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1页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2页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3页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4页
天津市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总体设计要求!!!!!!!!!!!!!!!!!!!4

3.1一般规定!!!!!!!!!!!!!!!!!!4

3.2监测内容!!!!!!!!!!!!!!!!!!4

3.3系统功能设计要求!!!!!!!!!!!!!!6

4传感器子系统设计要求!!!!!!!!!!!!!!!7

4.1一般规定!!!!!!!!!!!!!!!!!!7

4.2传感器选型要求!!!!!!!!!!!!!!!8

4.3传感器布点要求!!!!!!!!!!!!!!!8

4.4传感器性能要求!!!!!!!!!!!!!!11

5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要求!!!!!!!!!!15

5.1一般规定!!!!!!!!!!!!!!!!!15

5.2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要求!!!!!!!!!15

5.3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要求!!!!!!!!!16

5.4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17

5.5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设备性能要求!!!!!!!17

5.6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设备性能要求!!!!!!!18

6桥梁结构安全评价子系统设计要求!!!!!!!!!21

6.1一般规定!!!!!!!!!!!!!!!!!21

6.2结构安全预警模块设计要求!!!!!!!!!21

6.3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模块设计要求!!!!!!22

6.4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计要求!!!!!!!!!23

7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要求!!!!!!!!!!!!!24

8系统验收!!!!!!!!!!!!!!!!!!!!25

9系统维护!!!!!!!!!!!!!!!!!!!!26

本规程用词说明!!!!!!!!!!!!!!!!!!!27

引用标准名录!!!!!!!!!!!!!!!!!!!!28

附:条文说明!!!!!!!!!!!!!!!!!!!!31

Contents

1GeneralPrinciples!!!!!!!!!!!!!!!!!1

2Terminology!!!!!!!!!!!!!!!!!!!!2

3Designingof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SystemforBridges

!!!!!!!!!!!!!!!!!!!!!!!!!4

3.1GeneralRegulations!!!!!!!!!!!!!!4

3.2Scopeof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System!!!!4

3.3ComponentsofSHM!!!!!!!!!!!!!6

4SensorySystem!!!!!!!!!!!!!!!!!!7

4.1GeneralRegulations!!!!!!!!!!!!!!7

4.2RulesforChoosingSensors!!!!!!!!!!!8

4.3RulesforDeploymentofSensor!!!!!!!!!8

4.4SpecificationsofSensors!!!!!!!!!!!11

5DataacquisitionandTransmissionSystem!!!!!!!15

5.1GeneralRegulations!!!!!!!!!!!!!15

5.2Designingofhardwaresfordataacquisitionsystem!15

5.3Designingofsoftwaresfordataacquisitionsystem!16

5.4Designingofdatatransmissionsystem!!!!!!17

5.5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hardwarefordata

acquisitionsystem!!!!!!!!!!!!!!17

5.6Performancerequirementsofhardwarefordata

transmissionsystem!!!!!!!!!!!!!18

6Structuralhealthevaluationsystems!!!!!!!!!!21

6.1GeneralRegulations!!!!!!!!!!!!!21

6.2Early-warningModularforBridges!!!!!!!21

6.3DamageDetectionofBridges!!!!!!!!!!22

6.4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Bridges!!!!!!23

7Structuralhealthdatamanagementsystems!!!!!!!24

8InspectionofSystems!!!!!!!!!!!!!!!25

9Maintenanceofsystems!!!!!!!!!!!!!!!26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7

NormativeStandards!!!!!!!!!!!!!!!!!28

ExplanationofProvision!!!!!!!!!!!!!!!!31

1总则

1.0.1为提高天津市桥梁养护管理水平,保障桥梁的服役安全,

特制订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既有和新建的各种市政公路桥梁结

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

1.0.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与桥梁管理系统相兼容。

1.0.4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与桥梁施工监

控、成桥荷载试验等的关联性。

1.0.5按桥梁的建设规模、重要性、服役环境及其服役期内性能

退化情况,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1.0.5

规定。

表1.0.5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等级划分

等级桥型监测系统的性能

监测内容全;系统硬软件功能强大,可扩

特大跨度桥梁(主跨>150m)、复

一级展性强,系统自动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程

杂结构桥梁、重要桥梁

度高;实时在线和远程监测。

大跨度桥梁(40m≤主跨≤监测内容较全;系统定期监测(每次连续

二级150m)、较复杂结构桥梁、较重要监测多天);自动化程度较高;数据管理

桥梁系统网络化运行。

注:(1)复杂结构桥梁指斜拉桥、悬索桥、拱桥以及组合结构等桥梁,较复杂桥梁

结构指连续梁桥、刚构桥等桥梁;

(2)重要桥梁指桥梁所在位置极为重要,该桥具有重要的政治或经济意义。

1.0.6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施,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颁发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Bridge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

(BSHM)

指通过对桥梁结构的整体行为和实时环境响应进行监测,对

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进行诊断,对桥梁的服役情况、可靠性、耐

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智能评估,为桥梁的维修、养护与管理决策

提供依据和指导。

2.0.2有限元模型修正FiniteElementUpdating

指依据相关测试结果,利用有效手段修正结构有限元模型中

的参数,使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尽可能地反映结构的真实状态。

2.0.3传感器Sensor

指将特定的被测量信息(包括环境变化、结构应变、结构变

形、结构振动等)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

或装置。

2.0.4光纤光栅传感器FiberBraggGratingSensor

是将光纤光栅作为敏感元件的一类光纤传感器,它通过外场

作用下光栅中心波长的变化来获取外界信息,具有传感探头结构

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好和便于组成传感网络等优点。

2.0.5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

和测距。

2.0.6模/数转换Analog/Digital,A/D

将模拟信号(电压或电流)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数

值流。

2.0.7增益Gain

指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时对信号进行放大。

2.0.8数据压缩DataCompression

指以最少的数码表示信源所发的信号,减少容纳给定信息集

合或数据采样集合的信号空间。

2.0.9总线Bus

指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将信息以一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

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

2.0.10雨流计数法Rain-flowCountingMethod

也叫塔顶统计法,是根据所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过程进行

计数,统计载荷波形中的循环和半循环。

2.0.11数据融合DataFusion

数据融合是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完成对

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关联、相关、估计及组合等

的处理。

2.0.12实时动态差分法RealTimeKinematic,RTK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

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3总体设计要求

3.1一般规定

3.1.1系统的设计必须做到安全可靠,包括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

3.1.2应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远程信息传输技术,以保障系

统的实时性。

3.1.3应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先进的网络平台、先进的开发技

术,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1.4系统应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系统软件应操作简便。

3.1.5系统应能比较容易地利用标准化开发工具加以扩展和升级。

3.1.6系统应便于养护、管理部门进行维护。

3.1.7应在各个环节提供安全措施,防止非法侵入。

3.2监测内容

3.2.1桥梁监测内容包括作用监测和结构响应监测。

3.2.2梁式桥监测内容应符合表3.2.2规定。

表3.2.2梁式桥监测内容

必选项车辆荷载、温度

作用监测

可选项地震作用

必选项应力、挠度、桥梁振动、桥墩沉降、伸缩缝变位

结构响应监测

可选项桥梁几何线形、支座反力

3.2.3拱式桥监测内容应符合表3.2.3规定。

表3.2.3拱式桥监测内容

必选项车辆荷载、温度

作用监测

可选项地震作用、风荷载、视频

吊杆索力、系杆索力、主梁挠度、主拱振动、应力、拱

必选项

结构响应监测脚变位、伸缩缝变位

可选项桥梁几何线形、支座反力

3.2.4斜拉桥监测内容应符合表3.2.4规定。

表3.2.4斜拉桥监测内容

必选项车辆荷载、风荷载、温度

作用监测

可选项地震作用、湿度、视频

桥塔及主梁各控制部位应力、桥塔空间变位、桥塔振

必选项

结构响应监测动、斜拉索索力、主梁挠度、主梁振动、伸缩缝变位

可选项桥梁几何线形、支座反力

3.2.5悬索桥监测内容应符合表3.2.5规定。

表3.2.5悬索桥监测内容

必选项车辆荷载、风荷载、温度

作用监测

可选项地震作用、湿度、视频

应力、桥塔位移、桥塔振动、主缆索力、主缆空间位

必选项置、吊杆索力、主梁挠度、桥梁振动、锚碇的变位、锚

结构响应监测

碇压力、伸缩缝变位

可选项桥梁几何线形、支座反力

3.2.6其它复杂结构桥监测内容

其它复杂结构桥根据桥梁结构受力特点和需要,进行健康监

测系统专项设计,确定监测内容。

3.3系统功能设计要求

3.3.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划分为4个子系统,系统功能应

符合表3.3.1规定。

表3.3.1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构成,将被测的不同形式的物

传感器子系统

理量转变成便于记录及再处理的电压、电流或光等信号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负责信号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控制

包括结构安全预警模块、结构状态与损伤识别模块、结构

综合评估模块,主要负责对桥梁危险状态进行预警、对桥

结构安全评价子系统

梁状态参数和损伤状况进行识别、对桥梁综合性能进行

评估,给出养护建议

各子系统数据的支撑系统,完成数据的归档、查询、存储、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维护和打印输出等工作

4传感器子系统设计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传感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使传感器在使用寿命内稳定可靠运行;

2应选用耐久性好和抗干扰性强的传感器;

3应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的传感器;

4传感器应便于维护和更换;

5在满足监测要求的情况下,应选择造价低、易安装的传感器。

4.1.2传感器布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传感器的布置应体现优化原则,利用尽可能少的传感器

获取全面、精确的作用和结构参数信息;

2根据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对其监测项目及监测部位进

行分析和优化确定,测量的参数应与模型分析的结果建立起对应

关系;

3对结构构件进行重要性、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将该分析

结果作为传感器布置的参考指标;

4对特殊、重要部位进行重点监测以分析、计算和评估重要

构件的工作状态,并预测其他构件的内力分布和变化;

5传感器数量和设备能力等应具有适度冗余,以确保系统

的可靠性,并满足系统未来改进、扩充和系统升级;

6传感器的布设工艺与平台结构的其他施工工艺紧密配

合,不出现矛盾,并兼顾相互的补充与加强;

7传感器的布设工艺不能损伤结构。

4.2传感器选型要求

4.2.1按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内容,应选用相应类型

的传感器,选择的传感器类型应符合表4.2.1规定。

表4.2.1传感器选择类型

监测类别监测内容传感器类型

风荷载机械式风速仪和超声风速仪

温度温度传感器

作用湿度湿度传感器

车辆荷载动态称重仪、视频摄像头

地震加速度传感器

应力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振弦式应变传感器等

加速度传感器(A)、锚索计、磁通量传感器、光纤光栅

索力

智能拉索

挠度全球定位系统、倾角仪

桥塔空间变位全球定位系统、倾角仪

结构响应

桥梁振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B)

桥梁几何线形静力水准仪、位移计、倾角仪、GPS、自动全站仪

支座反力应变传感器、支座反力计

伸缩缝变位位移计

4.3传感器布点要求

4.3.1梁桥各监测内容布点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梁桥布点要求

监测内容布点要求

温度主跨跨中、1/4和3/4跨

湿度主跨跨中

应力主跨跨中、1/4和3/4跨、边跨跨中及支点(对于刚构桥为墩梁固结处)

桥梁振动主跨跨中、1/4和3/4跨、边跨跨中及支点(对于刚构桥为墩梁固结处)

挠度主跨跨中、主跨1/4和3/4跨,边跨跨中

车辆荷载与主桥相连的引桥桥头,行车道

地震桥墩承台

伸缩缝缝宽伸缩缝

4.3.2拱桥各监测内容布点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拱桥布点要求

监测内容布点要求

风速主拱跨中

温度主跨跨中、主拱跨中

湿度主跨跨中、主拱跨中

车辆荷载与主桥相连的引桥桥头,行车道

地震拱脚

应力主跨跨中、1/4和3/4跨、主拱跨中、拱脚

索力吊杆

桥梁振动主跨跨中、1/4和3/4跨

空间变位主跨跨中、主拱跨中、拱脚

挠度主跨跨中、主跨1/4和3/4跨、拱顶

支座反力拱座

伸缩缝缝宽伸缩缝

4.3.3斜拉桥各监测内容按表4.3.3的规定确定。

表4.3.3斜拉桥布点要求

监测内容布点要求

风速仪主跨跨中、索塔

温度主跨跨中、索塔

湿度主跨跨中、索塔

车辆荷载与主桥相连的引桥桥头,行车道

地震桥墩承台

应力主跨跨中、1/4和3/4跨、边跨跨中、索塔

索力斜拉索

桥梁振动主跨跨中、1/4、3/4跨,边跨跨中、索塔

空间变位主跨跨中、索塔

挠度主跨跨中、主跨1/4和3/4跨、边跨跨中

支座反力桥墩

伸缩缝缝宽伸缩缝

4.3.4悬索桥各监测内容布点按表4.3.4的规定确定。

表4.3.4悬索桥布点要求

监测内容布点要求

风速主跨跨中、索塔

温度主跨跨中、索塔

湿度主跨跨中、索塔

车辆荷载与主桥相连的引桥桥头,上下行车道

地震桥墩承台、索塔

应力主跨跨中、1/4和3/4跨、边跨跨中、索塔

索力主缆、吊杆

桥梁振动主跨跨中、1/4、3/4跨,边跨跨中、索塔

结构空间变位主跨跨中、索塔

结构挠度主跨跨中、主跨1/4和3/4跨,边跨跨中

锚碇压力锚碇

伸缩缝缝宽伸缩缝

01

4.3.5满足设计和管理单位的其它监测内容及布点要求。

4.4传感器性能要求

4.4.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常用传感器性能应符合表4.4.1

规定。

表4.4.1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传感器名称技术指标备注

1)风速测量范围:(0~60)m/s

2)风速分辨率:0.01m/s

3)风速测量精度:±1%

4)风向方位角测量范围:0°~360°

采用超声和机械式

超声风速仪5)风向分辨率:0.1°

风速仪相配合工作

6)风向测量精度:≤±1°

7)采样频率:≥10Hz

8)工作温度:(-30~65)℃

9)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风速测量范围:(0~60)m/s

2)风速测量精度:<±0.3m/s

3)风向方位角测量范围:0°~360°

机械式风速仪4)风向测量精度:<±3°

5)采样频率:≥20Hz

6)工作温度:(-30~65)℃

7)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行车速度范围:(10~200)km/h

2)测速精度:≤±1.5%

3)分离车辆准确可靠:≥98%

4)称重范围:≥300kN/轴

5)交通量计数精度:≤±1%

动态称重仪

6)轴距误差:≤±1%

7)测重精度:±5%

8)可分类车型:交通部颁布的标准车型

9)工作温度:(-30~85)℃

10)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1

续表4.4.1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传感器名称技术指标备注

1)测量方向(轴数):3

2)测量范围:±2g

3)带宽:(0~500)Hz

4)分辨率:<1.0μg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地震、桥梁振动

5)灵敏度:≥1500mv/g

(A)和撞击监测

6)横向灵敏度比:<1%

7)抗冲击极限:>250g

8)工作温度:(-30~65)℃

9)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测量方向(轴数):1

2)测量范围:±5g

3)灵敏度:≥1000mv/g

加速度传感器4)分辨率:<1.0μg

索力监测

(B)5)频响范围:(0~80)Hz

6)噪声:<10μV

7)工作温度:(-30~65)℃

8)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测量范围:±1500με

2)分辨率:1με

3)采样率:≥10Hz

应变传感器

4)工作温度:(-30~85)℃

5)测量精度:±3με

6)使用寿命:≥15年

1)静态基线精度:

水平:3mm+0.5ppm

竖向:5mm+1ppm

2)RTK精度:

全球定位系统

水平:10mm+1.5ppm

(GPS)

高程:15mm+1.5ppm(实时)

3)采样频率:≥20Hz

4)工作温度:(-30~60)℃

5)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21

续表4.4.1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传感器名称技术指标备注

1)测量范围:(10~1000)mm

2)精度:0.1mm

位移传感器3)分辨率:0.01mm

4)工作温度:(-30~65)℃

5)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测量范围:0~100%RH

2)精度:±1.5%

湿度计3)稳定性:小于1%RH/年

4)工作温度:(-30~85)℃

5)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测量范围:(-30~85)℃

2)精度:±0.5℃

温度计

3)工作温度:(-30~85)℃

4)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量程:±14.5°

2)灵敏轴非对准性:<0.15°

3)零点偏差:<0.15°

4)非线性:<0.005°

5)带宽-3dB,(典型值):30Hz

6)满量程输出:±5.00volts±0.5%

倾角仪7)灵敏度非对准性:<100ppm/℃

8)零点温度系数:0.003°/℃

9)分辨率:<0.00005°

10)重复性:<0.003°

11)噪声:<0.0002°rms

12)工作温度:(-30~65)℃

13)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量程:≥±10mm

2)精度:±0.3mm

静力水准仪

3)工作温度:(-30~65)℃

4)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测量范围:0~斜拉索屈服应力

2)接线长度:≤200m

3)系统误差:≤2%FS

磁通量传感器4)供电电源:AC(100~240)V

5)激励电压:(100~500)V

6)工作温度:(-30~65)℃

7)使用寿命:≥15年

31

续表4.4.1常用传感器的性能要求

传感器名称技术指标备注

1)角度测量精度:≤1″

2)测距精度:1mm+2ppm

3)测程(平均大气条件):2.5km(单棱镜)/

3.5km(三棱镜);

4)单次测量时间:≤3.5s

自动全站仪

5)望远镜放大倍率:30×

6)ATR功能:1000m(单棱镜)/600m(360°棱

镜)

7)工作温度:(-30~65)℃

8)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测量范围:(500~64000)kN

2)分辨力:≤0.1%FS

3)非直线度:≤1.5%FS

支座反力计

4)综合误差:≤2.0%FS

5)工作温度:(-20~65)℃

6)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精度等级:3%

2)适用量程(0.2Fnom~Fnom)

3)安装位置不变时:0.5%

4)安装位置改变时:1.5%

5)重复性误差(0.2Fnom~Fnom):0.3%

6)线性度误差:0.3%

7)温度对灵敏度影响/10℃:0.25%(补偿后

0.05%)

8)温度对零点输出影响/10℃:0.2%

锚索计9)偏心影响/5mm:0.4%

10)蠕变/30min:0.1%

11)零点漂移/lyear:0.2%

12)储藏温度:(-40~70)℃

13)最大工作荷载:120%

14)极限安全过载:150%

15)破坏荷载:250%

16)允许应力振幅:70%

17)工作温度:(-30~65)℃

18)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41

5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一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无人值守条件下能够连续运行;

2在特殊状态下进行特殊采集或人工干预采集;

3数据采集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数据自动处理和缓存管理

功能;

4系统具有实时自诊断功能;

5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

6满足长期稳定工作的要求。

5.1.2二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系统集成后可连续运行;

2可在特殊状态下进行特殊采集或人工干预采集;

3数据采集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数据自动处理和缓存管理

功能;

4系统具有实时自诊断功能;

5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采集。

5.2数据采集系统硬件设计要求

5.2.1根据传感器种类、数量、信号特征、信号采样频率、I/O数

据吞吐量及对信号的预处理等要求,决定数据采集硬件系统的基

本方式和具体硬件设备的选择;

5.2.2应遵循标准协议和标准接口,便于数据传输和存储;

5.2.3应具有较高的精度,宜配置信号增益、滤波等硬件设备;

5.2.4应具备实时采集、自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

51

理、自动传输功能,应保证现场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实时性、可

用性;

5.2.5应满足室外工作需求,具有便携、防雨、防雷和防尘等功能;

5.2.6应易于更换,且更换不影响采集软件的使用,应增大所有

功耗器件的冗余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5.3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5.3.1一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要求:

1应能够定时启动传感器设备监测运行;

2应能够与现场监控中心工作站进行通信与数据交换;

3能够进行时钟校验;

4可对监测传感器与二次仪表启动电源的控制;

5可对可调的二次仪表增益的控制;

6可按不同的监测操作和不同的监测内容、采样次序、采样

频率,完成对传感器输出的采样与模数转换;

7接收工作站对监测操作参数的修改,调整监测运行的时

间和监测采样次序、采样频率与监测模拟量转换参数;

8对配置专用测控软件的传感器设备,提供软件运行的平

台,并编制相应的通信协议与接口;

9监测数据非正常状况的识别、剔除与事件发生率的记录;

10完成与监测数据输出内容相应的监测数据初步整理;

11监测数据本地数据库应能根据应用的要求,可调整有限

期的存储、备份及管理;

12可对传感器设备输出物理量与运行状况的检测、识别;

13能够实现工作站电源故障的报警;

14接受分系统工作站的查询指令,调用本地数据库;

15接受工作站传送的监测参数调整的指令,进行相关的监

61

测过程或监测数据处理参数的调整,并记录、备份相关的调整

指令;

16本地数据库的维护。

5.3.2二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具

体功能要求需满足5.3.1第1~12条。

5.4数据传输系统设计要求

5.4.1现场传输子系统宜采用数字信号传输方式,并保证传输

线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更换性。

5.4.2一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进行远程传输子系统设计。

5.5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设备性能要求

5.5.1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设备性能符合表5.5.1规定。

表5.5.1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设备性能要求

序号设备名称性能参数

1)通道数:≥4

2)波长范围:≥40nm

3)分辨率:0.2pm

4)重复性:2pm

光纤光栅

15)动态范围:25dB

解调仪

6)光纤接头:FC/APC

7)外部数据接口:RJ45、USB

8)工作温度:(-30~65)℃

9)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71

续表5.5.1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设备性能要求

序号设备名称性能参数

1)A/D分辨率:≥16位

2)数据传输特点:各通道同步、独立采样、无道间干扰

3)信号输入范围:±10V、±5V、(0~5)V、(0~10)V(程控)

4)每通采样速率:≥200Hz(程控)

2数据采集仪

5)触发方式:程序触发

6)通信方式:RS232、RJ45、USB

7)工作温度:(-30~60)℃

8)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采样率:程控可选62.5,125,250,500SPS

2)动态范围:90dB

3)转换精度:16位

4)高通滤波:0.01Hz

5)低通滤波:数字FIR滤波器,-3dB点在采样率的41%,截

止频率为采样50%

6)前置放大:1×,10×

7)满量程:±2.5V

8)触发方式:带通阈值触发,STA/LTA触发,外触发

3强震记录仪9)记录介质:非易失的COMS,SRAM.4Mb

10)记录能力:每Mb记录10min,250sps,3通道数据

11)事件预存储:(0~40)s,250sps,3通道

12)后事件存储:1~65000个A/D计数

13)回放装置:RS232连接现场回放或MODEM遥控

14)时间系统:系统时钟和后备时钟,GPS同步到UTC

15)时钟稳定度:≤0.05ppm

16)同步精度:1ms

17)工作温度:(-30~65)℃

18)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5.6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设备性能要求

5.6.1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设备性能符合表5.6.1规定。

81

表5.6.1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设备性能要求

序号设备名称性能参数

1)光接口类型:FC/APC

2)工作波长:1310nm或1550nm

3)带宽:±20nm

4)附件损耗:≤0.10dB

5)均匀性:≤0.6dB

1光纤耦合器

6)偏振平坦度:≤0.1dB

7)方向性:≥55dB

8)工作温度:(-40~65)℃

9)封装形式:标准机架盒

10)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传输性能超过TIA/EIA-568B.2-1六类标准

2)阻抗:100ohms±15",(1~600)MHz

3)传输延迟:536ns/100mmax.@250MHz

4)延迟偏移:45nsmax

5)导体电阻:66.58ohmsmax/km

6)电容:5.6NFmax/100m

7)直流电阻:≤7.55Ω

8)耐压:300voltsACorDC

9)弯曲半径:1英寸(4倍电缆直径)

10)额定速率:70nom%

11)UL/NEC等级:CMR

2网线

12)认证:获ULlistedfileno.E154336

13)工作环境温度:(-20~60)℃

14)储运环境温度:(-20~80)℃

15)导线:—23AWGsolidbarecopper

16)绝缘体:单体042in/整体20in

17)外皮:FRPVC

18)重量:261bs/mft

19)适合EIA/TIA568A/B通用线序

20)支持语音、数据及大多数媒体高速传播

21)支持10BaseT/100BaseTx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

622MbpsATM、令牌环等多种网络类型

91

续表5.6.1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设备性能要求

序号设备名称性能参数

1)损耗:1300/1.0dB/km,1500/0.7dB/km

2)传输距离:≥2km

3通信光缆3)网络速率:10Gps

4)工作温度:(-40~65)℃

5)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1)20℃线芯直流电阻(≤Ω/km):45

2)电缆固有衰减(800Hz)(≤dB/km):1.10

3)+20℃绝缘电阻(≥MΩkm):3000

4)1min工频交流电压试验:1500V不击穿(50Hz)

5)远端串音衰减(≥dB/500):70(800Hz)

4通信电缆6)电感(≤μH/km):800(800Hz)

7)电缆工作电容(≤μF/km):0.06(800Hz)

8)工作对直流电阻差(≤%环阻):2

9)单根垂直燃烧试验:MT386

10)工作温度:(-40~65)℃

11)使用寿命:符合现行国家/行业设备标准

02

6桥梁结构安全评价子系统设计要求

6.1一般规定

6.1.1根据监测数据,通过该系统应能进行结构状态与损伤识

别,并综合识别的结果以及日常检测结果对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

状况进行预警评估。

6.1.2应能对监测及识别的结果进行趋势对比、分析与预测。

6.1.3应对结构各类监测参数建立明确的预警指标,并对其监

测结果进行分级预警。

6.1.4应能够综合各种监测数据、检测信息、内力状态信息对结

构进行综合评估。

6.2结构安全预警模块设计要求

6.2.1结构安全预警模块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桥梁处于危险状态信息库所涵盖的危险状态时及时预

警,不允许出现漏报;

2在桥梁处于危险状态信息库所涵盖的危险状态时需立即

做出报警,报警必须及时;

3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保证安全预警的误报率不高于2%;

4系统能够通过亮灯、响铃、给管理人员发短信等多种方式

进行报警。

6.2.2结构安全预警模块的主要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给出桥梁的主要危险状态描述,建立危险状态信息库;

2能够对桥梁的主要危险状态进行识别,并按3个级别进

行预警;

3根据不同的危险状态和预警级别给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12

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桥梁管理部门。

6.3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模块设计要求

6.3.1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模块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损伤识别的误报率低;

2应采用高速率的状态识别算法来分析结构状态,在最短

时间内获取相应信息;

3能够根据历史识别经验对自身进行模型修正,进而对状

态识别和损伤识别算法进行拓展和升级,提高自身性能。

6.3.2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模块的主要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建立桥梁结构初始状态和运营期当前状态样本集;

2能够判断桥梁结构是否发生损伤,并能初步判断损伤位

置和损伤程度;

3所用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应具有良好的抗噪能力;

4采用开放式的桥梁结构损伤自动识别系统。

6.3.3结构状态及损伤识别模块设计流程

结构状态识别和损伤识别的流程如图6.3.3所示。第一,建

立结构初始健康状态样本集;第二,利用监测系统建立运营期结

构状态样本集;第三,将上述两类样本集的数据作为损伤识别算

法的输入,经计算分析得到结构构件的损伤情况。

图6.3.3结构状态识别及损伤识别流程图

22

6.4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计要求

6.4.1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桥梁结构综合评估应综合利用人工巡检信息和在线监测

数据;

2所采用的综合评估技术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评估方法的确定应满足《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

-2004)等规范的规定;

4桥梁评估报告内容应全面,格式应规范。

6.4.2结构综合评估模块的主要功能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能够对监测及识别的结果进行历史趋势对比、分析与预测;

2能够结合人工巡检信息和自动采集数据对桥梁的整体工

作状态进行评估;

3要求在线生成在线快速评估报告;

4能够定期生成离线综合评估报告;

5评估结果应明确、直观,面向多级桥梁管理人员;

6应根据评估结果给出相应的维护管养建议。

6.4.3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计流程

结构综合评估模块设计流程见如图6.4.3所示。该模块除

应包括对结构进行安全性、适用性以及耐久性三个方面的评估和

利用,并要求包括对人工巡检结果的评估过程,从而实现对自动

监测信息和人工巡检信息的综合利用。

图6.4.3综合评估子系统设计流程图

32

7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要求

7.0.1要求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全过程的信息,包括所有的硬件、软件以及监测和分析结

果等。

7.0.2数据管理子系统的设计应包括数据库结构设计和数据库

功能设计。

7.0.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库应包括静态数据库和动

态数据库。

1静态数据库:应包括桥梁设计与施工信息子库、日常养护

检测数据子库、系统软硬件信息子库;

2动态数据库:应包括桥梁监测数据子库、桥梁分析结果子

库等。

7.0.4系统中各个数据库结构设计应遵循数据库设计的一般

原则。

7.0.5应采用统一数据标准格式和统一数据接口,以满足其它

信息系统应用的需求,同时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7.0.6数据库应具有网络防护功能,防止恶意攻击和病毒破坏,

并根据用户级别设定相应权限。

7.0.7数据管理子系统软件应具备部分数据转出、备份与恢复

功能。

42

8系统验收

8.0.1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成正常运营1至2个月后,由

相关部门组织系统验收。

8.0.2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验收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子系

统和整体性能指标验收。

8.0.3传感器子系统验收内容应达到以下要求:

1应保证表面式传感器的成活率为100%,埋入式传感器

的成活率不低于95%;

2传感器采集数据精度应满足桥梁安全评价与预警的需求;

3传感器的安装和走线应不造成对桥梁的破坏,不影响桥

梁的外观;

4传感器布设应具有较好的防锈蚀、防老化和防人为破坏

功能,并做好防雷、防盗等安全措施。

8.0.4系统整体性能要求如下。

1监测数据必须有效传输至桥梁管理部门监控中心,统一

维护管理;

2监测数据显示刷新周期:≤10s;

3信息传输误码率:≤10-3;

4系统应保证24h连续工作,MTBF≥50000h;

5系统主服务器、采集服务器之间的时钟差:<0.1s;

6整个系统应具有独立的24h电源供给和可靠的防雷设计;

7应满足实时监测、定期程控监测、特殊环境状况下的应急

监测;

8应满足人工控制启动的系统监测;

9对于一般故障,系统应具有自动恢复启动功能;

10必须提供系统完整的帮助文档和操作手册;

11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其它要求。

52

9系统维护

9.0.1桥梁管理部门应安排专职人员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管理。

9.0.2专职管理人员应掌握系统的硬件性能和技术参数,熟练

操作系统各类软件,能独立处理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

9.0.3系统建成后,由相关部门负责建立相应的系统维护制度,

并编制完成工作手册。

62

本规程用词说明

对执行规范条文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72

引用标准名录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4《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5《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

1999;

6《斜拉桥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技术条件》GB/T

18365-2001;

7《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GB/T19826-2005;

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1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4《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15《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1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1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8《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

1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20《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JTG/TD65-01-2007;

2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