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纤维素、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C.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得肥皂和甘油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2、下列物质能与斐林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的是A.酒精B.葡萄糖C.淀粉D.纤维素3、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离子的还原性:Y2->Z- B.质子数:c>b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原子半径:X<W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 B.H2O和H2O2 C.1H和2H D.乙醇和二甲醚5、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A元素的原子半径比B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元素A位于B的下一周期B将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酸性:H2CO3>H2SiO3C常温下,铜能与浓硝酸反应而铝遇浓硝酸钝化还原性:Cu>AlD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非金属性:P>NA.A B.B C.C D.D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若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反应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8、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序号不纯物除杂试剂分离方法ACH4(C2H4)酸性KMnO4溶液洗气B苯(Br2)NaOH溶液过滤CC2H5OH(乙酸)新制生石灰蒸馏D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蒸馏A.A B.B C.C D.D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之一B.重油的催化裂化主要是为提高轻质油的产量C.“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D.煤经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10、如图,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负极反应是()A.Zn-2e-=Zn2+ B.Cu-2e-=Cu2+ C.H2-2e-=2H+ D.2H++2e-=H2↑11、4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于内质子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B.元素原于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C.WZ4分子中W、Z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D.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2YO412、下列气体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A.氨气 B.二氧化硫 C.氯气 D.氧气13、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14、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15、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 B.用过氧化钠作潜水供氧剂C.用氧化镁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用氧化铁制作蓝色外墙涂料16、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的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乙基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的活性变弱,电离H+的能力不及H2OC.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苯酚中的羟基氢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醇羟基氢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下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F_______。(2)在反应①中,34gB发生反应后放出452.9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3)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4)铜与E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5)25.6g铜与含有1.4mol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L。18、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①所示:(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2)反应②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4)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②装置: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试管b中液体作用是__________。1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甲、乙两套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丙烯酸(H2C=CHCOOH)与乙醇(CH3CH2OH)酯化反应的实验。已知:乙醇的沸点为78.5℃,丙烯酸的沸点为141℃,丙烯酸乙酯的沸点为99.8℃。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仪器A、B中的溶液均为_________。(2)甲、乙两套装置中效果比较好的装置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3)乙装置中冷凝水应该从______(填“a”或“b”)口进入。(4)若7.2g丙烯酸与5.2g乙醇完全反应,则理论上生成的丙烯酸乙酯的质量为__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20、为验证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装置B和装置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装置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的溶液中NaBr完全被氧化,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4)为验证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21、(1)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所指的是________。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②下列措施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________。A.推广使用无铅汽油B.提倡使用太阳能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D.大量使用私家车③下列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是________。A.SO2B.COC.N2D.NO2(2)人类科学的进步,基于材料的迅猛发展,人类除了使用天然材料外,又开发出了塑料、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大合成材料,都主要是以天然气、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生产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项、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万以上,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B项、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的缘故,故B正确;C项、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可以制得肥皂和甘油,故C正确;D项、糖类、油脂是烃的含氧衍生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氨基酸缩聚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除含有C、H、O、N四种元素外,还含有S、P、I、Fe等元素,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注意把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熟悉常见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组成的性质是解答关键。2、B【解析】分析:含有醛基的有机物能与斐林试剂(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酒精是乙醇,含有羟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A错误;B.葡萄糖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B正确;C.淀粉是多糖,不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C错误;D.纤维素是多糖,不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不反应,D错误;答案选B。3、A【解析】

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3=b-1=c+2=d+1,Y、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故Y为O元素,Z为F元素,W、X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为Al元素,X为Na元素。【详解】A项、F2的氧化性强于O2,所以F—离子的还原性弱于O2-,故A正确;B项、Na元素的质子数为11,O元素的质子数为8,质子数:d>c,故B错误;C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F元素非金属性强于O元素,则氢化物的稳定性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故C错误;D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原子半径Al<Na,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注意根据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判断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以及在周期表中的大体位置,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是解答关键。4、D【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为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B.H2O和H2O2的分子式不同,故B错误;C.1H和2H不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D。5、B【解析】A.A和B可以在同周期,A在B的前面,不一定下一周期,故A错误;B.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产生H2SiO3,实际是碳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反应进行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强酸制备弱酸,故B正确;C.根据浓硝酸的特性可知,常温下浓硝酸使铝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还原性是Al>Cu,故C错误;D.氮氮三键的键能大,氮气稳定,但非金属性N>P,一般利用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故选B。6、B【解析】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详解】A项、C的生成速率与B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项、该反应是一个体积体积减小的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平衡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反应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和生成3nmolB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项、A、B、C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是1:3:2,没有说明保持1:3:2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衡平衡状态,注意抓住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明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解答关键。7、C【解析】

A.化学反应限度是指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最大程度,不同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限度可能不同,故A项正确;B.影响化学平衡状移动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气体压强等外界条件,所以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B项正确;C.化学反应限度与反应时间长短无关,只与平衡常数有关,故C项错误;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对反应限度无影响,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题依据:化学反应限度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也即化学反应动态平衡状态,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判断相应的选项即可。8、C【解析】

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选项A错误;B.苯不溶于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分层,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B错误;C.乙酸与生石灰反应,加热时乙醇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选项C正确;D.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A项为易错点,注意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特点。9、D【解析】A.由石油的综合利用可知,石油的催化重整是获得芳香烃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B、石油的催化裂化获得的是轻质油,如汽油等,故B正确;C、“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C正确;D.煤经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均发生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正确区分一般意义上的汽化和液化与煤的气化和液化,一般意义上的汽化和液化均为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将煤中的碳等物质转化为气态和液态的燃料的过程,均属于化学变化。10、A【解析】该装置是原电池,其中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答案选A。点睛: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11、D【解析】

根据X2+和Z-离子的电子数之差为8,由元素周期表可以确定X2+为Be2+或Mg2+;推断Z为F-或Cl-;依据W和X元素原子内质子数之比为1∶2,判断W为He或C,结合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所以两种判断中:W为He、X为Be、Z为F时,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因为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不符合;若各元素为W为C、X为Mg、Z为Cl,由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W为C元素,X为Mg元素,Y为S元素,Z为Cl元素。A.与碳同主族的元素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B.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Mg、S、Cl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正确;C.四氯化碳分子中每个氯原子和碳原子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每个碳原子和四个氯原子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所以四氯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故C正确;D.非金属元素最强的元素是Cl元素,所以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ZO4,故D错误;答案选D。12、D【解析】

气体收集分为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能用排水收集法收集的气体,说明气体难溶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A、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够用排水法收集,只能使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不选;B、二氧化硫溶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不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选项B不选;C、氯气可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选项C不选;D、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选;答案选D。13、C【解析】A.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石油中没有苯,苯是煤干馏产物中获得的液态化工原料,故A错误;B.苯是平面结构,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但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所以苯不属于烯烃,应为芳香烃,故B错误;C.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所以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完全相同,故C正确;D.含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或还原性的物质能使溴褪色,苯中没有碳碳双键或还原性,不能和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液溴需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苯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C。14、D【解析】分析:A项,生成CH3COOH的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原子利用率为100%;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C-C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平衡转化率。详解:A项,根据图示CH4与CO2在催化剂存在时生成CH3COOH,总反应为CH4+CO2CH3COOH,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A项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①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B项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C-C键,C项正确;D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项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原子利用率、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示意图中的信息。注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ΔH、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15、D【解析】

A.Al(OH)3为两性物质,可以与胃酸(主要是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治疗胃酸过多,故A正确;B.过氧化钠可以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所以可以用过氧化钠作潜水供氧剂,故B正确;C.氧化镁为离子晶体,熔点高,可用于耐高温材料,故C正确;D.三氧化二铁是红色粉末,俗称铁红,可用于红色涂料,制作外墙红色涂料,故D错误;答案选D。16、C【解析】

A.甲基连接在苯环上,可被氧化,说明苯环对甲基影响,故A错误;B.羟基所连的原子团不同,乙醇分子中醇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小于水中氢原子,能说明上述观点,故B错误;C.乙烯和乙烷结构不同,乙烯含有C=C,可发生加成反应,不能用上述观点证明,故C正确;D.在苯酚中,由于苯环对-OH的影响,酚羟基具有酸性,对比乙醇,虽含有-OH,但不具有酸性,能说明上述观点,故D错误。故答案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ONH4NO34NH3(g)+5O24NO(g)+6H2O(g)△H=-905.8kJ/mol3NO2+H2O=2HNO3+NO1:2Cu+4H++2NO3-=Cu2++2H2O+2NO2↑13.44【解析】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则A为N2,结合图中转化可知,B可发生连续氧化反应,且B为氢化物,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F为NH4NO3,则(1)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C、F化学式分别为NO、NH4NO3;(2)化学方程式①为4NH3+5O24NO+6H2O,34gB即2mol氨气发生反应后放出452.9kJ的热量,因此4mol氨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452.9kJ×2=905.8kJ,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4NO(g)+6H2O(g)△H=-905.8kJ/mol;(3)③反应为3NO2+H2O=2HNO3+NO,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铜与E的浓溶液即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H2O+2NO2↑;(5)25.6g铜与含有1.4mol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Cu)=25.6g÷64g/mol=0.4mol,作酸性的硝酸为0.4mol×2=0.8mol,由N原子守恒可知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1.4mol-0.8mol)×22.4L/mol=13.44L。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含氮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连续氧化反应的物质判断;(5)中计算注意守恒法的灵活应用。18、CH2=CH2羟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2Na+CH3CH2OH→CH3CH2ONa+H2↑2CH3CH2OH+O22CH3CHO+2H2O防止倒吸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解析】分析: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A能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A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详解:(1)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根据上述分析知A是乙醇,其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为羟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H2=CH2;羟基。(2)反应(2)是由B→A,经分析知B为CH2=CH2,A为CH3CH2OH,所以由B→A,的反应为CH2=CH2+H2O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反应(4)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属于氧化反应;答案:加成反应氧化反应。(3)反应(1)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反应(4)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O22CH3CHO+2H2O。(4)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是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方程式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本题正确答案是:防止倒吸。③试管b中液体是碳酸钠溶液,作用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本题正确答案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点睛: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B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A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根据框图中信息,A能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发生催化氧化,可推知A是乙醇,根据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反应试剂可推得,C是乙酸乙酯,D是乙醛,E是乙醇钠,据此进行解答。19、蒸馏烧瓶饱和Na2CO3溶液乙乙的冷凝效果好,可减少丙烯酸乙酯的损失b10.0g【解析】(1)由装置图可知M为蒸馏烧瓶,因酯类物质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则吸收、提纯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2)因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乙醇、丙烯酸乙酯易挥发,为减少损失,应充分冷凝,则乙装置效果较好;(3)乙装置中长导管C的作用是冷凝回流乙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4)n(H2C=CHCOOH)=7.2g÷72g/mol=0.1mol,n(CH3CH2OH)=5.2g÷46g/mol=0.113mol,乙醇过量,如H2C=CHCOOH完全反应,则生成0.1mol丙烯酸乙酯,质量为0.1mol×100g/mol=10.0g。20、吸收逸出的Cl2,防止污染环境Cl2+2KI=I2+2KCl0.005mol打开活塞b,将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滴入装置D中,然后关闭活塞b,取下装置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解析】

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A中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橙红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