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九年级上册 4_第1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九年级上册 4_第2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九年级上册 4_第3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九年级上册 4_第4页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 九年级上册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2.(2018•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

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

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3.(2018•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4.(2018•佛山)2018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

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5.(2018•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18•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7.(2018•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8.(2018•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9.(2018•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10.(2018•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11.(2018•东营)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

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腐蚀品

A.▼B.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2.(2018•绥化)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

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

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3.(2018•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相a,请回

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14.(2018•湖北)2018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

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

材料的是(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2018•海南)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

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

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

灭火原理之三:.

16.(2018•青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

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的关系.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

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

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

是.

10、“加IBttMUXAnl

17.(2018•南宁)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

钠(岫2。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岫2。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反应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8.(2018•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19.(2018•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

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C.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20.(2018•重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

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白磷了

铜眄1歌n

二.^^二白磷

4.1常见的化学反应一燃烧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

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A、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分子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B、物质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达到着火点;

C、燃烧仅仅达到着火点是不能燃烧的,还得有氧气;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解: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

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

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A

点评: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

时满足.

2.(2018•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

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

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新科技.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

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解答:解: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

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

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

3.(2018•永州)下列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的说法合理的是()

A.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D.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

的方法

解答: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燃烧,但是与“浇油”无关.不合理.

C、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D、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故选:A

点评:“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

4.(2018•佛山)2018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为由泡沫塑料填充

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泡沫塑料易燃来分析;

B.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故正确;

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并且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二者缺一不可,故错误;

D.要发生爆炸需要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虽然考查促使燃烧的方法,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

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

5.(2018•广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白碳红碳

]洞片

匕二二二二二月-热水

工遍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注意此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本次实验热水中没有白磷,没有对比,不能得出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的结论,不可生搬硬套课本的结论.

解答:解:A、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

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无

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错误;

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

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

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2018•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燃烧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燃烧的条件解答;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

D、根据酒精的着火方法解答.

解答:解: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正确;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错误;

C、图书档案起火不宜用水基型灭火㈱扑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错误;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2018•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A、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B、根据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分析;

C、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遇到明火

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气体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和氧气同时存在.

D、根据氢气燃烧分析.

解答:解: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

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8•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

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均会发生爆炸;

D.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故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

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

C.面粉、煤粉与空气混合后,若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故正确;

D.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

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促进燃烧和灭火原理方面的知识,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

9.(2018•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

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正确.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

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18•重庆)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

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解: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

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煤火的

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

越旺.

故选: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是解答问题的关

键.

11.(2018•东营)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装运乙

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公共标志型.

分析:乙醇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然后根据各选项图标的含义解答.

解答:解:A.图标为腐蚀品,故A错误;

B.图标为有毒气体,故B错误

C.乙醇为易燃液体,图标为易燃液体,故C正确;

D.图标为爆炸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有关乙醇的知识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较简单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2.(2018•绥化)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

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119.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

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

灭火的原理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1)打开窗户则空气对流,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氧气,引起火势变大,故填:打开门窗,空气流通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2)火势无法控制,需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水能灭火的原因是水蒸发吸热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以下,故填: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在火灾现场由于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需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故填: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以及火场逃生的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三.解答题(共8小题)

13.(2018•巴中)某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

答:

(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

(2)罩上仪器a的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解答;

(2)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解答;

(3)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

时具备解答;

解答:解:

(D)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可知是烧杯;

(2)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

(1)烧杯

(2)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3)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物质的有关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18•湖北)2018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

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

材料的是①.(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03△NazCG+lW+COzt.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

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机物,二是人工合成,三是高分子化合物;根据燃烧的

条件判断.

(2)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原理作答即可.

解答:解:(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

件来看: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

A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03Na2C03+H20+C021

A

故答案为:(1)①;可燃物(2)2NaHCQ3Na2CO3+H2O+CO21

点评:合成材料的使用主要是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三大合成材料,材料分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15.(2018•海南)善于把握关键词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学习中,“可燃物、氧气、着

火点”是三个重要的关键词.一般来说,灭火原理有三种,其中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请

回答另外两种.灭火的原理.

灭火原理之二:隔绝氧气或空气;

灭火原理之三: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我们只有使其中一个条件不

成立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根据燃烧被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隔绝氧气或空气;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在解此类题时,需要注意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

而不是降低着火点,这点是一个经常错的地方.

16.(2018•青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D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

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的关系.

(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

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

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

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010\«<NI

Ali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D了解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有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在试验中会根据现

象写结论.本题可迎刃而解.

(2)根据实验中,溶质相同而溶剂不同来分析;

(3)根据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分析;

(4)根据a点的pH来分析.

解答:解:(1)浸有酒精的木条燃烧而浸有水的木条没有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故填: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

(2)相同质量的碘,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溶解而在酒精中溶解,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

类有关,故填:溶剂的种类;

(3)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验证二

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4)2点的「11=7,说明溶液呈中性,也就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故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

全中和.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燃烧条件、物质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知识,难度不大.

17“(2018•南宁)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

钠(NaB)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知,过氧化钠(酮2。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反应放

出(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钠元素和氢元素.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z()2+2H2(A4Na0H+021.

包有NazOz

4的脱脂棉

棉网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

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断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解答:解:(1)过氧化钠(NazOz)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是氧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提供热量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故填:氧气,放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过氧化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生

成了氧气,故另一种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和氢元素,故填:钠元素和氢元素.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填:2Naz()2+2H2(A4Na0H+02t.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以及常见的物质间的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

的知识进行.

18.(2018•北京)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心,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0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占燃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0?八必2PQ.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步骤①中b通Nz,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2,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实验过程①②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

占燃

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0?八'&、2P2O5.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0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

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用,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0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占燃

故答案为:(1)4P+502八'2P悬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燃烧.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实验的设计过程.掌握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要会根据

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去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特别注意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9.(2018•临沂)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

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通入氧气.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

白磷WI,

铜热水

.运四一白碳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

解答.

解答: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实验进行.

20.(2018•重庆)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占燃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0?八''以、2P念.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导热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

变黑,该黑色物质是CuO(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填序号).

A.作反应物B.隔绝空气C.升高温度.

铜片热水

白磷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磷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铜具有导热性,铜能与氧气

反应生成氧化铜,据此解答.

占燃

解答:解:(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0?八”—、2P◎;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故填: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测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ABCD

除去CO中的CO2,并鉴别NaCl和K2s04除去氧化铜粉末中鉴别NH4NO3、CuSO,和

实验目的

回收co两瓶无色溶液的铜粉NaCl三种白色粉末

氯化铁溶液网也较管产

实验

设计bknlH*B*&

A.AB.BC.CD.D

2.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C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它们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都为20%

B.七℃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VC,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JC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D.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JC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其中错误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全部

4.工业上用氨气(限)制取硝酸(HNOs),发生如下反应:①4NH3+502—4N0+6H2。;②2NO+O2-2叫;③3NO2+H2O

—2HN03+N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氮(N0)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B.制取硝酸过程中产生的N0可循环使用

C.尾气排放的NO、NO?会造成酸雨

D.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

5.下列书写的对应化学方程式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占燃

A.铝粉燃烧:化合反应

AI+O/=^AIO2

通电

B.电解熔融MgClz:MgCl2^Mg+Cl2T分解反应

fa],inn

C.CO还原氧化铁:3«0。+^2。3—2Fe+3c置换反应

D.制备Ba(OH)2,2NaOH+BaCl2=Ba(OH)2+2NaCl复分解反应

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

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s时,瓶内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外拉动注射器的活塞

C.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D.若锥形瓶中装有氢氧化钠固体,注射器中装有水,则只要测量出锥形瓶内压强增大即可证明氢氧化钠溶于水

放出热量

7.分析各组微粒结构示意图,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B.转化观:金属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镁

C.守恒观:2g氢气和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4g水

D.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9.下列对化学实验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取21nL鸡蛋清,加入几滴饱和硫酸镀溶液,产生白色絮状沉淀

D.5.0mL酒精与5.0mL蒸储水混合得到10.0mL溶液

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口—*表示反应前的质量

nf表示反应后的质量

A.x的值是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1

11.下列关于维生素C(CsHsO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C.维生素C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5%

12.烧杯中盛有CuCb和HC1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

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量g

a*;!

।।

।।

080.0160.0NaOH溶满质量g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e段溶液增加80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显碱性

13.向AgN03、Cu(N03)2、Mg(N0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Fe(N03)2、Mg(NO3)2和Cu(N0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1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B(J)C⑧D®

1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浓酚酎

类探究分子运动

二、填空题

16.化学源于生活,井服务于生活。

(1)冰箱中放入活性炭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2)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o

17.研究主题: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资料:一定体积的溶液中,离子的数目越多,其浓度越大。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

离子浓度大小。相同温度下同和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1)方案一:恒温条件下,向一定体积定浓度的稀Ba(OH)z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配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

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中甲曲线所示。

①写出Ba(0H)2与H2s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甲曲线M点时混合液体呈色;

④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f结合成40,Ba"和S0/结合成BaSO,

BM点时离子浓度几乎为零

C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仅由于溶液中H*在逐渐增大

(2)方案二:恒温条件下,向等量同浓度的稀Ba(0H)2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肽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

然后滴加稀Na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乙曲线所示。

①通过对乙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一(填序号)。

A开始至完全反应过程中,电导率减小,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B电导率下降到最低点时仍然较大,表明溶液中还存在较多离子

C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中Na.数目一直增大

②N点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一(填离子符号)。

③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

水导致其浓度—(填“增大”或“减小”

18.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映的微观示意图.

。氢原子

O氧原子

请你和她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①的微观实质是,②的微观实质是.

(2)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三、简答题

19.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A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填字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是(填字母)o

20.根据下图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铳混合物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o

(4)用装置F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导管口(填“b”或"c")通入。

(5)实验室常用加热MnOz与浓盐酸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氯气(实验装置如图C所示),实验步骤是—(填序号)。

①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②加热③向烧瓶中加入MrQ④检查装置气密性

四、实验题

2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装置,请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o

(2)若用高镒酸钾来制取氧气,选用A与C连接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把导管移出水槽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把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收集气体⑤点燃酒精灯加

热药品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若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

氧气的方法是,收集氧气不选用装置E,理由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的标号是,收集装

置的标号是,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流程题

22.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纯碱的化学式为,所属物质的类别是o纯碱溶液能使酚猷显____色。

(3)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操作a的名称是,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5)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o

六、计算题

23.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

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现将100g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到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

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XX牌钙片

有效成分:CaCO;

净含量:100g

100片瓶

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