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精品资料(高中)PAGEPAGE1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20·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C)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A)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解析〗〗第1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2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而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会导致水分流失,进而引起干旱、无植被区形成。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图中两块农田分布可确定河流自西向东经过两地。绿洲东部灌丛荒漠位于农田下游,农田大量引水,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A正确;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和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位于流经农田河流的上游,农田大量用水对此地的地下水影响不大,B、C错误;农田水对无植被区无影响,D错误。(2021·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4~6题。4.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5.沙丘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C)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6.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B)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第5题,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植被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第6题,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2021·福建省模拟)黄土沟谷特征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7~9题。7.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D)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8.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C)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9.淤地坝最适宜建在(C)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解析〗〗第7题,从材料信息“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千沟万壑,无众多的山地、平原和丘陵。第9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2021·湖北省黄冈市模拟)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谷坊修建可使(C)A.河流含沙量增加B.沟道下蚀作用增强C.下游山洪危害减轻D.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11.“柔性坝”建成后,谷坊坝内(C)①泥沙颗粒变细②泥沙沉积增多③水体含沙量减少④耕地增速加快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谷坊为沟道中的拦沙坝,起到阻挡泥沙,减少沟谷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谷坊拦沙,河流含沙量减少,A项错误;谷坊降低流速,沟道下蚀作用减弱,B项错误;拦蓄沟道水流,降低流速,可以减轻下游山洪危害,C项正确;沟道出口地区泥沙沉积减少,土壤厚度不易增大,肥力不易增强,D项错误。第11题,由题干可知,“柔性坝”为沙棘植物形成的生物坝,建成后,植物根系、植株和枝叶可以有效的阻挡部分大颗粒泥沙,所以谷坊坝内①泥沙颗粒变细、③水体含沙量减少,C正确;②泥沙沉积减少,④下游泥沙沉积减少,耕地增速变慢,故A、B、D项错误。12.(2021·湖南省教育联合体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简称集二铁路)沿线风沙活动频繁,铁路常面临风沙威胁。由于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铁路西侧是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的危害,当地在铁路沿线营造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但部分工程年久失修(见图1)。科研人员以防护体系外的某定点为对照点,测量防护体系内不同位置的测点1m、2m、3m高度处的风速与对照点的关系(k值表示测点风速与对照点风速的比值),得出结果如图2所示。(1)简述防护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2)测点1处沙障已遭破坏,但1m高度处风速仍较对照组低,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说明风经过榆树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解析〗〗第(1)题,防护林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要从植被对风、沙两方面的作用进行叙述。防护林植被可以降低风速,从而使得减轻风力侵蚀地表的作用。从沙的影响看,由于植被具有固沙的作用,可以减少就地起沙量,同时,可以使得风带来的泥沙在植被周边沉积,从而起到固沙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测点1处风速与对照点风速比值为0.85,说明风速较对照点低,风速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摩擦力增大,地表更加粗糙,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同时,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受其他地区防护体系阻挡作用,速度减慢。由于沙障遭破坏,就地起沙,扬沙会消耗部分风能,风速降低。第(3)题,读图可知,榆树带主要集中在3~4,6~7测点之间,结合图2,在1米、2米高处两个测点变化地区,风速降低幅度大,而在3米高度降幅较小,说明在低层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强,3米处阻挡作用相对较弱,防风固沙作用随着高度变化较大。与榆树带的树木高度密切相关,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榆树生长高度较低,所以低层阻挡作用强,而高处阻挡作用弱。〖〖答案〗〗(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轻风蚀;使沙尘就地堆积,减少沙尘量;植物根系固土、凋落物改善沙地结构,防止就地起沙。(2)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速度减慢;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沙障遭破坏,风经过时,将地表沙粒挟带至空中,部分风能转化为沙粒动能,风速降低。(3)1m、2m高度处风速降低幅度较大,3m高度处风力变化不大或降幅较小。原因:该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榆树高度普遍较低,1m、2m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强,3m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影响较小。13.(2021·重庆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1)从气候因素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具有侵蚀时间相对集中的特点。(2)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所起的作用。(4)分析黄土高原开展的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建设产生的生态效益。〖〖解析〗〗第(1)题,从材料“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信息入手,考虑风力和流水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此时流水侵蚀严重;冬季受西北风影响以风蚀为主。第(2)题,资源损失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水土流失造成的资源损失主要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的损失及由水土资源损失造成的进一步损失。水土流失使下渗减少,更多水资源直接注入海洋,造成水资源损失;搬运走大量泥沙,沟壑增多,土地面积减少,表层肥沃的土壤被冲走,土壤更贫瘠;水资源的减少会影响生物生存,损失生物资源;下游河道含沙量增大,使下游水库库容减小,发电功能受损。第(3)题,通过淤地坝拦水拦泥沙,拦水有利于蓄积更多水分,增加水资源;拦泥沙有利于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从而减轻洪涝灾害,也可以增强当地防洪抗旱能力;读图可知,淤地坝后期淤泥处变成了耕地,说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坝顶平坦,利于车辆通行。第(4)题,植被(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生态效益,应从这些角度思考、组织〖答案〗。〖〖答案〗〗(1)原因: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一年中的土壤侵蚀常由几次大暴雨造成;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土壤遭风蚀。(2)损失:大量泥沙淤积于干流的水电站,导致其库容减小,削弱水电站的发电能力;为减轻河床和库区泥沙淤积,需大量水用于冲沙入海(或水土流失导致下渗量减少,水资源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缩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减少。(3)作用:拦泥保土,蓄积地表径流;淤地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以坝代桥,改善交通(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利于沟谷防灾减灾,保护下游生产生活安全。(4)生态效益:拦截降水,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固结土壤;改善小气候,促进农林牧多种经营。第1讲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2020·潍坊市二模)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甲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图乙示意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1.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C)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2.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D)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3.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A)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绿洲植被灌丛荒漠区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解析〗〗第1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影响该区域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和水分。第2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而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会导致水分流失,进而引起干旱、无植被区形成。第3题,读图可知,根据图中两块农田分布可确定河流自西向东经过两地。绿洲东部灌丛荒漠位于农田下游,农田大量引水,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A正确;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和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位于流经农田河流的上游,农田大量用水对此地的地下水影响不大,B、C错误;农田水对无植被区无影响,D错误。(2021·湖南省湘东六校联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4~6题。4.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5.沙丘1~2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C)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6.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B)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第5题,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植被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C正确。第6题,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2021·福建省模拟)黄土沟谷特征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7~9题。7.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D)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8.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C)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 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 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9.淤地坝最适宜建在(C)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解析〗〗第7题,从材料信息“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即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8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千沟万壑,无众多的山地、平原和丘陵。第9题,据材料信息可知,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2021·湖北省黄冈市模拟)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谷坊修建可使(C)A.河流含沙量增加B.沟道下蚀作用增强C.下游山洪危害减轻D.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11.“柔性坝”建成后,谷坊坝内(C)①泥沙颗粒变细②泥沙沉积增多③水体含沙量减少④耕地增速加快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谷坊为沟道中的拦沙坝,起到阻挡泥沙,减少沟谷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谷坊拦沙,河流含沙量减少,A项错误;谷坊降低流速,沟道下蚀作用减弱,B项错误;拦蓄沟道水流,降低流速,可以减轻下游山洪危害,C项正确;沟道出口地区泥沙沉积减少,土壤厚度不易增大,肥力不易增强,D项错误。第11题,由题干可知,“柔性坝”为沙棘植物形成的生物坝,建成后,植物根系、植株和枝叶可以有效的阻挡部分大颗粒泥沙,所以谷坊坝内①泥沙颗粒变细、③水体含沙量减少,C正确;②泥沙沉积减少,④下游泥沙沉积减少,耕地增速变慢,故A、B、D项错误。12.(2021·湖南省教育联合体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集宁至二连浩特铁路(简称集二铁路)沿线风沙活动频繁,铁路常面临风沙威胁。由于当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铁路西侧是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为了减轻风沙活动对铁路的危害,当地在铁路沿线营造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护体系,但部分工程年久失修(见图1)。科研人员以防护体系外的某定点为对照点,测量防护体系内不同位置的测点1m、2m、3m高度处的风速与对照点的关系(k值表示测点风速与对照点风速的比值),得出结果如图2所示。(1)简述防护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2)测点1处沙障已遭破坏,但1m高度处风速仍较对照组低,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说明风经过榆树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解析〗〗第(1)题,防护林体系减轻风沙危害的作用机制,要从植被对风、沙两方面的作用进行叙述。防护林植被可以降低风速,从而使得减轻风力侵蚀地表的作用。从沙的影响看,由于植被具有固沙的作用,可以减少就地起沙量,同时,可以使得风带来的泥沙在植被周边沉积,从而起到固沙作用。第(2)题,读图可知,测点1处风速与对照点风速比值为0.85,说明风速较对照点低,风速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摩擦力增大,地表更加粗糙,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同时,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受其他地区防护体系阻挡作用,速度减慢。由于沙障遭破坏,就地起沙,扬沙会消耗部分风能,风速降低。第(3)题,读图可知,榆树带主要集中在3~4,6~7测点之间,结合图2,在1米、2米高处两个测点变化地区,风速降低幅度大,而在3米高度降幅较小,说明在低层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强,3米处阻挡作用相对较弱,防风固沙作用随着高度变化较大。与榆树带的树木高度密切相关,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榆树生长高度较低,所以低层阻挡作用强,而高处阻挡作用弱。〖〖答案〗〗(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轻风蚀;使沙尘就地堆积,减少沙尘量;植物根系固土、凋落物改善沙地结构,防止就地起沙。(2)气流随着移动距离增加,速度减慢;地表附近的风受地表形态及摩擦作用影响,风力降低;沙障遭破坏,风经过时,将地表沙粒挟带至空中,部分风能转化为沙粒动能,风速降低。(3)1m、2m高度处风速降低幅度较大,3m高度处风力变化不大或降幅较小。原因:该区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榆树高度普遍较低,1m、2m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阻挡作用较强,3m高度处榆树带对风的影响较小。13.(2021·重庆市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形式多样、地表受侵蚀时间集中的特点,主要侵蚀力包括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