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规范指引_第1页
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规范指引_第2页
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规范指引_第3页
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规范指引_第4页
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规范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ZZB0588—2018

引言

国内目前尚无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标准,实际设计生产中都是参照铁路信号系统所要求产品

具备的技术指标和GB1094.11—2007《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等相关要求进行设计生产。

安装在铁路区间户外箱变内的变压器运行环境严酷,铁路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随着铁路建设的

高速发展和铁路信号系统用变压器需求的稳定增长,目前现有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已不能满足产品生产

使用和安全运行的要求,故特制定本标准。

III

T/ZZB0588—2018

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和结构型式、基本要求、使用条

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铭牌、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电压等级6kV~35kV,额定频率50Hz,额定容量5kVA~100kVA,安装于户外箱体内

部置于铁路沿线(露天、隧道内、桥梁上)的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11.1绝缘配合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IEC60076-10:2011,MOD)

GB/T1094.3—2017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IEC

60076-3:2013,MOD)

GB1094.5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GB/T1094.10电力变压器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1094.11—2007电力变压器第11部分:干式变压器(IEC60076-11:2004,MOD)

GB/T1094.12电力变压器第12部分: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GB/T2900.95电工名词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585.1—2005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

GB/T11021电气绝缘耐热性和表示方法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JB/T501—2006电力变压器试验导则

JB/T3837变压器类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95、GB1094.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绝缘护罩Insulationshield

防止高压带电体裸露,在带电体外部套装的硅橡胶随形保护罩。

1

T/ZZB0588—2018

4产品分类和结构型式

4.1产品分类

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分类按表1的规定。

表1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分类表

序号分类规则类别代表字母

单相D

1相数

三相S

电工钢带)

2铁心材质

非晶合金H

非包封线圈G

3绕组外绝缘介质

浇注成型固体C

F级(155℃))

4绝缘耐热等级

H级(180℃)H

常规(海拔高度≤2000m))

5海拔高度

高海拔(海拔高度>2000m)GY

注:其他分类及字母代号参照JB/T3837。

4.2结构型式

三相产品采用三相三柱式结构,结构示意如图1,单相产品采用单相双柱式结构,结构示意图如图2,

单相产品采用单相单柱式结构,结构示意如图3。

图1三相三柱式产品结构示意图

2

T/ZZB0588—2018

图2单相双柱式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3单相单柱式产品结构示意图

5基本要求

5.1设计研发

5.1.1应具备采用专用的计算机设计程序进行电磁计算,并具有专有电磁场分布分析方法和产品匝间、

层间、段间、相间绝缘结构设计能力。

5.1.2应具备匀化产品端部场强,提高产品绝缘性能,减小产品局放量的设计技术能力。

5.2原材料

5.2.1应选用冷轧取向或非晶合金硅钢片,硅钢片的厚度≤0.27,牌号高于100。

5.2.2应选用电阻率符合GB/T5585.1—2005中第4.9章的铜导体导线。

3

T/ZZB0588—2018

5.2.3应选用玻璃化转变温度为70℃~85℃的环氧树脂;绝缘耐热等级不低于F级的DMD绝缘材料;

厚度≥1.5mm,绝缘水平满足AC30kV的绝缘护罩。

5.3工艺及装备

5.3.1应采用全自动变压法真空干燥工艺对线圈进行干燥,提高干燥效果,缩短干燥时间。

5.3.2应采用全真空环氧树脂浇注工艺对线圈进行浇注,浇注体内部不形成气泡,减小产品局放量。

5.3.3应采用随温度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树脂浇注配方,增强产品耐低温性能。

5.3.4生产过程应至少具有表2所列设备。

表2生产过程至少必备设备

制造过程设备名称

铁心裁剪硅钢片纵剪线、硅钢片横剪线

铁心装配叠装(翻转)台

线圈绕制卧式绕线机

线圈浇注真空干燥设备、真空浇注设备

线圈固化变压器专用固化炉

5.4检测能力

5.4.1企业应配备独立的理化实验室,具备原材料重要参数检测能力、成型线圈树脂取样能力、树脂

成份分析能力。

5.4.2企业配备独立的检测中心,具备产品所有过程检验、出厂检验能力。

5.4.3检测过程应至少具有表3和表4所列设备。

表3产品检测过程至少必备检测设备

试验项目主要设备名称准确度/准确等级

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测试仪0.5级

绕组电阻及三相不平衡率测量直流电阻测试仪0.01级

电压比及偏差测量、联结组标号试验变压比电桥±0.1%

性能参数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

调压器、微机控制变压器试验台、损耗测试仪/

测量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测量

局部放电测量多通道数字式局部放电综合分析仪±1.0%

外施耐压试验耐压测试仪±0.7%

绝缘性能

感应耐压试验中频发电机组/

试验

雷电冲击试验冲击电压发生器/

温升试验红外测温仪、温度巡检仪±0.5

温湿度计、秒表/

噪音测量声级计1级

低温耐受试验超低温保存箱/

4

T/ZZB0588—2018

表4原材料(树脂)检测过程至少必备检测设备

试验项目主要设备名称

强度电子式拉力试验机

玻璃化温度示差量热扫描仪

凝胶时间凝胶时间测定仪

6使用条件

6.1正常使用条件

6.1.1概述

如无另行规定,下列6.1.2~6.1.6中的使用条件均为正常使用条件,当变压器需要在正常条件以外

的场合运行时,有关降低其额定值方面的要求按7.9.2和7.9.3的规定。

6.1.2海拔

产品使用海拔高度不超过2000m。

6.1.3冷却介质温度

冷却介质温度满足如下要求:

a)最高温度:55℃;

b)最热月平均温度:30℃;

c)最高年平均温度:20℃;

d)最低温度:-40℃。

6.1.4电源电压波形

电源电压波形应近似于正弦波。

注:对于公用供电系统来说,此要求并不苛刻,但当有强大的变流器负载设备时,却应按传统的规则进行考虑:畸

变波形中的总谐波含量不大于8%,偶次谐波含量不大于1%,同时还应考虑谐波电流对负载损耗及温升的影

响。

6.1.5多相电源电压对称

对于三相变压器,其三相电源电压应近似对称。

6.1.6湿度

周围空气的相对湿度不大于93%。

6.2电磁兼容(EMC)

就发射电磁干扰和抗电磁干扰而言,干式变压器应被看作是无源元件。

6.3特殊使用条件

6.3.1用户应在其询价时提出未列于6.1正常使用条件中的任何使用条件,这些条件示例如下:

a)环境温度的上限或下限超过了6.1.3中规定的限值;

5

T/ZZB0588—2018

b)通风受到限制;

c)海拔超过6.1.2中规定的限值;

d)有害性烟雾和蒸汽;

e)水蒸气;

f)湿度超过6.1.6中规定的限值;

g)滴水;

h)盐雾;

i)过量的和有腐蚀性的灰尘;

j)负载电流中有较高的谐波含量;

k)电源电压波形畸变;

l)瞬变过电压峰值超过了7.8章规定的限值;

m)修正相关功率因数和限值涌流的电容器投入方式;

n)叠加的直流(DC)电流;

o)要求在设计中进行特殊考虑的地震条件;

p)巨大的机械冲击和振动;

q)6.1.1正常条件中未包括的运输和贮存条件。

6.3.2变压器在上述这些特殊条件下的运行规范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制定。

6.4运输和贮存条件

6.4.1所有变压器均应能在环境温度低至-40℃时,适于运输和贮存。

6.4.2制造单位应被告知,变压器在抵达安装现场的运输过程中,预计会受到的冲击、振动和倾斜的

最大值。

7技术要求

7.1外观

7.1.1不可直接接触的地方,应有警告牌或特殊标志。

7.1.2高压浇注体每相进出线端子应有绝缘护罩防护,各相应分接均匀布置在进线和出线端子间的分

接盒内,分接盒外应有盖板防护。

7.1.3高压浇注体面板进线和出线端子的浇注体端部方向应布置多组半圆形波纹凸台。

7.1.4低压出线应采用铜母线,并由线圈内部直接引出,且超出线圈端部30mm以内的部分应采用热

缩管防护。

7.1.5变压器应有一个供保护导线连接用的接地端子,所有裸露的不带电金属构件,均应通过在结构

上采取措施或采用其他方式接到接地端子上。

7.2绝缘电阻

一般情况下(室温,湿度≤90%),10kV及以下产品高压-低压和地≥300MΩ,20kV及以上产品高

压-低压和地≥1000MΩ;低压-高压和地≥50MΩ;铁心-地≥5MΩ。

7.3绕组电阻及三相不平衡率

三相变压器的绕组直流电阻的不平衡率相间≤4%,线间≤2%。

7.4电压比及偏差

6

T/ZZB0588—2018

变压器各分接的电压比偏差取下列值中较低者:

a)规定电压比的±0.5%;

b)主分接上实际阻抗百分数的±1/10。

7.5联结组

如用户无其他规定,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建议为Dyn11(低压绕组相位滞后高压绕组相位330°)

或Yyn0(低压绕组相位与高压绕组相位相同),中性点的连接应能承载额定相电流;单相变压器的联结

组别建议为Ii0。

7.6性能参数

6kV~35kV级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空载电流、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短路阻抗

等应符合表5~表8的规定,性能参数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表56kV、10kV级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电工钢带)性能参数

不同绝缘耐热等级下的

额定电压组合及分接范围空载短路阻抗

联结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W

容量电流%

高压分接标号W

kVA高压kV低压kVF(120℃)H(145℃)%(120℃)

范围%

5603003203.5

10704004253.0

156905005352.5

206.31156006402.5

306.6±2×2.5Dyn111356406852.0

0.44.0

5010±5Yyn01959009652.0

10.5

63215110011801.5

11

80265124013301.5

100290141015201.5

表66kV、10kV级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非晶合金)性能参数

不同绝缘耐热等级下短路

电压组合及分接范围

额定容量联结组空载损耗的负载损耗W空载电流阻抗

kVA高压高压分接范低压标号WH%%

F(120℃)

kV围%kV(145℃)(120℃)

306706757201.6

±2×2.5

6.30.4Dyn114.0

5010±59095010101.4

636105114012201.3

806.3±2×2.5120131014001.3

100.4Dyn114.0

±5

10010.5130149016001.2

11

7

T/ZZB0588—2018

表727.5kV级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单相、电工钢带)性能参数

不同绝缘耐热等级下的

电压组合及分接范围短路

联结空载损负载损耗W

额定容量空载电流阻抗

高压分接组耗

kVA高压低压%%

范围标号WF(120℃)H(145℃)

kVkV(120℃)

51502602804.04.0

101902803003.5

15±2×2.52304304603.56

27.50.23Ii0

2029±52505205553.0

302807508003.0

6.5

50390128013702.5

表835kV级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电工钢带)性能参数

不同绝缘耐热等级下的

电压组合及分接范围短路

联结负载损耗W

额定容量空载损耗空载电流阻抗

高压分接组

kVA高压低压W%%

范围标号F(120℃)H(145℃)

kVkV(120℃)

50360128013702.3

35

63±2×2.5Dyn11400153016352.3

360.46.0

8037±5Yyn0475171018302.0

10038.5504188020102.0

表9性能参数偏差

序号项目偏差

1空载损耗﹢0%

2负载损耗﹢10%

3总损耗﹢10%

4空载电流﹢30%

5短路阻抗±10%

7.7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水平的最大值为10pC。

7.8绝缘性能

7.8.1外施耐压水平

外施耐压水平应符合表10的规定。

8

T/ZZB0588—2018

表10外施耐压水平

单位为千伏

标称系统电压(方均根值)535

设备最高电压Um(方均根值)≤1.13.67.21217.52431.540.5

额定短时外施耐受电压(方均根值)310203538508585

注1:如用户另有要求,绝缘水平也可参照GB1094.11—2007中附录C的规定选取,但应明确注明。

注2:常规满足海拔2000m要求,耐压水平需做对应修正。

7.8.2感应耐压水平

感应耐压水平应能满足GB/T1094.3的要求。

7.8.3雷电冲击水平

7.8.3.1雷电冲击水平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雷电冲击水平

单位为千伏

标称系统电压(方均根值)535

设备最高电压Um(方均根值)≤1.13.67.21217.52431.540.5

额定雷电冲击耐组Ⅰ-2040607595145145

受电压(峰值)组Ⅱ-40607595125200200

注1:如用户另有要求,绝缘水平也可参照GB1094.11—2007中附录C的规定选取,但应明确注明。

注2:常规满足海拔2000m要求,雷电冲击水平需做对应修正。

7.8.3.2应按变压器遭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程度、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方式以及过电压保护

装置的类型(如果采用)来选择组Ⅰ或组Ⅱ的耐受电压值,参见GB311.1的规定。

7.8.4空气间隙

相对地、相对中性点、相间以及相对较低电压绕组端子之间的裸露带电体空气间隙均采用相同的距

离,最小空气间隙应满足表12中要求。

表12相对地、相对中性点、相间以及相对较低电压绕组端子之间的裸露带电体最小空气间隙推荐值

系统标称电压(方均根值)设备最高电压(方均根值)最小空气间隙

kVkVmm

0.40.4810

33.660

67.290

1012125

1517.5160

2024220

9

T/ZZB0588—2018

表12(续)

系统标称电压(方均根值)设备最高电压(方均根值)最小空气间隙

kVkVmm

27.531.5340

3540.5340

注:常规满足海拔2000m要求,最小空气间隙需做对应修正。

7.8.5用于高海拔处的变压器

当变压器被规定在海拔2000m以上运行,其工频耐受电压和冲击耐受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应满足表

13的要求,当变压器被规定在海拔2000m以上运行,其电气间隙修正系数值推荐选用表14参数。

表13外施耐压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表

产品使用地点海拔外施耐压和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海拔修正系数

mKa

20001.11

30001.25

40001.43

50001.67

注1:试验电压值为常规型产品标准规定值与海拔修正系数Ka的乘积。

注2:产品使用海拔介于表内两值之间时,可用插入法进行折算。

表14电气间隙修正系数表

海拔电气间隙修正系数

H/m

2000<H≤30001.14

3000<H≤40001.29

4000<H≤50001.48

7.9温升

7.9.1正常温升限值

7.9.1.1按正常运行条件设计的变压器,其每个绕组的温升均不应超过表15中所列出的相应限值。

7.9.1.2当绕组绝缘系统中某处的温度是最大值时,则称此温度为热点温度。热点温度不应超过GB/T

1094.12中规定的绕组热点温度额定值。

7.9.1.3作为绝缘材料用的各部件可以分开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只要它们各自的温度不超过表15

第一栏所给出的相应绝缘系统的温度。

7.9.1.4铁心、金属构件及其邻近处材料的温度,不应对变压器任何部分造成损害。

10

T/ZZB0588—2018

表15绕组温升限值

绝缘系统温度(见注1)额定电流下的绕组平均温升限值

℃K

155(F)85

180(H)110

200120

220135

注1:有关温度等级的字母代号见GB/T11021。

注2:由于铁路信号系统用变在器在室外箱内运行,其运行条件非开放空间,散热与局部环境要远差于开放空间,

其箱内最高温度有时接近60度,为产品安全考虑其平均温升要低于正常产品材料温升要求才能保证产品运

行时温度不超过材料允用上限。

7.9.2为较高的冷却空气温度或特殊的空气冷却条件而设计的变压器的温升降低

7.9.2.1当变压器是按下列条件设计的,即冷却空气温度超过6.1.3所规定的各最大值中的某一个值

时,则变压器的温升限值应按超过的数值降低,并将其修约到最接近的整数值(单位为K)。

7.9.2.2如果现场条件可能会使冷却空气受到某种限制,或使冷却空气温度变高时,用户应予以阐明。

7.9.3高海拔处的温升修正

7.9.3.1当所设计的变压器是在海拔超过2000m处运行,而其试验却是在正常海拔处进行时,如果制

造单位与用户间无另外协议,则表15中所给出的温升限值应根据运行地点的海拔超过2000m的部分,

以每500m为一级,按下列数值相应降低:

a)对于自冷式变压器:2.5%;

b)对于风冷式变压器:5%。

7.9.3.2如果变压器的试验是在海拔高于2000m处进行,而安装现场的海拔却低于2000m时,则温升

限值要作相应的逆修正。

7.9.3.3经海拔修正后的温升限值,应修约到最接近的整数值(单位为K)。

7.10噪音

产品安装于户外箱体后声功率级应不超过表16规定的限值。

表16铁路信号系统用干式变压器的声功率级

等值容量电压等级声功率级

kVA铁心材质自冷(AN)

5~636kV、10kV60

80~100电工钢带61

30~506kV、10kV63

63~100非晶合金65

5~1527.5kV61

20~50电工钢带62

50~8035kV62

100电工钢带63

11

T/ZZB0588—2018

7.11短路承受能力

短路承受能力应能满足GB1094.5的要求。

7.12低温耐受性能

变压器经低温耐受性能试验,并放置24h后,绕组应无可见的裂缝或开裂等异常现象;并根据绕组

的绝缘水平,将施加的试验电压值降为标准规定值的85%,对变压器进行外施耐压试验、感应耐压试验

和局部放电测量,外施耐压和感应耐压时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出现,局部放电量不大于本标准的规定。

7.13耐热冲击性能(气候等级)

变压器经耐热冲击性能试验,并放置12h后,绕组无可见的裂缝或开裂等异常现象;并根据绕组的

绝缘水平,将施加的试验电压值降为标准规定值的85%,对变压器进行外施耐压试验、感应耐压试验和

局部放电测量,外施耐压和感应耐压时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出现,局部放电量不大于本标准规定的要求。

7.14耐凝露和湿渗透性能(环境等级)

变压器经耐凝露和湿渗透性能试验后,将变压器置于正常环境条件中3h后,对变压器施加标准规

定值的80%的试验电压,进行外施耐压试验和感应耐压试验,应无闪络或击穿现象。

7.15燃烧性能

变压器经燃烧性能试验后,应符合F1级的要求。

7.16外壳防护等级

变压器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的规定。

8试验方法

8.1外观检查

8.1.1外观及装配质量目测。

8.1.2外形尺寸采用精度为1mm的卷尺测量。

8.2绝缘电阻测量

按JB/T501—2006中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3绕组电阻及三相不平衡率测量

按GB1094.1—2013中第11.2章和JB/T501—2006中第1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4电压比及偏差测量

按JB/T501—2006中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5联结组标号试验

按JB/T501—2006中第9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6性能参数测量

12

T/ZZB0588—2018

8.6.1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测量

按JB/T501—2006中第1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6.2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

按JB/T501—2006中第1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7局部放电测量

按GB1094.11—2007中第22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8绝缘性能试验

8.8.1外施耐压试验

按GB/T1094.3—2017中中第1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8.2感应耐压试验

按GB/T1094.3—2017中第11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8.3雷电冲击试验

按GB/T1094.3—2017中第1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9温升试验

按GB1094.11—2007中第23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8.10噪音测量

按GB/T1094.1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8.11短路承受能力试验

8.11.1按GB1094.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8.11.2短路试验结束后,应重复进行所有出厂试验。

8.12低温耐受试验

8.12.1试验应在一台不带外壳的完整变压器上进行,被试变压器应置于试验箱内。

8.12.2试验箱内的环境温度至少应由三个测量点来确定,测量点应距试品外表面0.1m处,高度在试

品的1/2位置处,取各测量点读数的平均值作为空气温度参考值,试验程序如下:

a)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温度在8h内逐渐降到(-40±3)℃,然后至少保持12h,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为止;

b)此后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温度在6h内逐渐上升至(-5±3)℃,并至少保持12h,直到达到稳定

状态为止;

c)将变压器温恢复到(25±10)℃。

8.13热冲击试验

8.13.1试验应在一台不带外壳(如果有)的完整变压器上进行,被试变压器应置于试验箱内。

13

T/ZZB0588—2018

8.13.2试验箱内的环境温度至少应由三个测量点来确定,测量点应距试品外表面0.1m处,高度在试

品的1/2位置处,取各测量点读数的平均值作为空气温度参考值,试验程序如下:

a)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温度在8h内逐渐降到(-25±3)℃,然后至少保持12h,直到达到稳定状态

为止;

b)此后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温度在4h内逐渐上升至(-5±3)℃,并至少保持12h,直到达到稳定

状态为止;

c)然后对被试绕组(封闭于固体绝缘内)施加2倍额定电流以进行热冲击试验。应将此电流维持

到被试绕组的实测平均温度等于表4中给出的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加上40℃(正常使用条件下

的最高环境温度)为止,绕组的平均温度是根据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实的,可选择下述方法之一

来进行热冲击试验:

1)直流电源试验法:热冲击试验是在规定的直流电流施加在被试绕组上进行的,对于多相变

压器,此试验电流可施加在串联在一起的所有各相绕组上;

注1:为使各相绕组串联在一起,可能需要拆开绕组的原有连接。

注2:在试验过程中,绕组平均温度的监测,可直接用测量试验电流和相应电压降的伏安法来进行。

2)交流电源试验法:热冲击试验是在将规定的交流电流施加在被试绕组上进行的,此时,其

余绕组短路,对于多相变压器,宜采用对称电流来进行本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绕组平均

温度的监测,宜采用将直流测量电流叠加到交流试验电流上的方法或其他等效的方法来进

行;

3)另一种交流电源试验法:在一个绕组短路的情况下,对变压器施加2倍额定电源,通过固

定在绕组顶部和底部表面处的温度传感器的读数,来监测每个绕组的温度,温度传感器要

通过一种校准试验来进行校准,此校准试验是在实际热冲击试验前的正常环境温度下,通

过施加2倍额定电流来进行的,传感器的校准是通过将传感器的读数,与根据绕组电阻值

的变化所测定的绕组温升进行比较来实现的,这样,传感器的读数便被确定与表4中所给

出的绕组平均温升限值加上40℃的值相对应,应在从低环境温度下开始的试验中,读取

同一传感器的读数。

注:由于变压器各部分的热暂态特性不同,故要注意防止绕组出现过热现象。

d)将变压器温度恢复到(25±10)℃。

8.14凝露和湿渗透试验

8.14.1凝露试验

8.14.1.1变压器应放在温度和湿度可以控制的试验箱内。

8.14.1.2试验箱的容积至少为沿变压器外围划线所构成的长方体体积的五倍,变压器任一部位到箱

壁、箱顶和喷嘴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变压器带电部件之间的最小相间距离,且不小于150mm。

8.14.1.3试验箱内的空气湿度应能确保在变压器上出现凝霜。

8.14.1.4试验箱内的湿度应保持在93%以上,这可通过定期或连续地对适量的水进行雾化来实现。

8.14.1.5水的电导率应在0.5S/m~1.5S/m范围内。

8.14.1.6机械式雾化器的放置应避免将水直接喷到变压器上。

8.14.1.7不应该有水从箱顶滴到被试变压器上。

8.14.1.8变压器在无励磁状态下,至少应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3%的环境中放置6h。

8.14.1.9此后,应在5min内对变压器进行如下的感应电压试验:

a)对于拟接到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或经低阻抗接地的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应在1.1倍额定电压

下励磁15min;

14

T/ZZB0588—2018

b)对于拟接到绝缘的电力系统或经高阻抗接地的电力系统中的变压器,应连续承受三次且每次为

5min的感应电压试验,试验时每个高压端子应依次接地,在其他端子与地之间施加1.1倍额

定电压,三相试验也可用单相试验来代替,此时,应将两个不接地相的端子连接在一起。

8.14.1.10上述实验最好是在试验箱内进行。

8.14.1.11在施加电压过程中,应无闪络现象发生,且外观检查应无严重的放电痕迹。

8.14.2湿渗透试验

在湿渗透试验开始时,变压器应为干燥状态,试验中,变压器在无励磁状态下,置于试验箱内144h,

试验箱内的温度应为(50±3)℃,相对湿度为(90±5)%。

8.15燃烧性能试验

按GB1094.11—2007中第2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9检验规则

9.1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

9.2出厂检验

9.2.1每台产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出具合格证,方可出厂。

9.2.2出厂检验项目按表17的规定。

9.3型式试验

9.3.1在下列情况下,产品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设计的产品;

b)转厂或异地生产的产品;

c)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及性能时;

d)定期:每五年一次;

e)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g)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