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字印刷匠心传承跟着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5《活板》学写程序性说明文活字印刷匠心传承
跟着《活板》学写程序性说明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理解活字印刷术的历史和流程,能准确读出并翻译文言词汇。
掌握关键文言虚词如“之"、“为”的多义用法。
学会撰写清晰、有序的程序性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文本语言特点,增强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模拟实践,加深对活字印刷流程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文中说明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本分析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自豪感,激发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毕昇式的工匠精神,倡导创新、敬业的价值观。
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校红领巾广播站的负责老师陈老师反映:小学部的小小播音员在经过培训之后还是会经常忘记对广播设备的操作方法,无形中增加了陈老师的负担。为让小小播音员们更清晰广播设备的操作流程,陈老师特向初中部的同学们求助——为小小播音员们撰写一则广播站设备使用程序说明书以起到提示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活板》,去向沈括学写程序性说明文,一起帮帮陈老师和小小播音员们!
(二)初读《活板》,明确句读
1.话说起源,引入文本
首先,让我们谈谈起源。在北宋时期,某个印刷工坊的内部,刻工们夜以继日地劳作,在木质板块上精心雕刻印刷模板,这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的任务。任何微小的失误,哪怕是不经意间的一刀偏差,都可能致使整个雕版报废。
在这些辛勤的工匠中,有一位名叫毕昇的平凡刻工,他独创了一项革命性的印刷技术,成功克服了传统雕版印刷的诸多局限。这项创新迅速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美谈,并且赢得了包括著名学者沈括在内的广泛认可,沈括在其知名作品《梦溪笔谈》中特别记载了这一科技突破。毕昇的这项天才发明,便是后来闻名遐迩的活字印刷术......
2.朗读课文,明确句读
(1)明确字音
毕昇(shēng)薄(báo)如钱唇
松脂(zhī)蜡和(huò)纸灰
持就火炀(yánɡ)之字平如砥(dǐ)
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
(2)读准节奏
明确:略
(三)译读《活板》,把握内容
1.猜读课文,探究词义
【探究一】自主默读课文,圈出不会翻译的词句,同桌互助猜读文意。
【探究二】全班分成4组,分别完成下面3个任务的探究。
任务1:自主默读课文,圈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语,两小组合作结合下面知识链接具体分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制作一份“知识卡片"进行分享。
知识链接:
在文言文中,“为”字是一个多义词,具有丰富的意义和用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动词(wéi)**:
-表示做、干、执行某一动作。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
-治理、管理。如:“为国以礼。”
(《论语侍坐》)
-制造、制作、创作。例如:“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活板》)
-成为、变成。如:“此何遽不为福乎?”
-认为、以为。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认为”之意虽不直接由“为"表达,但“为”在某些上下文中可引申出此意。
2.**介词(wèi)**:
-表示目的或原因,意为“为了"、“因为”。例如:“爱其子,必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
-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益者,意为“替”、“给"。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表示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被"。例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3.**连词(wéi)**:
-虽较少见,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表示假设或条件,相当于“如果"、“假如”。如古文中某些条件句的表述。
4.**助词**:
-在某些特定句子结构中,用作语气助词,可能表示强调、疑问或感叹,但这种用法不如前几种常见。
在文言文中,“之"字同样是一个多功能的词语,其意义和用法极为丰富,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代词**:
-代替人或事物,相当于“他”、“她"、“它”或“这"、“那”。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之”指代渔人。
-作为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此”。例如:“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论语》)
2.**助词**: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用于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用在时间词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如:“已而之细柳军。”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3.**动词**:
-表示“到"、“往”、“去"。如:“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4.**助词(语气词)**:
-在句末有时表提顿或舒缓语气,无固定意义。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在文言文中,“以”字是一个极其常用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多样,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用**:用来说明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或依据。例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可译为“用"。
-**表示原因、理由**:用来指出动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意为“因为”。
-**表示对象、目标**: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把"。如,“秦亦不以城予赵”中的“以"可译为“把”。
-**表示时间、地点**:与“于"相似,可译为“在”、“从"。例如,“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中的“以"有时也表范围或时间起点。
2.**作为连词**:
-**连接动词性成分,表示目的或结果**:常用于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导致的结果。如,“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中的“以"表示目的,“以至于此”中的“以"表示结果。
3.**表示原因,引出事理发展的结果**:
与“是”、“故"等组成复音词,相当于“因此”、“所以"。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作为副词**:
在少数情况下,“以"同“已”,表示“已经"。例如,“固以怪之矣”中的“以"相当于“已”。
5.**通假字**:
在某些情况下,“以"通“已”,表示“已经”,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通假现象。
6.**助词**:
在某些特定语境下,用作语气助词或调整音节,但这类用法相对较少见。
任务2:自主默读课文,圈出文中表示同一意思的字词,一小组合作归纳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制作一份“知识卡片”进行分享。
任务3:自主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词类活用字和通假字,一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制作一份“知识卡片"进行分享。
2.译读课文,把握句意
难点突破:对学生提出难以自主翻译的词句教师进行重点点拨、解析。
明确:略
(四)析读《活板》,把握写法
1.梳理流程,明确说明特点
【绘导图】文章哪一段篇幅最长?请概括其内容。
追问:概括文章首、尾两段的内容,根据文章结构绘制思维导图。
明确:第二段篇幅最长,一、二段相对简短;第二段介绍了活板印刷的具体流程;首段:交代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尾段:活板印刷的下落。
除了首尾两段简洁地交代了活板印刷的前因后果,文章主体部分是对说明对象——活字印刷流程的详细说明。故,《活板》一文详略得当、结构严谨。
【用活板】细读第二段,填写语文书思考探究一的表格,并尝试利用现成的道具模拟活板印刷的过程。
追问:如表格所示,活板印刷的步骤可以任意调换吗?
明确:
文章的主体部分聚焦活板印刷的程序进行了详细、完整的说明,使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说明对活字印刷的过程进行模拟。且活板印刷的顺序不可随意颠倒,程序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须按照事实操作中的时序进行排布,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
故,《活板》一文说明过程完备,说明顺序科学。
【聚焦“活”】说说第二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活板印刷的“活"?
明确:字印“活”;排版“活";印刷“活”;字印数目“活";选用“活”;做法“活";拆板“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活"的特征。
【效其法】结合下面材料说说第二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活板印刷的
“活”?除此之外,全文中还有哪几处运用了说明方法,请你找一找并谈谈其作用。
资料链接:
明确:
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了字印的数目是可调整的。)
拆板“活”——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作比较:通过与木头对比,突出了用胶泥制作字印的优势。)
做法“活"——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制作字印的方法。)
其他几处: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打比方: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字模的厚
度。)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打比方:形象、具体地写出了
字模被平板按压后呈现出十分平坦的特点。)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活字印刷的效能,其极大地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小结】朗读小诗,明确程序性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精密铸字火中炼,有序排列见匠心。
详述步骤巧安排,略去浮华露真颜。
结构谨严如织锦,层次分明见功底。
科学排序逻辑强,活板技艺显辉煌。
2.立足文本,把握语言特点
【“之”中乾坤】全文一个有几个用法为代词的“之"字?比较原文与现代文翻译,说说有何好处?
明确:用“之”指代不同的事物,像“冒之"、“炀之”、“帖之"等,将文言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用“之”字指代较事物减少了语言的重复,更使得文章语言简洁、精炼。
补充:且《活板》一文多用短句,避免了行文的拖沓、冗长,也能使文章精悍、简练、易读。
【“火"中奥秘】能否置换下面三个加点字的位置?
①火烧令坚
②再火令药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③持就火炀之
明确:完全不可置换,“烧"、“镕”、“炀"分别表示用火炙烤的不同程度,体现出该文用词准确的语言风格。
【“实”中见意】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是“天下第一骈文”,请将以下《滕王阁序》中的名段与《活板》进行对比,谈谈你对两文语言风格的见解。
资料链接:
追问:沈括能否用《滕王阁序》的语言风格写《活板》?说说你的观点。
资料链接:
明确:《滕王阁序》语言以对仗工整、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情感深邃、辞藻华丽等方面见长,是骈文中的精品。而《活板》这篇说明文的原在与之对比中更显平实、质朴,作者似乎在手把手教读者如何制作活字,重在实用,而非文采。
若用《滕王阁序》的语言风格来写活板,似乎也多了一重美感,但也会削弱其实用功能,使读者在阅读时更为之动情,而非晓其实际做法。程序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须具备通俗易懂,平实如话的特点。
【小结】朗读小诗,明确程序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
简墨轻舞跃纸上,字字珠玑显精悍。
选词炼意匠人心,准确无误意旨明。
不著繁缛自清晰,平实语言诉真知。
活版印刷术奇妙,文化传承显神威。
【学以致用】观看我校红领巾广播站负责老师陈老师开启、使用广播设备的视频,根据所学,为小学部的小小播音员撰写一份“设备使用说明”。最佳“说明"将被张贴到学校广播室。
明确:“说明”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检查准备工作、如何打开电源、如何进行设备连接与测试、如何进行软件与系统准备、广播前的最后检查、如何关闭设备等等。
(五)悟读《活板》,内化工匠精神
再读《活板》,小组合作填写“毕昇工匠精神"探究表:
明确:
1.毕昇在活字印刷中遇到的困难可能有:①用木头制作字模,发现木头遇水会变形,且不易清洁;②把活字排列在铁板上,仍有轻微高低不平的现象,使印刷时呈现在纸张上的字迹深浅不一;③只用一块活板印刷效率未见提高;④如此多的字模若不科学贮存,印刷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找寻、排版;⑤印刷时偶然出现生僻字......
2.毕昇怎样解决这些困难?①用胶泥取代木头刻制字模,不易变形;②排列字模前在铁板上放入“混合物”,将混合物融化后用一块铁板覆盖在排列好的字模上,则可将高低不平的字模压至同一高度;③印刷前制作两块印板,印刷时交替使用;④按照字模的韵部分类,并用标签标记,分类放进木格贮存;⑤遇到生僻字时,则立即用胶泥制作一枚印模......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
- 财务稳健管理之道-小区超市案例分享
- 科技驱动的居住区水环境改善方案
- 高效批改作业的流程与规范
- 跨学科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 数字化时代的商业广告与市场推广策略
- 二零二五年度装饰公司员工绩效考核劳动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荒地流转与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承包合同
- 2025年度物业人员雇用及社区突发事件应对合同
- 2025年度门面出租合同终止与租赁期满续租意向协议
- 2025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城市建设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江苏省扬州市蒋王小学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无音频)
- 数学-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长郡二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热演练试题和答案
- 决胜中层:中层管理者的九项修炼-记录
-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 2024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
- 中医培训课件:《经穴推拿术》
- 临床药师进修汇报课件
- 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5届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考试招收中职毕业生文化综合考试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