竹是弯转节劲的迂竹,象征他屡遭贬官坎坷不平生活经历和刚正不阿“素节凛凛欺霜秋”的节操,赋予了自然物象人格化审美理想和意境。40.参考答案: ①南齐谢赫《画品》 ②唐代严悰cong《后画录》 ③明代王世贞《艺苑卮zhi言》 ④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 ⑤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41.参考答案:B42.参考答案:自然;谨细43.参考答案:D44.参考答案:五代;荆浩45.参考答案:A46.参考答案: 在研究总结优秀古代传统时,明清人的确流露出了对古人的明显的热情,临仿之说此起彼伏。“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无例外地强调仿古学习与创造的先后顺序,即使从现代艺术心理及艺术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不掌握规范的程式性的教学程序而直接面对自然创造艺术形象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董其昌们的这类论述实在无可非议。其实,关于创新求变的要求,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有明清时期这么自觉强烈,这又与明清时期人文思潮、自我意识的高涨直接相关。47.参考答案:郭若虚48.参考答案:A,B49.参考答案:C50.参考答案:郭熙、郭思51.参考答案:B52.参考答案:B,C,D53.参考答案: ①绘画作品可以起到修身作用。“林泉之志,烟霞指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 ②绘画作品可以起到养性作用。南朝宋王微《叙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③绘画作品可以起到静心作用。“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清王昱《东庄论画》。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