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现在的小学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在同伴交往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已成为学校教育中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归纳出目前小学生同伴交往中主要存在以下障碍:封闭、急躁、不信任、存在消极同伴团体、嫉妒、退缩、孤独、交往中存在困惑、自私……这些障碍主要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和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针对小学生同伴交往中的障碍,本文从家长、教师、孩子自身、媒体四方面,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关键词: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教育对策一、问题提出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根“独苗”身上,往往会把握不好分寸,造成溺爱,爷爷奶奶也许是“隔代亲”的缘故,对孙儿孙女更是千依百顺。这样一来,两代人的爱都聚集在独生子女一人身上,就形成了“众星捧月”式的家庭关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只有我一个”的心理,认为家里的所有人和物都是为了他而存在,都是以他为中心的。这些孩子到了学校里还是会抱着以自我是中心的思想,不屑与同学交往,或者由于没有人际交往的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往,从而造成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现代社会生活中小学生缺少天然同伴。以前孩子住在农村,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长大,而且自家也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就是最好的同伴,孩子在与他们的相处中逐渐学到同伴交往技能。现在的孩子大多住在公寓里,隔壁的、对门的都互相不来往,而且家里也只有一个孩子,他们从小缺少同龄玩伴,这些孩子没有与同龄伙伴交往的经验,进了小学后很难一下子就学到交往技能,他们往往会因此交不到朋友,感到孤单。有些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孩子的同伴交往。家长认为交往会减少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从而限制孩子的交往,致使许多孩子不会与人交往,在同伴交往中出现害羞、躲避等现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发现:班级中总有几个“嫌弃儿”和“孤立儿”,他们与同伴相处不好,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同伴抛弃。综上所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了解引起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利于家长、教师在实践中参考,我选择了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及其教育对策这个题目。二、研究回顾(一)同伴交往障碍的界定1.同伴申继亮等把同伴定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共同操作的,在行为的复杂程度上处于同一水平的个体”。从中可以看出同伴应有以下两个特征:=1\*GB3①同伴间年龄相仿,=2\*GB3②同伴间社会地位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当。2.同伴交往障碍人际交往障碍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受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的影响而导致的交往困难或交往不顺利。依据交往对象的不同,小学生的人际交往可分为亲子交往、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三方面。同伴交往障碍属于人际交往障碍,但它的交往对象更具体即指同伴。同伴交往障碍就是指同伴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交往障碍。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一天中在校时间很长,而且也为了方便研究,本文所提到的同伴主要是指同学。(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内外关于同伴交往意义及特点的研究国内如1999年汪蕙萱、尹丽君等《9—12岁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研究》中认为: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使学生顺利社会化,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可使学生获得安全感等。1998年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中认为: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认为同伴关系还起着行为强化、榜样学习和社会比较作用。国外如通过研究在5年级时拥有一个稳定而亲密的朋友及没有朋友的儿童,看他们12年后作为成年人的状况。结果发现,与在5年级时没有朋友的人相比,当时拥有稳定而亲密的朋友的成年人,在自我价值感上更为积极。前苏联费尔德斯坦研究认为,初中生与同伴交往的发展和他们道德伦理的吸收,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2.国内外关于同伴交往障碍的研究国内如1999年汪蕙萱、尹丽君等《9—12岁儿童人际关系发展研究》,从儿童与异性、同性、父母、教师和陌生人交往这几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张文新把儿童分为社交明星、可接受者、被忽视者、被拒绝者四类参考文献: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32).参考文献: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32).国内关于同伴交往障碍的研究比较概括、不具体。部分相关研究只是对交往障碍的某一方面进行浅层次的分析,并没有对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具体、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而国外有关同伴交往障碍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可能产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因素的研究上。在诸多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在研究行为特征、社会认知与同伴接纳的关系中发现:影响同伴接纳性的因素有6种,分别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出生顺序、认知技能、姓名、身体特征及与人交往的方式。道奇的调查发现:友好、亲社会、有反应和积极交往,往往使儿童易于被同伴接纳,相反的反应和反社会行为则可能引起同伴间的拒绝2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306).2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第1版(306).然而,对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说,影响同伴接纳性因素的研究,对于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改善与同伴的关系作用不大。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同伴接纳性的因素有可能是造成同伴交往不顺利进而产生同伴交往障碍的因素,也可能不是。而且研究认为,一个家庭中后出生的孩子往往易于与同伴相处,但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已不存在出生的先后顺序,因此,出生顺序已失去了参考的意义。由上可知,国内外关于同伴交往障碍的研究范围较窄,一些研究内容与当前我国家庭现状和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角度分析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三、研究方法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同伴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同伴群体有了共同的目标,对同伴更有选择性,同伴友谊变得更有意义,同伴关系变得复杂和更具社会性了。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目前最好的朋友依次是:同班同学、妈妈、同校同学,其中同班同学占80.8%。同伴是小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3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1997,(6).3。然而,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却不容乐观。Lufting在对孤独问卷项目的分析时发现:20%的四年级儿童,12%的六年级儿童都选择“我孤独”这一项3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1997,(6).4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2月.为了了解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笔者于今年3、4月份对某小学四年级3个教学班的160余人进行了同伴交往状况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观察。(一)问卷1.问卷编排:此次问卷中选择题20题,开放式问题1题。2.问卷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率为84.8%。有效问卷中男生60人,占47.9%,女生80人,占52.1%。(二)访谈由于问卷数量少、调查对象涉及面小,所以在数据统计外又对个别问题进行访谈以弥补问卷的不足。访谈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对教师(1)你认为同伴交往对小学生重要吗?为什么?(2)你认为你班学生同伴交往中有问题吗?有什么问题?(3)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的?(4)你认为要怎样解决?你有这样做了吗?2.对学生(1)你平时喜欢和谁玩,为什么?(2)你平时不喜欢和谁玩,为什么?(3)你认为班级里有同学不喜欢你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三)对问卷的统计下表是对小学生同伴交往状况的统计:项项目数据等第人数百分率差32.14%较差128.57%一般3424.29%较好5942.14%好3222.86%合计140100%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上表可以看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同伴交往状况非常好的仅占22.86%,分别有2.14%和8.57%的学生同伴交往状况差或较差。可见,小学生同伴交往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供教师和家长在实践中参考。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时间与以前已有所差异,以前所做的一些研究已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现状、我国家庭现状及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此时研究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及教育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四)选择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理由四年级学生大多处于10—11岁这个年龄阶段,处于儿童中期。据研究表明:9—10岁儿童开始感受到同伴群体是平等的重要他人,同伴同一性的感知压力逐步增强。然而据郑新蓉等的调查表明:我国小学儿童大多(76.5%)遭受着心里孤独,感到交往困难5郑新蓉,易进,魏曼华.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0,(1).5。据有关调查表明:小学中年级儿童的人际交往令人担忧,超过10%的的8—11岁儿童感到孤独和对社交不满意,有17%的儿童交友困难6赵海钧.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归因及归因训练研究.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2月.6。因此,有必要对小学中年级的儿童同伴交往进行研究。另有人研究认为:95郑新蓉,易进,魏曼华.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2000,(1).6赵海钧.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同伴交往归因及归因训练研究.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2年2月.7同(299).四、小学生中常见的同伴交往障碍(一)封闭
有的学生由于孤僻、骄傲等原因,导致交往范围小,仅仅局限在与个别同学间的交往,不主动、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朋友。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1.交往对象的选择较单一在要求写出最好的三个朋友的名字时,班级里成绩优秀的学生获得的提名明显多于成绩落后的学生,有些成绩很差的学生甚至没有被提到,而让人惊奇的是有两个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没有获得提名。据我分析主要是因为孩子的天性是模仿,而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家长。这一点心理学家M.R.杰楼在“儿童利他行为学习”的研究中就指出,孩子受暗示性强,榜样的影响力远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成绩好的学生常有意无意被老师、家长表扬,以他们为榜样,小学生自然比较容易认同他们,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常是教育中的反面例子,长此下来,学生就会渐渐疏远他们。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受欢迎主要是自己不积极或不愿意与同学交往所致。2.同伴交往范围小一项研究指出:有些学生连同班同学都不太了解,也和校内的任何朋党无关8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166).8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166).由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小学生交往面比较狭窄,大部分同伴交往局限在班级内部。而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大量的了解他人观点的机会,儿童为了有效地进行互动,就必须学会了解他人观点和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观点,由此就会促进儿童去自我中心9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9,(4).9张文新,林崇德.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9,(4).3.交往意识淡薄,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当问起“在某个问题上,你与同学的观点不同时,你会和他争论吗?”有68.4%的学生选择不争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别人围着他转,按他的意思办事,长期下来养成了孤高傲慢的脾气,不屑与人沟通,不愿与人交往合作。一份调查表明小学生交往意识上:自觉主动的仅占17.24%,有74.14%是被动交往,还有8.62%甚至不愿与人交往10叶升.小学生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8).10叶升.小学生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8).(二)急躁
当问及“同学和你讲一件事情时,你是否很难聚精会神听下去?”有42.9%的学生回答是。可见,在同伴交往中很多小学生都缺乏耐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会有越来越多的“秘密”不愿和家长或者老师说,而是转向同伴倾诉,特别是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小学生渴望寻求同伴的支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愿或者不愿长时间地倾听。
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造成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让他们坐下来安静地听人讲述;其次,也与现代家庭结构有关。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都是宠着惯着,只有别人帮他解决问题,哪有他帮别人的时候,长期以来养成了习惯,同学找他时他就不愿或者根本不会帮助人家;第三,现代生活讲求的是快节奏,小学生在这种快节奏生活中自然很难停下脚步听人倾诉。
(三)同伴间不信任
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曾带领四(3)班全体同学做了一个游戏,四(3)班共有56人,让他们两两自由组合结成一组,共有28组。前面的同学向后倒,后面的同学扶住。结果发现:只有9组同学完成这个游戏,其余的小组不是前面的同学不信任后面的同学不敢倒,就是后面同学不相信前面同学会真的倒下来,没有扶住。
笔者还选了6个学生,分别作了一次简短的谈话。这6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分别是:2个优秀,2个良好,2个较差。6个学生是我实习所在班级,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当被问及“有一天老师单独把你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你,你会把这件事告诉其他同学吗?”只有一个同学回答会主动告诉同学,还有三个说不会主动说,另外两个说即使别人问了也不会说的。后两类学生的理由是“他们会到处乱说,很丢脸。”“他们会告诉老师的。”“他们会嘲笑我的。”“我不要他们管,不关他们事。”“告诉他们又怎么样,反正已经批评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小学生不愿意和同伴诉说自己的苦恼,因为他们不信任自己的同伴。为什么小学生不愿意和同伴分担自己的苦恼呢,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不相信同伴,担心他们会泄露自己的秘密,引来别人的嘲笑。(四)存在消极同伴团体小学时期是开始建立同伴团体的时期。儿童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其独立性和社会性的不断增强,开始建立比较稳定的同伴关系,寻求较为长久的友谊关系,在此基础上就开始形成同伴团体。儿童在同伴团体中的地位,儿童是否被同伴团体接纳等就开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尽管我国学校里并不鼓励非正式团体,然而大多数儿童都会归属于,某个非正式团体11杨渝川,郑淑杰,郑日昌,陈欣银,何云峰.儿童对所属同伴团体的选择和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11杨渝川,郑淑杰,郑日昌,陈欣银,何云峰.儿童对所属同伴团体的选择和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为了进一步考察同伴团体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我对四(2)班作了为期2个月的观察,并且对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做了一次访谈。四(2)班是全校有名的差班、乱班,尤其是他们班的男生,更是人人见了就头疼,而相对地女生则较好。从我观察来看,四(2)班主要有这样几个同伴团体:女生团体,这个团体是专门针对男生欺负女生而建立的;以班长为首的学习团体,这个团体大多是认真学习的女生;一个男生篮球爱好者团体,他们的成员都是爱打篮球的。我比较关注的是这个篮球爱好者团体。因为这个团体的成员相当固定,他们不允许其他同学加入,从成员来说都是班上个子最高的男生。这个团体如果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其危害会很大。据我观察,这个团体成立的基础是共同的爱好—篮球,其核心人物是体育委员,规模有十人。在班级的日常生活中这十个人常常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如果他们中某人和一个同学发生了矛盾其余九个都会集体针对那个人。在体育课上,如果老师不允许打篮球,他们就集体抗议,而且他们打篮球时不允许其他人加入。班级里的某些言论往往是他们发出的。为了弥补观察的不足,我对他们的班主任倪老师做了一次访谈。以下是访谈的片段:(X代表笔者,N代表倪老师)X:倪老师,我发现你们班上有几个孩子经常在一起打篮球,干其他事也经常是一样的,象一个“小团体”,你觉得呢?N:这几个孩子一直是我比较注意的,你也注意到啦?这几个人有时我都不知道怎么管理他们,让我很头疼。
X:你觉得这个团体和班里的其他团体有什么不同呢?
N:他们这几个人从升上来开始就是一起的,起先我没预计到他们有多大的影响,可后来我发现他们名义上是在一起打篮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打篮球,也就多了一起做坏事的机会。
X:他们都会在一起做什么呢?
N:反正不是一起学习。他们会一起欺负小同学,一起反对老师,一起破坏班级纪律等等。我真是很头疼。
X:那他们有没有可取之处呢?
N:他们比较团结,应该算是优点吧。我已经选了他们核心人物做体育委员了,相信只要他转变了,其他人也不难。(思考)还有就是体育较好,运动会少不了他们。从以上观察和访谈中可以看出,四(2)班存在一个消极同伴团体,这个团体危害着整个班级秩序,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朝不良方向发展。(五)嫉妒
嫉妒感是在交往活动中,因才能、名誉、成就或机遇等不如他人,而产生的羞愧、怨恨、愤怒等复杂的情感体验。在小学生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情:成绩很好的几个同学彼此不来往。他们会有各自的同伴团体,互相不交流,生怕一交流自己的长处就会被人学去,影响自己的地位。退缩在同伴交往中,有的小学生表现比较冷淡、害羞,不善与同学、老师沟通,他们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参与意识。笔者在观察时发现:孙某(女)在上课时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讲话,总是一个人做小动作。老师提问时她总是低下头生怕老师叫到她。我在一开始因为不熟悉学生,几次无意叫到了她,每次她都是一言不发,即使叫其他同学回答后让她复述,她也不肯开口。在与她面批作业时我试着与她做交流,可她只是点头或者摇头,很少开口。根据其他学生说,老师不在时她也基本不和同学说话。然而,她的智力是正常的,每次作业总是清楚、整洁,正确率也很高。为了了解为什么一个本应活泼好动的四年级学生会变成一个“小哑巴”,我试着与来接她的奶奶,还有她的任课教师做了交流。结果发现,孙某是一个独生女,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由爷爷奶奶照看,幼儿园只上了一年。由于住在公寓房里,缺少同龄玩伴,家里给她买了很多玩具,她只有一个人玩玩具。上小学以后,她家人总是早早地接送,和同龄玩伴交流的机会很少。由于缺乏锻炼,她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加上有几次因为说错话而遭到同学的嘲笑,她变得越来越沉默。以前老师也努力想要改变她,可她的进步微乎其微,慢慢地老师就不再关注她了,提问总是跳过她,她也就越来越沉默了。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处于一定的同伴关系中,一个学生缺乏足够的同伴交往,就会处于孤独状态中。一个小学生如果缺乏积极、丰富的同伴关系,就会缺乏积极的“社会评价”,从而导致个人价值感的缺失,进而必然产生行为上的偏差12李学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中同伴关系的把握[J].河南教育.1999,(12).12李学农.班主任对班级学生中同伴关系的把握[J].河南教育.1999,(12).(七)孤独
孤独感往往是由于出生优越或者遭受很大的挫折而产生的,主要有两种表现:1.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他人王某(男),他家条件优越,但本人学习成绩不理想。他是本学期新转过来的,一开始他还能给同学一些帮助,比如借给别人橡皮、铅笔之类。可一段时间以后,他的小少爷脾气就犯了,对同学颐指气使,象在家一样随意发号施令。久而久之,同学开始讨厌他,不愿和他交往了。王某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其富有的家庭条件,从小娇生惯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不能把自己定位在和同学平等的位置,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2.盲目自卑,不愿与他人诉说钱某(男),他从小腿部有病,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蹦蹦跳跳,不能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运动,因此他一直很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有了什么想法也不和同学交流,他成了班级里最不受关注的学生之一。(八)困惑1.无私互助和有偿帮助的选择我们小学教育一直都是提倡无私互助的,同学有了困难要热情帮助,不求回报。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金钱意识越来越强,这种意识也冲击到小学生。“有偿帮助”开始出现在小学校园里。1998年,杭州某小学曾引发了“五角钱风波”,一位帮同学解决难题的女生收了对方五角钱的“辛苦费”,由此学校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一方认为这钱该收,因为她付出了劳动,就该有报酬。另一方认为不该收,同学间互相帮助体现了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如果收钱那还要这个班集体有什么意义。其实,出钱让别人做作业,出钱让人打扫卫生等在小学校园里并不少见。2.团结友爱与校园暴力间的矛盾我国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都要求“友爱同学”“不骂人、不打架”,然而在学校里却常有欺侮事件发生,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常发生打架、骂人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校园暴力”。自私有的小学生非常看重自己的利益,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善于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缺乏理解。在课间中听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他有两个好朋友,星期天其中一个叫他一起出去玩,另一个叫他上自己家玩,若依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不跟他好了。本来这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好朋友间应该互相体谅。可是,现在的孩子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中心”“核心”不愿分享别人快乐,当“中心”遇到“核心”时,都只愿他人顺从自己,不愿分享他人的快乐,矛盾自然就来了。以自我为中心和分享别人快乐。五、小学生同伴交往中产生障碍的原因分析自有人类之日起,交往就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人,如果不通过人际交往,脱离社会生活,必然造成身心缺陷。作为今天的小学生,他们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随着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他们的交往空间将更大、交往内容将更丰富、交往活动也会更活跃。然而,为什么有些儿童会受到同伴的普遍欢迎,有些儿童却被同伴普遍拒绝?同伴交往中产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在诸多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另外情感层面和其它社会关系也有影响。下面针对前面讨论的小学生同伴交往障碍和困惑,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孩子自身四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动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1.从家庭结构来说。以前家庭通常有几个孩子,儿童的社会性在同龄的伙伴或兄弟姐妹中得到和谐发展。现在,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有两个特点:一是先天缺乏伙伴。独生子女先天没有兄弟姐妹,是家里的核心,独占了父母所有的宠爱。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家庭中不再有兄弟姐妹间的水平交往,儿童失去了争吵打斗、迁就忍让、互促共进的成长体验,失去了发展交往能力、解决人际冲突的天然场所。如果不引导就会使他们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家里的人和物都是为他而存在的,都是以他为中心的。一是后天过分宠爱。由于是家里的“独苗”,父母、祖父母往往特别宠爱,甚至溺爱。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他们从成人的反应—肯定或否定,赞许或批评中形成道德认识13李淑荣.试析独生子女弱点产生的原因[J].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1).13李淑荣.试析独生子女弱点产生的原因[J].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8,(1).如前面提到的因为缺乏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不善交往而变得沉默寡言的孙某。她在家就是独生女,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且父母又长期在外地,她的交往对象仅剩下祖父母。祖父母因为年纪大,不了解小孩的心理,也没精力去了解她,去与她交流,长期下来孙某就成为现在这样了。2.家庭教育观念来说。所谓家庭教育即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儿童人际交往的范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其交往情况。研究表明:49%的中学生是独自度过双休日的,几乎没有结成任何交往关系。原因之一是父母不让交往14韩仁生,朱桂贞.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1).14韩仁生,朱桂贞.中学生同伴交往现状及其教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1).家庭教育观念也影响儿童人际交往的观念。如前面小学生的困惑之一无私救助与有偿帮助谁是谁非,在家长中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诚实善良、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不能用金钱衡量,另一种认为美德也应该随时代发展,劳动必有所得,不必大惊小怪。家长的这两种不同观点贯彻到家庭教育中,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3.家庭环境来说。广义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社会环境。因此,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都是教育因素。研究表明:父母在儿童同伴关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5刘长江,郑日昌.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15刘长江,郑日昌.教师领导行为与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二)学校因素除了家庭以外,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孩子的知识,社会技能的习得,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完成的。学校生活的以下几方面,可能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领导行为。孩子在学校除了同伴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特别是在小学,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一般来说,教师的领导行为分为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权威型教师领导下,学生必须按教师的话去做,学生处于“听话”地位;放任型教师对学生不关心;而民主型教师则给孩子很大的自主权,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同学间开诚布公。研究表明:在权威型与放任型教师领导的班级里,同学间较难相互适应1617同1617同1518同12前面提到的四(2)班消极同伴团体问题,如果班主任改变一下领导方式,多给一些交往技巧方面的指导,相信这个团体一定能健康发展。其次,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虽然还处于小学阶段,然而很多家长、教师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生自由掌握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同伴间的交往。而且,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课程结构单一,几乎没有专门关于交往的内容,教育实际中也几乎没有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性教育活动。小学生没有时间自己摸索如何与人交往,又没有人指导如何与人交往,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致使产生同伴交往障碍。(三)社会因素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日新月异的社会里,社会上的各种现象都会影响着他们。如前面“五角钱风波”中,学生正是受到社会上某些人的影响才发生的。而且,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学生仅有的一点时间也常与电脑、电视、游戏机、书本为伴,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就更少了。就如前面孙某的例子,她仅有的时间都是面对玩具这种物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以致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造成交往困难。(四)孩子自身因素首先,孩子的身心正处于发展期,控制力、辨别力、抵抗能力都较薄弱,遇到各种影响难以作出适当判断,作出正确反应,从而导致交往偏差。其次,孩子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些孩子自身存在羞怯、嫉妒、自卑等心理,别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之交往,他们就会更加羞怯、嫉妒、自卑,如此造成恶性循环。第三,孩子不良的交往意识。意识决定人的行为,交往意识不正确,就会影响交往过程,最终产生交往障碍。如有些学生就有不良的学习竞争意识,成绩好的学生之间互相不沟通,生怕一交流自己的长处就会被人学去,影响自己的地位。六、教育对策面对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家长和教师虽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却承担着共同的教育使命,家长与学校只有联合起来,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一)从家长方面说首先,家长要转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如“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天赋的,不能靠培养”等。据调查:有27.87%的小学生在家里喜欢与父母呆在一起19查慧园.如何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江西教育.1997,(1).19查慧园.如何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江西教育.1997,(1).其次,家长要端正态度,正确处理好孩子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如对孩子间“有偿帮助”问题,家长如果能端正思想,对孩子言传身教,很快就能带孩子走出困惑。如对“以自我为中心”问题,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平时少给孩子一些“我是中心”的感受,并告诉孩子人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没必要以他为主,培养其良好的交往心态。第三,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去”与人交往。家长不要一味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只有接受锻炼才能茁壮成长。比如休息日时,让孩子出去与同伴玩,哪怕孩子受到欺负,可以教给他一些交往方法,继续鼓励他去同伴间实践。渐渐地孩子就能摸索出一套与人交往的方法。现在有些地方已开始开展“手拉手”活动,就是让孩子寻找同伴,在相互交往中学习交往常识,锻炼交往能力。(二)从教师方面说首先,教师要了解本班学生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交往目标。班主任在了解清楚本班的实际情况后,应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实”,逐步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大处着眼”就是要从整体把握,制定本班的交往目标体系,做到有章可循。“小处落实”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学生交往意识的培养。可以借介绍典型事例、分析具体现象,让学生对照自身找出不足。在平时的交往中,教师及时给学生解决交往中的疑难,教给交往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待朋友要真诚等。如针对学生间缺乏信任问题,班主任可以教育学生朋友间要真诚、守信用等,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实践,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当小干部是提高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利用这一途径来提高学生的交往积极性,增强交往能力。比如现在有的学校推行的班干部轮换制,就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其交往能力。其次,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一般来说:交往频率越高,交往就越深,相互间的吸引力就越大,心理相容水平就会越高20同121920同12开展集体活动时,不能只让那些人缘好的学生或班干部参加活动,承担工作。应让每个学生各尽其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然地体会到集体成员间的亲密关系,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吸引力,从而自觉地想要融入集体。第三,调整好领导行为。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学生平等的指导者,学生也期望教师有更多的民主和放任,更少的权威。教师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而应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做好引导工作。如倪老师针对四(2)班存在消极同伴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506:2024 EN Project,programme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 Vocabulary
- 小学中队队干部竞选主题班会《我们是少先队的小主人》
-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4年汕头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双鸭山客运资格证仿真考试题
- 2024年西安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考试题库
- 2024年石家庄客运从业资格证的考题
- 吉首大学《国际市场营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械设计基础》-试卷13
- 吉林艺术学院《舞蹈教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店长转正考核(员工评价)
- 9-2 《第三方过程评估淋蓄水检查内容》(指引)
- 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 亚马逊品牌授权书(英文模板)
- 《现代汉语修辞》PPT课件(完整版)
- TTJCA 0007-2022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 构造柱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 流体力学笔记整理
- 现代简约风格发展趋势
- 路缘石滑模施工工法
- 设备稼动率如何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