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的基本概念_第1页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_第2页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_第3页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_第4页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概述

一、护理学的定义: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

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

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

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

1、人(humanbeing):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2、环境(environment)

3、健康(Health)

4、护理(nursing)

第二节人

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整体的概念:

整体是指按照一定方式、目的有秩序排列的各个个体(要素)

的有机集合体。整体的概念强调两点:

1、组成整体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任何一个要素发

生了变化,都将引发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例如人的整体)

2、整体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大于各要素单独行为的简单相加。

整体中各要素功能的正常发挥,都有助于其整体功能的发挥,从

而全面提高整体的功效。

(二)人的统一整体: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

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任何

一方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功能的变化;人体各

方面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从

而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

(三)护理中人的范围:个人+家庭+社区+社会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的服务范畴与服务内容都在不断地

深化和扩展,护理的服务对象也从单纯的病人扩大到了健康的人。由

于人是家庭的组成部分,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这种意

义上来看,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护理

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应是

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水平。

(四)人是开放系统(人是开放性整体)

人生活在社会中,随时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因此,在护理中,

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局部病变,而且更多地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人的影

响。

系统分为开放系统和密闭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不断地与其周围环

境相互作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闭合系统是指不与

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人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他总在

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例如:人不断

地从外界摄入食物和向外排泄废物,不断地从外界获取信息形成自己

的思想并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所以,人是一个开放

系统。)

人的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的平衡,这种平衡包括机体内部各子系

统间的平衡以及机体与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间的平衡。

护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

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即健康状态)。强调人是个开放系

统,在进行护理时若想维持机体的平衡,不能只关心机体各系统或器

官功能的协调平衡,同时还应注意环境中的其他人、家庭、社区甚至

更大的群体对机体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的整体功能更好地发

挥和运转。

二、人的基本需要

(一)基本需要的定义

1、需要(需求):是人的一种需求,它一旦得以满足,可即刻消

除或减轻其不安和痛苦,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护理理论家奥兰多)

2、人的基本需要: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并求得生存、成

长与发展,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最低限度的需要。(当基本需要得不到

满足时,就会出现机体的失衡进而导致疾病。因此,护理的功能是帮

助服务对象满足和维持他们的需要。

(二)基本需要的类型

1、生理方面的需要:维持人的生理功能(氧气、水分、食物)

2、社会方面的需要:个人与其他人或集体互动(与人沟通)

3、情感方面的需要:情感或感觉(喜、怒、哀、乐)

4、认知方面的需要:认知和思考(不断学习,想探究事物的真

相)

5、精神方面的需要:精神信仰、依托和支持(祈祷、佩带吉祥

物、宗教信仰)

(三)基本需要的特点

1、人类具有大致相同的基本需要(古代一现代;西方—东方)

2、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因人而异:受个人的期望、社会文化、基

本的健康状况及个人的身心发展程度的影响。

3、各种需要彼此间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例如,生理需要的

满足可以促进认知方面需要及社会方面需要的满足;精神方面需求的

满足又可以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

(四)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1、生理因素:疾病、疲劳、疼痛、生理障碍

2、情绪因素:焦虑、兴奋、害怕

3、知识和智力因素:缺乏相关知识、资料和信息

4、社会因素:紧张的人际关系或群体压力过大等容易影响爱与

归属的需要及自尊需要的满足。

5、环境因素:陌生、不良环境(如严重污染)

6、个人因素:信仰、价值观、生活习惯、生活经验

7、文化因素:社会的风俗与群体的习惯

(五)有关人的基本需要理论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

的基本需要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五个层次。并用

“金字塔”形状来加以描述,形成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⑴基本内容:

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是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

也称为最低层次的需要。包括:食物、空气、水、温度、湿度、排泄、

休息、避免疼痛。在一切需求未得到满足之前,生理需要应首先予以

考虑。

2)安全需要(safetyneeds):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生理上的安全:指个体需要处于一种生理上的安全状态,以防身

体上的伤害或生活受到威胁。(例如:行动不便者以拐杖扶行;视力

不佳者配戴眼镜以矫正视力)

**心理上的安全感:指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避免恐

惧、害怕、焦虑等的发生。(例如:人们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

希望工作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andbelongingnessneeds):包括爱、被爱和

归属感。

4)自尊的需要(self-esteemneeds):

**自尊: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人

**他尊:得到他人的认同和重视

5)自我实现的需要(needsforselfOactualization):指个人的潜能得

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满足。

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

(2)一般规律

1)这些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

2)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人们得

以生存后才考虑其他的需要。

3)有些需要需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如空气);有些需要可以暂缓

(如食物和睡眠),但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4)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出

现,并逐渐明显。

5)各层次需要间可以互相影响,如有些高层次的需要并非生存所

必需,但它可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

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受

个人愿望、社会文化因素、身心发展及环境的影响)。

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如:对空气和水分的

满足方式人人相同,而满足自我需要的方式却人各有异。

(3)对护理的意义

1)识别服务对象未满足的需要

2)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言行

3)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

4)全面收集病人的资料,避免遗漏

5)将病人的护理问题合理排序

2、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1)护士的独特功能:是协助病人或健康人从事有益于健康、恢

复健康和安详死亡的活动。这种功能是通过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来实现

的。

(2)病人的需要

1)正常地呼吸

2)适当地饮食

3)顺畅地排泄废物

4)运动并维持恰当的体位

5)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6)选择合适的衣着、穿上和脱下衣服

7)维持正常体温

8)保持身体的清洁、良好的仪表和皮肤的完整

9)避免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和避免伤害他人

10)与他人沟通,并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11)根据个人信仰参加宗教活动,并遵守自己的价值观

12)从事有成就感的工作

13)参与各种形式的娱乐消遣活动

14)学习、发现并满足有益于健康与正常发展的好奇心

三、人的成长与发展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各年龄组的人,因此,护士必须对人生命全过

程的成长与发展有所了解,以便有效地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从而为

我们日常工作的主观观察和判断提供标准和依据。

(一)成长与发展的定义

1、成长(growth):指个体在生理方面的量性增长。常用的可测量

性生长指标有:身高、体重、年龄。

2、发展(development):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与环境间的互

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发展中包含有成长方面的内容)

五个特点:1)顺序性

2)可预测性

3)持续进行

4)是学习的结果和成熟的象征

5)整体性(生理+心理社会)

3、成熟(maturation):

(1)狭义:指生理上的成长与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成

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2)广义:包含有心理社会方面的内容,即个体不仅获得了生理

方面的全面发展,还表现出许多成熟的行为。

(二)成长与发展的内容

1、生理的:身体的发育+各部分的功能

2、认知的:智能+知识+理解能力

3、社会的:与他人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情感的:感觉和主观的经验

5、精神的:对个人生命的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认识

6、道德的:信仰+是非观念

除生理方面外,其他五个方面都属于心理社会领域。

(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

1、按持续性、有顺序、有规律和可预测的方式进行

2、每个人经过相同的发展过程

3、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速度通过各发展阶段

4、每个发展阶段各具特征,并有一定的发展任务

5、婴幼儿时期的发展对人以后的基本态度、气质、生活方式和行

为产生影响

6、发展是通过逐步的成熟和不断的学习而获得的

(四)影响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1)家庭(两个方面的作用):满足家庭成员一些基本需要;是

个人主要生活环境。

(2)学校:是提供正规教育和社会化的场所。三个方面的作用:

1)传授知识,帮助个体在认知方面的成长(知识、技能和社

会规范)。

2)个体的体格锻炼与艺术熏陶

3)帮助个体建立与家庭成员以外的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

生关系)

(3)其它(宗教、文化、社会、学习及生活经验等)

(五)成长与发展的理论

1、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神经科医生,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他通过精神分析法去观察人的行为,创立了他的性心理学说。

(1)人格的结构

>本我(id):是人格结构的最主要部分,是潜意识欲望

的根源,出生时就存在。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目的在

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自我(ego):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得以发展。自我具有自

我保存本能,它遵循唯实原则

>撼(superego):属于良心和道德范畴。按理想原则行

事,根据社会伦理道德监督自我的表现。

(2)性心理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论述了性

心理的发展。他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欲期:1岁以前。原欲集中在口部。

2)肛门期:1-3岁。原欲集中在肛门。

3)性蕾期:3-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器。

4)潜伏期:6岁-青春期。将性冲动埋在潜意识中。

5)生殖期:青春期开始后,原欲又回至生殖器。

(3)护理应用:

2、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1)人格发展的阶段(八个阶段)

>口感期(婴儿期)

>肛-肌期(幼儿期)

>生殖运动期(学龄前期)

>潜在期(学龄期)

>青春期

>成年早期(青年期)

>中年期(成年期)

>老年期

(2)护理应用

(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自学)

四、人的自我概念

(一)自我概念的定义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感。

(二)自我概念的产生:不是与生俱来的。综合两方面而形成的:

1、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2、自身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认识

(三)自我概念的组成

1、身体心像(bodyimage):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和看法。

个体是通过认识自己的外表、身体结构和身体功能形成对身体心

像的内在概念的。

2、角色表现(roleperformance):角色是对一个人在特定社会系统

中一个特定位置的行为要求和行为期待。如果个人因能力有限或

对角色要求不明确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所规定的义务

时,挫折与不适感便油然而生,其结果便是负向的自我概念。

3、自我特征(personalidentity):是个人对有关其个体性与独特性

的认识。如:姓名、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婚姻状况、教育

背景、信念、价值观、性格、兴趣等。自我特征以区别个人和他

人为目的。

4、自尊(self-esteem):指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若个人的行为表现

达到了别人所期望的水平,受到了家人或对其有重要影响的人的

肯定和重视,其自尊自然会提高。

(四)良好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1、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2、影响个人的抉择

3、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4、影响个人面对各种变革时的应变能力

第四节健康

健康与疾病是医学科学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人类生命活动的

本质及质量的一种反映。护理是为个人、家庭和各种社会团体提供保

健服务的专业,其主要宗旨是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恢复、维持和促进

健康,从而使每个人都尽可能地保持在最佳的健康状态。同时,护理

人员在向人们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时,应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使个人的

价值、风俗和信仰都能受到尊重和体现的环境。护理的对象,不仅仅

是生病、住院的病人,同时也包括健康人。护理工作的范围也不仅限

于医院,同时也包括家庭及社区。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健康与疾

病的概念和理论,以便于为服务对象提供因人而异的身心整体护理。

一、健康的概念

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综合性、且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意义相

当广泛,且涵盖不同的层面,对健康的理解也受个人年龄、教育程度、

生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社会阶层、风俗习惯、价值观及科技发展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字典、学者及机构对健康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但总体来看,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

关。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从微观

的角度来看,主要以个人主观认识方面来看待健康,较偏重个人的适

应状态,属于较为消极的健康观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了

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健康的定义(按照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演变过程来阐述健康

的概念)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这是对健康的最一般的认识,也是很多人所持有的健康观。实际

上,“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种定义,是健康的消极定义,因为它没

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说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将健康和疾病

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显然,这对于人们认识健康、研究健康、

谋求健康,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更重要的是,在健康与疾病之间,

存在着各种普遍的过渡状态。这种状态常常是没有疾病,但也非健康。

例如,癌症患者在其成为病人之前,一种临界性癌细胞已经很早就在

体内出现了,这样的人,虽然表面上很健康,但他实际上已经不健康

To

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任何一种疾病都有一

个孕育的过程。在疾病发病之前,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完全健康

的状态,他们有时接近于健康,有时接近于疾病,但又不是健康人,

也未成为患者,而是病前状态,或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

可见,某些没有疾病的人不一定是健康,而某些表面上健康的人也未

必没有疾病。

2、健康是人们身体感到舒适

这是对健康的一种较为古老的定义,也是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

健康的观点。诚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

活较之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同舒适。

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

后则从根本上破坏了健康。因此,护理服务应以保持生命、维护健康

为目标,而不能以满足病人的快适为出发点而忽视了根本的健康利

益。显然,这个健康概念是经不住推敲的。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

这个定义虽然比较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而使人们对

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

功能是生物学的概念,人们正是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以达到

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使之能够生存。实际上,“健康是人体正常的

功能活动”是从本体结构论的立场出发的。的确,人体各部位功能如

何,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健康的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

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与影响。例如,一个功能正常但精神心理崩溃的

人,不能认为他是健康的;还有,某些精神病患者,其身体各部分的

功能可能是正常发挥的,但也难说他是健康的。此外,各部分功能正

常而整体不正常,或整体正常而某一局部机能不正常的情况也是存在

的。故此,依据人体机能活动正常与否来界定健康也是不尽可靠的。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与上个健康定义相比,此定义的可人之处是它增加了人的精神、

心理层面。

此健康观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人的心理

健康。换句话说,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即使他的躯体健康,那他也

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很显然,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

仍欠全面,没有把健康置入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

适应性。

5、WHO的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在1946年

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

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

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

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

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WHO的健康定义不仅是对医学而言,而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

一个社会都应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应奋

力,使每个人处于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安宁状态。WHO是从社

会学角度给健康下定义的,这个定义从现代医学模式出发,既考虑了

人的自然属性,又侧重于人的社会属性,把人看成既是生物的人,又

是心理的人、社会的人。就人的个体而言,躯体健康是生理基础,心

理健康是促进躯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则是可以有

效地调整和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使人处于

最为理想的健康状态。就人的群体而言,WHO最近又提出“道德健康”

的概念,强调从社会公共道德出发,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生活在社

会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也要对他人的群

体健康承担社会公德。可见,WHO的健康定义把健康的内涵扩展到了

一个新的认识境界,对健康认识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WHO的健康定义是目前最有影响和最受重视的健康定义,这一定

义一直都在被社会医学工作者及临床工作者广泛地引用和运用。可以

说,具有权威性的WHO对健康的定义,概括了当代的思潮和流向。和

以前诸多的健康定义相比,WHO的健康定义有许多优点:(1)它正确

指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从而弥补了“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一

定义的许多漏洞;(2)它正确指出了健康应该包括精神和身体两个方

面,克服了那种把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

为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理工作者展开了广阔的活动领域,为医学模

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3)它正确指出了健康也应包括对

社会环境的适应,即将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广阔背景中,指出健

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因此,这一

健康定义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健康的理想追求。

然而,WHO的健康定义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和批评。批评来自

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为“完整”和“良好•”是两个较为模糊的概

念,是很难让人接受和执行的;二是定义指出的目标过于理想化、绝

对化,是难以实现的。尽管如此,WHO的健康定义仍然是当今人们较

为广泛接受的健康定义。

6、整体观的健康概念

整体观的健康概念是从生理、社会心理、精神及人与环境的和谐

作用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健康,并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健康的。整体的健

康观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感到不适,而是一个人努力适应外

界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的生理、社会心理及精神处于平衡状态的动

态过程。

(二)健康的模式

1、健康一疾病连续统一相模式

(1)定义:健康-疾病连续相是指健康与疾病为一种连续的过程,

处于一条连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以从濒临死亡至最佳的健康状态。

在健康-疾病连续相模式中,健康是指人在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

过程中所维持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及社会等方面的动态平

衡状态;疾病则指人的某方面功能较之于以前的状况处于失常的

状态。

(2)特点:

1)任何人在任何时候的健康状况都会在这一连续相两端之间的

某一点上占据一个位置,而且这个位置时刻都在动态变化之中。

2)连续相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个体身、心、社会诸方面功能的综

合表现,而非单纯的生理上无疾病。

3)护士的职责:帮助服务对象明确其在健康-疾病连续相上所占

的位置,并协助其采取措施从而尽可能达到健康的良好状态。

2、最佳健康模式

此模式由邓恩(H.L.Dunn)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健康仅

仅是“一种没有病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和环境协

调一致,表现出相对的恒定现象”。而人应设法达到最佳健康水平。

(即:在其所处的环境中,使人各方面的功能得以最佳发挥,并

发展其最大的潜能。)

最佳健康模式更多地强调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保健活动,

而非单纯的治疗活动。因此,护士应帮助其服务对象进行有利于

发挥机体最大功能和发展潜能的活动,从而帮助其实现最佳健康。

(例如:对于有生理残障者,护士在计划护理时,不仅要考虑如

何在生理方面发挥其残余功能,还要帮助其在社会、情感、认知

等方面适应这种残疾,将其生理残疾融入新的生活方式中,以提

高生活质量。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其健康自然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

的影响。概括起来,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生物因素、心理因

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物性致病因素,即由病原微

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另一类是生物遗传因素

导致的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此外,

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学因素还有年龄、性别、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生

物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1)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众所周知。尽

管现代医学已经找到了一些控制生物性疾病的方法,如预防接种、合

理使用抗生素等,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病原微生物的危害依然存

在,甚至有些国家和地区还相当严重。WHO最近发表一份报告也表明,

艾滋病、结核、淋巴鼠疫和黄热病等新出现的和卷土重来的传染病对

人类健康的威胁正在上升。而且病毒、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成

为全球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很简单的感染,有时也很难找到有效的

治愈方法。

(2)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极为重要。

1)首先,人类的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产生与亲代的相似性;

2)其次,人类的染色体还带有各种各样的显性或隐性基因,可

造成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血友病;

3)再者,某些疾病有较大的家族遗传倾向,如肿瘤、心血管疾

病等;

4)最后,遗传因素有时可以增加某些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如糖

尿病、心脏病、精神病和癌症等。

既然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生物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对人类健

康有着不可低估的威胁,因此,大力提倡预防为主的方针,鼓励适龄

婚配、避免近亲繁衍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和获得健康

美好生活的基本有效的措施之一。

(3)其他:年龄、性别、生长发育和代谢

2、环境因素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总和。人类是在

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通常情况下,人类依赖环境而生存,

但环境中也存在着大量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非常大,几乎所有的疾病,或者说人类的健康问题都或多或少地与环

境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物理环境):空气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气候(空气的温湿度、气流和气压的变化)、水污染、土壤污染、辐

射、噪声等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职

业、社交、婚姻、家庭及福利等多个方面。社会因素与人的健康有密

切的关系。积极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人的健康,而消极的社会环境可能

导致人体患病。消极的社会环境可以直接对人造成伤害,如战争给人

带来伤残,甚至死亡。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消极的社会环境是通过一

些中介因素而导致疾病。一般说来,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

有: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包括立法和社会支持系统、全社会资源分

配、就业和劳动制度、劳动强度等。在众多社会因素中,经济因素对

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济因素通过与健康有关的其他社会因素

如,工作条件、生活条件、营养条件和卫生保健服务设施等直接影响

人们的健康。

2)社会文化系统:包括教育制度、人们的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

家庭和邻里的影响,也包括文化娱乐场所、新闻、出版、影视等大众

媒介,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各种社会潮流的影响。

3)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

社会、风俗、规范,特别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

制度和生活意识,这些都会影响个人的健康状态。例如不良的饮食习

惯、吸烟、酗酒、吸毒、药物依赖,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过少、生活

工作紧张、娱乐活动安排不当、家庭结构异常等,都可能导致诸如营

养不良、过度肥胖、酗酒、药物成瘾、自杀、高血压、心肌梗塞、消

化性溃疡等疾病。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是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绪和情

感又通过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对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生化功能

产生影响。

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分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增进健康、

延缓衰老;消极的情绪可以损害健康,导致疾病。即心理因素可以致

病,也可以治病。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

响。《黄帝内经》中多处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

伤肺”、“恐伤肾”,认为人的情绪不稳定甚至紊乱可能引起各种不同

的疾病。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明,不良的心理活动使人体对几乎所有

的躯体疾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例如,焦虑、恐惧、忧郁、怨恨等情

绪因素可以引起人体各系统的机能失调,从而导致失眠、心动过速、

血压升高、食欲下降和月经失调等症状,并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

和转归上起重要作用。

二、疾病的概念

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深化

和完善的。至今仍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尽管当前人们已日益

关注保健工作,但我国现今的护理工作仍然主要是围绕疾病进行的。

因此,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可以使护理工作者认识患病后对人的生理、

社会心理及精神等产生哪些影响,以帮助人们尽快地恢复健康。

(一)疾病的定义

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可将这一

过程分成两个阶段:

1、古代的疾病观

(1)“疾病是鬼神附体”:这是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疾病观。当时由

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落后,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如雷、雨、

风、电)产生了幻觉观念,最早的表现形式是“拜物教”一一把物体

和自然界的现象作为化身。随后,又把一切自然物神灵化,认为有各

种超自然的灵魂存在,正是灵魂作用于自然界,才可能有闪电、山川

和河流等。后来灵魂说又发展为原始的宗教体系,认为在人间的另一

端有天使、魔鬼、上帝和各种各样神的存在,疾病的发生即是鬼神活

动的结果,因而出现了一系列与各种鬼神作斗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专门为此服务的巫医和祭司。显然,在这一时期,

人们的疾病观是鬼神,疾病是鬼神附体,鬼神的惩罚或作祟是疾病的

本质。

(2)“疾病是机体阴阳失衡”: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

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了

阴阳五行学说。这是一种用原始朴素的自然观来认识疾病。中国古代

医学家根据古代中国哲学家“把万事万物划分为阴阳两大类”的观点,

把人体各部分也划分为阴阳。认为阴阳协调则健康,阴阳失调则生病o

治疗的任务在于恢复阴阳平衡。这是我国古代对疾病及其本质的认

识。几乎与此同时,在西方,著名的古希腊大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459-377B.C)创立了“液体病理学”,认为人的健

康取决于其体内四种基本流质:血液、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而疾

病则是由于四种流质不正常的混合和污染的结果。

尽管这些古代朴素的疾病观带有相当程度的主观猜测的性质,看

起来很幼稚,但是由于它把疾病的发生同人体的物质变化联系起来,

因而对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现代疾病观

自从现代医学形成以来,医学家们根据各自所处时代科学成就所

提供的知识,试图给疾病下一个比较满意的定义。然而,随着新知识

的不断出现,原来概念总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下面将选一些具有代表

性的对疾病概念的认识介绍一下。

(1)”疾病是由医生治疗的、不符合人类需要的一种状态”:这是

近代医学对疾病较为早期的认识,也是在人群中广为流行的一种通俗

的疾病观。

这个疾病的定义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疾病是不合需要的,二是疾

病是由医生治疗的。从表面上看,这个定义似乎有道理,但细究起来,

它是不科学的。诚然,疾病对于人们的一切正常活动来说都是不合需

要的,然而有一些不合需要的身体状态(如身高、体力、耐力等低于

或高于平均幅度)并非疾病;另一方面,在少数个别情况下,疾病也

可能是需要的,例如在天花流行时,牛痘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可见,

用合乎需要与否的价值判断来定义疾病是不理想的。

此外,这个定义的观点“医生治疗的就是疾病,不经医生治疗的

就不是疾病”虽然反应了日常现实,但只能说它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现

实,作为疾病的定义是极不精确的。一方面,尽管当今医学已经相当

发达,但仍有许多疾病医生还是束手无策,同时由于医学保健知识的

普及,人们已经学会了对许多疾病的自我保健,而不需要医生的诊治,

因此,只有经医生治疗的才可称其为疾病的观点是难以让人们接受

的。另一方面,许多经由医生治疗的(如整容术、选择性流产、镶牙

等)但并非疾病事实。

更值得强调的是,这个定义只是从外在方面去考虑疾病,并未涉

及疾病的实质和特征,因而不是疾病的科学的医学定义。

(2)“疾病是不适、痛苦和疼痛”:这种观点是建立在考虑许多疾

病的症状基础上的,它注重的是实践而不是理论,仅反映疾病某一方

面(症状)的特征,因而这一定义是不科学的。首先,疼痛与不适只

是疾病的一种特征,并非疾病的本质,更不是疾病的全部。因而用疼

痛和不适来定义疾病是较片面的;其次,在临床实践中,虽然常规检

查已诊断出某些疾病(如结核、乳癌、糖尿病等早期),但并无疼痛

与不适;再次,有些情况下,主观感觉上有疼痛和不适(如月经、分

娩),但不一定是疾病;最后,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疾病存在与

否,决不能以是否有疼痛和不适症状为判断依据,否则将不利于疾病

的早期诊断,更不利于疾病的预防,例如,许多癌症、心血管疾病早

期是无症状的,但并非没有疾病。

(3)“疾病是社会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疾病是社会

行为特别是劳动力的丧失或改变”:严格地讲,这是疾病的社会学定

义。其特点不是从疾病本身固有的本质特点出发,而是以疾病的社会

后果为判断依据。当然,提出疾病是劳动能力以及其他社会行为的丧

失或改变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唤醒人们消除和战胜疾病,以恢复其社

会角色功能。然而,这个定义并不严格,至少是不充分的。例如诸如

沙眼、脯齿、手足癣等的确是疾病,但它们并不一定影响社会行为,

更不是劳动能力的丧失。又如,一些劳动能力和社会行为丧失或发生

改变的人(分娩、老年人等)并不是疾病。

(4)“疾病是机体功能、结构、形态的异常”:这是在生物医学模

式指导下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疾病定义,是疾病认识史上的一个

大飞跃、大进步,也是人类长期追求对疾病本质认识和近代自然科学

发展的结果。此种疾病观的特点是把疾病视为生物学的变量,视为某

个(些)组织、器官或细胞的结构、功能或形态的改变。它要求人们

从身体结构、功能和形态的变化上来认识和确定疾病,认为一切疾病

都应该从生物学的变量得到解释。这种观点基本上把握了疾病的本

质,排除了对疾病认识的种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事实上,正是在这种

疾病观的指导下,许多疾病的奥秘都从本质上得到了揭示,使人类在

征服疾病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这个定义也有两个明显

的缺陷: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形态的改变,都可以找出生物

学的变量,例如许多精神、心理性疾病,即使用很先进的设备也难以

找到结构、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因为导致这类疾病的不是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因素,而是精神、心理因素;其次,这个观点只强调疾病

的定位,强调疾病部位的结构、功能和形态的改变,因而忽视了全身

整体机能,忽视了全身性疾病(即那些找不到局部病变的全身性疾

病。

(5)“疾病是机体自稳态的破坏”:这是在整体观点指导下对疾病

所作的解释。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ClaudBernard)在大量生理实

验的基础上对疾病的致病原因提出了现代的概念。他认为所有生命都

是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为目的,体内生理过程都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中

的平衡,而疾病过程是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紊乱。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对伯纳德的学说进行了发展,首次

提出了“自稳态”(Homeostasis)一词。他指出疾病是由于“机体这

个特别不稳定的物质构成的开放系统在进化中获得了对体内外环境

变化的自然调节控制能力的破坏,这一能力的破坏,导致机体在神经

系统和各种复杂的生理过程作用下所维持的相对稳定性的破坏”,因

此,疾病的本质则是机体这种稳态的破坏。到了1940年,加拿大著

名的内分泌生理学家塞里(H.Selye)提出的“应激学说”又进一步

完善了现代整体观的疾病理论,他认为疾病发生的本质在于各种刺激

作用于机体,导致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改变,从而引起一系

列内分泌改变而发生疾病。可以说,将疾病过程看作是机体内稳态的

破坏是用整体观点取代了局部定位观点,这是疾病认识史上的一大进

步。继坎农和塞里之后,巴甫洛夫又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进一步发展了对疾病认识的整体论观点。的确,“疾病是机体内稳态

的破坏”反映了许多疾病的特点,如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单位广泛

被破坏使肾单位的数目明显减少,从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上

肾小管浓缩或稀释功能发生障碍,必然使体内出现代谢废物和毒性物

质的储留以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然而,也确实有不少疾

病很难说是内稳态的破坏,如耳聋、四肢麻痹、侏儒或不育等。因此,

“疾病是机体自稳态的破坏”这一定义也有些过于偏颇。

(6)“疾病是机体对有害因子的反应”:这一定义是疾病的哲学定

义,它直接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矛盾的学说。任何疾病,当生

物、心理、社会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引起一定的损伤,

而此时机体内的健康因子就必然会“挺身而出”以抵抗损伤因子,而

疾病正是这种损伤因子与抗损伤因子的斗争过程,或者说,是机体对

有害因子作用的反应。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它是由于“狼疮细胞”

的损伤所致的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这类病人血清中有一种被称为

“狼疮因子”的抗核抗体。机体通过免疫机制,动员一切因素与狼疮

细胞作斗争,试图打败狼疮细胞。由此可见,把疾病视为是机体对有

害因子作用的反应着实揭示了疾病过程的实质,也指出了疾病转归的

方向,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治疗的着眼点:采取适当正确措施,扶

植、壮大抗有害因子,促使抗有害因子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最终

战胜有害因子,力求机体康复。

但是这个定义也有不妥之处:首先,人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机

体对有害因子作用的抵抗,旨在消灭、中和大量对它有害的致病因子。

然而,如果有害因子的作用不超过一定的阈值时,机体作为应答而产

生的反应就不会达到真正发病的阶段,而只能是局部结构和机能变化

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只要机体内的正常因素在与有害因素对抗的过

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话,人仍然是健康的;其次,机体对有害因

子的反应并不发生在所有的疾病中,例如,在色盲、唇裂、多指(趾)

症等病人身上很难确定是否有致病因子的反应,即使有,能否肯定地

说它就是决定疾病发展发向的主要矛盾,这些问题现今仍无明确的答

案,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再者,体内有损伤与抗损伤过程发生时

也未必就是疾病,如妇女的月经周期或正常分娩时子宫内膜血管破

裂,都有出血及随之而来的血管修复、止血及造血增生等损伤和抗损

伤的矛盾,但我们不能把行经和分娩看成是疾病。可见,把一切疾病

均看作是损伤和抗损伤的过程,也是不科学的。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对疾病的认识的确经历了

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上述儿种学说,相互补充,使我们对疾病本质

的认识渐趋深入和成熟。

3、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

(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上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

是生命现象中与健康相对立的一种特殊现象。”现代医学已经充分揭

示,人体是一个包括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在内的多层次的统一体。

在各层次之间都存在着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疾病常常是人体

的整体反应过程。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没有脱离局部的整体,也没有

不受整体支配的局部。局部损伤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整体,同时也

受到整体水平代谢和反馈调节等影响;而整体水平的损伤又是以局部

损伤为基础,整体过程的反应常常来源于局部病变的影响。

(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表现为机能、代谢、

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体内部各

系统之间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由于疾病是对人

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因而必然会使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

态结构产生某种变化。要探讨疾病的本质和概念,就应该涉及疾病过

程中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变化的规律。任何机能变化都以一定的代

谢形式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为基础。反过来,一定的机能变化又必然引

起相应的代谢以至形态结构的改变。因此,机能、代谢、形态结构三

者偏离正常及其三者平衡关系和内稳态的破坏,是疾病过程的本质。

作为疾病的概念,决不可忽视这种实质变化。

(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适应的失败,

是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体的一种损伤的客观过程。”注意到疾病过程的

内外环境的变化,是现代医学对古代医学疾病观的继承和发展的表

现,它是把疾病放在生态系统的大背景中来认识。人体内部机能、代

谢、形态结构的异常,一般总是一定内外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内外因

素作用影响下引起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异常,不仅表现为内环境

稳态的破坏,而且表现为人体与外环境的不协调。而且,人体内环境

平衡的破坏常常是与外环境不协调密切相关的。外环境的不协调常常

加重内环境的紊乱或直接成为内环境紊乱的动因,而内环境的紊乱又

使得人们失去了与外环境保持协调的能力。

(4)、“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

疾病,完整的疾病过程,常常是身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现代医学的大量成就证明,仅仅针对生化异常的“合理治疗”即使使

异常得到纠正或改善,也不一定使病人恢复健康,说明精神、心理因

素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健康的重要部分。

4、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

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

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部及机体与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

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

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

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

(二)疾病的影响

疾病决非病人本人的事情,疾病所造成的影响也决非仅针对病人

本人。事实上,一个人患病,其本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将面对疾病及

其治疗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影响。

1、疾病对个人的影响

(1)正性影响:一个人生病成为病人之后,疾病对病人可以产生

两方面的正性影响。

1)生病之后,名正言顺地进入“病人角色”,因而可暂时解除某

些社会以及家庭责任,这样可以安心好好休息。

2)由于有了本次生病的经验从而提高了警觉性,在今后的生活

中会尽量避免或减少那些造成疾病的因素的存在,如注意改善卫生习

惯,注意饮食、起居的合理安排,并且会从事一些促进健康的活动。

(2)负性影响:生病之后,疾病对病人的负性影响包括身心两个

方面:

1)身体方面的影响:患病后,由于身体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改

变,从而使病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程度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呼

吸困难、心慌、肢体活动障碍等,使病人产生不舒适感,影响病人的

休息和睡眠,甚至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心理方面的影响:如前所述,患病后,病人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

方面的反应,如焦虑和恐惧、依赖性增强、自尊心增强、猜疑心加重、

主观感觉异常、情绪易激动、孤独感、习惯性心理、害羞和罪恶感以

及心理性休克和反常行为。止匕外,疾病对病人心理方面的影响还包括

使病人的身体心像发生改变。

身体心像是一个人的脑海中对自己身体所具有的一种影像。身体

心像是自我概念中明显的层面,一般认为是自我感受(其组成个人对

于身体外观及其功能的形象或想法)的一部分,存在于个人内在,以

生活经验(如身体疾病、意外及文化价值观)而持续改变。特别是身

体残障更容易造成病人身体心像的改变,即失去“正常”了身体形象。

换句话说,是个人对身体的结构、功能、外观产生怀疑、退缩、消极

及抑郁的态度。身体残障病人产生身体心像改变原因有下列两种情

况:

A.身体外观的改变:外伤、烫伤、烧伤、截肢及瘫痪等病人,

其身体外观将有所改变,使得身体心像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所影响的

程度视受损位置、范围大小和重要性有所不同。

B.身体功能的丧失和障碍:身体功能部分或大部分发生障碍,

使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身体心像受到威胁。例如,由于脑梗塞所致的

半身不遂的病人,因一侧肢体变得软弱无力,处理日常生活活动时,

势必会产生挫折感,因为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方能完成活动而感到悲

及。

2、疾病对家庭的影响

个人是家庭中的一分子,任何一个家庭成员患病,对整个家庭都

是个冲击,从而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

(1)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人患病后,需要去医院看病。有的疾

病需要住院治疗,有的疾病甚至还需要手术治疗,这些都要增加家庭

的开支。特别是在目前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个人所负担的

医疗费用比例增加,这对于经济收入有限的一般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

很大的负担。有的病人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甚至放弃治疗,影

响了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果病人本人是家庭生计的主要承担者,那

么患病会使家庭的经济来源出现问题,更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2)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首先,一个人患病,特别是

当患有严重疾病后,家庭的其他成员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照顾他

(她),这样就很自然形成了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其次,患病的人

会出现很多心理反应,特别是情绪易激动,甚至为一点儿小事也会大

动肝火。还有的病人会发生一些行为的变化,如对任何事情都喜欢百

般挑剔,横加指责。病人的这些表现都将对家庭成员的精神心理造成

刺激,从而形成压力。再者,患病后,病人在家的角色功能需要其他

的家庭成员来承担,如一位中年女性患病住院后,她的丈夫除了到医

院照顾她并为她准备三餐外,还要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去照顾家中

的孩子,这样势必会造成病人家属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最后,如果病

人所患的是传染病,特别是性传播疾病,对家庭所造成的精神心理压

力就更大。某些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的破裂和解体。

(3)家庭成员情绪和的变化:当一个人患了重病,特别是不治之

症,甚至即将面临死亡时,这对家庭成员的情绪影响是很大的。有的

家庭成员甚至不能接受和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会出现许多情绪反

应,如情绪低落、悲伤、气恼、失望、无助感等。

3、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1)降低社会生产力: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承担一定的角色,当他

(她)生病后,将转变为病人的角色,从而暂时或长期免除了社会的

责任,不能继续承担其原有的社会角色,从这个角度上讲,生病实际

上可以看作是社会生产力的降低。

(2)浪费或消耗社会的医疗资源:诊断和治疗疾病都要消耗一定

的费用,根据国家医疗费用可资助的比例,这些费用可能全部或部分

由国家来承担,这样疾病就消耗了社会的医疗资源。在有些情况下,

如癌症晚期,植物人状态等,治疗已经毫无意义,但是在传统的伦理

道德的制约下,家属又不想放弃治疗,医务人员也不能不给予治疗,

因而造成了对社会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个现实而有棘手的问题,

迟早要得到很好的解决,使社会的医疗资源能真正用在那些需要帮助

而又应该帮助的人的身上,减少社会医疗资源的消耗甚至浪费。

(3)造成传染,从而威胁他人健康: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肝炎、

结核、性病等,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会在人群中传播,感染他人,

从而影响他人的健康。

(三)预防疾病的措施

预防意味着预料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加以防治,或尽早发现以降低

其可能造成的伤残。在医疗服务中,应实施三级预防,即: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

即采取自我保健方法或预防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例如,定期进行

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指导一些过胖的人群如何安排合理饮食等。

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

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例如,高血压病人的筛选,早

期给予治疗;指导妇女如何自己检查乳房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等。这些

问题早期发现可以采取措施来减轻或控制。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

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以达

到最大可能地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例如,中风后早期康复指导、乳腺手术后的肢体运动等。有些人已有

疾患或残障影响他们的生活,通过三级预防,可以减轻其程度,帮助

其恢复部分或全部自理能力。

三、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1、健康和疾病没有明显的界限,存在过渡形式,它们是一种相

对的关系,不是绝对的。

2、健康和疾病是动态变化的

3、健康和疾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健康和疾病可以在个体身上并存

第四节环境

一、环境的定义

1、Roy的定义:环境是“围绕和影响个人或集体行为与发展的所

有因素的总和”。

2、Henderson的定义: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

因素的总称”。

二、环境的分类:所有有生命的机体的环境又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

(一)内环境:

第一个描述人的内环境的是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他认为:一

个生物体要生存,就必须努力保持其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大

量研究:人体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以自我调节的方式,靠机体的各种

调节机制……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来控制和维持一种动

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外环境

1、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指存在于人类周围自然界中各种因素的

总称,它是人类及其他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物理环境:空气、水、阳光、土壤

(2)生物环境:动物、植物、微生物

2、人文社会环境:是人们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而创造的环境。

此环境中危害健康的因素一

(1)人口过度增加

(2)文化教育落后

(3)人际关系不协调

(4)缺乏科学管理

(5)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3、治疗性环境

(1)定义: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

病人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2)作用:影响病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疾病恢复的进程和程度

(3)要求:

1)安全:

>防止意外发生(措施:建筑设计、设施配置、安全防护

意识)

>防止微生物传播(措施:建立感染控制小组)

2)舒适

>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噪音的适

量控制、清洁、装饰)

>医务人员的优质服务和服务态度

三、环境、人、健康的关系

1、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人类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

第五节护理

一、护理的概念

(-)护理的定义

1、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定义:护理是将病人安置在

有利于机体起作用的最佳状态的一种非治疗性活动。(或:护理是把

病人置于最佳环境中,主要通过改变环境使机体的本能发挥作用。)

2、韩德森(VirginiaHenderson)定义:护士的独特功能是协助

患病的或健康的人,实施有利于健康、健康的恢复或安详死亡等活动。

这些活动,在个人拥有体力、意愿与知识时,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护

理也就是协助个人尽早不必依靠他人来执行这些活动。(1966)

3、美国护士协会(ANA)定义:每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健

康问题,必须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即称为

护理。(1980)(或:护理是一种直接且有目标的服务,不论对健康或

疾病中的个体、家庭及社区,均能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随着卫生保

健范围的扩大,护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也随着扩大;现今的护理活动

已延伸至合乎社会及心理需要的境界。)

4、国际护士协会(ICN)定义:护理是健康照顾系统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包括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以及在各种健康照顾机构和

其他的社区中,照顾各种身体、心理有病及身体残疾等不同年龄层的

人,在这个广大的健康照顾体系中,护理人员特别关心的是个人、家

庭及团体对于现存的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范围广阔,

小自个人恢复健康的反应,大至发展促进民众长期健康政策的反应。

5、国际护理伦理规范:护理是一种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健

康服务的业务,护理专业最主要的功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也是它存

在的价值。

(二)护理概念的内容

1、护理学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独立的应用性科学。

2、护理是一个帮助人,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专业。

3、护理能协助个人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及增强自我照顾的能力。

4、护理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帮助患病的人康复,协助

濒死的人平静、安宁、且尊严地死去。

5、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包括已经患病的和尚未患病的健

康的人。

6、护理工作的场所不仅仅在医院,而且还包括家庭、社区乃至整

个社会。

7、护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8、护理学重视人的生活环境及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9、护理学是一门正在逐渐完善和发展的专业。

(三)护理的基本内涵(核心)

1、照顾:是护理永恒的主题。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2、人道:

(1)尊重个体,注重人性(视每一位服务对象为具有人性特征

的个体,为具有各种需求的人)

(2)一视同仁

3、帮助性关系

二、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

(一)护理模式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

2、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

(二)整体护理的(holisticnursing)含义和意义

整体护理的思想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框架之一,它始终贯穿于研

究和发展护理理论和相关护理概念的过程中。也是我们解决复杂的健

康问题的指导思想。

1、整体护理的含义:

(1)整体护理的定义:它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

框架,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病人需要的最

佳的护理。

(2)整体护理的内涵:

1)护士在照顾病人时,应注意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

的整体需要。(因为人是由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多个

层面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2)护理应服务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针对个体所处的生命不同

阶段,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健康指导。特别是对于生病的个体,护

士不仅要注重疾病的痊愈,还要关心他的康复、自理,从而达到

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因为:人在生命过程的各阶段特别是在生、

老、病、死时都有着不同的护理需求)

3)护理应逐步从个人延伸到家庭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