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认识人民币》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认识人民币》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认识人民币》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认识人民币》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精品教案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认识人民币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民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认识人民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课时虽然很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量与计量”知识,其数学思维经验的积累将为今后继续学习“量与计量”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以小数形式呈现的物品价格的认识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两部分:例1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例2教学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例3教学认识5元及5元以上的人民币,例4教学人民币的兑换,例5教学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例6教学人民币使用过程中简单的加、减运算,例7教学简单的解决问题。本单元教科书的安排比较突出以“元”为主线,让学生在重点认识元币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同时开展以“元”为单位的购物活动及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深切体会“元”是人民币的常用基本单位。同时,要注意的是,计算的数据只限于20以内,涉及复名数的计算不需要进位、退位。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具,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时不能空空无物,需要依托具体实物来开展。教学时应选用模拟人民币来开展。2.认识人民币不能脱离实际的生活情境,一年级学生需要在活动体验中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设计必要的学习活动。例如,例1是让学生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并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作铺垫。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认识并归纳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了解例1中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落到实处;又如,可以通过兑换活动来教学例2中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进而学会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②知识与技能: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换算。③思维与表达: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2.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3.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情境呈现,引入人民币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手上的这只小老鼠要多少钱?生:28元。生:13元。……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买菜要用到钱。生:乘车需要钱。生:交学费要用钱。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学生活动:数存钱罐里的钱、清点零钱等。活动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环节二:分类探究,认识小面值人民币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硬币和纸币。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师: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2.分类活动,初步观察。师:你能将学具袋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吗?3.结合分类,认识人民币。师:谁来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类的?(1)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师:像这样分为三类,单位是“元”的为一类,单位是“角”的为一类,单位是“分”的为一类。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2)按纸币与硬币分类。师:有些同学按人民币的材质分为纸制的和金属的两类,这种纸制的人民币我们称为“纸币”,这种金属的人民币称为“硬币”。师:“纸币”有哪些?“硬币”有哪些?4.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师:我这里有1枚1元硬币,如果把它换成单位是“角”的钱,可以换10个1角。也就是1元=10角。(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师:如果我想用1元钱和你换,可以怎样换呢?请你从学具袋中拿模拟人民币出来摆一摆。师: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多少分呢?请你猜一猜。师:如果我想用1角钱和你换,可以怎样换呢?请你从学具袋中拿模拟人民币出来摆一摆。教师活动:1.学生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不难,但是辨认的方法和角度会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数和单位这两个关键信息进行辨认。2.教师积极引导加以改正。3.纸币有1元、5角和1角,硬币中单位是“元”的有1元,单位是“角”的有1角和5角,单位是“分”的有1分、2分和5分。4.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换钱活动中。学生活动:1.同桌之间相互认一认。2.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和同桌合作认一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3.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再集中交流。4.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再集中交流。活动意图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设计了两个换钱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展示多样策略、灵活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相关知识的认知。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熟悉人民币的各种面值。环节三:巩固练习,明确方法1.完成教科书P53“做一做”第1题。师: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科书P53“做一做”第2题。3.完成教科书P57“练习十二”第1~4题5.作业设计6.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元 角 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角=100分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审批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室校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兑换人民币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②知识与技能:认识大额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③思维与表达: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交流与反思: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2.教学重点:认识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最直接的兑换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3.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复习知识,引入新课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2.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学生口述答案。3.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习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板书课题:兑换人民币)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学生口述答案。2.引导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3.分别认识了面值是1元、1角、5角、1分、2分、5分的人民币。学生活动:1.学生进行答题,集体订正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交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明确:人民币上面的数值分别表示它们的面值。活动意图复习前面学过的人民币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通过寻找、观察来认识5元人民币,重点认识关键的信息和单位,辅以观察相应的图案和色彩,为后面认识人民币积累经验。环节二:探究新知1.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1)课件出示教科书P54例3。师: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2)认识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师: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再观察一下,5元纸币的颜色及图案是什么样子的?从学具袋中找到5元的人民币比较容易,观察纸币,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说出多种答案,只要合理即可。(3)认识面值是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师: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面值分别是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并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辨认的。2.人民币的兑换。(1)5元人民币和1元人民币的兑换。师:如果将1张5元的人民币换成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张?在桌上摆出来。(2)10元人民币和1元人民币的兑换。师:如果将1张10元的人民币换成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多少张?(3)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的兑换。师:把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换成面值是10元的人民币,分别可以怎样换?小组里换一换。师:一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教师活动: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积极引导加以改正。3.学生计算能力有限,兑换时,主要是针对币值之间的兑换,避免较复杂的计算。4.从学具袋中找到5元的人民币比较容易,观察纸币,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说出多种答案,只要合理即可。5.结合前面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学生可能会从数和单位、颜色及图案等方面来介绍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6.10里面有10个一,故学生会直接想到可以换10张。(教师板书)学生活动:1.同桌之间相互认一认。2.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和同桌合作认一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3.通过寻找、观察来认识5元人民币,重点认识关键的信息和单位,辅以观察相应的图案和色彩,为后面认识人民币积累经验。4.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再集中交流。5.100里面有2个50,100元可以换2张50元。(教师板书)活动意图通过寻找、观察来认识5元人民币,重点认识关键的信息和单位,辅以观察相应的图案和色彩,为后面认识人民币积累经验。有了认识5元人民币的经验,此处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认识交流,达到认识大面值人民币的目的。通过10元、5元人民币与1元人民币的兑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兑换中巩固认识10元、5元人民币。有了5元、10元人民币兑换经验的积累,而且20、50、100都可以分解成几个十,因此让学生独立完成,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环节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完成教科书P54“做一做”。(1)独立完成。(2)展示交流。2.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5题。学生在课桌上摆出应付的钱,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摆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完成后再集中交流。3.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6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方法。学生会想到先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独立算出给出的钱数有多少,然后判断能买到的是哪样物品。4.(1)讨论、交流,并用不同的方法摆出相应的钱数。(2)根据数的组成自主完成填空。(3)独立思考完成,全班集体纠正。5.作业设计6.板书设计兑换人民币一张5元可以换5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一张20元可以换2张10元一张50元可以换5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10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审批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室校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简单的计算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3课时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最常见的人民币单位。②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能运用简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③思维与表达:认识所学的各种面值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能利用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解决问题。3.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1.师:妈妈给了玲玲1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课件出示)师:1元等于多少角呢?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教师活动:1.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2.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需要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3.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学生活动:1.学生进行答题,集体订正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交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明确:人民币上面的数值分别表示它们的面值。3.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4.让学生到台上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活动意图复名数化为单名数,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以直观形式呈现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转化方法,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环节二:操作交流,探究复名数和单名数的换算1.复名数换单名数。(1)师:豆豆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的售价是1元2角,如果要把1元2角换成单位是“角”的零钱,怎么换?请你拿出学具袋,尝试摆一摆。师:谁来展示一下是怎么摆的?师:虽然换法不同,但你们都是将1元换成了多少角?师:1元换成10角,再加剩下的2角,一共是12角,所以1元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2)课件出示习题。2.单名数换复名数。师:现在我手上有18角,要换成单位是“元”的钱数,可以怎么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10角=1元,再加上8角,合起来是1元8角。(板书:18角=1元8角)师:大家知道怎么解答下面的习题吗?(课件出示习题)教师活动: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动态演示。3.此处应注重对过程的细致指导。4.从学具袋中找到5元的人民币比较容易,观察纸币,学生会从不同角度说出多种答案,只要合理即可。5.结合前面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学生可能会从数和单位、颜色及图案等方面来介绍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学生活动:1.同桌之间相互认一认。2.有了前面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直接得出结果,少数学生有困难,可以借助学具完成。3.学生会想到把10角换成1元,8角不换。4.学生可能会说用2张5角和2枚1角,也可能会说用1张5角和7枚1角,还可能会说用12枚1角,只要合起来总钱数是1元2角都可以。活动意图本环节借助课件直观演示换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换算的方法。环节三:关于元和角的简单计算课件出示教科书P55例6主题图。1.单名数加减。课件出示教科书P55例6(1)。师:先算一算,再拿出所需的钱,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想一想:16角=()元()角课件出示教科书P55例6(2)。师:要怎么计算?请大家试一试。2.复名数加减。3.小结方法。师: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单位相同的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的,先换成单位相同的再相加减。计算超过10角的,换算成几元几角。教师活动:1.教师板书:7角+9角=16角2.师小结:7角和9角的单位都是角,可以直接相加,16角超过10角,换算成几元几角付钱更方便。3.师小结:1元和8角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可先将1元换成10角,10角减8角等于2角。[板书:1元=10角 10-8=2(角)]4.小结方法。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单位相同的直接相加减,单位不同的,先换成单位相同的再相加减。计算超过10角的,换算成几元几角。学生活动: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再解答。2.学生会想到1元=10角,10角比8角多2角,所以贵2角。3.角与角不够减,借1元化成10角再减,也是为学习退位减法做好准备,这里要引导学生理解到位。活动意图借助直观学具,拿钱、换钱的操作,从直观到抽象理解算理和算法,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单位的换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单位相同的量才能直接相加减。帮助学生认识加减计算的本质。环节四:练习巩固,强化认知1.完成教科书P55“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完成教科书P55“做一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每一小题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3.完成教科书P58“练习十二”第6题。学生独立填一填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5.作业设计6.板书设计简单的计算1元2角=12角 18角=1元8角7角+9角=16角1元=10角 10-8=2(角)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审批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室校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时:4课时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②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尝试——调整”和“有序罗列”的策略解决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购买物品的实际问题。③思维与表达: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有策略和有序思考的优势。④交流与反思: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从事简单的购物活动。2.教学重点:解决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购买物品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会有策略和有序思考的优势。3.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复习旧知口算:1元5角=()14角=()元()角1元3角=()角16角=()元()角1.课件出示习题。师:买一束圆形的气球和一束心形的气球一共需要多少钱?2.揭示课题。师:今天这一节课继续学习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教师活动:1.要让学生充分弄清题意。2.相同单位的钱数才能相加减。3.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学生活动:1.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算出2元+8角=2元8角。活动意图复习简单的关于人民币的计算,进一步强化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概念,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环节二:探究问题,寻找策略1.理解题意。课件出示教科书P56例7。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师:“正好”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上“正好”二字)2.解决问题。师:你能选出售价之和正好是13元的两本杂志吗?请你写一写、连一连,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的。师:大家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选出了这两本杂志。可是玲玲是这样选的:(出示课件)师:玲玲选的杂志符合题目的要求吗?师: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出示课件)玲玲现在选的杂志符合题目的要求吗?(2)教学“有序罗列”策略。师:我们再来看看乐乐的方法。展示方法: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把所有的选择方法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13元。师: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可以怎样选?师:谁的方法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师:请你用这种方法按顺序试一试。师:先选出一本,用这一本分别与其他三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再选出一本,用这一本与剩余的两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最后把剩余的两本搭配起来。3.检验。师: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教师活动:1.学生说得不一定规范,只要意思是“所买的两种杂志价格总和为13元”即可。2.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3.学生都能一下子找到答案时,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教学。(1)教学“尝试——调整”策略。师小结:有时候,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题目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作“尝试——调整”。(板书:“尝试——调整”)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一一板书各种情况。5.师小结:先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全部有序地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符合要求的,符合要求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作“有序罗列”。(板书:“有序罗列”)学生活动:1.和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找到的。2.两本杂志要5+6=11(元),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这两本杂志共计5+7=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为6+8=14(元),超过13元,不符合要求。只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就正好是13元,或者把《画刊》换成《数学天地》也正好是13元。4.学生汇报后教师课件演示。5.只要学生能够有序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6.最后看看将两本书的价格加起来是否是13元。活动意图读懂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此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并抓住关键词,充分理解“正好”一词的含义,为后面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尝试——调整”策略时,并不急于让学生找到结果,而是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每次调整之前,先思考调整方向,养成先判断调整方向再动手调整的习惯。教学“罗列”的策略的重点是教学有序性,在这里,通过一个设问,“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可以怎样选”,让学生在无序和有序的对比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优越性。环节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1.完成教科书P56“做一做”。(1)运用“尝试——调整”的策略试做。师:请你任选两种商品,再按一定方向调整。学生尝试完成后指名汇报。(2)运用“有序罗列”的策略试做。师:先选定一种商品,再与其他商品进行有序试算。2.完成教科书P59“练习十二”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5.作业设计6.板书设计第一种:《数学天地》和《画刊》5+6=11(元)第二种:《数学天地》和《卡通世界》5+8=13(元)(√)第三种:《数学天地》和《连环画》5+7=12(元)》第四种:《画刊》和《卡通世界》6+8=14(元)第五种:《画刊》和《连环画》6+7=13(元)(√)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8+7=15(元)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审批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室校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练习课授课时间:课型:练习课课时:5课时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②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元、角、分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③思维与表达: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采取合作交流或独立完成等形式去解决问题。④交流与反思: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2.教学重点: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教学难点:解决稍复杂的逆向思考的问题。3.教学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一、基础练习(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0分=()角6角=()分80角=()元1元=()分70角=()元1元=()角5角4分=()分75角=()元()角9角=()分4元6角=()角43分=()角()分40角=()元(二)、在○里填上“>”|“<”或“=”。50分○5角4分○4角1元○9角3角○31分6元○6角6元8角○7元42分○4元1角1.课件出示习题。教师活动:1.要让学生充分弄清题意。2.第1~3题比较基础,学生完成问题不大;第4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把几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