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_第1页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_第2页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_第3页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_第4页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XXXXX—XXXX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

Guidelinesforevaluatingtheecologicalbenefitsofnaturalforest

con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23.3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GB/TX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森林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黑河市林业科学院、辽宁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II

GB/TXXXXX—XXXX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法、评估指标体系、分布式测算方法

和评估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评估,不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3302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GB/T35377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GB/T3858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GB/T40053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规范

LY/T2241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规范

LY/T2897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数据获取方法

3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天然林保护修复naturalforestcon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

根据天然林演替和发育阶段的特点,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保育并举等修复措施,

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稳定的结构和生产生态产品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持续、生态质量提升的状态。

3.2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ecologicalbenefitsofnaturalforestconservationand

rehabilitation

指天然林保护修复后生产生态产品的能力,包括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

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3.3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monitoringofecologicalbenefitsofnaturalforest

con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

针对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所需的生态参数开展的长期定位监测工作。

3.4

1

GB/TXXXXX—XXXX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evaluationofecologicalbenefitsofnaturalforest

con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

通过对天然林保护修复前后生态质量的变化、生态效益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开展的核算评估。

3.5

能值分析法Energyanalysis

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归为太阳能来评价自然过程和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系统

和经济系统的资源、服务或商品的价值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4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见表1。

表1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

效益类型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次

保护修复后土壤侵蚀模数t·hm-2·a-1

1次/年

保护修复前土壤侵蚀模数t·hm-2·a-1

土壤全氮含量%

保育土壤土壤全磷含量%

土壤全钾含量%1次/5年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容重g·cm-3

林木氮元素含量mg·g-11次/5年

林木养分固持林木磷元素含量mg·g-1

林木钾元素含量mg·g-1

降水量mm

蒸散量mm连续监测

涵养水源

快速地表径流量mm

水质参照GB/T33027执行

乔木层生物量t·hm-2

固碳释氧灌木层生物量t·hm-21次/5年

草本层生物量t·hm-2

林分负离子浓度个·cm-3连续监测

林分吸收二氧化硫量kg·hm-2

林分吸收氟化物量kg·hm-21次/5年

林分吸收氮氧化物量kg·hm-2

净化大气环境

年滞纳TSP量kg·hm-2

-2

年滞纳PM10量kg·hm

1次/年

-2

年滞纳PM2.5量kg·hm

叶面积指数-

表1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指标体系(续)

2

GB/TXXXXX—XXXX

效益类型监测指标单位监测频次

种类-

乔木层株树/丛数株

平均高度m

种类-

灌木层株树/丛数株或丛

平均高度cm

种类-

生物多样性保护1次/5年

草本层株树/丛数丛

平均高度cm

特有种等级系统-

濒危物种等级系统-

古树年龄等级系统年

种类-

旗舰物种

数量个

森林防护风蚀模数t·km-2·a-11次/年

5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监测方法

5.1土壤侵蚀模数

5.1.1水蚀

选择天然林保护修复前后的对照区域开展监测,水蚀监测方法如下:

1)采用泥沙采样设备在坡面径流场集水槽处采集充分搅匀后的泥水混合样,测量集水槽内水深,

并计算集水槽内泥水混合样的总体积。

2)定期采样,将取得的泥水样倒入量筒,立即测量体积,然后静置足够时间,用滤纸反复过滤泥

沙,再放入烘箱烘至恒重,取出称重得出泥沙和滤纸的重量。

3)根据采样样品体积、集水槽内泥水混合样总体积、坡面径流场面积,计算一定时间内的单位面

积(hm2或km-2)土壤侵蚀量。

4)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1.2风蚀

选择天然林保护修复前后的对照区域开展监测,风蚀监测方法如下:

1)在监测区域选取样地,按照每行布设测钎,行间距及相邻插钎间距均为固定值。测钎一般直径

5cm、长50cm;垂直打入地面,上端露出10cm,编号并做好标记。根据监测区气候状况和风力情况按天、

周、月进行观测测钎高度,大风日加测。

2)永久性插钎法可用于粗略地估算多年的累积侵蚀量,其准确度不高,在风蚀发生严重的区域,

通过插钎的读数也可以估算区域风蚀量。

3)数据处理:

A=Z·S·ρ/1000

式中:

3

GB/TXXXXX—XXXX

A为土壤风蚀量,t;

Z为风蚀厚度,mm;

S为水平投影面积,m2;

ρ为土壤容重,t/m3。

5.2土壤养分含量

本文件中土壤养分主要包括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监测方法如下:

1)在监测场内挖一个0.8m×1.0m的土壤剖面,按照土壤发生层根据先下后上、各层中部的原则采

集土样。

2)剔除石砾、植被残根等杂物,混匀后利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样品弃除,保留1kg左右,装入土

袋内,标明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深度等,并带回实验室处理。

3)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按照LY/T1228、LY/T1232、LY/T1234、LY/T1237执行。。

5.3土壤容重

土壤容重的监测方法如下:

1)在室内先称量环刀(连同底盘、垫底滤纸和顶盖)烘干后的重量,环刀容积一般为100cm3。

2)将已称重的环刀带至野外采样。采样前,将采样点土面铲平,去除环刀两端的盖子,再将环刀

(刀口端向下)平稳压入土中,在土柱冒出环刀上端后,用铁铲挖开周围土壤,取出充满土壤的环刀,

削去两端多余的土壤。

3)在环刀刀口一端垫上滤纸,盖上底盖和顶盖,带回实验室称重。

4)将称重后的环刀放入烘箱,烘至恒重后称重。

5)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4林木养分含量

林木养分含量的监测方法如下:

1)选择胸径在平均值附近的2-3株立木作为平均标准木进行采样。

2)采集不同方位的成熟叶片以及枝条,混合后带回实验室按照GB/T33027测定植物枝、叶中全氮、

全磷、全钾含量。

3)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5降水量

采用自动气象站、激光雨滴谱仪等监测设备自动监测降水量,按照GB/T33027执行。

5.6蒸散量

5.6.1单木树干液流量

采用液流计测量,直径≥12cm的样木采用组织热平衡系统(THB),即插针式液流计;直径<12cm

的样木和竹林采用茎干热平衡系统(SHB),即包裹式液流计。

5.6.2单个林分蒸散量

应避开道路、小河、防火道、林缘,地势相对平坦,形状应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植被分布均匀,林

木在200株以上。采用蒸渗系统测量,监测点应至少能安装一个最小规格为2m×2m(直径×高)的圆柱状

蒸渗系统;土柱采样点要具有代表性,能代表集水区或一个区域;避开土壤剖面有隔层、粘土防渗层、

土表层极粗糙的位置。

4

GB/TXXXXX—XXXX

5.6.3多个林分蒸散量

多个林分蒸散量的监测方法如下:

1)多个林分蒸散量监测场的测量路径长度要包含或覆盖单木树干液流和单个林分蒸散量监测点所

在的典型林分,且路径中心位置尽量位于森林小气候观测场附近。

2)采用大口径闪烁仪测量,根据监测点边缘相距最远的两个点林分冠层的均匀度情况,选择中间

林分冠层比较均匀的两点架设监测塔进行监测。

3)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7地表径流量

地表径流量的监测方法如下:

1)采用坡面径流场规格为宽5m、水平投影长20m、水平投影面积100㎡。

2)径流场上部及两侧设置围埂,外侧设置保护带,下部设置集水槽,在集水槽出水口安装平缓导

流槽进行引流,确保对接严密无缝隙,承接全部集水小区出水。

3)导流槽下垫面应平坦无凸起,边缘用水泥固定。导流槽接入九孔分流箱,分流箱唯一出水口与

自记雨量计装置的进水口相连。

4)确保分流箱溢流口畅通,当发生较大的地表径流时,多余的径流会由此流出。

5)采用自记翻斗雨量计、水位计等设备进行流量、流速、水位测定。

6)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8水质

水质的监测方法如下:

1)在小流域,以典型森林植被为基本观测对象,围绕典型森林植被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

设置的降水观测点、地表径流场、坡面水量平衡场、树干径流和穿透降水观测样地、土壤水分观测样地

采集水样。

2)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枯落物层水、地表径流、土壤渗漏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观测,采

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a)野外定期采集水样,带回实验室,用离子分析仪测定;

b)应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在野外定期定点现场速测。

3)采样容器的数量和布设按照GB/T33027执行。

4)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9固定样地

固定样地的监测方法如下:

1)应在具有区域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典型地段设置监测场,群落结构应完整、层次分明,地形和土

壤相对一致。

2)样地面积为100m×100m,至少设置3块样地,灌木样方面积一般为5m×5m,草本样方面积一般为

1m×1m。

3)采用全站仪或罗盘仪,在样地中心设立东、南、西、北4各方向的行、列基线,间距依样地大小

而定,在基线上用全站仪或罗盘仪放出垂直或平行样线,平行样线间隔20m。

4)样地边界设置缓冲区,缓冲区宽度为样地平均树高的1/2,最少不能小于5m。

5)样地四角埋设条石或PC管作为标记,四周用绳圈围护,并用GPS标记监测场四角地理位置和海

拔高度。

5

GB/TXXXXX—XXXX

6)采用网格法区划分割样地,每个1hm2的样地分成25个20m×20m的样方,每个20m×20m的样方分

成16个5m×5m的小样方。

7)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植株进行定位,采用树木标识牌对所定位的每株树木进行编号并标识,

开展每木检尺并做好记录。

8)对于乔木层,记录种类、株数,并每木测量树高;对于灌木层和草本层,记录种类、株数/丛数,

并测量平均高度,并调查特有种、濒危等级、古树年龄等;对于层间植物,记录种名、基径、长度、蔓

数;附(寄)生植物记录种名、多度、附(寄)竹种类;对于旗舰物种,记录种类、个体数量,并调查

特有种、濒危等级等,监测方法按照LY/T2241执行。

9)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10生物量

5.10.1乔木层生物量

树干生物量

树干生物量的监测方法如下:

1)平均标准木或径级标准木的选定:根据每木检尺结果,选择胸径在平均值附近的几株立木作为

平均标准木,或根据不同胸径立木所占比例来划分不同的径级和确定不同径级的立木株数,分别选择径

级标准木。

2)树木测量:选出3株标准木或径级标准木,伐倒,测定胸径、枝下高、树高和树高的1/4、1/2、

3/4处的直径,并打去枝桠。

3)树干分段:在树高1.3m处分段,树高大于15m,按照2.0m长度分段,反之按照1.0m长度分段。

4)截取圆盘:在地径处和树高1.3m处截取3.0cm-5.0cm厚的圆盘,截取圆盘尽量与干轴垂直。

5)样品分析:测定每个圆盘的带皮鲜重和去皮鲜重,并装袋带回实验室,在70~80℃烘干至恒

重后称重,计算样品的含水率,并将整个树干鲜重转换成干重。对不能用秤来称量的大树树干的质量,

则可测出每区分段两头截断面积和长度,用两个断面积的平均值乘以长度,计算出体积,再换算成质量,

进而测算出树干生物量。

6)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枝叶生物量

从第一活枝起,将树冠等分成三层,在每层内,再以枝基径<1cm、l~2cm、2~4cm、>4cm为标准分

级,然后分层、分级称取带叶枝的总鲜重。随后摘净叶,再称取总去叶鲜重,计算得出总叶鲜重,同时

分层、分级各称取一定量的枝、叶样品各一份,装入信封做好记录,带回室内,用于室内分析。数据处

理按照GB/T33027执行。

根系生物量

分不同方向(树干基部的坡上、坡下、左、右)、层次(0~20cm、20cm~40cm、40cm~60cm、60cm~

80cm、80cm~100cm等层次,直至无根系分布)挖取树木根系,用水冲洗,风干后分根系直径D<1.0cm、

1.0cm~2.0cm、2.0cm~5.0cm、5.0cm~10.0cm、>10.0cm五类,分层分类称重。随机抽取1kg样品,

装入自封袋做好标记,带回实验室烘干,得出干物质生物量。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10.2灌木层生物量

选择主要灌木树种的平均木6株,根据灌木树种组成比例,采用收获法按照不同器官(茎、枝、

叶、果、根)分别取样并称重。装入自封袋做好标记,带回实验室烘干,得出干物质生物量。数据处理

按照GB/T33027执行。

5.10.3草本层生物量

6

GB/TXXXXX—XXXX

在草本植被生长高峰期月份进行采样,按照不同物种,收割每一样方的草本植物,并称取其质量。

取混合样带回实验室烘干,称取草本植物干重,得出草本植物生物量。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11林分负离子浓度

林分负离子浓度的监测方法如下:

1)在天然林保护修复区的不同植被类型中设置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场,应考虑风向(顺风、背风)

和地形等因素,水平方向上采用单对角线3点法或双对角线5点法布设监测点,垂直方向上参照小气候

观测梯度布设监测点进行同步监测。

2)采用便携式空气负离子监测仪,自动测量不同时间间隔的林分负离子浓度值。

3)在同一监测点相互垂直的4个方向,待仪器稳定后每个方向连续记录5个负离子浓度的峰值,4

个方向共20组数据的平均值为此监测点的林分负离子浓度值。

4)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指定服务器或者接收端。

5)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5.12吸收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

吸收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的监测方法如下:

1)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良好的区域设置封闭式自动监测熏气装置,用以模拟自然界气候条件。

2)温度、湿度、光照可进行恒定控制和渐变控制,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在同一时段内

做恒定控制。

3)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补气系统气源采用钢瓶储存,经减压阀减压后通过各自管路配

送到封闭式自动监测熏气装置。

4)在管路中安装高精度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流量计和电子流量调节阀,通过气体喷嘴

进入装置内。

5)熏气装置采用底侧送风、上侧回风的方式,实现气室内气体循环,用以混合气体的均匀性。

6)熏气装置内安装传感器,用以实施监测装置内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浓度值。

7)选择生长状况良好、大小、高矮基本一致的1~2年生盆栽实生苗,每种苗木设置3盆,置于封

闭式自动监测熏气装置内。

8)将氮氧化物、氟化物、二氧化硫量通过气体喷嘴进入装置内,盆栽实生苗在装置内熏蒸30天。

9)采集封闭式自动监测熏气装置内植物叶片,采用“四三原则”即四个方向三个层次进行叶片的

采集,并混合样品。

10)叶片用去离子水洗净、擦干,在60℃烘箱内烘干,取出研磨,放于洁净的广口试剂瓶内,将

各试剂瓶置于干燥器内备用。

11)植物叶片全硫含量采用硫酸钡比浊法;全氮含量采用H2SO4-H2O2消煮,奈氏比色法测定;全氟

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12)叶片硫、氮、氟吸收能力=熏气后硫氮氟质量分数-熏气前硫氮氟质量分数。

5.13滞纳空气颗粒物量

滞纳空气颗粒物量的监测方法如下:

1)在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场内,水平方向上采用对角线5点法,选择3株标准木,采用“四三原则”

即四个方向三个层次进行叶片的采集,并混合样品。

2)从展叶期到落叶期进行采样,采集的叶片要完整、无病虫害和断残。

3)应选择在晴朗无风天气,且采样前后最好连续7-10天没有降雨。

4)每个样本设置3-5个重复。

7

GB/TXXXXX—XXXX

5)采集的样品带回实验室采用空气颗粒物气溶胶再悬浮法进行测试。

6)样本面积的测定,针叶树种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他树种采用扫描仪进行扫描测量。

7)每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场内根据对角线法布设9个样点,采用叶面积指数仪在不同物候期测定

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算数平均值作为该监测场的叶面积指数值。

8)数据处理按照GB/T33027执行。

6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7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分布式测算方法

分布式测算评估方法的具体思路为:

a)将一个异质化的天然林保护修复整体按照行政区划分为N个一级测算单元;

b)每个一级测算单元按照优势树种组林分类型划分成M个二级测算单元;

8

GB/TXXXXX—XXXX

c)每个二级测算单元按照林龄组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5个三级测算

单元;

d)再结合不同立地条件的对比观测,最终确定多个相对独立的、均质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测算单元,最后汇总得出结果。

8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方法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评估分为物质量评估和价值量评估,见表2和表3。

9

GB/TXXXXX—XXXX

表2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

服务功能指标

计算公式和参数说明

类别类别类别

GA(XX)*F

固土21

-1-2-1-2-1

固土式中:G固土为评估林分年固土量,单位:t·a;X1为实测林分保护修复后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hm·a;X2为保护修复前(对照区)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hm·a;

A为林分面积,单位:hm2;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下同)。

G氮AN(X2X1)F

减少氮

-1-2-1

式中:G氮为评估林分固持土壤而减少的氮流失量,单位:t·a;X1为实测林分保护修复后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hm·a;X2为保护修复前(对照

流失

保育区)土壤侵蚀模数,单位:t·hm-2·a-1;N为实测林分中土壤含氮量,单位:%;A为林分面积,单位:hm2。

土壤减少磷G磷AP(XX)*F

支21

-1

保肥流失式中:G磷为评估林分固持土壤而减少的磷流失量,单位:t·a;P为实测林分中土壤含磷量,单位:%。

减少钾GAK(XX)*F

持钾21

-1

流失式中:G钾为评估林分固持土壤而减少的钾流失量,单位:t·a;K为实测林分中土壤含钾量,单位:%。

减少有机GAM(XX)*F

服有机质21

-1

质流失式中:G有机质为评估林分固持土壤而减少的有机质流失量,单位:t·a;M为实测林分中土壤含有机质量,单位:%。

GA*N*B*F

务氮营养年

-1-2-12

氮固持式中:G氮为评估林分年氮固持量,单位:t·a;N营养为实测林木氮元素含量,单位:%;B年为实测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a;A为林分面积,单位:hm;

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下同)。

林木

养分G磷A*P*B*F

磷固持营养年

-1

固持式中:G磷为评估林分年磷固持量,单位:t·a;P营养为实测林木磷元素含量,单位:%。

GA*K*B*F

钾固持钾营养年

-1

式中:G钾为评估林分年钾固持量,单位:t·a;K营养为实测林木钾元素含量,单位:%。

G调10A(PEC)*F

调节涵养

3-1-1-1

调节水量式中:G调为评估林分年调节水量,单位:m·a;P为实测林外降水量,单位:mm·a;E为实测林分蒸散量,单位:mm·a;C为实测林分地表快速径流量,单位:

服务水源

mm·a-1;A为林分面积,单位:hm2;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下同)。

10

GB/TXXXXX—XXXX

表2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续)

服务功能指标

计算公式和参数说明

类别类别类别

涵养G净10A(PEC)*F

净化水质

3-1

水源式中:G净为评估林分年净化水质量,单位:m·a。

G碳G植被固碳G土壤固碳G植被固碳1.63R碳*A*B年*F

-1-1-1

式中:G碳为评估林分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单位:t·a;G植被固碳为评估林分年固碳量,单位:t·a;G土壤固碳为评估林分对应的土壤年固碳量,单位:t·a;

2-2-1

植被固碳R碳为二氧化碳中碳的含量,为27.27%;A为林分面积,单位:hm;B年为实测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a;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固碳

固碳GA*S*F

土壤固碳土壤

-1-2-12

释氧土壤固碳式中:G土壤固碳为评估林分对应的土壤年固碳量,单位:t·a;S土壤为单位面积实测林分土壤的固碳量,单位:t·hm·a;A为林分面积,单位:hm;F

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G1.19AB*F

氧气年

释氧

-1-2-12

调节式中:G氧气为评估林分年释氧量,单位:t·a;B年为实测林分净生产力,单位:t·hm·a;A为林分面积,单位:hm;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服务G5.2561015QAH*FL

负离子负离子

提供

-1-3

式中:G负离子为评估林分年提供负离子数,单位:个·a;Q负离子为实测林分负离子浓度,单位:个·cm;H为实测林分高度,单位:m;L为负离子寿命,单位:分钟;

负离子

A为林分面积,单位:hm2;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GQA*F/1000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吸收

净化-1-2-12

式中:G二氧化硫为评估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量,单位:t·a;Q二氧化硫为单位面积实测林分吸收二氧化硫量,单位:kg·hm·a;A为林分面积,单位:hm;

大气二氧化硫

吸收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下同)。

环境

GQA*F/1000

气体吸收氟化物氟化物

-1-2-1

污染物氟化物式中:G氟化物为评估林分年吸收氟化物量,单位:t·a;Q氟化物为单位面积实测林分吸收氟化物量,单位:kg·hm·a。

GQA*F/1000

吸收氮氧化物氮氧化物

-1-2-1

氮氧化物式中:G氮氧化物为评估林分年吸收氮氧化物量,单位:t·a;Q氮氧化物为单位面积实测林分年吸收氮氧化物量,单位:kg·hm·a。

11

GB/TXXXXX—XXXX

表2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物质量评估公式及参数设置(续)

服务功能指标

计算公式和参数说明

类别类别类别

GTSPQTSPA*F/1000

-1-2-12

滞纳TSP式中:GTSP为评估林分年潜在滞纳TSP量,单位:t·a;QTSP为实测林分单位面积年滞纳TSP量,单位:kg·hm·a;A为林分面积,单位:hm;F为森林生态系

统服务修正系数(下同)。

调净化

G10*QA*n*F*LAI

PM10PM10

大气滞尘滞纳PM10-1-2

式中:GPM10为评估林分年潜在滞纳PM10的量,单位:kg·a;QPM10为实测林分单位叶面积滞纳PM10的量,单位:g·m;n为年洗脱次数;LAI为叶面积指数(下同)。

节环境

G10*QA*n*F*LAI

PM2.5PM2.5

滞纳PM2.5

-1-2

式中:GPM2.5为评估林分年潜在滞纳PM2.5的量,单位:kg·a;QPM2.5为实测林分单位叶面积滞纳PM2.5的量,单位:g·m。

GAYYF

务防风固沙防风固沙21

森林防风

-1-2-1-2-1

防护固沙式中:G防风固沙为评估林分防风固沙量,单位:t·a;Y1为保护修复后的风蚀模数,单位:t·hm·a;Y2为保护修复前的风蚀模数,单位:t·hm·a;A防风固沙为防风

固沙林面积,单位:hm2;F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

森林生BBEFV

森林生态系FESCCe

BB

态系统oo

统服务

服务修式中:FES-CC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修正系数;Be为评估林分的生物量,单位:kg·m-3;Bo为实测林分的生物量,单位:kg·m-3;BEF为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因子;V为评估

修正系数

正系数林分的蓄积量,单位:m3。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